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马原2018版)
马原书本要点
一、资本主义本质及规律1.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
2.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资本主义得以发展旳历史过程。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旳一种剥削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旳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条件旳。
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资本主义所有制是雇佣劳动赖以存在旳基础,是资本雇佣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旳体现。
5.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旳绝对规律。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旳矛盾。
(已经社会化旳、由劳动者共同使用旳生产资料,本应由劳动者共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旳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旳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旳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由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支配。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基本、本质特性:生产过剩2.主线因素:资本主义旳基本矛盾——(1)生产无限扩大旳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旳需求相对缩小旳矛盾;(2)个别公司内部生产旳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旳无政府状态之间旳矛盾。
(马克思:“一切现实旳危机旳最后因素始终是:群众贫困和群众旳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仿佛只有社会旳绝对旳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旳界线。
”)3.具有周期性,一般涉及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危机是必经阶段,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旳阶段性决定旳。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上层建筑旳重要构成部分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旳规定建立起来旳,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在运用多种政治手段和政治权利进行统治时,必然要以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不受破坏和伤害为重要任务。
四、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资本主义旳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二、三节.最全优质PPT
问题一:假设你作为一个 者,要 开办一家皮具制
造厂,现在你有了资金,有了计划方案,有了初步的厂 房,你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那些东西,你才能够开办起 这家工厂?
问题二:我们都知道企业家开办工厂是为了 ,那如
果你的皮具厂已经成功的开办了,而且各种生产要素已 经具备了,为了增加企业的收益,你会采取哪些做法?
1、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是公有 企业和社会的主人,并通过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的 受益来体现;
2、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只能通过 劳动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发生劳动交易关系,劳动者 在一定的期限内就自己的劳动力的支配权转让给企 业。 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 场机制配置生产资源的关键因素
然而,与成倍增长的产量和滚滚流入福特等人腰包的钞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 人劳动强度的加大和收入的降低。据统计,由于新的生产方法的实施,福特汽车公司 工人的劳动强度,视工种的不同是其他工厂工人的0.5倍或数倍,他们手中的半机械 的动作每过四个小时才得片刻休息,神经更是高度紧张,然而工资水平却仅相当于整 个底特律的平均水平——每天2.34美元。另外,在1913年夏天公司实行流水线作业 后,还相应取消了“多劳有奖”的分级工资制度,代之以最原始的计时工资制。这样 一来更打击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于是大批工人在干了一段时间后,就纷纷离开福特 汽车公司,而去其他工厂从事报酬不低且劳动强度低的工作。
学习目标: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了解劳动力成 为商品的条件以及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 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认清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教学重点: •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 教学难点: •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专题四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马原课件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III)
•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
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 时间。 •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 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这就是价值规律。
• 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 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 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 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 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有制
私人 劳动
社会分工
社会 劳动
具体 使用
劳动 价值
商品
抽象 劳动
价值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 济学的枢纽”
赵顺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对 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理解政 治经济学的枢纽。
——马克思:《协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358页。
从手工作坊发展到大型的手工工场 具有了资本主义性质? 因为
行东这时成为了经营者、监督 者,他的收入主要来自雇工经营所 获取的利润收入。
在工场内部分工条件下,每一 个雇工都成为局部工人,共同生产 商品,生产资料由老板掌握,即雇 工成为资本的附属物。雇工劳动的 性质发生了变化。
或其他的天然属性,因为这些属性不具有同一性。” • 马克思:“抛开这些天然属性,或者抛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就
只剩下一个属性,就是劳动产品。”
关于商品的价值量
•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劳动时间 • 劳动能力是同质的,决定了劳动时间可以加总、平均 • 用劳动时间衡量价值,会带来“偷懒问题”
马原第五章
四,劳动的二重性。
(一),,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商 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 的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四,商品经济的特征有: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存在交换关系、主要采取扩大再生产的形式以及开放。
五,资本主义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由以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 发展演化而来的。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 分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财富通常采取商品的表现形式,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包含着资本主 义一切矛盾的萌芽。因此,剖析商品,剖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就成为揭示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历史和逻辑的出发点。
五,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其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其二,商品交 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供大于求时价格低于价 值;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求平衡时价格等于价值。 所以,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其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其 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5),消极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其三 ,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一,价值形式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过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 式;货币形式。 二,货币, (一),,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的产生,是商品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推动的结果。 (三),,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以下 5 项: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四),,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被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 价值;一极是货币,它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 币的矛盾。所以,货币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买卖脱节。所以,马克思把商品 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是指劳动的私人属性,即由于生产资料 归私人所有,所以劳动的过程由私人控制,劳动的成果归私人占有。