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共体育场馆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共体育场馆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政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共体育场馆 管理模式的具体建议 。
[ 关键词 ] 行政事业单位 ; 公共体育场馆 ; 管理模 式
d i 1 . 9 9 i sn 1 7 —0 9 . 0 Q 2 0 o : 0 3 6 /. s . 6 3 1 4 2 1 Q 0 9 i
[ 中图分类号]F 1. F2. [ 8 2 ;13 文献标识码]A 2 7
式存在着资产 配置不合理、 产权界 定不清 、 国有资产流失严 重、 场馆使 用率不高、 资金缺 口大、 公益性与商业性 兼顾不
足 等 一 系列 问题 。 通过 借 鉴 发 达 国 家公 共 体 育 场 馆 管 理 模 式 和 经 验 。 时 结合 我 国 当前 国情 , 文 提 出构 建 我 国行 同 本
[ 文章编号]17 — 142 1) -0 10 63 09 ( 02 02— 4 0 0
金 1 1. 元 , 中财 政拨 款 6 7 亿 元 , 4 9 5亿 其 6. 7 占投 资总 额 的


引 言
4 %。 9 50 4 我 国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 中显示 , 现 3. 其 中国有体 育场馆 占我 国体育场 馆总数 的 7 . %, 集体 、 个体 、 外资占有的比例分别为 1. %、1%、. 。 2 0 50 4 0 4 . 7 % 有 体 育 场 地 8 00 0个 。 年 累计 投 入 体 育 场 地 建 设 资 5 8 历 可 以看 出 ,公 共体 育场 馆管 理 已呈 现 出多元 化 的趋势 , 这
[ 收稿 日期 】0 0 0 — 4 2 1— 7 2
标志着体育从纯行政事业开始 向市场化方向转移。
3 . 费用效 益审 计 成本 资金存量的管理, 分析评价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益 成本费用效 益审计 ,是对企 业成本管理 过程 的审计监 性 . 出审计 建议 和整改 意见 。 提 首先 , 审计资金管理制度 ; 其次审计资金利用情况 、 应 督, 找出管理薄弱环节 , 提出相应措施 , 促进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费用效益审计要重 点搞好以下 5 方面审计 : 收款 项 的管 理制 度 、 资金 存 量 的管理 , 否建 立 了资 金 结 是 第一 。 审计成本 费用 控制 制度 。 否模 拟市 场核算 , 是 以 算 中心 , 到统 一 开户 、 结 算 、 一 管理 , 活多 账 户 做 统一 统 盘 成本 为核 心 。 以效益 最佳 化为 目标 的经 营机 制及 相应 的 内 的货 币存量 ; 后 , 最 核实 各项财 务 指标 , 价企业 资金 管 理 评 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情况。 的科学性 和效 益性 。 第二 , 审计成本 费用 计划 。主要 审查 成 本费 用计 划是 5 . 开展经 济合 同审计 否 先 进科 学 . 否坚 持 与 收益 匹 配 的原 则 . 否 采用 量 本 是 是 企业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如何 , 直接关系到企 利分析等科学方法进行成本预测 。成本计划编制的合理 业 的利益 。 开展 经济合 同审计 , 是对 经济合 同合法 性 、 就 有 性 、 益性是 否 达到 了先 进水 平 。审查是 否将 成本 费用 指 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计检查和监督 , 效 帮助企业领导把好合 标 进行 了分解 , 到车 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落实 班组 同关 , 领导 当好参谋 , 免合 同失误造 成经 济损失 。 为 避 第三 , 生产 成本 。 审计 应审查 原材 料 的采 购成本 , 价 评 经济合 同审计主要有如下内容 : ) ( 经济合同合法性审 1 企 业对 物 资采 购质 量 、 价格 控 制 的监督 管 理 办 法 , 料 的 计; ) 济合同条款完整性审计; ) 材 (t 2i n ( 可行性和效益性审计。 3 购、 、 存 发各环节控制是否严密 、 经济 , 审查生产过程 的主 除 以上主要 审计 内容 以外 , 还有 与经 济效益 审计 有关 要物耗 , 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 比如何 ; 审查直接人工费是 的 审计 内容 , 供应 活 动效 益 审 计 、 产 活 动 效 益 审计 、 如 生 否符 合有关 政 策法 规 ;审查产 品成 本计 划 的完成 情况 , 销售活动效益审计 、 分 管理机构效益审计 等。 审计人员应根 析各种 因素 影响程 度 。 据 市场 情 况 和被 审计 单 位情 况 灵 活掌握 ,按 审计需 要 进 第 四, 审计制造费用 。 审查支出项 目是否合理。 有无混 行 审计 。 淆资本 性支 出和收 益性支 出界 限的项 目。 三 、 语 结 第五 , 审计期间费用 , 主要审查管理费支出、 销售费用 新时期的工作重心对审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支 出 的真实性 、 性 和效益性 。 合理 因此必须把搞好 内审人员业务培训作为紧迫的任务来抓, 4 . 资金利用效益审计 使 每个内审人员爱 岗敬业 , 业务能力强, 为促进企业 经济 资金的利用效益审计 。 是指对企业资金筹集和运用的 发展 。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做出更大贡献。 合理性 、 效益性的评价, 应重点审查存货资金、 应收款项和

