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柳叶儿》公开课及教后反思苏教版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学设计苏教版[002]
《柳叶儿》设计思想《柳叶儿》(苏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一文的设计,旨在通过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到达文本的深处,在审苦与审乐的层面,领略文章的主旨,品尝文本的语言艺术,进而培养学生对阅读方法、写作技能、语言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积累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审美观念。
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主旨,明白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安排均是以揭示主旨为目标的。
本设计借鉴了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张五芳的教学思想。
语文,开启的是学生的心灵,强调的是学生的体验,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追求的是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1.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体会“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来积累语言、方法、技能。
教学难点审苦与审乐的辩证结合。
教学方式积累式阅读。
教学步骤一、阅读方法积累——在整体阅读感知中捕捉重要信息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倾听后说基本感受。
(倾听,感受。
)2.用一个字说说刚才倾听的感受。
(乐,答“苦”也有道理。
)3.“乐”在何处?(爬高、抢摘、品尝;满足三种欲望。
见板书设计。
)4.概括一下,开头、结尾写了些什么?5.整理行文思路(现实→回忆→现实)。
二、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艺术欣赏中鉴赏主旨1.引导:阅读就像旅游,除了去观览沿途美景,还要探究其美在何处,为什么美。
欣赏一篇美文,我们除了捕捉表层的信息,还应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多个角度去进行品赏!2.示范:让我们尝试从描写和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品析本文的写作艺术,并进一步鉴赏主旨。
如:“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三个“吃光了”反复强调,显示饥饿的程度,揭示抢摘柳叶儿的原因。
“又抢”二字证明摘柳叶乃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3.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描写优秀或精彩的句、段,先动情地读一读,再赏一赏,最后说说它“好”在何处?4.学生合作查找,品析后交流。
《柳叶儿》教学反思
《柳叶儿》教学反思《柳叶儿》教学反思1《柳叶儿》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的一篇散文。
对于一个花甲老人来说,三年困难时期的那一段历史给他的一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于是贯穿全文的便是那种苦中带涩的情感。
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便是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复杂的情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课文内容虽然很简单,但要让学生体会其中“苦中略带点涩〞的滋味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因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生活条件特别好,他们难于理解那个时代的艰苦的生活。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站在了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
最后通过比拟阅读,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历史,又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这节课课顺利结束了。
从这节课中我认识到,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角,要善于创设情境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注意恰当的点拨。
我们经常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自主决不是放任自流,它是要以正确的引导作根底的,而真正起到导航作用的就是教师。
《柳叶儿》教学反思2这是一节公开课,上完之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这节课教学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良的地方。
值得肯定的地方:1、字词掌握得很扎实。
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教师在此根底上出示本课重点字词,要求学生正确拼写,不仅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起到了复习稳固的作用。
2、赏析语言很到位。
这篇课文重难点是指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乐〞中所蕴含的“苦中带涩〞的滋味。
针对重难点,我先出示范例,教给学生赏析语言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赏析,有了个人的独立见解后再以小组的方式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在学生站起来赏析时,我注意及时指导。
3、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如:朗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
4、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赏析语言时先出示范例,然后教给学生赏析语言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着手去赏析语言。
