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合集下载

畅通工程评价指标

畅通工程评价指标

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一、交通流量指标:1.日交通量:衡量道路每天的车辆通行量,通常以单位时间内通过该道路的车辆数来表示。

2.高峰交通量:衡量道路在交通高峰时段的车辆通行量,用于评估道路拥堵状况。

3.道路断面通行能力:衡量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最大可通过车辆数,通常以每小时车辆数为单位。

二、交通速度指标:1.平均速度:衡量车辆在特定道路上的平均行驶速度,用于评估交通流运行效率。

2.最大速度:衡量车辆在道路上的最高速度,用于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

三、交通事故指标:1.事故发生率:衡量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用于评估交通安全状况。

2.事故频率:衡量单位通行量或车辆数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用于评估交通事故风险。

3.事故等级与类型:衡量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和不同类型的事故占比,用于评估交通安全风险。

四、交通拥堵指标:1.交通拥堵延误指数:衡量道路上车辆通行速度较正常情况下的延误程度,用于评估交通拥堵程度。

2.交通容积与运行速度比:衡量道路上实际交通流量与道路通行能力之比,用于评估道路的拥堵程度。

五、公共交通便利度指标:1.公交车站设施:衡量公交车站的数量、布局、设施完善程度,用于评估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2.公交线路网络:衡量公共交通线路的覆盖范围、密度和连接性,用于评估公共交通的便利度。

六、出行环境指标:1.道路安全设施:衡量道路上安全设施的设置情况,包括标识、标线、交通信号灯等,用于评估道路交通安全。

2.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环境:衡量行人和非机动车道路出行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过街设施等,用于评估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便利度和安全性。

以上只是畅通工程评价指标的一部分,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还可以有其他的评价指标。

在实际评价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评估,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评价与衡量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评价与衡量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评价与衡量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也越发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体验。

为了评价和衡量一个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优劣,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评价与衡量指标体系。

首先,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效果的指标包括:1.道路网络密度:评估城市道路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密度,密度越高,能够容纳的车辆流量也越大,道路通行能力越高。

2.道路通行能力: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包括道路的宽度、车道数目等。

3.道路拥堵指数:评估道路的拥堵情况,包括平均车速、行车堵塞时间等指标。

4.交通事故率:评估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包括交通事故的数量和严重程度等。

5.全天候通行能力:评估城市道路网络是否能够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正常通行,包括雨雪天气和恶劣天气等。

6.公共交通覆盖率:评估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密度,包括公交线路的数量、站点的密度等。

然后,还有一些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效果的指标:1.路侧停车位数量:评估城市道路旁停车位的数量,越多则对于缓解道路拥堵和方便市民出行的作用越大。

2.交通信号灯配时:评估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情况,包括绿灯时长、红灯时长等。

3.路面状况:评估城市道路的路面状况,包括平整度、路面损坏情况等。

4.道路标识标线:评估道路标识和标线的清晰程度和完整性。

5.交通管理法规的执行情况:评估交通管理法规的执行情况,包括违章停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理情况。

最后,还有一些综合性指标:1.出行时间:评估市民出行所需的时间,包括从家到单位、从家到购物中心等常见路线的时间。

2.出行成本:评估市民出行的经济成本,包括交通费用、停车费用、维修费用等。

3.交通环境:评估交通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包括交通噪音、尾气排放等。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评价与衡量指标体系应包括影响交通效果的指标、影响交通安全的指标、影响交通便利性的指标,以及综合性指标。

交通工程学——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工程学——道路通行能力
轴的平均值;
K2 —系数:三路交叉口K2=150 (pcu/h), 四路交叉口K2=140 (pcu/h)。
34
四、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概述 交叉口信号是由红、黄、绿三色信号灯组成的,用以指挥车辆
的通行、停止和左右转弯,随信号灯色的变换使车辆通行权由一个方 向转移给另一个方向,根据信号周期长度及每个信号相所占时间的长 短,可以计算出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行能力,即:
C规划(设计) =Co× v/c
19
第三节 交叉口通行能力
20
一、概述
定义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称为平面交叉。两条
不同方向的车流通过平交路口时产生车流的转向、交汇与交叉,在平 交路口可能通过此相交车流的最大交通量就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分类:
无控制交叉口 环行交叉口 信号控制交叉口
7
管制条件:是指道路管制设施装备的类型、管理体制的层次,交通信 号的位置、种类、配时等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性管制条件,其它还有 停车让路标志、车道使用限制,转弯禁限等措施。 其它条件:有气候、温度、地形、风力、心理等因素。但其中直接影 响通行能力数值的主要因素有:车行道宽度及侧向净空,车行道数量、 交通组成、驾驶员特性、道路纵坡、横向干扰与视距等。
18
三、规划(设计)通行能力
概念: 设计通行能力或称规划通行能力,是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
不同,按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通行能力,也就是要求道路所 承担的服务交通量,通常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计算:
只要确定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 Co),再乘以预先给定服务 水平的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v/c),就得到规划(设计)通
23
二、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通行能力
十字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当出现可插间隙时间α时,次要方 向的车流可以相继通过的随车时距为β,推导出下列计算公式:

