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
现代美术中艺术风格的演变研究
现代美术中艺术风格的演变研究现代美术历经了百年风雨,各种艺术风格在不断涌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艺术风格逐渐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点,成为了现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艺术风格的演变角度探讨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现代艺术中最早出现的一种风格。
表现主义崇尚个性、独立、自由,同时反对传统的美学规范。
表现主义表现出一种反叛精神,从而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包括克里姆特、舒勒等人。
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形式夸张,形象怪异,风格独特。
第二阶段: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是现代艺术中相继出现的两种重要风格。
立体主义强调表现物体的几何结构,突出物体的体积感,反对自然主义,追求形式上的纯粹。
未来主义则主张现代性和技术力量,反对传统、历史和自然,强调机械化的未来世界。
著名的立体主义画家有毕加索、勒格尔等人,未来主义者有巴拉、罗塞利等人。
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形式简洁大胆,色彩亮丽。
第三阶段: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种风格。
它强调个人无意识的泛起,并借此创造了一种梦幻、超越现实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画家比如达利、马格利特等人,将夸张的形象、图案、颜色混合在一起,展示出混乱、幽默、荒诞和恐怖等感觉。
第四阶段: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二战后出现的一种重要风格,它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
这种风格艺术家主张用直观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强调作品的灵感和直觉。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比如波洛克、克莱因等人,他们的作品具有繁复的纹理、沉浸感和情感张力。
第五阶段: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风格,它是一种反对抽象表现主义的运动。
波普艺术主张将主流文化作为艺术的素材,将大众文化与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波普艺术家比如沃霍尔、莱克、罗森奎斯等人,他们的作品色彩鲜艳,形式简单,符号明确,表现出生动有趣的文化图像。
第六阶段: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艺术风格,它从哲学和文学等方面反思了现代主义的不足之处,并呼唤重现传统的人文精神。
现代艺术的发展与潮流从现实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
现代艺术的发展与潮流从现实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现代艺术是在20世纪中叶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以新颖独特的形式和思想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而在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从现实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潮流。
在20世纪初期,现实主义是当时主导的艺术风格。
艺术家们通过真实地描绘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现实的美感。
现实主义的作品以细腻的观察和写实的手法,展现了真实的人物形象和场景。
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有卡米耶·比约特的《小乡村私塾》以及瓦列里·苏里科夫的《动物园》等,这些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并且推动了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艺术家们对形式的追求,现代艺术逐渐转向抽象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摆脱了对现实的描绘,不再受限于形式与物象。
艺术家们倾向于通过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元素来表达情感与精神内涵。
这种形式上的解构与表现主义的个性化受到了艺术界的青睐。
杰克逊·波洛克以及马克·罗斯科的作品都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他们通过大胆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展现了内在的表达与情绪。
除了这两个主要的潮流外,现代艺术还产生了许多分支和变种。
例如,在20世纪中叶,波普艺术开始兴起。
它以大众文化、商业广告和大众媒体为素材,将日常生活的物象变成艺术品。
安迪·沃霍尔和罗伯特·雷曼都是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以色彩鲜艳、图案简洁的特点,呈现出了当时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
而在现代艺术的发展中,还有一股反对传统的潮流,即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强调反叛、毁灭与反对的精神,以拼贴、装置和行为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其思想。
马塞尔·杜尚的《喷泉》和贾纳·埃尔·约翰斯的《美国旗帜》是达达主义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大胆挑战了传统艺术观念,引发了人们对艺术界和现实生活的思考。
总而言之,现代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现实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的转变,这是艺术家们对自由创作与表达的追求。
现代艺术的新趋势抽象艺术的力
现代艺术的新趋势抽象艺术的力现代艺术的新趋势 - 抽象艺术的力量抽象艺术是现代艺术领域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以抽象的形式、具象的色彩和纹理,表达出艺术家独特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点。
近年来,抽象艺术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现代艺术的新趋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抽象艺术的力量。
一、抽象艺术的发展历程抽象艺术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抽象艺术作品主要以几何形状和线条的组合为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纯粹性的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尝试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转化为抽象的形式,使作品更加具有个人化和表现力。
现代抽象艺术作品多样化,既有抽象表现主义的冲突和力量感,也有色彩派的丰富和绚丽,或者是构成派的几何性和平衡。
二、抽象艺术的表现力抽象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示了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它剥离了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通过形式、色彩和质地等元素的组合,直接塑造了一种充满力量和张力的艺术效果。
