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精选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1、师生交流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2、出示第20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师:(1)小朋友排在第几?谁排第一?解放军阿姨呢?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2)从前面数,背黄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从后面数呢?(3)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2)动画展示:穿蓝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还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叔叔呢?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2)区别几个和第几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几》教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教学第18页购票图一、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1、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4 第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4 第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词“第几”。
2.能够辨认并正确使用“第几”这个数词。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数词“第几”。
2.掌握辨认并正确使用“第几”。
三、教学难点1.对“第几”这个数词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2.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第几”来描述顺序。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相关图片或者示例。
2.实物:准备一些带有顺序的实物或图片,如排队的图示、比赛排名等。
3.黑板、彩色粉笔或者白板、马克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第几”的概念,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引入“第几”的理解。
示例:小明是我们班上的第几名学生呢?第二步:教学内容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并总结“第几”的使用场景和方式。
2.使用实物或图片举例,让学生理解“第几”在描述顺序时的含义。
第三步:拓展练习1.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些“第几”的问题,互相出题和回答。
2.利用游戏或竞赛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对“第几”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步:总结归纳请学生总结并记录下本课学到的“第几”的知识点和应用方法,让学生之间互相分享。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词“第几”,通过举例和实物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掌握了“第几”的用法。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积极运用“第几”这个数词,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
2.观察生活中的实际场景,用“第几”这个数词描述并写下感想。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更加熟练地运用“第几”这个数词。
愿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进一步的进步!。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第几”的概念,能够理解并运用“第几”进行日常交流和简单问题解答。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提高对序数的认识,能够区分“第几”和“几个”的不同。
3.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10以内数的序数表示方法,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教师强调“第几”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序数与基数的区别。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第几”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表达、沟通、协作能力。
3.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完成课本第25页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和排序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监督签字确认。
2.观察家庭或学校中的排队场景,例如餐厅排队、校车排队等,用序数描述你所在的位置,并与家人或同学分享你的观察。
3.创作一幅以“第几”为主题的数学画,可以是描绘一个故事情节,如小兔子拔萝卜,或者是一个生活场景,如教室里的座位排列,要求画中至少包含三种不同的“第几”表达。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3.3 第几 (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3.3 第几(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第几”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第几”的用法,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位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第几”与“几个”的区别,避免混淆。
2. 培养学生准确地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物体位置和“第几”的用法。
2. 教学卡片,用于练习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窗户等,让学生用“第几”来描述它们的位置。
2. 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让他们用“第几”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听后判断是否正确。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物体的排列,如书本、铅笔、玩具等,让学生用“第几”来描述它们的位置。
2.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排列顺序,理解“第几”的概念,强调“第几”是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序。
三、实践与练习(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教学卡片,卡片上有一些物体的排列,让学生用“第几”来描述卡片上的物体位置。
2. 个人练习:让学生自己找一些物体,用“第几”来描述它们的位置,并与其他学生分享。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用“第几”来描述它们的位置,并与其他学生分享。
2. 让学生用“第几”来描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并与其他学生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第几”的用法和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第几”来描述它们的位置,并与家人分享。
2. 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展示自己观察到的物体位置,并与其他学生分享。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第几(10)-人教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第几(10)-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第几”的概念,理解其在序列中的位置表示。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第几”的概念,理解其在序列中的位置表示。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第几”的概念,理解其在序列中的位置表示。
2. 教学难点:运用“第几”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排列顺序,引出“第几”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理解“第几”的概念,并掌握其在序列中的位置表示。
3. 操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第几”概念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按照指定顺序排列一组物体,并说出每个物体的“第几”。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给出一些序列,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第几”。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第几”的概念及其在序列中的位置表示。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第几”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情况,了解学生对“第几”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第几”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 第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第几》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第几”这一概念,能够正确使用。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第几”这个概念。
3.能够运用加减法求解“第几”这类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第几”的含义及应用。
2.进行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第几”?2.如何运用加减法求解“第几”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1、2、3、4、5。
2.实物道具:例如五只小狗玩具等。
3.课件PPT。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实物道具,引导学生理解“第几”这个概念。