需要改良的地方: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案苏教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案苏教版《柳叶儿》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乐”“苦中带涩”的丰富内涵;2、体会文中描写以及语句饱含的感情;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理解文中“乐”“苦”的具体内涵;【教学难点】结合背景理解文中语句饱含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候课:柳叶儿图片,音乐。
二、导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文化习俗,对于柳,人们或是吟诗,或是作画,或是感叹它的多情,或是赞赏它的多姿。
可,对于作家宋学孟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何等滋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柳叶儿》。
【投影】(板书:柳叶儿、宋学孟)三、背景介绍:要想理解文章,首先要了解一下文中的“我”所处的时代背景:【投影】(沉重的语气)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新中国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经历了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大饥荒。
中国科学院****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这样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
”我从网上也收集了一些图片,同学们可以欣赏一下,什么叫颗粒无收?什么叫饥不择食?什么叫衣衫褴褛?什么叫皮包骨头?什么叫苦涩的童年?而文中的“我”那时多大?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在当时经历了哪些酸甜苦辣呢?我建议同学们这样来走进这个年仅8岁的孩子的童年世界。
【投影】速读课文,体会一个“乐”字;寻读课文,品味一个“苦”字;回味课文,感悟一个“情”字;四、速读课文,体会一个“乐”字:课文第6节中这样写到“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板书:最乐)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用心爱心专心方式快速朗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来体会一个“乐”字。
【投影】建议你这样去体会“乐”:那岁月,有一种“快乐”叫逞能(或:景美;或饱食),看……(用文中关键的字词或句子)1、预设:我在爬树时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2023年《柳叶儿》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
2023年《柳叶儿》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教学重点:1、了解“柳叶”给儿时所带来的无限欢乐,理解以“柳叶儿”为乐的缘由。
2、体会文章生动描写的方法,并尝试练笔。
3、读文论世,联系背景,品读文中饱含感情的语言,体会文章“苦中略带些涩”的感情线索的内涵,引导同学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
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生动描写的方法,并尝试练笔。
2、读文论世,联系背景,品读文中饱含感情的语言,体会文章“苦中略带些涩”的感情线索的内涵,引导同学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
教学方法:朗诵品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切身体验畅谈“柳叶”之味欢乐的国庆长假在欢乐和不舍中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同学畅谈,老师顺势引导)看来有不少同学都回到乡村,感受了无限美妙的田园风光,也收获了很多,老师也从村头带回一样东西(取出柳叶儿,每人一片,可以品尝)。
从形状、味道、作用等方面说说你心目中的柳叶。
(同学回答,老师板书:我们心中的柳叶--婀娜多姿、古人送别的信物、涩)。
的确,我品尝的结果和你们是一样的--涩。
可是有一位作家却觉得儿时吃柳叶是一件最欢乐的事,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宋学孟的儿童时代,解读他与柳叶儿之间的那段不解之缘。
二、整体感知体会《柳叶》之情1、老师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并思索:心目中的“柳叶味”是怎样的?对柳叶儿有着怎样简单的感情?请以“_______的柳叶儿”来组织回答。
2、师生沟通,老师依据同学的答案板书。
答案导引:乐趣无穷的柳叶儿救过我命的柳叶儿苦中带涩的柳叶儿……二、吟哦讽诵体会“柳叶”乐情1、觉得儿时有柳叶相伴,“全家最乐的是我”,请自读课文并思索文章围绕柳叶儿记叙了哪些令欢乐的事?2、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这些事乐在哪里?并谈谈的哪些语言描写也让你欢乐无比,身临其境?(请你选择最感爱好的一件乐事读一读,说一说)3、同学先自读课文思索朗读,后四人合作小组沟通争论,并推举一位同学上台沟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10课《柳叶儿》教案+苏教版
《柳叶儿》
一
萌芽的柳树,我们知道春天到了。
在诗人的眼中柳
是一年春好(
叶(菜
那么你能告诉我文章
;看见美景的乐;吃柳叶包子的乐
的确,在一个八岁孩子的眼中能爬树逞能是一种乐,能吃饱肚子是
八九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于是成年后的作者再度品味这段生活,他看到的是一种苦,年少时的乐也就成了苦中的乐,苦中作。
(板书)集中在哪些地方?(最后2段)一头一尾
段,对柳叶,作者抱
和刘绍棠的《榆钱饭》,感兴趣的同学课后练习。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柳叶儿》教学案例苏教版
《柳叶儿》一、教材分析《柳叶儿》是苏教版七下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主题是“童年趣事”。
文章貌似写一个孩子快乐的童年,实则通过写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渗透出当年苦涩如柳叶儿的生活滋味。
作者在《柳叶儿》里所透露出的这种苦中带涩的特殊滋味、特别感情是必须要深入文章,深入情境才能感受得出的。
文章生动的描写是它突出的写作特色,正是通过生动的描写来表达人物当时特殊的感情,那种孩提时代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纯真快乐,那种成年后反刍快乐的苦涩味道。
