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课时 因数与倍数 整理与练习(2)(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第【1】篇〗刘浩中心小学许夏敏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巩固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教学实施:一、疏通概念1、同学们,本学期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有的知识进行与复习。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数的世界”,在十个单元中哪些是与数打交道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出示课题)3、讨论与思考:本学期学习了方程的哪些知识?什么是公倍数与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二、专项练习1、方程的复习⑴与练习第1题,在方程下面打√,集体汇报时说出为什么不是方程?等式方程X+2.5<828-12=165a分别叫什么?你觉得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副图来表示吗?⑵与复习第2题提问:根据什么来解方程?指名4人板演,校对时说说是怎么想的?出示练一练,找出括号中方程的解①3x=1.5(x=0.5x=2)②x-210=30(x=240x=180)③x÷5=120(x=24x=600)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米11.7平方米?米2.7米6.9米3.9米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的?教师,用方程计算可以使很多问题变的简单,容易解决。
⑷与复习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用方程解决。
2、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复习对公倍数和公因数你有那些了解?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呢?出示练习①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94和82和3②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8和2415和602和3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三、全课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四、课堂作业与复习第3题、第5题、第6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因数和倍数练习》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因数和倍数练习》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2因数和倍数练习》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和乘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和乘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和乘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因数和倍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例子。
2.练习题:准备一些因数和倍数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因数和倍数的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第12课《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2)》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第12课《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第12课《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2)》主要是对之前学习的因数与倍数知识进行整理和巩固。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对于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黑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例如:小华买了3个足球,他想知道他的这些足球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比赛队伍?让学生意识到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2)
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8~49页整理与练习“练习与应用’’第8~12题,“探索与实践’’第13~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探索数的一些简单规律或特点。
2.使学生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有条理地思考,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过程中,感受获得方法、发现规律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奇妙,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回顾反思、客观评价的意识、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探索、理解简单规律。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引入1.复习旧知。
让学生计算“练习与应用’’第8题,直接写出得数。
口答得数,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算的。
2.回顾内容。
引导:我们上节课整理与练习了因数和倍数,重点练习与应用了哪些内容?你能找出12和8这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吗?(板书: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数和倍数写下来。
交流:12的因数和倍数各有哪些?8呢?(因数和倍数分别对应板书)提问:比较两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怎样的数?比较倍数呢?3.引入复习。
提问:那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引入:今天的数学课,我们继续整理与练习因数和倍数,在上节课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整理与练习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公倍数,特别要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同时还要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一些关于数的特征的简单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1.整理方法。
引导:我们已经从上面的练习中了解了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能不能自己举出两个数的例子,找出公因数和公倍数?每个同学独立完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2 因数和倍数整理与练习2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2 因数和倍数整理与练习2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 因数和倍数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挂图2. 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通过教学视频和教学挂图进行演示和讲解。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进行解决。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应用。
板书设计1.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 因数和倍数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2. 观察身边的物品,找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并记录下来3. 通过网络查找一些关于因数和倍数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课后反思1. 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是否理解清楚2. 学生是否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 学生是否能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 图片展示: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因数和倍数相关的图片,如数字卡片、实物分组等,让学生在视觉上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知道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12个小正方形片、每个学生的学号纸。
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倍数、因数的含义1、操作活动。
(1)明确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记录下来。
(2)整理、交流,分别板书4×3=1212×1=126×2=12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3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还得出3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
4×3=12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反过来,4和3都是12的因数。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揭示课题:倍数和因数)(1)那其它两道算式,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吗?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吗?指名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说12是倍数,2是因数,是否可以?为什么?小结: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2)出示:20×3=60,36÷4=9。
同桌相互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指出: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是0的自然数。
二、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从4×3=12中,知道12是3的倍数。
3的倍数还有哪些?从小到大,你能找到几个?同桌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因数和倍数整理与练习(2)》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因数和倍数整理与练习(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因数和倍数整理与练习(2)》主要是对之前学习的因数和倍数知识进行整理和巩固。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如何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概念,能够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但是,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混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对除法的运用也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除法的运用。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
2.课件: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例题和练习题。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用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因数与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难点2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质数,如2、3、5、7等,并通过对比合数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和判断质数和合数。
-针对难点3,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解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并给出具体的例子,如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后得到12=2^2×3,18=2×3^2,从而得出最大公因数为2×3=6,最小公倍数为2^2×3^2=36。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找因数和倍数,以及质数与合数的区别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子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因数与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物品分配、面积计算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用小正方形拼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以此演示因数与倍数的基本原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可以互相提问,解答对方的疑问,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演示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演示倍数与因数的性质和规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例如,通过动画展示一个数的因数如何影响其倍数的产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数与因数的相互关系。
例如:小明有18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朋友们,每个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这个问题中,18是苹果总数,它的因数就是可以平均分配的每个朋友的苹果数。
2.自主探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并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数,让学生列举它们的因数和倍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找出规律。
3.互动练习:组织学生进行“你问我答”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
4.反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5.实践应用: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涉及图形面积、比例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倍数与因数的理解。
7.课后作业: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的认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拓展:介绍倍数与因数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情感教育: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第12课《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2)》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第12课《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2)》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2)》这一课主要是对五年级下册数学中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因数与倍数的关系等内容。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和整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运用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和模糊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和情境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方法。