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交通量、服务水平、预测年平均日交通量

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交通量、服务水平、预测年平均日交通量

通行能力、交通量与服务水平等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以高速公路为例1、基本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即道路和交通都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以最小的车头间距连续行驶的理想交通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断面的最大车辆数,又称理论通行能力。

一般指在一定时间段(取15min或1h)和理想的道路、交通及管制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个断面所容许通过的最大持续交通流,为四级服务水平上半部的最大交通量。

表1 高速公路基本通行能力B01-2003)》第45页(未自编页码,以PDF文本页码计,下同),《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7页。

2、设计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即用来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标准而要求道路承担的通行能力。

高速公路每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即二级服务水平下的最大服务交通量。

表2 高速公路设计通行能力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6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10页。

3、服务交通量服务交通量是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下,保持规定的服务水平时,道路某一断面或均匀路段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表3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A)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5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7页。

表3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B)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5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7页。

4、服务水平(V/C)服务水平(V/C,即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是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行车速度、舒适、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服务水平的实质是描述车流之间的运行条件及其驾驶员和旅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一般分为四级,具体参数指标见表3。

5、年平均日交通量(适应交通量)高速公路按单向单车道的设计小时交通量考虑,为与我国一直沿用的适应交通量指标相衔接,仍沿用高速公路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指标,计算公式为:表4 高速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8、49页。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4、9章通行能力、非机动车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4、9章通行能力、非机动车
控制延误(s/辆)
交通负荷系数 排队长度(m)
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
一级
<30 <0.6 <30
二级
30-50 0.6-0.8 30-80
三级
50-60 0.8-0.9 80-100
四级
>60 >0.9 >100
1.3其他等级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n 无信号交叉口包括次要道路停车让行、全向道路停车让行和环形交叉口三种
运行为畅行状态 Ø 驾驶员能根据自己的驾驶特性和
车辆条件、道路条件及环境条件 进行驾驶,基本上不受或少受道 路上的其他车辆的影响,通常可 以保持较高的车速
Ø 该状态下车辆的行驶速度可以称 为自由流速度
一级服务水平
1.2 快速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基本路段服务水平
n 基本路段服务水平
q 本规程将服务水平分为四级: Ø 一级服务水平交通处于自由流状态 Ø 二级服务水平交通处于稳定流中间范围 Ø 三级服务水平,交通流处于稳定流下限 Ø 四级服务水平时交通运行处于不稳定状态
1.3其他等级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n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受到道路几何条件、交通条件和信号控制、自行车和行
人交通的影响 n 一般计算公式:
1.3其他等级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
n 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分级应符合下表规定内容,新建信号交叉口应按三级服 务水平设计
服务水平 指标
基本路段服务水平
n 基本路段服务水平
q 四级服务水平上半段 Ø 交通流量可以达到通行能力时的
流量值 Ø 在最大流量范围,交通流处于稳
定的极限,出现小的干扰就会使 车流产生大的波动,车流抗干扰 能力明显下降 Ø 饱和流

交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

交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

交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1、实际通行能力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对本项目的路段通行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路段实际通行能力按C r=C o×f HV×f d×f w×f f式中:C r —实际通行能力[veh/(h*ln)];C o—基本通行能力(pcu/h);f HV—交通组成修正系数,按公式和表-1计算;f HV=11+∑p i(E i−1)其中:ip—车型i的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iE—车型i的车辆折算系数;f d—方向分布修正系数,按表-2取值;f w—车道宽度、路肩宽度修正系数,按表-3取值;f f—路侧干扰修正系数,按表-4取值。

表-1 二级公路通行能力分析车辆折算系数表-2 方向分布修正系数表-3 车道宽度、路肩宽度修正系数表-4 路侧干扰修正系数根据调查资料,取定各修正值后计算得出二级公路每条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见表-7。

表-5 实际通行能力计算表2、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是指相应设计服务水平下,公路设施通过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其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按以下公式计算:AADT=C D×R D/K式中:AADT—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C D—二、三、四级公路的设计通行能力;R D—二、三、四级公路的方向分布修正系数;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根据当地交通量观测数据确定;方向分布修正系数R D取1,K为0.17;设计通行能力计算结果见表-6。

