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国古典哲学发展
浅谈德国古典哲学在欧洲哲学史中的地位及影响
浅谈德国古典哲学在欧洲哲学史中的地位及影响摘要:德国古典哲学在欧洲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并成为西方哲学界长期以来不断研究的对象。
探讨德国古典哲学对时下我们国家哲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Abstract: The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ha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influence and thestatus in the European philosophy history, and becomes the object which the Western philosophystudies unceasingly since long. Discusses the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to be of great help atpresent to our country philosophy development.关键词:德国古典哲学欧洲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地位影响Key word: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European philosophy history Western philosophyhistory status influence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对后世的影响从德国古典哲学同它产生之前的西方哲学思想联系来看,德国古典哲学不仅是对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西方近代哲学尤其是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系统总结和发展,而且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一种系统的、建立在批判理性基础之上的清理,也是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思想的一种发挥或发展。
从德国古典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来看,它不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而且几乎是全部现代哲学批判讨论的对象和借以出发的起点。
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都带有非常明显的“体系化”特征德国古典哲学家们都非常注重借助于“体系”来总括以往的哲学并展开自己的哲学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
德國古典哲學1.“德国古典哲学”的哲学已经相当程度上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哲学与社会思潮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日益紧密;而且哲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已经被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明确的提出来论证过了。
因此,此时期的哲学,其思想起点已经非常高,他们的思想逻辑性更强,体系更严密,对问题的专研也更深了。
所以,此时的哲学已经不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问津的学问,而是成了大学教授的专业了(德国古典哲学大都是大学教授)。
2.“人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大的高扬,成为了一切论述的出发点和基础。
亦即,“思维的主体能动性”取代上帝成为了达到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性之必要条件。
3.因此,德国古典哲学对以往哲学的一个最显著的超越,就在于对“主体能动作用”的有意识的强调;对理性和实践的关系的高度重视,以及由此出发对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的深入探讨。
康德(一)思想特质:1.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调和:一切知识都是由经验中的先天成分和后天成分复合而成的。
2.康德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
他认为人的知性先天地具有一种综合统一感性经验材料的“本源能力”;即“先验自我意识的综合机能”,它能够自发能动地凭借其十二范畴去统筹去统摄经验的杂多材料而形成先天综合判断,从而建构起人类科学知识的大厦。
3.人为自然立法(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认为我们在自然科学中认识一个对象看起来似乎是用我们的观念与对象“符合”,但之所以能够发生这种符合,实质上还是由于这个对象先与我们的观念(时空及范畴)相符合。
以往关于真理的“观念符合对象”的独断论定义被改造成了“对象符合观念”的批判哲学的定义。
4.前批判时期:在哲学上信奉莱布尼兹-沃尔夫派的唯理论;此时提出了著名的“星云学说”。
5.批判时期:主要理论成果有三(1)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探讨,写出《纯粹理性批判》。
(2)对人的欲望(意志)能力进行探讨,以及研究人类的道德原理和自由意志,写出《实践理性批判》。
(3)对人的情感能力进行探讨,写出《判断力批判》。
德国古典哲学
• 杨祖陶先生在《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一 书中,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矛盾为纲, 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 1、康德阶段:康德为了解决近代认识论中出 现的思维和存在的巨大矛盾,首先将认识与实 践割裂并对立起来,以便能在人的主观认识范 围内通过赋予认识以主观能动性而达到思维和 存在的同一。但这只是主观范围内的同一,真 正的客观存在(物自体)被宣称为认识不能达 到的,只能在实践(道德)的范围内才可以设 想。这是主体和客体的根本对立批判地揭示出 来的阶段。
• 第二个阶段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他继承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人本主义精神,用 以自然为基础的感性物质的人代替德国古典唯心 主义的“自我意识”的“人”,并在此基础上彻 底否定了“神”,从而完成了近代德国资产阶级 批判宗教的历史任务。 •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者在批判神学的同时又公开抨 击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们同情和肯定法国 启蒙运动,特别欣赏卢梭关于自由和平等的学说, 甚至还赞扬法国唯物论者批判传统神学的革命精 神。但他们又说唯物论哲学是“肤浅思想、抽象 思想,”责难唯物论挖掉了道德和宗教的“柱 石”。这就突出地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和妥协精神。
二、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一般线索
•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交织着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的矛盾和斗争。有四条主线:第一条线 是德国古典哲学同宗教神学的矛盾;第二条线是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同法国唯物论的矛盾;第三条 线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者之间的可知论和不可知 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矛盾;第四条线是德国 古典哲学中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同德国古典唯 心主义的矛盾。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实际发展过程 中,这些矛盾始终是纵横交错的。
• 2、费希特阶段:他把认识和实践统一为个别思 维主体即“自我”的能动的设定活动(行动), 认为主体的这种行动就能建立起与之对立的客体 并实现主客的同一。真正的客观存在(非我)被 他公开地取消了,实际上却仍在幕后与主体(自 我)尖锐地对立着。这是在行动的主观主义条件 下主体和客体的对立达到极端的阶段。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发展和终结
德国古典哲学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概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
它不仅继承了欧洲大陆唯理论、特别是莱布尼茨哲学的传统,而且还综合了英国经验论哲学中的成分。
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
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
二、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德国古典哲学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处在欧洲的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1、德国的经济状况:19世纪初以前,德国同英、法、荷等国比较起来,在经济上是一个十分过后的国家,基本上是个农业国。
1807年开始,德国的资本主义成分摆脱了停止、萎缩的状态,在改良的道路上发展起来了。
到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德国的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德国的政治状况:至19世纪初,德国在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严重,曾经有过360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19世纪初开始,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压力,德国进行了一些政治改良,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德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壮大,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得到了增长,但在1848年德国革命之前,资产阶级总体上是软弱的,出生的太迟了。
总的来说,从康德直到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在其不同成长阶段上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是它在反封建斗争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地位和两重性需要的反映,是直接间接地为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准备的。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1、康德明确地提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问题,但是他的哲学最后却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系列对立。