通过抽象的表达方式,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念,触动观众的内心世界,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抽象艺术不受限于具体的对象或场景,它唤起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独立思考和感受,创造了一种更为开放和多元的艺术体验。
三、抽象艺术的审美观点抽象艺术作为一种非具象的表现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标准,对观众的审美观点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意义上的美学追求物象的真实和形式的完美,而抽象艺术则突破了这些界限,强调内在的情感和艺术表达的自由性。
观众在面对抽象艺术作品时,需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欣赏和理解其中蕴含的艺术思想和情感,培养独立的审美观点,感受艺术给予的震撼和启迪。
四、抽象艺术的影响力抽象艺术在当代艺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整个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博物馆和画廊的展览到艺术市场的变革,抽象艺术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不断增长。
许多抽象艺术家的作品被全球知名的艺术机构收藏与展出,大师级的抽象艺术作品更是成为席卷全球的艺术潮流。
现代到后现代艺术的变迁脉络
现代到后现代艺术的变迁脉络一、引言现代艺术是指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的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
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追求创新和自由,推翻了传统艺术的规范和束缚,开创了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艺术形式、主题和思想等方面,探讨现代艺术的变迁脉络。
二、艺术形式的变化1. 抽象艺术的兴起:早期的现代艺术家开始追求超越现实的表达方式,他们将感知的对象转化为抽象的形式,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
例如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以形状和颜色的组合来表达情感和内心世界。
2. 构成主义的出现:20世纪20年代,俄国艺术家们提出了构成主义的理论,认为艺术应该以几何形状和线条的组合来表达。
他们追求简洁、机械化的艺术风格,强调形式和结构。
3. 行为艺术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艺术家们开始将艺术行为纳入艺术创作的范畴。
他们通过身体行动和参与观众的互动,表达个人经验和社会问题。
行为艺术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强调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三、艺术主题的变化1. 社会批判:现代艺术家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他们通过作品批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可能性。
例如德国画家贝克曼的《危险的街道》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们的无助感。
2. 自我表达:现代艺术家们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我表达的重要性。
他们以自身经验和情感为创作的出发点,表达个体的内心世界和身份认同。
例如著名的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卡罗的自画像作品,展现了她痛苦的生活和对自己身份的思考。
3. 虚构与真实:现代艺术家们开始探索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他们将艺术作为创造虚构世界的手段,以此与现实世界进行对话和对抗。
例如美国画家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描绘了一个离奇而不可思议的梦幻世界。
四、思想观念的变化1. 拒绝权威:现代艺术家们不再接受传统的权威和规范,他们试图打破传统艺术的束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例如法国艺术家马奈的《奥林匹亚》引起了巨大争议,他敢于挑战当时的审美标准,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
从具象表现到抽象重组——设计素描的创新思维
艺术借鉴从具象表现到抽象重组——设计素描的创新思维郭 松【摘 要】设计素描是将现代设计以绘画手法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它与传统素描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创新思维的应用与重视。
本文分析了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不同,从设计素描的造型结构、动态组合、特点符号等方面论述了顺时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模式在设计素描中的应用。
【关键词】设计素描 创新思维 抽象重组一、前言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素描的概念就已经产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形成了一套完整且系统化的规律,传统素描于上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开始发展。
而设计素描的产生相对较晚,直到1919年才由德国包豪斯学院第一次设立设计素描专业,设计素描到20世纪80年代才传入我国,90年代开始得到重视。
相比传统素描而言,设计素描是一门以服务生活为目的的学科,它的核心是将创新思维运用到绘画过程中,强调绘画者对结构造型的理解,注重绘画者形象思维表现能力的强弱。
从传统素描到设计素描的演变史可以说是从对事物的具象表现到抽象重组的过程。
二、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一)基本概念传统素描又被称为基础素描,它是对物体的一种具象表述。
通过物体质感的区别,光线明暗的变化,所处空间的虚实等对物体进行客观描绘,使用主体一般是纯绘画专业的学生;设计素描则是对物体进行抽象的解析与重构,它是以设计为目的,通过素描的手段进行的艺术创造。
设计素描不受光线和角度的限制,是在传统素描基础上的再创造,注重创新思维在绘画过程中的应用,强调形与意的高度统一。
主要应用在产品设计、工业设计、造型等一切立体设计学科。
(二)联系与区别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都是艺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绘画过程的区别,传统素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从构图、绘形到最终上明暗的一套完整的绘画步骤,而设计素描则是需要绘画者先对物体进行研究与想象,然后根据思维进行物体的解析、独立最后进行物体的重组;其二是构图方式上的区别,传统素描是对物体的直接临摹,而设计素描是在物体原有造型基础上的重组与升华,在构图过程中以创作主体的思想创新为依据。
绘画从写实到抽象的蜕变
绘画从写实到抽象的蜕变一、19世纪是写实绘画的发展高峰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是大卫和安格尔。
安格尔确立了19世纪的写实标准,在作画过程中要求人物的造型、色彩搭配都要严格按照新古典主义的规范来画,达到唯美的画面、微妙的细节,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
德拉克洛瓦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画家,注重内心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重感情轻理性,表现出热烈的奔放感情。