社会劳动是指劳动的社会属性,即由于存在 社会分工,因而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是社会总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 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由于每个商品生产者不可能确切、完全地知道社会的需要,因而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 不能或不能全部销售出去,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 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只有通过商品交换。 四,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理由在于:其一,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 盾的基础。其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 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否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判断是否坚持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的一个标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表现在:其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其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 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 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其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其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 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其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 造中作用的认识。其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
货币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 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 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 马克思
2、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 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 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 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返回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3、支付手段: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时担负的延期清 偿、提前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1)特点:现实货币 (2)作用:有利于商品流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扩大了商 品经济矛盾,加深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4、储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 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1)特点:足值的金属货币。 (2)作用: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小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商人和高利贷资本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
大量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
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大量货币财富
•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 和肮脏的东西。 • ——《资本论》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特定 具体形式
劳 动 二 重 性
(完整版)马原第五章总结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自由竞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各商品生产者为了争夺有利生产和销售条件,所进行资本自由转移,不受限制的竞争。
(1)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2)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家之间为了追逐剩余价值,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产逐渐走向集中。
2.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引起垄断(1)垄断的含义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2.垄断产生的原因(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2)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3)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3垄断组织形式(1)形式:短期价格协定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国家垄断资本(2)本质: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发展变化,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1)垄断是在竞争中形成的(2)垄断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3)绝对垄断是不存在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2.垄断阶段的竞争形式(1)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2)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3)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4)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3.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征(1)竞争目的—获得高额垄断利润(2)竞争手段—凭借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3)竞争范围—国内和国际市场并举(4)竞争程度—更为激烈和持久(5)竞争后果—破坏作用严重列宁:“正是竞争和垄断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原则’的结合才是帝国主义的本质。
马原讲义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PPT课件
2021
22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企业经 营全球化
2021
23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增强 垂直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水平型分工
1. 生产全球化 世界性的 生产网络
2021
33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许多新变化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私有制范围内不断进
行调整,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的趋势;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形式趋于完善;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
的措施,使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 对缓和。
自由竞
争
科技革命
生产 集中
生产集中是指随着竞争和危机的发展,尤其
是股份公司的发展使生产要素和社会产品日益集 中少数大企业,它们在社202会1 生产中占有较大份额3
科技革命
自由竞争 经济危机
生产 集中
股份公司
垄断
兼并、联合
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
额垄断利润而结成联盟,以控制和操 纵某些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市场。
内通过金融资本从经济到政治实行国家统治,对外进行
侵略扩张,通过资本输出和分割领土确保原料市场的稳
固来源。二战后垄断资本采用新殖民主义手法,打着援
助旗号继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以维护世界霸权统
治,其垄断统治的实质没有改变。
2021
20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 进步加快、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 深化的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 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 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 互开放的过程和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内容
共18页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资本的原始积累①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②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是: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②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价值或者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③交换价值和价值第一,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第二,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是本质,是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④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劳动者同一劳动过程中表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共18页3、价值量与价值规律①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的决定第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第二,商品的价值量是部门内部生产同类商品的生产者在竞争中实现的。
②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劳动的生产率和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成反比,和使用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
马原-资本主义本质以及规律思维导图
