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七年级地理第二节《日本》教案和说课稿及课标研究

第八章认识国家第二节《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3、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4、探究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5、了解东西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本节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二节,继续培养学生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
以及学会评价某区域的自然环境,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策略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本古代在政治体制、文化、建筑、服装、茶道、书道等深受中国的影响,以及近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忘国耻;激发同学们要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把祖国建设好的强烈愿望。
四教学重点利用地图认识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和地形特点、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五教学难点日本工业带分布并分析其原因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九、课后反思:1、课前应让学生收集资料,以便课上交流,也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2、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必要的引题过渡,创设情境,能够很好的的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
3、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地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日本》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探究性学习的观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
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
本着以上观点,我进行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适应未来的终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二、授课类型:新授课三、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本册书第六章《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七年下《日本》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七年下《日本》教学设计长春市第一六○中学徐伟一、教学理念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日本的自然环境;日本的人文环境。
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课本中出现的关于介绍日本的知识比较多,在此之前学生进行了系统的预习。
根据新课程核心理念,依据课标,对教材的细致分析:体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通过《“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中的探究》的实施;从学生预习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到利用问题导学,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这样既学习了关于日本的基础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得以提升。
二、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描述日本的多火山地震的岛国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理事物、气候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填图、析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目的。
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参与、思考的意识,为本节课的重点部分。
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东西方交融的文化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明白日本的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为本节课的难点部分。
②过程与方法: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事先设计好的三个问题导学,向学生讲清楚需从5个小问题的探究来解决上述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日本的自然环境方面: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你知道哪些防震减灾的常识?第二、三个问题是关于日本的人文环境方面:日本的工业区分布在哪?为什么会这样分布?体现人文环境的衣食住行方面如何?以这三个问题学习本节课。
学生在讨论问题时音量适当的播放背景音乐,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
第一、二个问题,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5个小问题来完成,为了考察学生对5个小问题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学生探究讨论问题的同时画板图,以便学生参与填图活动;第三个问题通过学生认真观赏关于日本的视频图片文字和汇报来完成,汇报之后生成新的问题:“你通过学习日本,谈谈在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有哪些?”作为课后的问题拓展,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加以综合评价。
《日本(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日本》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及经济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日本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
4.能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分析日本的农业类型和特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日本的文化、人口和主要城市情况。
2.日本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3.日本的工业模式和工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1.日本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日本的工业模式和工业布局特点。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展示日本几部著名的动漫海报,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日本为了迎接2020年奥运会,为各个参赛国设计的动漫拟人视频,让学生根据这些拟人化的动漫任务猜测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展开】日本的动漫产业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已经形成了在全世界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动漫文化,不过,日本的文化并不是仅仅是动漫文化。
在古代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在近现代,欧美文化的影响到日本社会,尤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方面;现在,日本的文化,呈现出东西方文化兼容的显著特点。
然后分别展示日本部分具有显著特征的文化。
服饰文化——和服。
饮食文化——寿司、关东煮、饭团、和果子——你还吃过哪些日本的料理呢?(学生自由回答)建筑文化——展示具有明显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城、具有显著低于特色的民居以及融合了西方文化的现代城市。
你还了解哪些日本的文化呢?跟你的组员交流一下吧。
(板书)四、东西方融合的文化1.特点:古代——深受中国文化;近现代——欧美文化当代——东西文化融合2.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日本的人口和城市情况。
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对日本人口、民族、语言和首都的探讨。
——直接请学生进行回答即可。
(板书)五、人口与主要城市人口-1.28亿民族-大和族语言-日语首都-东京补充展示日本的两大古城——奈良和京都。
《日本》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日本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2)掌握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其古代文明、近现代史以及战后发展;(3)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4)了解日本的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现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3)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2)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兴趣;(3)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基本概况2. 日本的历史发展3. 日本的文化特点4. 日本的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现状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日本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对日本有哪些了解?2. 讲授新课- 日本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日本的历史发展:古代文明、近现代史、战后发展;- 日本的文化特点: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 日本的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现状。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日本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讨论;-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日本古代、近现代、战后不同时期的人物,展示日本的历史发展;-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历史。