德国古典哲学脉络
德国古典哲学脉络
德国古典哲学脉络是西方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涵盖了1750
年到1830年这段时间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流派,它的形成和发展,逐渐
形成了三个主要流派——康德派、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派,追溯其历
史演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 康德主义(Kantianism)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的主要著作《纯粹理性
批判》中,提出了“批判哲学”的观念,认为知识是基于经验和理性
的合成,而不是简单的从经验中获取。
康德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自由意志”和“义务伦理学”,认为人
的行为不应受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而应该取决于个人的意志和
自由选择,同时,人也应该遵守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2. 黑格尔主义(Hegelianism)
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著作《精神现象学》被誉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作之一。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辩证法”和“历史唯心主义”,认为
事物的本质是通过对立、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而且任何历史事件都
是一个进化过程的结果,由此推导出了“绝对精神”的概念。
3. 费尔巴哈主义(Feuerbachism)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后期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
《基督教的本质》提出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思想。
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人本主义”和“唯物辩证法”,认
为人是宇宙的中心,而且宇宙中的事物必须通过直接感官经验来理解,否则就是自欺欺人。
虽然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演进中,存在诸多争议和分歧,但它
对现代哲学和西方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还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历史价值。
德国的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010-05-15 23:19:15)标签:杂谈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概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时期和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德国资产阶级全部哲学。
这一哲学,在当时哲学发展水平上,可以说是对以往全部哲学发展的一个总结,它在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德国古典哲学不仅继承了欧洲大陆唯理论、特别是莱布尼茨哲学的传统,而且还综合了英国经验论哲学中的成分。
[2]德国古典哲学也还继承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的一些优秀成果。
[3]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一般被认为是康德。
费希特和谢林对德国古典哲学完成了改造过程。
黑格尔建立了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将德国古典哲学引向巅峰。
而费尔巴哈否定了黑格尔,却没有彻底清算黑格尔的哲学,将德国古典哲学带向终结。
二、德国古典哲学何以终结1、何为终结?终结,可以视作是终点、结束。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可以说是自康德以来不断延续的哲学的结束。
然而,通过这学期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我觉得终结不是终点。
借助哲学非线性的思考方式,这种古典哲学终结,必然会有一种新的意义上的哲学形态的产生,从内部颠覆了古典哲学的研究模式,彻底清算了古典哲学,并实现哲学的螺旋上升式的发展。
终结是终点也是起点。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不应当是伪命题,德国古典哲学是实实在在的终结并重新开始了。
在以下,我将以德国古典哲学的完结、结束、新生的角度来探究德国古典哲学何以终结。
2、何以终结①、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完成研究哲学,构建体系,是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基本研究方式。
黑格尔以自身极高的哲学素养,建立了一个包括以往任何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广大领域,而且没用妨碍它在这一领域中阐发了现在还令人惊奇的丰富思想。
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而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研究,如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等等,——在所有这些不同的历史领域中,黑格尔都力求找出并指明贯穿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同时,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各个领域中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问题:论述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脉络。
问题:论述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脉络。
答:德国古典哲学对以往哲学的一个最显著的超越,就在于对主体能动作用的有意识的强调,对主体与客体、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的高度重视。
(1)康德一开始就提出了主体和客体的最基本的同一性即认识的同一性是如何可能的问题。
康德认为,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即主体符合于客体;但这首先还是由于客体是符合于主体的客体(而非自在的客体)。
(1分)康德指出,人的知性先天地具有一种综合统一感性经验材料的本源的能力,它能够自发能动地凭借其十二范畴去统摄经验杂多材料而形成先天综合判断,从而建构起人类科学知识的大厦。
(1分)但康德只是在现象中通过发挥主体能动性而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关系问题,却坚持这种认识与自在之物的“本体”毫不相干,后者属于没有任何认识论意义的道德实践领域。
(1分)(2)费希特把认识的主体和实践的主体合为一体,将主体的能动性延伸到了自在之物的本体领域。
(1分)他沿着康德的思路,把自我意识即“自我”的能动活动当作建立客体即“非我”的前提,把自在之物本身也被纳入了“自我”活动的范围,成为由“自我”所建立起来的“非我”了,从而使主体和客体的矛盾首次在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达到了全面的统一。
(1分)然而这种统一仍然局限于主体的狭窄范围内,为了调和这一矛盾,费希特又设定了一个更高的“绝对自我”(客观自我)来统一自我和非我,来避免唯我论无法面对外部世界这一致命缺陷。
(1分)(3)这就提示谢林把立足点转移到主体和客体的原始统一即“绝对同一”上来。
(1分)在谢林看来,“绝对同一”是主客体绝对无差别的原始状态,主体和客体、物质和精神、自然和人都是从这里产生和发展出来的,从而使主体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矛盾在双向生成的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调和。
(1分)但这种“绝对同一”作为“无意识的宇宙精神”既然不可言说、无法描述,只能通过艺术来直观,靠个别人的天才来领会,因而具有神秘主义的色彩。
(1分)(4)黑格尔则认为,从主体和客体的同一出发是对的,但是不能靠非理性的直观来理解其能动性,而必须通过理性和辩证逻辑(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概念的自我否定性)。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变革,也是人类认识史上优秀成果的综合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继承前人的思想精华。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
19世纪初期先进思潮中的合理思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它们所提出而未解决的问题,又给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以启迪,它们的失足之处也给马克思、恩格斯以鉴戒。
从社会根源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及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从理论来源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超越了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活跃于德国思想界的资产阶级哲学。
它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主要代表人物有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约翰·特利勃·费希特(1762—1814)、弗里德里希·威廉·谢(1775—1854)、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路德维希·费尔巴(1804—1872)。
德国古典哲学是在它所处时代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
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思想,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而它的唯心主义和抽象思辨的形式,又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把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作为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来研究。
德国哲学发展历程
德国哲学发展历程1. 前言德国哲学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重要性的哲学传统之一。
德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启蒙时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现代思想运动。
