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孔子的职业是做殡葬(转)

合集下载

孔子的丧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丧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6年第6期(总第160期)福建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Administration.InstituteNo.6#016(General W")经济与社会孔子的丧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王治军(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北京100091)摘要:在丧葬礼仪方面,孔子强调哀戚情感的真实表达而不是崇尚外在的礼仪形式'虽调“丧致乎哀而止%反对以死伤生、残生送死的过分矫情。

在丧葬的物质耗费上,孔子崇尚节俭反对僭越厚葬,主张以礼制为标准来节制丧葬的规模,要“称家之有亡”使之无过无不及。

在葬祭的对象上,孔子对生前死后与鬼神有无问题悬而不论,强调丧葬祭祀的道德教化功能。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殡葬政策的制定、殡葬改革的推进、殡葬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都具有诸多的启发。

关键词:孔子;丧葬思想;道德教化中图分类号:K892. 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 3199(2016)06 - 0099 - 05孔子是儒 的创始人,他 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中华传统殡葬文化的集大成者。

经他整理的《仪礼》和《礼记》保存了大量上古殡葬文化习俗,他年轻时 以为人 殡葬礼为 ,因而对殡葬礼仪、殡葬祭祀的作用等有诸多的论述。

这些 为后人所传承,而且人也被殡葬 为祖师。

时至今日,虽间隔两千多年# 提出的注重 哀戚、崇尚物质节俭、反对厚葬以及强调丧葬祭祀的道德教化 等 ,仍 今天所大力提倡的。

因深人研 的丧葬 ,无论是对于国家殡葬政策的 、殡葬改革的推进和殡葬管 服务水平的提 具有极大的现实 。

本文主要以《论语》文本中 对丧葬祭祀的论述为蓝本,梳的丧葬 ,以期为当今的殡葬改革与殡葬服务提 。

一、反对繁复的丧礼仪,强调哀戚情感的适度表达殡葬活动有一套物质层面的器物和操作层面的礼 程,但是最重要的是满足的精神情感需要。

孔子一方面强调应当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崇尚外在的礼仪形式,另一方面又强调“丧致乎哀而止”,反对以 、残 的过分矫情。

孔子

孔子

孔子像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

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中文名:孔丘外文名:Confucius别名:孔子,仲尼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职业:教师信仰:儒学主要成就: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代表作品:《春秋》网名:海叔父亲:叔梁纥:母亲:颜徵在人物简介个人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家中排行第二。

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理论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

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

孔子过世后,丧事是怎么置办的

孔子过世后,丧事是怎么置办的

孔⼦过世后,丧事是怎么置办的⽂化传统《孔⼦家语》微学习138孔⼦过世后,丧事是怎么置办的本⽂授权摘⾃《孔⼦家语通解》作者:杨朝明等;导读:⽂传君【导读】本篇记载孔⼦去世后弟⼦们埋葬孔⼦以及为孔⼦服丧等有关情况。