5. 案例分析- 分析日本在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成功经验;-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日本的发展特点。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日本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互动等;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各小组的讨论质量,包括观点的深度、广度等;3. 角色扮演效果: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动作、情感等;4. 案例分析成果: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包括问题发现、原因分析、对策建议等;5.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能借助地图,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能说出常用的防震措施。
3. 了解认识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国家。
教学重点:1. 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2. 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图片导入。
播放关于日本的图片: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并解说:这是一个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并且位于我国东方,是我国的邻邦——日本。
2. 提问:你对日本了解多少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 读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思考下列问题:(1) 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2) 说出日本的纬度范围。
学生活动:(1) 太平洋、东海、黄海、日本海。
亚洲,东部。
(2) 大致位于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教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这是从海陆位置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致在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2. 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总结。
3.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质特点。
4. 介绍常用的防震措施,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三、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问题引导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
同时,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提高了学生的防震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日本的地理环境特点的讲解较为简单,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
(完整版)《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陈菊知识与技能要求:1、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形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2、知道日本经济的特点,了解日本工业布局,知道日本主要的工业区。
结合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与课前准备:1、课堂教学以模拟旅游的方式进行,学生充当旅游者和调查者的角色,教师充当领队角色。
以轻松活泼的气氛进行学习。
2、课前提供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图册、收集资料完成预习。
教师综合学生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册、收集的资料、多媒体演示的地图信息进行探究和学习,必要时才能使用课本。
教学过程:第二部分:日本之旅(旅程)师:坐了 3 个多小时左右的飞机,我们终于站在了日本的领土上。
东京真不愧是一个美丽的大城市,有雄伟的现代建筑,雅致的传统民居,商场里的产品琳琅满目,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大工厂。
同学们发觉,我们广州有很多日本的知名品牌:佳能( Canon)、索尼( SONY )、松下( Panasonic)、丰田、本田、三菱等等。
除了中国,同学们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有日本产品吗?日本是怎样成为经济大国的呢?让我们来做一个调查,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播放有关日本经济现状的录像,使学生对目前日本的经济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生:利用课文、收集的资料和地图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检查和指导。
)师:通过调查,我们知道日本是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请第一小组先介绍一下,何为加工贸易经济?生:绘制一个联系图来表示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国际市场原材料加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产品国内技术和劳动力师:根据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思考一下,假如你是本田汽车公司的策划人员,你会把工厂建在哪里?为什么?请第二小组来介绍。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篇1【知识目标】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掌握日本地形特点特点。
3、了解日本国土面积和人口。
4、知道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能力目标】1、通过地图教学,强化学生地图的阅读能力、地图学习运用能力。
2、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打破课堂沉默现象。
3、初步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生活技能,懂得在自然灾害前面如何自救、避险等知识。
2、培养学生探索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3、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轻松而没有胁迫感的课堂环境中, 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
【教学重点】1、日本的领土组成及地理位置。
2、日本地形特征。
3、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课堂上的学生沉默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具准备】《日本地形图》、《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
【教学方法】利用图表、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教学法等。
【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在我国的东部有一个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群岛国家—日本。
日本有“日出之国”、“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邦”的称呼,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或许你比较熟悉,或许你相当陌生。
你到底又知道日本多少呢?(讨论:根据你所知道的日本或者与日本有关的说与大家听,看谁说得多?)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说。
(大家说的非常好,老师相信,经过大家在这节课内的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团结合作,我们肯定都能对日本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简单而又动情的几句渲染语,将能激发全体学生的进取和热情,迅速地把全班学生都推入了学习的角色之中,这对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教学进度及教学效率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七上日本教案

七上日本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人口等基本情况,进一步增加对日本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地理意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 让学生通过看地图了解日本在世界地理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周边国家和海洋。
2. 日本的文化特点- 学生通过教师介绍或课件展示,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和服、浮世绘等;- 通过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3. 日本的人口和城市- 学生通过观看统计数据或课件中的图表,了解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以一个问题或图片展示开始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日本的位置吗?”。
2. 地理位置(15分钟)-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课件或图片等教具,介绍日本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以及周边的国家和海洋。
