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道教论文

合集下载

道家与道教论文

道家与道教论文

道教的发展摘要:“好猴王,急纵觔斗云,别了五庄观,径上东洋大海。

在半空中,快如掣电,疾如流星,早到蓬莱仙境。

按云头,仔细观看,真个好去处!有诗为证,诗曰:大地仙乡列圣曹,蓬莱分合镇波涛。

瑶台影蘸天心冷,巨阙光浮海面高。

五色烟霞含玉籁,九霄星月射金鳌。

西池王母常来此,奉祝三仙几次桃。

那行者看不尽仙景,径入蓬莱。

正然走处,见白云洞外,松阴之下,有三个老儿围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禄星。

”这段小节节选自著名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短短数百字,便道出了传说中道教四位得道成仙的仙人,而蓬莱更被称为“海外仙山名蓬莱,白云缥缈雾缭绕。

寻觅一生难遇见,依稀瑶台不见桥。

”这些都只是我国古代道教传说中的一小部分,更有许多大罗神仙,精灵古怪,出现在我国道教传说中。

现如今,网络文学盛行,在这其中风头最劲的当属玄幻修真类小说,这个修真在小说界指的就是道教筑基入定白日飞升,也由此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幻想的大门。

关键词:道家与道教道教思想与精神道教现状正文一、道家与道教之间的关系道家与道教,但从外表看来,好像不可分离,而在实质上,却大有不同,秦、汉以前,道与儒,本不分家,甚之诸子百家,也统统渊源于道,这个“道”的观念,只是代表上古传统文化的统称。

儒、道分家,与诸子百家分门别户的情形,是由战国末年到秦、汉之间的事,尤其汉初有了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观念以后,相承因袭,愈来愈明显。

汉、魏、南北朝以后,道教改变道家的学术思想,用与佛教抗衡,乃使道家与道教,径渭难辨,唐、宋以后,儒者并斥佛、老,更使道家含冤不白。

其实,秦、汉以前道家的学术思想,是承受三代以上,继承伏羲、黄帝的学术传统,属于《易经》原始思想的体系,也是中国原始理论科学的文化思想。

汉、魏以后的道教,是以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做中心,采集《书经》系统的天道观念,加入杂家学说与民间的传说信仰,构成神秘性的宗教思想,现在为了讲述的方便,把两者混为一谈,在其紧要的界说之处,加以分别,俾使大家容易了解。

中国的道教与道家思想

中国的道教与道家思想

中国的道教与道家思想在中国的思想体系中,道教和道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们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道教和道家思想,并分析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道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主要在东汉时期形成并得到推广。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追求亲近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道教强调观察自然的规律,倡导顺应天道、顺应人道,以达到身心和谐、长寿健康的目的。

道教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的兴盛和衰落。

在社会动荡时期,道教成为民间信仰的寄托,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信奉。

随着历史的演进,道教的教义逐渐丰富,形成了一系列的道教经典和礼仪。

同时,道教的组织逐渐完善,形成了道教教派的体系。

二、道教的主要教义和实践道教的主要教义包括“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治”、“悟道成仙”等。

其中,“道可道非常道”是道教思想的核心,强调道理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个人的领悟和体验来达到。

而“无为而治”则强调顺应自然的力量,通过放松身心、保持内心平静来实现治理社会、统一世界。

在道教的实践中,修炼功夫和炼丹术是重要组成部分。

修炼功夫包括静坐、打坐、冥想等,旨在放松身心、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而炼丹术则是追求长生不老、成为仙人的一种实践方法。

道教徒通过炼丹术,寻求长寿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三、道家思想的渊源与核心观点道家思想与道教密切相关,但又有所不同。

道家思想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哲学家老子和庄子,他们对“道”的思考和研究形成了道家的独特理论。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治,认为世界和人类应该顺应自然、顺应道的规律,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包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为而无不为”等。

其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表达了道产生一切事物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来源于一个根本的道。

而“无为而无不为”则表达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不要强行干预,任其自然发展。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作者:思念淡然若水摘要:道家哲学是我们华夏民族土生土长的哲学思想,它最能反映我们华夏民族原始思维的特点,它是华夏文化的个性,是华夏文化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精粹之一。

道家哲学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倾向,是中国文化理性思维的源泉,只不过一直以来,道家的思想都遭到了国人普遍的误解和忽视。

我想我们不应该仅仅通过现实社会中道教存在的状况来否定道家哲学与道教文化以及其在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发展中所起的的作用,因此对于道家及道教文化我们应该用积极的眼光去阐发它、审视它和开发利用它,而不应该是盲目地否定它或忽视它的存在。

关键词:道养生自然和谐伦理生态道家文化不是化石,不是文物,更不是什么封建迷信,它是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历史和现代社会之中的,它还在活动,还在具有生命力,还在努力地表现自我。

那么为什么它还能活着,还能受到一些人的欣赏和研究呢?因为它具有其自身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它能够使人们从中发现医治现代社会和民众心理顽疾的妙方,能够教会我们怎样与大自然和谐地相处,总之,它是我们的祖先通过世代的积累而流传下来的,它饱经沧桑、禁受住了岁月长河的洗礼,其间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对于我们当代人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仍具有启迪的意义和价值。