所以,本文的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饱含了作者丰富的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乐事”与“苦涩”的情节对比,体会本文“苦中带涩”的感情基调;借助文中经典语句的鉴赏,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方法《柳叶儿》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以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板块为台阶,以学案为扶梯构建整堂课的教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宋学孟的《柳叶儿》【课前准备】1、见学案p18课前准备1,相互检查并友情提醒同学需要重视的字词及读音2、投影出示归纳出的学生质疑,选择切入口解决质疑。
事先将学生质疑基本分类,逐类突破,基本分类(1)写了什么;(2)为什么写;(3)怎么写【课堂学习】教学设想:以学生的提问为突破口,围绕(1)写了什么;(2)为什么写;(3)怎么写这三个方面解读文本,以质疑深入思考,以讨论产生新的质疑,深入主旨。
(一)整体感知:1、根据学生浅层次的质疑,即相关于“写了什么”的疑问,解决文章写了什么这个问题。
板书:柳叶儿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借此学习动宾短语的知识点2、深入分析写了什么的问题:(这个环节具体问题可让学生讨论)方法1:从问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为什么作者说“全家最乐的是我”?入手投影“乐”方法2:从本单元主题“童年趣事”入手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年趣事”,那么这篇课文中涉及的乐事是什么呢?——抢、吃柳叶儿投影“乐”3、投影:自读解疑:乐在哪里?(请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回答)(1)“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柳叶儿》教案 苏教版
《柳叶儿》【教学目标】1.品读精彩句子,体会生动描写的好处;体会其中饱含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1.品读精彩句子,体会其中饱含的感情。
2.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代作家宋学孟先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与“柳”有了亲密的接触。
那么他是怎样描绘“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学孟先生的作品《柳叶儿》,看看我们会有什么收获。
二、感知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柳叶儿”写了哪两件事?请在“柳叶儿”前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加以概括。
明确:抢柳叶儿、吃柳叶儿。
三、品味“乐”这两件事,给童年的“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
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一说柳叶儿为什么会给他带来这种感觉?明确: 乐:(一)“乐”是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
(二)“乐”是抢柳叶儿的情景。
(三)“乐”是吃柳叶儿。
师:而立之年的作者回忆自己8岁时的经历,他仍然只品到童年时的“乐”吗?如果没有,那他又品出了什么滋味呢?(“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你能否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这种滋味呢?四、探究“苦涩”仔细阅读课文3-14段,找出体现“苦涩”滋味的语句,结合其中的关键字词加以分析,说出你的感受。
例:(1)第七段:柳叶儿,是要抢的。
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
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一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柳叶儿抢得快的原因是粮食紧缺)(2)课文第9—11段具体描写清晨去抢柳叶儿的情景。
具体写上树的情况。
“仰头看看”, ----树高;“天蒙蒙亮”—时间早;牙齿“咯嘣蹦响” --天气冷—“飕飕”地爬上去----爬树技术高;肚皮“冷飕飕”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滋味并不好受。
《柳叶儿》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柳叶儿》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柳叶儿》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学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深入研究,文学教育不再是单纯地教导学生一些字词和诗词歌赋,而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
本文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柳叶儿》为例,介绍一种针对中学生的文学教育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柳叶儿》的寓意,掌握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及其特点。
2. 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增进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柳叶儿》的主题和寓意。
2. 掌握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柳叶儿》中的意图和寓意。
2. 帮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式教学。
老师通过介绍小说的作者以及小说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
2. 报告性阅读。
老师派学生在课前阅读小说,并让学生撰写小说的读后感。
3. 课堂讨论。
老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生的读后感和自身所获得的文学素养展开讨论,进行思想碰撞,促进学生思维的启迪和思考。
4. 写作指导。
老师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文学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写作,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小说《柳叶儿》的主题和意图。
2. 小说《柳叶儿》的语言表达及其特点。
3. 基于小说《柳叶儿》的写作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讲、阅读、观察、讨论、交流等方面。
2. 书面作业。