3. 文化特点(25分钟)- 教师通过演示或展示一些日本传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和服等,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 学生可以就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归纳出日本文化的共同特征。
4. 人口和城市(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统计数据或图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城市分布情况;- 学生可以就所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日本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5. 小结与延伸(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强化;-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日本的文化、地理与人口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进行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教师提出一些与日本文化、地理和人口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口头回答;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组长代表小组进行汇报;3.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日本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日本文化的小论文。
初中地理_《日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这在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2)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发达的经济、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难点:记住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在教学中通过三个环节进行学习,在学习环节主要进行三个大块的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通过七个辨析进行分析学习;在收获环节主要是结合ppt总结和板书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在快乐环节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升自己,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五、学习过程屏幕显示:图片(丰田汽车、佳能照相机、索尼照相机等)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些产品品牌出自哪些国家么?学生回答:日本。
教师小结:在我国的市场上,随处可见日本的工业产品,这说明了日本经济发达。
注重开拓国际市场。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年级:七年级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信息。
2. 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3. 培养学生对日本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4.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其他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
2. 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
3. 日本的气候、资源、经济、文化。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形、地貌成因。
2. 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提问:亚洲有哪些国家?它们的位置如何?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信息。
2. 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基本知识。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图,分析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
2. 讲解日本的地形、地貌成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日本地形、地貌的特点。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日本气候图,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气候特点。
2. 讲解日本的气候成因。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2. 讲解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__真切而生动地记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
__语言朴实,记叙真实感人,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诵读。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教学难点: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4各生字,理解生词。
3、能联系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写有生词的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3、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
4、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5、介绍故事背景: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
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
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几煤矿时救出来的二、学习生词,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词:(1)出示:惊恐残忍照料至仁至义无辜和善抚养有始有终小勺拽着聂荣臻(2)指名读——齐读(3)理解词义:(按课文顺序联系上下文或)残忍:凶恶、狠毒无辜:辜,罪。
初中地理《日本》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评价要点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 日本的资源条件 评价方法:小组自评、组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 对照资料获取信息,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先自评, 最后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能说出日本资源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 2. 日本的贸易 评价方法:小组自评、组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 对照资料获取信息,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先自评, 最后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 结合日本图 3—7 图,能够总结出日本经济紧紧依赖 国际市场特点。初步树立发展经济结合本国实际,因 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利用本国有利条件发展经济 的“因地制宜”意识。
“日本”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
初一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 3 课时,每周 2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选择了国家地理部分的《日本》,把知识重点放在了解这个东 亚岛国的自然条件和通过分析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理解日本发展经济 的“因地制宜”之处上。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 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其自然条件特点 理解日本发展经济的“因地制宜”之处。使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宣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 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的意识。 本单元教材设置了 6 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 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本单 元设计把这 6 个内容整合、拓展为三个专题:专题一:日本的自然环 境与防灾减灾;专题二:日本的人口、文化与经济发展;专题三:日 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对我国的启示。专题一 ——“从自然条件看, 日本国穷不穷?”以问题为学习载体,学生地图册、PPT 软件等多种 信息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展示、交流,说明日本 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和多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专 题二——“从经济发展看,日本人“能”不“能”?”,通过讨论分
7.1《日本》第二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3.工业分布
(1).日本工业区主要有哪些?
(2).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沿海型 工业布局) (3).日本工业为什么都分布在沿海地区? (提示:工业布局建厂需要考虑地形, 原料,劳动力,交通)
主导原因:港口众多,交通便利。
3、将代表下列内容的
,说明日本的消费市场
工业制成品
。狭小
图3.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输出
图4.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
2.工业发展的条件:不利条件 ①地域狭小
②火山、地震多发
③资源贫乏 ④国内市场狭小
2.工业发展的条件:有利条件 ①多优良港湾
②海运便利
③科技发达
④劳动力丰富
*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进口-加工-出口(或加工贸易型经济) 你认为日本工业分布在什么地方最节省运输成本?