(一)道家及道教文化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截至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的学者开始认识到了道家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力图对道家文化的实现意义作充分的解释和发掘,从而为我们当代人所用。

英国的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而我们中国学者董光璧在其《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的一文中指出:“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危机中,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被科学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

李约瑟、汤川秀树、卡普拉等人发现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向道家思想归复的某些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试图建构一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平衡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

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

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

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思想深度还是对后世影响力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道家思想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其与道教文化的关系,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思想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也为后来的文化传承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道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道德经可以说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

这部作品是由古代先贤老子所著,其中道的概念是核心与主题。

在道德经中,老子阐述了道的本质与特征,强调尊崇自然与去争夺的态度。

这一思想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古代社会,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乃至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

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道”。

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道而生,道是宇宙的规律和基本内在力量。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强调追求自然和谐与无为而治。

在古代社会,由于封建等制度的压迫,人们普遍缺乏解放自我的机会,因此道家思想的倡导无疑为人们提供了追求自由、捍卫人性的精神支持。

与道家思想相对应的是道教文化。

道教作为民间信仰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古代中国,追溯到先秦时期。

道教的核心信仰是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境界,通过修炼和悟道以达到与道的合一。

道教的修炼方法以内丹修炼为主,通过调养身心和冥想等方式以达到修道的境界。

道教文化通过庙宇、符箓、行仪等方式,深入民间,并形成了一种丰富多样的宗教仪式。

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密不可分。

道家思想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奠定了它的思想根基。

而道教文化作为一种实践和信仰体系,则通过具体的方式和仪式传递和实践了道家思想的思想观念。

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依存。

在古代中国,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对社会生活和文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的追求自由与去争夺的品质,使人们心怀宽厚,追求宽容与和谐。

同时,道家思想的坚持无为而治,使当时的社会形态得以相对稳定,减少了抵触与冲突。

而道教文化,则在宗教仪式与信仰的宏观层面上凝聚了社会共识与认同,提供了人们超越尘世困扰的精神舒适区。

如今,道家思想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道家的智慧论文

道家的智慧论文

道家的智慧论文道家的智慧引言: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派,其智慧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本论文旨在探讨道家的智慧,并分析其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一、道家的起源与发展道家起源于先秦时期,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强调“道”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庄子的《庄子》则进一步发展了道家的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我实现。

二、道家的核心思想1. 道的概念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道无形无象,无欲无求,是一种超越性和包容性的存在。

2. 无为而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顺应自然的原则,以无为的态度应对事物。

这种无为并不是不做事,而是以柔性和自然的方式处理事务,避免人为的干预。

3. 自然与自由道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我实现。

个体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摆脱社会的束缚和欲望的困扰,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自我完善。

4. 非对抗与柔性道家主张非对抗的原则,认为与其与外界对抗,不如以柔性的方式应对。

与外界和谐相处,以达到事物的平衡和和谐。

三、道家的个人修养意义1. 内心的平静与自由道家的修养方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通过修炼心性,个体可以摆脱欲望的困扰,实现内在的和谐与自由。

2. 个体的自我实现道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我实现。

通过追求道的境界,个体可以发现自己的真我,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目标。

3. 生活的智慧道家的智慧可以指导个体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通过顺应自然的原则,个体可以避免人为的干预和过度的欲望,以达到生活的智慧和自我满足。

四、道家的社会发展意义1. 和谐社会的构建道家主张非对抗和柔性的原则,可以指导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通过与他人和谐相处,社会可以达到和谐与稳定的状态。

2. 治理的智慧道家的智慧可以指导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顺应自然的原则,社会可以避免过度干预和人为的控制,以达到治理的智慧和社会的和谐。

3. 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选修论文---道家

选修论文---道家

道家思想留给我们的摘要:道家的宗旨,核心,含义,茶与道家的关系,道家的妙谛,道家学派的讲究,道家学说的思想精髓关键字:道家,茶道,自然,清静无为,尊道贵德,公平原则,民本,以道治国,现实生活。

正文:道家学说以探索自然、社会、人生所当然和所以然为宗旨。

其核心思想为“道”。

以道贯大、地、人为核心,以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和心灵平衡的自然和合一体为目标,并以成道为终极关怀的学说。

道最初的含义是指道路,也就是说,道是有形的、多变的、可名的。

道也可以理解为研究、认识或处理某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道也是可名的,老子说的道不是“常道”或“可道之道”,而是那种揭示事物之问必然联系的本质东西,是一种无形的、不变的、不可名的恒道。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无不是空洞的东西,而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既是万物之所出,又是万物之所归。

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相对于有的概念,相对于有形、多变、可名的存在。

无,一定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抽象的事物内部的本质,它寓于具体事物之中,并通过具体事物表现出来,它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法则和规律。

它不可能被感觉,却可以被理性所认识;不可能被改变,却可以被遵循和利用。

其次,道是朴。

朴有混浊之义,既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并无常形常态而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客观存在。