库尔贝用现实主义的手段描绘当时不太被重视的农民和劳动者,所创作的绘画理念和学院派的作画标准反其道而行,开创了具有革命性的现实主义绘画。
二、抽象绘画的形成与发展(一)抽象绘画产生的原因抽象意为人在认识思维活动中舍弃事物表象的因素而抽取本质的因素。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绘画进入全面的探索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摧垮了人们的精神意志,艺术家们用非具象的图像来诉求心灵上的困惑,用反传统、反理性的手法来打破写实的垄断位置。
在美术领域的抽象就是与具象相反的概念,画面辨认不出具体的形象,只用符号、色彩、线条来代替画面的形象,这种纯抽象的画面意在打破对自然的模仿,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和内心的情感。
追溯源头,西方绘画的裂变始于塞尚,他把物体归结为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把复杂的形体用几何形来代替,注重画面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形成有秩序的和谐稳定的画面。
“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这样,一个物体或一个平面的每一侧都向着一个中心点伸展。
”从作品《圣维克多山》、《静物》中就能看出,他强调对结构的研究,在写生中反复推敲,认真思考,组织画面的色调和结构的协调关系。
因此,塞尚的绘画理论对现代绘画产生巨大的影响受塞尚的影响后,艺术家们都热衷于抽象绘画的探索,追求艺术的直接性和抽象化,把绘画当作实验的手段,从形式、色彩、造型上要求标新立异,从模仿客观自然到主观表现,逐渐把精神性的、感情的符号当作绘画的主体,开创了新的绘画领域和视觉的革命。
毕加索用立体主义的手法把形体进行分割与重组,把形体破坏得面目全非,从而产生新的视觉图式。
现代艺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现代艺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第一章:现代艺术的特点现代艺术是20世纪初期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其与传统艺术体系不同,因此其特点也与传统艺术有很大的差异。
1.多样化:现代艺术形式繁多,包括了极具表现力的绘画、雕塑、装置艺术、影像、音乐、舞蹈等多种表达方式。
2.抽象化:现代艺术不再强调客观真实性,而是更强调主观感受与内心的情感交流。
因此,现代艺术中出现了较多的抽象艺术表现方式,通过深度表达情感与思想。
3.创新性:现代艺术极具创新性,在艺术元素、表现形式、审美体验等方面均充满了新意,其艺术形式也更加前卫与大胆。
4.较强的思想性:现代艺术更注重表达思想,借助艺术形式来呈现对世界、生命、自我等方面的探索与认知。
第二章: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现代艺术发展至今,一路经历了不少的潮流与变革。
为了更好地探求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数字化:在当今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进入数字时代的艺术也在迅速地成型。
数字艺术的应用已经在音乐、影像等领域中大量涌现。
2.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现代艺术也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逐渐趋向环保。
例如,雕塑家使用再生金属材料,在传达自身创作思路的同时还很好地体现环保理念。
3.国际化:现代艺术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国或本地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参与到国际性的艺术展览中,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变得更加丰富。
4.平民化:随着文化教育的发展,平民艺术也愈加普及,本土文化、民间文化在现代艺术中的融合也变得更加深入。
未来,更多的人会通过艺术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理念。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因其特点的独特性变得愈发多样化、开放化,未来其发展趋势也会受到更多的推动。
随着不断变化的艺术便于不断走向更深远的地步。
具象到抽象——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流变与发展
具象到抽象——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流变与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然而,在近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冲击下,传统工艺美术在中国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流变与发展。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以具象为主要表现形式。
具象通常指的是通过形象、图案和色彩来表达事物本身的外部形象和特征。
在传统工艺美术中,具象的应用更加直接和明显,以传统的刺绣、陶瓷、木雕、漆器等为代表。
这些工艺品通常通过细腻的线条、生动的色彩展现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巧妙的视觉表达和艺术欣赏。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引进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西方文化的流入使得很多人开始追求新颖的、时尚的物品,传统工艺美术的具象表现形式似乎有些过时。
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抽象艺术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抽象艺术以形式的简化、色彩的变化和精神的提炼为特点,强调观者的个人感受和理解,与具象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开始逐渐转向抽象的表现形式。
抽象的引入使得工艺品的形式更加简单精练,使得观者在观赏时可以更加专注于形式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抽象可以使得工艺品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案和形象。
例如,在现代陶艺中,抽象的设计元素常常运用到碗、瓶、盘等器型中,使得其更具现代感和艺术性。
然而,抽象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的具象表现方式。
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中,抽象与具象之间并没有进行彻底的二分,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和共存。
一方面,具象仍然可以通过抽象的手法来表现,例如将传统的图案和形象进行简化和提炼,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需求。
另一方面,抽象也可以融入到具象之中,例如通过抽象的线条和色彩来修饰传统的器物,使其更加个性化和艺术化。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流变与发展不仅仅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更是一个融合和创新的过程。
浅谈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及特点
浅谈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及特点西方现当代艺术是指20世纪以来诞生的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概念艺术等。
