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胸外科手术 逐渐向微创、个体化方向发展。
围手术期肺损伤原因及影响因素
肺损伤原因
手术创伤、炎症反应、机械通气等因 素均可导致肺损伤。
影响因素
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方式等均 可影响围手术期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
营养支持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和手术情况,制定 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肠内营养 和肠外营养,以满足患者术后恢复的 营养需求。
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术后常见并发症
术后出血、感染、吻合口瘘、肺不张、心律失常等。
处理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再次手术等措施,以减 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恢复。
05
药物治疗方案推荐与解析
Chapter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及应用时机
药物选择
推荐使用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抗菌药物。
应用时机
应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至1小时内给药,确保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水平 。
镇痛镇静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使用原则
遵循按需镇痛、个体化用药和多模式镇痛原则,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手术情况选择合适 的镇痛镇静药物。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 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2-11
目录
• 共识制定背景与意义 • 术前评估与准备 • 术中操作规范与技巧分享 • 术后管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 药物治疗方案推荐与解析 •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01
共识制定背景与意义
Chapter
胸外科手术适应症与发展趋势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_图文.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研讨会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病人的康复,并可造成一定病死率。
为了在胸外科临床进一步贯彻“快速康复”理念,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水平,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各地知名胸外科专家就其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以下共识,供同道们参考。
一、关于“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会上提出的:“围手术期肺保护”属于广义的肺保护范畴,即主动地针对各种原因和危险因素引起的、即将或已经发生的肺部损伤进行的预防和治疗,以防止各种肺部并发症,维护病人肺功能,促进其早日康复。
这是快速康复胸外科的重要措施。
二、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一)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常见的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ARDS、呼吸衰竭、肺栓塞,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
(二)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胸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相关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两方面。
前者包括吸烟、总体健康状况不良、病人术前基础肺部疾病、COPD、年龄、肥胖、长期卧床和糖尿病。
后者包括手术部位、麻醉类型、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侵入操作手术操作、手术时间、体液平衡和镇痛。
三、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策略与措施围手术期肺保护措施要从术前开始,并贯穿术中和术后。
(一)术前评估1.认真询问病史术前应全面细致复习病史,了解疾病的诊治过程。
尤其应注意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吸烟史、治疗史等情况。
2.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体型与外貌,呼吸情况(频率、模式),胸部听诊,肺部叩诊和其他(如心脏听诊等)。
3.术前肺功能评估肺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病变是否可逆、可预测手术的疗效和术后肺部并发症(表1)口],有助于选择胸部手术类型、手术范围(表2、3)[2]。
开胸手术DOh10.37601cma.j.i缱1.1001-4497.2009.04.002・肺夕卜科・以及年龄>60岁、有肺部疾病、吸烟史的非开胸手术,需常规行肺功能检查。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实施 ,有助于推动胸外科领 域的学科发展,提高医 疗水平。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肺保护机制
进一步探讨围手术期肺损伤的机制和 肺保护的有效措施。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专家共识 中提出的肺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
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化
鼓励技术创新和转化,研发更加安全 有效的肺保护药物和器械,为临床实 践提供更多选择。
分类
根据保护措施的作用机制和时机,可 分为术前肺保护、术中肺保护和术后 肺保护。
肺保护的生理和病理基础
生理基础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 交换、防御和代谢等功能。正常肺功 能依赖于气道通畅、肺泡完整和呼吸 肌有力等因素。
病理基础
胸外科手术可能导致肺功能受损,如 肺部炎症、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此外,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和术后疼 痛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肺功能。