成都体育中心转企改制的案例研究

成都体育中心转企改制的案例研究

成都体育中心转企改制的案例研究事业单位是我国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向前发展的特有的国家组织机构;是我国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于人民的关键组织机构。

由于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

其中,公益服务事业性质的机构如公共体育场馆更是长期以来由国家或地方财政进行补贴,开展业务活动。

如何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使其能够快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会事业体制是目前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任务所在。

近年来,不少的地方事业单位按照中央部署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共场馆的运行一般是由统一的行政领导,在中央或地方的财政支持下,由事业单位的相关行政部门负责开展一系列活动。

与此同时,公共体育场馆的改革探索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如在现有的体育项目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新的特色项目。

引进高端人才,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注入新鲜活力。

公共事业单位的通病在于其运营和管理上。

国有资产的本质决定了事业单位的高保障性。

缺乏市场竞争会使得公共事业单位的发展长期处于疲软状态。

基于这些情况,如何能够在保障保证公共场馆的公益性下,既能提高场馆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又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对于公共体育场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号召,顺应新的发展形势下的改革要求,着力于国家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使公共体育场馆必须实现其公益性,同时又兼顾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

本文以地方大型国有体育场馆改制为切入点,对成都体育中心转企改制进行案例分析。

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以及相关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基于中国现有机构的改革情况,在了解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改革经验后,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对其国有体育场馆改制进行理论分析,一方面对成都体育中心的现行管理和运营方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本研究也可作为其他大型体育类公共事业场馆的转企改革参考资料。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题目: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公共体育场馆实行经营型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不足的矛盾,然而在其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面临许多困难,必须从体制、管理、法规等多方面的改革加以解决。

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公共体育场馆实行统收、统支、统管的供给服务型的管理,公共体育场馆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实行集中统一的行政领导和事业管理。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经济效益正文:公共体育场馆是指国家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管理的体育场馆,主要用于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以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在“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公共体育场馆开始由功能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从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转变,广开门路,举行文艺演出,开办商店、餐厅、歌舞厅等等。

通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有些场馆开始实现经费自给,甚至出现了年盈利百万元以上的公共体育场馆。

1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场馆功能单一,使用率不高。

现有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大多是按照体育比赛的要求修建的,在设计建造时,主要是从承办国际、国内比赛的要求考虑,功能单一,规模大、标准高,附属建筑面积大,因而对外开放经营成本高,使用率低,如果低价位向群众开放,往往入不敷出,而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大多设施简陋,缺乏配套服务设施,功能单一,实行经营型管理,其自我发展与生存能力较差。

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还比较淡泊,愿意花钱到体育场馆健身娱乐的人还不是很多。

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健身娱乐还没有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因而群体活动等社会效益较好的经营服务项目往往是亏本业务,经济效益较差。

而办宾馆、招待所,出租房屋等却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场馆创收的主要来源。

有些场馆把能出租的房屋都对外出租,搞起证券营业部、歌舞厅、美容美发厅、餐厅等,这样的经营创收必然缩小了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空间,影响场馆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现阶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公共体育场馆改革路径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公共体育场馆改革路径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模式 、 事业 单位 自主经营 管理模 式 、 企 业化 经营 管理模
式 。近年 来 湖北省 相继建 成 了湖北 省奥林 匹克 体育 中 心、 湖北 省水 上运 动训练 竞赛 基地 、 武汉塔 子湖 体育 中 心、 武汉 体育 中心等 场馆 , 但 与外 省 相 比 , 湖 北 省体 育 设 施建设 仍 显得滞 后 。再 加 上经 营管理模 式 的选择 不 当, 普遍 面 临“ 生存 ” 难题 。主要存 在三 大问题 : 即地 段 好、 占地 多 、 投资大 , 比较 效 益 低 , 7 0 %场 馆 建 在 市 中 心、 3 0 %建 在城 市郊 区 , 武 汉体 育 中心 占地 1 5 8 0 亩、 投 资高 达 3 0 亿元 ; 功能单 一 、 利用 率低 , 2 0 1 1 年 馆均 举办 大型 活动 2 0 次 以上 占 8 . 8 %, 1 1 - 2 0 次 占2 2 . 8 %、 6 — 1 0 次 占2 8 . 1 %、 5 次 以下 占 4 0 . 3 %; 综合 效 益 差 、 历史 包 袱沉 重、 难 以可持续 发展 。
t h e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r e f o r m o f t h e p u b l i c s p o r t s t a d i u ms . Ke y wo r d s:p u b l i c s p o r t s t a d i um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o p e r a t i o n;Hu b e i p r o v i n c e
公共 体育 场馆 是指政 府通 过财 政拨 款或通 过其 他
途 径 筹集 兴 建 的 以满 足运 动竞 赛 、 运 动训 练 和 群众 健 身娱 乐 等 需 要 的社 会 公 有 体 育 场馆 及 其 附属 配 套 设 施, 是落 实 奥运 争 光计 划 和全 民健 身计 划 的一 项重 要 物质保 证 。过去 公共体 育场 馆是各 级体 育行 政部 门所