在这段时间里,德国哲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折和变革,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本文将介绍德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中的重要思想和学派。
2. 启蒙时期德国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启蒙时期,这是欧洲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启蒙哲学家强调理性和自由的重要性,对宗教和传统权威进行批判。
在德国,著名的启蒙哲学家包括莱布尼茨和康德。
莱布尼茨主张存在一种普遍的基本单元,称之为“单子”,这些单子组成了世界的一切事物。
康德则提出了“启蒙”的概念,强调理性自由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他的道德和政治理论。
3.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主要分为两个学派: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理性主义哲学家如康德和费希特关注于理性的概念和先验的知识,他们认为理性是能够揭示世界本质和真理的工具。
与之相对,经验主义哲学家如洛克和休谟则强调通过感官经验来获得知识,认为知识源于经验。
4. 黑格尔和德国绝对理念主义19世纪初,黑格尔成为了德国哲学界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辩证法”和“绝对理念”的概念,认为真理是在矛盾和冲突中不断前进的。
黑格尔的思想对后来的德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5. 尼采和存在主义哲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尼采是德国哲学界的先锋人物之一。
他对传统哲学和宗教进行了尖锐批判,提出了“上帝已死”的著名论断。
尼采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以及对生命和存在的肯定。
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对20世纪后期的思想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当代德国哲学20世纪后期以及21世纪,德国哲学经历了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发展。
基于尼采的思想,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等流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新兴的思想潮流如批判理论、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也在德国哲学界崭露头角。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政治经济学 英法两国空想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空想主义是西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流派和代表性思想。
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涌现,并影响着并塑造着西方世界的思想理论和现实政治经济生活。
本文将对这三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和比较,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德国古典哲学1. 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
这一时期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与德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有着密切的通联。
2. 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对自由、理性、人性和历史的思考,德国古典哲学认为人类的理性和自由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人的理性和自由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
德国古典哲学强调历史的重要性,认为历史是理性自由的实现和展现的过程。
3. 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德国和欧洲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现代西方哲学的面貌。
二、英国政治经济学1. 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英国政治经济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种政治经济学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这一思潮的兴起与英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有着密切的通联。
2. 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对劳动价值论、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思考,英国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自由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方向。
3. 英国政治经济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英国政治经济学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英国和欧洲政治经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现代西方政治经济学的面貌。
浅谈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
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
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
正文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过程和基本特点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引起的急剧的社会变化,但也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的理论往往具有抽象的、思辨的形式。
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总结前人哲学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一些新的重大哲学问题,把哲学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但是,德国古典哲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康德是二元论者,费希特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谢林和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然而德国古典哲学又有其内在的首尾一贯的发展规律,康德开始了德国哲学的革命,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的努力,最后由黑格尔集德国唯心主义之大成,完成了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
这样,德国古典哲学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宣告终结。
二.发展线索—从哲学家的角度看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贯穿德国古典哲学整个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是关于思维和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并着重探讨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以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都各有偏颇,陷于不同的片面性,康德承认在我们之外有某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东西,他称之为“自在之物”,亦即“本体”。
这是他的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
但是,他又认为,“自在之物”本身究竟是怎样,这在原则上是无法认识的,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由“自在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在我们心中产生的表象,即现象;而现象界却离不开人们的先天的认识能力。
简述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发展
简述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发展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是指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期的德国哲学运动,以康德、黑格尔和尼采为代表,是一种反对启蒙主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哲学思潮。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康德的哲学。
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认知世界的能力只能通过先验的形式条件来实现,这种形式条件是由人类普遍的认知结构所决定的。
康德的哲学对于后来的古典主义哲学影响深远,成为了德国哲学的重要思潮之一。
第二阶段是黑格尔的哲学。
黑格尔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揭示出逻辑和现实之间的关系,通过把逻辑和现实相统一,达到对世界的认识。
他主张认识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中。
黑格尔的哲学对于后来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尼采的哲学。
尼采认为,人类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重复,人们应该超越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寻找自己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他主张人类应该追求美、力量和自由,而不是道德和规范。
尼采的哲学对于后来的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出现,反映了德国哲学的独特发展历程和特殊的文化背景。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发展,对于现代哲学的发展和西
方文化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原则的发展与归宿
