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脑
情绪的生理基础和机制
我们有时知道自己为什么害怕,因为情绪与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的认识相关;有时又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恐惧或无名焦虑,比如看立体电影时,面对一列迎面急驰而来的火车 ,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避让,尽管明知这是看电视,火车不会开过来压伤自己。那是因为 还有一个叫杏仁核的大脑区域,它能不经大脑皮层直接而迅速地得到感觉信息,并使人 在没有真正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之前就对潜在的危险作出反应,这种原始的恐惧反应不 受大脑中枢的控制。杏仁核受损的人无法识别情绪,就是歹徒用枪对着他,他也感觉不 到害怕,所以他也无法理解别人的情绪,会出现社交障碍。
Powered by TCPDF ()
(二)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
情绪能引起相关生理反应,如不愉快情绪引起的生理反应包括:肌肉紧张、心率加快 、烦躁、干渴、想吐、尿频、颤抖、对大的声音极为敏感,此外还有许多内分泌、免疫 等变化。这些反应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这 两个系统一直处于活动状态中,你是处于放松还是紧张状态完全取决于这两个系统的活 动状态。一般地说,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激发身体采取紧急行动——“战斗还是逃跑” ,这可以激活某些机体系统,而将其他进行抑制,这些变化的目的是:糖被释放到血液 中,使机体。快速获取能量;心跳加快保证肌肉供血;皮肤血流量受到限制,可以减少 受伤后的出血量;消化功能被暂时抑制,血流将提供到更需要的地方,比如大脑、骨骼 肌等等。这些反应都为人在危机中生存增加了机会。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平息情 绪的唤起:让身体平静和放松,恢复平衡并帮助身体储备能量。
大脑的意识调节与情绪调节情绪对意识的调控作用
大脑的意识调节与情绪调节情绪对意识的调控作用大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起着控制与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关键作用。
其中,大脑对于意识的调节以及情绪的调节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脑在意识和情绪调节方面的作用,并讨论情绪对意识的调控作用。
一、大脑意识调节的基本机制意识是人类思维和行为活动的核心,它涉及到信息的感知、加工、储存和表达等多个方面。
大脑对意识的调节是通过多个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
1.1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的一层,它包含了大量的神经元和神经细胞。
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运动、感知、语言和记忆等。
这些不同功能的区域之间通过神经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复杂而高度协调的神经网络。
大脑皮层的活动是意识产生和维持的基础。
1.2 丘脑和下丘脑丘脑和下丘脑是大脑的深部结构,它们通过与大脑皮层的连接参与了意识的调节。
丘脑参与了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加工,下丘脑则与自主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对身体的内部环境进行监测和调节。
二、大脑情绪调节的基本机制情绪是人类内心感受和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它包括快乐、悲伤、愤怒等。
大脑对于情绪的调节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部分。
2.1 杏仁核杏仁核是大脑中控制情绪表达和反应的重要核团。
它参与了恐惧的产生和处理,并与海马体和其他脑区相互连接,形成情绪记忆的回路。
2.2 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是大脑皮层的前部分,它对情绪的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
前额叶皮层参与情绪的产生和调控,同时也与决策制定和社会交往等功能有关。
三、情绪对意识的调控作用情绪对于意识产生和调控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情绪的不同状态可以改变大脑的活动模式,从而影响意识的生成和表达。
3.1 情绪与注意力情绪可以引起个体的注意力倾向和选择,进而影响意识的焦点和内容。
比如,当一个人处于害怕的情绪状态下,他的注意力往往会更加集中于与害怕相关的刺激,并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
3.2 情绪与记忆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研究表明,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大脑部分区域的活动,从而加强或削弱记忆的编码和检索过程。
情绪的大脑机制范文
情绪的大脑机制范文
情绪是人类表达内心状态的一种心理体验,涉及到神经、生理、认知和行为等多个层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情绪的大脑机制。
情绪的形成和调节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脑区: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和下丘脑。
其次,前额叶皮质在情绪加工和调节中起到关键作用。
前额叶皮质是大脑的高级认知控制中心,主要分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额下回皮质(OFC)和扣带回皮质(AC)等区域。
DLPFC参与对情绪的评估和监管,它可以通过调节杏仁核的活动来减弱或增加情绪的产生。
OFC则主要参与情绪的感受和心理价值的评估,它与奖励系统密切相关,对积极情绪产生有重要作用。
AC则与DLPFC和OFC一起构成情绪调制网络,调节情绪的产生、感受和表达。
最后,下丘脑是情绪加工和表达的重要脑结构。
它是大脑下垂体-垂体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主要包括下丘脑垂体前区和下丘脑垂体后区。
下丘脑垂体前区通过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等物质来调节压力和性行为等情绪反应。
下丘脑垂体后区则通过释放催产素和氧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物质来加强积极情绪和社会互动。
总的来说,情绪的形成和调节涉及到多个脑区、神经递质和神经途径的复杂相互作用。
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和下丘脑是情绪加工和调节的关键脑区,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相互连接和调控,进而在大脑中产生出丰富多样的情绪体验。
详细了解情绪的大脑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反应。
大脑与情绪之间的复杂关系
大脑与情绪之间的复杂关系人类大脑是情绪的重要源泉和调控中心。
情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个体的思考、决策、行为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
然而,大脑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单向影响,而是一种复杂且相互作用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大脑与情绪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研究和实证证据。
情绪是一种内在表达,涉及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体验。
大脑的情绪中枢主要包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和扣带回等脑区。
其中,杏仁核被认为是情绪的主要处理中心。
通过与其他大脑区域的相互交互作用,杏仁核能够对外界刺激产生快速反应,并激活其他大脑区域进一步调节情绪的处理和表达。
大脑对情绪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回路的活动实现。