中国体育场馆研究报告-数量达195.7万个 行业改革任重道远

中国体育场馆研究报告-数量达195.7万个 行业改革任重道远

中国体育场馆数量达195.7万个行业改革任重道远体育场馆是进行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身体锻炼的专业性场所。

它是为了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大众体育消费需要而专门修建的各类运动场所的总称。

体育场馆主要包括对社会公众开放并提供各类服务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体育教学训练所需的田径棚、风雨操场、运动场及其他各类室内外场地、群众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活动所需的体育俱乐部、健身房、体操房和其他简易的健身娱乐场地等。

一般地认为,体育中心必须具备“三大件”: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或室外游泳池),并根据体育中心占地面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四种类型。

(1)小型体育中心占地面积在20公顷以下称为小型体育中心,我国南京五台山体育中心就属于这种类型。

它占地13公顷(195亩,拥有一个体育场(4.5万个座位)、一个体育馆)(1万个座位)、一个游泳跳水池(0.2万个座位)、一个旱冰场。

英国伦敦水晶宫体育中心也属于小型体育中心,它占地14.6公顷,拥有一个体育场(3.8万个座位)、体育馆(0.2万个座位)和几个网球场。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到,具备“三大件”体育中心,至少要15公顷的面积,如果再加上辅助设施和停车场等,必须具有20公顷的土地。

(2)中型体育中心中型体育中心占地面积为20~60公顷。

我国的南宁体育中心占地50公顷,拥有一个体育场(6万个座位)、一个体育馆(5.45万个座位),以及游泳馆、篮球馆、手球馆、综合训练馆和其他体育项目场地。

此外,还有运动员住所和招待所等建筑。

举办1976年奥运会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体育中心占地50公顷,建有一个主体运动场(5.5万个座位)、游泳跳水馆(0.9万个座位),自行车赛车馆(0.7万个座位)还有一个小体育馆、田径场和网球场。

(3)大型体育中心大型体育中心占地面积在60~200公顷。

我国为举办第11届亚运会兴建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第一期工程,占地66公顷,建有体育场、田径场、综合馆、游泳馆、曲棍球场、网球场、足球场、人工湖、体育博物馆、武术研究院、中国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档案馆、电子信息中心等建筑,属于大型体育中心。

论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论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第2 5卷 第 5 期 21年 0 00 9月
岳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 NAL OF YU YAN E G V ATON E OC I AL T CHN C C L E I AL OL EG
v 12 No5 o .5 . Se p.2 0 01
文 章编 号 :6 2 7 8 ( 0 0 0 — 1 10 1 7 — 3 X 2 1 )5 0 0 — 4
围绕 中国 事业 体 制 改 革 和 体 育 产业 化 转 制 的
表 1 公 共 体 育 场馆 单位 性 质 情 况 表

整体 战略 , 型体育场 馆 的改 制在 2 0 大 0 8奥运之 后 已 成 为一个 突 出 的问题 . 在社 会 公益 与经 济 效益 之 要
间寻 找 到合 适 平衡 .既 能 满 足包 括 承办 大 型 运 动
会 、 民健 身等 关 系 国家荣 誉 、 姓 健 康 的公 益 事 全 百
业需 要 , 又能 透过 经营 权 市场 化 、 资主体 多元化 , 投
提 高 投入 产 出 比 、 少政 府 财 政 补 贴 、 至带 动 区 减 甚 域 经济 , 真正 从体 制上 解 决 “ 以体 养体 ” 的难 题 。 国
内部 分城 市 在 近年 来 新 建 的 大 型体 育 场 馆 的经 营
管 理体制 上开 始 引入 企业 化经 营 管理 , 然方 式 上 虽
( )公共 体 育场馆 的管理权 归属 二
长 期 以来 , 国大 型公 共 体育 场 馆 的管理 权 都 我 是 归地 方体 育 行政 部 门所 有 。近两 年 , 随着 我 国 伴 国有 资 产管 理 方式 的变 革 , 多大 型 国有 资产 的管 很 理 权纷 纷 收归 各级 国有 资 产 管理 部 门 。 共体 育 场 公 馆 由于投 资 巨大 , 其所 有权 和 管理 权 也 出现 了收 归 国资 委的情 况 。 由于公共 体育 场馆 具 有一定 的特 但 殊性 ,地方 体 育行 政部 门是场 馆 的 主要使 用 者 , 因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公益性开发的研究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公益性开发的研究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公益性开发的研究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场所,也是城市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开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

