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 (1)细胞图像
(2)判断方法
主题
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和判断
[问题驱动] 如图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不是同一种生物的
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哪些属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分裂图像? 提示:前期:CFG,中期:ADI,后期:BEH。 (2)哪些是有丝分裂的图像?哪些是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的图像? 提示:有丝分裂:ABC;减数分裂Ⅰ:EFI;减数分裂Ⅱ:DGH。 (3)请用字母表示出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只表示分裂期)。 提示:F→I→E→G→D→H。
细胞图像判断的3个“不一定” (1)含有同源染色体的不一定是减数分裂Ⅰ,也可以是有丝分裂。 (2)着丝粒分裂的不一定是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是减数分裂Ⅱ后期。 (3)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不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也有可能为极体。
1.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
时期: 后期 染色体变化:同源染色体
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
(3)减数分裂Ⅱ(也叫减数第二次分裂) ①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 再复制。 ②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 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 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 纺锤丝 的牵引下,分别移向 细胞的两极 ,并且随着细胞的分裂进入两个 子细胞。 4.结果:一个 精原细胞 经过减数分裂和变形形成四个 精子 。
A.上述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是丙、丁细胞 B.图中丁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C.丙→丁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丁细胞中含有一个四分体 解析:丙、丁细胞中一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 之比为1∶2,A项正确;图中丙细胞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 裂,形成的丁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项正确;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项正确;丁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就没有四 分体,D项错误。 答案:D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节伴性遗传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能初步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2.科学思维:基于伴性遗传的规律,能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预测。
3.社会责任:关注伴性遗传理论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的影响作出科学的判断。
一、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1)显隐性:隐性基因。
(2)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项目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1)方式一由图可知: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
(2)方式二由图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3)方式三由图可知:女儿患色盲,父亲一定患色盲。
(4)方式四由图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患色盲,儿子一定患色盲。
4.遗传特点(1)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2)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三、抗维生素佝偻病及其他伴性遗传病1.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基因型和表型(3)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人数多于男性。
②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2.伴Y染色体遗传病请据图归纳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为正常。
四、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2.伴性遗传理论还可以指导育种工作。
(1)鸡的性别决定性别性染色体类型性染色体组成雌性异型ZW雄性同型ZZ(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整合提升学案
第2章章末整合提升一、必备知识——构建知识导图二、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一)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配子种类(1)就1对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精原细胞能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
(2)就2对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精原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3)若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生物体,其精原细胞能产生2n种类型的精子。
(4)一个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能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
(5)一个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能产生1种类型的卵细胞。
[例1] 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关于该动物产生配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 D )A.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B.一个精原细胞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C.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是AB∶ab∶Ab∶aB=1∶1∶1∶1D.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 1∶1解析:由于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一个精原细胞(AaBb)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或Ab∶aB=1∶1;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是AB∶ab∶Ab∶aB=1∶1∶1∶1;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两个精细胞。
(二)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布1.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每对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
有两种以下情况:[例2] 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的高茎个体中纯合子占1/4C.图丙、丁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解析:甲、乙、丙、丁均含有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DDYY∶DdYy∶ddyy=1∶2∶1,其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3;图丁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用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问题阶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中生物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2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果蝇染色体组成分析
染色体 果蝇常染常色染体色:体Ⅱ、Ⅱ、性Ⅲ染、色Ⅲ体、Ⅳ、Ⅳ
与雄性果别蝇无性关染色体部:分X、基Y因与性别有 雌果蝇性染色体:X、X
关 均为同雄型果同蝇源染染色色体体:2N有=8同=6型+:XYXX 雌果蝇:2N=8=有6+异X型X :XY
生物的性别决定
生物
举例
XY型 个
哺乳动物、果蝇 有 (XY雄,XX雌) 性染
射 某某喝中国奶妈的奶长 性 他有中国血统
大 你们喝牛奶长大
你们有牛的血统
类比推理的结论
没有逻辑的必然 性 正确与否 需要实验检验
类比:特殊→特殊 归纳:特殊→一般 演绎:一般→特殊
摩尔根及其实验材料——果蝇
怀疑孟德尔和萨顿
验证了孟德尔和萨 顿 的规律和假说
果蝇的优点
易饲养、繁殖快、子代多 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多 染色体大、数少,形态各异
杂交过程保持完 整性、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 过程中保持稳定性
类比推理: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平行关系
复制、分离,也有平行关系 但数目变化不平行 推论基因在染色体 上
成对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dd
d
纯合:相同基因 杂合:等位基因
Dd
d Dd d d D DD Dd
DD
D
D
d
类比推理
声: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因为:声音有波动性 光:直线传播,反射,折 类比推理:光也有波动
体 ZW型 鸟 (ZZ雄,ZW雌) 色体
有 性 别
染色体数
蜜蜂(2N蜂王或工蜂 N雄蜂)
环境因素
少数动物
无 性染
无 雌雄同株
大多数植物
色体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案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案课题: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方式。
一、导入(10分钟)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课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简单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理论解释(30分钟)1.介绍基因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明白基因是什么。
2.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3.解释基因如何分布在染色体上,如何和染色体上的其他基因相互作用。
