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管理模式的进化历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化生存的阶段本质上是结构化生存方式的瓦解阶段,为结构性变化和非结构性变化之间建立了过度性联接。由于网络的即时性联接作用,我们身处非结构性变化的其中,可以对变化获得即时体验,因此我们把非结构性变化称之为情境变化,情境变化条件下的生存方式我们称之为情境化生存。网络化生存为结构化生存模式向情境化生存模式的转化建立了联接。
管理学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范畴,包括个体和群体组织的管理,其本质上个体或群体思维方式的面临环境变化做出的实质性取舍,映射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现在各种各样的组织成为社会运行的载体,组织的管理方式同样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进化。
赢利性组织和非赢利性组织是现在社会两类主要的群体组织,它们的管理方式映射着社会的生存方式。而赢利性组织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就更为关切。
现在绝大部分组织和学校组织一样,在面临高速变化中,为了保持自己的安全性,力图改变不良处境的方法是更加严格的结构化,在稳定中求生存:制度更严、程序更多、围墙更高。以结构对待变化的结局只能是束缚自己。虽然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多元化、全球化变革的口号喊的非常响亮,但是已经习惯了结构化生存的经理人,通常不仅仅从结构化组织向新组织的转变特别难,而且即使对于那些已经实施变革,转变为非结构性组织的公司而言,它们自身在运行过程中也常常遇到问题和挑战,最终还是退回结构中。结构像一堵穿不破的墙,总是树立在每个人的心里,树立在进步的前方。因为在所有人的认为中“变革”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权宜之计,是一种暂时性的投机,一种修辞的手段,新组织模式只是一种流行意义上的理想化,而没有认识到高速变革的世界需要全新的生存方式。
未来的生存方式是情境化生存。在网络化生存中享受到的即时性情境体验刺激了我们为之狂热的追求,可以供我们利用的条件以不可思义的速度发展,以无限可能的能力去面对无限的情境变化。随着结构性转变的速度越来越快,越过适当的临界点时,结构的本身就不在是第一重要的了,它只是高速变化流中的一个分子,并且当外部环境变化的速度到了一个临界面时,它的张力将会使内部不相容的结构体崩溃。我们把世界的信息化革命称之为第三次产业革命,并为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其实我们正在经历的并非是革命的本身,而是革命的前奏。所谓的革命必须要有彻底性的质的突破,结构化的世界正在风雨飘摇中,而更具有猛烈的风雨正要来临。对于变化的即时性适应能力成为评估我们生存能力的关键。人面对复杂化多样性的唯一方法是通过提高对变化的直觉反应速度和适应性,也就是情境反应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是人随着社会变化在不断进化的结果。司机在驾驶情境中,足球队员在比赛情境中,都有最佳的适应变化能力和反应能力,此时他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行动力和风险规避能力都是最佳的。组织面对复杂化多样性的关键不是提高对结构化事物规律性控制力,或者说对有限结构的关注不再重要了,而是通过提高组织的情境反应能力,去实现对变化的即时性把握,与情境共舞,组织进入情境化生存时代。
第二阶段是结构化生存阶段。人类在原始情境化生存阶段对环境变化规律的探索和积累,使人类深刻体会了发现和利用结构化规律带来的好处。人们懂得了在无序的变化中提取有规律可循的那部分变化,然后利用在此特定环境下的有限条件(工具和方法)取得一个个实效性的成果,这种结构化思维方式成为社会的主流思维。就如潘金莲长期流浪卖艺,饱一顿饥一顿,走到哪活到哪,衣食温饱全凭别人捉摸不定的兴情施舍。自从对武大郎若即若离的观察接触,发现他是如此的令人有安全感,老实憨厚、有房子有烧饼,不用在外饥肠漉漉流离失所,就和他走进了规规矩矩一夫一妻的婚姻结构体。人类进入延循结构化的主流生存时代:围墙、城池、界域、家庭、群体、社会组织、军队国家、规则、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结构、管理体存状态。这个结构无处不在,小到每个人的作息习惯、言谈话语都有深深的结构烙印。你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有人告诉你合不合规范、应该不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也不断地突破原来的结构,向新的结构迈进,然后又用新的结构约束自己。