神经递质是大脑中的化学物质,能够传递神经信号并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例如,多巴胺、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大脑中涉及情绪调节的神经回路包括杏仁核-海马回路、杏仁核-扣带回-前额叶皮质回路等,这些回路在不同层面上调控情绪的生成和表达。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脑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情绪可以影响大脑的认知和认知加工。
情绪状态对注意力、记忆、学习以及决策等认知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一个人在情绪激动或焦虑时,可能会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记忆事物。
另一方面,大脑的认知加工和功能状态也可以调节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通过训练和调节大脑的认知功能,如情绪调节训练和注意力训练,能够显著改善人们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和抑郁症状。
此外,大脑中的神经可塑性也在情绪的形成和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可塑性指的是大脑的神经元和神经回路能够通过经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特性。
研究表明,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训练可以改变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并引起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例如,慢性压力和焦虑状态可以导致大脑杏仁核和前额叶皮质的改变,而情绪调节训练可以改善这些改变并提高情绪的调节能力。
情绪和大脑的互动关系解析
情绪和大脑的互动关系解析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与大脑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情绪和大脑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解析其机制。
一、情绪的定义和分类情绪是一种带有主观感受、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的内部心理状态。
基于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如喜、怒、哀、乐)和复杂情绪(如爱、恐惧、焦虑等)。
情绪与我们的体验、决策、社交互动等方面密切相关。
二、情绪的生理机制情绪的生理机制与大脑的激活和调节密切相关。
当我们遇到刺激(如威胁或奖赏)时,大脑的情绪中枢,如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等区域,将被激活。
杏仁核的激活对于情绪体验的产生和控制至关重要,它直接参与了情绪记忆的形成,使得相应的刺激在下一次出现时能够更容易引发相同或类似的情绪反应。
三、情绪的神经网络情绪的产生和表达涉及多个脑区之间的复杂连接和调节。
其中,杏仁核和海马体是情绪加工的重要区域之一。
杏仁核与海马体之间的连接通过海马-杏仁突触传递信息,使得情绪记忆与情绪反应能够相互关联。
此外,前额叶皮层也是情绪调节和控制的关键区域,它通过与其他脑区的神经网络联系,调节和抑制情绪反应,促使我们做出理性的决策。
四、情绪与认知的互动情绪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情绪的激活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认知过程,如记忆、学习和决策,还可以通过影响注意力和思维方式来间接影响认知。
研究表明,情绪稳定和积极的人在认知任务中表现更好,而情绪不稳定和消极的人则可能出现认知偏差和决策错误。
五、情绪调节的方法理解情绪和大脑的互动关系对于情绪调节和管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1. 认知重组:通过调整思维方式来改变情绪体验,如积极思维和情绪重塑训练。
2. 情绪表达:通过表达情绪来减轻压力,如与他人交流、书写日记等。
3. 身体锻炼: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的紧张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4. 呼吸调节:深呼吸和冥想等方法可以帮助平静情绪,减轻焦虑和压力。
六、应用前景对情绪和大脑互动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情绪,对情绪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的治疗提供指导。
科学家揭示了人类情绪与大脑之间的关联
科学家揭示了人类情绪与大脑之间的关联1. 引言1.1 概述情绪是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对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生理状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分析和理解人类情绪与大脑之间的关联对于提升我们对自身感受和行为驱动力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揭示人类情绪与大脑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情绪如何影响个体决策、社交互动以及心理健康。
1.2 研究背景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阐明情绪和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以往研究主要依靠心理测量工具、行为观察和临床案例报告等方法进行研究。
然而,这些方法不能全面揭示情绪产生和调控的神经机制。
随着神经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电脑断层扫描技术(CT)等,科学家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负责情绪调节的大脑区域。
1.3 研究意义深入了解人类情绪与大脑之间的关联对于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心理健康领域,揭示情绪与大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治疗情绪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在社交学和行为科学领域,了解情绪如何被调节和表达能够提升我们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并促进良好的人际互动。
此外,这些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教育领域提供参考,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情绪,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通过综合分析相关研究和实验结果,本文将深入探讨人类情绪与大脑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科学家们通过神经影像技术等方法揭示这一关联的过程。
最后,结合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将总结该领域取得的重要发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科学研究对于我们认识自我的启示以及对个体幸福和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
2. 情绪的定义和分类2.1 情绪的概念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通常由特定事件、经历或刺激引发。
它是人类和动物生命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思考和行为。
情绪呈现多种形式,可以是愉快、悲伤、恐惧、愤怒等。
2.2 情绪的分类情绪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个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基于情绪的基本维度,包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情绪与创造力大脑中的情绪对创造性思维的促进