本记载的有关内容⼜见于《礼记·檀⼸上》、《史记·孔⼦世家》。

将这些材料⽐较,不难看出本篇所记更为详尽。

弟⼦们对孔⼦怀有深深的敬意。

⽼师离去,他们失去了恩师,再也⽆法向孔⼦请教有关的礼仪制度,于是,他们从孔⼦为颜回、⼦路治丧的礼仪中得到启⽰,以丧⽗之礼为孔⼦治丧。

在殡葬事宜中,他们遵循“尊师”“备古”“⾏夫⼦之志”的原则。

孔⼦的⼈格、孔⼦的思想学说感召着孔门弟⼦,他们为其服三年之丧,⼦贡甚⾄服丧六年。

孔⼦影响很⼤,当时就有⼈从燕国来观看孔⼦的葬礼,后来,“群弟⼦及鲁⼈处于墓如家者”竟然百有余家,形成村落。

呜呼哀哉,斯⼈已逝,其道长存,死⽽不亡者寿。

【家语原⽂】既卒,门⼈疑所以服夫⼦者。

⼦贡⽈:“昔夫⼦之丧颜回也,若丧其⼦⽽⽆服,丧⼦路亦然。

今请丧夫⼦如丧⽗⽽⽆服。

”于是弟⼦皆吊服⽽加⿇。

出有所之,则由绖(dié)。

⼦夏⽈:“⼊宜绖可居,出则不绖。

”⼦游⽈:“吾闻诸夫⼦:丧朋友,居则绖,出则否;丧所尊,虽绖⽽出,可也。

”孔⼦之丧,公西⾚掌殡葬焉。

唅以疏⽶三贝,袭⾐⼗有⼀称,加朝服⼀,冠章甫之冠,珮象环,径五⼨⽽綦(qí)组绶,桐棺四⼨,柏棺五⼨,饬庙置翣(shà)。

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tāo)练、设旐(zhào),夏也。

兼⽤三王礼,所以尊师,且备古也。

葬于鲁城北泗⽔上,藏⼊地,不及泉。

⽽封为偃斧之形,⾼四尺,树松柏为志焉。

弟⼦皆家于墓,⾏⼼丧之礼。

既葬,有⾃燕来观者,舍于⼦夏⽒。

⼦贡谓之⽈:“吾亦⼈之葬圣⼈,⾮圣⼈之葬⼈。

⼦奚观焉?昔夫⼦⾔⽈:‘见吾封若夏屋者,见若斧矣。

’从若斧者也,马鬣(liè)封之谓也。

今徒⼀⽇三斩板⽽以封,尚⾏夫⼦之志⽽已。

孔子职业深度分析

孔子职业深度分析

孔子职业深度分析一、乡土之鄙夫or 没落之贵族1⏹吾少贫贱,多做鄙事。

——《子罕》9.6⏹⏹鄙事:⏹ 1.驾车?射箭?鼓瑟?⏹ 2. 委吏?乘田?⏹ 3.殡葬师?⏹二.乡土之鄙夫or 没落之贵族2⏹关于丧事,有多种记载:⏹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述而》7.9⏹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述而》7.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子罕》9.10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子罕》9.16⏹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乡党》10.22⏹“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

”——《礼记·杂记》⏹二.乡土之鄙夫or 没落之贵族3⏹娴熟贵族之学问、礼制、艺能:⏹⏹周易、诗、书、春秋、古文献。

⏹礼、乐、射、御、数、术。

二.乡土之鄙夫or 没落之贵族4⏹瞧不起下层人:⏹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阳货》)⏹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9.8⏹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13.4 二.乡土之鄙夫or 没落之贵族5⏹贵族血统,于乡土社会长大的精神贵族⏹懂记帐,管蓄牧;识殡葬之法;习驾车、会射术、弹琴诸艺能;熟悉《诗》、《书》、《礼》、《易》、《乐》等古文献。

⏹不会稼穑,不懂百工市肆,瞧不起乡下人。

三.十七岁有名?⏹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于是,粥于是,以餬余口。

’其恭如是。

白发人送黑发人儒家创始人孔子(孔丘)的一生

白发人送黑发人儒家创始人孔子(孔丘)的一生

白发人送黑发人儒家创始人孔子(孔丘)的一生(-551~-479) 73岁-551年出生孔丘简介:孔丘,男,曾用名(亦名):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孔老二,后代敬称孔子或孔夫子;西方人称Confucius、Con-Fu-Ci。

出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东周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父母:父亲为孔纥[hé](叔梁纥),母亲为颜征在背景:家系背景:远祖是殷商王室,武王克殷后,被分封到宋国。

十六世祖是殷商帝乙十五世祖为宋国第二任国君宋公仲十二世祖是宋前闵公十一世祖弗父何让位给弟宋厉公,拜为宋国上卿。

七世祖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邹邑定居,作鲁国的大夫。

父亲背景:父亲孔纥(前623年-前549年),亦称谓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邹邑,为邹邑大夫。

叔梁纥与原配施氏连出九个女儿,他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却脚有残疾。

叔梁纥在七十二岁时三度娶妻,娶了十八岁的颜征在,由于婚姻不合礼制,被史书称为野合,约在鲁襄公廿二年(公元前551年)生下次子孔丘。

母亲背景:母亲颜征在(前568年-前535年),颜襄第三女。

母亲颜氏在年仅18岁时,嫁给年近72岁孔纥作为小妾。

母亲颜征在曾私下至尼丘山祭祀尼丘山神以求子,故取名丘,字仲尼。

-550年2岁-549年3岁老父亲去世:年近75岁的父亲孔纥[hé](前623年-前549年)去世,此时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前568年-前535年)年仅20岁左右。

孔父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地告诉孔子。

孔家小妾颜氏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将孔子抚养成人。

-547年5岁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546年6岁弟子曾点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545年7岁弟子颜繇生,繇又名无繇,字季路,颜渊之父。