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可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1. 抽象表现主义阶段(1940年代至19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时期是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重要阶段之一。
此时期的的艺术家尝试通过非传统和非自然主义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感觉。
他们的作品强调笔触和色彩,反映出作品表面的无限变化和动态性。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通常被视为抒发了内心情感、表现了主观感觉的表现者,这种艺术风格在当时的西方艺术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极简主义阶段的艺术家倡导简洁、清晰、不加装饰的艺术表现方式,强调作品的几何构成和形状。
这种艺术风格尤其强调作品形态的规律性和对观众的直接而精准的感官刺激。
此时期的艺术家包括福克斯、乔佩尔、乔尔丹等。
艺术概念阶段将艺术从视觉角度转向了思考,艺术家创作出了一系列以其概念为核心的作品,其中的思想内容逐渐变得比形式更加重要。
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强调意义和观念的表达,例如索尔·莱娅特和约瑟夫·科苏斯。
行为艺术时期的艺术家通过身体动作、行为行径和场景布置来表达其观念和情感,这种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当时年轻一代的思想和表达方式,例如莫里纳、阿布拉莫维奇和比约克。
后现代主义阶段的艺术家尝试打破传统的艺术风格和运用对现实的挑战,倡导使用多种媒介和技术来表达其思想和观念。
后现代主义阶段的艺术家强调工艺程度,强调观念的表达,艺术家们使用了服装、建筑、摄影等各种媒介和手段,例如杰夫·昆斯和德米特里·普琴科。
总体上,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是由形式上的探索和表现上的挑战相互交错而推进,通过不断的试验和创新,塑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
同时,西方现当代艺术更加强调观念和思想的表达,艺术家们致力于通过视觉艺术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
现代艺术的几种趋势
现代艺术的几种趋势
现代艺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不同的趋势和风格。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趋势:
1. 抽象艺术:抽象艺术追求表达非具象或非现实的概念和情感,强调形式、色彩和线条的独立性。
这种艺术形式试图摆脱传统艺术的限制,突破视觉表现的束缚,鼓励观众以个人的方式解读作品。
2.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艺术强调对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通过夸张的形式和颜色传递强烈的情绪和情感。
这种风格通常以激烈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3. 立体派:立体派艺术试图以多个视角和不同的透视来呈现物体,打破了传统的二维表现方式。
这种风格强调构成和形态的变化,通过将物体分解为几何形状和平面来表现立体感。
4. 极简主义:极简主义追求简化和精炼,剔除一切不必要的元素,强调形式和空间的平衡与纯粹性。
这种风格通常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明亮的色彩和干净的线条来表现作品。
5. 波普艺术:波普艺术以大众文化和大众商品为主题,通过使用明亮的颜色、平面化的形式和常见的图像来传达消费主义的审美观念。
这种风格试图挑战传统的艺术界界限,探索大众文化与艺术的关系。
这只是几种现代艺术的趋势,实际上还有更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艺术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每个艺术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方式和理念,发展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试论西方现代美术中的具象与抽象
试论西方现代美术中的具象与抽象推荐文章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参考热度:论油画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热度:美术家论文范文个人热度:美术论文范文参考热度:中国美术教育论文发表热度:论文关键词:抽象具象对立互补论文摘要:现实世界处于两难境地,出现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对立与互补。
精神、情感是一种抽象的物资,如何把这种抽象具体化,艺术家采用熟悉的具象的形态的组合来表现抽象的内涵。
西方现代美术作品中的抽象元素与具象元素大多难以简单地用概念划分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他们处于一种变化的统一的状态。
在西方现代美术的范围中去划分作品的风格,从概念上大多以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来比较。
其中的抽象艺术一般是艺术形象较大幅度的变化或完全偏离自然对象原有外观的艺术:其中的具象艺术一般是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总体上类似或极为类似的艺术。
抽象艺术发展自具象艺术,源于具象艺术,抽象的本义是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元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元素的提取。
在美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共同构成一对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
西方现代美术中的抽象和具象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两者之间的对立和互补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一、印象派中主观具象的发展印象派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西方美术界对艺术的认识,同时对西方现代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象派画家用科学理论中新发现的新色彩理论,观察到物体本身并没有永远固定的色彩,颜色随着环境与时间而不断变化。
作品表现的不单单是物体本身的色彩,而是光线在物体表面呈现出的变化,表现的是画家的主观视觉世界。
是在具象的物体基础上发挥主观的视觉感受,作品描绘的是具象事物,但色彩上呈现的更多的是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多少夹杂着抽象的因素。
后印象派不满意印象派过于依赖感觉和自然,流于瞬间,他们认为光靠眼睛是不够的,还必须思考。
后印象派的绘画是在大自然的面前长期观察思考的结果,而不是自然中短暂瞬间效果的快速记录。
后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再刻意表现光线,而是强调主观感受,主观感受是一种抽象的物资。
现代艺术的演变与发展
现代艺术的演变与发展现代艺术是20世纪以来艺术领域所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它在形式、内容和理念上与传统艺术大相径庭。
通过对艺术史的深入研究,可以看到现代艺术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经历了独立个体的崛起、形式语言的多样化、观念艺术的兴起等重要的历程和变革。
一、新艺术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开始兴起,以对传统艺术的批判和对新的审美理念的追求为主要特征。