4.介绍基因的遗传方式,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和性连锁遗传等。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以人类性别的遗传为例,讲解基因和染色体如何决定一个人的性别。
2.分析人类血型的遗传规律,让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组合方式,以及它们对个体的表现形式有什么影响。
3.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基因遗传的规律。
四、小组讨论(3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有遗传特征的现象,如眼睛颜色、头发类型等。
2.让小组成员讨论这个特征的遗传方式,并给出相关的实例和证据。
3.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合作实践(20分钟)1.将小组成员重新组合,每个新小组选择一个遗传特征,通过上述讨论的方式分析和总结。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组员讨论并取得共识。
3.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整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笔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的问题,如基因工程的发展和伦理道德等。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方式,并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此外,还加强了学生对基因和遗传规律的认识,并引导他们关注与基因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题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时
第一课时
教研组
生物组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概述基因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并了解科学家探索的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基因和染色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行为,存在一致性。本节课通过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本节课的内容涉及性染色体,与后续的伴性遗传有连贯性,需要学生掌握。
3.基因的数量染色体的数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
4.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上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
的过程中,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上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彼此分离的同时,上的自由组合。
同学们,时间到,接下来大家根据ppt上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ppt翻页至议的内容)
提问: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进入配子时有什么样的特征(同源、非同源)?
在形成配子时,基因进入配子有什么样的行为(等位、非等位)?
【旧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和基因的平行关系】
提问“思考(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在孟德尔提出他的遗传理论之后,其他科学家都带来了什么新的思考?
三、议min
1.快速核对思的答案,并解决错误;
2.除了回交,还有什么样的杂交组合可以验证摩尔根的解释?【火箭班】
3.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为什么?
4.(在ppt上用图片表示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学生思考配子的基因型有哪些?并回答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
2021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含解析)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科目生物课题伴性遗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生命观念——了解伴性遗传现象的类型与特点;理解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二.理性思维——能够运用演绎推理等科学思维,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
三.科学探究——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等遗传规律,以此培养学生处理信息、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四.社会责任——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和相关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的影响作出科学的判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基因型和表型可以有5种情况。
根据基因型和表型,进一步分析男性和女性婚配的遗传图解。
如果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的色觉都正常;女儿虽表现正常,但由于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个红绿色盲基因,因此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观察不同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分析色盲基因的来源,知道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
学习书写有关遗传图解,要求书写规范。
如果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和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有1/2正常,1/2为红绿色盲;女儿都不是色盲,但有1/2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在这种情况下,儿子的色盲基因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
下面请同学们分析:①如果一位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和一位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和表型会怎样呢?②如果一位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一位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情况又会如何?通过对以上图解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伴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2)表现为代代相传,具有连续现象(3)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4)女性正常,其父亲、儿子全部正常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学生自己归纳红绿色盲遗传病特点。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从基因和染色体层面解释新情景下的简单遗传现象。
2.科学思维:尝试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社会责任:认同摩尔根等科学家尊重科学事实,勇于否定自我的科学精神。
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项目基因染色体传递中的性质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分配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②易饲养,繁殖快;③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3.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4.实验过程(1)实验现象现象分析P 红眼(♀)×白眼()↓F1红眼(♀、)↓雌雄交配FF2红眼(♀、)∶白眼()=3∶1①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蝇只有雄果蝇(2)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性别相关联?(3)实验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5)测交实验①测交预期F2中的白眼雄果蝇和F1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然后选取子代中的白眼雌果蝇再和F1中的红眼雄果蝇杂交。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减数分裂(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减数分裂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精子所含染色体数与次级精母细胞相同C.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D.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所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个数比为1∶12.在下列各图中,一定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C项图中细胞质不均等地分裂,所以该细胞的分裂过程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属于精子的形成过程。
3.一定是同源染色体的是()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B.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的染色体C.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发生联会的染色体D.只存在于减数分裂Ⅰ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和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A项不符合题意;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也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项不符合题意;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中都存在,D项不符合题意。
4.下列细胞中可能存在四分体的是()A.精原细胞B.第一极体C.初级卵母细胞D.受精卵Ⅰ前期。
精原细胞和受精卵相当于体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即不存在四分体。
第一极体中同源染色体已分离,也不存在四分体。
5.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联会③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A.②③①B.①③②C.③①②D.②①③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互换;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正确顺序应为②③①。