呼吸衰竭处理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 机械通气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06 专家共识解读与展望
专家共识的核心内容
01
肺保护的重要性
强调在胸外科围手术期中,肺保 护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 关键措施。
02
围手术期肺保护措 施
包括术前评估、术中管理和术后 康复等多个环节,提出了一系列 具体的肺保护措施。
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等监测手段,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 麻醉过深或过浅对肺功能的损害。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肺部感染风险。
机械通气策略
1 2 3
通气模式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 ,如压力控制通气(PCV)、容量控制通气( VCV)等。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功能的保护
吸烟
吸烟者与未吸烟者相比,肺部并发症相对危险为1.4-4.3 即使无慢性肺疾病,同样增加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45 40 39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35 30 25 20 15 10 5 0 吸烟者 未吸烟者
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术前评估 术前准备 麻醉选择 术中管理 术后处理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策略与措施
术前评估
认真询问病史
注意点: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吸烟史、疾病诱发和缓 解因素、治疗史
详细体格检查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Smetana GW. N Engl J Med. 1999;340(12):937-44.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患者呼吸系统改变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上呼吸道黏膜及各种腺体萎缩退化:
●减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 ●气道免疫功能减退 ●感觉迟钝,使咽喉部细菌易吸入或呛入下呼吸道
呼吸肌肌力减退,小气道狭窄并易塌陷,分泌物 潴留
进行呼吸锻炼、自主深呼吸、咳嗽。
营养支持
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失衡
其他
综合治疗夹杂症,积极创造条件手术
戒烟时间
12~24小时 48~72小时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戒烟的益 处
血中CO和尼古丁水平降低 碳氧血红蛋白可降至正常水平,纤毛功能改善
1~2周 4~6周
6~8周 8~12周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术后管理
01
疼痛管理
有效的镇痛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有利于术后恢复。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改 善肺功能,促进康复。
03
02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 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
营养支持
继续给予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 和身体恢复。
04
05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并发 症及处理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呼吸锻炼,如深呼吸、 咳嗽排痰等,以增加肺活量和改善肺功能 。
药物治疗
术中保护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祛痰药 等药物,以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在手术过程中,采用低潮气量通气、肺复张 等策略,以减少机械通气对肺的损伤。
案例二:复杂手术中的肺保护应用
术前准备
对于复杂手术患者,进行更为 详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包括
早期发现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早期发 现肺部并发症的迹象,如发热、咳嗽 、咳痰等。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肺部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 应治疗措施,如加强抗感染治疗、雾 化吸入等。
呼吸支持
对于严重肺部并发症患者,给予呼吸 支持治疗,如机械通气等,以维持患 者生命体征稳定。
营养支持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 疫力,促进肺部感染的康复。
影像学检查
如胸部X线、CT等,评估 肺部病变的性质、范围和 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肺不 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术中评估
呼吸力学监测
01
通过监测气道压、潮气量、呼吸频率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呼吸
力学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功能不全。
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02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的氧合状态
肺保护
2、拍背、体位引流、雾化吸入
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可 预防性使用。
产生抗炎、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对肺损伤有保护和治疗作 用,推荐剂量1g/d
合理镇痛
选择合理的评估 注意个体化镇痛
尽早治疗疼痛 重视健康教育
提倡多模式镇痛 尽早去除不必要的管道
合理补液
1、术后以经口进食代替不必要的静脉输液。 2、过多的体液易导致肺水肿。
呼吸屏障破坏
麻醉药物
减弱肺缺氧性,肺血管 收缩反应可抑制呼 吸功能
全身麻醉
机械通气
胸腔内负压消失生理无 效腔和分泌增加
高浓度吸氧
气管粘膜糜烂 肺膨胀不全
手术部位与时间
手术部位与术后肺部感染:头颅>胸腔>上腹部>下腹部>其他
肺
45
炎
40
40
的
35
发
30
生
25
率
20 15
17
(%)
10 5
5
0 胸部(n=102)
5、Gw S. Preoperative pulmonary evaluation. N Engl J Med, 1999,340(12): 937944.
