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标志性典型资源样本及说明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4月
目录
标志性典型资源样本及说明 (1)
一、教学资源库总体框架 (1)
(一)教学资源库总体框架 (1)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2)
二、标志性典型资源样本说明 (2)
(一)建筑设计专业规范I (2)
(二)专业核心课程《建筑设计》资源 (3)
1.课程背景与定位 (3)
2.课程标准 (4)
3.教学方法与手段 (4)
4.教学内容 (4)
5.教学实施方案 (5)
6.实训 (6)
7.教学课件与录像 (6)
8.理论和实训教材 (6)
9.企业设计案例 (6)
10.图纸库 (7)
标志性典型资源样本及说明
标志性典型资源样本是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具备教学功能、资源功能和管理功能,可以实现教师网上备课、网上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网上考核,同时教师及企业用户可以实现资源上传、资源检索使用等特定功能,管理员可对资源进行审核、资源删除、资源统计分析、各级用户管理、专业管理、资源的批量入库、积分规则设置与管理等功能。
一、教学资源库总体框架
(一)教学资源库总体框架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顶层将紧密与企、事业单位相联系。
分析权威标准制定部门(国家建设部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职高专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建筑类人才的具体要求;分析建筑行业对建筑设计类人才的具体要求;分拆重组后形成适合具有普适性的全国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训项目等。
专业教学资源库将依据行业发展及标准、专业规范进行建设,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制定专业课程体系。
整个教学资源库分为4个层级,也是建设的五个步骤。
第一级:紧密结合建设部、人力资源部行业标准,并分析相关龙头企业的人才标准和定位、对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的要求,制定行业标准,充分在土建类教指委制定的专业规范基础上制定建筑专业规范;第二级:在进行全国各地区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并完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各相关专业标准化文件,兼具全国普适性和区域特色性,并跟随行业及其专业发展实时更新;第三级: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支撑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区域特色课程等构成,其中专业核心课程电子信息教指委已经在前期确定并正在进行建设,而专业支撑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等将继续依托建筑设计技术教指委强大的院校及社会资源完成,区域特色课程将依托各联合院校区域代表性进行完成;第四级:确定了各部分课程后,进一步建设各课程资源素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案例库、文献资料库、图纸库、实
验实训指导书、虚拟实训室,建设丰富、系统、全面课程资源。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计技术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环境,网络课程,培训项目,以及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
二、标志性典型资源样本说明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容括了众多建设内容,按照资源的不同分类方式来说:有行业标准、专业建设、课程等资源,也有文本、视频、虚拟课堂等资源。
在此对本项目的部分典型资源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建筑设计专业规范I;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专业核心课程《建筑设计》资源。
下面分别就三个样本资源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建筑设计专业规范I
在教育部高职高专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建筑设计专业已经形成教学改革目标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即专业规范I,现已经出版,并正在各个院校推广应用。
专业规范的基本方针是各按步伐、共同前进。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改革过程中处在不同状态;不同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布局结构、发展重点不同,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和类型也有所不同。
因此,不同院校、不同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目标和改革计划,这既是个性化,也是教学资源库建设所倡导的。
该模式为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即一条主线—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三个支撑(阶段性、非层次性)平台—学习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学习领域的基本技术、技能训练平台,学习领域公共课程平台;二组课程—职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行业企业岗位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等)考试课程组,职业拓展课程组。
(二)专业核心课程《建筑设计》资源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通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建设,已经积累了一大批丰富的教学资源。
包括岗位调研分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专业建设材料,5门核心课程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项目、作品、虚拟仿真、数字化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数字化网络资源,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室内布局、开设实训项目、基地与支撑课程关系、基地管理制度、基地建设实景图、企业生产过程与学生实训等视频、实习项目、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资源,企业技术服务等项目资源。
数字化网路资源中5门核心课程有《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园林建筑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精品课程或网络课程网站,包含有: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项目、作品、虚拟仿真、数字化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丰富内容。
5门核心课程中,已有部分教学视频,设计原理、设计过程、内部结构等动画教学资源,其它均在积累建设中。
下面主要以核心课程《建筑设计》为例介绍教学资源。
《建筑设计》课程资源包括了专业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实训基地资源、社会服务资源。
为他们在该课程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丰富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教师、社会学习者的需求。
1.课程背景与定位
《建筑设计》课程资源已经形成了有关课程背景与定位的资源,并在网络化平台中实现共享。
通过调研在电子行业和其他行业中,急需大量的有智能电子产品开发经验和技术支持方面的质量检验员、维护员、车间技术员、售后及售后服务技术工程师,兼顾小型民营公司软硬件开发设计人员。
因此通过多年探索,形成了《建筑设计》课程开设思路与实施方案。
该课程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专业核心课程地位,学习完专业支撑课
程后,通过该课程对专业基本技能总结、提炼并提升,为后续拓展课程的学习提供技能基础,有效的串联了学习者从专业基本能力向专业综合能力发展的作用,在专业课程中居于尤为关键的承前启后位置。
2.课程标准
现已经形成《建筑设计》课程标准。
该标准涵盖了智能电子产品制作过程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
教学采用一体化教学,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及课外开放课题相结合的过程考核方式。
成绩组成:理论成绩占10%,实训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10%。
3.教学方法与手段
考虑高职教育本身的教育规律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都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本课程在教学实施中中采用多种立体方法与手段实现,并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1)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采取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过程,综合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导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2)该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案例。
(3)坚持“教学做一体化”,以项目为载体的情境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完成学习过程;
4.教学内容
5.教学实施方案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学时分配、教学组织、考核方式等方面指导教师教学。
(1)学时分配
(2)教学组织
(3)考核方式
该课程教学资源库中,考虑全国普适与地区个性特点,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过程考核方式。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依据本地区及院校特有情况,参考实施过程考核方式。
成绩组成:理论成绩占10%,实训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10%。
教学考核内容:总平面设计、建筑平面功能处理和造型、构造设计、细部设计、图纸布局
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人际交往、学习方法、团队协作、环境意识
课外开放课题考核内容:查资料、论文内容、创新性、团队协作、环境意识
6.实训
已经建成的该网络课程资源中,在实训部分为学生、教师及社会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软硬件设施、实训项目、实训条件等资源。
(1)软硬件设施:硬件:建筑设计实训室、建筑构造实训室、精雕机、计算机
软件:AutoCAD软件、Sketchup软件、Photoshop软件、BIM系列
软件
(2)实训项目: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投标方案文本制作、效果图制作
7.教学课件与录像
《建筑设计》课程网站为各种共享资源对象提供了详实的教学课件与录像资源。
(1)教学课件:别墅设计、幼儿园设计、建筑系馆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ppt资源
8.理论和实训教材
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内容涵盖企业学习情境知识、习题、实际案例和经典案例等内容,该教材按精品课建设要求,着重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制作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和实践教学系统,真正建成了多元化教材系统。
9.企业设计案例
企业设计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学结合的重要体现部分,对于学生、社会学习者来说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调研,与企业共同开发学习情境载体。
将设计分解程若干模块,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构建学习任务,随着课程的进展,设计的完成的完成,学习对象也就掌握了该课程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
10.图纸库
该课程资源已经基本建成了图纸库资源,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与学生、教师、社会学习者实现了完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