所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道德经》)。

朴有真之义。

“返朴归真”,在这里朴与真同义,是真实的东西又是具有真理性的道理。

朴有本之义。

朴是事物之本,“朴散,则为器”(《道德经》),朴从根本上构成现实的万事万物。

再者,道法自然。

宇宙万事万物的形成,其本源,其真理,不是有意识地、人为地产生的,不以人们的意志而存在,而是自然而然的演变过程。

所以,“道恒无为,而无不为”,“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看起来什么都没做,实际上没有任何不做的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老子为什么要创立道家学说,道的目的何在?当然是为了理世平乱、治国治身。

道是治的大本,是人用来管理的大法。

道家的智慧论文

道家的智慧论文

道家的智慧论文道家的智慧引言: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道”为核心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无为而治的思想。

道家的智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论文将探讨道家的智慧,并分析其在个人修养、社会管理和自然观念等方面的应用。

一、道家的智慧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1. 无为而治的思想道家强调无为而治的思想,即通过抛却欲望,顺应自然,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这种思想对于个人修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通过修炼内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智慧,个人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扰,实现心灵的宁静与平衡。

2. 随顺自然的态度道家强调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个人修养中,这意味着个人应该放下功利心,不追求物质的过度满足,而是以自然为师,学会从自然中获取智慧和启示。

例如,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个人可以学会适应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二、道家的智慧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1. 无为而治的政管理念道家的智慧在社会管理中强调无为而治的政管理念,即政府应该尽量少干预民众的生活,让民众自由发展。

这种理念对于社会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简化行政程序、减少政策干预等方式,为民众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让民众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2. 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道家的智慧强调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

在社会管理中,这意味着政府应该倡导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通过加强社会信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式,推动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道家的智慧对自然观念的影响1. 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道家的智慧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存。

这种观念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辟和破坏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作者:思念淡然若水摘要:道家哲学是我们华夏民族土生土长的哲学思想,它最能反映我们华夏民族原始思维的特点,它是华夏文化的个性,是华夏文化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精粹之一。

道家哲学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倾向,是中国文化理性思维的源泉,只不过一直以来,道家的思想都遭到了国人普遍的误解和忽视。

我想我们不应该仅仅通过现实社会中道教存在的状况来否定道家哲学与道教文化以及其在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发展中所起的的作用,因此对于道家及道教文化我们应该用积极的眼光去阐发它、审视它和开发利用它,而不应该是盲目地否定它或忽视它的存在。

关键词:道养生自然和谐伦理生态道家文化不是化石,不是文物,更不是什么封建迷信,它是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历史和现代社会之中的,它还在活动,还在具有生命力,还在努力地表现自我。

那么为什么它还能活着,还能受到一些人的欣赏和研究呢?因为它具有其自身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它能够使人们从中发现医治现代社会和民众心理顽疾的妙方,能够教会我们怎样与大自然和谐地相处,总之,它是我们的祖先通过世代的积累而流传下来的,它饱经沧桑、禁受住了岁月长河的洗礼,其间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对于我们当代人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仍具有启迪的意义和价值。

(一)道家及道教文化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截至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的学者开始认识到了道家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力图对道家文化的实现意义作充分的解释和发掘,从而为我们当代人所用。

英国的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而我们中国学者董光璧在其《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的一文中指出:“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危机中,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被科学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

李约瑟、汤川秀树、卡普拉等人发现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向道家思想归复的某些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试图建构一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平衡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

道家的智慧论文

道家的智慧论文

道家的智慧论文道家的智慧引言: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它以道德修养、自然观察和人生哲学为核心内容,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讨道家智慧的本质和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道家哲学的起源和发展道家哲学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庄子》被视为道家哲学的经典著作。

道家哲学在汉代达到鼎盛,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宋明理学的兴起后,道家哲学逐渐式微,但其思想依然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

二、道家智慧的内涵1. 道的智慧:道家哲学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原理,是万物生成和运行的规律。

道的智慧体现在对宇宙规律的洞察和理解上,以及对人生境界的引导和启示上。

2. 自然的智慧:道家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自然是最大的智慧之源。

通过观察自然,人们可以获得洞察力和智慧,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 无为的智慧: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抗拒,达到事事顺利的境界。

这种智慧体现在对事物变化的敏感和应变能力上。

4. 修身的智慧:道家强调修身养性,通过道德修养和内心的平静来获得智慧。

修身的智慧体现在对自己的认知和掌控上,以及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上。

三、道家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1. 个人层面:道家智慧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通过修身养性和顺应自然规律,个人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2. 社会层面:道家智慧强调和谐相处和无为而治的原则,可以为社会提供宝贵的借鉴。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着压力和竞争,通过借鉴道家智慧,可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环境层面:道家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对于当今环境保护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倡导顺应自然规律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结论:道家哲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支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的道教信仰与道家哲学

中国古代的道教信仰与道家哲学

中国古代的道教信仰与道家哲学中国古代是一个信仰众多的时期,其中道教信仰和道家哲学是两个深受人们推崇和信仰的重要流派。

道教信仰是以道教为代表的一种宗教信仰,强调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苦难;而道家哲学则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一种哲学思潮,重视追求道的存在和修炼自身。