情绪与创造力大脑中的情绪对创造性思维的促进情绪与创造力:大脑中的情绪对创造性思维的促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情绪无处不在。
当我们面临困难时,会感到沮丧和挫败;当我们获得成功时,会感到喜悦和满足。
然而,情绪并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状态,它还有深远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创造性思维方面。
本文将探讨大脑中情绪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
1. 情绪与大脑情绪是大脑中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活动,涉及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
大脑中的情绪主要由杏仁核、海马体和顶叶等部位调控。
当我们经历某种刺激时,这些脑区会相互协作,产生一系列情绪反应。
2. 情绪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独特、有创意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绪能够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几个方面。
首先,积极的情绪可以刺激大脑的创造性思维。
当我们处于快乐、兴奋的情绪中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提高大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种情绪状态下,人们更加开放、自信,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意和创造力。
其次,消极的情绪也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
当我们处于悲伤、愤怒或焦虑的情绪中时,大脑会产生一种压力感,迫使我们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
这种情绪状态下,人们更加敏感、有动力,能够通过创造性思维来应对挑战和困难。
最后,情绪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也与个体的特质有关。
有些人天生就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他们可能更加敏感、情感丰富,因此在创造性思维方面也更具优势。
3.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了解情绪对创造性思维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情绪状态来增强自己的创造力。
首先,要保持积极的情绪。
快乐、幸福是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催化剂。
我们可以通过听音乐、看喜剧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为大脑创造一个积极愉悦的思维环境。
其次,要学会应对消极情绪。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这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处理消极情绪,将其转化为激发创造力的动力。
可以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来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提升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最后,要培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与大脑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
情绪与大脑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情绪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可以被描述为愉快、悲伤、愤怒或恐惧等。
我们的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生理活动。
然而,我们可能不知道情绪与大脑中神经递质的释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神经递质是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它们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对情绪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大脑中神经递质的释放被认为是情绪产生和调节的关键因素之一。
主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和γ-氨基丁酸(GABA)等。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调节愉悦感和奖励系统。
多巴胺的释放可导致积极的情绪体验,例如快乐和满足感。
当我们经历愉悦的活动或愉快的事情时,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会增加,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
血清素是另一种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
它被认为是大脑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控制情绪变化以及情绪稳定。
血清素水平的低下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等情绪障碍有关。
抗抑郁药物通常通过增加脑中的血清素水平来缓解症状。
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在情绪调节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GABA的释放可以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促进放松和平静。
情绪的产生通常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回路的相互作用。
例如,情绪的调节与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密切相关。
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和扣带回,它们参与情绪的加工和记忆。
前额叶皮层负责情绪的调节和决策制定。
此外,情绪的产生还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激活有关。
HPA轴是身体对压力和应激的应对系统。
当我们经历压力或情绪激动时,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H),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应激激素,如皮质醇。
这些应激激素可以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除了神经递质,情绪还与其他化学物质和激素有关。
例如,内啡肽是一种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参与情绪的调节和痛的处理。
催产素是一种被称为“亲社会激素”的化学物质,它与情绪调节和社交行为有关。
总结而言,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与大脑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密切相关。
FMRI与情绪
(三)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
组块设计(blocked-trial paradigm) ; 事件相关设计(single-trial paradigm),基于单次刺 激或行为事件的成像方式,一次只给一个刺激,经 过一段时间间隔再进行下一次相同或不同的刺激, 最后经过平均叠加得到各种不同刺激的脑活动信号。
谢谢!
图 情绪增强效应与杏仁核和海马激活相关图。a) 双侧杏仁核区脑功 能图; b) 双侧海马/ 海马旁回脑功能图; c) 散点图显示双侧杏仁核激活程度 与情绪增强效应(EEG) 显著相关; d) 右侧散点图显示双侧海马或海马旁回 激活与增强效应显著相关。
• 神经活动兴奋性水平增强时,局部脑组织 血流、血流容积、以及血氧消耗均增加, 但增加的比例不同,脑血流量增加超出血 流容积2、4倍,而氧耗量仅轻微增加,血 流量增加超出了氧耗量的增加。!
