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的理解复习-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过:不超过,现为转折连词。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从而:跟随而且,现在是连词。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运输、邮政等部门。
④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 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⑤ 属余作文以记之
作文:写文章,现指学生的写作练习。
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 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Hale Waihona Puke Baidu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 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注意词的古今异义
2、注意偏义复词
3、注意一词多义
规律一:两个名词相连,不是并列关系、 修饰关系,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12、 、然 吾而恐不秦人王食者之,不未得之有下咽也。也。 {34、 、假左舟右楫欲者刃,相非如能。水也,而绝江河。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范增数目项王。 (秦王)乃朝服,设九宾。
规律二:名词前面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 或有“能”“可”“足”“欲”等能愿动 词修饰,名词活用为动词。
1、渔樵于江渚之上。
2、而此独以钟名。(《石钟山记》)
规律三: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 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1、驴不胜怒,蹄之。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规律四:名词后面紧跟代词, 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1.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衣冠:名作动,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2.日削月割。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六国论》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西:向西 《过秦论》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当天夜里 《鸿门宴》
5.良庖岁更刀。
岁:每年 《庖丁解牛》
(三)动词 活用为 名词
规律:动词活用为名词,它
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 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 “之”。
文●
言 词
● ● ●
类●
的●
活●
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活用作名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数词活用作动词 为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人所。 2、遂王天下。 3、面山而居。 4、范增数目项王。 籍吏民,封府库 5、策蹇驴,囊图书。
规律一: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 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表示比喻。
译为:像……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表示动作的态度。
译为:当作……一样。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表示动作的处所。 译为:在……
4、注意常见的通假字
5、注意实词的活用
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文言 文阅读试题中,直接考查名词、形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数 量极少,倒是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考查常有出现。 “多义动词”的意义分析推断一直是常见文言实词考查的重 中之重。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简单地说就是同一个词在古 代和现代有不同的意义。
《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 的“乖”。 古义指偏执、不驯服。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
7、区别单音词和复音词
• 文言文中的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很少有复音 词,有时两个单音词连在一起,在形式上与现代汉 语的复音词相同,但意义不同,翻译文言文时,切 忌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的意义等同于现代汉语一个 复音词的意义;而且,这样的词,又往往是翻译试 题的得分点,因此,要特别注意。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目见之? ③齐威王欲将孙膑。 ④既东封郑。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带上了宾语, 活用为动词,并且句子有主语使宾语成为这 个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之意。
再如今天的“疾病”一词中的“病”,和“疾”一样, 都是指一般的生病,而古义中的“病”却和“疾”有别,是 指大病。
4、词义强化(词义由轻而重)
“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本义是谴责、责备。后来强化为“杀戮”。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史记·廉蔺列传》
处分:古义是“处置、安排”,今义是
如: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⒊词义弱化(词义由重而轻)
• 词义弱化是指词义程度的减弱。
如《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的“饿” 是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古义)。而 现代汉语中“饿”是指一般的肚子饿。
如“怨恨”的“怨”字,古义即“恨”,而今天的“怨” 由古义“恨”减弱为“不满意、责备”的意思,如“任劳 任怨”。
译为“使……为(作、成为)活用名词 代表的事物。
3、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了宾语,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①会盟而谋弱秦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④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⑥君子正其衣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⑦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五)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孟尝君客我。 4、越过以鄙远。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主语主观上把后一个名 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前一个名词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 那么前一名词用作意动。
译为“把……(后名词)看做……(前名词)” 或“以…… (后名词)为…… (前名词)” 。
2、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
性质或状态。
①渔人甚异之。
译:以……为羞,认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为……羞耻
②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④项梁然其言。
⑤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译:认为……奇特
江、河:先秦时是专有名词,指长江、黄河,后
来“河”泛指北方水系的河流,“江”泛指南方水 系的河流;再后来,“江”、“河”就混称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好:古义指女子貌美。后来泛指一切事物的美好。
《史记·滑稽列传》:“是女子不好。”
⒉词义缩小
•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 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翻译格式:
(1)“以… …为”或“认为(觉得)… …怎么样”。
“对… …感到怎么样”。(形容词)
(六)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多数是由于后 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
A、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好,亲善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谨慎从事,认真从事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出、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至:达到的人。
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视、行:目光,行为或举动。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廉颇蔺相如列传》 伏:埋伏的人(伏兵)。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过秦论》 收藏、经营:收藏的珍宝,聚敛的珍奇。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 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中的“牺牲”
古义指祭祀用作祭品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义转移为为了 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是动词。
《苏武传》“置币遗单于”的 “币” 古义指礼物。今义已转移为“钱”的意思。
(四)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2、名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中的不及物动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带 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常见这类情况。这时 的动词就需要活用,如果句意是使宾语具有这 个动词的行为动作,那么这个动词产生使动用 法。 可译为“使……怎样”、“让……怎 样” 。
“处罚、惩罚”。
如: “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任专?” (《孔雀东南飞》 )
5、词义转移
•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
转移到表示另外一种对象,古今之间的差别较大,没有明显 的联系,这就叫做词义的转移。文言词汇中这种现象较为常 见。
如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勾践灭吴》)中的“中 原古”义指原野,而在现代则指中原地区。
2.扣舷而歌之 《赤壁赋》 歌:名作动,歌唱。
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项脊轩志》 宴:名作动,吃饭。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赤壁赋》
东:名作动,往东去。
规律五:名词前后用“而”或“以”与动词 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 词。
(二)名词作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 状语 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 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 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2)两个语素意义相对(反)
便可白公姥,及时遣我归
如何辨析: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从实际情况来判断; 从逻辑上去判断。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死生,昼夜事也
练习:
1、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 2、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6、感情色彩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历史进程中,褒贬意义相
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 纳谏》)中的“谤”
是“批评议论”之义,而今天的“谤”却是“恶意中伤” 之意,已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鄙” 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 “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 论》)
如,“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 原来泛指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专指黄金。
如“丈夫亦爱怜其子乎?”(《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 夫”,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勾践灭吴》)中的“丈 前夫者”指成年男子,后者则是指男孩。在古代,不管是成年的还 是未成年的,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男人,均可称丈夫,但在现 代汉语中“丈夫”一般仅指已婚女子的配偶。 购:[古义]①动词。悬赏。 ②动词。购买。 [今义]购买。
例1、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2009年全国一卷)
【分析】句中“从而”是两个词,一个是“从”,有“跟从”
之意,一个是“而”,表承接关系,而现代汉语的“从而”
是一个词,有引导一个结果的作用。
译文: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
有几百户。
吾从而师之
①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卒廷见相如。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译为:用(乘,凭借)……
好事者船载以入。 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译为:用……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6.表示时间或频率。 译为:当……,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规律二: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 为状语。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 《劝学》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词类活用
1、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 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 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 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 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2、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 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 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 “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 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 法特点。
• 1、词义扩大 • 2、词义缩小 • 3、词义弱化 • 4、词义强化 • 5、词义转移 • 6、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 7、区别单音词和复音词(妻子,地方,行为,至
于;布衣,左右,足下等)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 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 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