比如,“这是一群小鸟,你认为第几只小鸟最大?”2.操练: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表示“第几”,进行简单的练习,如“第几个是红色的?”3.讲解:向学生解释“第几”的意思,并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练习: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用加减法解决“第几”问题。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第几”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并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我们学会了如何理解和应用“第几”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加减法解决相关问题。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完成作业本上关于“第几”的部分习题。
八、板书设计•什么是“第几”?•加减法解决“第几”问题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的实陗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练习来巩固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学设计(通用8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学设计(通用8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第几(第18页的教学内容),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教学目标】几和第几第三单元优秀教案设计1.在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了解几和序数的区别,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是什么序数,都只有一个,表示事物的顺序,而几表示事物的个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和判断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学习和乐趣,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了序数的含义,就会区分出基数和序数,明确了数字的方向决定了数字的顺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生交流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2.展示物理投影书中第18页的图片。
(在动物园的申办处,人们有序地排队买票)3、教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进行遵守社会公德教育)二、探求新知(一)初步感知1、教师提问:(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个?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个的?(4)请说说两位大叔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原因。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自行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感知基数与序数(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个是谁?(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在第4个?小朋友排第几个?解放军叔叔呢?(二)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1)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xx 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三、反馈练习:1、投影出示:5只小鸟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从右数起呢?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四人一组互相交谈,然后向全班汇报。
第三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几》(教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第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地数数,并能够读写数字1-5。
2. 培养学生运用5以内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通过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5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地数数,并能够读写数字1-5。
2. 5以内数的加减法: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图片等直观材料,让学生观察、感知数学概念。
2. 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 游戏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教具、图片等直观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感知5以内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5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数数,读写数字1-5。
3. 实践活动: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5以内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4. 练习:布置大量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数学游戏:评价学生在数学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以上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3课时《第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3课时《第几》一、教学目标1.理解“第几”是表示序数的概念。
2.掌握“第几”的用法。
3.能够根据实际情境使用“第几”进行排序。
二、教学重点1.理解“第几”表示的意义。
2.熟练运用“第几”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第几”进行排序。
四、教学准备1.板书:第几2.教学实物:小朋友们排队的图片3.教学课件:相关示例图片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让学生参观学校操场上小朋友们在排队的情景。
•引导学生观察排队的小朋友们,提问:“你们能从排队的小朋友中找到第几个同学吗?”2. 讲解概念•板书“第几”字样,解释“第几”是用来表示序数的。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第几” 的概念,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3. 操作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第几”进行排序。
例如,让学生排出自己的座位顺序,并用“第几”来表示。
•同时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纠正他们的错误。
4. 拓展练习•让学生找到教室中其他物品的排列顺序,并用“第几”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提问他们身边的人或物体的位置,如“请问你是排在第几位的?”5. 结语•总结“第几”的用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个概念。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与家长交流,练习使用“第几”的句子。
六、板书设计•第几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第几”表示序数的用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与他人交流,练习使用“第几”的句子,加深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第几”的概念。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几》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几》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第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等活动,认识并理解“第几”这一数学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第几”这样的序数词来描述事物的位置或顺序,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准确地区分和表达序数和基数,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第几”的含义,能够正确使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排列顺序。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等活动,找出物体的排列位置。
2.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第几”的含义,掌握使用“第几”来描述物体排列顺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区分“第几”和“几个”的概念,避免混淆。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不久,对于数学概念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起步阶段。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还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个排队买冰淇淋的动画或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小动物们在排队买冰淇淋,谁是第一个买到冰淇淋的?”-激发兴趣: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或“第二个”等词汇,自然引出“第几”的概念。
2.新课探究-定义“第几”:讲解“第几”的概念,强调是从前往后数的顺序。
-实例演示:使用实物道具(如动物玩偶)模拟排队场景,让学生指出某个玩偶排在第几位。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第几》17-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第几》17-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第几」表示顺序的意思。
2.学习掌握用「第几」这个词语进行描述的方法。
3.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的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4.练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第几」这个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第几」的概念。
2.学会用「第几」这个词语表达顺序。
