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传统音韵学

合集下载

音韵学概述

音韵学概述
异读词审音:械(xie、gai)二音,《广韵》 胡介切,属匣母,齐齿呼,应读细音;普通 话异读词审音表正是根据古今音变规律进行 审读的。
第三、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笫四、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 源词等。
二、古今语音的变化
1、语音是变化的。 A 、古韵文普通话不押韵。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广韵》都属“灰韵”。 李白《越女词》:“长干吴儿女,眉目厌新月;屐
3、古韵分部的历史沿革
宋代吴棫(福建人,生活年代与朱熹相近) 是对《诗经》语音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他分 古韵为九部。
明代,陈第著有《读诗拙言》、《毛诗古音 考》、《屈宋古音义》等书,以考求《诗经》 和《楚辞》的古音。力排“叶音说”,首次 提出了古音不同于今音的历史观点。
顾炎武:《音学五书》,古韵十部 江永:《古韵标准》,古韵十三部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古韵十七部 戴 震:《声类表》,二十五部 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 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 黄 侃:《音略》,二十八部。 王力:古音三十部。
第三节 上古音说略
上古没有韵书,人们对上古音的研究是从韵 文在后代读起来不和谐引起的。也就是说上 古音的研究是从韵部开始的,声母的研究起 步较晚。
清末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古 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揭开了古声 母研究的序幕。
钱大昕(1728年 - 1804年)中国清代史学家、 语言学家。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 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对于音韵学和训诂 学很有创见。他研究古声母,证明了上古声 纽没有轻唇音和舌上音。 主要著作: 《恒言录》《潛研堂文集》 《十驾斋养新录》 《二十二史考异》

音韵学的传统分类

音韵学的传统分类

音韵学的传统分类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结构和语音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对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音韵学的传统分类可分为发声学、音位学、音系学和音变学。

一、发声学发声学是音韵学的基础,研究的是语音的发声过程。

它主要包括声带振动、共鸣腔体的形态和语音产生的机制等内容。

声带振动是指声带在发音过程中的震动,它产生的频率和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高和音量。

共鸣腔体的形态则决定了声音的音色,不同的共鸣腔体形态会产生不同的共振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色。

二、音位学音位学是研究语音的基本单元音位的学科。

音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素单位,它是区别词义的基本单位。

音位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音位的分类、音位的特征和音位的组合规则等。

根据音位的发音特点和语音构造方式,可以将音位划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口腔的共鸣腔体相对开放,气流通过声道自由流动的音位;辅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口腔的共鸣腔体相对闭合,气流通过声道受到阻碍的音位。

三、音系学音系学是研究语言中所有音位的总和所形成的系统的学科。

音系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音位的分布规律、音位的组合规则和音位的变体等。

音位的分布规律是指不同音位在不同环境下的出现规律,比如元音在音节开头和音节结尾的分布差异;音位的组合规则是指不同音位之间的组合方式,比如辅音之间的连读和辅音与元音的结合等;音位的变体是指同一个音位在不同语音环境下的变化,比如元音的长短变化和辅音的音变规律等。

四、音变学音变学是研究音位在不同语音环境下的变化规律的学科。

音变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音位的变体和音位的变化规律等。

音位的变体是指同一个音位在不同语音环境下的不同发音形式,比如元音的前、中、后舌位变化和辅音的浊化、清化变化等;音位的变化规律是指音位在不同环境下的发音方式的变化规律,比如辅音的塞音化、擦音化和元音的韵尾化等。

音韵学的传统分类包括发声学、音位学、音系学和音变学。

发声学研究语音的发声过程,音位学研究语音的基本单元音位,音系学研究所有音位的总和所形成的系统,音变学研究音位在不同语音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音韵学的传统分类(一)

音韵学的传统分类(一)

音韵学的传统分类(一)音韵学的传统分类音韵学是研究语音声音的科学学科,主要关注语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规律。

在传统的音韵学中,可以将音韵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

下面将列举一些相关的音韵学传统分类,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说明。

1. 音素分类•元音:音质由喉腔内空气流动不受阻碍产生的音,如/a/、/i/、/u/等。

•辅音:音质由空气流动受到一定程度阻碍产生的音,如/p/、/t/、/k/等。

•半元音: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音,音质较为接近元音,如/w/、/j/等。

2. 语音学分类•清音:在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或振动幅度小,如/f/、/s/、/p/等。

