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探索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蜡烛的性质和特点。
2. 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蜡烛样品若干。
2. 实验仪器和工具。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样品,让学生描述蜡烛的外观特点。
2. 提问:你们对蜡烛有哪些了解?蜡烛有什么作用?二、探究蜡烛的性质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如石蜡、蜂蜡等。
2. 实验: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蜡烛的燃烧速度、火焰形状等。
3. 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燃烧?蜡烛的火焰有哪些特点?三、学习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制作方法,如模具制作、手工制作等。
2. 演示蜡烛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观看并学习。
3. 学生分组实践,尝试制作蜡烛。
4. 提问:你们制作蜡烛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四、探究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变化过程,如融化、凝固、燃烧等。
2. 实验:将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的融化过程;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3. 提问:蜡烛的变化过程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减少这些影响?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蜡烛的性质、制作方法、变化过程等。
2. 提问:你们认为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合理使用蜡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蜡烛的性质、制作方法、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当。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蜡烛的合理使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蜡烛的变化》学设计3篇
《蜡烛的变化》学设计3篇《蜡烛的变化》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第16课《蜡烛的变化》。
二、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一课。
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溶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形态。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变化,第二部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那一种变化。
第三部分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得出属于那一种类型的变化。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变化知识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物质的变化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停电时家家户户都点燃蜡烛照明,用面团做馒头,折纸,用木棍取暖、做饭,捏泥人等。
因此,学生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生活经验。
这是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现象的重要基础。
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
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物质变化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从蜡烛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4、认识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根据物质的变化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能力目标1、能对物质变化现象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测,并亲历探究加热、切割、燃烧蜡烛发生变化的实验过程。
2、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的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3、会查阅书刊和网络等其他信息源。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并描述蜡烛的变化规律。
2.能够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蜡烛的变化规律和成分。
2.学生合作与交流。
教学难点1.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规律,并作出科学解释、比较;2.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实验研究蜡烛的变化;2.比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探究蜡烛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实验动态。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 预习准备1.导入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联想,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请学生提前预习蜡烛的变化,并将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写在预习笔记中。
3.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蜡烛的认识和问题,并提出明确问题,为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操作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及材料,以及实验操作步骤;2.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负责各自组内某项实验;3.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有效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4.学生小组向其他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分析总结1.分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去掉实验差异性成分,看出蜡烛的变化规律;2.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汇报其发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比较,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3.知识拓展: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4. 总结归纳1.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2.单元知识归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蜡烛。
蜡烛的变化教案
蜡烛的变化教案蜡烛的变化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蜡烛的变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蜡烛的变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2、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出示词语,朗读词语伯诺德夫人强盗绝密绝妙蜡烛熄灭秘密点燃厄运摇曳杰奎琳盯住镇定楼梯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厄运:困苦的遭遇摇曳:摇晃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三、理清课文脉络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写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写大儿子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危急关头,借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作业1、描红2、抄写词语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1、2自然段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2、交流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
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4、妙在哪儿?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2023年《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2023年《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蜡烛的改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觉两种改变的主要特点;2、会用试验的方法收集物质改变的证据,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3、、物质的改变有两类:(1)仅仅是形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产生,(2)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从蜡烛一些改变现象中发觉两种改变的主要特点;难点:找寻证据推断物质改变,知道物质的改变有两类。
教学打算:蜡烛(小块),酒精灯,烧杯,三脚架,湿抹布,玻璃片,碱,白醋,蛋壳,石灰水,火材,吸管,培育皿。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蜡烛的改变师:(出示一盒子)在老师手中有一盒子,猜猜里面是什么?嫩似藕,白似葱,樱桃小口一点红。
陪伴郎君过一夜,泪水汪汪到天明。
(幻灯出示)师:(答案:蜡烛)它师我们比较熟识的物件。
你探讨过它吗?其实它里面包含了很多科学道理。
今日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蜡烛的改变。