谢谢
术中危险因素
上腹部术后VC,FVC,FEV1的变化率
100 %
90
VC
80
FVC
70
FEV1
60
50
% 100
96
40
30
92
20
10
88
0
术前 4h 8h 12h 1
2
3
4
5
6
7( 天 )
84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学习资料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王天佑,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专家组,中国医学基金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通信作者:王天佑,Email:***********************关键词: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胸外科引用本文:王天佑,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专家组,中国医学基金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9, 26(9): 835-842. doi: 10.7507/1007-4848.2019070562009 年发表的《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1](以下简称《共识》)首次提出了“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
《共识》指出,肺是体内唯一接受全部心输出量的器官,是全身静脉血必经的巨型滤器;同时,肺是开放的器官,肺泡经各级支气管、气管与外界相通。
正是这样的解剖和生理特殊性,使得肺容易因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各种有害因素而损伤。
围手术期的各种危险因素以及诊疗措施均可能对肺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引发各种肺部并发症,严重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肺部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仍是胸外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围手术期肺保护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显著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风险[2-3]。
2019 版《共识》将更加合理、规范,并有效推动多学科模式下的肺保护理念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1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延用 2009 版广义肺保护的概念,即主动地针对各种原因和危险因素引起的、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肺部损伤进行预防和治疗,以防止各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肺功能,促进早日康复[1, 4]。
围术期肺保护通气策略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
术后肺部并发症与肺保护
(2)机械通气模式优化 ▪ 临床常用PCV与VCV两种模式,PCV具有较低吸气峰压,能改善动
脉血气分析结果;而VCV能维持较高潮气量、较低平台压,通过 测量吸气平台压,从而准确测定肺驱动压。
术后肺部并发症与肺保护
▪ 两种通气模式各有利弊,无证据表明哪种方式对降低PPCs更具式的选择与优化 (1)补偿性通气策略 ▪ 潮气量补偿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其动态调节能改善肺顺应性。压
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PCV-VG)可通过恒定压力提供减速气流,对于预设 潮气量采用最小正压,降低高气道压导致的潜在气道和肺泡损伤 的同时,又能保证肺泡有效通气和换气。
术后肺部并发症与肺保护
(一)高危因素和易感人群 ▪ 围术期肺功能保护主要包括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VILI)和PPCs的防范。VILI主要因压力伤、容 积伤、剪切伤及生物伤等诱发; ▪ 而PPCs目前尚无标准定义和明确机制,多数专家认为,PPCs包括 术后肺不张、肺炎、支气管痉挛和呼吸衰竭等。其高危因素和易 感人群主要有:
术后肺部并发症与肺保护
▪ 2019欧美多中心指南高级别推荐(BJA)建议ARDS患者潮气量 ≤6ml/kg或尽量使吸气平台压不超过30~35cmH2O。
▪ 对于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危重型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时,也建 议采用小潮气量4~8ml/kg(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 30cmH2O)的“LPVS策略”,以降低VILI。
术后肺部并发症与肺保护
5. 呼吸频率与吸气/呼气比值(I:E) ▪ 为保证氧合可在降低潮气量后逐渐增加呼吸频率至15~20次/分,
围术期肺保护通气策略
▪ 结论:在相对较低的PEEP下,小潮气量通气与大潮气量通气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并 没有什么优势,甚至反而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机械通气策略
z 围术期肺保护策略
z
前言
▪ 2009 年发表的《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首次提出了“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 ▪ 围手术期的各种危险因素以及诊疗措施均可能对肺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引发各种肺部并
发症,严重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 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显著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风险。 ▪ 2019 版《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在 2009 版的基础上加入了围手术期肺保
•术后肺部并发症高风险患者围手术期肺保护策略,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8,39(03):268-272
z
设置合适的FiO2
▪ 在确保满意的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术中应使用低-中度吸入氧浓度(FiO2,30%~50%)。
✓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 26(9): 835-842.
▪ 增加FiO2虽可改善PaO2,但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可发生氧中 毒。
▪ Olivant Fisher等 发现,用100%的氧气双肺通气1 h或单肺通气 3 h的动物比用低于50%氧气通气的动物有较大的肺部炎症损害。 在单肺通气中,较低的FiO2导致较少的炎症反应。