2.操作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际例子的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方法。
3.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练习题等。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和情境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因数与倍数的整理与练习。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学卡片,展示因数与倍数的相关概念和定义,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教学设计
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1.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因数和倍数的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运用乘法口诀表,提高口算和笔算能力,培养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基本的乘法口诀和数学运算有较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可能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抽象思维能力: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逐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2.提高拓展题:根据课堂所学,设计一些涉及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提高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3.实践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应用因数和倍数知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因数和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关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等。此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6.重视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7.教学设想具体实施:
(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自主探究:给学生发放探究任务单,让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成小组,交流各自找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总结规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模板第【1】篇〗《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乘法关系的进一步理解,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及特点,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2、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和它有关——“数”。
天天学数学都离不开数,对于数我们并不陌生。
我们先来认一认板书:0.6,3.7,……(生读书)这样的数叫做小数;,……(生读书)这样的数叫做分数;2、师:这些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都学习过,但是还有一类数是从我们出生后不久爸爸妈妈就开始叫我们了,板书:0、1,、2、3、……学生读书,学生笑师:为什么笑?(太简单了)师:像这些太简单、太普通,太自然的数就是(自然数)。
谁来说一个自然数?师:自然数从谁开始的(0),到谁结束呢?(无限的)所以用省略号表示。
师:认识了自然数,那非0自然数又是什么呢?(除0以外的自然数)师;这样的数太简单,太普通,太自然了,因此数学家取名为自然数。
但是随着人们对自然数研究的不断深入,大伙开始慢慢发现自然数一点都不简单,在他的数与数之间藏着许多奥秘,大伙想知道吗?(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非0自然数的奥秘;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一)、认识倍数和因数1、师:古时候的战争离不开排兵布阵,我们今天就先帮汉朝大将军韩信来排兵布阵吧!(出示课件1)师:韩信要对这36名士兵进行对列排练,要求每排人数要一样多,可以怎样排列?孩子们可以先思考一下排几排,每排多少人,然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排法,并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因数和倍数整理与练习(2)》教案
尝试总结
先独立完成
交流方法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这些格子,涂上颜色。
尝试总结
先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不同方法
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想法
交流:这些走到公因数有怎样的规律?每个周期的数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交流:你连成的是怎样的折线?连成的折线有什么特点?折线的周期是怎样的?
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含义,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1.做“练习与应用”第9题。
(1)要求学生完成前四组题,先求最大公因数,再求最小公倍数。
交流:这四组数找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各是几。请分别说说。
哪几组可以用特殊的方法找最大公因数?为什么?
哪几组是按一般方法找的?
教师说明
注:先观察两个数之间有没有关系,再写。
(2)这四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的,各是几?说说你的方法。
二、教学的体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回顾反思、客观评价的意识、习惯和品质。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将课堂教学延伸,让学生主动将所学知道应用到生活中去。
反思重建
在相对复杂的情景中,运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有利于学生感受最大公因数的应用价值,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放延伸
大家在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首先要明白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其次要掌握找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2课时)
《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
(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一)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二)交流整理。
围绕讨论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结合交流板书主要内容。
1.提问:能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可以用例子说明。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1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2—13页。
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2、我会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我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独学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讲的因数一样吗?(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组代表交流、汇报。
(3)自读课本第12页下面的一段话。
2、自学课本第13页例1。
思考:(1)18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有________个。
(2)18的最小因数是________,最大因数是________。
它的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这样表示:18的因数3、组内交流并讨论:怎样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遗漏?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5、试试身手(第13页“做一做”)。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2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1页第8题、第22页。
学习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我能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2.我能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难点: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综合问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第【2】篇〗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会决定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因数和倍数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因数和倍数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因数和倍数整理与练习(2)》,是对之前学习因数和倍数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运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概念,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应用还不是很熟练,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激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运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运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黑板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例题展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掌握程度。
4.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因数和倍数的核心概念。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求一个数的因数:1.找出能整除该数的所有正整数。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建构”,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3.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对辨析、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整除的两种读法等易混淆的概念,使学生明确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必须是以整除为前提,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意义建构1.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能不能举一道简单的乘法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摆法表示出来(请一位学生回答)2.猜猜他可能是怎样摆的(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现相应的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3.还可以怎样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再请一位学生回答)4.他又可能是怎样摆的(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另外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5.还可以怎样摆(请学生回答)6.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最后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此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摆法。
在三种摆法右侧分别出现三道乘法算式。
7.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
以4×3=12为例,4×3=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她的因数。
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8.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设计理念:“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它们的应用。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但是,对于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
2.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
2.如何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和实际应用案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乘除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堂巩固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把它分成了8份,然后他吃了其中的3份,请问他还剩下多少巧克力?”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以及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除法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5.拓展(10分钟)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案
样
本/
年度:
仅供参考,内容可修改
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8~49页整理与练习“练习与应用’’第8~12题,“探索与实践’’第13~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探索数的一些简单规律或特点。
2.使学生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有条理地思考,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过程中,感受获得方法、发现规律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奇妙,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回顾反思、客观评价的意识、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探索、理解简单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入
1.复习旧知。
让学生计算“练习与应用’’第8题,直接写出得数。
口答得数,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算的。
2.回顾内容。
引导:我们上节课整理与练习了因数和倍数,重点练习与应用了哪些内容?