企业原始情境化生存阶段的时间表可以定位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整个社会工商业化的财富处于原始萌芽阶段,工商业的生产规则、交易规则、相应的社会秩序、法制管理、经济秩序都是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工商行业的人员对于财富追求采取的放任妄为的方式。商人在无序性变化的竞争中不择手、适者生存、财富不问来源的情境反应能力发挥到极致。西方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这一阶段企业原始情境化生存方式的真实写照。
管理学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范畴,包括个体和群体组织的管理,其本质上是是个体和群体对自己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的管理,是它们面临环境变化的时经过思维方式过滤后做出的实质性取舍。
物竞天择,不同的环境变化模式决定了物种的思维方式,决定了物种的主流生存方式,人类社会经历了四个不同的生存阶段。
首先是原始情境化生存阶段。当时的自然环境恶劣、天气变化无常、猛兽成群,人类以树叶为衣、以野果为食、食无定餐、居无定所。虽然这些对于现在人来说是小菜一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当时人可利用的生存条件极其有限的,对环境变化几乎没有预测和控制能力,变化是无序可循的。相应的思维方式是任其自然,整个社会对个体和群体的生存管理是放任自流的,听由上天的情境变化安排。生无法控制,小BB随着群婚的寻欢作乐而不断冒出来;死亦无法安排,漫山遍野该躺倒就躺倒了,不该躺倒也躺倒了,说不定自己还是同类的一顿美餐呢。我们把这种生存方式称之为原始的情境化生存。它给我们提供的借鉴在于:当时人虽然没有系统的训练意识,但在无序可循的非结构化变化刺激中,人身体的情境直觉反应能力很强:力量、速度、听觉、对恶劣情境的适应能力等都处于极佳状态。
第三个阶段是网络化生存阶段。由于交通网络、通讯网络、电子网络的迅猛发展,有规律的结构性功能在更大范围的条件下就不再有效,在一种时空下的不可能在另一种时空条件下却有无数种可能。我们把有限有序的线性的变化归纳为结构性变化,把无限无序非线性的变化称为非结构性变化。网络化条件下的变化既可以看作是结构化的,也可以认为是非结构化的,因为人可以利用条件的可能性是有限的,但同时在适当的情形下这种有限的可能又可以无限扩展。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如此矛盾性的生存状态:所有的结构性模式仍然在眼前发生作用,而在另一地点的作用却踪影全无。结构性事物就和同居一样,可以用一万种理由随时随地建立结构,也可以用一万种理由维持结构,还可以用一万种理由随时随地让结构解体。网络化生存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带上明显的两栖色彩,既不放弃对目前结构化生活的依赖,又尽可能地多手准备应付新的可能。潘金莲既与武大生活如常,又和西门庆一夜寻欢;武大的徒弟既天天来烧饼店照常上班,又在外广投简历,还和风险投资搭上线,想自主创业;武大的资金也不仅仅在烧饼项目上投资,而是房产、股票、期货多元化。
所有的赢利性组织经营者每天都在想当然地希望能够预测市场的变化,并且千方百计地通过结构化的管理体系来强化这种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强化对预测结果的可预期控制。预测和控制是我们两种典型的结构性思维取向!可惜,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终究是个混沌系统,这个系统的变化越来越快,企业的环境不论从内部还是从外部,都向高度的自由化动态化方向演进,它是非结构性的情境变化。一只蝴蝶煽动的翅膀可能影响几天后的天气变化,世界某个角落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在非结构性变化中什么时间条件可以称之为“未来”?是十年以后?五年以后?一年以后?还是一个季度以后?不,下一秒就是未来!现在就是未来!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过度就在一瞬间。
信息技术在企业组织中的最初是作为一项技术得当利用,但是在整个社会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化以后,人们通过网络看见了结构性变化指向的未来端口:整个组织的生存环境是以无序非线性的方式变化。今天带给企业成功的东西,明天或在另一个地方就会让企业遭到失败。这是一个让经理人又爱又恨的矛盾时代:既知道战略管理没有实际太多的价值,但又不得不依旧进行战略规划;既认识到组织结构的节节弊端,但又无法彻底扁平化网络化现行结构;既知道变革势在必行,但又只能在结构中寻找变革;既能够开明地理解职员的个性的多元化,但个性化行为发生时又去谆谆教导频频警告。有人告诉你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多元化,成功案例分析123,但又有人说要严格定位,什么都做等于什么都没做,要专业化,失败案例分析ABC。望着各端,置于网络,又爱又恨,取舍难当,于是提出“网络化生存”的口号。人类对于自己的生存方式第一次有这样清醒而又无奈的认识。渴望真正实现网络的、自由的、动态的生存方式,但又没有找到途径脱离结构的制约,只好在“网络”后面加个“化”,在“多元”后面加个“化”,表达一种理想、一种努力的趋向标准、一种灵感和动力的来源。