• (三)、情绪与脑的关系 )、情绪与脑的关系
• 大脑的功能定位 • 大脑的功能是模块化的,即皮层可以从空间上划 分成多个小的功能区域,每个区域参与某些特定 的功能处理,而每种功能都是由某个或某些特定 的区域来实现的 。 • 对于情绪的的生理研究大都围绕脑的的情绪 机能定位和生理与情绪之间的模式化对应关系而 展开。人的大部分心理是由脑控制并产生的,因 此,人们试图揭示大脑中是否存在有某些固定的 区域担负着某种固定的行为机能,在情绪的发生 上起着某种固定的作用。
(四)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优缺点
• 优点:fMRI的空间分辨率达到3立方毫米左右, 可以在1秒内给出一张图片,特别是fMRI无需向 被试体内注射任何放射性物质,这给脑功能的研 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 局限:首先、与EEG和MEG不同,fMRI(包括 PET)并不直接测量神经事件,而是与神经活动 有关的代谢活动,即间接地测量神经活动。 • 其次、脑代谢功能成像的激活区域只能反映 该区的神经活动增强,并不能说明是抑制活动增 强还兴奋活动增强。 • 第三、fMRI(包括PET)的时间分辨率不高, 无法与单细胞记录和ERP相比。 • 第四、目前的的脑功能成像设备一般要求被 试躺着或者头部固定,而且噪声也比较大,这些 都限制了行为实验的设计。
情绪与脑及情绪的外部表现知识要点
情绪与脑及情绪的外部表现知识要点
一、情绪与脑
1、情绪中的脑机制
•情绪是由大脑中的一个神经回路所控制,包括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前部扣带回等。
它们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
同时网状结构和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在情绪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2、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主要与植物性神经系统、内外分泌系统和躯体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
3、情绪与唤醒模式
•任何情绪都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状态,而且这种状态会增强情绪的体验。
•
二、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情绪发生时,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及言语的变化,统称为表情。
他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非言语信息和感觉反馈。
近年来,人们发现通过身体的反馈活动可以增强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姿态表情可分为身体表情(body expression)和手势(gesture)
表情两种。
•语调表情(intonation expression),面部表情,姿态表情构成了人类的非语言交往形式,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称之为“体语”
(body language)。
•表情是进化的产物,也是适应的手段。
最新情绪心理学 课件-第三章 情绪与脑PPT课件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3
2021/1/11
上述情绪三级水平的划分,主要是指 明其在脑部的大致定位。它们每一次发生 都是可区分的,但又是可连续存在着的。 它们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是一种过程、 一种情绪流,在人的某种特定的生活情境 中发生,对人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当它 们进入人的意识时,常常可以连贯起来, 表明一定的适应价值。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3
2021/1/11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4
2021/1/11
情绪的基本环路与双环路结构
新皮层
脑高级部位
刺 激
丘脑
杏仁核
—双环路—
运动系统
———————— 基本环路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5
2021/1/11
已有的研究表明,在来自听觉皮层 投射的刺激到达丘脑之前,丘脑—杏仁 核投射的刺激就已经能产生对听觉刺激 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因此,丘脑—杏仁 核投射是一条“小路”,或称“捷径”; 丘脑—皮层—杏仁核投射是一条“大 路”,或称“绕行路”。
情绪心理学 课件-第三章 情绪与 脑
2021/1/11
第一节 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理论取向
一、发生情绪论(GET) 以拉德克斯(LeDoux,1996)为代表,认
为情绪发生于脑的认知网络中。强调情绪在认 知中的重要性,但一般不重视感情的主观体验, 不把感情体验作为具有重要功能的情绪内容。
同时,他们的大量工作主要研究单一情绪系 统(如恐惧),所得结果认为情绪是在认知系 统中可能出现的一种成分,在特定的情境中可 能发生,是习得的。
第4章 情绪与脑
前额叶皮层
• 因此,与杏仁核联系的前额叶皮层的功 能,在高等动物和人类中,已经超越了 仅仅为维持生存而起作用的原始情绪的 功能。 • 人类认知的意义加工赋予情绪以更高级 的社会适应意义是由前额叶皮层以及其 他脑的高级部位的功能实现的,是在情 绪的低级结构产生的原始情绪的基础上 发生的。
三.扣带回皮层
回路模型
• 在似身体回路中,依据个体过去的经验或情景 想象等心理表征,触发中枢脑区躯体状态表征 的激活,即在躯体状态实际上并未发生变化的 情况下产生了相应的情绪感受。 • 与身体回路相比,这种神经机制并不涉及实际 的躯体状态,岛叶和躯体感觉皮层接收的信息 直接来自腹内侧前额皮层和杏仁核等脑区。
一般而言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活动副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抑制活动二者的功能是拮抗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瞳孔扩张瞳孔收缩颌下腺抑制颌下腺兴奋心率加快心率减慢气管扩张气管收缩冠状动脉舒张冠状动脉收缩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收缩肌肉紧张度增加肌肉紧张度下降胃收缩抑制胃收缩增强肠蠕动抑制肠蠕动增强肝糖分泌增加肝糖分泌下降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分泌下降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比较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关系的研究始于詹姆斯1884在他看来当有机体受到来自情境的情绪刺激时生理唤醒水平提高所发生的情绪激动程度或紧张程度也随之提高