学生需要根据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写作一篇小论文,包括对小说的评述和个人思考。
3. 全校参加的文学阅读比赛。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文学素养和知识,进行文学阅读比赛,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总结本篇文章通过教案教学设计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设计,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文学素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柳叶儿教案苏教版
(3)文学作品欣赏:播放与《柳叶儿》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诗歌解读、主题讨论等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例题五:请分析《柳叶儿》中“柳叶儿,翠如玉”这句话的审美价值。
答案:这句诗通过将柳叶的绿色与美玉相比较,赋予柳叶以高贵和典雅的品质,提升了柳叶的形象,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审美情趣。
反思改进措施
教学特色创新:
1.课堂互动:我在教学中注重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解读《柳叶儿》中的情感和哲理。同时,将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对《柳叶儿》的作者背景、诗歌主题、文学特点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柳叶儿》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柳叶儿》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柳叶儿》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柳叶儿》。
3.例题三:请解释《柳叶儿》中“柳叶儿,长短不一”的表达意义。
柳叶儿教学反思-精品
《柳叶儿》教学反思
《柳叶儿》教学反思
是一篇课内略读课文,本节教学我利用多媒体ppt课件。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利用已有教育信息资源,在百度文库和“第二教育网”等网站浏览、下载、研究许多相关课件,结合我校“学-探-测”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合理借鉴,整合设计出较为理想的课件。
课件的制作符合我校的教学常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我能够恰当运用多媒体ppt课件配合课文教学,通过画面进行写作背景介绍、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拓展延伸、课堂小结这几个环节,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多媒体的运用起到了省时、激趣、高效的作用;配合画面的精彩解说,增强了课堂的文化氛围。
可以说课件设计得很完美,内容也很丰富,使其能涵盖所有知识点。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针对语文的教学优势尤其明显。
另外,这节课教学内容充实,教法得当,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语文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形成脉络,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唯一遗憾的是,这节课由于学生们的精彩表现而显得课堂时间有些长。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案苏教版
柳叶儿教学目标:1、理解“苦”与“乐”的内涵,懂得感恩生活;2、结合课文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3、初步赏析文中生动的描写。
教学重点:1、理解苦与乐的内涵;2、赏析文中的生动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苦”与“乐”的内涵,懂得感恩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明确目标;1、导入:同学们,此刻虽是寒冬,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确是这样,就像此时的小小柳枝,也能让我们想像到柳絮飘飞的明媚春色。
文人骚客常以柳作为表情达意的媒介,唐人贺知章曾撰文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同学们能回忆出写柳的诗句吗?(学生说诗)诗人眼中的柳,又多情,又多姿;那么在作家宋学孟的眼里,它会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宋学孟的《柳叶儿》,和作者一起品尝柳叶的苦涩的滋味。
2、读题:同学们,课题中的柳叶儿,该如何读,指导发音:儿话音,同时引发思考:为什么儿化,不直接写成柳叶?(倍感亲切,可见作者对柳叶有种特别的情感。
)3、揭示目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下列任务。
(1)圈划生字新词并识记;(2)能简单复述一下课文内容。
2、交流:(1)生字识记、检查;(过字词关)a、正确拼读:b、能说说特别关注的地方吗?多音字:嚼蒙字形:涩攥(2)交流课文内容:(过内容关)a、谈文章内容:b、说课文思路:围绕课题“柳叶儿”而写,它是本文的线索。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叶儿三、再读课文,反馈交流;1、阅读要求:(过问题关)深入阅读课文,学会质疑,提出一到两个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问题展示:小组推荐问题,组长板书问题。
3、师生交流问题:本节课共同探究这两个问题:(1)、说说作者笔下的柳叶儿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柳叶儿是‘我’的救命恩人,是老百姓的救命恩人。
为什么柳叶会救人的命?文中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的?——重点品味三个“吃光”。
补充背景:1958—1961三年自然灾害(2)、这些事在作者的童年时代被认为是乐事还是苦事?明确:其乐无穷:一“乐”上树爬高,满足表现欲;二“乐”抢柳叶儿,满足竞争欲;三“乐”是吃柳叶,满足口之欲。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10《柳叶儿》教案 (新版)苏教版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
2、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那几个方面来讲的?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
3、作者当时想吃点柳叶容易吗?童年的“我”什么感到“最乐”呢?