一、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现状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主要包括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上海体育场、广州体育馆等,这些场馆一般具有较大的场地面积和先进的设施设备,能够承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

这些场馆还承担着为城市居民提供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和艺术表演等服务的职责。

这些大型体育场馆在公益性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主要服务的对象以体育赛事和商业演出为主,对普通市民开放的时间有限,而且门票价格较高,许多普通市民难以享受到这些场馆的服务。

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模式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思维,导致场馆资源利用率不高,公益性开发受到限制。

大型体育场馆在服务能力和功能定位上存在一定问题,不够贴近市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缺乏对居民的长期发展和成长的关怀。

大型体育场馆是城市吸引人才、促进文化繁荣、提升城市形象和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其公益性开发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民生福祉、增强城市活力和凝聚城市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型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开发可以促进城市居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的场所,有利于减少居民的体育健身成本和提高生活质量。

大型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开发可以增加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扩大城市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氛围。

大型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开发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有利于城市社会资本的有效利用和城市活力的激发。

要实现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开发,需要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以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品质、丰富公共体育文化活动、增加群众参与为主要目标,赋予体育场馆更多公益性属性。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研究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研究
我 国公 共体 育 场馆 配 套制 度 改革 研 究

知 》 中提 出体 育场 馆 要 逐 步 实现 企 业 化 和 半 企业 化 经 营 的政 职 工 工 作及 福 利 支 出 排在 所 有 支 出项 日中的 第一 位 。这 说 明 策 后 ,我 国 公 共 体 育 场 馆 开 始 进 行 改革 的 探 索 , 但 长 期 以 目前 公 共 体育 场 馆 的经 费及 其 收 入主 要 用 于职 工 工 作及 其 福 来我 国公 共 体育 场 馆 的 改 革 多是 单 项 推 进 ,经 改 革 实 践检 验 利 , 消 费 性 支 出过 多 ,而 事 业 发 展 支 出 和 基 本 建 设 支 出 等 证 明 , 公 共 体 育 场 馆 单 项 改 革 难 以 达 到 预 期 的 改 革 目标 。 发 展 性 支 出 较 少 。
由于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人 员编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2 3 t资分配以职务和1 龄分配为丰,绩效 1资制度未能 . 二 :
改 革 与其 人 事 制 度 和 分 配 制 度 等 改 革 密 切 相 关 , 因此 , 公 建立 ,『 资的激励 机制难 以体现 『 : 共体 育场馆 改革 需要统 筹协调 、全面 推进 。 虽 然 部 分 公 共 体 育 场 馆 进 行 了 工 资 制 度 和 人 事 制 度 改
25 工作 人员以 大专院校l . 毕业生为主 ,来源 多庀化
长 期 以来我 国 公共 体 育场 馆 的工 作 人 员 主要 来 源 于 退 役
运 动 员 、 教 练 员 、 转 业 军 人 和 机 关 分流 人 员 ,人 员 学 历 等
各 方 面 素质 普 遍 不 高 ,但 经 过 近 年 来 公共 体 育场 馆 人 事制 度 改 革 的 实 践 ,这 一 状 况 已 有 较 大 改 变 。 根 据 课 题 组 的 调 查 , 目前 我 国 公共 体 育 场 馆 工作 人 员 的 主要 来 源 为 大专 院 校 毕 业 生 , 而 且 , 根 据 笔 者 的 调 查和 谈 ,人 专 院 校 毕 业 生 也 多 通 过 公 开招 考 方 式 招 聘 。 除 了大 专 院 校 毕 业 生 , 公 共 体 育场 馆 工 作 人 员 的其 他 来 源 途 经 也 比较 多 ,如 表 2 示 ,这 所 表 明 目前 我 国 公共 体 育 场 馆 的工 作 人 员来 源 途 经 已 多元 化 。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性质及其改革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性质及其改革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性质及其改革【摘要】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独特的资产性质,既是公共服务设施又是经济资源。

现有公共体育场馆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利用不足、管理混乱等。

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分析了公共体育场馆资产性质的特点,探讨了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通过系统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等手段,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改革依然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完善。