(板书课题:蜡烛的改变)师:假如要使这支蜡烛发生改变你有什么方法?生:(点燃、折断、刀切,加热)老师依据学生的汇报,演示折断,刀切。
它们发生了什么改变?生:(变小了变碎了)师: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二、探讨蜡烛加热的改变师:假如给这块蜡烛加热,你猜它会有什么改变呢?(熔化)冷却后又会有什么改变呢?老师演示试验并讲解试验过程:1)、放上三脚架,石棉网和小烧杯(蜡快)2)、点燃酒精灯;(火材梗放在试验盘中的培育皿里)3)、调整火焰,用外焰加热(可将火材盒垫在酒精灯下面)4)、试验结束先移开酒精灯,并将其熄灭师:刚才你看到蜡块是怎样改变的?(板书:蜡烛蜡液)师:蜡烛加热后会变成液体,冷却后会变成固体的蜡,这是蜡烛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三、探讨蜡烛点燃后产生的物质师:点燃蜡烛会有什么改变?生:发光、发热、会化师:下面请同学们点燃蜡烛,视察有什么改变?(学生点燃蜡烛,视察其改变)学生汇报。
师:假如在蜡烛的上方罩一只烧杯,你觉得会有什么改变呢?(出示幻灯)学生试验,老师指导。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蜡烛的变化》一、教学背景与目标蜡烛作为火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烛光的特点,以及蜡烛的燃烧现象。
2.向学生提出问题,“蜡烛是通过哪个部位燃烧的?有没有想过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3.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二)实验操作(30分钟)1.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实验所需的材料:蜡烛、点火器、透明玻璃杯和水。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实验所需的材料。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a.点燃蜡烛,观察燃烧产生的火焰。
b.将一个透明玻璃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观察玻璃杯内的变化。
c.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水中,观察火焰的变化。
4.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三)实验讨论与总结(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向学生提出问题:a.玻璃杯在蜡烛上倒扣时,玻璃杯内会有什么变化?b.点燃的蜡烛从空气中消耗什么?蜡烛为什么熄灭?2.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总结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
(四)拓展实验(20分钟)1.教师介绍进一步的拓展实验:a.使用不同材料的蜡烛进行实验比较。
b.使用各种不同条件(如大风、吹气、放入空气密闭容器等)下的实验比较。
2.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观察。
3.学生通过实验记录和讨论,对比不同实验结果,总结蜡烛的变化原因。
(五)实验报告(2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结构和要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的理解和运用。
2. 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火柴、盘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蜡烛,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进而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发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分析。
4. 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可以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教学拓展1. 邀请蜡烛制作工匠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蜡烛制作的历史和流程。
2. 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制作工厂,亲身体验蜡烛制作的过程。
九、教学资源1. 教材:《蜡烛的变化》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关于蜡烛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3. 教具:蜡烛、火柴、盘子、计时器等。
十、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细致,对于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的燃烧过程及火焰的温度。
2.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温度计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蜡烛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实验知识。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7.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8.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50分钟。
一、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中的《蜡烛的变化》。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燃烧的条件,吸氧现象及其他变化,燃烧产物,制造多彩蜡烛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燃烧的条件及反应物的变化。
2.能够观察和描述燃烧及吸氧现象、燃烧后产生的气体等。
3.能够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多彩蜡烛。
三、教学过程3.1 知识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蜡烛的变化》。
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让蜡烛燃烧的条件?希望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并且老师要引出下一个问题:燃烧后会产生哪些物质?引导学生思考。
3.2 实验观察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先向学生介绍燃烧的必要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再引导学生回答着火点是什么。
告诉学生,当燃料和氧气的浓度越高时,着火点就越低。
然后,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实验器材:蜡烛和点火柴,让学生进行燃烧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燃烧的现象,并询问学生的观察结果。
然后,老师再展示一组实验装置:把燃烧的蜡烛放进密闭的瓶子中。
引导学生思考:瓶子内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和描述。
3.3 组成燃烧产物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手段,向学生展示多种物质的燃烧产物。
并且告诉学生,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会占据更多的空间。
然后,让学生观察之前实验中的瓶中情况,引出孟德尔定律等科学定律。
3.4 制作多彩蜡烛最后一个环节是制作自己喜欢的多彩蜡烛。
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制作蜡烛的材料、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颜色和纹路,制作自己的蜡烛。
在此过程中,老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等。
制作过程中如果有需要,老师可以随时给学生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主旨是通过实验和制作蜡烛,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变化以及燃烧后产生的气体等,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2)设计实验,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3)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蜡烛燃烧的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3)蜡烛燃烧过程的观察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蜡烛燃烧原理的阐述;(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3)对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
1. 教具:蜡烛、火柴、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2. 教材:课本、PPT;3. 场地: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蜡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蜡烛;(2)提问:“你们对蜡烛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讲解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
3.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2)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蜡烛燃烧的影响因素。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蜡烛燃烧的特点;(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环保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相关习题;2. 调查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及环保意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拓展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3.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62
63
64
65
1014
1014
1013
1013
1013
课 题
1 蜡烛的变化
课 型
实验课
课 时
1
教
学
目
的
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回顾
导
入
新
课
1.出示生日蜡烛,谈话:同学们过生日时蛋糕蜡烛是种什么样的物体?