表-6 设计小时交通量计算表注: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二、三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为15年,采用2032年预测交通量为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

3、服务水平分析公路服务水平是指驾驶员感受公路交通流运行状况的质量指标,通常用平均行驶速度、行驶时间、驾驶自由度和交通延误等指标表征。

第二章第三节-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第二章第三节-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数和车辆延误时间来衡量; (4)行车的安全性,以事故率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来衡量; (5)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的程度; (6)经济性,以行驶费用来衡量。
1英里约相当于1.6公里(国际单位)
第四节 交通量、车速及交通密度调查
• 交通调查是交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交通管 理与控制、交通安全及交通流理论研究 的基础工作。
• “通行能力”为:在现行通常的道路条件、 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下,在已知周期(通 常为15分钟)中,车辆或行人能合理地期 望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的一点或均匀路 段所能达到的最大小时流率。
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 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 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 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 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 15%位车速:表示全部车辆的15%是在此车速 以下行驶,可用此车速作为道路的限制最低车 速。
三、交通密度调查
出入量法
E(t)
N
A
(t)
E(t
)
0
N
B
(t)
摄影摄像法
通过录像练习交通流量调查
测试车超越的车辆数
0
4
1
0
1
2
0
1
1
4
0
5
二、车速调查
• (一)地点车速调查 (1) 人工量测法 (2)测速雷达仪 (3)检测器法
• 中位地点车速(50%):表示在该车速以下行 驶的车辆与在该车速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
• 85%位车速:表示全部车辆的85%是在此车速 以下行驶,可用此车速作为道路的限制最高车 速;
一、交通量调查
(一)交通量调查的种类 (1)特定地点的交通量调查 (2)路网(区域)交通量调查

交叉口的服务水平指标

交叉口的服务水平指标

交叉口的服务水平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车辆延误:这是衡量交叉口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车辆通过交叉口所需的时间。

车辆延误越大,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越低。

2. 排队长度:指车辆在交叉口前等待信号的时间,通常以车辆数或米数来衡量。

排队长度越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越低,服务水平越差。

3. 饱和度:是指交叉口在某一时刻的交通流量与交叉口的最大通行能力之比。

饱和度越高,车辆在交叉口的拥堵程度越高,服务水平越低。

4. 车辆平均车速:指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平均速度。

车辆平均车速越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越高,服务水平越好。

此外,定性评价指标也是分析交叉口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包括交叉口设计条件、交叉口管理条件、交叉口环境条件和交叉口安全条件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交叉口的实际情况和服务水平,为改善交叉口通行能力和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行能力
1.1路段通行能力取值
注:本表适用于一般交通项目,对通行能力取值要求比较精确的项目应另行计算。

参考材料:
彭国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与技术审查ppt:
各种等级道路通行能力推荐标准
1.2交叉口通行能力
(1)适用于不需要进行各进口道分析和计算车道延误的项目:
交叉口通行能力取值
资料来源:?
简化的估算公式:
C=800*n(n≤10)
C=800*n+300*(n-10)(n?10)
n为进口车道数,不区分左直右;
(2)需要进行进口道分析和计算车道延误的项目:
软件计算(文件夹里提供)。

二、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路段和交叉口分别取值,标准如下:
路段饱和度与服务水平对应关系表
信号交叉口饱和度与服务水平对应关系表
注:A——非常畅通。

交通量小,自由流,驾驶自由度大,可自由地选择所期望的速度,使用者不受或基本不受交通流中其他车辆的影响。

B——畅通。

交通量有所增加,但受其它车的影响仍然较小。

C——基本畅通。

交通运行基本上还处于稳定状态,但车辆间的相互影响变大。

D——轻度拥堵。

交通量还没有超过道路最大通行能力,但速度和驾驶自由度受到严格限制。

E——中度拥堵。

交通量达到了道路最大通行能力,交通运行对干扰很敏感,并很容易出现塞车。

F——严重拥堵。

交通流处于不稳定状态,走走停停,经常出现由于交通量过大引起的塞车。

注:(1)路段标准参考了交研所的指标,交叉口与部颁标准保持一致。

(2)广州市内的非重要项目,可采用下列简化合并后的表格,但需经组长或所领导同意后采用。

参考材料:公路四级服务水平对应的图片说明
一级服务水平:自由流,舒适便利二级服务水平:稳定流上限,车辆相互影响三级服务水平:稳定流,舒适便利严重下降四级服务水平:强制流,交通拥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