论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原则的发展与归宿德国古典哲学是欧洲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自我意识原则是它的核心思想之一。
这个原则涉及到人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实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都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原则的发展与归宿,并举出5个例子加以论证。
一、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原则的发展德国古典哲学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更加重视人的自我意识问题,并探讨了人的自我意识如何形成、如何实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等人。
康德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基于先验思维结构的,他提出的“先验范畴”就是人的认知结构。
这些范畴并不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是人的先天思维能力所固有的,是人的认知中的条件。
康德认为,只有在这些先验范畴的作用下,我们才能理解、认识外界事物。
换言之,认识世界是基于先验思维结构的,并非经验的结果。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只依赖经验去认识世界,而应该也考虑人的先天思维结构。
黑格尔则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的认识的核心之一。
他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是基于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人是在实践中逐渐获得自我意识的,而自我意识的发展又促进了人的实践。
黑格尔强调了自我意识与自由的关联,认为自我意识是人自由的表现,人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世界和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
费尔巴哈则将人的自我意识看作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反映。
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阶级属性,因此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也不同。
费尔巴哈认为,要摆脱社会条件对自我意识的束缚,就必须消灭阶级制度。
马克思则关注的是人的自我实现问题,他认为人的自我实现是通过历史发展实现的。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人从被支配到自主的过程。
他认为,要实现人的自我实现,需要消灭剥削和阶级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原则的发展历程中,包括了认知能力、自我意识形成、社会历史条件、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至19世纪德国思想界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以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思想家为代表,深刻影响了欧洲哲学史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德国古典哲学以其丰富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讨而闻名于世。
康德对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提出的批判哲学思想,强调人类的认识能力和主体性,指出认识的先验条件是我们能理解世界的基础。
通过康德的批判哲学,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认识论和伦理学领域的问题,并深入思考人类认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另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他主张通过“辩证法”来理解世界的发展和进化。
黑格尔认为,人类的精神通过历史的发展趋势不断实现自我意识和自由,他的哲学体系包含了逻辑学、美学、宗教哲学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尼采则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另类存在。
他对西方传统价值观和宗教观念提出了挑战,主张超人哲学和永劫回归。
尼采对道德、宗教和文化进行了深刻批判,他的思想激发了后世众多哲学家的思考。
德国古典哲学以其理性、辩证、批判的精神贯穿始终,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思想家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引领人们不断探索人类认知和存在的本质。
德国古典哲学的光芒在时代的长河中闪耀,为人类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德国古典哲学是指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人为代表的一系列哲学思想。
它影响了当时欧洲乃至世界的哲学思想发展,并在当今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通过对其发展脉络的梳理,探讨德国古典哲学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德国哲学的前设在德国古典哲学形成之前,德国本土哲学还处在启蒙时代的阶段。
启蒙时代的哲学主要关注知识和理性的发展,但它们关注的范围比较狭窄,尤其是没有从全局性上思考人类存在的本质和目的。
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知识的普及,德国哲学家开始使用更完整、更细致、更具哲学深度的方法来思考世界和人的存在,呈现出一种新的哲学意识。
二、康德的贡献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被誉为“德国哲学之父”。
他强调了自主和理性的重要性,认为人类必须凭借自身的理性和道德,确定和坚定自己的行为准则。
他认为,这种行为准则在不同的情境下是不同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准则是“尊重人的尊严”。
这一思想在今天的法律和道德领域仍然具有影响。
康德的第二大贡献是他的哲学思辨方法。
他提出了“批判哲学”的思想,将哲学视为一种基于哲学方法的连贯性思考。
他批判了旧有的哲学思想,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先验性”的论点,即人类具有先验认识的形成原则,这些原则可以帮助人们跨越世界各种理论和方法之间的障碍,以找到真理。
三、黑格尔的贡献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辩证法”哲学的思想。
这一理论从根本上批判了康德“先验性”的思想,认为真理不是由主观理性所决定的;这一理论需要通过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引导人们达成人类的普遍目标。
黑格尔的时代正值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兴起,这些事件引发了对伦理价值观的大量探讨。
黑格尔对种种反对他的哲学思想做出了全面的回应。
他认为,伦理向实践迭代,它包含了道德、抽象思想和范畴中深刻和有力的智慧和正确衡量的品质,但伦理的核心主张了为了透过伦理价值观理解我们自身的存在。
四、费希特的贡献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第三位代表人物,他是“马克思主义唯心批判派”的创始人之一。
德国哲学发展历程
德国哲学发展历程
德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这一阶段以17世纪到18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为主,如莱布尼茨、沃尔夫等。
他们的哲学思想主要受到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的影响,强调理性、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的研究。
2.启蒙运动时期:这一阶段以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为主,如康德、费希特、谢林等。
他们的哲学思想强调理性、科学和进步,试图通过知识和理性的力量来推动社会进步。
3.黑格尔之后的哲学:这一阶段以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为主,如黑格尔、尼采、马克思等。
他们的哲学思想开始出现多元化,从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以及对人类存在和自由的探索等多个方向。
4.当代哲学:20世纪的德国哲学有着重要的发展,尤其是存在主义和解释学两个方向。
如海德格尔、雅斯贝斯、伽达默尔等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对当代哲学、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德国哲学发展历程的一个大致概述,各个阶段和哲学家之间的思想也有相互影响和继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哲学思想宝库。
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生成及其发展路径
第18卷㊀第5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8㊀No.5 2017年9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Sep.2017Ѳ哲学社会学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生成及其发展路径于欣宜㊀李玉珂[摘㊀要]德国古典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完成,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理论㊂它经历了由康德开始㊁经费希特和谢林,最后由黑格尔完成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思想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之一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演进,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进行历史性探源,进而厘清诸位思想家的哲学观点的生成与发展脉络,为更好地批判性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理论成果,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其逻辑性与科学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为在新时期更好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成果,正确地阐明㊁指导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关键词]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英法唯物主义[中图分类号]B516.3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101(2017)05-0056-06[收稿日期]2017-04-24[作者简介]于欣宜,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研究;李玉珂,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㊂(大连㊀116029)㊀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是资产阶级在不断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哲学㊂它经历了由康德开始,经费希特和谢林,最后由黑格尔完成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运动㊂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开启了第二种辩证法形态 