•浊音:在发音时,声带振动较大,如/v/、/z/、/b/等。

3. 发音部位分类•唇音:通过用双唇接触或接近释放气流而产生的辅音,如/m/、/p/等。

•齿音:通过用舌尖或舌面接触上齿或下齿而产生的辅音,如/d/、/t/等。

•龈音:通过用舌尖或尖端接触上龈或下龈而产生的辅音,如/n/、/l/等。

4. 发音方法分类•塞音:通过在声道中完全堵塞气流的发音方法,如/p/、/t/、/k/等。

•擦音:通过声道有气流通过但传出时发生摩擦的发音方法,如/s/、/f/等。

•摩擦音:在发音时,活动发音器官与固定发音器官之间产生摩擦音,如/v/、/z/等。

5. 舌尖位置分类•前音:通过使舌尖接近前腭或齿龈而发出的辅音,如/tʃ/、/ʃ/等。

•后音:通过使舌尖接近软腭或喉部而发出的辅音,如/k/、/g/等。

6. 音调分类•高降声调:高声调和后降沿形成的声调,如汉语的第一声。

•高升声调:高声调和后升沿形成的声调,如汉语的第二声。

•低降声调:低声调和后降沿形成的声调,如汉语的第三声。

•低升声调:低声调和后升沿形成的声调,如汉语的第四声。

上述仅是传统音韵学中的一些常见分类方式,实际音韵学中还有很多其他细分的分类方式。

了解和掌握这些分类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不同语言的音韵系统。

对传统汉语音韵学反思

对传统汉语音韵学反思

对传统汉语音韵学的反思【摘要】音韵学是传统语言文字学“小学”的基础,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语史、汉语方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训诂学、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本文在梳理传统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求汉语音韵学的现代发展路径。

【关键词】古代汉语;汉语音韵学;发展路径中国的传统语言文字之学或称为“小学”含有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三大分支。

由于古代汉语仅存的书面符号(文字)是一种既表义又表音的语素文字,其本质特点是以音表义,只有准确地了解文字的读音,才能够了解它所代表的确切意义,所以音韵学是传统语言文字学“小学”的基础,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语史、汉语方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训诂学、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梳理传统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成果,探求汉语音韵学的现代发展路径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一、汉语音韵学研究概述1.传统音韵学汉语音韵学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学科,有着巨大的成就。

虽然汉代以前人们就开始对发音时发音器官的动作和状态进行描写产生了最早的汉字注音法―譬况法,汉代出现用同音字来注音的直音法,但是直到汉代末年,人们才发明了反切注音法,导致了韵书的产生并由此使得音韵学开始从小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开始的音韵学研究重在对声调和韵类的分析,成果主要体现为韵书编辑。

这些韵书既可能是反映了某一时期通语的语音状态,也可能是反映了当时南北方言的差异。

把它们联系起来,就可以构筑成一部完整而生动的汉语语音发展史。

唐末至宋元时期的韵学家们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韵书所记录的语音系统编制了等韵图,以等韵学的观念分析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及其彼此的联系,是中国古代的语音学。

他们的研究比西方语音学的产生要早上将近一千年。

明代末年到清朝乾嘉时期,是汉学的高峰时期。

音韵学研究基本走的是传统的治学之路,一直运用传统的文献考据方法,以“清代古音学殿军”的章炳麟、黄侃为代表的无数朴学大师们穷经皓首,既研究以《广韵》为代表的系列韵书所反映的中古语音系统,又开始了对没有韵书时期的先秦古音进行有益的探讨,开创了今音学与古音学并峙的局面,为音韵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