当企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人把眼光锁定在一个个限定的领域时,财富增长的结构性规律就显现出来。当它被人们利用并且获得丰厚收益后,企业人就对组织系统的经济结构规律发生浓厚兴趣。对组织中每一项每一个细节的结构性管理,都能降低成本或取得收入。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学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末,获得了登峰造极的发展。现场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每项管理都建立了严格结构化的体系。
众多咨询机构仍然在用资源、组织方式、本土化还是世界化这样一些结构性思维方式来企图挽救自己,像这样对于结构性世界的崩溃和终结毫无察觉的组织比比皆是。比如以前谈到“大学生”给人的印象是天之骄子,代表着知识和未来,可是现在“大学生”这三个字给人的概念就是“落后、自恋、无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都是严格结构化的:陈旧的教材、刻板的理论、严格的等级、重复性的作业......严格的结构严重束缚它的变化力。现在中国中小学校有三分之二的教师在变化力面前的能力评估可以说是停滞在“愚昧无知”的阶段,2004年9月份居然还有教育部门将中小学教师要求进行二级计算机培训的新闻喜气洋洋地在报纸上宣传,落后的地步令人非常吃惊。大学中有一半的老师是照着上个实际八九十年代课本念书上课。当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大于100的指数向无限数个方向前进时,而教育体制结构以小于10的指数在有限的几个固定性方向在变化,表面上在进步,实际上是在退后。这样的结构注定了它在越来越快的变化面前走向没落,教育和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种资格证书的实际价值成长比越来越趋向零点。
未来我们企业可以依赖的生存方式在哪里?是在那个步步分析却步步滞后的战略管理系统里?还是在那个层层控制却层层失控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里?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物流规划、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这些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都是结构化的。它们能适应非结构的情境变化吗?
我们来看一看以传播和实施结构化管理方法的专业咨询公司的生存现状。以结构化思维为核心解决策略的麦肯锡公司在欧美市场处于停滞阶段,在中国市场连续三年亏损;国际上其它著名的咨询公司总体现状也是如此;国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汉普、远卓等都被资金问题所困绕;更多的大大小小咨询公司就更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这种现状对于国内每一个加入咨询行业的人可能都是始料不及的,大家都将这归结于“中国不成熟的市场”,要继续等待一个“成熟的市场”。实际上咨询在欧美市场一样低迷,虽然这一地区能保持较高的咨询收入,原因是这一地区组织在对咨询进行习惯性消费而已。这几年能够给咨询带来增长的IT业务这一块,它代表的组织网络化生存的方式。而限制IT业务扩大成长的,是无法挣脱的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咨询不能给现实的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这是咨询行业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因为咨询赖以的结构性管理模式、管理工具已经走到了创造新价值的终点,任何结构性的东西都是有终点的。大家都在预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管理模式需求市场,许多组织的结构性规范化的管理还没有成熟,但由于世界性的高速变化,市场的需求主体会随着变化跳跃进入情境化生存阶段。结构化管理模式的需求市场已经夕阳西下,即将到来的不是成熟,而是没落和崩溃。网络化生存并不是未来管理的准确性指引,它提供的只是一个短暂的似是而非的过度性状态,我们需要对先行组织管理模式更彻底性的颠覆,对未来更切实可行的触摸。