唯心主义辩证法,不仅使自然观和历史观从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还为人们开辟了新的认识方式,使人们的认识境界得到质的提升㊂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以前旧哲学的完成,是具有资产阶级反封建性质的革命理论㊂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现阶段资产阶级哲学也大多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德国古典哲学出发衍生出来的理论㊂想要正确地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演进进行重新审视,就必须了解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与思想渊源㊂一㊁德国古典哲学生成的社会历史根源与思想渊源哲学是哲学史的逻辑理路与概括提升,而哲学史是哲学自身产生与发展的历史㊂想要真正掌握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生成与现实意义,就必须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进行历史性探源㊂(一)德国古典哲学生成的社会历史根源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是以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政治㊁经济和思想文化在德国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反映㊂英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便开始进行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整个欧洲的生产方式,为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准备㊂在英法两国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在资本主义道路上高速发展㊂但是,德国仍处于封建割据的民族分裂状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㊂落后的德国现实和欧洲历史水平的差距,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理想与现实㊁理论与实践的尖锐对立,反映在哲学意志上仅仅表现为革命观念的存在㊂德国古典哲学是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是可以在德国资产阶级思想中把握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哲学㊂随着 拿破仑法典 在德国的实施,资产阶级在 法典 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建立近代工业,这为德国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㊂直至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前后,德国资产阶级才勇于公开宣告反对普鲁士专制政府的口号,㊃65㊃采取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斗争㊂德国古典哲学开始以现实利益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但由于德国资产阶级诞生较晚,自资产阶级产生便面临着封建势力与无产阶级的双重矛盾㊂一方面资产阶级对封建的社会现实不满,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另一方面,又害怕人民群众畏惧革命风暴㊂德国资产阶级期望依靠君主专制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实现他们的政治经济要求,这种阶级性质和政治路线决定了德国古典哲学与生俱来的对抗性和两面性㊂(二)德国古典哲学生成的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它首先在唯心主义体系中实现了由康德到黑格尔关于主观唯心主义向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转向,并完成了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逻辑转变㊂德国古典哲学始终遵循着历史逻辑,是与古希腊哲学发展至今两千多年哲学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哲学体系㊂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具有自身深厚的思想渊源㊂首先,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沿着 从笛卡儿到黑格尔 和 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 的两条哲学路线交错发展的合乎逻辑的产物㊂近代哲学一开始就以人类理性为权威,认为人类理性是真理的知识产生的源泉,但究竟知识从何而来㊁如何估量所获得知识的真实性与可信度㊁获得知识的方式有哪些等问题,使唯理论和经验论产生激烈的争论㊂一方面,这些争论为后来德国古典哲学提出了关于人类理性和认识能力㊁道德和神学等种种问题提供思想前提;另一方面,促进了德国启蒙运动和思想文化向着革命化的方向发展㊂具体来讲,康德的巨大成就在于他分析和总结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片面性,大胆地同传统的形而上学决裂,批判地研究了人类理性的各种能力,尝试找到感性与理性㊁经验主义与唯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揭开了概念辩证运动的序幕㊂费希特和谢林基于概念辩证运动的发展方向,对以往的哲学进行批判式发展,前者从绝对自我能动性中阐发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性,后者则是把精神实体的能动性推广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使整个宇宙发展史变成了精神的矛盾发展史㊂最后,黑格尔汇集前人的理论成就,将认识论㊁辩证法㊁逻辑学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了完整的思辨唯心主义理论体系㊂唯心辩证法作为德国唯心主义者共同的哲学基础,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哲学运动演奏了一曲辩证法的凯歌㊂然而,德国唯心主义者并没有解决将唯理论和经验论统一起来的任务㊂他们在自己的思辨运动中把唯理论推向顶峰,导致黑格尔哲学的泛理论或泛逻辑主义,结果,走上了自己的对立面 费尔巴哈的 感性哲学 ㊂其次,欧洲近代哲学本质上 仅仅是那些中小市民阶级发展为大资产阶级过程相适应的思想的哲学表现㊂[1]250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曾作为资产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存在于德国市民阶层中,它的产生㊁发展和解体表现着德国市民逐步成长为近代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和要求㊂19世纪30年代初到1848年欧洲革命前夕,是德国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政治上准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㊂康德哲学大体完成于法国革命之前,表达了尚未形成为一个阶级的德国市民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情绪和自由理想㊂费希特和谢林哲学形成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对实现民族团结和自由权利的日益增长的要求,但在他们思想的末期明显地表达了在雅各宾派革命民主专政面前畏缩的德国资产阶级情绪的转变㊂黑格尔体系是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和欧洲封建制度复辟的反动年代建立起来的,是刚刚形成的德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信心的理论表现,他宣布了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刻到来㊂而费尔巴哈哲学则是已经开始争夺政治权利和现实物质利益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派世界观㊂最后,德国古典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㊂法国政治革命从经济和政治上促进了德国古典哲学赖以发展的物质前提和阶级基础的形成,而法国哲学革命(即启蒙运动)则从思想上促进德国资产阶级的觉醒,推动了德国近代哲学和文学的繁荣㊂由于法国和德国的国情不同,它们的哲学革命在理论形式和彻底性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但法德两国哲学革命的根本原则和内容却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自由哲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准备㊂在法国大革命前,康德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对封建特权严厉批判,主张平等与自由,提倡法制和共和思想㊂但是,他将法国自由主义的现实内容抽象出来,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和共和国的理想变成了 自由意志 ,认为 这种自由意志似乎永远无法实现,但应该始终被寻求并试图去实现 ㊂[2]从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依附于封建君主政体下的分散软弱的德国市民阶级自有愿望和要求㊂在法国革命激荡年代,费希特和谢林批判性继承了康德哲学㊂费希特把实现 以自由为总发条的无数齿轮的相互普遍衔接 ㊁人们 相互自由给予自由获取 的和谐社会为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和使命㊂[3]在谢林看来,人类历史是以自由为目的的客观历史过程,是自由表达和实现的历史㊂黑格尔进一步将自由界定为对必然性的理解,认为理想必然经历产生㊁实现和破坏的辩证发展过程,体现出封建制度已不适应社会历史发展,新自由主义制度产生的合理性㊂费尔巴哈在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前,对康德㊁㊃75㊃费希特㊁谢林和黑格尔关于抽象的自由主义学说进行批判,直接从自然界和人的本质中去寻求治理社会的机关,提出 把君主政体转变为共和国 的口号,表达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现实利益和政治要求㊂二、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人物与思想倾向(一)康德哲学康德是开启德国古典哲学 唯心辩证法的第一人㊂他一生的哲学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前批判时期,康德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将本体论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唯物主义思想中具有明显的辩证法倾向㊂特别是对自然界,关于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变,做出了大量的研究,革故鼎新地创立了人类认识史上第一个科学的天体演化论,为近代自然观的革命开辟了道路;到了后批判时期,康德哲学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呈现出唯心论和不可知主义的哲学倾向㊂他提出 理性批判 的独特任务,推翻形而上学,开创德国唯心辩证法运动,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㊂1.