古代汉语--第七章--音韵学

古代汉语--第七章--音韵学
“清浊”(又称“次浊”),包括鼻音声母明、微、泥、娘、 疑 ,半元音喻,边音来,以及日。
按照声 母的发 音方法
分类
清与浊
清声
发音时不带 音的辅音
全清
不送气的清声
次清
送气的清声
浊声
发音时带 音的辅音
全浊
带音的塞音、 擦音、塞擦音
次浊
带音的鼻音、 边音、半元音
根据气 流或浊 化的程 度分类
附:现代普通话声母清浊表
第四、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康熙字典》:火,虎果切并货上声 《辞 源》:言,语轩切平元韵疑 第五、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源词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亡:明母,阳部 无:明母,鱼部
第六、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γuai]
(一) 声方面的术语
6、清与浊 《隋书》载魏·李登《声类》“始判清浊”。唐·孙愐《唐
韵》序:“切韵者,本呼四声,引字调音,各有清浊”。 清浊是分析声母发音方法的术语 。 清: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清音。 清音分两类:不送气是“清”(又叫“纯清”、“全清”。如
端[t-]);送气是“次清”(如透[t‘-])。 浊:发音时声带颤动是浊音。 浊音分两类:一是“浊”(又称“全浊”,如定[d-]);一是
音韵学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第二节 中古音 第三节 上古音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参考书目
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音韵学参考书目
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 2、王力《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 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 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 7、何九盈《古音学》 8、李新魁《中古音》 9、董同龢《汉语音韵学》 10、邹晓丽《汉语韵韵学教程》

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介绍一、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

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

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时还得借助某些习用的汉字作为标音工具,只是对古音进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他注音符号,但这已是清代以后的事。

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

语音学一般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等。

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化,以至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

历史语音学研究某一语言各个历史阶段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

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现象。

实验语音学则是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

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主要是国际音标。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汉语音韵学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一门传统学问,而语音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及语音各个方面的一门现代科学。

汉语音韵学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二者在研究对象、分类、方法及标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古代汉语·音韵学

古代汉语·音韵学

第二节 上古音声类
一、上古声类考订的材料
主要依靠形声字、异文、声训、今字、重文、古 人音读、现代汉语方言等资料比较推证。
异文:
伏羲、包牺、伏牺、伏戏、宓羲; 逶迤、委蛇、威夷、委它、委迟; 孟猪(古泽名)、望诸、明都、盟诸; 匍匐、扶服、扶伏、蒲伏。
第二节 上古音声类
一、上古声类考订的材料
主要依靠形声字、异文、声训、今字、重文、 古人音读、现代汉语方言等资料比较推证。
音韵学
第一章 音韵学概述 第二章 中古音 第三章 上古音 第四章 近古音
第一章 音韵学概述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声韵调的发音 原理和类别,并探讨汉语各个时期声、韵、调 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汉语语言 学的一个重要门类。
古代音韵,大体可分为上古(先秦两汉)、 中古(魏晋至唐宋)、近古(元明清)三 个时期。
第三节 上古音声调
黄侃《音略》以为上古只有平、入二声。 王力《汉语史稿》认为上古声调在分平、入 两大类的前提下,平声又分长平(即中古平 声)、短平(即中古上声);入声又分长入(中 古已变去声)、短入(中古仍为入声)。
声训: 法,逼也。 男,任也。 房,旁也,在堂两旁也。(《释名》) 马,怒也,武也。(《说文》)
第二节 上古音声类
二、上古声母考订的几个主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钱大昕)
如“伏羲”即“庖羲”,“扶服”即“匍匐”,“附娄” 即“部娄”,“汶山”即“岷山”等。
(2)古无舌上音(钱大昕)
中古舌上音“知彻澄娘”,上古都读舌头音“端透定 泥”。如:直特但,都猪,队坠,兆桃,台治,涂除,汤畅 等。
如山摄:寒、山、灿、先分别为一、二、三、 四等。
第三节 中古音韵类
2、中古206韵