• 扣带回皮层是位于大脑两半球中央两侧 从前到后的长形区域。 • 许多研究都表明,前扣带皮层(ACC)在 注意和情绪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前扣带 皮层是整合内脏信息、注意信息、情感 信息和监视信息冲突的脑部位,而这些 信息对于自我调节和适应又非常重要。
前扣带皮层的认知与情感次级区
扣带回皮层
• 研究发现,ACC的不同部位在功能上是不同 的,至少可以划分为两个次级区域:情感次 级区(affect subdivision) 和认知次级 区(cognitive subdivision )。 • 前扣带皮层的喙、腹部等部位是情感次级区, 与边缘系统如杏仁核、眶额皮层、前脑岛 (anterior insular,AI)、自主性脑干运 动核这些涉及内脏反应,对紧张行为、情绪 事件、表情、社会行为作出自主反应的区域 存在广泛的神经联系。
脑卒中与情绪之间有什么关系
脑卒中与情绪之间有什么关系情绪与脑卒中的发生并无直接关系,但它可引起大脑皮质及丘脑下部兴奋,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加,从而导致全身小动脉收缩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薄弱处易发生破裂,引起脑出血。
所以,愤怒、恐惧、焦虑、兴奋、紧张等均可诱发脑出血。
人的情绪分为正常情绪反应和负性情绪反应。
负性情绪反应表现为紧张、抑郁、焦虑、悲伤、恐惧、愤怒、思虑过度等,这些都会对心身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使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
造成情绪不同反应的原因是应激。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严重紧急事件作用下,人的精神和躯体会产生巨大压力并引起剧烈的生物学反应和情绪体验。
在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中,最常见的也是与高血压、冠心病发生最密切的为情绪紧张。
人在情绪紧张时会引起人体许多剧烈的生理活动变化,如肌肉紧张度增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律等。
如果时间过长或次数过频而且不能得到有效缓冲和化解时,就会引起躯体的病理学改变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紧张的社会事件和心理刺激可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从而引发心肌梗死、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另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某些心身疾病或精神病变有着内在的联系。
比如心身疾病的发病率总的来说城市高于农村,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这些现象表明,因社会心理刺激所引起的疾病与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多少密切相关。
因此,人们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处理各种事件,减轻自身所承受的内外压力;消除过高要求和剧烈竞争的条件,使内心的矛盾冲突以适当方式得以宣泄;改善价值取向,调整认知角度,放弃无法实现的追求,从现实条件出发决策自身的行为;学会自我放松,保证充足的睡眠,有效的运动和适量、均衡的饮食。
要避免一些消极的应对紧张的方式,而创造性地劳动或愉快的休闲娱乐则是有益的缓解紧张的方式。
情绪与脑
情绪与脑神经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化学研究在20世纪的成就, 在一定程度上把心理学, 包括情绪,从神秘莫测中解脱出来,为心理学进入科学殿堂迈进了一大步。
应当说,情绪研究的进展,是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而得到的。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情绪生理学已被关注。
随着近年来高科技的发展,许多生理心理学家对心理学脑机制研究的兴趣正在增长。
然而脑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范围似乎更集中在认知方面。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情绪在本质上并不比其他心理过程更主观。
然而,大多数心理学家并不认为只有脑科学才能解释心理现象。
应当说,没有主观的行为学的解释而只有脑的知识,心理学就将化为乌有。
而心理学、神经学和行为科学三方面的结合,才是探索情绪基本性质和机制的完整途径。
一、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理论取向由于脑科学是生物科学中的难点,心理学又是脑科学中的难点,所以脑的心理科学研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论取向是自然的。
尤其情绪的主观体验方面令人难以琢磨,理论观点的分歧也常常发生在这一点上。
(一)普遍化情绪论(generalized emotion theory,简称GET)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思考和近十几年情绪生理心理学的探讨,情绪的脑科学思路逐渐明晰起来。
以勒杜(Ledoux,1996)为代表,研究者认为情绪普遍地存在于脑的认知网络之中。
例如,在学习和工作记忆中,情绪是必要的成分。
他们是一些情绪生理心理学家,与多数认知心理学家不同,强调情绪在认知中的重要性。
但是,他们一般不重视感情的主观体验本质,不把感情体验作为有重要功能的情绪属性,甚至摈弃体验作为脑的整个心理机构的一种成分。
普遍化情绪论者的大量工作在研究单一情绪系统(如恐惧)时所得的结果认为, 各种情绪是在认知系统中可能出现的一种成分,在特定的情境中可能发生,它们是习得的。
这一学派的工作在情绪的神经环路上有很多发现,已经在神经科学中被普遍接受,但很少涉及感情体验这一情绪的根本话题。
(二)核心感情程序论(central affective program,简称CAP)以麦克莱恩(MacLean,1990)、潘克塞普(Panksepp,1998)为代表,提出脑的核心部位存在着感情的程序系统,这个系统是脑在进化中发生的各类具体情绪的内在机制,情绪是脑的整体机制中产生的主观体验状态。
情绪与压力反应大脑应对压力的机制
情绪与压力反应大脑应对压力的机制压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常常导致我们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当我们面对压力时,大脑会触发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以应对这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情绪与压力反应大脑应对压力的机制。
一、神经激活与压力反应面对压力,我们的大脑通过神经激活来应对。
这一过程主要涉及到两个脑区:杏仁核和下丘脑。
杏仁核是大脑中负责情绪反应的区域,而下丘脑是一个位于脑底部的重要控制中心。