中国古代的道教信仰起源于神秘的蓬莱之地,追溯到汉朝以前的先秦时期。

道教信仰主要以自然和神秘力量为基础,强调个体对自然和宇宙的融合,追求长生不老和修炼身心灵的境界。

在古代社会中,很多人迷信道教的教义,希望借助于道教的仪式和祭祀来保佑自身和家人的安全和幸福。

道教信仰的核心观念是追求“道”的存在,相信道是宇宙的本源和规律,并通过修身养性,探寻道的奥秘。

道教信仰与传统的中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丰富的宗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道教信仰相对应的是道家哲学,道家哲学主张追求“道”的境界和修身养性。

道家哲学起源于先秦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预。

庄子则强调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认为人应当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和规律,追求与道的融合是人类的最终目标。

道家哲学的影响深远,不仅对后世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信仰和道家哲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中互为补充,相互影响。

道教信仰吸收了道家哲学的某些思想,强调追求“道”的境界和修身养性;而道家哲学则受到道教信仰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注重个体修炼和追求自由自在的思潮。

两者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共同塑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

总之,中国古代的道教信仰与道家哲学在道的追求和修炼上有着共通之处。

道教信仰以自然和神秘力量为基础,强调个体与宇宙的融合;而道家哲学强调追求道的境界和修身养性。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道家与道教 文档

道家与道教 文档

道家与道教道家与道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不对这个问题作出清晰的梳理,对有志于从事道教研究的学者来说显然是柄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道家与道教的产生:汉学者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一文中指出:“。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刘向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这样记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从以上两段有关道家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道家是个集大成的学派,它兴起于战国后期,兴盛于西汉前期,于汉武帝时期衰落。

在道家的思想当中,又可以分为三派:这就是盛行于秦晋的法家思想;兴起于南方的庄周思想和稷下学派黄老思想。

从时间上看,稷下黄老最先兴起,但是当时并没有黄老学的说法,只是到了西汉初期才有黄老学之说。

秦晋法家是战国后期应时代之需求而产生的思想,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但是只能解决当时的燃眉之急(促成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确立),并非长久之计。

结果: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庄老的提法是最晚于世的,尽管老子、庄子在先秦诸子中很早就有记载,但是只到魏晋玄学时期庄老思想体系才真正形成。

道教的形成是在东汉时期,它是中国本土宗教之一,它是集成了原始宗教信仰及先秦老庄、儒墨、阴阳诸家哲学思想以追求长生为目的的宗教教团。

创教伊始,它是与道家、黄老道的等概念混为一团的。

“道教”作为一个独立提法大概始于南北朝时期,这点在《老子音诵诫经》中体现出来。

与西方基督教相比较,他们都是借助形而上学得以成立的,并且而产生的时代背景又有相似之处(都是时代动荡不安,人民无立锥之地)。

而作为两种宗教产生的理论基础的形成则经过了一个兴兴向荣的时代(在中国为“百家争鸣”,西方为“古希腊时代”)。

文扬论道家与道教的地位

文扬论道家与道教的地位

论道家与道教的地位——道教是否成为我国的国教九江职业大学师范学院文扬摘要:道家,我国春秋时期由老子创立,道家的创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道教,这个在两汉创立的教派也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道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几乎同时创立,比基督教更早。

可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却成为了世界名教,世界三大宗教,而道教呢?道教连国门都未走出,甚至现在道教还未成为我中华民族的国教,而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却远甚于本土的道教,其悲哀乎?今天,我在这里所论述的是道教该不该成为我国国教,成为我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关键词:道家道教国教精神一、道教作为中华本土宗教,应该作为国教。

既然要论述道教是否成为我国国教,那我先讲一下我国的神话传说。

众所周知,我国神话第一人是盘古,盘古开天地,开辟了新世界——洪荒,最后力竭而死。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星,右眼变成了太阴星,他的脊椎化成了不周山,身体变成了洪荒万物,他的元神变成三道清气——就是三清,血脉变成了十二祖巫。

而道教的开派祖师——鸿钧老祖建立玄门,收三清、女娲为徒弟,女娲造人才有了人族,三清传下道统教养我们,要是没有三清的传播,就没中华文明。

到了春秋时期,老子降身到人间,开创了道家学说。

孔子师承老子,建立儒家学说。

这都说明了道家的重要。

到了两汉,张道陵根据道家的学说,建立五斗米教(即为道教的前身),并开始在中原大地传教,道教作为中华本土宗教,应该作为国教。

二、道家、道教的存在,对我国现在极有好处。

道家的思想对我国发展极有帮助;对人们道教的信仰,也极有好处。

首先说说到家的思想观念。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

那么什么是道法自然呢?其一,道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以自然为依托,那道就得效法与尊重自然。

当今时代,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越发激烈,人类总是向自然无止尽的索取,石油、煤炭等资源过度采挖,水资源浪费与污染,垃圾成山,这些都对自然造成严重不平衡。

而我国的道家思想很早都提出了这种思想,应该再一次的重视道家,使道家思想散发出他的光辉。

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

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

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一说起道家,人们自然会把它同道教这个唯一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联系起来,使人们想起中国传说中的银须白发、仙风道骨的太上老君,想起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笔下那手执拂尘、神通广大的崂山道士,想起现实中那些为人斋醮祭祷、占卜吉凶、求神治病、炼制仙丹的羽衣法师…… 其实,道家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而道教则是汉朝末年才兴起的。

