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报告
附录
一、工程地质概况
1、杂填土:松散-稍密,稍湿,层厚1.60~6.40m;
2、淤泥:流塑,饱和,层厚8.20~15.30m;
3、粉质粘土:饱和,可塑—硬塑,含少量粉细砂,层厚4.0~13.30m;
3、1淤泥质土层:饱和,流塑—软塑,平均厚度4.75 m;
4、中砂层:中密,局部密实,饱和,厚度0.0~5.60m;
5、淤泥质土层:饱和,流塑,局部地段相变为淤泥,层厚1.40~11.30m;
6、卵石:饱和,一般为中密,局部稍密,密实,层厚1.0~5.80m;
7、残积砂质粘性土:饱和,可塑-硬塑,为中粒花岗岩的风化产物,层厚0.00~7.40m;
7-1、辉长岩残积粘性土:层厚0.00~4.60m;
8、全风化花岗岩:中粒结构,散体状结构,层厚0.0~11.10m;
9、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中粒结构,散体状结构,层厚0.80~14.30m;
9、1砂土状强风化辉长岩:坚硬,辉长结构,层厚0.0~7.40m;
10、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中粒结构,碎块状构造,该层揭露厚度0.80~18.80m;
10、1碎块状强风化辉长岩:。
辉长结构,碎块状构造,该层揭露厚度0.00~9.35m;
11、中风化花岗岩:揭露厚度0.99~4.55m;
11、1中风化辉长岩:揭露厚度3.84~5.50m。
试桩位置附近参考地质剖面图和平面位置图见附图,试桩有关参数见表1。
表1. 试桩有关参数
二、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静载试验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2003)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静荷载由安装在桩顶的油压千斤顶进行逐级加荷,千斤顶所需的反力由混凝土预制块压重平台承担。
千斤顶编号为:0809925 和0809926 ,数字压力计编号为:080515,检定日期匀为:2008年10月09日;桩顶沉降由对称方向安装的位移传感器测读,位移传感器编号为:2180和2186,
检定日期均为:2008年10月09日。
试验加荷方式为慢速维持荷载法。
112#桩每级荷载增量为280 kN,最大试验荷载加至2800kN。
试验进展顺利,未出现异常现象,112#桩在最大荷载作用下桩顶总沉降量为17.24mm,小于40mm,Q-s曲线呈缓变型,未出现明显沉降增大现象,s-lgt曲线尾部未出现明显向下弯曲,试桩未达到极限承载状态。
96#桩每级荷载增量为280 kN,最大试验荷载加至2800kN。
试验进展顺利,未出现异常现象,96#桩在最大荷载作用下桩顶总沉降量为16.06mm,小于40mm,Q-s曲线呈缓变型,未出现明显沉降增大现象,s-lgt曲线尾部未出现明显向下弯曲,试桩未达到极限承载状态。
三、检测结果汇总表
试桩静载试验结果见表2,详见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汇总表及Q-s曲线、s-lgt曲线。
表2. 静载试验结果
四、附试验汇总表及曲线图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
试验桩号:112# 桩长(m):40 桩径(mm):500 试验时间:2008.10.17
试桩位置及试桩附近地质简图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
层底埋深 (m)96#桩
土 层
名 称
2.86 15.24 25.43 28.36 35.56 50.50
杂填土
淤 泥
粉质粘土
中 砂
残积砂质
粘性土
强风化
花岗岩
1-B
2-10
试桩位置及试附近地质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