当我们感到紧张或威胁时,杏仁核会发送电信号到下丘脑,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我们应对压力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杏仁核激活下丘脑时,下丘脑释放一种叫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化学物质。
CRH进一步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ACTH进入血液后,刺激肾上腺分泌皮质醇(cortisol),这是一种应激激素。
三、皮质醇的作用皮质醇是我们应对压力时的重要调节物质。
它通过与大脑中的皮质醇受体结合,影响神经元的活动。
皮质醇对大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增强记忆功能,提高学习能力。
其次,它可以增加醒觉状态,提高警觉性。
此外,皮质醇还可以减轻疼痛感知和抑制炎症反应。
四、慢性压力对大脑的影响如果我们长时间处于高压力状态下,大脑将受到慢性压力的影响。
长期释放的皮质醇可能对大脑结构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皮质醇可以抑制神经发育,损害海马体等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区域。
此外,慢性压力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五、情绪调节与大脑的应对机制情绪调节在应对压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是参与情绪调节的主要区域。
前额叶皮层可以通过调节杏仁核的活动来抑制情绪反应,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
情绪调节的训练和实践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我们应对压力的能力。
六、其他应对机制的作用除了皮质醇和情绪调节外,大脑还有一些其他应对机制。
情 绪 与 脑
1.1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三)海马和前部扣带回
近年的研究显示,海马在情绪调节中有重要作用。戴维森等人提出,海马在情绪行为 的背景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海马损伤的个体,其正常背景调节作用受到损害,因而在 不适当的背景中表现出情绪行为。
大脑两半球对情绪的控制和调节存在一定的差异。戴维森(Davidson)和福克斯 (Fox)在一系列研究中发现,在积极情绪时,左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而在消 极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
戴维森的另一个研究也表明,负性的厌恶和恐惧情绪增强了右侧前额叶和前颞叶的脑 电活动,而正性的愉快情绪引发了相反的不对称激活模式。左侧颞叶的激活强于右侧 颞叶,而右侧额叶的激活强于左侧额叶。
躯体神经系统是以由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所形成的神经回路为基础的生理 反馈系统,它支配和调节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这种调节具有随意 性和指向性,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躯体神经支配着人的各种表 情行为,是这些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
1.3 情绪与唤醒模式
情绪发生后,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状态,而且这种状 态会相应增强情绪的体验。
1.1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2.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通过比较左侧和右侧大脑损伤病人的心境发现,左侧PFC损伤后出现抑郁症。莫瑞斯 (Morris)等人的研究表明,左侧PFC损伤和抑郁症有关系。
3.情绪障碍的研究 戴维森等人发现,当社交恐惧症者期待公开演说时,与控制组相比,右侧前额皮层被强 烈地激活。同样,右侧前颞区的激活也显著高于控制组,而左侧前颞区的激活低于控制组; 瑞奇(Rauch)等人发现,在实验诱发焦虑时,焦虑患者的右下PFC和右中央眶额被激活。
情绪与大脑功能之间的关联研究
情绪与大脑功能之间的关联研究大脑是人类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其功能与人的情绪体验紧密相关。
多年来,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情绪与大脑功能之间的关联,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综述一些关于情绪与大脑功能之间的研究结果,并分析这些研究对我们理解人类情绪与大脑活动的重要意义。
情绪是人类的基本心理现象之一,涵盖了愉快、悲伤、愤怒、恐惧等一系列复杂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情绪是由多个脑区共同调控的结果。
其中,下丘脑、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等区域被认为是情绪加工的重要脑区。
大脑通过多个神经途径和神经递质参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例如,杏仁核在情绪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杏仁核中的神经元在遇到威胁或潜在威胁时会被激活,进而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此外,大脑中的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也与情绪关联密切。
多巴胺在愉快情绪的产生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血清素则与负性情绪的调节有关。
研究还表明,情绪对大脑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情绪状态会调节大脑的认知加工和记忆功能。
例如,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而负面情绪则会干扰认知过程。
此外,情绪还能够调节大脑中的运动功能。
一些研究发现,焦虑情绪会导致运动功能的下降,而积极情绪则能够提高运动能力。
近年来,脑成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非侵入性地观察大脑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活动变化。
通过这些技术,科学家们发现不同情绪对应的大脑活动模式存在差异。
例如,愉快情绪与大脑中的奖赏回路有关,对应的脑区(如纹状体)在愉快情绪时会显著激活。
而对于负面情绪,则会引发大脑中的威胁回路(如额叶皮层和扣带回)的激活。