-544年8岁弟子冉耕生,字伯牛,鲁国人。

-543年9岁-542年10岁跟随外祖父颜襄求学:外祖父颜襄,一生教书为业,博学多才,礼、乐、书、数、射、御六艺精通。

孔子的葬礼

孔子的葬礼

孔子的葬礼《孔子家语》精读笔记——第十卷·终记解·第四十三(峻岫)提要:这一节谈到孔子的葬礼。

孔子做了一个不好的梦,预感到自己行将就木。

果然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弟子们都同意子贡的建议,按照儿子丧失了父亲的丧礼,来安葬孔子。

于是弟子们一个个披麻戴孝,一起来发送老师的亡灵。

丧礼由公西赤主持,丧礼既简单又隆重;即符合礼节,又符合孔子的身份;既表达了弟子们的哀思,又弘扬了儒家的治世的思想。

孔子死后弟子们没有大操大办,不是他们没有那样的经济实力。

子贡富至千金,给老师办多大的丧礼,他都承担得起,但是他不想这样做。

他先是建议按照儿子发送父亲的礼节,为孔子发丧,后又为孔子在墓地守孝六年。

可见子贡是一个,深爱老师,深懂儒家礼仪,非常珍惜老师名声的好学生。

孔子简朴,隆重,符合礼仪,又非常得体的丧礼,也是孔子为万世师表的原因之一。

生的坦荡,死的安然。

这就是孔子。

孔子蚤晨作,負手曳杖,逍遙于门,而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坏乎!喆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戶而坐。

(孔子早晨起床后,背着手拖着手杖,在门口慢慢地散步,口里吟唱道:难道泰山要崩塌吗?泰山为众山所仰,孔子自感时日不久,所以叹泰山将坏。

又唱道:梁木要毁坏吗?栋梁折大厦倾。

“伤道之不行也。

”[《孔子家语·王肃〈集解〉》]哲人要受到困顿吗?贤哲之人不被重用,都是不详的征兆。

唱完后,孔子回到屋内,对着门坐着。

)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吾将安杖;喆人其萎,吾将安放。

夫子殆将病也。

”(子贡听说之后,说道:泰山要是崩塌了,我仰望哪里呢?梁木如果坏了,我依靠什么地方呢?哲人要是受到困顿,我该去效仿谁呢?老师大概是病了?)遂趋而入。

夫子叹而言曰:“赐,汝来何迟。

予畴昔梦坐奠于两楹之间。

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即与宾主夹之,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而丘也即殷人,夫明王不兴,则天下其孰能宗余,余逮将死。

”(子贡快步走孔子的房里。

【历史故事】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孔子

【历史故事】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孔子

【历史故事】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孔子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

英文:Confucius,KungTze。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即语录体散文集及《五经》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

春秋后期鲁国人。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

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孔子生平和教育活动简介

孔子生平和教育活动简介

孔子生平和教育活动简介一、孔子身世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二、孔子其人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儒家中最重要的文化是丧葬文化,孔子说:没错,我就是干这个的

儒家中最重要的文化是丧葬文化,孔子说:没错,我就是干这个的

儒家中最重要的文化是丧葬文化,孔子说:没错,我就是干这个的展开全文说起孔子,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孔子以及他的儒学几乎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灵魂与标杆。

并统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长达2000余年之久,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定论,说做学问的人是务虚的人,务实的人是不做学问的,但是孔子却是一个务实的人,他关心的就是人伦现实的问题,所以他的学说平白直叙,通俗易懂,相传孔子有3000弟子,72贤人,而在这个规模极大的学校里,孔子教授的居然是“丧葬和埋人”。

孔子和弟子讲到这我们就不得不说起一个人他就是疑古学派的代表刘起釪老先生,他有这样一段话在历史学界很有名,他说:“孔子当年办学相当于办了一个丧葬学校,或者丧葬公司,而且生意红火”。

对于这句话可能很多人听到后会笑,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办的学校怎么可能是丧葬学校呢?我们细想孔子弟子3000,指的是一些贫寒子弟,而72贤人指的是贵族子弟,古代奉行的世袭制度,所以72贤人自然是荣华富贵,读了书便可以当官,经济状况也很好,但是那3000人的普通平民子弟却没有办法当官,经济来源更是个问题,所以孔子便教授弟子丧葬和埋人的技术,以此才能维持学校的经济平衡。

