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 思维与想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思维与想象
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思维和想象这两个概念及其本质属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及含义;思维的种类;概念及其获得方式;概念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创造和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阶段;良好的思维品质。
2、教学重点和难点:思维和想象这两个概念及其本质属性;概念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3、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
4、教学时数:6课时
5、教学过程: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二)思维的主要特征
1、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其一,思维反映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其二,思维还可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2、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是相互联系的。
另外,思维还有一重要特征: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建构的过程。
二、思维的一般过程
(一)思维过程的含义
思维是通过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操作(operation)来实现的。所谓思维过程,就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思维过程也称为思维操作(thinking operation)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在头脑中(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
综合是在头脑中(思想上)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分析与综合是密切联系的
2、比较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过程。
注意:分析、综合和比较三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去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概括有感性认识水平的低级概括和理性知识水平的高级概括之分。
4、系统化与具体化

系统化是将事物按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类别系统的思维过程。
具体化是将已获得的概念或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思维过程。
三、思维的分类
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词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叫做直观动作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利用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去解决问题的思维就是具体形象思维。
3、语词逻辑思维:使用以语词或符号表示的概念、并进行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叫做语词逻辑思维。
(二)根据思维所依据的内容可将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三)根据思维过程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四)根据思维探求问题解决的方向、范围可将思维分为辐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和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五)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二节 概念的获得
一、什么是概念(concept)
(一)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
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概念的质,是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
概念和词是分不开的。
(二)概念的种类
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具体概念(concrete concept)和抽象概念(abstract concept)
(2)合取概念(conjunctive concept)、析取概念(disconjunctive concept)和关系概念
(3)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二、概念的获得
(一)概念获得的途径
个体掌握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个体对概念的获得。主要途径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1、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concept formation)是指个体通过对同类事物的大量例证,经过比较,独立发现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是概念形成的条件和基础。
2、概念的同化
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利用已经掌握的概念,通过对新概念定义的理解,从而获得新概念的方式。
以概念同化的方式获得概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已掌握与要学习的新概念有关联的概念;②要对新旧概念进行积极的分析比较。
(二)影响概念获得的因素
1、学习材料
概念的属性或特征影响个体概念的形成。如具有具体特征的图形比抽象图形更容易掌握。
2、学习者自身因素
知识经验、年龄、性别、智力、动机、情绪、疲劳程度等个体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策略等,都会影响概念的掌握。
3、下定义
下定义是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概念内涵的过程。特别是

在教学中,教师能否适时下定义,对学生理解、掌握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科学概念的掌握
掌握科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与学习任务,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教师在学生概念掌握过程中,要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注意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2、合理利用学生过去的知识与经验
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科学概念的掌握,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消极著作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自己过去的知识与经验。
3、正确使用变式
变式是指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组织感性材料,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突出。
4、恰当地使用概念的否定例证
5、适时给概念下定义
6、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第三节 问题的解决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2、问题的种类
(1)界定清晰的问题(well-defined problem)和界定含糊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
(2)对抗性问题(adversary problem)和非对抗性问题(non-adversary problem)。
(3)语义丰富的问题(sematic rich problem)和语义贫乏的问题(sematic impoverished problem)
3、问题解决的主要理论
(1)、试误说。
(2)、顿悟说
(3)、信息加工理论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具体的问題解决的思维过程虽然千差万别,但所有的问题解决过程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等几个阶段。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策略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心理因素。常用的策略有:
(1)算法
算法策略(algorithm strategy)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简而言之,算法策略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2)启发法
启发法(heuristic method)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常用的启发性策略有:①手段-目的分析(means-end analysis),即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②逆向搜索(backward search),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③爬山法(hill climbing method)是类似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种策略,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2、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及其组

织方式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domain-specific knowledge)的人,比新手(novice)或者专门知识较少的人,解决相应的问题要容易得多。
3、问题表征形式,即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
4、定势(set):定势又叫心向,是由先前的活动造成的一种以特定的思路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5、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ation)。
6、动机
7、情绪
8、人际关系
9、其它个性因素

第四节 创造与想象
一、创造
(一)什么是创造
创造,有时也叫创造性(creativity),是问题解决的一个领域。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二)创造的心理成分
吉尔福特(Guilford,1967)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主要品质。
流畅性(fluency)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变通性(flexibility)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
独特性(originality)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三)创造过程的思维活动
拉斯(J.Wallas,1926)把创造过程的思维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其中,酝酿期往往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但这一阶段有助于重新形成问题表征,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豁朗期则往往出现灵感。
二、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分析与综合,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想象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和新颖性。
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属高级的认识过程。
(二)想象的综合过程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分析与综合,加工改造的过程,是从旧的形象中分析出必要的原素,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结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它的综合有以下几种独特的形式:
1、粘合: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
2、夸张:夸张又称强调,这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略去另一些特点进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
3、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的过程。
4、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三)想象的分类
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可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定义: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而在头脑中产生某种

事物形象的过程。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梦在一般情况对身体是没有什么坏处的。
思考与讨论:1、梦与创造性思维
2、梦与人的身体健康(梦是否对疾病有预示作用)
2、有意想象
定义: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的,也需要做出意志努力才能在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有意想象按照其内容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不同,一般可分为: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任务、目的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思考与讨论:理想、幻想与空想,并试谈谈你的理想。
(四)想象的功能
1、想象对认识具有补充作用。
2、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3、想象能满足人的某些需要。
4、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五)想象的品质
个体想象力的好差,常以想象品质来衡量,主要的想象的品质有:想象的丰富性、想象的主动性、想象的新颖性、想象的现实性。
第五节 青少年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个别差异在个体思维活动中的表现。
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二、青少年思维品质发展的特点
(一)青少年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品质发展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初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有一定发展,但有待进一步发展;高中学生的思维已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并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二)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品质发展的特点
初、高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均有较大发展,但初、高中学生之间有差异。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高中生的这一品质较成熟,但也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三)青少年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品质发展的特点
1、初、高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品质随年龄增大而不断发展。但具思维的灵活性品质的学生初中仅占30%左右,高一以后达40%左右;而且个体间的灵活性的差异到高一后趋于稳定。
2、高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品质在个体间的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在初二有显著的表现且年级越高差异越大,到高中后个体间差异趋于稳定。
三、青少年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1、引导学生对知识经验

的量与质的累积;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
3、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并结合各学科知识的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六节 语言与言语
语言(language)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动用这种符号系统交流思想的行为。
语言具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以及社会性和个体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把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声音交流区分开来。
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