象征主义、印象派、立体派、表现主义等摧毁了规范化的传统审美标准,打破了艺术的束缚,使得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抽象艺术与现代主义运动20世纪初,抽象艺术成为现代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抽象艺术以形式与色彩为主导,将对象的外观与形状抽象化,强调对内在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同时,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也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现代主义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倡导对传统价值观和观念的挑战,以及对科技、城市生活和大众文化的关注。
三、观念艺术的崛起在20世纪后半叶,观念艺术成为现代艺术的一种重要流派。
观念艺术注重艺术与观念之间的关系,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观念性。
艺术家们将作品从物质形态中解构出来,以观念和概念的方式呈现,使观众参与到艺术创作和思考的过程中。
四、后现代艺术的多样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后现代艺术呈现出多样化和跨界化的趋势。
后现代艺术摒弃了传统的艺术规范,突破了艺术形式和媒介的限制,尝试将不同的艺术形态和领域相结合,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创作方式。
例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数码艺术等都是后现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五、文化多元与全球艺术当代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艺术家们可以汲取不同文化的元素和表现方式,创作出更具个性和多样性的艺术作品。
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们通过交流和合作,推动了艺术的世界化发展。
现代艺术的演变与发展已经超越了单一的国家或地区,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总结:现代艺术的演变与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创新与突破的过程。
现代艺术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
现代艺术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在漫长的艺术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已经看到过许多次变革,如哥特式艺术向文艺复兴样式的变革,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对新古典的变革等等,我们也已经体会到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现代艺术也发生着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
抽象艺术并不是一个有宣言、有纲领的艺术团体,但它却是二十世纪最流行的、最有特色的艺术倾向。
抽象有具象转变而来,具象的作品可以将事物描绘的细致逼真,或者至少可以分辨出描绘的对象,而抽象的作品却非常简化,甚至脱离实际形体,仅呈现出象征性或精神性的意味,仅能以标题的线索等得知画中的主题,所以很多人理解不了抽象性的作品,甚至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观点,比如认为抽想画是乱画的;是画不好写实画才去画抽象画;抽象画太简单,小孩子都会;抽象画是没有标准的,不知好坏…这些误解都导致人们无法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抽象画.谈及抽像,不得不提到的是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
他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同样被公认为抽象主义的创始人。
康定斯基有着很高的绘画、诗歌和音乐天赋,对色彩异常敏感。
后来在三十多岁时到慕尼黑美术学院学画。
当时慕尼黑新艺术运动相当活跃,因此他有机会与现代艺术流派的画家有了交流,大量接触了后印象主义、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的作品,开始了自己的艺术探索之路,并逐渐成为新艺术的领导人,成为变现主义的重要成员。
在1910年他创作了第一幅抽象画,并画了一批完全脱离自然主义的绘画,并撰写了《论艺术的精神》,进行了有关艺术的抽象理论研究,标志着抽象主义绘画的诞生.康定斯基走向抽象艺术之路,有他的必然性,也有他的偶然性,有几个因素对他影响较大:一、康定斯基对音乐的热爱.音乐在他的脑海中常常呈现出的是绚丽的、和谐的色彩,他希望把音乐和绘画结合起来,他认为人与世界的交流需要一种深层的、内在的声音,他要在画布上捕捉一种“色彩大合唱".二、康定斯基曾在画展中看过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干草堆》的油画,画中物体外形的不确定让他感到困惑,但画面却深深吸引了他,每一个细节都在他的脑海中,使他开始怀疑客观物象描绘的必然性。
对具象图形到抽象图形转换的思考
对具象图形到抽象图形转换的思考摘要:具象和抽象都是艺术绘画的重要手法,二者关系密切,相互映衬、相互依存,对于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的转换,可以勾勒出不同的艺术绘画内容和解读出丰富的绘画艺术思想。
具象之物象具体形式的表达,抽象对于物象的创新和扭曲夸张的表达。
只有对于二者真实的把握和运用,才可以真正的让绘画作品焕发出艺术的魅力,才有助于更新艺术观念和培养绘画的创新精神。
本文基于对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转换的思考,分析二者的关系,以及二者对于绘画主题表达和意境创造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比较,增强对于绘画艺术手法的了解,推动该绘画主题表达中对于具象和抽象的认识,进而增强自身对于这两种重要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驾驭。
关键词:具象;抽象;图形转换;艺术Reflections on the figurative to the abstract graphicgraphics conversionAbstract: figurative and abstract art paintings are an important way, the two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against the background, interdependence, for figurative and abstract pictures of conversion, you can outline the different paintings and interpret the contents of a rich artistic painting ideas. Figurative images of specific forms of expression, abstract for innovation and distorted images of exaggerated expression. Only true for both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it can really make paintings full of artistic charm, it helps to update the concept of art and creative spirit of painting. Based on Reflections on figurative and abstract pictures conver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importance of both expression and mood for painting theme created analysi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art of painting techniques for enh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theme for the painting figurative and abstract understanding, thus enhancing their artistic important for both the use and manage.Keywords: concrete; abstract; Graphic Converter; Art引言绘画艺术在表现手法方面一般划分成了具象和抽象这两大类,并由此形成了其它绘画手法和形式的分支。