年幼的孔子爱好与众不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这句话是说孔子小时候就爱摆弄供碗供碟,磕头上香等祭祀礼仪之类的,而不像其他小朋友喜欢玩耍嬉戏,可见他的天分与生俱来,要知道当时的大人对这些却不怎么上心的。

孔子最早的坟丘式墓葬在春秋时期之前,在古代除了皇宫贵族,一般的平民百姓去世了,尸体的处理方式很惨,而孔子在其母亲去世后,在将父母二人下葬的时候,将坟封高形成丘,这是因为孔子常年四海为家,怕回来祭拜的时候找不到父母坟墓。

《礼记·檀弓上》载:“孔子既得[将父母]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识也。

’于是封之,崇四尺。

”另据《礼记·檀弓下》,深悉周礼的季札葬子,“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

孔子

孔子
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 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 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 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 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 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 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 村)人,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 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 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 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 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端木赐,前520~前456,字子贡,姓端木,名赐,卫国人 (今河南浚县人),曾任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 中最有作为者,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子贡是春秋时期了不 起的外交家和商人,被后世奉为“儒商鼻祖”。孔子曾称其 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 事通达。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 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司马迁作《史记· 仲尼弟子 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 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 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 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 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 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 商能力高超。

历史孔子的职业是做殡葬(转)

历史孔子的职业是做殡葬(转)

历史孔子的职业是做殡葬(转)中国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祖师,唯独殡葬礼仪业祖师位置空缺。

难道在最讲究厚葬的中国,居然找不到一个殡葬业先驱或领袖人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中国殡葬业人士都知道自己的祖师是谁,只是一直不好公开(偶尔也有人说走嘴)。

这不是因为那位祖师默默无闻,而恰恰是因为他的名头太大。

如果公开认师拜祖,不但皇帝会不高兴,还会招来千夫所指!这个祖师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孔子!孔子是儒家学说开山鼻祖,这一点没有争议.要了解儒家,应先了解“儒”字含义。

“儒”者,人之需也。

这个“需”字,其中就包含丧事的概念。

原始的儒家,正是靠给人操办红白喜事谋生的。

中国婚丧嫁娶的礼仪,也主要是儒家编制的(如《礼记》。

过去农村秀才几乎都懂红白喜事操作流程,坊间邻里的红白喜事也多由他们操办。

今天的儒家学者,都试图把自己包装成国学大师.所以,他们都不愿提当年儒家创业的那些事了。

导致儒家的职业身份被遗忘,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多由儒家弟子编撰,明显带有描红的成分.有关孔子的记载,每到关键之处就“语焉不详”,让人老是觉得犯迷糊;第二点,也是最可怕的是,过去读《论语》和儒家著述的书生,一律被告知:书上沒有写,或可疑的,要「存而不论」.一句话就把怀疑的通路堵死了。

这一句话实在是高,也符合儒家尊卑观!即使浅白无误的记载,也不就再被怀疑了.其实,即使是在今天,只要稍加分析,也还是可以从儒家著作和有关史料中,看出孔子到底是干什么的.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关于孔子幼年是这样写的: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这段话说明,孔子小时候就表现出祭祀礼仪天分.别的小朋友,可能只知道玩“过家家”、“捉迷藏"之类的童戏,而孔丘小朋友却特立独行,喜欢摆供碗供碟和焚香磕头之类祭祀礼仪。

要知道,即使是当时的成年人,对这些礼仪也未必都在行。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有关孔子参与殡葬礼仪活动的描述,一直贯穿在孔子生平介绍资料和相关著作之中,成为一条不可或缺的主线。

殡葬历史

殡葬历史

1.什么是殡葬殡者,死者入殓后停灵(停枢)以待葬,葬者,掩埋尸体。

从人死到殡到守孝,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定制或习惯,既有实质性内容,也注重形式,故谓之殡葬。

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无疑包含着殡葬文化。

对传统的扬弃,是殡葬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永恒命题。

对殡葬历史的了解可提供对当代殡葬改革的启示与未来发展走势的预期。

殡葬是人类自然的淘汰,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

殡葬原是土葬的文言用词。

殡一作停柩解,如《礼记》:夏后氏葬于东阶之上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两阶之上;一作葬解,如《荀子》:"三月之殡。