公共体育场馆资产性质改革对于提升体育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公共体育场馆改革将朝着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资产性质、改革、重要性、特点、问题、必要性、措施、效果、发展方向1. 引言1.1 体育场馆在我国的重要性体育场馆在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促进国民体育健康的重要场所,更承载着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与运营也日益受到重视。

体育场馆不仅是体育活动的场所,更是社会体育活动的重要支撑。

在这些场馆中,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增进社会交往,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

体育场馆也是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

在体育场馆中,人们可以尽情释放压力,放松身心,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体育场馆的存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选择,也为城市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体育场馆在我国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体育功能,更体现在其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

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公共体育场馆,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促进国民身体健康,推动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2 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性质公共体育场馆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资产性质具有以下特点。

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性质体现在其作为公共财产的特点上。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革后 , 多数 场 馆仍 然 为企 业 化管 理 的事 业 单 位 , 大 既要 独 立核 算 , 自负盈 亏 , 完成 经营 指标 , 要完成 上级 政 府部 门 下达 的各种 公益 又 性活动 。这 些陈 旧 的体 制给公 共体 育场 馆 的经 营管 理带 来严 重 的 影响 。 我 国公 共体 育场馆 的所有 权 与经营 权没 有分 离 ,从 而导 致 场 馆 缺 乏经 营 自主 权 ,尤其 是资 金 支配权 、经 营决 策权 和 利益 分配 权 , 重束 缚经 营管 理者 的 自主经 营权 , 严 致使 经 营管 理者 积极 性 降 低 ,经 营意识 淡 薄 ,对 体育 场馆 的 经营 管理 缺乏积 极 探 索的 主动 性。这 种管 理体 制是计 划 经济 的产 物 , 有悖 于市 场经 济规 律 , 市场 社会 公 益性 的服务 单位 ,所 以他 必 须是 以提供 体 育公 共服 务 为宗 旨。 在社 会主 义市 场经济 条件 下 , 市体 育 中心 又要 按市 场经济 规 城 律 办事 , 以现 有的场馆 、 体育设施 、 育技能等提供体 育服务 , 一 体 收取 定的费用 , 用于日常场馆 、 育设施的运作 与维修 , 体 人员的工资等相 关 费用的开支 , 至可 以为国家创造一定 的收入 。在国务院办公厅颁 发 甚 的加快体育产 业的指导 意见 中就 要求 , 在坚持社 会事业 公益性 、 加快
动 的场所 。 2 我 国公共体 育 场馆在运 营 管理 中存在 的 问题 21 理体 制问题 管 长 年 以来我 国公共体 育场 馆 一直 采用 全额 预算 拨款 。经 过 改
公 共体 育场 馆是 国 家投入 大 量资 金建 成 的 , 自身资 本 巨大 , 伴 随而来 的是长 期 高额 的维护 费用 , 造成 运营成 本过 高 。 公共 体育 场 馆 是 非盈 利 性的 公共 设 施 , 了通 过 “ 育 ”这项 主业 外 , 除 体 大部 分 公 共体 育场 馆 则是 通过 一些 副 业来盈 利 , 例如 : 包租 赁 、 览 、 承 展 演 唱会、 酒店 等 , 这些 经营 活动 在 制定合 同 时并没 有注 明国有 资产保 值 及违 约应 负责 任等 内容 , 造成 场 馆 损耗 、 损坏 急 剧增 加 . 国有 资 产 加速 流失 , 护 、 维 维修 费用 高 昂等一 系列 问题 。公 共体 育场 馆 的

构建我国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模式的研究

构建我国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模式的研究

构建我国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模式的研究作者:刘涛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11期[摘要] 目前,在我国体育事业产业化转制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适应全民健身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要求,实现“以体养体”的目标,这就需要我国的大中型公共体育场所积极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运营模式,本文作者结合针对影响我国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模式建立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也对如何构建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具体如下文所示。

[关键词] 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模式;研究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在对本地区的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模式上开始引入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模式已由原本的粗放型、行政型转向社会-行政复合型的模式,本文重在探讨如何构建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模式,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做了如下浅析,旨在促进我国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在保障自身市场效益的前提下为全民健身贡献自身的力量。

一、影响我国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模式构建的因素1、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体系的资金编制基本采用预算拨款、统支统管等机制,长期的大锅饭局势造成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体系与市场脱轨,仅承担了上级部门所分配的训练与比赛安排,造成资产的闲置与浪费,2、公共体育场馆的产权不清晰制约我国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公共体育场馆的产权归属划分不清。

3、公共体育场馆的缺乏相应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赢得生存与发展,就得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专业人才对于企业的管理,而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恰恰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人才,其工作人员基本来自体育系统的内部,这类工作人员往往只具备体育知识的专业性,而对于体育事业的管理与运营知之甚少,造成对于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把握不够,欠缺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管理与开发不协调,导致公共体育场馆无法正常投入到市场化运作,往往是按照上级指示的模式操作。