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者还发现情绪在大脑中的传播方式。
情绪的传播即指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表情或听到他人的情绪声音时,经由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而导致自己进入相同的情绪状态。
这一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如看到他人的笑容可以使我们感到愉悦。
情绪的起源大脑与情感的奇妙关系
情绪的起源大脑与情感的奇妙关系人类是情感的动物,而情绪则是我们情感的表达和体现。
情绪可以给予我们喜悦、快乐,也可以撕裂我们的内心。
那么,情绪的起源究竟是什么?它与我们的大脑又有着怎样奇妙的关系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情绪的起源。
情绪的产生源自于我们的感知和思维过程。
当我们感知到外界的刺激,例如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猫咪时,我们的大脑会接收到这个信息,并且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脑区的互相协作,其中包括承担感知任务的大脑皮层和负责情绪的边缘系统。
然而,情绪并非仅仅源自外界刺激,它还与我们的内部状态息息相关。
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叫做杏仁核的结构,它在情绪的生成和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杏仁核可以理解为我们情绪的“指挥中心”,它接收和处理着大脑中各种信息。
杏仁核可以将外界的刺激与我们的内部状态联系起来,从而引发情绪的产生。
在情绪的产生过程中,大脑中的神经递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递质是指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影响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
在情绪的生成中,多种神经递质参与其中,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和催产素等。
这些神经递质的变化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从而引发喜悦、焦虑或悲伤等不同的情感体验。
除了感知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我们的经历和记忆也对情绪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的大脑有很强的记忆能力,我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新的情境进行判断,并且在情绪的生成中产生反应。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遇到某种情境时,会有特定的情绪体验,比如当我们回忆起一段美好的时光时会感到快乐,而当我们重新体验到某个令人痛苦的事件时会感到悲伤。
尽管情绪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调节和管理情绪。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认知重构来改变我们对情境的理解和反应。
当我们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此外,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调节情绪的重要因素。
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都可以提升我们的情绪水平。
(完整版)认识你的大脑和情绪
情绪怎样产生的我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
所谓七情,一般是指喜、怒、哀、思、悲、恐、惊。
我们还常说,“人是感情动物”,“不要感情用事”等等。
其实,人的各种情绪———从欢喜、愤怒、恐惧等较原始的情感,到爱、恨、痛苦、嫉妒等更多地属于人类文明的情感,本来就深深地左右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轨迹。
尤其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的情感异常所引起的抑郁症、暴力倾向等心理疾患,更是严重地干扰了我们人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甚至引起自杀、伤害等更加严重的后果。
那么,人的“引发感情的机制”是怎样的呢?我们人类的“心”与“脑”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我们知道,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揭开人类大脑的奥秘,但对“情绪”———即人们通常认为由“心”掌管的这部分,却少有科学家在研究,这是因为对“情绪”很难进行客观把握的缘故。
但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感情的变化对脑部的功能影响很大,目前已有科学家在加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科学家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宏观上心理学家从行为上执果求因,力求从行为来刻画心理;微观上,科学家从物质上有因求果,从物质和神经原理来解释为什么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及情绪。
第一章大脑和神经元(一)大脑的基本构成是神经元神经元(neuron)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结构单位。
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见图一)。
胞体又包括胞核和核周围胞质两部分。
神经元的胞核很大,从容积或表面积看,它占胞体的大部分。
而核周体虽然只占小部分,但它对维持整个神经元的代谢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胞体是合成各种蛋白质(包括各种酶类)的中心。
蛋白质首先在胞体中合成,然后再经过运输系统运送到突起之中。
一切神经活动都是物质运送的表现。
神经元的结构图一突起可以分为树突和轴突。
树突的分支较短,由胞体发出后逐渐变细,并不断分支。
树突可以看成是胞体的延伸部分。
轴突一般较长,由胞体发出后一般不分支,直到轴突的末端才形成终末侧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5 经颅磁刺激改变血氧浓度
(Tupak et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绪
• Action representation mediates the recognition of emotions in others even during simple observation.