板书
设计
恋—抢—吃—赞 苦中带涩
追忆过去的苦难岁月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反思
—————————————————————————————————————————————————————————————————————————————————————————————————————————————————————————————————————————————————————————————————————————————————————————————————————————————————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见教参)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在饥荒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
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那几个方面来讲 的?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叶)
4、吃柳叶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能让你对此有更深刻的了解?
5、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出节奏、感情。说出喜欢的原因。
你可以试着这样说:我最喜欢文中的……,因为它……我觉得文中的……词用得好,好在……
《柳叶儿》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在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翻转课堂、在线教育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反思教学实践
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学科知识更新和拓展途径
阅读学科专业书籍
定期阅读学科领域的专业书籍和期刊,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 究成果。
参加学科研讨会和培训
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03
分享教育技术经验
与同事分享自己在使用教育技术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促进共同进步。
THANKS
谢谢
要点一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
要点二
依据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童 年时代在饥荒岁月中与柳叶儿相关的几件事,表现了生活 的苦涩与艰辛,抒发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因此,在教 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讨论,深入体会文章蕴含 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同时,通过情境 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时代背景和人物 形象。
05
CHAPTER
资源整合与拓展延伸
校内资源利用和共享策略
1 2 3
图书馆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引导学生借阅 与《柳叶儿》相关的背景资料、文学作品等,丰 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多媒体教室
借助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播放与《柳叶儿》相关 的视频、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品 背景和人物形象。
教师团队合作
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研讨《柳叶 儿》的教学策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校外资源获取途径推荐
公共图书馆
引导学生利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借阅相关书籍,拓宽阅 读视野。
网络资源
七年级语文下册 2.10《柳叶儿》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10《柳叶儿》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10《柳叶儿》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在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概括课文。
2、了解“苦”与“乐”的思想感情的内涵。
3、品读精彩句子,学习生动描写的方法,体会其中饱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同学们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写柳的诗还有很多,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这些诗人的笔下,柳是报春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离别思念的寄托。
当代作家宋学孟对柳却别有一种情怀。
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柳叶儿》。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划出文中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
(书空、齐读)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章讲了一个在饥荒的年代里,我和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
3、本文回忆了关于柳叶儿的哪几件事?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动词来概括抢柳叶儿、吃柳叶儿4、听了文章,你听出了作者对柳叶儿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关语句朗读品味。
依相伴的,有苦才有乐,没有绝对的苦,也没有绝对的乐。
苦乐相依,而我们感受到更多的还是苦涩。
作者用快乐的口吻来叙述艰辛苦涩的往事,实际上是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衬苦。
四、扩读课文,延伸生活儿时的作者苦并快乐着,我们作为现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苦与乐呢?乐观面对苦难,倍加珍惜幸福。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柳叶儿》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作者儿时的生活,领会了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也明白了苦乐相依的道理,悟到了对待苦乐的正确态度。
让我们时刻铭记:乐观面对苦难,倍加珍惜幸福。
教后反思:《柳叶儿》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在饥荒的年代,全家人靠吃柳叶儿活命的故事。
内容很简单,但要让学生体会其中“苦中略带点涩”的滋味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因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在家可说是集很多人宠爱于一身的。