资本主义本质以及规律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以实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自然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对立统一关系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有用劳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但不唯一抽象劳动脑力和体力的消耗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对立统一目然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属性在时间与空间上是统一的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正比,劳动生产率反比货币的产生与职能价值形式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本质货币是长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职能价值尺度货币也有价值,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不足值贮藏手段足值的金属货币纸币不行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价值规律及作用基本内容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价值量为基础,等价交换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供求关系币值价值决定性私有制基本矛盾劳动者的劳动即使社会劳动,也是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暴力手段掠夺农民土地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劳动力成为商品基本条件劳动者是自由人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价值维系本人生存维持其家属生存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支出使用价值劳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生产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两重性物质资料生产剩余价值生产二者的统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剩余价值满足了用于在生产劳动力的劳动之后进行的劳动资本家剥削的正是工人产生的剩余价值区分资本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由工入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处以可变资本区分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加班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超额剩余价值技术进步,超额利润自动化生产本质上仍然是物化劳动,不创造新价值更不创造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主义在生产实质物质资料在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特点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有机构成技术构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C/V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c/v上升失业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灭亡资本周转资本循环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生产阶段生产资本售卖阶段商品资本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资本周转及速度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固定资本比重大,速度就慢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1v1m和2c完成i交换工资与剩余价值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模糊了必要劳动和剩余价值的界限,剥削的本质价值等于成本价格加利润,利润对剥削有掩盖作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本质阐明了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本质生产过剩根源首先是货币的使用,根本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法治宪法是核心主权在民分权与制徨。
《马原》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意义 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即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生产相对过剩(是生产太多,而人买不起,不是大多不买的绝对过剩)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无法通过资本主义内部改革解决) 具有周期性苏 高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根本内容 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两个基本方面 对内 政治统治职能 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对外 对外交往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 度等(无军事制度) 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它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有:私有制原则,“主权 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和人权原则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民主是金钱操作下的民主,资产积极经营统治下的民主 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
2.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以交换为目的 自然经济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分工的出现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补充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劳动产品最终归消费者所有 在共产主义社会,也有分工,但无交换,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均归人民所有
第二节 剩余价值理论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 劳动者无其他商品可以出卖
2. 劳动力商品 价值构成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2018版 马原 第五章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基本统一
分离 分离
“二战”后 法人资本所有制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新变化
职工参与决策(“管理民主化”)
工人 成为企业的 主人了吗?
终身雇佣
资本主义成为了 “人民资本主义”?
5.政治制度新变化
首先,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力有所 扩大。
其次,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再次,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二)新变化的原因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 本主义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内在动力)
(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 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外在压力)
职工持股(“资本民主化”)
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的 来源是什么?
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新变化
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 很大变化,成为食利者阶层
社会 阶层、 阶级 结构 的变化
高级职业经理人成为大公 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 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职能的增强
国家
履行政治职能 经济放任 全面干预
资 义 资 本主 主 义 资本 本 主 义 经 系 经济 济 关 系 经 济关 关 系 的 的 变 化 的 变 变化 化
履行政治统治和 经济管理职能
经济危机形态的新特点
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 日趋严重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 重脱节; 债务危机频繁爆发; 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 加剧; 周期性危机和结构性 危机交织; 金融危机频发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五章
播放
财 财政收入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政
政
策 财政支出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第三十页,共79页。
货币政策
指根据确定的宏观目标,通过中央银 行采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 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第三十一页,共79页。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单项选择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垄断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垄断组织的产生和
发展为标志的。
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或几个 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
第九页,共79页。
垄断组织的形式
卡特尔
辛迪加
托拉斯
康采恩
第十页,共79页。
播放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第十一页,共79页。
1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而是与之并存
第一,垄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家
企 业(国有企业)
垄
断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资
本
主
义
第二十四页,共79页。
国有企业是通过实行国有化和国家直接投资建立起来的
第二十五页,共79页。
国有企业存在的领域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部门
科研部门、新兴工 业部门和国防部门
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和落 后地区的经济开发
第二十六页,共79页。
第六页,共79页。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自由竞争
生产集中
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使它们 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的创立 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 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 论指导。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对生产性劳动作 出新的界定。
深化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 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 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