古代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古代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七、反切
• 反切也称反语、反言、反音、反纽,或单称反、
• •
• 《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
601年),其编写体例、审韵原则 由当时著名的音韵学家颜之推、 萧该等八人所定,由陆法言执笔。 • 该书编写的目的有二:一是为研究 音韵的人提供一本正音字典,一是 为诗人提供一本检韵的韵书。
• 根据前一目的,需要讨论语音的古今南
北异同, 本着从严从细的原则将具有细微 差别的韵全部区分开来,即陆法言在《序》 中所说的“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 精切,除削疏缓”。因此全书分韵有 193个之多。
• 戴震《声韵考· 卷一》:“微有韵书,先有
反切。韵书产生之前,反切散见于经传, 论韵者博考以成其书,反切在前,韵书在 后也。” • 反切是韵书的基础,无反切即无韵书。 • 出现最早的韵书是公元3世纪魏国李登著的 《声类》,其后,有晋朝吕静的《韵 集》。
• (3)南北朝时期四声说的创建是韵书产生的
• 1955年姜亮夫将自己在国外摹录的27种
唐五代韵书及附录6种编成《瀛涯敦煌韵 辑》出版。 • 1983年,周祖谟将自己从1945年即开始收 集、编辑的30种韵书题为《唐五代韵书 集存》,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书中有详 细考释和校记。
五、韵及相关概念
• 1、韵 • 韵这个概念的内涵比较复杂,常见的义
• 反切不仅有注音的作用,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
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读音的作用。读书音寄 存于反切,反切又起了统一读书音的作用。 反切出现在先,韵书随后出现。
• 在音韵学史上,反切的出现非常重要,
它促成了韵书的产生。
• 韵书正是总结了前代的反切,每组同
音字都是用反切注音的。而反切则是 韵书的精华,是今天考察韵书反映的 语音系统的珍贵资料。

古代汉语音韵学

古代汉语音韵学

古代汉语⾳韵学第⼆章⾳韵⼀、古⾳异读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迁,⾳有转移。

”龟兹qiū cí⼤宛 yuaū⽉⽒ roù zhī焉耆 pyngy康居 qū⾼句丽 goū⾝毒 yuün dú镐京hào 长勺 shu?会稽 kuài jī冤句 qū函⾕关xián 阿房宫y páng 阳夏jiǎ东不羹láng 左冯翊píng 逻些suō并州bīng 番禺pün 天姥mǔ盟诸mang 台州taī单于chán 可汗ka hán 洗马xiǎn 扈从z?ng 契xia⼥娲wü皋陶güo yáo 冯夷píng 共⼯gōng 宓妃fú feī曲沃wǒ朱提shú shí华不注huà fū魁⽗fǔ先零lián 牢姐zǐ荤粥xūn yù吐⾕浑tǔ yù hún 吐蕃tǔ bō仆射pū ya夫差chaī伍员yún 钩践gōu 墨翟dí观射⽗guàn yì fǔ景差cuō樊於期wū jī⾼渐离jiün 夏⽆且jū禽滑厘gǔ郦⾷其lì yì jī冒顿m? dú呼汗邪hū hán y?⾦⽇磾jīn mì dī曹⼤家gū祢衡mí⽞奘zàng 李阳冰níng 万俟m? qí尉迟yù chí种ch?ng 繁p?查zhü⽆射yì徵zhǐ筑zhù牺尊suō纶⼱guün 齐衰zīsuī⼆、⾳韵学相关概念(⼀)⾳韵学简介⾳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汉语 音韵学

古代汉语 音韵学
现代音:“五.四” 后至今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3、声母 (1)现代汉语声母系统 b p m (双唇音) ,f (唇齿音),d t n l (舌 尖中音) ,g k h(舌根音),j q x(舌面音),zh ch sh r(舌尖后音),z c s(舌尖前音) + 零 声母 = 22个 [ŋ] 不能做声母,但古代可以 (2)中古三十六字母
(二)上古声调系统 1)尚无定论 最先谈上古音的声调问题,始于明代陈第《毛 诗古音考》。 2)段玉裁:平、上、入 3)孔广森:平、上、去 4)王念孙、江有诰:古有四声,但调值与后世不 同。 5)黄侃:平、入 6)王力
四、近代音
1.研究材料 《中原音韵》 元 周德清 成书于1324年 反映了元代的北方的实际语音系统。 2.《中原音韵》的韵母系统 1)19韵部 2)特点: a.只有阴声韵部和阳声韵部,没有入声韵部。 b.阳声韵仍然是[-m] [-n] [- ŋ ]三类分立。 近代韵母系统同现代普通话系统的最大差异: 近代有[-m]韵尾,到现代汉语中[-m]韵尾合并到[-n] 韵尾中了。
三、上古音
(一)上古韵部系统 1、研究材料 明代 陈第 《毛诗古音考》:“时有古今,地有 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可必至。” 1)诗歌 2)韵文和散文 3)谐声偏旁 段玉裁《六书音韵考》:同谐声者必同部
2、研究方法 1)系联法系联韵脚 (补充:《诗经》的用韵) 2)用同声必同部的规律作补充 3)离析唐韵
(3)五音: 唇,舌,齿,牙,喉 七音: 唇,舌,齿,牙,喉,半舌音,半齿音 九音: 重唇,轻唇,舌头,舌上,齿头,正 齿,牙,喉,舌齿音 (4)清浊关涉三方面
声带颤动不颤动
送气不送气 声调的阴阳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4、韵母