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
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中国文化历史悠久,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滋养着无数的艺术家, 使他们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创造出璀璨夺目的成果。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著名的美术界的大师, 散文家和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
吴冠中是20 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和不可取代的艺术家之一, 同时也被国际艺坛认定为20 世纪现代代表画家之一。
他也是第一位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的在世东方画家, 并曾经荣获法国文艺最高勋位和巴黎市金勋章。
他是一位从体验出发注重创作与表现的现代派画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 他是一位划时代的里程碑的人物,被世界公认为是影响20世纪中国美术的艺术家。
西方人对东方的古典绘画一向都很关注, 也很看重, 而对于现代的中国绘画却很少了解, 是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作品绘画作品让西方开始了解和关注中国的现代绘画可以说吴冠的绘画是中国现代绘画被西方认识和接受的一个转折点。
吴冠中长期致力于油画的民族化与中国画现代化中西绘画结合的探索者。
他注重传统绘画的意境, 形式感与民族气质, 其作品由具象到注重意象, 逐渐到抽象的精神表现风格,无论是水彩画、油画还是水墨画,其风格独特,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画家一生都在不断的探索, 使他成功的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油画的形式表现出了东方的意韵, 以水墨的形式去展现西方的观念, 有机的融合了中国艺术元素和西方现代绘画精神。
可以说吴冠中先生是唯一的一位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取得成功的艺术家,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展现出来,由早期的具象绘画到后期的抽象绘画, 反映出本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各种特点, 即东西方艺术的完美结合与升华本文主要从吴冠中的油画入手, 通过对其绘画作品的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分别从早期(具象绘画)、中期(意象绘画)、晚期(抽象绘画)的绘画作品分析, 来论述中西绘画融合的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述吴冠中的艺术生平。
从具象向抽象转化的形式规律
从具象向抽象转化的形式规律在各种艺术形式中,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具象形象通常指的是以客观事物为模型的、表现物象外貌和结构的、有形的、逼真的、可辨识的形象。
它是一种较为具体的表现形式,容易为人所认知和理解。
而抽象形式则是通过简化、提炼、概括、或者是去除物象的外在形态,从而达到一种更加纯粹、更加简练、更加普遍、更加深刻的表现形式。
这种形式的转化,不仅是艺术创作中常见的手法,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认知和理解世界时所经历的一种观念的变迁和演进。
本文将从几个特定的角度分析从具象向抽象转化的形式规律。
一、空间与形态的转化在艺术创作中,空间和形态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具象的形象通常会通过对物体的描绘和再现来表现出空间感,而抽象形式则通过对物象的简化、提炼和概括来表现出一种更加纯粹、更加简练、更加普遍的空间和形态。
传统绘画作品中的写实风景画通过对山水风景的细致描绘来表现出一种真实的空间感,而抽象绘画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简化和表现,来使视觉元素更加突出、更加鲜明,从而达到对空间和形态更加纯净的表现效果。
在雕塑方面,具象的雕塑作品通常通过对立体物体的再现和雕刻来表现出真实的形态和结构,而抽象雕塑则通过简化和概括立体形态,来表现出更加抽象和简练的形式。
二、色彩与表现的转化色彩是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基本的元素。
具象的形象通常会通过对物体的真实色彩的描绘和再现来表现出色彩的丰富和多样性,而抽象形式则通过对色彩的再组合、再搭配和再构思来体现出对色彩更加纯净、更加深刻、更加富有表现力的要求。
在绘画作品中,具象的传统油画往往通过色彩的层层叠加和大量细节的刻画来表现出真实的光影效果和丰富的色彩层次,而抽象绘画则通过对色彩的再组合和再加工,来使色彩更加丰富多样、更加明快悦目,从而达到对色彩更加纯粹、更加富有表现力的要求。
三、线条与结构的转化四、主题与内涵的转化从具象向抽象转化的形式规律在艺术创作中是非常普遍的。
这种转化不仅反映了艺术创作本身的发展和演进,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认知和理解世界上所经历的一种观念的变迁和演进。
现代艺术有哪些主要特征
现代艺术有哪些主要特征?你是如何理解的。
特征一:绘画的表现形式从具象转变为抽象或意象现代主义绘画与传统绘画相比有相当大的区别,以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和德拉克洛瓦的《希奥岛的屠杀》为例。
前者是现代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代表作,后者是传统绘画浪漫主义的精典作品,两幅绘画同样都是表现战争题材,但是从作品的表现形式来看,却是大相径庭。
《希奥岛的屠杀》运用了明暗造型的方法,真实地刻画了耀武扬威的侵略者和倒在血泊中绝望挣扎的孤立无助的受压迫者的残状,是具象的画面。
而《格尔尼卡》的画面满是单纯的几何形和游动的曲线,相互交错、拼帖成近似于抽象的牛头、马头及一些肢离破碎的妇女、儿童,带有平面的装饰性特点,是半抽象的画面。
由此可见,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之一是,绘画的表现形式从具象转变为抽象或意象。
毕加索为什么不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呢?他眼睛里所看到的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的景象显然不是象他画中所描绘的那个样子,那他为什么要进行变形呢?其实只要懂得和理解中国写意文人画的人,是很容易理解这一点的。
中国写意画的最高境界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家常画的“梅兰竹菊”等,就与自然界的花卉植物不一样,其中赋予了画家的主观情感和人格化的东西。
如中国明代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那狂草般的笔法,水墨淋漓的效果,更多的表现了笔墨韵味和画家的心态,即通过变形的葡萄发泄出了画家心中的郁闷之气,是画家仕途不得志和对当时明朝黑暗政治感到悲观失望的一种心情写照。
那点点墨迹哪里是画,分明就是徐渭的泪迹。
这就是中国写意画的特点――“借物抒情”。
我们既然能理解徐渭的《墨葡萄图》,也就不难理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了。
特征二:由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格尔尼卡》正是以象征性的手法、变形的形体和灰暗的色调,表现了战争的罪恶和灾难的悲剧。