自然哲学康德的天体演变论是古代自发的辩证自然观,是经过17~18世纪形而上学自然观向近代辩证自然观螺旋式发展中的转折点,其中也包含着科学和哲学继续发展的起点㊂18世纪下半期以后,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又把辩证法的自然观大大向前推进,使人们能够 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㊂[4]蕴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天体演化论,虽然具有很多创新之处,但还是不彻底的宇宙发展论,其中掺杂着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缺陷,潜藏有后来批判哲学的萌芽和倾向㊂2.批判哲学18世纪70年代起,康德的哲学活动由对科学领域的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批判转向 理性批判 ,重点对认识论㊁伦理学和美学进行批判研究㊂康德的理性批判不是对某种书籍和思想体系的批判,而是对 求得一切知识的那种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 ,[5]将一些在近代哲学中存在激烈争论的重大问题,如信仰与科学㊁宗教与知识等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现实矛盾作为研究的根本任务㊂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学说,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基础,为论证实践哲学做准备;‘实践理性批判“是整个体系的主干和主要目的所在;‘判断力批判“则作为认识论与实践哲学的中心环节,将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对对立统一体㊂康德哲学是德国近代哲学的一个转折点,他推翻陈旧的莱布尼茨和沃尔夫哲学,用新的原则和方法去考察认识论㊁形而上学㊁伦理学㊁美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为德国哲学开启了新的发展道路㊂康德哲学也存在先天的不足,他试图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经验论和唯理论统一起来,使自己的哲学在自相矛盾中无法调和,这恰恰引起了康德同代人和后继者的种种非议㊂费希特㊁谢林和黑格尔作为康德哲学的后继人,他们修缮并丰富了康德哲学㊂(二)费希特与谢林哲学费希特和谢林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发展的中心环节㊂他们遵循康德哲学的主要思想,对其进行了批判性地吸收与改造,同时开启了黑格尔哲学的先河,对德国的辩证法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㊂1.费希特的知识学费希特是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之一㊂他的主观唯心主义 知识学 和辩证法在德国古典哲学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并对西方哲学关于认识论与辩证法发展,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㊂费希特将 自我 或 自我意识 作为哲学绝对的出发点和原则,认为能动的自我是有意识和知识产生的必然,人们所获得的知识是由理性的各种不同能力和特殊活动中产生㊂因此,就知识学而言,了解自我就可以阐明各种知识的必然性和统一性㊂费希特把自我的创造活动概括为三个基本原理,从中推演出他的全部知识学㊂第一个原理:自我设定自身,即自己赋予自己的存在;第二个原理:自我设定非我,即自我在自己的意识活动中塑造与自己相对的他物 事物或自然㊂虽然费希特把自我说成人类的㊁普遍的 绝对的自我 ,但他并没有脱离唯心主义思想的禁锢;第三个原理:在意识中将自我与非我统一起来,即两者在互相规定和相互制约中不断发展㊂因此,费希特从自我中引申出理论知识和实践认识,宣布他的知识学体系一劳永逸地囊括了一切人类的知识㊂2.谢林的同一哲学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体系吸收了康德和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合理成分,将主观辩证法拓展到外部世界,为后来黑格尔哲学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㊂谢林的哲学生涯漫长曲折,思想见地屡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 自然哲学 和 先验哲学 ㊂谢林基于费希特主观和否定自然的 自我 ,将其拓展为客观和统摄自然的 绝对 ,将 绝对自我 称为客观精神,并从中先验地演绎出自然界与人类历史之间辩证的发展关系,这对德国辩证法做出重要贡献㊂二是 同一哲学 ㊂他试图用无差别的㊁无意识的 绝对的同一性 来代替自然与人的现实联系,并受浪漫主义影响,由 同一哲学 论证 美的唯心主义 ,把艺㊃85㊃术视为自然与人同一的显现或 小宇宙中的绝对 ㊂三是 天启哲学 或 神化哲学 ㊂谢林的晚期哲学与他早期的思辨哲学相背离,完全变成天主教哲学家和蒙昧主义者㊂谢林哲学思想的演变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它反映了谢林对法国革命后社会现实的极度失望和在封建制度复辟时代因资产阶级自由理想的幻灭而日趋消沉㊁衰颓㊁反动的政治情绪和立场㊂(三)黑格尔哲学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先驱之一,黑格尔哲学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批判康德㊁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时,提炼出其中绝对唯心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原则,传承了其中辩证法的因素,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系统㊁全面地阐发了概念辩证法㊂他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对精神哲学㊁逻辑学和自然哲学三者的有机统一㊂1.逻辑学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他整个哲学理论体系的灵魂和中坚㊂因以 纯思想 为研究对象,黑格尔把他的逻辑学看成是一门 纯科学 ,并认为,理念是内蕴于一切自然事物和精神事物之中的普遍本质,现实事物听命于理念,并以理念为目的㊂因此,纯粹理念的逻辑法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㊂从思维的逻辑中延伸出来存在的逻辑㊂事实上他将事物完全 头足倒置 了㊂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第一次将 三大规律 (即质量互变规律㊁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思维规律进行系统阐述㊂逻辑学是关于概念的矛盾本性和辩证发展的学说㊂黑格尔从概念的辩证法中推演出事物的辩证法,用思辨的方式概括人类思想史与认识史㊂列宁说: 概念(认识)的存在中(在直接的现象中)揭示本质(因果律㊁同一㊁差别等) 整个人类认识(全部科学)的真正的一般进程就是如此㊂ [6]2.自然哲学19世纪初,黑格尔将自然科学所提供的经验资料和唯心主义的思辨结构相整合㊂一方面,他详细研究并高度概括新的科学成就,提供了 许多有见识和合理的东西 ,完成了德国自然哲学㊂另一方面,由于唯心主义的出发点和当时科学现状的限制,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包含着很多的谬见㊁虚构与幻想㊂他把理念作为自然界本身的辩证运动㊂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这种颠倒的自然观很快就趋向没落,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替代㊂3.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将意识发展划分为:主观精神㊁客观精神㊁绝对精神三个发展阶段㊂[7]其中 主观精神 (包含意识㊁自我意识与理性),主要讲述个人的意识的发展史; 客观精神 (包含精神),说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 绝对精神 (包含绝对知识与宗教),说明意识站在绝对的高度,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总结㊂黑格尔以辩证的应用方式作为必要手段,研究人类意识矛盾发展的诸阶段和形式,奠定了他哲学体系的基本纲领和原则㊂在黑格尔以后的哲学中,只是对精神现象学所包含思想或原则的展开和完善㊂因此,马克思把精神现象学称为 黑格尔哲学真正的起源和秘密 ,[8]是 黑格尔的圣经 ㊂[9]4.精神哲学精神哲学是黑格尔体系的最后部分,是理念在人类社会中发展的科学,它阐明了黑格尔的社会历史观点㊂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混杂着民族主义㊁ 欧洲中心 论等杂质;存在着唯心主义的固有缺陷,但在历史观中闪烁着的辩证法光芒,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开创的珍贵的思想来源㊂(四)费尔巴哈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中心环节,他使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走向终结,成为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开辟了道路㊂费尔巴哈曾说: 我的第一个思想是上帝,第二个是理性,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是人㊂神的主体是理性,而理性的主体是人㊂ [10]这成为费尔巴哈哲学演进的高度概括㊂1.对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批判费尔巴哈哲学为当时德国理论界开辟 炸开 黑格尔体系,开拓唯物主义道路,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㊂同时,也为德国资产阶级斗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㊂费尔巴哈关于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批判,突破了当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长期统治的局面,在哲学界重新树立了唯物主义的权威㊂但费尔巴哈 没有批判地克服黑格尔,而是简单地把黑格尔当作无用的东西抛在一边 ,[1]237没能救出黑格尔哲学中包含辩证法部分的 合理内核 ㊂这一任务最终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㊂2.