• 研究目的:考察抑郁者和非抑郁者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的差异 • 被试: • 正常人(18人,20-60岁) • 符合DSM-IV诊断标准但不在服药期间的抑郁症患者(21人,19-53 岁) • 方法:呈现积极和消极IAPS图片时对被试进行扫描 • 在注意条件,被试被要求关注图片; • 在减弱调节条件,被试被要求用认知重评法减弱调节情绪
• Amygdala
L.amyg but not R.amyg is associated with explicit representational content of the observed emotion.(Morris, 1998) Right lateralized activation of the amygdala during imitation of facial emotional expression → empathic resonance induced by imitation does not require explicit representational content and may be a form of ‘‘mirroring’’ that grounds empathy via an experiential mechanism
例13 Coherence Among Emotion Experience, Behavior, and Physiology
(Mauss et al. Emotion, 2005)
情绪与脑
黄宇霞 2014-12-29
研究情绪为什么要牵涉到脑?
• 在一定程度上,脑是情绪的物质载体,脑 的活动就是部分的情绪。
• 对于脑来说,情绪是它的产品,是它的功 能,同时还与别的脑功能相互作用。
情绪是什么?
• 情绪是基于个体需要的对内外环境刺激的 内心体验及行为和生理生化反应的总和。
脑在情绪产生中的地位
(Harmon-Jones E, Allen JJ. 1998)
调节效应
中介效应
例3. 情绪障碍和情绪调节
• 以抑郁症为例 Davison一度十分关注左右侧前额叶对正、负情绪的 不同调节作用。基于左侧PFC活动与积极情绪相关、右 侧PFC活动与消极情绪相关的研究结论(Davison, 1998; Davidson, Jackson & Kalin, 2000; Urry et al., 2003),他推 测抑郁被试的问题在于左侧dlPFC对杏仁核的调控能力不 足 (Davison, 1998, 2002)。最近的一个研究证实了这一假 设,同时显示右侧lPFC的功能失调也可能是导致抑郁的 重要原因(Johnstone et al., 2007)。
• Inferior frontal cortex & insula
Responding to emotional and affiliative behavior Monitoring of motor agency
The anterior sector of the insula was active during both imit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emotion, but more so during imitation →action representation is a cognitive step toward empathy
例11. 语言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表情标签vs. 表情匹配)
(Lieberma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
Amygdala Activity
表情标签任务下RVLPFC激活增强, 而杏仁核激活相应减弱,表现出高级皮
层对情绪活动的调节作用。
(Lieberma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
例2 额区alpha波偏侧化与情绪的关系 α波的半球非对称性被假定与趋近 和回避行为有关,愤怒情绪引起左侧前 脑部更大的激活,提示这种非对称性是 动机方向的函数,而不是情感愉悦度的 函数(Harmon-Jones & Allen, 1998; Harmon-Jones & Sigelman, 2001; Carver and Harmon-Jones, 2009 )。
例7 解码主观偏好
( Hosseini et al., Neuroreport, 2011)
例8 注意资源对情绪加工的影响
( Pessoa et al., PNAS, 2002)
Example 9 Eimer_Cogn Affect Behav_Neurosci_03
Example 10 Holmes_BrainResCognBrainRes_03
例12. 重评和抑制条件下前额叶激活情况的 时间动态
(Goldin et al.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08)
(Goldin et al.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08)
例12 认知重评vs. 分心
(Thiruchselvam et al., Biological Psychology, 2011)
(Johnstone et 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2007)
图3.在减弱调节 负情绪时,正常 人的vmPFC和杏 仁核激活负相关, 抑郁症患者的 vmPFC和杏仁核 激活正相关。
(Johnstone et 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2007)
情绪脑机制研究所回答的问题
• 情绪与脑有无联系? • 各种情绪现象与脑活动是怎样联系的? • 情绪脑网络的各个结点之间是怎样相互作 用的?这些相互作用导致了怎样的情绪现 象或动态变化? • 如何作用于脑而改变情绪? • 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的脑机制
例1 Yang, et al.,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007
图4.在减弱调节负 情绪时,抑郁症患 者左侧lPFC-vmPFC 回路的功能发挥不 足
(Johnstone et 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2007)
与情绪产生和调节相关的大脑区域
(Ochsner, et al., 2007)
例4 借助神经反馈的情绪调节
(Caria, et al., BIOL PSYCHIATRY, 2010)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ctivity in the right amygdala during imitation of emotional facial expressions compared with simple observation. The modulation of the action representation circuit onto limbic activity.
• Primary motor face area & premotor face area
( Carr et al., PNAS, 2003)
• Inferior frontal cortex & insula
BA 44, human homologue of monkey area F5 (area with mirror property). (Rizzolatti,1998)
(Johnstone et 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2007)
图1. 两组被试在两种条件下IFC区(左额下回)的激活情况
(Johnstone et 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2007)
图2. 两组被试在两种条件下MFC区(右额中回)的激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