管理学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范畴,包括个体和群体组织的管理,其本质上个体或群体思维方式的面临环境变化做出的实质性取舍,映射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现在各种各样的组织成为社会运行的载体,组织的管理方式同样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进化。
赢利性组织和非赢利性组织是现在社会两类主要的群体组织,它们的管理方式映射着社会的生存方式。而赢利性组织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就更为关切。
现在绝大部分组织和学校组织一样,在面临高速变化中,为了保持自己的安全性,力图改变不良处境的方法是更加严格的结构化,在稳定中求生存:制度更严、程序更多、围墙更高。以结构对待变化的结局只能是束缚自己。虽然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多元化、全球化变革的口号喊的非常响亮,但是已经习惯了结构化生存的经理人,通常不仅仅从结构化组织向新组织的转变特别难,而且即使对于那些已经实施变革,转变为非结构性组织的公司而言,它们自身在运行过程中也常常遇到问题和挑战,最终还是退回结构中。结构像一堵穿不破的墙,总是树立在每个人的心里,树立在进步的前方。因为在所有人的认为中“变革”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权宜之计,是一种暂时性的投机,一种修辞的手段,新组织模式只是一种流行意义上的理想化,而没有认识到高速变革的世界需要全新的生存方式。
未来的生存方式是情境化生存。在网络化生存中享受到的即时性情境体验刺激了我们为之狂热的追求,可以供我们利用的条件以不可思义的速度发展,以无限可能的能力去面对无限的情境变化。随着结构性转变的速度越来越快,越过适当的临界点时,结构的本身就不在是第一重要的了,它只是高速变化流中的一个分子,并且当外部环境变化的速度到了一个临界面时,它的张力将会使内部不相容的结构体崩溃。我们把世界的信息化革命称之为第三次产业革命,并为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其实我们正在经历的并非是革命的本身,而是革命的前奏。所谓的革命必须要有彻底性的质的突破,结构化的世界正在风雨飘摇中,而更具有猛烈的风雨正要来临。对于变化的即时性适应能力成为评估我们生存能力的关键。人面对复杂化多样性的唯一方法是通过提高对变化的直觉反应速度和适应性,也就是情境反应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是人随着社会变化在不断进化的结果。司机在驾驶情境中,足球队员在比赛情境中,都有最佳的适应变化能力和反应能力,此时他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行动力和风险规避能力都是最佳的。组织面对复杂化多样性的关键不是提高对结构化事物规律性控制力,或者说对有限结构的关注不再重要了,而是通过提高组织的情境反应能力,去实现对变化的即时性把握,与情境共舞,组织进入情境化生存时代。
第二阶段是结构化生存阶段。人类在原始情境化生存阶段对环境变化规律的探索和积累,使人类深刻体会了发现和利用结构化规律带来的好处。人们懂得了在无序的变化中提取有规律可循的那部分变化,然后利用在此特定环境下的有限条件(工具和方法)取得一个个实效性的成果,这种结构化思维方式成为社会的主流思维。就如潘金莲长期流浪卖艺,饱一顿饥一顿,走到哪活到哪,衣食温饱全凭别人捉摸不定的兴情施舍。自从对武大郎若即若离的观察接触,发现他是如此的令人有安全感,老实憨厚、有房子有烧饼,不用在外饥肠漉漉流离失所,就和他走进了规规矩矩一夫一妻的婚姻结构体。人类进入延循结构化的主流生存时代:围墙、城池、界域、家庭、群体、社会组织、军队国家、规则、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结构、管理体存状态。这个结构无处不在,小到每个人的作息习惯、言谈话语都有深深的结构烙印。你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有人告诉你合不合规范、应该不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也不断地突破原来的结构,向新的结构迈进,然后又用新的结构约束自己。