汉语音韵学 笔记

汉语音韵学 笔记
第一章声母第四节上古声母系统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研究多利用谐声材料 三点: 一、古无轻唇音(清代学者钱大昕《十驾齋养新录》):只有帮组没有非组。 1、通假异文:邦域/封域 2、古代注音:娓,读若媚(《说文•女部》) 3、声讯材料:《释名》负,背也 4、谐声:非—悲辈排;反—版板扳; (材料只能说明轻唇重唇不分)
二、唇音分化(分化成轻重唇) 帮组分化为 帮组、非组 帮组→一、二、三(开)、四等→帮组 帮组→三(合)等(-jw-)→非组
音系规则:P→Pf→f/——V(高,圆唇)
三、齿音合流(知庄章[知照]组合流为一组) 四、见精组的声母细音腭化(北方方言) 见组→洪音→gkh 见组→细音→jqx
精组→洪音→zcs 精组→细音→jqx
不是截然对立的,应该辩证的看。《广韵》基本上反映的是以金陵洛下语言为基础的隋唐时 期的读书音。从以历史比较法的“均变性原则”来看,语音演变的基本原则、机制其实应该 是现在如此过去也如此。
第一章声母第三节中古声母系统
中古音 1、音韵学上,通常将隋唐宋时期的汉语语音称作中古音。分为前期后期。前期以《切韵》 音系(即《广韵》音系)为代表。后期,以三十六字母为代表。
洪音:开口呼、合口呼 细音:齐齿呼,撮口呼
例如:见母:古(洪音) 居(细音撮口呼) 精母:祖(洪音) 煎(细音齐齿呼)
普通话(北京话)“尖”“团”不分 ts 尖音:古代精组的细音字,例酒,津 k 团音:古代见组的细音字,例九,巾 尖团合流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的演变现象: 舌音分化为舌头舌上两类
上古音系
从目的来看为诗文押韵而做的一部工具书,从体例来看是一部以调系韵以韵系声的同音字
典。
以调系韵:以四声为纲(平上去入,平声分为上平下平,与现在的阴平阳平不是一个概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古代汉语名词解释一、音韵学1、发展历史:①上古音:指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明清学者称之为“古音”,并把研究这一时期语音状况的学科叫做古音学;②中古音:指隋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明清学者称之为“今音”,并把研究这一时期语音状况的学科叫做今音学;③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音系为代表。

④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即北京音系)为代表。

2、反切:反切是一种传统的、较为科学的注音方法,也是我国古代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注音法。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配合起来为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构成反切的两个汉字,第一个叫做反切上字,第二个叫做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叫做被切字。

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作为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

二者相拼,就拼出了被切字的音。

如“攀,普班切”、“张,照帮切”。

3、双声、叠韵:双声,即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参差”“仿佛”“蜘蛛”;叠韵,即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如“苍茫”“蹉跎”“彷徨”。

古代连绵词多是由双声叠韵构成的。

反切,就是运用双声叠韵原理创造出来的注音方法。

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双声,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叠韵。