葬作藏解,如《礼记》:国子高曰:葬也者,藏也。

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

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

现在的殡葬指的是处理死者遗体的方法和对死者哀悼形式,包括发讣告、向遗体告别、开追悼会、致悼词、送花圈挽联、出殡送葬、安葬、安放骨灰盒等一系列的丧葬事项。

中国殡葬的起源当人类还处于蒙昧时代的初期时,受思维力低下所限,在意识上还不可能寻求自己和自然界的关系以及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对人的生老病死也是困惑不解,不能形成灵魂与丧葬的观念。

故《孟子·滕文公上》曰:“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

”这种弃尸于野的作法,只能说明原始人模糊观念中已有生与死的界限。

自原始人产生灵魂的观念,并从自己的梦境和意念中认为灵魂不死,又由此发展为鬼魂观念;死人的鬼魂比活人的灵魂更有力量,更能祸福人类。

基于这种认识,便产生了对死人的崇拜,即鬼魂崇拜,于是,一套送鬼魂和安葬死者的礼仪就应运而生。

从无意识地处理和埋葬死者到有意识地安葬死者,而后形成的丧俗,其间经历了约十几尤年乃至至几十尤年的过程。

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中的瓮棺均留有一个小孔,这个小孔便是当时的人们用来供死者灵魂出入的孔道。

我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便出现了丧葬礼俗。

1933年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墓葬的遗存,是一处以二次合为形式的公共墓地,反映了氏族成员一视同仁的血亲关系和一律平等的地位。

孔子的一生事迹简介

孔子的一生事迹简介

孔子的一生事迹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贵族出身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贵族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这就是其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2、圣人降世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征在(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征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历公元前551年,格里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yú dǐng,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记·孔子世家》说。

2019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之孔子语文

2019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之孔子语文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之孔子【个人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兄弟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学术贡献】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

《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

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

“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

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厚葬

孔子厚葬

孔子主张“厚葬”,并没有要求自己节葬。

节葬是墨家所主张的。

孔子生前就曾当过“吹鼓手”,为儒家后世主张“厚葬”的理论贡献不小。

如“丧尽其哀”、”三年之丧“等,包括后来的“丁忧”制度的形成,都是中国“厚葬”文化的主要内容。

老圣人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我看这不是进步文化,应该检讨。

现在一些落后地区仍存在“薄养厚葬”的风俗,生前可能对老人不敬甚至不孝,但死后的葬礼一定风光体面。

中国历史上很大一笔财富是用于建庙和建坟的,建庙为神,建坟为人,不过是为没有生命的人,这是对生命生前的漠视和不尊重。

道家主张的“裸葬”是比较节约的,也有黄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意思,但感觉又是对曾经的生命和祖先的不尊重,怕让人接受赶来也有困难,除非是向往升天化羽的仙家道人。

这样比较起来,还是墨家的“节葬”比较好,节就是节约啊,节约就是不浪费啊,从情、从理、从利的均衡来看,都是比较符合中国人文特点。

“厚葬”和“裸葬”代表着两个极端。

“节葬”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思想,也是现代人们应该接受的一种思想。

特别在农村,厚葬的浪费惊人,是不是封建文化不说,社会贡献率就是问题,大家还是接受“节葬”比较好。

墨子根据古圣王葬埋之法制定了节葬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

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龚若参耕之亩,则止矣。

’死者既以葬矣,生者必无久哭,而疾而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

此圣王之法也。

”墨子认为棺木三寸厚,足以让尸体在里面腐烂就行;衣衾三件,足以掩盖可怕的尸体就行。

下葬时,下面不要挖掘到泉水深处,上面不要使腐臭散发,坟地宽广三尺,就够了。

死者既然已经埋葬了,活在世上的人也不要长久哭下去,而应赶快就业,人人各尽所能,用以交相得利。

这就是圣王的打算。

可以发现,墨子一方面极力为别人打算,尽是节约丧葬费用,以增加衣食之财,达到“富贫”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替公共设想,希望节葬能够为政于国家或服务于天下。

所以说,墨子的节葬观确实是顾全当时国民经济的心余力绌,免得人们死要面子活受罪。

历史趣闻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究竟是怎样向母亲行大礼的

历史趣闻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究竟是怎样向母亲行大礼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孔子生平简介孔子究竟是怎样向母亲行大礼的
导语: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当代作家华轩居士在多篇作品中颂扬孔丘。

早年好学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

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

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孔子行礼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
生活常识分享。

孔子的事迹简写

孔子的事迹简写

孔子的事迹简写孔子简介和小故事孔子简介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

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一、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