三、教学难点1.区分和理解不同场景中「第几」的使用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第几」这个词语进行描述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课件或活动板书。
2.学生个人的白板和记事本。
3.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观察图片等方式,引出「第几」这个概念,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向学生解释「第几」的涵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
第三步:练习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结对或小组合作,完成针对「第几」概念的练习题,并展示自己的答案,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四步:拓展训练(15分钟)教师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灵活运用「第几」这个词语进行描述和表达。
第五步:总结与复习(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当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复习提醒,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六、教学反馈通过课后练习、小测验或课堂讨论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第几」这个概念,并及时给予反馈。
七、拓展阅读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从不同文本中进一步加深对「第几」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八、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练习题供学生巩固当堂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九、教学延伸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第几」这个概念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程结束后反思当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以上即为本节数学教学过程的详细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教案(精选10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教案篇1设计说明“几个”和“第几”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情境中经常用到它们。
几个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动物园为情境,在门口排队买票为主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并了解“第几”的相对性。
2.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的,通过小组成员不断发现,知道了“几个”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而“第几”是其中的一个,明确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
如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
现在有几人在排队?谁排第1?那位叔叔现在排第几?军人阿姨呢?让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学具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哪位同学反应最快!听好了,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右手,听口令,好,开始,左边的眼睛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左眼)右边的耳朵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右耳)轻拍你的前胸3下,轻拍你的左肩5下……师:同学们真聪明,为了奖赏你们,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参观,你们想去吗?(想)课件出示动物园的售票处。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35-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3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第几”这一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让学生理解“第几”这一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1.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运用“第几”这一概念。
2.帮助学生建立“第几”与数学中的序数概念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册等。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第几”这一概念,引发学生对“第几”问题的思考。
第二步:讲解“第几”的概念(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第几”的概念,并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练习环节(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训练,巩固“第几”的理解。
第四步: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第几”的概念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五步:总结复习(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第几”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下一步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第几”与数学中的序数概念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第几”这一概念,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9-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9-人教版
一、教案背景
本教案适用于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3章第3节课,主要围绕“第几”展开。
本课
程内容设计符合人教版教材要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几”这一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灵活运用“第几”这一概念,能够运用数字进行排列和
定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
维和判断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
度。
三、教学重点
1.理解“第几”概念。
2.掌握用数字进行排列和定位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第几”这一概念。
2.能够准确地使用数字进行排列和定位。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例题引入“第几”这一概念,让学生感受到该概念的实际运用意义。
2. 概念讲解
解释“第几”是表示在某个序列中所处位置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该概念。
3. 练习环节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第几”的运用方法。
4. 总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第几”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六、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对于“第几”概念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关于“第几”的练习题。
2.自编一些题目,加深对“第几”概念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
教师应当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第几”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第几(6)-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第几(6)-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第几”的概念,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第几”进行排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第几”的概念,理解“第几”与序数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第几”进行排序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第几”与序数的区别和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第几”进行排序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第几”。
2.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这是第几个苹果?”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第几”。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第几”。
2.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这是第几个球?”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理解“第几”与序数的区别和联系。
4. 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如何运用“第几”进行排序。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练习纸,纸上印有若干个物品。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用“第几”进行排序,将物品按照顺序排列。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排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学生完成排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分享和交流。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答案的核对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第几”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你学会了什么?”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第几”的概念和运用方法的重要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4-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4-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第几”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使用“第几”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第几”这一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2.难点:运用“第几”这一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工具:教学板书、图片、实物3.教学环境:教室四、教学内容1. 3.3第几•“第几”的概念介绍•“第几”的表达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2. 课堂活动安排•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出“第几”的概念。