2.提问:生活中见过蜡烛的变化吗?有哪些变化?
学
习
新
课
一、研究蜡烛的变化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2、用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3、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4、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5、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6、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紧紧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可以从颜的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找到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组讨论汇报。
科学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物质的变化》这一课依据建构主义和探究教学的思想,从学生生活中的变化入手,从孩子的视角来展开研究,在四十分钟的活动中,教师着力引导儿童在做中学科学,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分析燃烧需要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学会合理应用物质的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
3.教学内容:•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燃烧与环境4.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2.让学生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并画出化学反应式。
第二步:实验环节1.发送燃烧需要氧气实验指导书。
2.分组完成实验操作,要求认真记录实验数据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分析实验数据,提出问题,引出“燃烧与环境”的问题。
4.分析实验现象,引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概念。
第三步:知识延伸1.教师以PPT方式展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让学生口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并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引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5.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们非常喜欢实验环节。
经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些知识。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验指导书过于简单,应该添加更多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出现安全故障。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难点: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验证。
三、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长短、粗细不同)、火柴、澄清石灰水、试管、烧杯等。
2. 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外观特征,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吗?它为什么会燃烧?2. 实验一:观察蜡烛的燃烧(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熄灭时的现象等。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二:验证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澄清石灰水滴在蜡烛火焰上方。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学生交流讨论,总结蜡烛燃烧的原理。
5. 拓展与应用:(1)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还有什么有趣的现象?(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蜡烛燃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掌握了蜡烛燃烧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蜡烛,尝试进行不同的实验,如:蜡烛浮水、蜡烛吹灭等,记录实验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蜡烛燃烧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蜡烛燃烧过程的理解。
七、课程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2. 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积极性。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2. 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2. 观察蜡烛的变化。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变化原因。
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2. 火柴3. 剪刀4. 透明容器5. 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做的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二、探究蜡烛的燃烧(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根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如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等。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观察蜡烛的融化(10分钟)1. 学生将蜡烛放在透明容器中,用火柴点燃蜡烛。
2. 学生观察蜡烛融化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尝试用剪刀剪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享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和融化过程,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蜡烛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尝试用剪刀剪蜡烛,进一步观察蜡烛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蜡烛的变化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观察蜡烛的熄灭(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根蜡烛,用火柴熄灭蜡烛。
2. 学生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七、探讨蜡烛熄灭的原因(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蜡烛熄灭的原因。
八、实验延伸(10分钟)1.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如用嘴吹、用布盖等。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享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学会用语言归纳发现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3、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所属类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蜡烛、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蒸发皿、火柴,A4纸。
学生分组实验:蜡烛、火柴、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PPT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图。
(师生交流)这些事物的变化,隐藏着深奥的科学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究。
引出蜡烛并揭示课题:这是一支蜡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蜡烛,探究它的秘密。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新授:1、观察蜡烛的特征。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蜡烛,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过渡)刚才同学们做得真不错,真棒!如果要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什么方法?(切割、加热、点燃……),引入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环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加热蜡烛。
(交待实验注意事项:加热蜡烛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灼伤自己和他人。