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

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

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

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

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

用手工作是好的。

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

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

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

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

不要做头头。

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

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

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

孔子

孔子

首页分类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特色百科历史上的今天数字博物馆城市百科特色词条法院百科史记·2014用户蝌蚪团燃梦计划百科任务百科商城权威合作合作模式合作流程联系方式手机百科客户端网页版个人中心孔子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11个义项)添加义项▪儒家学派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2010年胡玫执导电影▪姬仲鸣著作▪国产励志动画片▪1990年电视剧▪2010年大陆电视剧,佛山传媒出品▪小说▪井上靖所著长篇小说▪同名舞剧▪2011年纪录片▪1940年电影《孔夫子》全部展开收藏7278811228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编辑[kǒng z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1] (今河南商丘夏邑)[2] 。

[1]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3]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3]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4]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4]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孔子的职业是做殡葬(转)中国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祖师,唯独殡葬礼仪业祖师位置空缺。

难道在最讲究厚葬的中国,居然找不到一个殡葬业先驱或领袖人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中国殡葬业人士都知道自己的祖师是谁,只是一直不好公开(偶尔也有人说走嘴)。

这不是因为那位祖师默默无闻,而恰恰是因为他的名头太大。

如果公开认师拜祖,不但皇帝会不高兴,还会招来千夫所指!这个祖师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孔子!孔子是儒家学说开山鼻祖,这一点没有争议。

要了解儒家,应先了解“儒”字含义。

“儒”者,人之需也。

这个“需”字,其中就包含丧事的概念。

原始的儒家,正是靠给人操办红白喜事谋生的。

中国婚丧嫁娶的礼仪,也主要是儒家编制的(如《礼记》。

过去农村秀才几乎都懂红白喜事操作流程,坊间邻里的红白喜事也多由他们操办。

今天的儒家学者,都试图把自己包装成国学大师。

所以,他们都不愿提当年儒家创业的那些事了。

导致儒家的职业身份被遗忘,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多由儒家弟子编撰,明显带有描红的成分。

有关孔子的记载,每到关键之处就“语焉不详”,让人老是觉得犯迷糊;第二点,也是最可怕的是,过去读《论语》和儒家著述的书生,一律被告知:书上沒有写,或可疑的,要「存而不论」。

一句话就把怀疑的通路堵死了。

这一句话实在是高,也符合儒家尊卑观!即使浅白无误的记载,也不就再被怀疑了。

其实,即使是在今天,只要稍加分析,也还是可以从儒家著作和有关史料中,看出孔子到底是干什么的。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关于孔子幼年是这样写的: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这段话说明,孔子小时候就表现出祭祀礼仪天分。

别的小朋友,可能只知道玩“过家家”、“捉迷藏”之类的童戏,而孔丘小朋友却特立独行,喜欢摆供碗供碟和焚香磕头之类祭祀礼仪。

要知道,即使是当时的成年人,对这些礼仪也未必都在行。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有关孔子参与殡葬礼仪活动的描述,一直贯穿在孔子生平介绍资料和相关著作之中,成为一条不可或缺的主线。

有关资料的字里行间,常涉及这方面的史实。

也是《史记》记载:“定公九年,孔子为中都宰,主张一切名位器物应立制度,不得陨越”。

这段话说明孔子对祭祀器物的认识,比小时候大有长进,已经可以整章建制了。

《礼记·檀公》记叙了孔子给人看风水选墓地的一件事:“子张曰:司徒敬子之丧,夫子相,男子西乡,妇人东乡”。

夫子相,说的就是孔子看风水选墓地(下葬的前期工作了)。

《论语·子罕》中的一段谈话中,“不留神”让孔子自己把办丧事的经历“插播”进来。

孔子如是说:“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听清楚了没有?我上班为王公效劳,回家照顾父亲兄弟,给别人做丧事也一丝不苟,无论为公、居家还是给人发丧,都不贪杯。

孔子这段话,不仅表白了自己为官为人的品行,也透漏自己从事过殡葬业,而且做丧事和为官为人一样习以为常,更非常注意讲究殡葬职业道德。

他在这方面,不但业务精益求精,还注意兼顾丧户的利益和感受。

办丧事喝酒,一律点到为止,绝不多饮,更不过量。

如此讲究殡葬业职业道德的人,应该是深受丧户欢迎的。

《论语·述而》第七·九中的一段话,说得就更具体了:“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在有丧事人家,从不吃饱。

