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与传统美德教育

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空前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然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进步,其意义决不局限于经济领域。一方面,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正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奋力推动中国经济的腾飞;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孕育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念,如市场意识、效率意识、自我意识、竞争意识等。这些观念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引导不当,效率意识就会蜕变为拜金主义、自我意识就会变形为自我中心主义、观念更新也会导致价值迷失甚至精神畸变。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文明古国,向以重视道德教育而著称于世。历史上的传统美德及有关美德教育的丰富资料,是我们今天教学的珍贵精神财富。我们今天要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决不能割断历史,抛弃传统。继承和弘扬我国五千年文明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使之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所谓中国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古代有关道德教育、道德观念中那些一直在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为历代所弘扬、传颂并培育了一代代志士仁人,促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并至今还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着良好作用的道德传统。例如友爱互助、舍生取

义、励志进步、精忠报国、廉洁奉公、尊老爱幼等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这些美好道德传统,正是使中国文化具有恒久价值和巨大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当前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和时代特点,我们应该突出弘扬的传统美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励志进取,锲而不舍。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就是积极进去的精神。积极进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相传为孔子所作的《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亦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孔子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劳之将至”。要具备这种精神。首先要“立志”,既要树立人生的目标和为之奋斗的坚强信念。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在强调“立志”对于培养理想人格的理想意义。孔子主张要“志于道”,我们今天所“志”之“道”就是马克思主义。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培养毅力,从而与困难作斗争。因此,孟子主张人要从小磨练意志,所谓“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就是要进行这种磨练。今天,少数青少年由于生活条件优越等原因,励志进取的品德少了,失掉了。有的人胸无大志,无所追求,甚至无所事事,沉湎于游乐享受,这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可怕的。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能成“大器”者,都是从小励志进取的人。当然,我们强调青少年励志进取,不是鼓励个人奋斗,而是希望广大青少年能把个人的志向与

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这样去奋斗,才会有正确的精神方向。那种脱离社会而追求所谓“自我价值”实现的人,其志向最终只能落空。

二是爱国图强,精忠报国。在中国历史上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传统美德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了。孟子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等正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体现。此后,宋代范仲淹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对这种传统美德的发扬广大。在这种精神激励下,中国历史的各个转变关头,都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之士,留下了众多抵御外辱、精忠报国、爱国图强的动人事迹,花木兰替父从军、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英勇抗金、戚继光抵御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硝烟……他们的精神如磅礴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他们的伟绩为历史传颂,并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对于这笔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应该珍视、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些人经不起商品大潮的冲击,为了一点点物质利益,不顾人格、国格,拜倒在金钱脚下;有些人不能把个人致富与祖国的命运和前途联系起来,甚至忘记自己对民族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因此,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刻不容缓。不过,进行这种教育必须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把社会、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社会、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爱国主义教育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见利思义”,“舍生取义”。中国古代的义利观在总体上说有其偏颇之处,如比较“重意”而“轻利”,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可能产生过不利影响。但是,古人在义利观上也提出过有价值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良好的道德观念。如孔子所说的“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就强调人们在物质利益、个人得失面前首先要考虑是否合于道义。“义”指处事要合宜,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规范,具有社会性、利他性。古人强调要循义而行,就是要求人们随时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该“舍生取义”,即在自身利益与道义规范发生冲突时,果敢的抛弃私利而成全道义。这种义利观是有积极因素的,如果对其加以分析和取舍,使之与现代精神相结合,可以转化为积极的东西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汲取。

当然,传统美德绝不是这些,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尊贤重才、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等,都应继承和弘扬。而对青少年学生来说,首要的应是注重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并把它与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为使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建议在中学生中举办传统美德教育的讲座,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适当增加相关内容,也可渗透在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德育工作之中。其次,要设法营造传统美德教育的社会文化氛围,使整个社会关注它,重视它,正确认识、正确评价传统道德,给其一个应有的地位,并努力探讨实现传统美德现

代转化的更佳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