如“渴,苦曷切”,反切上字“苦”与被切字“渴”双声,反切下字“曷”与被切字“渴”叠韵。

4、字母:传统音韵学里,声母称为声,又叫做“纽”、“声纽”。

把具有双声关系的反切上字加以归纳,就可以得出反切上字的类别。

每一类反切上字代表一个声母,从同类汉字中选出一个汉字作代表,作该声母的标目字。

这类标目字就是字母。

如《广韵》,表示[t]的声母反切上字有“端”、“德”、“冬”等,从中选取“端”字作代表。

这样,[t]声母就成为“端”母了。

字母又称“母”。

唐末和尚守温首先提出三十字母。

到了宋代,音韵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增补成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晓霞、来日)5、五音、七音:是早期音韵学著作队声纽进行归纳分析时所用的术语。

音韵学课件重点

音韵学课件重点

第一讲音韵学·绪论1.语言=语音+语汇+语法中国传统语言学= 文字+ 音韵+ 训诂2.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又称声韵学,是研究汉字的历史读音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语音系统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传统音韵学主要有三个分支,即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

▪汉语的现代音韵学,是在继承传统音韵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建立起来的。

3.按照古代语音学的历时变迁以及学科本身的体系,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端:(1)古音学先秦两汉(2)今音学魏唐陆法言《切韵》→孙愐《唐韵》→陈彭年、丘雍《广韵》(3)等韵学宋元韵图《韵镜》《七音略》(4)北音学周德清《中原音韵》4.音韵学之功用(1)关于音的:古汉语声韵调系统普方古语音对应(2)关于义的:通假声训(3)关于文化的:音韵与诗词曲文化关于《音韵学》之功用,黄群建老师《音韵学概论》概括为六点。

详见P5-10第二讲普通话语音基础国际音标1.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直译“国际语音字母”,简称IPA。

1886年,西欧一些学校的语音教师在伦敦成立“语音教师协会”,共同讨论并拟订了一套国际语音字母方案,后来由法国的P·帕西和英国的D·琼斯等人于1888年制定,发表在协会的会刊《语音教师》上。

1897年协会改名为“国际语音协会”(后称“国际语音学会”),此后对音标进行过多次修订。

2.国际音标的记音原则是“一符一音”:一个声音只记一个符号,一个符号只表示一个声音。

表中所列是目前较为通用的国际音标:元音表列元音25个,辅音表列辅音74个。

另外列有“其它符号、变音符、超音段、声调和词重音”四种辅助符号表,可用来表示特殊音、变音、附加音等。

组合音(如塞擦音)均不列出,可用单音符号来组合。

第三讲声母1.声母:声母又称“字母”,古代汉语没有音标,古人往往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称为字母。

音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音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三、⾳韵部分1、⾳韵学:也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门传统学问。

2、今⾳学:⾳韵学的分⽀之⼀。

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系统。

3、古⾳学:⾳韵学的分⽀之⼀。

与“今⾳学”相对,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如《诗经》、《离骚》、《⽼⼦》等⽤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的谐声偏旁,研究上古时期的语⾳系统。

4、等韵学:⾳韵学的分⽀之⼀。

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描写语⾳中的声、韵、调系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语⾳学。

5、古代常见的⼏种注⾳⽅法:(1)譬况法:采取打⽐⽅的⽅法给汉字注⾳的⽅法,⽐如《淮南⼦》⾼诱注“旄读如绸缪之缪,急⽓⾔乃得之。

”(2)读若(读如)法:即“读得象××⾳”,也是⼀种打⽐⽅的注⾳⽅法,如《说⽂》“宋,读若送”。

(3)直⾳法:即⽤同⾳字注⾳。

如“根,⾳跟”(4)反切法:⽤两字来合注被切字的⾳,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声调是⼀致的),合成被注字的⾳。

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例如“⽑”可⽤“莫袍切”来注⾳。

6、⼏种主要的⾳韵学著作及⾳韵学家:(1)《切韵》:隋代陆法⾔编著,是中古时期⼀部重要的韵书,它按韵排列,共分193韵,但原书已佚,它的⾳系保留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韵》⾥。

对后代的⾳韵学研究影响深远。

(2)《⼴韵》:全称《⼤宋重修⼴韵》,北宋陈彭年、邱雍等根据《切韵》及唐代对《切韵》的增订进⾏修订、补充,是我国第⼀部官修韵书;其语⾳系统与《切韵》基本⼀致,属《切韵》系韵书,分206韵,收26194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研究中古⾳的主要依据。