公共体育场馆利益相关者改革诉求研究

公共体育场馆利益相关者改革诉求研究

公共体育场馆利益相关者改革诉求研究杨金娥;陈元欣【摘要】体育行政部门应合理规划建设体育场馆,改革体育场馆的事业单位属性,采用新型企业化管理方式;体育场馆运营方应坚持“公益为主、兼顾经营”的目标定位,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场馆正常运转;群众希望加大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提高场馆服务质量及保障群众利益.并在分析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的分歧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期刊名称】《体育成人教育学刊》【年(卷),期】2015(031)004【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利益相关者;场馆改革【作者】杨金娥;陈元欣【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公共体育场馆作为政府投资建设举办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提供公共服务、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公共体育场馆的改革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颁布相关的政策予以支持,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提出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推进体育场馆体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1]。

但如何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革,不同的利益主体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诉求。

因此,本文拟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研究公共体育场馆改革的问题,通过分析利益相关者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及产生分歧的原因,为推进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革提出相应的对策。

1.1 利益相关者概念阐释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对传统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股东中心理论”的一种挑战。

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相关研究,弗里曼、克拉克森等学者认为,利益相关者是将事物资本、人力资本或是财务资本等有价值的东西投入到企业之中,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能够被企业目标实现过程影响并承担相应责任和风险的个人或群体。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 o g eUnvrt . D pr n u n n H n h iesyP E. eat t n a ,Megi 6 10 C i ) i me Y n z6 10 , hn a
Ab ta tTh h ssi hel e t gt n lz o t e r t es se o h rp ryrg t fl g — c l sr c : et ei sc if mtmpi oa ayeh w Orf m h y tm ft ep o et ih so r e—sae y n o a
po et r p ry—rg t n h n t no n rpe e r.M en i h n g me tt y a su h udb efr d ih sa dt ef ci fe te rn us u o a whl t ema e n Og mn imss o l ep rome e a
p b i g m n s msb sn o u n a y a d iv s ia in.B s d o h fr t n c n e e ,t ea ay i s o u l y ai c u y u ig d c me t r n e t t n g o a e n t e i o ma i o c r d n o n h n lss h ws t a ,t e r f r s o l e t ro n v t g t ep e e ts s e o r p ry— r h s s p cal u n t ef l w— h t h eo m h ud c n e n i o a i h r sn y tm fp o e t n n i t ,e e il f so h l g yo c oo ig f u lme t :t eca iy o r p r y—r h s h e x h n e o r p ry—r h s h ie s tu t r so n ree n s h lrt fp o et o i t ,t e f e e c a g fp o e t g l i t ,t e d v re sr c u e f g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改制的选择模式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改制的选择模式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改制的选择模式针对国有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改革,本文提出可供选择的模式有公司治理、BOT和TOT、企业化管理以及委托经营管理等,其目的是改变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投资主体和功能单一,经营方式呆板,影响场馆综合利用,造成资产的闲置和浪费的局面。

标签:体育场馆改制选择模式对国有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改革,应以开放投融资市场、开放经营市场、放开作业市场的思路考虑改革运作模式。

为此,有以下模式可供选择:一、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一词起源于西方经济学,是指由一套组织结构严密的自然人来治理公司而形成的组织结构体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总则中的第二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资产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实际上,现行的国有企业都在按《公司法》进行大规模地改制。

据国家经贸委的相关材料,目前在全国各地的由中央和地方管理的大型企业已有2000家进行了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这既体现出政企分开取得了进展,也使企业内部改革有了明显成效,优胜劣汰的机制逐步建立。

将企业改组为公司,可达到多方面目的,如筹集资金;通过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科学民主管理;理顺政企关系,转换经营机制;降低投资风险等。

将国有大型体育场馆以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造,特别是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较为理想的改革模式。

虽然目前我国国有大型体育场馆均未进行公司化改造,但部分社会投资兴建的体育场馆,如长春体育场、成都龙泉阳光足球场(前者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后者为一家房地产公司所开发)等由企业所建体育场馆基本是按此方式进行市场运作的,这可为国有体育场馆管理向公司治理转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可借鉴的教训和经验。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第33卷成都体育学院学报Vo.l 332007年第3期Journal o 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No .3.2007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940SS06072)、华中师范大学/丹桂0计划项目第一作者简介:徐文强(1971)),男,辽宁北票人,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处长,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

收稿日期:2007-03-25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徐文强,陈元欣,张洪武,王 健(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就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其现状主要为:场馆多为传统事业单位、经费以差额拨款为主、经营自主权部分下放;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监管和出资人缺位、政府干预较多、冗员现象突出、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和责权利不统一等方面。