相扑
一种类似摔跤的体育活动,原产于我国,秦汉 时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唐朝时 传到日本,现为一种流行于日本的摔跤运动。
知识小结 自然
日本
五大工业区及主要分布地区
经济 经济发展模式:进口-出口-加工(或加工贸易型经济)
工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措施
文化 —— 东西方兼容
随堂演练
字
2011年4月2日 今天是我在日本上学的第一天。当我跨进初中 一年级一班教室的时候,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其实与同学们一接触,我的紧张感就荡然无存 了。我与日本人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有同样的 黑眼睛、黄皮肤,同样用筷子吃饭。日文课本 中有许多汉字,我可以猜得出课文的大意。这 一切都给我亲切的感觉。
茶道文化
和
种美学风格为向西方国家输出本国优秀文化产生 食
《日本》教学设计

Y()g h!"#$G r'@ D45笔者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大量地图、景观图片和课堂活动,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原有区域地理知识基础上直观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并通过小组活动探究,以激励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读图析图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提升区域认知素养的方式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描图、析图等初步认识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在不断的读图分析中积累知识和方法,形成理性认识。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把难以理解的问题易懂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日本的学习,感受日本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认识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读图分析法等。
80··【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办吗?你们知道富士山在哪个国家吗?你们知道以樱花作为国花的是哪一个国家吗?(日本)是的,就是日本。
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那么,你们眼中的日本是怎样的呢?相信大家对日本都有一定的了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更加全面地了解日本。
设计意图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育盛事以及关于日本最典型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关于日本的学习。
二、学习新知(一)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1.日本的半球位置。
老师:读“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简述日本的半球位置。
《日本》优教学案(第2课时)

《日本》优教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初步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2.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1.经济特色与发展条件。
2.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①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②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显露;③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④国内需求减少。
3.解决措施。
①依靠_____、_____等优势,加速扩大_________;②利用世界各地的_________、_______等,建立海外的____________基地,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国家和地区。
4.工业分布及原因。
①分布:工业带主要分布在_______和_________沿岸地区。
②原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_____,产品主要_____;沿海地区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___________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沿海平原集中,_________价格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主要民族:_____民族。
2.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主要表现在:①_____(传统服饰)与“洋”服并存;②_____(日本料理)与“洋”快餐并存;③和屋与“洋”房并存。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读7.11和7.12图,该图反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2.分析日本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拓展阅读】和服由来日本几乎所有传统习俗,如茶道、花道、书道、祭祀、陶瓷、织锦、古诗、古词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和服也不例外。
综观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服装十分相似。
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将之制度化,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设计课程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并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
4. 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1.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1. 课件《樱花》2. 课件《日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播放名曲《北国之春》。
2.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3. 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 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经济发达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
3. 讲解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四、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练习巩固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并补充总结。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日本地理位置示意图。
2. 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地貌特点、经济状况等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通过课堂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日本》名师课件(第2课时)

新课学习
京都和奈良是日本著名的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
京 都
奈 良
新课学习
筑波,是一座科研机械云集的新兴科学城
新课学习
大 阪
名古屋
横 滨
神户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工
业呈进口—加工—出口型;农业生产水平高,
海洋渔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日本的文化具 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日本人多地狭,主要 的城市有东京、京都、奈良、大阪、名古屋、 横滨、神户等。
加工经济规模大,产品依赖对外销。
文化兼容东西方,大和文化色彩浓。
新课学习
(六)人口与主要城市
日本总人口1.28亿(2009 年),其中城市人口约占 78%。居民绝大部分为大 和族,通用日语,多信奉 神道教和佛教。
新课学习
首都东京,地处关东平原南端,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 和交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达1200多万。
饰和饮食等方面都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影响。1868
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积
极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文化,形成了东西方融
合的文化特征。如,有些日本青年结婚,先到基督
教堂举行西式婚礼,然后再穿上和服在传统的氛围 中举行日式婚礼。
拓展延伸
歌诀记忆日本经济和文化 资源贫乏国土小,原料进口不可少。
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 海沿岸。
新课学习
农业以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主, 精耕细作,科技含量高,农 业生产水平高。
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不多,耕地面积狭小, 农业劳动力不足。
主要农产品有:稻米、
水果、蔬菜和茶叶等。
新课学习 读图分析:
北海道渔场为什么能成为世 界闻名的大渔场?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
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日本的经济特点以发达的加工贸易为主。不足是资源贫乏,依赖进口严重
2.“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3.工业分布特点:主要集中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民族.