•返回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货币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 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 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 马克思
2、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 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
• 时间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并 存性是互为前提、相互统一。
3、资本周转 一年的时间(U) 周转次数(n) = 周转时间(u) 资本的周转时间 生产资本的构成 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利润量节省预付资本
自给自足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 ——基本特征
社 会
础
社 会
简单商品经济 商 品 经
市场经 发达商品经济 济 济
(二)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使 用 •价 值
•商品
•价 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
•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
•
使用价值
•追求剩余价 值 •改进技术
机器排挤
工人
•V的比重愈来愈 •C的比重愈来愈 小 大 •资本有机构成(C:V)不断提高
•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有流动的、 •潜伏的和停滞三种形式。
(四)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产业资本循环 2、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资本周转 4、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1、产业资本循环
•G •购买 •阶段 •生产 •阶段 •销售 •阶段 •W •A
•Pm
•… •P •… •W´
•G´ •准备生产 •剩余价值 •生产剩余 •价值 •实现剩余 •价值
G W A Pm
W A P W Pm
W G
•生产资本循环
G—W…P…W′—G′· G—W…P…W′— G′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 1、资本主义工资
(1)工人出卖的商品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 但以劳动价格现象掩盖了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3)资本主义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 资,还有各种形式的血汗工资 (4)现阶段工资的提高改变不了被剥削的地位
•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 品 二 因 素
•
•交 换价 值
•
是不同商品使用价值 • 交换时的比例
价
值
•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 •一般人类劳动,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交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人类劳动 体力脑力耗费
价 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具有使用价值 是劳动产品 是用来交换的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资本原始积累 的主要途径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利用国家政权聚敛大量财富
•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 和肮脏的东西。 • ——《资本论》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 政权通过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最 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小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商人和高利贷资本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大量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
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大量货币财富
•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 和肮脏的东西。 • ——《资本论》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1 只 羊
•或1两金 •‥‥‥
货币价值形式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或1只羊 • ……
•1 • 2把斧子 两 金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 •‥‥‥ •‥ ‥ ‥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表示
•或1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本质是体现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资本
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划分意义:
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余 价 剩余价值率m’ = 值 可 变 资 m本
剩
m
v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用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 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提高社会劳动 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 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货 币 是 •特 殊 商 品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价值 •使用价值
•商品二因素
•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 •双重使用价值
自然属性 决 定 的 使用价值 社会职能 决 定 的 使用价值
•3、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
•价 值 尺 度
•流 通 手 段
•贮 藏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世 界 货 币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影响资本周转的主要因素
4、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别资 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
本的总和。 部门 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总和,价值为社 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品是国家一年内由物质生产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核心问题 • 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社会总产 品的实现
价值补偿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 实物部分如何通过商品 形式出售实现货币价值 (如何卖出去)。
• 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 和消费活动中,通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 支配和使用的行为而获得收益的权利。 • 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所有制是所有 权的基础,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所有权是所 有制的法律形态,反映的是经济利益的意志关 • 系。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工人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人; •追求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制;
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成
由 生 产 资 料 P m 和
技术水平
劳动力A构成
决定其数 量比例
资 本 的 构
技 术 构 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 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C : V
•由不变资本c和可变 资本v构成
C
: V
价 值 构 成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实物替换
如何用货币形式购 买到再生产消耗所需要 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如何买回来)。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社 会 总 产 品
•
价值构成
c+v+m
生产资料
第一部类(Ⅰ)
实物构成
消费资料
第二部类(Ⅱ)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按 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即社会两大部类之间以及部类 内部都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否则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会遇到困难,生产过剩的经济危 机就会产生。
生产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交换
实行 等价交换
•商品的市场价格围 价值规律的形式:
•文本框
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供 •求 •价格 •市场价格 •价值
•供=求
•供 •求 •价格
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三)资本积累
•1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1、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生产是在扩大的基础上进行 •扩大再生产: • 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再生产, 而且也是资本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剩余价值率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距 预付资本的大小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返回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 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三)资本积累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 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 殖过程的统一。 •2、资本的本质及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三)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价值量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3、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
•劳动 时间
•劳动 量
•价值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 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