在分析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分类改革、建立出资人制度和积极推进内部体制改革等设想。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现状;问题;改革设想中图分类号:G 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07)03)0001)06R esearch on P resent Condition and R efor m of t he M anage m entSyste m of Public Stadiu m s in ChinaX U W enqiang,et al(Sport Facu lty ,Centra lCh i n a TeachersUn iversity ,W uhan ,H ube i 430079)Abst ract :By apply i n g t h e m ethods o f literature search i n g and questi o nna ire ,th is essay analyzed the m anage m ent syste m o f pub lic sport stadium s .The w riters considered thatm ost o f the stadi u m s w ere traditional i n stitutionsw hose funds m ostl y ca m e fro m allocated fi n ance ,and that the ir operati o na l au tono m y partl y lays down .The ex isti n g prob le m si n cluded the grea t loss o f the pub lic assets ,absence of the superv isors and i n vesto rs ,l o ts of i n tervene o f t h e governm en,t redundentw orkers ,big financ i n g burden of the governm ent and d isun ification o f bo th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 n g t h e necessity of refor m ,it put for w ard so m e ideas about estab lish i n g investi n g syste m and pro m oting t h e interna l refor m . K ey w ords :pub lic stadiu m,m anage m ent syste m,present cond iti o n,t h e ex isti n g proble m s ,suggesti o ns for refor mCLC nu m ber :G 80)05 Docum en t code:A A rticle ID :1001)9154(2007)03)0001)06 公共体育场馆是指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或政府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兴建的,以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群众健身娱乐等需要的社会公有体育场和体育馆及其附属配套设施,它是实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基础性物质条件[1]。

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及改革策略——以常州奥体中心为例

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及改革策略——以常州奥体中心为例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遥 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尧资源节约尧生 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 局遥 从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可持续性的系统理念出发袁建立 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尧 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管理体制遥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尧水资源管 理制度尧环境保护制度遥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袁建立反映市 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尧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 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遥 积极开展节能量尧碳排放权尧排污权尧水权交易试 点遥 加强环境监管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 制度遥
揖关键词铱常州曰公共体育场馆曰奥体中心
公共体育场馆是为运动竞赛尧运动训练和群众健身娱乐的需要而 设立的体育场所袁是指直属于体育系统的体育场馆的总称袁是培养国 家体育后备力量袁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袁以运 动训练和体育竞赛需求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场所遥 目前公共体育场馆的 经营管理体制主要有经营承包责任制尧租赁制尧差额管理尧经营包干责 任制尧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尧全额管理尧委托经营责任制尧自收自支责 任制等经营管理体制袁良好的运营管理体制是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 保障遥 本研究以常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例袁剖析公共体育场馆的 运营现状及改革策略袁以期对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良好发展有所裨 益遥
体育场馆的规划布局与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就是根据各地区的 经济发展状况,积极开展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体育项目,并建设相应 的体育场馆,以求加快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遥 常州是江苏省文化体育与 政治经济的中心城市之一,其经济实力和体育实力都在全省位于前列, 常州奥体中心的建立既可以利用常州市的政治和经济优势来保证奥 体中心的建设, 又可以通过奥体中心的建设带动南京更快更好的发 展袁把十运会曲棍球比赛场地建在常州市武进区是因为该区经济比较 发达,区领导是全国棒球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曲棍球队由常州市办,既 有利于该项目的发展,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遥 把十运会棒球比 赛场地建在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台商在此工作和 生活,台商们普遍喜欢棒球这项运动,江苏省棒球队也是无锡市的省队 市办项目遥 按此模式建设体育场馆,既可优化当地的投资环境,发挥招 商引资的作用,又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更有利于体育场馆的综合 利用和体育项目的自身发展,实现了体育与社会尧经济的和谐发展遥 因 此袁体育场馆的规划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袁通过体育场馆的建 设以实现城市的总体规划,带动城市当地的发展袁常州奥体中心建设 地点都是按照城市当地的总体规划布局而决定,当地政府以此来推动 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落实,从而提升城市各方面的发展遥 2.4 以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为根本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空间布局研究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空间布局研究
1、物质设施供给方面:对现有场馆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其专业性和舒 适性;同时新建部分场馆设施,以满足不同赛事的需求。
2、管理机制供给方面: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与国际 先进管理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
3、赛事结束后场馆设施的利用方面:制定合理的利用计划,实现场馆设施 的多元化利用,包括举办其他赛事、文艺演出、会展活动等;同时加强与周边地 区的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为了使大型体育赛事场馆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场 馆规划之初,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将场馆建设与城市发展相 结合。 (2)在场馆设计中,应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使场馆成为城市景 观的一部分。 (3)在赛后利用方面,应充分发挥场馆的功能性,开展各类文化活 动和公共服务,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3、布局不合理:部分场馆设施布局不合理,导致参赛者和观众的出行不便, 影响了赛事的顺利进行。
4、赛后利用不足:很多场馆在赛事结束后缺乏有效的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和维护困难。
需求分析
为了满足大型体育赛事的需求,场馆设施供给方需要提供以下几方面的供给 能力:
1、物质设施供给:包括体育场馆、训练场地、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等,以 满足参赛者和工作人员的基本需求。
2、问题
虽然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空间布局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改进,但仍存在 以下问题:
(1)布局不合理:部分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空间布局过于集中,导致比赛期 间交通拥堵、人员聚集等问题,影响了比赛的顺利进行。 (2)功能性不足:部分 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功能性不足,无法满足不同赛事的需求,
造成了资源浪费。 (3)设施老化:部分早期建设的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由于 设施老化、维护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比赛的质量和观感。 (4)与城市发展脱节: 部分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空间布局没有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导致场馆周边环境不 佳、城市形象受损。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产权制度改革的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产权制度改革的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产权制度改革的区域差异研究李安娜【摘要】产权制度一直是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内容,对提升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益及公共体育服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产权制度改革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产权性质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效益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产权性质越接近市场的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效益越好,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产权性质越接近政府的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效益越好.东部地区公共体育场馆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主要得益于市场竞争环境和地方性扶持政策,中西部地区由于制度环境制约,公共体育场馆转企改制的条件远不如东部地区成熟.【期刊名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50)001【总页数】9页(P27-35)【关键词】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产权制度;运营效益;区域差异【作者】李安娜【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各种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的成功申办和举办,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为我国主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重要物质保障。