画面中牛头是法西斯残暴的象征,肢离破碎的人体是人民残遭迫害的残状,画面上方的灯泡一样的眼睛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揭露。
那变形的形体相互交错、拼贴组成了一种混乱的视觉效果和残暴恐怖的气氛,而这正是战争在毕加索脑海中的一种主观反映,毕加索正是通过这些极度夸张、变形的图式,表达了他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强烈仇恨。
艺术中的抽象艺术发展历程知识点
艺术中的抽象艺术发展历程知识点抽象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简化、改变和表达形式来传达艺术家的个人思想和情感,以抽象的方式表现现实世界。
本文将介绍抽象艺术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早期的抽象艺术早期的抽象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
象征主义强调通过符号和象征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直接描绘现实世界。
表现主义则更加强调情感和情绪的表达,通过夸张的形式和颜色来传达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二、俄国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被认为是现代抽象艺术的重要发展阶段之一。
它强调艺术的构成元素,如线条、颜色和形状,并试图通过组合这些元素来创造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俄国构成主义对后来的抽象艺术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荷兰新现实主义荷兰新现实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荷兰艺术家的重要运动,它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抛弃了传统的视觉准则,通过模糊和扭曲的图像来创造一种新的现实感。
荷兰新现实主义的艺术家试图挑战普遍接受的现实定义,通过抽象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四、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抽象艺术运动。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表达内心情感和情绪来创作艺术作品,他们追求通过抽象的形式来传达对现实世界的独特看法。
这一运动对后来的抽象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五、现代抽象艺术现代抽象艺术是当代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包括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抽象表达。
现代抽象艺术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还包括了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以及数字艺术等等。
艺术家们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和技术来创造独特的抽象艺术作品,传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结论抽象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在艺术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简化和改变形式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并通过抽象的方式表现现实世界。
从早期的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到现代的抽象艺术运动,抽象艺术体现了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
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类型
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类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反映在了艺术上。
现代艺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开始了艺术史上的新篇章。
本文将从现代艺术发展的历程和类型两个方面来探讨现代艺术。
一、发展历程现代艺术从“洛可可复古”运动开始,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意大利画家贝尼尼等人发起了这一运动。
他们反对传统的常规表现方式,目的是要把艺术从僵化的传统中解放出来。
接下来是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等各种艺术流派的探索和发展。
印象派最早表现出了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审美兴趣,将大街小巷、人和物等现场情景予以拓展和扩展,将白天和夜晚、日出和日落等表现在同一幅画中。
后印象派则强调对色彩感觉和形式感受的重视,更突出了视觉效果。
野兽派则将自然主义和视觉冲击利用在装饰艺术和现代彩绘技术中。
而立体主义则引导艺术家们探索基本形状和几何构成的形式美学。
20世纪初,福利德·罗兹和恩格尔以及文森特·凡高等人的表现主义,让情感和个人体验成为艺术的主要主题。
同时,联合画家总会、菲斯曼和丹尼尔·亚伯拉罕等人所组成的立体派,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将对象建构在基本形式之上,突出了构成基本单元之间的逻辑和规律,形成了一种功能美学。
而达达主义者们则几乎完全颠覆了艺术的传统,他们拥护“反文艺”,强调反对任何艺术约束和规则。
二、类型1. 抽象艺术:抽象艺术与表现式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抽象艺术主张在艺术上从现实对象中分离出来,削弱或消除对象形态的意义,而重视对抽象形式的理解和感受。
2. 极简主义:极简主义以简单平均和几何化为手段,超越表现,一心追求纯粹感触。
这种艺术形式在美国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达到了顶峰,典型的代表是唐纳德·朗格和凯瑟琳·奥曼等人。
3. 环境艺术:环境艺术是现代艺术的新生儿,是对画廊和美术馆环境的出奇制胜。
环境艺术旨在建立恶劣和温暖的引发人们情感的环境,使艺术消费者参与艺术的过程之中。
从“像与美”到“新与奇”一一浅谈西方油画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绘画写实画家写意艺术
从“像与美”到“新与奇”一一浅谈西方油画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绘画写实画家写意艺术西方油画从15世纪产生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古典绘画到现代绘画,从注重画得“像”画得“美”到追求画得“新”画得“奇”,从具象写实到抽象写意到具象和抽象并行发展的演变过程。
一,15世纪至19世纪中叶,西方油画注重“画得像”“画得美”的时代(一),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创立了“画得像”“画得美”的油画具象写实原则和范例15世纪初,西方绘画在中世纪以来蛋彩画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油画,其时“文艺复兴”已进入盛期,如何创立一种既适合油画特性又有利于表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油画绘画表现形式,著名的“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和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里尼、乔尔乔内、提香等为代表的绘画艺术家,经过大量研究探索和创作实践,提出了以素描为基础,将焦点透视、光影、色彩、人体解剖、黄金分割线等科学原理运用于油画创作的绘画理论和原则,创立了以科学严谨的造型具象和与自然光色相一致的光影色彩铺染真实再现描绘物象本来面貌的具象写实油画,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古典油画”。