企业原始情境化生存阶段的时间表可以定位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整个社会工商业化的财富处于原始萌芽阶段,工商业的生产规则、交易规则、相应的社会秩序、法制管理、经济秩序都是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工商行业的人员对于财富追求采取的放任妄为的方式。商人在无序性变化的竞争中不择手、适者生存、财富不问来源的情境反应能力发挥到极致。西方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这一阶段企业原始情境化生存方式的真实写照。
管理学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范畴,包括个体和群体组织的管理,其本质上是是个体和群体对自己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的管理,是它们面临环境变化的时经过思维方式过滤后做出的实质性取舍。
物竞天择,不同的环境变化模式决定了物种的思维方式,决定了物种的主流生存方式,人类社会经历了四个不同的生存阶段。
首先是原始情境化生存阶段。当时的自然环境恶劣、天气变化无常、猛兽成群,人类以树叶为衣、以野果为食、食无定餐、居无定所。虽然这些对于现在人来说是小菜一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当时人可利用的生存条件极其有限的,对环境变化几乎没有预测和控制能力,变化是无序可循的。相应的思维方式是任其自然,整个社会对个体和群体的生存管理是放任自流的,听由上天的情境变化安排。生无法控制,小BB随着群婚的寻欢作乐而不断冒出来;死亦无法安排,漫山遍野该躺倒就躺倒了,不该躺倒也躺倒了,说不定自己还是同类的一顿美餐呢。我们把这种生存方式称之为原始的情境化生存。它给我们提供的借鉴在于:当时人虽然没有系统的训练意识,但在无序可循的非结构化变化刺激中,人身体的情境直觉反应能力很强:力量、速度、听觉、对恶劣情境的适应能力等都处于极佳状态。
第三个阶段是网络化生存阶段。由于交通网络、通讯网络、电子网络的迅猛发展,有规律的结构性功能在更大范围的条件下就不再有效,在一种时空下的不可能在另一种时空条件下却有无数种可能。我们把有限有序的线性的变化归纳为结构性变化,把无限无序非线性的变化称为非结构性变化。网络化条件下的变化既可以看作是结构化的,也可以认为是非结构化的,因为人可以利用条件的可能性是有限的,但同时在适当的情形下这种有限的可能又可以无限扩展。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如此矛盾性的生存状态:所有的结构性模式仍然在眼前发生作用,而在另一地点的作用却踪影全无。结构性事物就和同居一样,可以用一万种理由随时随地建立结构,也可以用一万种理由维持结构,还可以用一万种理由随时随地让结构解体。网络化生存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带上明显的两栖色彩,既不放弃对目前结构化生活的依赖,又尽可能地多手准备应付新的可能。潘金莲既与武大生活如常,又和西门庆一夜寻欢;武大的徒弟既天天来烧饼店照常上班,又在外广投简历,还和风险投资搭上线,想自主创业;武大的资金也不仅仅在烧饼项目上投资,而是房产、股票、期货多元化。
所有的赢利性组织经营者每天都在想当然地希望能够预测市场的变化,并且千方百计地通过结构化的管理体系来强化这种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强化对预测结果的可预期控制。预测和控制是我们两种典型的结构性思维取向!可惜,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终究是个混沌系统,这个系统的变化越来越快,企业的环境不论从内部还是从外部,都向高度的自由化动态化方向演进,它是非结构性的情境变化。一只蝴蝶煽动的翅膀可能影响几天后的天气变化,世界某个角落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在非结构性变化中什么时间条件可以称之为“未来”?是十年以后?五年以后?一年以后?还是一个季度以后?不,下一秒就是未来!现在就是未来!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过度就在一瞬间。
信息技术在企业组织中的最初是作为一项技术得当利用,但是在整个社会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化以后,人们通过网络看见了结构性变化指向的未来端口:整个组织的生存环境是以无序非线性的方式变化。今天带给企业成功的东西,明天或在另一个地方就会让企业遭到失败。这是一个让经理人又爱又恨的矛盾时代:既知道战略管理没有实际太多的价值,但又不得不依旧进行战略规划;既认识到组织结构的节节弊端,但又无法彻底扁平化网络化现行结构;既知道变革势在必行,但又只能在结构中寻找变革;既能够开明地理解职员的个性的多元化,但个性化行为发生时又去谆谆教导频频警告。有人告诉你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多元化,成功案例分析123,但又有人说要严格定位,什么都做等于什么都没做,要专业化,失败案例分析ABC。望着各端,置于网络,又爱又恨,取舍难当,于是提出“网络化生存”的口号。人类对于自己的生存方式第一次有这样清醒而又无奈的认识。渴望真正实现网络的、自由的、动态的生存方式,但又没有找到途径脱离结构的制约,只好在“网络”后面加个“化”,在“多元”后面加个“化”,表达一种理想、一种努力的趋向标准、一种灵感和动力的来源。