他们根本就体会不了在那个时代的艰苦生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柳叶儿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柳叶儿教案苏教版一、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生动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以柳叶儿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写法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苦涩.捋.下来噌噌..兀.的逞.能攥.干剁.碎一茬.凉飕飕..亮勒.紧..蒙蒙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目标展示】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新知研习】一、导入新课。
现在人们讲究吃野菜,因为像香椿树叶、荠菜等等野菜既美味又有绿色保健的功效。
但是在及时年前,人们靠吃树叶、野菜来度日,维持生活。
经历特殊年代的人们对这些树叶、野菜产生了特殊感情。
二、学生赏析。
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注意到这篇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以及作者独特的感受,甚至是你认为最适宜朗读的段落等,都值得我们去欣赏。
现在就请大家分组进行,把自己独特的理解告诉同组的同学们,如果本组的同学对他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发表出来,比较看看谁的理解更准确,当然也可以达成共识。
然后准备好小组内最好的且结合了大家意见的这个同学的理解,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学生质疑:同学们,我们每学一篇新课文,都有不理解的地方,现在就请同学们将本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探究一下,这些句子怎么理解。
1.第二节“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我为什么要“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的柳叶儿呢?2.文章中写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种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
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无穷的乐趣呢?3.第十节中“冰凉”、“凉飕飕”、“阴凉”等词,表现了什么?4.第十一节中,“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的,全是肉做的。
”这一句写的是什么?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为什么会把太阳比作是“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大樱桃”呢?5.第十三节中,“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叶儿》公开课及教后反思【教学目的】1、赏析品味生动的描写。
2、体会领悟深厚的感情。
3、理解“苦”“乐”的内涵,认识过去的艰辛,珍惜今天的幸福。
【教学重难点】目标1、3是重点,目标3是难点。
【预习要求】1、向长辈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2、摘抄“咏柳”的诗句。
3、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文章中哪些句段具体描写出了当时人们的饥荒程度?请同学们找出来,品一品,读一读这一份苦涩的味道。
5、思考:文章围绕柳叶儿记叙了哪些令“我”快乐的事?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快乐的句段品一品,读一读。
以为线索,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柳叶儿,这在我们江南随处可见的,文人墨客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引导学生读相关诗句(投影展示相关诗句)。
小结: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
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
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组织齐读第15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作者宋学孟笔下的柳叶儿有什么不一样?二、读课文,剖析柳叶“苦情”靠柳叶救命的年代是个怎样的年代?当时人们“饥”“荒”到何种程度?(一)投影介绍相关历史资料。
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即指1958年中国兴起“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经济政治运动后紧跟着出现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其间,全国各地旱灾、洪涝、风雹、台风、霜冻、蝗灾、粘虫灾、鼠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造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馑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人口急剧增加,计3000余万人,是八年抗战当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的1.5倍。
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因此,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们是苦难的,他们吃完了野菜、吃树叶(榆钱叶、柳叶)、吃完了树叶吃树皮、甚至吃一种观音土(浮肿)……(二)文章中哪些句段具体描写出了当时人们的饥荒程度?请同学们找出来,品一品,读一读这一份苦涩的味道。
1、组织学生品读课文。
2、组织班级交流,教师做好引导、小结。
三、读课文,共享童年“乐事”。
抢柳叶吃,这本来是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作者觉得儿时有柳叶相伴,“全家最乐的是我”,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柳叶儿记叙了哪些令“我”快乐的事?1、填空:以柳叶儿为线索,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
2、文章中哪些句段具体描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快乐?请同学们找出来,品一品,读一读这一份快乐的味道。
(1)组织学生品读课文。
(2)组织班级交流,教师做好引导、小结。
(注意和现在作者的感受进行比较)3、讨论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明确:一乐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二乐抢摘柳叶儿;三乐吃柳叶儿(品尝)。
即:爬树之乐;抢柳叶儿之乐;吃柳叶儿之乐。
满足三种欲望。
童年的我的乐趣是爬树、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实际上这是在特殊年代里的特殊经历,因为当时我小,因为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
所以有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