▪ 目前认为吸入高浓度氧气时(FiO2>60%),肺泡内大部分氮气 被氧气替代,肺泡内氧气迅速弥散入血,如因呼吸道不畅,相应 肺泡得不到补充可发生萎陷,最终发生肺不张。
▪ 研究显示,术后肺部并发症是胸部手术围手术期主要风险之一,发病率高达 15%~40%,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1~2 周。
围术期肺保护通气策略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04
围术期肺保护通气策略的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肺保护通气策略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结词
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
详细描述
在心脏手术中,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如肺炎、肺不张等。通过调整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等参数,可以减少肺损伤, 促进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案例二:肺保护通气策略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宣教与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及 通气策略的相关知识,减 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 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 等,以增强其呼吸肌力量 。
术中护理措施
监测呼吸指标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 、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力 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 异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排痰、咳嗽,确 保呼吸道畅通,减少肺部 感染的风险。
监测气体交换
通过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及时调整通气参 数,确保良好的气体交换。
肺复张操作
在特定情况下,如出现严重肺不张或肺部萎陷,需要进行肺复张操 作,以恢复肺部正常形态和功能。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
手术中应用
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肺保护性通 气策略可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
的风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保护通气策略应注重采用 适当的气道压力支持和适当的呼气末正压,以改善通气和 氧合。
肺保护通气策略与其他保护措施的联合应用
药物治疗
01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炎药等,可以与肺保护通气策略联
合应用,以进一步减轻肺损伤。
液体管理
02
优化围术期液体管理,控制液体平衡,有助于减少肺水肿和肺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学习资料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王天佑,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专家组,中国医学基金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通信作者:王天佑,Email:***********************关键词: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胸外科引用本文:王天佑,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专家组,中国医学基金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9, 26(9): 835-842. doi: 10.7507/1007-4848.2019070562009 年发表的《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1](以下简称《共识》)首次提出了“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
《共识》指出,肺是体内唯一接受全部心输出量的器官,是全身静脉血必经的巨型滤器;同时,肺是开放的器官,肺泡经各级支气管、气管与外界相通。
正是这样的解剖和生理特殊性,使得肺容易因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各种有害因素而损伤。
围手术期的各种危险因素以及诊疗措施均可能对肺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引发各种肺部并发症,严重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肺部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仍是胸外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围手术期肺保护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显著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风险[2-3]。
2019 版《共识》将更加合理、规范,并有效推动多学科模式下的肺保护理念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1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延用 2009 版广义肺保护的概念,即主动地针对各种原因和危险因素引起的、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肺部损伤进行预防和治疗,以防止各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肺功能,促进早日康复[1, 4]。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功能的保护
RR=3.4 冠脉旁路手术患者
11
吸烟
术前戒烟8周以上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
35 30 33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25 20 15 10 5 0
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相关的多种危险因素
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术前评估 术前准备 麻醉选择 术中管理 术后处理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策略与措施
常规准备
戒烟
术前至少应禁烟2周
