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优质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6.4《正比例和反比例》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6.4《正比例和反比例》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和运用,理解直线比例函数的特点和图像,能够应用比例关系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2.能够判断一个关系式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3.能够绘制出直线比例函数的图像4.能够应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直线比例函数的特点和图像2.教学难点:应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框架图形式,引用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正比例:两个数的比例相等,其中一个数变化导致另一个数的变化,它们之间具有相似性质的比值关系称为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两个数的积为一个常数,当一个数增大时,另一个数就会减小。
它们之间具有相似性质的比值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
(2)直线比例函数的特点和图像前提条件:x和y是正比例关系。
其函数形式为y=kx,图像是一条直线,称为直线比例函数。
其中,k为比例因子,即两个量的比值,可用表格法求得。
(3)应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1. 把已知条件转化为比例关系 2. 建立方程式 3. 求解未知量3.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可行性地解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4. 总结浓缩当天的内容,让学生再次领悟掌握今天的课程。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小组合作3.互动式教学六、教学评估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评估,采用单元测试、小组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1.教师能够教授的内容与手段必须与学生做好与自己沟通的工作。
2.教师要把控全局,确保整个教学进程的逻辑性。
3.教师要确保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及相关的数据都是真实的,以避免偏差对学生的分析造成影响。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能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从而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分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化对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能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发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理解,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正比例和反比例(11)-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正比例和反比例(11)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份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十一章“正比例和反比例”。
本章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3. 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白板、黑板擦、粉笔、教学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将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它行驶120公里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认识到两种相关联的量。
2. 讲解概念:我将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3. 例题讲解:我将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4. 随堂练习:我将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以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我将设计一些简洁、直观的板书,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性质和特点等。
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我设计了一些作业题目,包括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题目,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正比例和反比例(5)-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正比例和反比例(5)苏教版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正比例和反比例(5)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六章,主要内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并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生活中的实例,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速度和时间的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接着,我会给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并通过例题来解释这两个概念。
我会让学生一起跟我来解决这些例题,确保他们理解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运用。
3. 练习:在讲解完正比例和反比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来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我会逐一讲解他们的答案,确保他们掌握了这个概念。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能够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练习题,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我会确保这些题目能够覆盖我们今天所学的所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及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那些还没有掌握的学生,我会考虑如何个别辅导他们。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相关的拓展材料,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
希望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谢谢大家的聆听。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过程性目标
(1)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自己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经验认识,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
(2)通过数形结合,进一步感受和领会正、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
逐步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问题时,与他人合作的成就感,逐步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复习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正比例反比例。
2、比一比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例子有很多,现在我们就来玩个小比赛,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比比哪组同学能举出更多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或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学生小组内举例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视,收集成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各一个,记录在卡片上。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6.4《正比例和反比例》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6.4《正比例和反比例》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课时,我做了精心的教学准备和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102页至104页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章节。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这一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笔记本、尺子、圆规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2. 概念讲解:接着,我通过PPT展示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方法。
3.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几个典型的例题,为学生讲解如何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解题技巧。
4. 随堂练习: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几道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在讲解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简洁清晰的板书,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判断方法以及解题步骤一一列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路程和速度;(2)年龄和身高;(3)商品的单价和销量。
2. 解下列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题:(1)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乙地行驶。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苏教版(2023秋)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折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不同长度的绳子,观察其与重物下落时间的关系,从而验证正比例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举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如“一本书的页数和字数之间的关系”。
(2)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和应用:理解反比例的定义,掌握两种量成反比例时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如“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正比例判断方法的掌握:学生需要掌握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的方法,理解对应的比值一定。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当汽车以一定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就是正比例;而汽车行驶的速度与所需时间之间的关系则是反比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如何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难点举例:如何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解决“购物时如何根据折扣和原价计算现价”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生动的实例、直观的图示、实际的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判断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苏教版(2023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4《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并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
2.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之间的数学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并用实例来解释和展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找出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解释这些现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以及掌握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和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还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让学生掌握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关系,能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2.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采用实践活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实践活动素材,如图片、图表、道具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每分钟跑50米,他跑10分钟能跑多远?”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呈现(15分钟)呈现多个实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3小时能行驶多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关系。
第13课: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计算器、白板等。
2. 课程平台:数学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3. 信息化资源:教学PPT、在线数学题库、数学教学视频等。
4.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讨论、实例分析、问题解决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b.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来解决。
c.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际应用,并分享他们的见解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3. 请学生绘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并解释图像中的关键点、直线斜率等特征。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析家庭用水量与时间的关系、计算广告费用与广告效果的关系等。
作业反馈:
1. 及时批改学生的课后习题,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同时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正比例和反比例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正比例和反比例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正比例和反比例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整个单元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整个单元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整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分数和小数等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辨识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以及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比例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辨识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及如何辨识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特点。
