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同步精品讲义
4.孙权劝学—(新)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ppt精品课件

第四步:
通假字
巩固拓展
【环节2:教师归纳】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
4 . 孙 权 劝学 — 202 1学年七 年级语 文下册 部编版 ppt精 品课件
4 . 孙 权 劝学 — 202 1学年七 年级语 文下册 部编版 ppt精 品课件
第四步:
古今异义
巩固拓展
【环节2:教师归纳】
第一步: 交流感知
1.读准字音
【环节2、教师指导】
méng qīng dāng t猎
shú jí gēng suì
孰
即
更
遂
学友读字音,师傅纠正并作点评。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 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 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 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第四步:
巩固拓展
【环节1:师友练习】 重点字词解释、翻译句子
(1) 蒙辞以军中多务。
(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 . 孙 权 劝学 — 202 1学年七 年级语 文下册 部编版 ppt精 品课件
学友读句子解释字词,师傅翻译句子。
4 . 孙 权 劝学 — 202 1学年七 年级语 文下册 部编版 ppt精 品课件
读准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 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 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04《孙权劝学》课件(部编版七下)

学习活动 (四)
默读一遍课文,查阅工具资料,掌握本文生字词的音形义,课前完成自我测评, 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四)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读读写写
qīng
qǐ
卿
岂
shè
shú
suì
涉
孰
遂
为博士yé( 邪 ) 即gēng( 更)刮目相待
学习活动(四)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一)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单独。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往事耳 见: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学习活动 (三)
利用本课学习资源,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化常识,课前完成自我 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三)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作家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 人,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实 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 可变。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死后 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 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学习活动(三)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写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大破曹军,不 久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重臣,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 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 面。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学习活动(三)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文体知识
学习活动 (五)
听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助读题,绘制本文结构思路导图。课前完 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五)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孙权劝学 课件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 /今/当 (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 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但 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jí)更(gēng)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通过鲁肃的神态“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语言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行动“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侧面表现了吕蒙学友所 成,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 对你有什么启示?
启示:❶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 境;❷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 待别人;❸要正确听取别人的意 见才能有进步;❹学习没有早晚 之分,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肯用 心学习,终有所成。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红色)所表示的 语气。
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❷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❸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四、文言文中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 (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语 句中加点(红色)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 外再搜集一些。
孰有若益孤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
与…相比
认为 好处
蒙乃 始 就学。
于是 开始 从事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4 孙权劝学》教学课件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 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 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 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 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叔向贺贫》节选)
【参考答案】
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 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七年级语文下册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权劝学
思考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托时,孙 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 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 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 么启示?
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论议和结友,侧面表现吕 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如今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 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 与其结友。
启示示例: 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书是第二课堂,是我们的老师, 对我们知识的增长大有帮助。
一、题源探究
命题点 阐述启示
4《孙权劝学》—(新)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ppt精品课件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gū)/岂(qǐ)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 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切。
益。
2.从三个人物各自的语言中可以看出 他们的语气如何?
吕
鲁
蒙
肃
卿今者才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非复吴下阿蒙! 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吃惊,称赞
深感自豪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
孙权 : “不可不学!” ——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 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不悦、责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参 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领会人物形象。 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1019— 1086年),字君实,谥 号文正,陕州夏县(今 属山西)人。北宋政治 家、史学家。著有《司 马文正公集》《稽古 录》。
4《孙权劝学》——2021学年七年级语 文下册 部编版 ppt精 品课件
2.言简义丰的语言描写 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
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 十分精彩。看似简单的闲笔,却是匠心独运。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26张PPT)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学
鲁肃赞学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 劝学 吕蒙赞学 鲁肃
(就学)
循循善诱 关爱部下 勤奋好学
虚心听劝 学有所进
爱才 敬才
启示: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②要善于听取 别人的意见。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2011/09/14
《孙权劝学》 课件原创:二中语文组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 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19岁继承兄长孙策之 位,在五十多年的时间据有江东。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 中大败曹操。
• 吕蒙:字子明,东吴国大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 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 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 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孙权劝学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PPT

谢谢观看司马光
2021年-2022年
10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教学课件PPT模板
孙权劝学司马光
2021年-2022年
1
故事导入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 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 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 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 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 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
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2021年-2022年
2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 料?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 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 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 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孙权劝学(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堂(部编版)