2.文化特点.
3.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课后作业】
完成学习巩固
【教学反思】
本节的重点是学生通过阅读图表掌握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能够总结出日本经济的特点,学会分析日本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日本经济发展条件的利弊掌握其经候分布图,分析日本的气候分布和成因
问1;日本的气候有几种类型分布呢?
学生答;有2种气候类型;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
问2;日本的气候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学生答;日本由于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海洋性气候显著(海陆位置的影响),位于北纬20度--北纬45度间因此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纬度位置的影响)对农业发展影响较大
问2日本工业发达,它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课件展示:用电脑展示出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学生讨论: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什么日本工业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要求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确定答案交通便利,人口多,港口多)
3.有关日本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工业主要集中于本州岛北部
B.日本海 沿岸工业集中
C.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
D.日本的新兴工业主要分布在九州岛
4,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 )
A.美国B.西欧C.南亚D.东亚
,5.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有( )
A. 岛国海岸线曲折,但良港不多B.国土狭窄,自然资源贫乏
C.气候适宜,耕地很多D.科学技术水平高,人力资源充足
6.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降水丰富
B.多优良港口,便于原料输入、工业产品输出
C.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潜力大
D.劳力资源丰富,市场大
7练习本上抄写本节课的知识点笔记板书一遍
.笔记板书知识点认真抄写一遍
参考答案:
1.民族.
2.文化特点.
3.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五,【反馈练习】
1.东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 )
A.中国B.日本C.朝鲜D.蒙古
2.下列有关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是经济强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 美国
B.日本是以加工贸易型为主的经济
C.日本资源丰富,不需进口原材料
D.日本产品对国际市场依赖严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知道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气候和经济特征.
学习目标 1.根据亚洲的气候分布图分析日本的气候分布特点。
2.了解日本经济发展条件的利弊分析经济发展的特点
思考题1.根据教材能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气候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师生小结:日本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这与日本的国情密切相关.①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工业原料和燃料.②国内市场狭小,就要求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现在日本的工业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
日本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照相机
引导活动:这是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其实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国的产品很多.大家把所见过的日本产品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丰田、尼桑轿车,松下冰箱、洗衣机等电器,索尼牌录音机,化妆品等)
1.B 2.BD 3.C 4.ABD 5.CD 6.D 7.B 8.略9.略
【活动与探究】
让学生设想自己如果是一个日本企业家,将在日本哪儿投资建厂,通过活动得出日本依据国情将工业集中分布于沿海的结论.
【板书设计】
第2节日本(第2课时)
一,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具有海洋性特征
二、经济发展
思考题②问1.分析一下日本经济发展条件的利弊是什么呢?看图
学生讨论回答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主要依靠进口。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劳动力资源丰富; 科技力量雄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由于日本不利条件的影响经济发展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特点。
问:小结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答以发达的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特点。成因 资源严重缺乏,依赖国外进口。
4,【课堂总结】及板书
【板书设计】
第1节日本(第2课时)
一,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具有海洋性特征
二、经济发展
1.日本的经济特点以发达的加工贸易为主。不足是资源贫乏,依赖进口严重
2.“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3.工业分布特点:主要集中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第一节 日本(第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分析日本气候的形成及原因
2知道日本发达的经济特点:以加工贸易型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及发展特点:进行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知道日本工业区沿海分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
能结合日本的国情及相关资料,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及向外发展生产与销售基地的特点.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特点和原因,
2.气候的形成
【教学难点】
日本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直观教学等相互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地图.
提出问题3:日本的工业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能带来哪些问题?(学生回答:供水、供电、供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等.教师适当补充
课件展示:看图判断
分析:该图反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日本的工业原料进口多,对外依赖性强)
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要瞄准海外市场,大量进口原料, 而又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