•讲解:“第几”是什么意思,如何表示“第几”。
•操练: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第几”问题,加深理解。
•拓展:提出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
五、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发现“第几”的概念。
2.讲解–介绍“第几”的概念及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3.操练–让学生个别完成一些简单的“第几”问题,然后展示答案,让学生自主纠正。
4.拓展–提出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并分享解题思路。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第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六、课堂互动•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解答问题,鼓励提问和回答。
•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第几”的练习。
2.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思考“第几”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第几”的概念,但在操练环节发现有些学生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更深入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3.3第几》的教学设计与安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第几”这一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优秀教案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第几”的概念,能够用“第几”来描述事物的顺序。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第几”的概念。
2.用“第几”描述事物的顺序。
3.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第几”进行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第几”的概念,用“第几”描述事物的顺序。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第几”进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幅图画,画中有五只小动物,分别是小猫、小狗、小兔、小鸭和小鸡。
2.请学生观察图画,说出每种小动物的数量。
3.老师提问:谁能告诉我在这幅画中,哪种小动物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二)探究新知1.老师出示一张表格,表格中有五列,分别是小猫、小狗、小兔、小鸭和小鸡。
2.请学生将表格中的小动物按照数量多少从大到小排序。
3.老师引导学生用“第几”描述每个小动物的位置。
4.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小组内每个人喜欢的颜色,用“第几”描述自己喜欢的颜色在小组中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五个水果,分别是苹果、香蕉、橙子、葡萄和草莓。
2.请学生观察图片,用“第几”描述每个水果的位置。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第几”的概念。
4.老师选取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检查掌握情况。
(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一道题目:小明家有三口人,分别是爸爸、妈妈和小明。
请用“第几”描述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第几”的概念。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画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第几”的概念。
2.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课堂练习题设计合理,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课堂效果。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第几”这个概念,能够根据一组物品的顺序进行排序。
2. 学生能够运用“第几”这个概念,能够根据一组物品的顺序进行问答。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使用“第几”这个概念,进行排序和问答。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黑板,卡片或图片,小组活动的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出示一组有序排列的物品的图片或者卡片,让学生观察物品的顺序,引导他们说出物品的顺序,再引导他们说出每个物品是第几个。
例如: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等。
Step 2:学习“第几”的概念(10分钟)1. 老师向学生解释“第几”的概念,告诉学生“第几”是用来表示物品在一组物品中的顺序的。
2. 老师以一组物品为例,让学生进行排序,并通过问答来确认学生是否理解“第几”的概念。
Step 3:练习(15分钟)1. 学生个人练习:教师发放一组杂乱排列的卡片或图片给每个学生,让学生按照“第几”的顺序排列这些物品。
2. 学生合作练习: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组物品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来排序物品,并进行问答。
Step 4: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老师出示一组杂乱排列的物品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互相提问,回答对方所问物品的顺序。
例如:“这个是第几个?”“它是第三个。
”2. 老师出示一组杂乱排列的物品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自己提问,并答案互相核对。
Step 5:总结与引导(5分钟)老师进行小结,让学生总结“第几”的概念,强调物品的顺序和使用“第几”进行排序和问答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使用和练习“第几”的概念。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并交给老师。
例如让学生按照一组物品的顺序进行排序,并回答每个物品是第几个。
3.3.第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第几”的概念,能够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顺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第几”的概念。
2. 能够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顺序。
教学难点:1. 理解“第几”的概念。
2. 能够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顺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5个不同的小动物。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谁能告诉我,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图片上有5个小动物。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另一张图片,图片上有3个不同的小动物。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谁能告诉我,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图片上有3个小动物。
”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张图片,并提问:“谁能告诉我,第一张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第二张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5.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张图片上有5个小动物,第二张图片上有3个小动物。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4个不同的小动物。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谁能告诉我,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图片上有4个小动物。
”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张图片,并提问:“谁能告诉我,第一张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第二张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第三张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5.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张图片上有5个小动物,第二张图片上有3个小动物,第三张图片上有4个小动物。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6个不同的小动物。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谁能告诉我,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图片上有6个小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
教学内容:
第几(第18页的教学内容)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
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
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
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
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