道家学派由先秦思想家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聃,约为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所开创,并在庄子(名周,字子休,约公元前369-前286年)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后来,人们把以老子和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宗旨的学术派别通称为道家。

秦汉之际有"黄老学派",以黄帝和老子并称来说明道家源于黄帝,但那只是一种假托。

就道家思想的奠基来看,道家的开山著作只能是《老子》一书,它是我国较早的一部思想深刻、独具特色的哲学经典著作。

《老子》一书大约只有五千字,它围绕"道"和"德"系统地阐述了老子的思想,后来人们也习惯把它叫做《道德经》或《老子五千文》。

因道家崇尚《老子》一书,西汉的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指》中开始称其为"道德家",《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汉书·艺文志》则正式称其为道家,并列为"九流"之一。

由于道教思想的内核离不开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道家哲学的主要精神贯穿于道教之中;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并将他的《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之一。

因此,一般也把道教归入道家之列。

继老子之后,有许多学人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如杨朱、宋钘、尹文、彭蒙、慎到、田骈等,他们大都游学于战国时期各学派荟萃的学术中心---齐国的稷下学宫,人们通常称其为"稷下道家"或"黄老学派"。

而庄子则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最重要的人物,他集道家思想之大成,其思想体现在《庄子》这部稀有的奇书中。

道家与道教之辨

道家与道教之辨

道家与道教之辨道家与道教之辨陈军(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摘要:一般习惯,我们对道家和道教的分野混淆不清,对二者的认识也存在诸多误解。

比道家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又对道家做了规范的定义。

以上所谓的道家,更多是指黄老思想的道家,而不是老庄道家。

而现今学术界惯于称老庄学派为道家是一种后起的学派分类概念。

魏晋时期才开始老庄联称,将其视为道家的学术分类才得到公认,后来一直延续了下来。

南怀瑾先生把道家学术思想的形成,简单归为四个来源:黄、老学术,老、庄思想,隐士思想,方士学术[2]。

(二)道教南怀瑾先生认为,道教宗教学术思想的形成可简单归纳为四类:渊源于道家学术思想、发生于政治社会的演变、促进于外来宗教的刺激、基本于神秘学术的迷恋[2]。

道教的形成相对较晚。

在东汉顺、桓帝时期,张陵在巴蜀地区草创五斗米道;灵帝时,张角创太平道,标志着早期道教的产生。

而“道”与“教”又是何时并称起来的呢?从现存文献来看,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汉代张鲁撰《老子想尔注》,不过那时人们习惯上仍称民间道教为“黄老道”,或者具体地称为五斗米道、太平道等,这个“老”劣。

这恰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

这一认识成果影响到一般学术界,《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就分列道家和神仙家。

宋马瑞临在《文献通考》看到托名为道家者“杂而多端”的特质。

直到现代,在经受西方宗教学的洗礼后、人们有了初步的现代宗教概念后,才开始从理论上正式区分道家和道教。

(二)现今学者从理论上对二者做区分1937年出版的我国学者傅勤家的《中国道教史》是国内第一部道教通史。

而对道家与道教关系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各种学术著作论述得很多,但都没有达成圆满结果。

一种观点是把二者视为一个整体。

有学者认为二者是理与教的关系,如胡孚琛认为,道家与道教有共同的文化渊源:母系社会的原始宗教观念。

他提出二者之外,还应该有个“道学”的概念:“道学应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老子的道的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学术系统,其中包括道家、道教、丹道三个了这一成果,利用和改造了道家思想,完成了宗教性质的改造,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而又系统的神学。

道家道教的休闲观

道家道教的休闲观

道家道教的休闲观休闲是人们在身心疲惫之时寻求片刻宁静与放松的一种状态,是放下一切烦恼,远离世俗喧嚣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与道教对于休闲的理解和实践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道家与道教主张虚静无为,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身体的自然,对于休闲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道家与道教的角度探讨休闲的内涵与实践,揭示其中的哲学思想和价值取向。

道家休闲观源自老子的《道德经》,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它是无为而治的,是虚无空灵的,是自然无动于衷的。

人们应当顺应自然,顺随道的运行,跟随自然的规律而行事。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的性质是柔顺谦逊的,它能包容万物而不争,这正是道家休闲观的精髓所在。

道家休闲观认为,人应该放下功利心和竞争心,修身养性,顺应自然,虚心接受一切,不为世俗所累,不求名利,使心灵得以宁静,达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状态。

在休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照顾身体,进行体育锻炼,但更重要的是调节心态,让心灵得到净化和休憩。

老子说:“沟通天地与万物,融为一体”,这是道家休闲观所追求的心境。

在道家休闲观中,最重要的是“无为”,也就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成”。

老子认为,做事应当追求心无挂碍,不随着外物心浮气躁,顺其自然地去做。

实际上,这是一种超越功利观念的休闲态度,是一种淡然处之的心境。

在休闲的过程中,人应当追求充分的自由与宽松,摆脱一切的压力与束缚,尽情享受人生的美好和自然的和谐。

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信仰,其核心思想是追求长生不老,修炼炼丹成仙,形成独特的休闲观。

道教休闲观认为,人应当修养身心,顺应天地自然规律,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以期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