当企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人把眼光锁定在一个个限定的领域时,财富增长的结构性规律就显现出来。当它被人们利用并且获得丰厚收益后,企业人就对组织系统的经济结构规律发生浓厚兴趣。对组织中每一项每一个细节的结构性管理,都能降低成本或取得收入。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学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末,获得了登峰造极的发展。现场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每项管理都建立了严格结构化的体系。
众多咨询机构仍然在用资源、组织方式、本土化还是世界化这样一些结构性思维方式来企图挽救自己,像这样对于结构性世界的崩溃和终结毫无察觉的组织比比皆是。比如以前谈到“大学生”给人的印象是天之骄子,代表着知识和未来,可是现在“大学生”这三个字给人的概念就是“落后、自恋、无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都是严格结构化的:陈旧的教材、刻板的理论、严格的等级、重复性的作业......严格的结构严重束缚它的变化力。现在中国中小学校有三分之二的教师在变化力面前的能力评估可以说是停滞在“愚昧无知”的阶段,2004年9月份居然还有教育部门将中小学教师要求进行二级计算机培训的新闻喜气洋洋地在报纸上宣传,落后的地步令人非常吃惊。大学中有一半的老师是照着上个实际八九十年代课本念书上课。当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大于100的指数向无限数个方向前进时,而教育体制结构以小于10的指数在有限的几个固定性方向在变化,表面上在进步,实际上是在退后。这样的结构注定了它在越来越快的变化面前走向没落,教育和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种资格证书的实际价值成长比越来越趋向零点。
未来我们企业可以依赖的生存方式在哪里?是在那个步步分析却步步滞后的战略管理系统里?还是在那个层层控制却层层失控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里?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物流规划、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这些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都是结构化的。它们能适应非结构的情境变化吗?
我们来看一看以传播和实施结构化管理方法的专业咨询公司的生存现状。以结构化思维为核心解决策略的麦肯锡公司在欧美市场处于停滞阶段,在中国市场连续三年亏损;国际上其它著名的咨询公司总体现状也是如此;国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汉普、远卓等都被资金问题所困绕;更多的大大小小咨询公司就更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这种现状对于国内每一个加入咨询行业的人可能都是始料不及的,大家都将这归结于“中国不成熟的市场”,要继续等待一个“成熟的市场”。实际上咨询在欧美市场一样低迷,虽然这一地区能保持较高的咨询收入,原因是这一地区组织在对咨询进行习惯性消费而已。这几年能够给咨询带来增长的IT业务这一块,它代表的组织网络化生存的方式。而限制IT业务扩大成长的,是无法挣脱的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咨询不能给现实的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这是咨询行业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因为咨询赖以的结构性管理模式、管理工具已经走到了创造新价值的终点,任何结构性的东西都是有终点的。大家都在预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管理模式需求市场,许多组织的结构性规范化的管理还没有成熟,但由于世界性的高速变化,市场的需求主体会随着变化跳跃进入情境化生存阶段。结构化管理模式的需求市场已经夕阳西下,即将到来的不是成熟,而是没落和崩溃。网络化生存并不是未来管理的准确性指引,它提供的只是一个短暂的似是而非的过度性状态,我们需要对先行组织管理模式更彻底性的颠覆,对未来更切实可行的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