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辛弃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戈铁马辛弃疾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词坛飞将”他也是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但辛弃疾的青少年时期,却是金国占领区度过的。在青少年时期,他从未到过南宋。那么他究竟是受到了谁的影响,年纪轻轻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很早就立下了将来要回归南宋恢复中原的志向呢。而根据《宋史》记载辛弃疾还有一个英雄壮举他曾经率领五十个骑兵冲进金军五万人的大营生擒叛徒后安然而归。但是根据常识,我们不禁怀疑五十名骑兵如何能够在金军五万人的大营进出自如《宋史》中记载的这一事件。它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年轻的辛弃疾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归南宋的呢。

一.少年英雄

公元1162年,上距北宋灭亡的“靖康之祸”已经过去了35年。这一年闰年二月的一个晚上,在金人占领区的山东济州城里新任知州张安国正在他的府邸里宴请几位金国将领,宴会已经进入了高潮张安国和几位金将称兄道弟吆五喝六气氛非常热闹。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士兵走进来报告张安国说外有人要见他并且对他描述了那个人的相貌特征,已经有几分醉意的张安国满面惊疑想了一会儿就带着几个人走了出去。刚出大门就瞥见一个高大雄壮的身影没等他有所反应那个身影已经扑上来像猛虎抓一只小兔子一样一把拎起他扔到了马背上这个人对一旁被惊呆了的张安国的随从说宋朝的十万部队就要打过来了我要和张大人到城外去商量些事情。说完催动马匹就向城外驰去,张安国的随从不知所措连忙去报告那几个正在喝酒的金国将领,等那几个金将跑出来的时候。这个抓了张安国的人已经在城外,和一小队骑兵会合然后马不停蹄地向南方奔去。这个人就是南宋鼎鼎大名的词人辛弃疾。他当年在金人占领区里智擒张安国的时候才只有22岁。辛弃疾被认为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领袖曾写下许多慷慨豪放的英雄壮词。比如《永遇乐》、《贺新郎》、《破阵子》每一首诗都能够让真正的男子汉热血沸腾。他还有一些词浸透了深刻的人生体悟,像《青玉案》、《丑奴儿》。

在中国历史上辛弃疾以词赋闻名于世提到宋词我们就绕不开辛弃疾。以大词人而名载史册的辛弃疾怎么会跑到金人占领区去绑架新任知州张安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辛弃疾的少年生活讲起。公元1140年的5月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府的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瑶墙镇四风闸村)。不幸的是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但是在北方包括山东在内的广大金人占领区汉族人民并没有顺服于金人的统治面对民族压迫抗金起义时有发生。辛弃疾就成长在这样一片土地上而在他后来有关北方成长的记忆里有一个老头的形象是经常出现的这个老头就是他的祖父辛赞,辛弃疾的父亲死的早他是由祖父抚养成人的。他的祖父虽然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由于辛弃疾很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胆识过人的身手,所以在他15岁和18岁的那两年祖父辛赞都曾交给了他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到金国首都燕京(今北京)观察金人核心地区的山川形势收集各种有益的情报。通过两次经历辛弃疾对金国有了相当深入的

了解。后来他根据这些重要的情报写成了重要的军事论文《美芹十论》和《九议》。并且由此养成了很重视情报工作的习惯,所以他对宋金之间的战争常常有未卜先知的看法。在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21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2000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后来就有了我们上面所说的事情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23岁。

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在委屈求全地做了36年南宋皇帝后,宣布传位给宋孝宗赵昚。年轻的宋孝宗继位之后决心对金国采取强硬措施,一时间举国上下充满了恢复中原报仇雪恨的主战气氛。面对这一局面一直胸怀光复故国梦想的辛弃疾接连上书朝廷,指出战胜金兵的妙计。辛弃疾的执着和才华引起了宋孝宗的注意,然而,君臣二人在会面期间却发生了重大的分歧。就在辛弃疾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一个机会突然降临到他的面前。在那段慷慨激昂的激情岁月里辛弃疾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创世佳作呢?

二.政坛新星

公元1162年6月11日,宋高宗退位接替他的是太子赵昚历史上称为宋孝宗。宋孝宗在对待金国的态度上与宋高宗大不一样,在他当了皇帝之后又恰逢金国内乱宋孝宗就很想在收复失地报仇雪恨方面有所作为。于是他对主张抗金的大臣和将领委以重任。这样就在朝廷中造就了一个由抗战派来主导的局面,积极地进行北伐的准备。这个时候的辛弃疾已经离开了军队正在做江阴签判,虽然离开了军队但是在这个主战情绪非常高涨的气氛的影响下他找了个机会去见了当时的江淮宣抚使张浚。他向张浚献上了一条攻打金国的计策叫“分兵杀虏”辛弃疾指出金国军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调动起来非常困难,宋朝要进行北伐的话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对于这样一条奇计张浚当时的回答听起来好像没把辛弃疾的这条计策当回事其实不是这样的。隆兴元年1163年的正月张浚被任命为枢密使这个时候他向宋孝宗提出了一份他的作战方案,其中有一条就是先取山东。从这点来看辛弃疾的这条计策对他还是起了一些作用的。现在孝宗让张浚主持北伐的事情,在他的这份作战计划里面虽然先取山东的战略目标跟辛弃疾是一致的。但是在战术上他还是用最常规的办法集中南宋军队在江淮所有的优势兵力渡过淮河和金兵硬干。宋军开始北伐进行的还算顺利但是缺少其他各路的牵制,金国的援兵很快就源源不断地补充来了。在这样兵力压迫下宋军陷入了苦战,关键时候宋军北伐两个主要将领李显忠和邵宏渊又闹不和。宋军只好撤退在跑到符离集(今安徽省的宿县)大军还有丁夫等等13万人不战而溃这就是著名的“符离之败”。雄心勃勃的宋孝宗遭到这当头一棒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在公元1164年11月再次和金国签订了和议历史上称为“隆兴和议”。这使南宋主战派人士的士气降到了最低点,朝廷中弥漫着对金兵的畏惧情绪。在这样的气氛下年轻的辛弃疾再一次站了出来,这一回他直接向孝宗献上了《美芹十论》。他以独到的政治眼光、敏锐的观察力、高昂的信心和斗志向宋孝宗传递了一个信息,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