道教休闲观强调“无为而治”,主张和顺自然,尊重宇宙的运行规律,顺势而为,不过分干预。

道教认为,人应当遵循天道,修养心性,融合于自然,使心灵得以宁静。

在休闲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适当地锻炼身体,但更重要的是放下琐事,远离功利,关注心灵的净化和平静。

道_道家与道教

道_道家与道教
就道的整体性方面,在《齐物论》中庄子最先从认识 论上提出这个观念,而老子哲学中并没有这个观念。庄 子眼中的道是整体的“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 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道通为一,指万物具有 的共同性,同源性。“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贵贱等价值 区别是人为判定的,以道的观点来看,事物并无分别,道 是整体的,各物是道的部分。道既是整体的,就不可分 割,有分割,就不是道了。有了整体的认识,自然能产生 一种博大的情怀;有着“万物皆一”的认识,自然能培养 出一种开放的心灵,因此在精神上人就是自由的,无执 无系的。这样,庄子的道原是从认识论出发,但他最终却 以关注人在体道之后所产生的境界为归家。
关键词:道;道家;道教;中国传统文化
“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含义极 其广泛的范畴和概念。不只是道家、道教讲“道”,中国 古代哲学史上的许多学派,都有自己的“道”论,例如儒 家、墨家等。不过,道家与道教讲“道”的地方最多“,道” 是道家与道教中的最高范畴。以至于在中国哲学史或 思想史语境中一谈及“道”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国 哲学史上最著名的经典著述《老子》中所论述的“道”。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的立足 经典。也因于此,老子被誉为道家的宗师、道教的教主。 《老子》一书洋洋洒洒五千言,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 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意无限的哲学体系。可 见道对道家和道教来说是其立世之本,但是它们三者 彼此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因缘关系呢?本文拟就此问 题进行探讨,着重辨析道家之“道”与道教之“道”,以期
追求、根本信仰是“道”,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 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 共同主导了中华传统思想几千年。它的学术思想形成 可简单的归纳为四个来源:①渊源于道家的学术思想; ②发生于政治社会的演变;③促进于外来宗教的刺激; ④基本与神秘学术的迷恋。

中国的道教与道家思想

中国的道教与道家思想

中国的道教与道家思想展开全文中国的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

称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严格地说,道家与道教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是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后者是宗教,但道教又脱胎于道家,道家的学说为道教提供了理论武器,道教又以特有的宗教形式,演绎、实践、发展着道家的思想和精神,应该说道教是道家学说的”—种存在形态。

从东汉中叶直到魏晋南北朝,道教有了较大发展,但在思想理论上并未有多大贡献。

隋唐以后,道家思想已没有新的建树,道教的势力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传承道家思想的一种重要形式。

唐宋时期,不少帝王祟奉道教。

唐代统治者自称名于后裔,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以道教为“本朝家教”或。

皇族宗教”、有意加以扶持,确立了名子的教祖地位,《道德经》被尊为道教圣经,并收集和整理道书,加强了对道教理论的研究,从而形成祟奉道教的风气。

北宋统治者仿效唐代提倡道教的做法,于太学置《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宋撤宗还亲自为多种道教经书作注。

唐宋统治者的一系列祟道措施,对道教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这时道士人数大增,宫观规模日大,神仙系统也更为庞杂;经书数量益增,井汇编成“藏”,正式刊行。

研究道经的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相继出现。

如隋唐时有王远知、孙恩题、成玄英、吕洞宾;五代十国时有杜光庭;北宋有张紫阳、陈景元等,他们对道教的发展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南宋偏安,在与金、元南北对峙的形势下,道教内部宗派纷起。

新起的道教宗派,力图革新教理,大多土张道、儒、释三教结合,其中以正一、全真两大宗派最为有名。

明代中叶以后,道教逐渐转袁。

至清代,统治者实行重佛抑道政策,道教在上层的地位日趋衰落,而主要以民间通俗形式传播。

唐宋时期,一方面道教的地位被统治者大大提高,另一方面道教思想也较为深刻地影响到懦学,出现了儒道之间相互吸收、彼此融合的趋势,并最终使道家思想为宋明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道家的智慧论文

道家的智慧论文

道家的智慧论文道家的智慧引言:道家智慧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源于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

道家智慧强调追求自然和谐、顺应自然法则、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本论文将探讨道家智慧的核心理念、道家智慧在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道家智慧的核心理念道家智慧的核心理念是“道”。

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道构成,道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和原则。

道家智慧强调人们应当顺应道的运行规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达到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境界。

道家智慧中的“无为而治”思想也是其核心理念之一,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过度干预,让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

二、道家智慧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1. 内心的宁静与平和:道家智慧强调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通过修炼心性、舍弃欲望、保持内心的平静,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

这种修养可以帮助个人减轻压力、增强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 追求真我:道家智慧认为人们应当追求真我,即追求自己内在的本真和真实的自我。

通过修炼内心,舍弃外在的名利诱惑,个人可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和生活方式。

3. 顺应自然:道家智慧强调顺应自然的运行规律,不与自然抗争,而是与自然和谐共生。

个人修养中的顺应自然可以帮助个人摆脱功利心态,减少不必要的纷争和矛盾。

三、道家智慧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1. 无为而治:道家智慧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启示。