哪一天要是哭了,就整天不再唱歌。

这段很容易被理解成一般意义上的参加丧礼,其实不然。

儒家办丧事,有一项叫“儒子哭丧”,也就是“替哭”。

哭丧后,一天不唱歌,也是优秀职业丧事工作者才能做到的。

大多数“替哭”者低头哭、抬头笑,如同职业演员了。

孔子老师是谁,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孔子的老师,有据可查有四位,分别是老子、苌弘、师襄和郯子。

这四位老师都很有名。

但是,孔子向他们学习,都是短期请教,而不是正规的师承传授。

另外,孔子向这四位老师学习的,也主要是殡葬方面的学问。

一般认为,孔子和老子谈过玄,论过道。

而据考证,孔子从老子那里学的主要是葬礼。

作为高级公务员(国家图书馆馆长)和博学之士,老子经常兼职做殡葬义工。

孔子向老子求教后,才在殡葬业有了名气;孔子向苌弘主要学习的是《韶乐》,向师襄学的是弹琴等。

这两次音乐之旅,也都属于学习祭祀音乐。

比如《韶乐》,虽为中国宫廷经典古乐,但常被用于祭天。

秦二世用《大韶》、《五行》祀庙,汉用《文始》(一种《韶》舞)祭高祖太宗。

孔子向郯子请教的少昊时期官吏制度、官吏名称(为何以鸟作名)和等周朝旧事。

虽和祭祀有直接关系,但显然与他的圣人学说扯不上边儿。

孔子没有老师,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他有师傅,但因为学的是殡葬,不好对外说。

即使有,控制话语权的弟子们也未必允许见诸文字;再是殡葬行业可无师自通,多留心观察就可以学会。

后者,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的一段话,恰恰可以佐证:“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自己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主要是敏于观察学来的。

孔子周游列国忙乱之余,也不忘观察“偷艺”。

一次遇齐人下葬,他带着弟子们,坚持观看了全部操作过程。

孔子一生为“克己复礼”而努力,希望国民像周朝那样讲究礼仪。

我们不妨看看“周礼”包含哪些内容?周朝以前,“礼数”繁杂,概括起来有“五礼”,即:祭祀礼仪之吉礼,结婚礼仪之嘉礼,接待外宾之宾礼,军队操练和检阅之军礼,丧葬之凶礼。

五礼中的宾礼和军礼并不常用,孔子也较少有提及。

剩下的,就是祭祀、婚礼和葬礼了。

这三者,均属于红白喜事范畴,只不过祭祀还包括皇家祭祀大礼。

孔子说的最多,做的最多的,也正是这三件事。

有句话叫做英雄不问出处。

本文也无意拿孔子从事过殡葬业来说事儿。

但知道孔子是做什么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学说。

关于孔子的诸多疑问,也可以一个个得到合理的解释。

这些解释,也正可以反过来证明孔子的职业生涯。

孔子为何弟子三千?你不觉得不可思议吗?何况很多学生还是长期住校的外国留学生,难道他的学生都是家境盈实的“富二代”、“富三代”?古代通信条件落后,没有现代强势传媒可以帮你制造粉丝,因此很难出现名人效应(圣人往往后世才被承认)。

释迦牟尼、耶稣等圣贤在世时,也并没有被太多人所尊崇,连出色的弟子也不过十几个人而已。

那么,孔子的巨大号召力从何而来?难道于丹没上电视也能红得发紫?脑黄金不做广告照样能蒙人?怎么可能?首先,孔子有特别的之处。

孔子办学几乎不收学费,拎点什么腊肉之类“束修”表示表示,就可以免住宿费、学杂费。

这一点太超前了,简直是古代版的“超级希望工程”。

孔子不收学费,其实另有原因。

学生可以给他做殡葬义工帮他赚钱。

学生已经享受包吃包住的待遇,有没有什么补贴也就不重要了。

孔子设教办学,实际上是一个殡葬职业培训学校。

除了最基本的殡葬礼仪,还有殡葬音乐,以及纸车马、经幡等葬品制作等,从培训加工,到售后服务一条大龙,学生自然是多多益善。

另外,别的老师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完也就走了。

孔子这里“学问”高深。

“专业课”学完了,还有圣人之学,知识烟波浩渺,无边无际(不着边际?),保你一辈子也学不完。

所以,孔子的学生只能越聚越多!学生们不差钱还有钱赚,也就只能说老师好了!古代人口不多,三千学生的口碑,绝对不亚于今天的央视传媒,孔子也就这么成了今天的于丹了!也许你还对孔子办学内容表示怀疑,不是“传道,授业,解惑”吗?说人家教殡葬岂不是太过分?那么,不妨看看孔子的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