在《孙权劝学》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理解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如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有效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更多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以便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孙权劝学的方法和道理感兴趣,但对文言文表达方式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尝试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如“勉励”、“笃志”、“博览”等。
3.文化背景: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孙权的政治才能和人格魅力。
4.思想教育:通过分析孙权劝学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珍惜时光,勤奋学习。
5.课堂讨论:围绕孙权劝学的启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勤奋学习的精神。
1.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创设更多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独立思考。
4.优化时间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劝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孙权劝学的情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劝学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教师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孙权劝学》故事背景及人物常识;
2、引导学生重点识记文章传世名句;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主题及写作特色,并进行感悟思考;
4、带领同学探索真实历史和《三国演义》中的不同之处。
使用建议
1、课件设计意图
这是一讲《孙权劝学》的导读课。
希望可以通过10分钟左右的学习,让学生对《孙权劝学》产生兴趣,想去深入学习这篇文言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爱上学习。
希望授课教师用幽默的语言讲出课件内容,寓教于乐。
讲义内容较为丰富,授课时需要酌情删减。
2、环节建议用时
建议课程总体时间大约11分钟,其中环节用时建议:【背景知识】2分钟;【传世名句】1分钟;【内容主题】4分钟;【写作特色】2分钟;【文化拓展】2分钟。
一、背景知识
吕蒙不学习,领导很着急。
、、
1、领导是谁?
姓名:孙权
小字:仲谋
谥号:大皇帝
职位:三国时期吴国领导人
关系:父孙坚兄孙策
爱好:射老虎
人物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
2、吕蒙是谁?
姓名:吕蒙
职位:三国时期吴国主要将领
关系:姐夫邓当
性格特点:胆儿大
座右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弱点:文化教育短缺
【教法备注】
建议授课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可以用一些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把内容像讲故事一样串起来,吸引学生兴趣。
可借鉴语言举例:①命运对孙权不薄,给他发了一手好牌。
②除出身加持外,孙权本人也很优秀,最爱的就是“射老虎”,八百年后的大文豪苏东坡热情洋溢地赞美他,写下了“亲射虎,看孙郎”的诗句。
③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直接晋升江东地区大总裁。
④而早在孙权降生前四年的时候,吕蒙就已经火急火燎地降生在汝南富陂。
⑤可惜他投胎技术太差,直接选择了地狱模式,吕家穷得吃饭都成问题。
⑥孙权意识到吕蒙文化教育短缺这个硬伤,就找他谈话了。
拓展资料孙权: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
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
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
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黄龙二年(230年),所派将军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今台湾)。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于神凤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葬于蒋陵。
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拓展资料吕蒙: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人。
东汉末年名将。
早年依附姊夫邓当,跟随孙策征战,以胆气著称。
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
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从破曹仁于南郡,从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普。
在逍遥津之战掩护孙权逃生。
在濡须抵御魏军。
官拜左护军、虎威将军。
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年末(220年初),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
吕蒙针对于关羽所督的荆州,215年夺取三郡,219年再夺三郡,最终使得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
其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相关典故“士别三日”“刮目相
待”“吴下阿蒙”等。
二、传世名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注释】
士:读书人。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
更:另,另外。
刮:擦拭。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翻译】
读书人分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三、内容主题
1、结构图解
2、主题归纳
本文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3、问题探究
孙权和吕蒙的差距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教法备注】
建议授课教师可以参考逐字稿为: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可以看到,孙权和吕蒙在出身上相差悬殊。
但是更可怕的差距在于他们对知识的认识上,在吕蒙还停留在“知识是什么,好吃么”的认知上时,孙权就已经有“知识就是力量”的觉悟了。
孙权深知父兄给的是短暂的,只有自己挣来的才是牢固的;明白“父兄只是加速器,最后都要靠自己”的道理。
所以他不断读书进步。
而吕蒙基础教育严重缺失,却沉浸在自己的小成就上,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
所幸,吕蒙最终开始读书。
那么,同学们,回头看看我们自己,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是知识却给了我们平等竞争的机会。
努力学习,我们输的仅仅是起跑线;而不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我们输的可能是整个人生。
四、写作特色
1、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叹学两个片段。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答话。
写鲁肃叹学,着重以二人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略去“论议”的内容。
以上三点体现了记事简练的特点。
【教法备注】
建议授课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可以用一些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把内容像讲故事一样串起来,吸引学生兴趣。
可借鉴语言举例:①这篇仅119个字的小文,不仅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还以更精炼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②吕蒙的学习过程,司马光按下了快进键,没有细说,而是直接给吕蒙安排了一场“汇报演出”。
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叹学两个片段。
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是如何学习的,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答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叹学,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体现了记事简练的特点。
五、文化拓展
小议真实历史和《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相差到底有多大?
【教法备注】
建议授课教师在讲述过程中,以课件内容为主,讲义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即可,讲义内容比较多,课件可以抓精彩地方展开叙述。
讲义图片看不清的话,可以打开word,点击图片放大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