古典油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画得像”“画得美”。
《蒙娜丽莎》、《创世纪》、《圣母玛俐亚》、《亚当与夏娃》、《入睡的维纳斯》、《田园合奏》等,为西方“画得像”“画得美”的具象写实油画的形成和发展,树立了成功范例。
(二),17至18世纪,西方油画的“具象写实”取得新的发展文艺复兴以后,17世纪西方绘画甚为流行影响较大的是“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是一种雄浑豪放注重画面色彩渲染和动感表现大起大合富有戏剧化效果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它仍严格延续了15世纪以来古典写实油画的原则,注重造型具象的逼真和优美,既“画得像”“画得美”。
如巴洛克艺术代表画家鲁本斯,借鉴米开朗基罗在画风上的雄健挺拔和提香在用色上的丰富艳美,使油画塑造的人物主体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和逼真。
18世纪西方绘画流行“洛可可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艺术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已经看到过许多次变革,如哥特式艺术向文艺复兴样式的变革,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对新古典的变革等等,我们也已经体会到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现代艺术也发生着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
抽象艺术并不是一个有宣言、有纲领的艺术团体,但它却是二十世纪最流行的、最有特色的艺术倾向。
抽象有具象转变而来,具象的作品可以将事物描绘的细致逼真,或者至少可以分辨出描绘的对象,而抽象的作品却非常简化,甚至脱离实际形体,仅呈现出象征性或精神性的意味,仅能以标题的线索等得知画中的主题,所以很多人理解不了抽象性的作品,甚至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观点,比如认为抽想画是乱画的;是画不好写实画才去画抽象画;抽象画太简单,小孩子都会;抽象画是没有标准的,不知好坏…这些误解都导致人们无法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抽象画。
谈及抽像,不得不提到的是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
他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同样被公认为抽象主义的创始人。
康定斯基有着很高的绘画、诗歌和音乐天赋,对色彩异常敏感。
后来在三十多岁时到慕尼黑美术学院学画。
当时慕尼黑新艺术运动相当活跃,因此他有机会与现代艺术流派的画家有了交流,大量接触了后印象主义、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的作品,开始了自己的艺术探索之路,并逐渐成为新艺术的领导人,成为变现主义的重要成员。
在1910年他创作了第一幅抽象画,并画了
一批完全脱离自然主义的绘画,并撰写了《论艺术的精神》,进行了有关艺术的抽象理论研究,标志着抽象主义绘画的诞生。
康定斯基走向抽象艺术之路,有他的必然性,也有他的偶然性,有几个因素对他影响较大:
一、康定斯基对音乐的热爱。
音乐在他的脑海中常常呈
现出的是绚丽的、和谐的色彩,他希望把音乐和绘画结合起来,他认为人与世界的交流需要一种深层的、内在的声音,他要在
画布上捕捉一种“色彩大合唱”。
二、康定斯基曾在画展中看过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干草
堆》的油画,画中物体外形的不确定让他感到困惑,但画面却
深深吸引了他,每一个细节都在他的脑海中,使他开始怀疑客
观物象描绘的必然性。
三、康定斯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自己一幅倒置的写
生画,画面形象不确定但却呈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他意识
到抽象的独特意义,逐渐转向抽象因素的探索。
康定斯基强调艺术的抽象和表现的抽象形式,认为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抽象则是艺术离开自然物象的本质。
康定斯基的转变折射了现代艺术家从具象到抽像的演变。
当现代艺术画家看到抽象艺术作品时,就如同康定斯基看到《干草堆》时的感受,都被深深的吸引了,现代画家逐渐认识到抽象性的表达把他们之前无法表达出的感情、感受表达了出来。
正如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说道:“灵魂和肉体密切相连,它通过各种感觉的媒介产
生印象,被感受的东西能唤起和振奋精神。
艺术家与观赏者之间的程序是:艺术家的感情→感受→艺术作品→感受→观赏者的感情。
”
具象与抽象反映的是不同的美学诉求,具象呈现的是视觉体验,而抽象则表现出概念的本质。
具象演变到抽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具象绘画触及不到的范围里,描绘一些眼镜无法见到的抽象概念,如音乐、时间、情绪、永恒等,利用具象中再精确的透视法都无法达成目标,而抽象绘画可以完全打破形体的束缚,任由画家驰骋于想象的空间。
如康定斯基的《黄-红-蓝》,作品中没有轮廓线的色块,难以辨认的造型,创造的是人们对色彩与形式和谐的心灵震动和情绪波动,具有音乐般的抒情效果。
很多现代画家都把绘画内容看做是必不可少的,当绘画时,他们往往会提出“这是什么意思”的疑问,但是当他们了解抽象性绘画时,他们则直接转换成另一个问题:在这个绘画的过程中,此画究竟做了什么?它触及了精神的哪个方面?这也许是一个“抽象向具象转变”的缘由。
具象向抽象的转变,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运动,不如说是一种心态,从最初的自然直接印象到如今的非物质性的表现,画面中的每一个崭新的精神都与思维、灵感相结合,表达出了不仅仅是视觉,更是对听觉、情绪、时间等无形的感受。
抽象性绘画摆脱了对物质世界的任何屈从,抛弃了一切对真实客观世界的参照,甚至连某种暗示都不存在,而是义无反顾的在一切表现、逻辑之外寻求纯粹非现实形象的创造。
如今,很多的艺术绘画都在探索者一个问题:用抽象化手段表现和捕
捉自然界的精神的可能性。
康定斯基出于对现代文明的不满,渴望创造一种纯灵性、纯精神性的新艺术来改造世界。
如今,具象向抽象的转变,表现了艺术家的意图:主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和决断。
从抽象中体会到得不仅仅只是自然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灵感的存在。
无论现代艺术发生如何的演变,我们都没有理由忽视他们的存在,相反,我们应当对这些艺术深入研究,在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当代社会的条件下,去创立对艺术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准则,从而为更正确的认识艺术的本质,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以促进艺术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宁生.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葛鹏仁.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3】内森·卡博特·黑尔.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4】丹纳.艺术哲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5】孙家祥.现代艺术绘画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6】朱伯雄.世界美术史(第十卷)上.山东美术出版社.1991 【7】宋玉成.西方现代美术的追本溯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许德民.中国抽象艺术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