3.实例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点评,梳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第六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量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 = 速度(一定)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二.教学“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六年级数学下册《六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
1.正比例的概念:通过分析情境图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两种量成正比例的特点,总结出正比例的定义。
2.判断正比例: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学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3.正比例的表示方法:介绍比例式、图表等表示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并解释其意义。
4.反比例的概念:类比正比例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的特点,总结出反比例的定义。
4.强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练习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5.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克服数学学习的恐惧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我将正式引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1.正比例的概念:通过分析汽车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当时间增加时,路程也相应增加,且两者的比值保持不变。这时,我会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就是正比例关系。然后,给出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反比例的概念:接着,我会以购物时商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为例,让学生观察当商品数量增加时,总价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分析,学生发现当商品价格不变时,数量越多,总价越高,但两者的乘积保持不变。这就是反比例关系。同样,给出反比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正比例和反比例(12)-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正比例和反比例(12)苏教版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12)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这两个概念,并学会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能够识别和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并能够运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难点: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个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想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教室里的窗帘和窗户的关系。
当我们打开窗户的时候,窗帘的长度会变短,当我们关上窗户的时候,窗帘的长度会变长。
窗帘和窗户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呢?2. 概念讲解:我们来定义一下正比例和反比例。
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那么我们就称这两个量之间是成正比例的。
比如说,如果我们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保持不变,那么它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之间就是成正比例的。
反过来,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乘积始终保持不变,那么我们就称这两个量之间是成反比例的。
比如说,如果我们有一块蛋糕,它的总量保持不变,那么蛋糕的质量和分给每个人的份额之间就是成反比例的。
3. 例题讲解: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它行驶了2小时,那么它行驶的路程是多少?我们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所以我们可以写出比例式:速度/时间 = 路程/2。
我们已知速度是60公里/小时,时间是2小时,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值代入比例式中,得到:60/2 = 路程/2。
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路程是120公里。
4. 随堂练习:现在请大家来做一个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特性。
2.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3.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技巧。
二、教学重点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性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一组图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2.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性。
2. 讲解1.正比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反比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性及其应用。
3. 操作练习1.让学生通过一组简单的实例,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技巧。
2.让学生自主完成一组实际问题解决,锻炼其应用能力。
4. 总结归纳1.通过一个简单的小结,让学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核心知识点。
2.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详细解答。
五、作业布置通过一组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要求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并标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表达方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例子的形式,让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在讲解阶段,通过详细的解释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性及其应用。
在操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灵活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加强对学生问题的详细解答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
【精选】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优秀教案
【精选】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优秀教案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比和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际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反比例的量。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过去学过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变量的角度来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重要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可以锻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为第三学段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重难点】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成正比例的量的理解。
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准备】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教学设计】【复习导入】提问: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引导回顾:(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引入: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 【探究新知】出示例1。
1.探究时间与路程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表格中的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说说是怎样的关系?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的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对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自觉地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际问题案例,PPT课件。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一系列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4.巩固(5分钟)教师选择几个典型的解答,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比例和反比例名师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
正比例和反比例(一)导引探究,由表及里教学例1,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在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有关系吗?行驶的时间是怎样随着路程的变化而变化的?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探究第3个问题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引导学生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比,并要求学生求出比值。
)2.引导学生交流并聚焦以下内容: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的,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板书关系式)。
3.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给予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咸正比例(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4.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数学概念的来源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从实际经验中概括得出;二是在原有的初级概念基础上通过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而获得。
正比例概念的形成属于前者,因此例1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表格,让学生通过对表中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
本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表格,说一说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量;接着用三个引探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发现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最后,聚焦、明晰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特点。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经历正比例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自主棵究,尝试归纳出示例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所用时间如下表,它们之间有什么1.出示供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当速度变化时,时间是否也随着变化?这种变化与例1中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速度变化,时间也随着变化;例2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的乘积一定,可以表示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板书关系式)。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整个单元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整个单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以及如何求解比例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以及如何求解比例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以及如何求解比例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以及如何求解比例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来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以及如何求解比例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如购物、运动等生活中的实例。
2.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
3.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购物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案
第6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1、第57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
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
影长/cm
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学习。
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强,测量不够规范,造成误差比较大,影响了规律的发现。
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序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挑战,课前教师一定要考虑周全,做好小组活动的各种准备工作,以提高活动课的教学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正比例和反比例
学生观察比值,发现规律,汇报小结。
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些比值都是相等的,它们表示行驶的速度。
提问: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路程时间 = 速度(一定)
3.揭示正比例的意义。
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例1中的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当路程和相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4.正比例意义的应用。
完成第57页的“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并仿照例1作适当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5.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路程
时间
= 速度(一定),
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那么,总价
数量 =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y
x = 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第57页的“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说明判断理由。
2.第57页的“练一练”第2题。
提问:题中的两种量是否相关联,小组内讨论本题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说说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指名说判断的理由。
4.练习十第2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优质课教案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