但在今天看来,这种乐的滋味又是何等苦涩啊!四、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议一议: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读到这里,请大家讨论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到底是想表达“乐”还是苦?(注重结合文章开头、结尾前后呼应突出的情感,结合历史背景知识)1、过渡: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指导朗读,组织齐读1—3自然段)……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结合下列内容)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
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
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历史背景:“三年自然灾害”确实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确实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直接因素。
说是自然灾害,其实我们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为什么呢?是我们党政治决策的错误。
这三年在很大程度上应由“大跃进”决策错误负责任,“大跃进”时期严重高估了粮食产量(浮夸风),采取了一系列错误决策。
(大办吃饭不要钱的食堂、大量增加城镇和职工人数、投资和人力物力继续向工业方面倾注、排挤农业、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实行粮食高征购政策)五、总结升华。
文中所说的“乐”只是儿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童年的我的确是感到“乐”,但这“乐”却是“苦中略带些涩”,最多也只能说是苦中取乐而已。
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很有感慨,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大家!读柳君是救世主,原本多情柳。
少年虽云乐,回首方知愁。
天灾不能避,人祸不可有。
岂让后来人,再上柳梢头?作者写这篇文章还想以此来警示世人,尤其是那些决策者们,自然灾害固然不能避免,但是人祸一定可避!历史是一面镜子,照清过去的“苦”,照亮未来的路,愿我们的祖国一路走好,愿我们的人民永远幸福!《柳叶儿》教学反思溧阳市前马初级中学张华平《柳叶儿》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的一篇叙事散文。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单元目标,结合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赏析品味生动的描写。
2、体会领悟深厚的感情。
3、悟“苦”“乐”的内涵,认识过去的艰辛,珍惜今天的幸福。
教学重难点:1、赏析品味生动的描写。
2、悟“苦”“乐”的内涵,认识过去的艰辛,珍惜今天的幸福。
这篇文章在网络上有很多公开课教案,我自己也上过几遍。
因此如何上出新意,巧妙地引导学生解决本课的难点,成为我上这节课的重要任务。
一、合理使用背景资料,引导悟“苦”“乐”的内涵。
本篇文章所叙述的事情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知之甚少。
如果不了解这一段历史,学生就很难理解文章内涵。
这一节课我主要展示了两段历史背景资料,如下:历史背景资料一: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即指1958年中国兴起“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经济政治运动后紧跟着出现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其间,全国各地旱灾、洪涝、风雹、台风、霜冻、蝗灾、粘虫灾、鼠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造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馑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人口急剧增加,计3000余万人,是八年抗战当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的1.5倍。
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因此,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们是苦难的,他们吃完了野菜、吃树叶(榆钱叶、柳叶)、吃完了树叶吃树皮、甚至吃一种观音土(浮肿)……历史背景资料二:“三年自然灾害”确实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确实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直接因素。
说是自然灾害,其实我们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为什么呢?是我们党政治决策的错误。
这三年在很大程度上应由“大跃进”决策错误负责任,“大跃进”时期严重高估了粮食产量(浮夸风),采取了一系列错误决策。
(大办吃饭不要钱的食堂、大量增加城镇和职工人数、投资和人力物力继续向工业方面倾注、排挤农业、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实行粮食高征购政策)历史背景资料一在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展示(同时配有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照片和哀伤的音乐)。
照片、音乐和文字的出现会给学生以视觉上、听觉上和情感上的强烈震撼,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特殊苦情,引领学生走进一个“苦涩的世界”!历史背景资料二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展示。
此时学生还沉浸在作者小时候的快乐之中,这个时候及时的把资料二展示出来,引领他们体会作者的用心,明白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天真无邪的儿童之乐在残酷的历史现实的衬托下苦涩已然,作者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心情是沉重的、苦涩的。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造成灾难的不仅是“天灾”,更有“人祸”,作者写这篇文章还想以此来警示世人,尤其是那些决策者们,自然灾害固然不能避免,但是人祸一定可避!!二、巧妙安排课的结构,引导悟“苦”“乐”的内涵。
开头: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结尾: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
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
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文章开头、结尾前后呼应,以一个成年人的理性思考来品味历史之苦,虽然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尽管文章中也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之乐,但作为一个经历过这一段历史的成年人,把这一段所谓的乐事“娓娓道来”的时候,心头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心情自然是苦涩的。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章的结尾、开头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头、结尾,正是想以“巧”揭苦,引领学生悟“苦”“乐”的内涵,明白作者的良苦用意。
当然在教学之中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