呼吸锻炼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COPD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但患者术后肺部 并发症增加2.7-4.7倍。 对于症状、气流受限、运动耐量等未得到有效 改善的COPD患者,应在术前给予积极治疗。
如果COPD急性加重,应延期手术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Smetana GW. N Engl J Med. 1999;340(12):937-44.
分级 Ⅰ Ⅱ Ⅲ 正常健康 有轻度系统性疾病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未丧失工作能力 标准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Ⅳ Ⅴ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患者
Miller RD. Anestheais. 5th edition.
气管插管可破坏呼吸屏障
机械通气令胸腔内负压消失,肺不张,生理无 效腔和分流增加 机械通气不当→肺气压伤 高浓度氧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目的是维护肺功能,防止肺部并发症 的发生,使患者安哞!渡过围手术期,保障手术效果。因此,围 手术期肺保护措施应从术前开始,并贯穿于术中和术后。 一、术前评估 (一)认真询问病史 术前应全面细致复习病史,了解疾病的诊治过程。尤其 应沣意以下几点:(1)是否长期咳嗽,咳嗽的性质及昼夜变 化情况。(2)了解咳痰情况,包括痰最、痰色、黏稠程度。是 否易于咳出,改变体位对于排痰有无帮助;痰中是否带血,若 有咯血应r解咯血量。了解有无经常咳黄脓痰并带有臭味 的病史。(3)呼吸困难的性质(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静 息时是否有呼吸困难的发生。若有,则提示心肺功能代偿 差,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均不佳。(4)吸烟史:对于吸烟者, 应了解其日吸烟量、吸烟年限,术前停止吸烟的时间。(5) 疾病澹发、缓解因素:如哮喘患者是否有特异的致敏原。 (6)治疗史: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包括具体用量用法,以及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二)详细的体格检查
<35 e,/L是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有效、且与患者相关性
・1363・
2.解除气道痉挛:支气管痉挛是围手术麻醉期最常见的 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手术麻醉期内,患者一旦发生严莺支 气管痉挛,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致严重缺氧和CO:蓄积,甚 至危及牛命。手术过程中,麻醉用药及气管插管等操作均可 诱发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其死亡率高达70%。 哮喘急性发作,支气管痉挛尚未消除时,任何择期手术 都应推迟,直至哮喘得到有效控制。术前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如异丙托溴铵)町显著降低肺阻力,改善肺顺应性,预防支 气管痉挛发生。此外,对于老年人、COPD、哮喘患者而言,术 前应用速效支气管扩张剂,有利于提高基础肺功能,改善患 者的血氧饱和度,可进一步提高术前准备的质量。 (三)抗感染
气道狭窄并易塌陷,导致分泌物潴留;咽喉部黏膜退化,感觉 迟钝,吞咽反射随年龄增大而减退,使咽喉部细菌易吸入或
万方数据
・1362・
生坐2E魁盘查2Q螋生!旦整!!鲞筮!!翅!!垫』!!堡:鼬!型塑!塑!:!生.盟:堕!:!!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策略与措施
呛人下呼吸道引起肺炎。长期卧床还可导致两肺后基底部 发生坠积性水肿和I喹积性肺炎。 7.糖尿病:研究表明,肺组织也是糖尿病损害的靶器官。 糖尿病可导致肺弹性降低、肺通气功能障碍、肺弥散功能降 低。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微血管并发症越 多时肺弥散功能受损的可能性越大。此外,糖尿病还会影响 到肺局部防御功能。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气道防 御反射和黏液纤毛清除作用减弱。糖尿病是下呼吸道感染 以及其感染严重程度的独市危险因素。 (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 1.手术部位: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是最主要的手术相关危 险因素。研究显示,手术部位对肺部感染影响的程度依次 为:头颅>胸腔>上腹部>下腹部>其他。 2.麻醉:麻醉类型、药物选择瑚l作方式均为手术相关危 险因素。全身麻醉气管捅管町破坏呼吸屏障,甚至可诱发支
1.体型与外貌:肥胖、脊柱侧凸患者由于肺容积(FRC、
肺总量)减少和肺顺应性的下降,易出现肺不张和低氧血症; 营养不良、恶液质的患者呼吸肌力量弱,免疫力下降,易合并 感染。观察口唇、甲床有无紫绀。COPD患者可有桶状胸; 如有胸壁不对称,可能有气胸、胸腔积液或肺实变。 2.呼吸情况:呼吸频率>25次/min是呼吸衰竭早期的 表现;呼气费力提示有气道梗阻;随着膈肌和肋间肌负荷增 加,辅助呼吸肌的作用增强;出现反常呼吸提示膈肌麻痹或 严重功能障碍。 3.胸部听诊:应特别强调胸部听诊的重要意义。阻塞性 肺病患者呼气相延长,呼吸音低;痰液潴留时可闻及粗糙的 湿眵音,位置不固定,可在咳嗽后消失。若I罗音固定,则可能 为支气管扩张症或肺脓肿。有小气道痉挛者可闻及音调较 高的哮鸣音,见于哮喘或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
肺保护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肺保护是指肺移
植或心肺移植时对供体肺脏的保护,使之在移植于受体后仍
能发挥正常肺功能。广义肺保护则是主动地对各种原因引 起的、即将发生的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以维护患者肺功能, 促进早日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属于广义肺保护的 范畴。 肺脏是体内惟一接受全部心输出量的器官,也是全身静 脉血必经的巨型滤器;同时肺脏也是一个开放的器官,肺泡 经各级支气管、气管与外界相通。这使得肺脏易受到内源性 和外源性有害因素的作用而受到损伤。术前危险因素、手 术、麻醉,输血、心肺转流以及其他医疗措施等均可在围手术 期对肺脏造成一定的损伤,发生围手术期各种肺部合并症, 严重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威胁患者牛命安全。因此,围手 术期肺保护措施,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非常重 要,是外科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有力保证。 “快速康复外科”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 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的 康复,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组合而产生的协同结果。快速康 复外科必须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不仅包括外科医生、 麻醉师、康复治疗师、护士,也包括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参与。 更重要的是,快速康复外科依赖于重要围手术期治疗方法的 综合与良好整合。对于胸外科手术而言,围手术期肺保护正 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华医学会胸 心血管外科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在组织开 展围手术期处理、快速康复外科学术交流的基础上,经有关 专家多次讨论,对围手术肺保护问题达成以下共识,供同道 们参考。