人本学唯物主义费尔巴哈把 人和自然 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高度概括㊂他认为:人的生命是以自然界作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㊂因此,费尔巴哈把唯物主义分为两个部分:一是 自然主义 学说,关于自然界的发生发展;二是 人本主义 学说,关于人的发生发展㊂费尔巴哈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他以人本学作为理论出发点,将人的自然属性凸显出来,批判神学的上帝和思辨哲学中绝对精神的神秘主义倾向,从人的本质出发,揭示神学的上帝和思辨哲学中绝对精神的真面㊃95㊃目,从而结束了宗教和唯心论的 精神专制 ㊂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他的人本主义学说是以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前提,所阐释的人是以自然为基础的人,但不是历史的㊁社会的人 ,[11]实际上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㊂[12]费尔巴哈在当时未能真正理解 生活在现实的㊁历史地发生和历史地确定的世界里 [13]的人㊂因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陷入了唯心史观的局限,使人脱离社会历史现实,成为抽象意义的人㊂3.认识论费尔巴哈以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为基础,建立了唯物主义反映论,以此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㊂费尔巴哈从主观想像与真实存在之间的对立关系出发,揭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区别的实质㊂将自然和人作为理论逻辑的出发点,运用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解析哲学的研究对象㊁认识的发展阶段㊁感性和理性在认识中相互依赖等思想,展现出辩证法的光辉㊂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的 基本内核 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理论来源㊂由于费尔巴哈在当时未能形成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认识,因而,他的哲学中还存在着直观性㊁形而上学性㊁唯心史观等固有缺陷㊂三、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一)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价值德国古典哲学是19世纪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的最大成果是辩证法的系统创立㊂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作为辩证法发展的第二种形态存在于德国理论界,引起了当时近代资产阶级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深刻变化㊂费尔巴哈独辟蹊径,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宗教和唯心主义观点的痛斥过程中,同黑格尔哲学分道扬镳,开辟了另外一条关于德国古典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㊂费尔巴哈虽突破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局限,但是,他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保留黑格尔哲学最可贵的精神实质,将辩证法思想同唯心主义一并 丢进了垃圾桶 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有益成果,因此,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㊂自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来,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离开了哲学家的书房而在证券交易所里筑起了自己的殿堂 ,[14]德国资产阶级从抽象思辨中走向了现实㊂革命理论在德国并没有因此消靡,理论之光依然在工人阶级中绽放光彩,而此时的工人运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㊁概括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 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 基本内核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㊂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真正的继承者㊂[15]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自身的形成㊁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所形成的资产阶级革命哲学,在理论形态上反映着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㊂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第一次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形成了近代哲学发展以来,唯一且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㊂这对近代哲学史来说,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㊂马克思主义维护并满足无产阶级的利益,为无产阶级得以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㊂它把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与总结的同时,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实共产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指南㊂这种源于实践,又接受实践检验和发展的理论,最终成为为现实的革命实践服务的重要思想武器㊂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突破德国古典哲学自身发展的理论局限,在实践的基础上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起来,建立成完备且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迄今为止最具有科学性㊁革命性和实践意义的哲学理论体系㊂(二)德国古典哲学的现实意义德国古典哲学作为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先导,从康德为起始,以费尔巴哈为中心,旨在理论上解决资产阶级的自由理想与德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为资产阶级争夺生存权利和统治地位提供论证㊂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经历了从古典唯心主义到古典唯物主义㊁从天上讲到地上㊁由思想到现实的曲折发展历程,这与德国资产阶级从小市民成长为大资产阶级的迟缓㊁痛苦过程相适应㊂同时,也反映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情绪和政治态度的变化㊂德国哲学由于资产阶级偏狭懦弱和动摇妥协的特性,采取了远离 尘世生活 而囿于 伟大幻想 思辨的理论形式,失去了直接的实践性质,这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固有弊端,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产生的必然性依据㊂德国古典哲学虽在理论上存在着偏狭,但对当时德国的思想解放起到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㊂现阶段资产阶级哲学也大多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德国古典哲学出发衍生而来的理论,如实证主义㊁唯意志论㊁新康德主义㊁新黑格尔主义㊁实用主义㊁现象学㊁存在主义㊁法兰克福学派等,这些均是通过歪曲康德㊁黑格尔的哲学来构建他们的体系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反驳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思潮时提到 它们在理论上不过是对旧哲学的老调重弹 ㊂这些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善于运用大量哲学史的材料和㊃06㊃。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 治经济学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经济学,作为人类思想领域的重要分支,对于我们理解社会、人类行为以及经济现象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开始,经过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达到顶峰。
康德的哲学体系试图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的概念,为人类的认识能力划定了界限。
他认为,我们的知识既来自于外部世界的经验,又受到人类先天的认知结构的影响。
费希特则强调自我意识的能动性,将自我视为创造世界的力量。
谢林试图在自然和精神之间建立一种同一的哲学。
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则是最为宏大和复杂的,他提出了辩证法的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对哲学问题的深入探讨,还在于它对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在无意中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
他还阐述了劳动分工的重要性,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他还探讨了地租、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些内在矛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在于它对经济现象的系统研究和理论阐述,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没有能够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虽然研究的领域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浅析德国古典哲学发展
浅析德国古典哲学发展从三位哲学巨匠的师生关系浅析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姓名:XX学号:2XXXX院系:XXXX课程:德国古典哲学指导老师:XX德国古典哲学自从20世纪传入我国以来,就一直是我国西方研究的重点。
伴随着各种“现代”,“后现代”的各种“时髦”的哲学流派轮番登场,这一研究重点却不仅没有被取消和动摇,反而得到了巩固与加强。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首先是我们原来重视德国古典哲学,是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直接哲学来源,其次是,在接受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种种思潮之后,我们更加深刻的看到,德国古典哲学既是源自古希腊的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同时又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最高峰。