(3)《韵镜》:唐宋间编订的反映声、韵、调配合情况的等韵著作。

与《⼴韵》互为补充,是考察中古⾳的另⼀种重要材料。

(4)《中原⾳韵》:元代周德清著,是根据当时关汉卿、马致远等元曲家作品的⽤韵情况编纂⽽成,反映了⼗四世纪我国北⽅的语⾳系统,是研究近代⾳及其演变的重要依据。

古代汉语音韵学常识

古代汉语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常识
第一节 古代汉语的声母
一、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声母,也称字母。 声、声纽、纽、母
(一)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也称三十六声母,是历史上影响
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它是宋代人在唐代守温和尚 所制定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 增补调整而成的,大体可以代表唐、宋期间汉语声 母的基本情况。
第四节 四声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 四声:现代汉语中的四声是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而在古代汉语中的四声,通常 是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 古今声调演变的规律,主要是:平分阴阳、 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以北京话为例,说明“平分阴阳,入派三 声”的规律。( 苏大)
唐 作 藩 《 音 韵 学 教 程 》
学者钱大昕。他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 “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著名论 断。
回4页
▪ 结论: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祇有一组重 唇音帮组声母,即读作双唇塞音的“帮”母、 “滂”母、“并”母和“明” 母。
回4页
▪ 结论:在上古声母系统中没有“知”、 “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 它们是後来从舌头音“端”、“透”、 “定”、“泥”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
▪ 七音 (南京师大)
▪ 五音 (湖南师大)
▪ 字母 (北京大学)
▪ 写出唐宋三十六字母,并说明《广韵》声 母与三十六字母的差异。(苏大 2006)
▪ 将三十六字母按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的标准分为四类。 (北师)
二、上古汉语声母系统
▪(1)“古无轻唇音”、 “古无舌上音” 最早研究上古声母并取得成就的是清代
▪ 对转:韵腹相同的阳声韵、阴声韵和入声 韵之间相互转变,对转在多数情况下指阴阳 对转。 ▪ 阴阳对一定时期也会变成阴声韵。 阴阳对转是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一条重要规 律,它是由清人孔广森提出,再由章炳麟进 一步发展完善的。

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

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

汉语音韵教学目标:了解汉语语音史与音韵学史的基本知识,掌握上古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常用音韵学术语,各时代的音系状况,上古音的研究方法和成就。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8教学内容:绪论一、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

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语音演变史的分期:一、上古音(先秦两汉);二、中古音(魏晋至唐宋);三、近古音(元明清);四、现代音。

上古音以先秦两汉韵文、谐声字、重文、异文、假借、古书注音、声训等为研究材料;中古音主要以隋陆法言《切韵》(宋《广韵》的前身)为研究材料;近古音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等韵书为研究材料。

我们只学上古和中古两期。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二、音韵学的功用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下面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1、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音韵学音韵学=声韵学、音韵、声韵、等韵学、等韵、声母、零声母、声类、声纽、双声、七音、五音、牙音、舌音、齿音、喉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上音、舌头音、齿头音、正齿音、半舌音、半齿音、清浊、全清、全浊、次清、次浊、字母、三十六字母、韵母、韵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附声韵、不附声韵、等呼、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洪音、细音、韵头、韵腹、韵尾、介音、阴声、阳声、对转、旁转、四声、平声、仄声、平仄、阴调、阳调、直音、读为、读曰、读若、读如、拼音、反切、音和、类隔、重纽、内外转、内转、外转古音、今音、叶音(叶韵)、韵书、韵部、韵目、平水韵、十三辙、韵摄、等韵图、吴音。

“今音学”是以《切韵》(《广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可以包括北宋)的语音系统的;“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韵味主要的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假借字等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如现存最早的等韵图《韵镜》、《七音略》)作为研究对象,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基本上就是分析《切韵》系韵书的反切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的。