阻力增加而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退。 5.肥胖:肥胖患者仰卧位时肺顺应性显著降低,通气/血 流比例失调;同时,肥胖患者由于胸椎后凸,腰椎前凸,腹内 脂肪过多,膈肌抬高导致胸廓及其活动度减小,因而常存在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典型病例可见于睡眠暂停综合征患 者。尽管肥胖常被认为会增加肺部并发症的危险,但大多数 研究未发现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6.长期卧床:长期卧床可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及腺体萎 缩,减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作用,从而可损害下呼吸 道的防御功能;咽喉部淋巴腺萎缩,气道免疫功能减退,使呼 吸道的自我屏障功能减退;呼的总体发生率高于
无哮喘患者。 4.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大,肺实质发生改变,纤维结缔组 织增加,肺弹性减弱、肺泡塌陷,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呼吸
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一、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 术后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手术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在围手术期,患者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水
患者支气管痉挛的发牛率则高于其他手术。
二、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引起围手术期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患 者基础状况相关因素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两个方面。 (一)患者基础状况相关危险因素 1。吸烟:吸烟可导致呼吸道纤毛摆动功能紊乱、分泌物 增加。试验证实,吸烟者肺郡并发症的相对危险是未吸烟者 的1.4~4.3倍。即使在无慢性肺疾病的患者中,吸烟也可 增加肺部并发症的危险。术前戒烟8周以上可以降低术后 并发症的发生。 2.总体健康状况不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 (ASA分级)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预测因素。ASA分级 越高,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越大。术前营养不良、低 血浆蛋白导致肺水增加者,发生肺部合并症的几率明显 增加。 3.基础肺部疾病:COPD并非任何胸外科手术的绝对禁 忌,但研究证实,COPD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危险升 高。肺功能检查是COPD诊断的金标准,对于症状和气流受 限及运动耐量等未得到有效改善的COPD患者,应在术前给 予积极的治疗;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如果COPD发生急性 加重,应延期手术。
气管痉挛;膈肌上抬,功能残气量(FRC)减少,可导致肺不
张;机械证压通气可致胸腔内负压消失,生理无效腔和分流 增加,机械通气不当可导致肺气压伤,多见于大潮气量、高气 道压机械通气时;长时间吸人高浓度氧可导致肺膨胀不全; 吸人麻醉药会减弱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改变通气/血 流的比值,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严重影响患者术中肺功 能,增加术后肺部合并症的发生率;麻醉药物中的阿片类镇 痛药(如芬太尼、盐酸派替啶、盐酸吗啡等)对呼吸中枢有抑 制作用,尤其是对小儿外科患者;肌肉松弛药的残余作用可 导致通气减少,影响呼吸功能;静脉麻醉药对循环和呼吸系 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手术操作:开胸后,该侧胸腔开放,胸内负压所致的肺 牵拉扩张作用消失,导致肺泡萎缩,肺泡通气面积锐减(甚至 减少50%左右),同时肺循环阻力增加。术中对胸壁、支气 管和肺组织的损伤,造成呼吸运动减弱;挤压或牵拉肺组织 过度,则损伤健康肺组织。 开胸术可因胸擘软化、膈神经损伤、胸腔积液积气、疼 痛、敷料包扎过紧等限制呼吸运动幅度,影响患者的通气功 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4.手术时间:术中肺脏可能长时间受到挤压和捻搓,开 胸侧肺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影响肺泡内气体的交 换。手术持续操作时间>3 h时,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则更高。
生坐处珏盘盍2Q塑生!旦筮盟鲞笠!!搠堡!垫』§!蟹:垒P!!坐!旦!!塑:!巫:!!:堕!:!!
・1361・
.指南与共识.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王天佑整理
平均延长l一2周。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 道疾病时,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增加。有哮喘病史 患者术中支气管痉挛发生率为10%左右。胸部和腹部手术
5.其他:合并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者,可
有颈静脉怒张,肝-颈反流征(+),心脏听诊可闻及第2心音 分裂。 (三)术前肺功能评估 肺功能检查有助于了饵肺部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 病变是否可逆,可预测手术的疗效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 生,并有助于胸部手术类型、手术范围的选择。对于开胸手 术患者以及年龄>60岁、有肺部疾病、有吸烟史的非开胸手 术患者,需常规行肺功能检查。 (四)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除一般意义外,血红蛋白>160 g/L,血 细胞比容>60%,如无特殊情况(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呼吸衰竭甚至ARDS、基础
慢性肺疾患加重等。研究显示,上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 病率高达35%。其中肺炎占16.6%、支气管炎占15%、肺不 张和肺栓塞各占1.7%。术后肺炎通常为院内获得性肺炎, 其病死率高达10%一30%,术后肺部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