《论语·述而》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这里的文,主要是指殡葬文书,参加过一次农村葬礼就明白了。

无外乎路引、悼词写作之类;行,就是跑殡葬业务能力了。

丧户痛失亲人,一时不知所措。

这时专业殡葬团队找上门,只要收费合理也就成交了;忠,就是殡葬业者的信条,即急丧户所急,把丧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信,就是心无旁骛,树立信心,把殡葬作为终身事业追求,持之以恒不改行、不跳槽。

另外,具体殡葬礼仪,也包含其中,极其繁杂。

对照儒学殡葬礼仪书籍一比较,今天的殡葬全都是山寨版!第三条的那个忠字,孔子做的太扎眼了。

据台湾国学者考证,孔子的身高是1.92米。

孔子个子高饭量大,本来每顿饭要吃四碗。

但在丧户家,每顿只喝半碗稀饭,喝酒也是表示表示而已。

这种职业精神,你说哪个丧户看了,能不感动?孔子带弟子们周游列国长达14年,他们的经费从哪里来?总不能不吃不喝吧?要知道他们不是公派外交官,长期处于下岗失业状态。

虽然接受过少量的政治捐赠,显然是不够这么多人开销的。

实际上,孔子周游列国的团队如同“流动殡仪公司”。

孔子忽悠周礼虽不成功,但也搭车推广了自己的殡仪品牌,人们因此知道他对殡葬、祭祀很在行,也就经常有人找他们做丧事。

所以,孔子团队走到哪里,都不愁没殡葬业务创收补贴财务亏空。

否则的话,他们也只能学当年红军,靠打白条吃饭了。

孔子毕生致力于恢复周礼,为何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五礼”,都是国之皮毛而非国之根本。

国富民强可以讲究一些,适逢乱世纷争不止,当务之急乃是富国强兵。

战争和饥荒迫在眉睫,还讲什么繁文缛节,岂不是瞎折腾?另外,最致命的一点是,恢复周礼的动议由别人来说,也许至少有人愿意听;这话出自他的口,他一张嘴别人就会酸得满地找牙。

试想:当时的人,怎么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呢?孔子弘扬周礼,岂不就是打包推广自己的殡葬业务不是?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为何屡遭险情,却又屡屡毫发无损?其实,这也还是殡葬那点事儿。

很多政治家,包括殡葬的同行,对孔子的殡葬观很反感。

孔子出口无忌,还直接得罪的一些丧户。

这都不是性命攸关,所以他们只以赶走孔子团队为目的。

孔子和弟子们呢,每次及时走掉没有让矛盾激化,自然也就平安无事了。

晏婴就是这样一位坚决反对孔子的政治家。

孔子一席话把齐景公忽悠蒙了,晏婴一席话让齐景公恍然大悟。

晏婴最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孔子“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史记·孔子世家》)。

想想看,如果重用孔子,推广“破产厚葬”,齐国老百姓可还有活路?齐国又何谈富强?孔子和弟子在树下习礼(习什么礼?明白了吧?),宋司马桓魋为何平白无故就拔树要杀孔子?其实这是孔子惹恼桓魋在先。

孔子嘲讽桓魋在桓山凿石造墓太慢,说“桓魋石椁,三年不成”!桓魋恼羞成怒,所以才做出过激举动。

桓山石椁,至今犹在。

孔子死后,弟子们少则守墓三年(子贡6年)。

堪称对孔子无比热爱,无限忠于了!其实,弟子们记叙自己对孔子孝心太吝啬笔墨了。

实际的情况是,他们不但为孔子守墓三年继续留在那里,前后断断续续历时三百多年后也没散伙!当年刘邦率兵攻打鲁国时,还看到那里有人在演习殡葬礼仪呢!其中的奥妙是,孔子的墓地,是他们赚钱的地方,离开这里,就等于自绝财路。

孔子死了,孔子集团品牌还在,人们自然要找孔子的弟子做丧事。

弟子给孔子守墓的消息不胫而走,找孔子的弟子也就容易了。

孔子的墓地,实际成了弟子们办丧事的总部和信息联络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