你能找出12和8这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吗?(板书: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数和倍数写下来。
交流:12的因数和倍数各有哪些?8呢?(因数和倍数分别对应板书)
提问:比较两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怎样的数?比较倍数呢?
3.引入复习。
提问:那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
引入:今天的数学课,我们继续整理与练习因数和倍数,在上节课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整理与练习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公倍数,特别要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同时还要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一些关于数的特征的简单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
1.整理方法。
引导:我们已经从上面的练习中了解了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能不能自己举出两个数的例子,找出公因数和公倍数?每个同学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师选择两个例子板书过程。
让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说出公因数和公倍数。
提问:黑板上的例子里,最大公因数是几,最小公倍数是几?怎样找出来的?
那现在说一说,求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方法各是怎样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指出: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或公倍数,可以列举其中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再从这些因数或倍数里找出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因数或公倍数。
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就是最小公倍数。
这就是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
2.做“练习与应用”第9题。
(1)要求学生完成前四组题,先求最大公因数,再求最小公倍数。
交流:这四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大公因数的,结果各是几?分别说说你的方法。
(根据交流板书过程和结果)
哪几组可以用特殊方法找最大公因数?为什么?
哪几组是按一般方法找的?
指出:如果两个数有倍数关系,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只有公因数1,最大公因数就是1;如果两个数是一般关系,就先找一个数的因数,再结合另一个数找出最大公因数。
(2)交流:这四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的,结果各是几?说一说你的方法。
(根据交流板书过程和结果)
哪几组可以用特殊方法找最小公倍数?为什么?
哪几组是按一般方法找的?
指出:如果两个数有倍数关系,大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只有公因数1,最小公倍数就是两个数的积;如果两个数是一般关系,可以用大数翻倍法找最小公倍数,这样比较简便。
3.做“练习与应用”第10题。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每次分别按3格和4格走,找出两种棋都走到的格子涂上颜色。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这些格子,涂上颜色。
交流:你涂色的是哪几格?这些涂色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
找这些格子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引导: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先找两种棋子各走到过哪些格子,再找到都走到的格子;有的是用求公倍数的方法。
那为什么可以用求公倍数的方法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红棋走到的格子,一定是3的倍数;黄棋走到的格子,一定是4的倍数;两种棋都走到的格子就是3和4的公倍数。
所以只要找出3和4的公倍数,涂上颜色。
具体找公倍数可以先找到最小公倍数12,再依次乘2、乘3……就可以按顺序得出3和4的公倍数。
解决像这样的问题,就要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所以应用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可以解决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
追问:接着走下去,还会都走到哪些格子?
4.讨论“练习与应用”第11、12题。
要求学生独立读题,思考各用什么方法解决,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你想到这两题特别要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
三、探索与实践
1.做“探索与实践”第13题。
(1)让学生先找出9的倍数,确认有72、81、99、297 。
要求算出这些9的倍数各数位上数的和,再比一比,看看能发现什么特点。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提问:你发现这些9的倍数都有什么特点?
引导:9的倍数,各数位上数的和是9的倍数。
那你还能再找~些9的倍数验证你的发现吗?试试看。
交流:你找出哪些数验证的?(板书这些数,并口头验证)
小结:现在你能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指出:9的倍数,它各数位上数的和一定是9的倍数。
(2)下面哪些数是9的倍数?
354 243 702 381 486
(3)在I]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成为9的倍数。
28口 37口 1口6 5口4
2.做“探索与实践”第14题。
(1)让学生在表格里填写1~15各数和3的最大公因数。
交流:这些最大公因数有怎样的规律?每个周期的数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2)让学生在方格里描点、连线。
交流:你连成的怎样的折线?(呈现图形)连成的折线有什么特点?折线的周期是怎样的?
(3)追问:如果找这些数和4的最大公因数,会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
引导学生发现,1~15各数和4的最大公因数,以1,1,1,4为周期重复。
四、评价总结
1.评价反思。
让学生对照评价内容,反思自己三个方面的学习表现,在☆上涂色表示。
交流评价结果,肯定全班的学习表现,提出以后的学习希望和要求。
2.交流收获。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练习,你对这部分内容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体会?
3.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后四组题,第11、12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