政府应当尽量减少过度干预,让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让市场自主调节,让人民自由发展。

政府的角色应该是引导和协调,而不是过度控制和干预。

2. 和谐共生:道家智慧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思想在社会治理中也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当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也应当鼓励人们和睦相处,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3. 以德治国:道家智慧中的“以德治国”思想对于社会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政府应当注重培养公民的道德素养,倡导诚信、宽容、谦虚等美德,以德化人,以德治国。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道教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道教

浅谈我所认识的道教摘要道教是真正中国本土的宗教,中国千年传承的见证。

它的发展已经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即使相对于以前现在稍有衰落,但依然对社会的各个方面存在巨大影响力。

从它的起源、它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道教的发展亦是一部“中华文明史”。

关键字:起源;历史;影响最近有在看一本书《明朝的那些事》,其中在讲述明嘉靖帝时提及他最信奉道教,非常宠信一些道士,使得道教在明朝非常兴盛。

嘉靖皇帝一即位,就参加道教的各种活动,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迷信鬼神,一心渴望能长生不老。

在他当皇帝的几十年里,他把皇宫变成了一个整天举行修炼的场所,一个进行提炼丹药的实验室。

他还学习古代宋朝的一位皇帝,给他的父母都追授了很长的道家名字,而他自己同样有一个长达几十个字的道家称呼。

他的这些行为,使得后世的历史中把他称为"道士皇帝"而他最终也恰恰是被道术所害。

他的一系列行为使我对道教充满了好奇,让我去了解。

道教的起源与形成。

道教内容十分庞杂,但大致不外是在三种社会思想的基础上衍化而来:一为鬼神崇拜;二为方仙之说;三为道家学说。

远在公元前一千几百年前的殷商时代,统治者十分崇拜鬼神,那时候就有了卜筮吉凶和祈福禳灾的巫师。

周代对鬼神信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天神、人鬼、地祇的鬼神体系。

这些,后来都为道教所沿袭继承,这是道教多神崇拜的来源。

到了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221),出现了知仙方、炼仙丹的方士。

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黄老之说大兴。

东汉初期佛教传入中国后,更给了神仙家创立宗教的刺激,进一步与老子哲学结合起来,推奉老子为教祖,与儒、佛分庭抗礼,便形成了黄老道。

汉桓帝时,有了公开的宗教。

黄老道即道教的前身,因此以后道教的经籍,便都引述道家学说来作为理论依据,从宗教的角度加以解释和发挥。

上述几个方面,是道教思想信仰的来源。

西汉成帝时,信奉黄老道的齐人甘忠可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到东汉顺帝时形成了于吉的《太平青领书》。

浅谈道教与道家相因又相异的文化个性

浅谈道教与道家相因又相异的文化个性

浅谈道教与道家相因又相异的文化个性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兼容并包,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外来宗教完全不同的特色。

毫无疑问,道家思想作为道教立教的理论基石,对道教思想的文化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本质上说,道家与道教思想的根本精神是相通的。

但是作为出现在中国历史大舞台的一种宗教形态,道教所包含的丰厚内容已远非道家所能涵盖,如以合道成仙、长生不死为主的终极追求,通神体道的宗教体验与宗教感情,养生、长生、永生的理论和修持,以斋醮科仪为主的宗教活动等,当道教裹挟着这些作为宗教特质的因素与其内在的道家哲学精神同时作用于中国社会时,其影响力必然与单纯作为哲学思想作用于中国文化的道家学派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力图在探讨道家哲学精神在道教中内在延续的同时,更突显出道教作为一种宗教的文化个性及影响力。

一、道家哲学精神在道教中的内在延续道教是对道家理论的宗教化发展,道家效法自然以实现人生超越的思想是道教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在历史上,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之学主要是通过道教而得以延续发展的。

道教系统吸收道家的思想理论,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下面将从三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首先,道教吸收道家“道”论以建构自己的宇宙观。

“道”是道家理论的核心。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

”④这种不可名状、无法把握的但却无处不在的东西就是“道”。

“道”普遍地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宇宙万物乃是以“道”为其最大共性和最初本源的有机统一整体。

道化生万物的模式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这里“一”是指宇宙混沌一体;“二”是指宇宙剖分为阴阳;“三生万物”是指阴阳合和生成新的统一体“和”,三者交互运动再化生出宇宙万物。

庄子继承《老子》以“道”为启始点的宇宙论,对其进行了更为生动的阐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的发展
摘要:“好猴王,急纵觔斗云,别了五庄观,径上东洋大海。

在半空中,快如掣电,疾如流星,早到蓬莱仙境。

按云头,仔细观看,真个好去处!有诗为证,诗曰:大地仙乡列圣曹,蓬莱分合镇波涛。

瑶台影蘸天心冷,巨阙光浮海面高。

五色烟霞含玉籁,九霄星月射金鳌。

西池王母常来此,奉祝三仙几次桃。

那行者看不尽仙景,径入蓬莱。

正然走处,见白云洞外,松阴之下,有三个老儿围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禄星。

”这段小节节选自著名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短短数百字,便道出了传说中道教四位得道成仙的仙人,而蓬莱更被称为“海外仙山名蓬莱,白云缥缈雾缭绕。