)步骤:(1)把蒸发皿安放在三脚架上;(2)把蜡块放在蒸发皿内,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进行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3)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试着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蜡烛在加热后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的原理。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火柴,碟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引发学生对蜡烛变化的好奇心。
2. 实验一: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3. 实验二:探究蜡烛的变化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用针挑起蜡烛的火焰,观察蜡烛的变化。
d.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实验三:观察蜡烛熄灭后的变化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在蜡烛快熄灭时,用手指捂住蜡烛,使其熄灭。
d. 学生观察蜡烛熄灭后的变化,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5. 实验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雾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雾,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6. 实验五:比较不同蜡烛的燃烧情况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比较不同蜡烛的燃烧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8.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9.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工厂,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3)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蜡烛若干支、火柴、生鸡蛋、白醋、白糖、小刀、彩纸、橡皮泥、水。
教师准备:试管夹、干玻璃片、烧杯、抹布、三脚架、澄清石灰水、吸管、酚酞、食用碱、酒精灯、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学了一个小魔术,现在想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想看吗?展示实验:3个烧杯里装的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将2号烧杯的液体倒入1号烧杯,轻轻摇晃,1号烧杯液体变成红色。
再将3号烧杯液体倒入1号烧杯,1号烧杯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
(这是因为酚酞遇碱变红,又遇酸成无色。
)2.怎么样,这个魔术神奇吗?等学完这节课,咱们就来个“魔术大揭密”好不好?3.魔术的变化是神奇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风雨交加、草木生长、生米煮熟饭、平地起高楼,沧海成桑田,海枯石会烂……这些都是变化,可是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呢?我们这节课将以蜡烛为例来研究周围世界的物质“变化”。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我们来观察蜡烛的变化1.出示蜡烛。
如果让你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集体交流。
(点燃、加热、切割)2.看看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蜡烛若干支、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三脚架、酒精灯。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让学生学会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让学生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杯、铁片、刀片、蜡烛、石灰水、火柴等。
学生准备:折叠纸盒、湿毛巾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类型:实验探究课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蜡烛的变化1.(出示一个盒子)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你们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那就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猜一猜。
幻灯片提示:嫩似藕,白似葱,樱桃小口一点红。
陪伴郎君过一夜,泪水汪汪到天明。
2.学生猜测、回答3.到底同学们猜的对不对呢?现在老师来揭晓答案(蜡烛)。
(神秘兮兮)打开盒子,慢慢拿出蜡烛。
蜡烛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东西,但是,你们知道吗,它里面包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蜡烛的变化。
(板书:蜡烛的变化)4.(出示一根蜡烛)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的蜡烛,要使这支蜡烛发生变化,你们能想到哪些方法呢?折断、刀切、加热、点燃等。
(板书:选择性板书学生的方法)5.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许多使蜡烛发生变化的方法,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只能选择其中一部分方法来研究一下蜡烛的变化。
下面同学们拿出抽屉中的蜡烛,用刀子在纸张上切一切,观察一下蜡烛在切碎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在操作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的友情提醒,大家齐声朗读一下。
(提示学生,在一张纸上切蜡烛,切碎蜡烛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切的太多)大变小、整变碎了、蜡烛的颜色变浅了6.同学们刚才做的非常认真仔细,做的非常好,那么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蜡烛由大变小、由整变碎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除了蜡烛和烛芯之外的其它东西?蜡烛在切碎之后,依然还是蜡烛,仅仅是形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大自然中物质变化多种多样,小苗出土,叶子变色,小狗长大,这些都是动植物的变化。
本节课研究的是动植物以外的“物质
世界”中的相关知识,选取学生十分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物质变化
的对象。
课文按照“问题一实验一思考一结论一应用”的思路编写,本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三部分: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
课文首先安排了“加热蜡烛,观察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自
己发现:“蜡烛在温度升高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温度降低时,
又会从液体变成固体”的现象,从而认识物质变化的第一种类型。
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像水的三态变化,教学不做重点。
教学
的重点应放在探究“蜡烛在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实验现象
的观察上。
教材第14页上安排了三个实验:观察“罩在蜡烛火焰上
方的干燥烧杯内壁附着小水滴(雾状)”、“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蚀”、“烧杯底部有一层黑灰”等现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上述现象的产生说明蜡烛燃烧后变成了另外一些物质,这也是物质
变化的第二种类型。
最后对比蜡烛加热和燃烧时发生变化的区别,
告诉学生: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
没有变成新物质;另一类是变成了新的物质。
第三部分:学生自愿选择喜欢的实验,在观察、比较中判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属于哪一类变化。
教材第16页上的活动一是将生
鸡蛋放入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会看到鸡蛋壳上有许多小气泡,过
一段时间,蛋壳会变软,慢慢变成了其他物质;活动二是将可乐罐
压扁,可乐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但并没有变成别的物质;活动三
是在玻璃杯的碱块中例入少量白醋,会立即看到杯里发生剧烈反应,翻腾着大量的泡沫,碱块逐渐消失了,变成别的物质;活动四是往
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变浑浊,说明石灰水已
经变成别的物质了;活动五将白糖加热至融化,白糖只是由固态变
成了液态,没有变成别的物质;活动六将白糖加热至变黑,白糖变
成丁别的物质。
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可以在各组观察实验和交流汇报中,对物质的各种变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物质的变化,分清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本学龄段学生的难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