众所周知的是,德国古典哲学是一种哲学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批判,相互不可包容的多元发展格局,但鲜为人知的是,其中观点不相容的三位哲学巨匠:康德,费希特,谢林之间居然是师生关系,费希特以康德为师,谢林以费希特为师。
这与中国的传统师生关系大为不同,在中国,自古就有“尊师”的传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更是薪火相传,对老师是尊敬有加,不敢有任何批评指正。
但在西方,自从亚里士多德喊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口号之后,学生们便有了用“真理”的名义来批判讨伐老师的权利。
本文将从三位巨匠的师生关系入手,来剖析当时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康德的前半生是一位科学家,是他真正成为哲学家,并把德国引入哲学之路的,就是他在1781出版的《纯粹理性批判》。
这时康德已经57岁,费希特19岁,在耶拿大学读大一,而谢林才六岁。
1790年,28岁的费希特在认真研读了康德的第一和第二批判之后,就揣摩出康德哲学必然要回答的宗教问题,于是按照康德的思路写下了《试评一切天启》,来作为拜见康德的敲门砖,这一著作被康德看到后,感到十分满意,这本著作不仅表达了他的观点,而且具有康德作品中所缺乏的流畅的文笔。
于是康德热情地将这本书推荐给一家出版社。
由于出版社并未注明作者,所以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书为康德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位哲学巨匠的师生关系浅析德国古典哲学发展
姓名:XX
学号:2XXXX
院系:XXXX
课程:德国古典哲学
指导老师:XX
德国古典哲学自从20世纪传入我国以来,就一直是我国西方研究的重点。
伴随着各种“现代”,“后现代”的各种“时髦”的哲学流派轮番登场,这一研究重点却不仅没有被取消和动摇,反而得到了巩固与加强。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首先是我们原来重视德国古典哲学,是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直接哲学来源,其次是,在接受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种种思潮之后,我们更加深刻的看到,德国古典哲学既是源自古希腊的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同时又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最高峰。
众所周知的是,德国古典哲学是一种哲学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批判,相互不可包容的多元发展格局,但鲜为人知的是,其中观点不相容的三位哲学巨匠:康德,费希特,谢林之间居然是师生关系,费希特以康德为师,谢林以费希特为师。
这与中国的传统师生关系大为不同,在中国,自古就有“尊师”的传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更是薪火相传,对老师是尊敬有加,不敢有任何批评指正。
但在西方,自从亚里士多德喊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口号之后,学生们便有了用“真理”的名义来批判讨伐老师的权利。
本文将从三位巨匠的师生关系入手,来剖析当时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康德的前半生是一位科学家,是他真正成为哲学家,并把德国引入哲学之路的,就是他在1781出版的《纯粹理性批判》。
这时康德已经57岁,费希特19岁,在耶拿大学读大一,而谢林才六岁。
1790年,28岁的费希特在认真研读了康德的第一和第二批判之后,就揣摩出康德哲学必然要回答的宗教问题,于是按照康德的思路写下了《试评一切天启》,来作为拜见康德的敲门砖,这一著作被康德看到后,感到十分满意,这本著作不仅表达了他的观点,而且具有康德作品中所缺乏的流畅的文笔。
于是康德热情地将这本书推荐给一家出版社。
由于出版社并未注明作者,所以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书为康德所作。
康德获悉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解释此事,将作者费希特公诸于世。
这样一来就使得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费希特名声大震,成为了康德的“正宗”弟子和德国哲学一颗耀眼的新星。
所以,从康德出版《纯粹理性批判》到费希特成为知名哲学家,只有短短九年时间。
而在这九年中,前八年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因其枯燥晦涩的语言,根本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1789年因赖因霍尔德对它的精彩阐释,才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随之出现解说,注释,讨论的热潮。
费希特的“知识学”就是在这种讨论语境当中形成的。
然而,在费希特后来出版了代表自己哲学思想体系的著作《知识学》,并认为他的“知识学”克服了康德的“本体”与“现象”的二元论,“自在之物不可知”等所谓的康德的缺点时,他自以为完成了康德所追求的使哲学成为真正的“科学的形而上学”。
可是, 康德却在这时申明费希特的“知识学”与他的哲学体系并无干系。
也就是说,费希特的“知识学”是在1794年出版的,康德是在1804年去世的,在这十年之间,一个学生不断地用知识学来批判和修正老师的思想,
而老师却根本不认可这种发展,并拒绝这种发展。
费希特不赞同康德对于物自体存在问题的论述,他认为这种将表象与物自体分离开来的体系将不可避免地导向一种怀疑主义。
在他看来,一个严密的哲学体系应该是象笛卡尔那样,从一个最高的明确无误的不证自明的第一原理出发,按照其内在的必然性,以严明的逻辑推理出来的系统。
经过休谟提出的问题,物到理智之间的过渡存在一个逻辑上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他同意康德的意见,也就是只有唯心主义才是可能的。
但他认为我们应该抛弃物自体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对自我的概念。
这个绝对自我,不是经验的自我,也不是先验的自我,而是所有自我意识中的先验要素。
这种自我意识提供了所有认识的先验根据,是一切知识和经验实在性的根据和先验的源泉,也就是认识论和知识学中的最高根据和出发点。
这里他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融为一体,并给予了自我一种相当高的地位,赋予了自我创造性行动的可能。
他的学生叔本华评论他勇敢地将认识问题归之于理智直观,彻底取消了物自体,是一种绝妙的灵感。
让费希特绝对想不到的是,同样地“戏剧”居然会在他身上历史性的重演,而主导这出戏剧的就是谢林。
谢林在学生时期自认是费希特的学生。
据文献来看,谢林第一次见到费希特的时间在1793年6月,当时费希特应聘为耶拿大学教授,谢林便趁机拜会了他,并让他讲述他还未思考成熟的“知识学”。
谢林的聪明才智在这次会晤中表现的令人吃惊,因为他听了费希特所讲述的“知识学”这一哲学体系之后,不仅心领神会地马上领回了其本
质与特性,而且按照费希特的这套“自我”,“非我”概念,写出了《论一般哲学形式的可能性》一书,也是在1794年出版,比费希特的《知识学》就晚了半年,这时的谢林才19岁!1785年他又出版了《论自我作为哲学的原则或者论人类知识中无条件的东西》和《关于独断主义和批判主义的通信》这两本书。
于是,世人惊喜的看到,几乎与费希特成为哲学家的时间相同,又一颗哲学新星诞生了,这就是年轻的谢林。
在这段时间,说谢林是费希特的学生,是毫无疑问的,就连谢林自己也是这么认为,尽管他在书中已经表现出了与费希特的差别,但他自己并没有明显意识到差别究竟在哪里。
所以一直到他1797年写的一篇《对近期哲学的基本看法》一文中,还尊称费希特是新哲学的首领,其哲学水平比康德更高。
不过谢林也是在1797年又出版了一部新书:《自然哲学的理念》,这是一部标志着其明显与费希特分道扬镳的作品。
在费希特那里,哲学的最高本原是绝对自我,在谢林看来这种论调忽视了客观自然的重要性。
而自然和精神两者同一的最高本原在于绝对,也就是要求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的同一。
绝对在谢林的同一哲学中有着双重含义,一是认识论层面上的(精神),二是本体论层面上的(自然)。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精神的表达,因为正是从对自然的崇拜中,产生出与启蒙理性主义不同的作为现代性早期批判者的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这是现代的一个全新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与其说是起源于费希特的“绝对自我”不如说是起源于谢林的“创造性的自
然”。
诗人海涅曾以这样的文字描述了谢林自然哲学所起到的精神解放作用:
“谢林先生在单单是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这一部分里始终是费希特的盲目追随者,然而在自然哲学中,在花卉与星辰之间活动时,他便必然的要心花怒放和光芒四射了。
因此不仅他本人,连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也都曾追逐过这个方向。
如同那些终日呆在狭隘的教室里被字母和数字压得长吁短叹的学童突然获得自由一样,谢林先生的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到大自然中去,到那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现实中去,他们大声高呼,大翻筋斗,做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
谢林的绝对概念在宗教哲学中就成了上帝的代名词,上帝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自然和精神两方面最后归于具有绝对同一性的上帝。
从上帝的同一性出发,那么人类必然有其天生的自由,谢林认可这一点:自由感在每个人的内心直接打下了烙印。
然后他试图调和由这种自由所产生的恶与作为基督教上帝本身的至善之间的矛盾。
谢林重建了一种神义论,由于所有的存在都基于上帝,那么上帝本身存在的根据只能在上帝内部,所以上帝就能分为上帝自身和上帝存在的根基,也就是上帝中的自然。
这一上帝中的自然的划分重新定义了上帝自身,即上帝自身虽是至善,但它是尚未完成的,尚在形成中的。
上帝为了启示其自身的至善,只通过其自身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它的启示就必须经过一种中间产物——人。
没有人的存在,上帝无法认识其自身的善,而没有上帝,人的存在就没有根基,人和上帝就这样在谢
林那里找到了联系。
在谢林看来人对于善和恶的自由只是上帝启示其自身作为至善的手段,而恶和善一样也是自由的产物,所以恶是无法消除的。
善和恶本身在原初状态中不存在对立,而是可以互相转化。
谢林不同意康德式的以理性自律作为基础的道德律,而是认为人的本性在于领悟上帝的启示。
上帝将为恶的自由赋予人类,从而上帝本身才避免成为一种恶,人类这一为恶的自由才使上帝的启示行为有了领地。
所以人类在世的目标就是向至善的规划和提升,而实现这一目标,也只能靠人本身既能为善,也能为恶的自由。
这一人本身存在的力量使得谢林从神学回到了人类本身的存在,这也使一些人称他为存在主义的先驱,谢林后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克尔凯郭尔。
康德,费希特,谢林三位哲学巨匠的师生关系发展的线条,也同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道路。
从中我们不仅能观摩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从中学到哲学家们上下求索,勇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对我们平时的学习与研究有很大的启示。
在平淡中发现意义,在必然中发现偶然,在真理中发现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