6.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出现纺锤丝B.着丝粒一分为二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同源染色体分离Ⅰ前期出现纺锤丝,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C、D 三项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都会出现。
而着丝粒一分为二出现在减数分裂Ⅱ后期,B项错误。
7.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在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③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其区别主要在于:①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数目不同。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学习导航]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点]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3.明确鸡的性别打算方式和遗传特点。
一、伴性遗传(阅读教材P33)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把握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2.常见实例(1)人类遗传病:人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 佝偻病和血友病等。
(2)果蝇:红眼和白眼。
二、人类的红绿色盲症(阅读教材P34~P36)1.把握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点拨①XY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并非代表等位基因。
②Y上不存在把握正常和红绿色盲的基因,但并非没有其他基因。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阅读教材P36)1.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2.患者的基因型(1)女性:X D X D和X D X d。
(2)男性:X D Y。
3.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肯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阅读教材P36~P37)1.鸡的性别打算(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W。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Z。
2.依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图例如下:1.连线2.推断(1)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打算的。
(×)分析:大多数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打算的,有的生物的性别与基因、单倍体和环境有关。
例如,爬行动物一般是由温度打算性别,像海龟、鳄鱼的性别就是温度打算的。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把握的性状都是与性别打算相关的。
(×)分析:如色盲等伴性遗传病,其基因也在性染色体上却与性别打算无关。
(3)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肯定患病。
(×)分析:男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是红绿色盲患者,但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含有致病基因时才是红绿色盲患者。
高中生物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册生物教案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于染色体上( )(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1个基因( )(3)蝗虫体细胞中的24条染色体,12条来自父方,12条来自母方( )答案(1)×(2)×(3)√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②培养周期短;③成本低;④易饲养;⑤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
3.观察现象P 红眼(♀)×白眼(♂)↓F1红眼(♀、♂)↓F1雌雄交配F234红眼(♂、♀)、14白眼(♂)(1)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2)F1全为红眼,红眼是显性性状。
(3)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分离定律,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4)F2中只有雄果蝇出现白眼性状,说明果蝇眼色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
4.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性别相关联?5.作出假设,解释现象(1)假设:白眼基因(用w表示)、红眼基因(用W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解释F26.验证方法——测交7.实验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8.基因和染色体关系摩尔根进一步证明了: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提出者是萨顿,证明者是摩尔根( )(2)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3)一对等位基因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个基因( )答案(1)√(2)×(3)√(4)√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哪项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的变化?( )A.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C.外界不利因素可导致染色体变异D.存在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2的时期,均会出现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的过程;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外界不利因素可以引发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存在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为1∶2∶2的时期。
2.在下列各图中,一定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 )C项图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
3.某种生物有A/a、B/b、C/c三对同源染色体,如图表示该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判断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 )A.2个B.3个C.4个D.5个,根据这一点可以判断①④可来自一个精原细胞,②⑥可来自一个精原细胞,③来自一个精原细胞,⑤来自一个精原细胞,故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C项正确。
4.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内,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主要取决于( )A.同源染色体的复制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C.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可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最终形成的配子内的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
5.右图是某高等动物减数分裂的示意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该细胞中一般含有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D.该细胞分裂结束产生1个生殖细胞,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B两项正确。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第1课时减数分裂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减数分裂[学习导航]1.把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细胞形态的转变。
[重、难点] 2.会区分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不同点。
[重点]一、减数分裂(阅读教材P16)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进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只进行一次。
4.结果: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削减一半。
⊙点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一般有三种,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依靠减数分裂,体细胞的增殖主要依靠有丝分裂,其次依靠无丝分裂。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阅读教材P16~P19)1.形成场所:精巢或睾丸。
2.细胞名称的变化3.染色体的变化(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都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染色单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交叉互换↓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别,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3)减数其次次分裂①间期:通常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②分裂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4.变化结果: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变形形成四个精子。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阅读教材P19~P20)1.形成场所:卵巢。
2.过程3.染色体的变化:与精子形成过程相同。
4.变化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都退化消逝。
1.连线2.推断(1)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次数和细胞分裂次数是相同的。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分析: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公开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题:《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本模块“学业要求”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
【课标解读】本节按照科学史的顺序进行编排。
科学家对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研究,是从寻找基因的物质实体,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相似现象开始的。