后来音韵学家又用它来研究、分析、描写近代的语音系统。

到了清代,古音学家又利用等韵去研究古韵。

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语音学。

本声:是指保存在《广韵》中的上古音,从上古到《广韵》读音一样,古本有之。

变声:是指古无此纽,后经演变分化才有此纽。

阴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又把古韵分为三类: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合为一类,叫做“阴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做“阳声韵”。

古音[,m]、[,n]、[,?]三类。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这里的“阴声韵”、“阳声韵”的区别完全是从韵尾着眼的,跟声调的分阴、阳毫无关系。

入声——声调、韵母——是和鼻音韵尾〔阳声韵〕相配的,即?,k、n,t、m,p) 、北音学:是以研究《中原音韵》系统韵书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中原音韵》一系韵书所反映的近代北方话的语音。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传统音韵学中的“仄声”包括

传统音韵学中的“仄声”包括

传统音韵学中的“仄声”包括
仄声是古韵概念。

现代标准汉字发音虽是中华文化几千年语言文化的传承,但今、古汉字发音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区别的。

现代汉语拼音讲的是一、二、三、四声。

古韵讲的是平、上、去、入。

属上、去、入三种声韵的字就是仄声字。

作为现代人想了解仄声字有哪些?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
①古韵仄声基本包括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三、四声的所有字。

②同时也包括一些现代汉语拼音中一、二声中的入声字。

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颔联和颈联的写作要求最为严格,连一句之中哪几个字用平声、哪几个字用仄声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有的句子应“平起仄收”。

玉皇大帝闻听此言不禁大吃一惊,在场所有神仙俱是脸色大变,登时整座灵霄宝殿上仄声四起,一片议论之声。

现在又知道了喝字也是仄声,撷字和您字没有查到,同喝改为同擎,最后一句改为惟呈一束剑兰花。

每一路口诀虽然只有十二句八十四个字,但非常拗口,接连七个平声字后,跟着是七个仄声字,这首歌诀的字句与声韵呼吸之理全然相反,实则是调匀真气的法门。

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

辛词共用四十四个字,共用四个韵,其中两个仄声韵,两个平声韵,并且平仄。

联律较工稳,“春”字位宜为仄声,但“春秋”系固定搭配词语,不便更易,因此未可以辞害意。

而少小离家老大回中第五个字应当为仄声,但是因为诗歌中太过严格要求声律会以辞害意,于是人们又规定七律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传统音韵学
《汉语传统音韵学》
一、定义
汉语传统音韵学是以汉语声调、音素、音位、声部、声调和音节等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领域。

它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各种类型的音位,如声母、介音、韵母以及上、重、去声的音高;声调的定义和划分;句子里的语调和语调变化;以及声部的变化模式等等。

二、发展历史
汉语传统音韵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说文解字》和《玉篇》。

《说文解字》是由唐朝语言学家许慎编写的,是至今影响最深远的汉语音韵学作品。

《玉篇》则是唐朝语言学家张滂收集的按照汉语声调编写的书籍,是汉语音韵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唐朝以后,汉语音韵学继续发展,有颇多著作,如宋代的《汉语拼音方案》、宋代的《文韵字典》、明代的《汉语语音词典》、明代的《汉韵书》和明代的《古今语音方韵》等。

三、主要内容
汉语传统音韵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 音位
音位是汉语音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涉及汉语中的声母、介音、韵母以及上、重、去声等音素。

2. 声调
声调是指汉语中的声部的高低,它是构成汉语音位的重要成分。

它有四种划分,即平、上、去和入声。

3. 语调
语调是汉语句子语音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语言表达的强烈感情色彩,可以表达主语的语气和感情。

4. 变化模式
变化模式是指汉语的声部、声调、语调等的变化方式,它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它涉及汉语中各种声部、声调、语调的变化,以及音节的变化。

四、研究重要性
汉语传统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于:
1. 有助于了解汉语的历史发展。

汉语的发展受到各种历史、文化、语言因素的影响,而汉语传统音韵学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汉语的发展历史。

2. 有助于揭示汉语的真实本质。

汉语传统音韵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汉语的真实本质,深入挖掘汉语的深层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汉语。

3. 有助于影响语言教学。

研究结果可以应用到汉语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