然而,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在资源分布和资源利用方面均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这对保障公民基本体育权益、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挑战。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全国164.24万个体育场地中,东部地区占43.29%,中部地区占24.59%,西部地区占25.96%,东北地区占6.16%[1]。

东部地区不仅在体育场地数量上遥遥领先,据笔者前期研究,东部地区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益也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2]。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益的区域差异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陈元欣专栏公共体育场馆两权分离改革的思考与认识

陈元欣专栏公共体育场馆两权分离改革的思考与认识

陈元欣专栏公共体育场馆两权分离改革的思考与认识体育总局赵勇副局长在全国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要推进体育场馆两改(功能改造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两改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公共体育场馆,改革的核心是经营权改革,因此,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权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体育场馆发展的核心话题。

1改革势在必行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以下简称场馆)90%左右由各级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场馆的运营管理带来诸多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严重限制了场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为破解场馆运营的体制机制障碍,国家决定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场馆推进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两权分离改革,尤为必要。

2改革核心目的是提高场馆公共服务能力场馆两权分离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其核心目的在于破解或消除现行场馆事业单位管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场馆运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场馆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

场馆两权分离改革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通过实施两权分离改革,改革和创新场馆运营模式,激发场馆运营的效能和活力,使得场馆能够根据市场和公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升场馆的公共服务能力,这是场馆两权分离改革的核心目标。

3改革应引入市场机制场馆运营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介入是必要也是必须的,但政府通过下属事业单位这种方式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在目前尚存在公共服务内容单一、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众多问题,导致政府失败。

政府不能完全替代市场,可行的路径是政府与市场合作,规避政府与市场各自的制度缺陷,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市场机制的制度优势,充分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场馆的运营能力。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制度设计最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借助企业在场馆运营方面的能力、活力、资源以及资本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有助于提升场馆运营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是我国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保障。

目前,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主要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此管理体制的弊端与问题不断显露。

问题的产生源自多方面原因,但最根本的是管理体制问题,只有通过分类改革才能解决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发展困境,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的分类指标和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比例分别为46.3%、28.2%和25.5%;86%的场馆隶属于事业单位范畴;场馆经费主要由财政划拨,其中,全额拨款场馆占比46%,差额拨款占39.6%,自收自支占14.4%;场馆主要采用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委托经营等经营模式。

2、不同地区、不同财政来源的场馆呈现出不同的经营效果,东部地区自收自支场馆经营效率最高,西部地区全额拨款场馆经营效率最高,中部地区差额拨款场馆经营效率最高。

3、依据国家政策性文件、各省市自治区事业单位分类标准、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的分类标准以及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建立了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分类指标,将大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分为公益服务类场馆和生产经营类场馆,其中,公益服务类场馆又可细分为公益一类场馆和公益二类场馆。

4、公益一类场馆的改革方向是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主要职责是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经费由政府保障;公益二类馆也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同时,可进行市场开发,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经费;生产经营类场馆注销事业单位,实行转企改制。

5、公益服务类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要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包括探索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加强监管等;生产经营类场馆在转企改制时,要注重国有资产的处置及事业编制人员身份的转变,此外,为保证转企的有效衔接,需要采取过渡期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