教材首先介绍萨顿基于上述相似现象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教材从四个方面归纳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这是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假说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 基因与染色体体都属于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中的核心概念。
在必修二第一章中已经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了深入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了充分的掌握.在第二章的第一节教材介绍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形态变化有了- -定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说必修二教材前面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介绍已经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首先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推理,充分理解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的平行关系,从而得出萨顿假说的内容。
其次了解相关科学史,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假说演绎法,充分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后面如伴性遗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相关内容的学习。
可以说本节内容既是必修二前面内容的总结,也是后面相关内容的开端和基础。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掌握,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析,由于本节内容较为枯燥,而且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可能在开始进行思维探究的时候学生会出现思维发散的现象,对问题的思考不够聚焦,因此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做好知识铺垫,降低理解难度,保证教学效果的顺利达成。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2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的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还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
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学案22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1.科学思维——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科学探究——运用“假说—演绎法”,理解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事实和证据。
3.生命观念——依据减数分裂过程,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知识点(一)| 萨顿的假说(1)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3)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4)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1.(科学思维)萨顿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类比推理?提示:(1)体细胞中成对出现: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2)配子中单个存在:单个基因、单条染色体;(3)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
2.(生命观念)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提示:并非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细胞质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在原核生物中,细胞内无染色体,其内的基因位于拟核区的DNA上或者质粒DNA上;病毒中有基因,但无染色体。
1.类比推理2.图示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C.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析:选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 伴性遗传
【学习目标】
1.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以XY 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
3.比较抗维生素D 佝偻病与红绿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发病规律。
【学习重点】
1.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XY 型性别决定方式。
3.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课前预习】 一:伴性遗传
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______________相关联。
2.常见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基因的位置:__________染色体上。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携带
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①女性正常与男性色盲 ②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正常
③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 ④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
三:抗维生素D 佝偻病
1.基因的位置:__________染色体上。
2.相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_______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鸡的性别决定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 型,ZW 表示________性个体,ZZ 表示________性个体。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性别(遗传图解)
【课堂探究】 一:人类红绿色盲症
1.仔细阅读教材P34“资料分析”中的相关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由家系图中看出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2)Ⅰ1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Ⅰ1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2?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还是在Y 染色体上?
(4)为什么Ⅱ3和Ⅱ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2.仔细阅读教材P35~36内容,分析相关遗传图解,探究下列问题:
(1)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试分析出现该差异的原因。
(2)有一色盲男孩,其父母亲色觉正常,外祖父是色盲,试探究该男孩色盲基因是通过什么途径由长辈传递而来?从致病基因遗传角度,总结这一过程体现了伴X隐性遗传病的什么特点?伴X隐性遗传病还有哪些特点?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
1.据遗传图解分析该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同吗?推测有什么特点?说明原因。
2.在抗维生素D佝偻病家系中,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全都正常。
分析其原因。
3.总结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什么特点?
【课堂练习】
1.小明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但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
则红绿色盲基因传递的途径是
A. 祖父→父亲→弟弟
B. 祖母→父亲→弟弟
C. 外祖母→母亲→弟弟
D. 外祖父→母亲→弟弟
2.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夫妻表现都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从优生学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A. 男孩,男孩
B. 女孩,女孩
C. 男孩,女孩
D. 女孩,男孩
3.一般来说,一个男性的X染色体()
A. 来源于其祖父的概率是1/2
B. 来源于其外祖母的概率是1
C. 来源于其祖母的概率是1
D. 来源于其外祖父的概率是1/2
4.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株豌豆的雌蕊和雄蕊性状不同是由于性染色体组成不同
B. 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故其形状、大小相同
C.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和性别有关
5.鸡的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鸡的雌性和雄性区分开,应选择的亲本的组合为
A. 芦花雄鸡和非芦花雌鸡
B. 非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
C. 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
D. 非芦花雄鸡和非芦花雌鸡
6.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现象。
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推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的实验依据是()
A.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 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 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为1∶1
D.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7.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B. 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个体
C. 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的色盲基因不一定来自母亲
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8.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参考答案
1-5CCDDB 6-8B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