寻觅一生难遇见,依稀瑶台不见桥。

”这些都只是我国古代道教传说中的一小部分,更有许多大罗神仙,精灵古怪,出现在我国道教传说中。

现如今,网络文学盛行,在这其中风头最劲的当属玄幻修真类小说,这个修真在小说界指的就是道教筑基入定白日飞升,也由此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幻想的大门。

关键词:道家与道教道教思想与精神道教现状
正文
一、道家与道教之间的关系
道家与道教,但从外表看来,好像不可分离,而在实质上,却大有不同,秦、汉以前,道与儒,本不分家,甚之诸子百家,也统统渊源于道,这个“道”的观念,只是代表上古传统文化的统称。

儒、道分家,与诸子百家分门别户的情形,是由战国末年到秦、汉之间的事,尤其汉初有了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观念以后,相承因袭,愈来愈明显。

汉、魏、南北朝以后,道教改变道家的学术思想,用与佛教抗衡,乃使道家与道教,径渭难辨,唐、宋以后,儒者并斥佛、老,更使道家含冤不白。

其实,秦、汉以前道家的学术思想,是承受三代以上,继承伏羲、黄帝的学术传统,属于《易经》原始思想的体系,也是中国原始理论科学的文化思想。

汉、魏以后的道教,是以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做中心,采集《书经》系统的天道观念,加入杂家学说与民间的传说信仰,构成神秘性的宗教思想,现在为了讲述的方便,把两者混为一谈,在其紧要的界说之处,加以分别,俾使大家容易了解。

“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

从历史来看,这两个词指称过很多不同的内容,也曾混为一谈;现在也仍然有人主张将二者等同起来。

然而,如果将道家理解为由
老子、庄子开创,并在魏晋被重新发明的哲学思想流派,将道教理解为于两汉逐渐形成,后又有若干发展分化的宗教,那么,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

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流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

二、道家思想与精神
1.万物平等,和谐共处
道教认为“天人一体”,即宇宙是由人、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的相互联系、协同进化的和谐整体,万物平等,不仅反对唯人独尊的人类中心主义,而且反对把自然仅仅当成是人类的征服和统治对象的态度,以及只为人类自己的需要而违反自然规律、掠夺自然、危害环境的行为,主张人物应和谐共处。

2.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教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性,无不遵从一定的自然法则,“天地之性,万物各自有宜。

当任其所长,所能为。

所不能为者,而不可强也”。

《庄子》认为天地、日月、星辰、禽兽、树木都有其内在的本性和规律,如果没有认识和掌握自然之道而轻举妄动,就会导致灾难,相反,如果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宇宙的运动规律,不仅可以“凡事无大无小,皆守道而行,故无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如果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则必须遵守自然规律。

在人类改造自然时,只有“顺物自然”、“与物为春”,坚持“以天合天”,并遵循“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顺物自然”,就是老子所主张“无为而治”。

顺应大道,顺应自然,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而“顺物自然”最理想的境界是达到“至德之世”。

处于这种境界下的人们,“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人与万物无高下、贵贱之分”,并以“神农之世”为楷模,追求“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理想生活。

3. 尊重生命,保护环境
道教总是站在人与自然的现实基础上,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积极
地以其富裕生态智慧的义理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在道教思想中,“道”是宇宙的本原和动力,先于其他一切事物而存在,道创造并养育天地万物,天、地与人都是由道所生、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尽管天、地、人和其它物的形体不同,但他们都是由道所生,因此,天、地、人三才应相互协调,彼此“相爱相通,无复有害者”,方能“并力同心,共生凡物”。

因此道教认为,人应顺从大道,减少人为对自然的干涉。

同时万物相生相养,是依靠彼此间的紧密联系而共同存在的,就其要求保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这一点,是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某些要求一致的,对现代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道教发展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执行,1957年,中国大陆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管理中国道教内部的事务。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道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可是正式出家的道教徒并不多。

目前中国大陆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近10万人,初步统计住观道士有近3万人,散居正一派道士约6万多人,登记备案的道教活动场所3万多座。

道教组织有中国道教协会、省一级地方道教协会、地区(市)一级地方道教协会。

据2010年前零点公司所做的中国人精神生活问卷调查,中国的无神论者不到15%,85%的中国人都有宗教信仰或宗教倾向。

大约1.73亿人称信奉道教,其中有1200万人明确是道教徒。

还有大约2亿多人供奉祖先神祗,大约1.45亿人信风水堪舆,1.41亿人供奉道教财神,大约 3.62亿人相信命相道术,该调查并没有涵盖大量与道教密切相关的民间宗教,但各类民间信仰无非也是中国人的一种选择。

实际上,道教的信仰分布非常广泛,那些拜财神,拜妈祖,拜关帝,拜祖先的,拜道教的各类神仙都可以算是有着道教信仰的。

结论:总而言之,道教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宗教,传承1700多年仍未断绝必有其存在的道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尊重公民的个人信仰,但也不鼓励公民信教,随着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道教恢复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并在发扬自身的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道教的现状远非尽善尽美,其中还存在许许多多令人忧虑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