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主应力关系
土体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主应力关系
试验结果和理论研究均表明,各种材料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中主应力效应,即中间主应力 影响材料的变形和强度特性。俞茂宏提出的双剪强度理论[1]和笔者提出的广义非线性强度理 论[2-3],分别从线性和非线性的角度解释了中主应力对材料强度的影响规律。平面应变条件 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应力状态,如在边坡稳定性、挡土墙的土压力、条形基础的承载力等问 题中。土体的变形及强度特性与其所处的应力状态密切相关,因而如何简单、合理地确定土 体中的应力状态,就成为对土体进行变形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目前,平面应变方向上主应 力 σ P 的确定方法[4]只适用于土体的破坏状态,将其应用于变形过程还缺少理论解释,并且 与实际相差较大[5]。李广信等人的平面应变试验结果表明[6],土体在加载条件下,当加载比 例 R ( R = σ a1 σ a2 , σ a1 ≥ σ a2 , σ a1 、 σ a2 分别为大、小主动主应力)较小时, σ P 为小主应力; 当 R 较大时,σ P 为中主应力。为确定土体在平面应变的简单加载条件下主应力之间的关系, 笔者将其表示为双线性函数,线性系数分别通过一维固结应力状态和破坏时主应力之间的关 系确定,提出了 σ P 的计算公式,即 σ P 为材料性质及其所处应力状态的函数,只需利用土的 内摩擦角即可确定土体在平面应变条件下主应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双线性函数计算结果与 Toyoura标准砂土、承德中密砂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了笔者所提平面应变方向主应力计算 公式的合理性。
2.1 参数 Rc 、 K c 的确定
一维固结条件是特殊的平面应变状态,两个被动变形方向上的应变及应变增量均为零, 即 ε3 = ε2 = 0 , dε3 = dε2 = 0 ,由各向同性材料性质可知, σ3 = σ2 。所以,一维固结应力状 态对应于图 2 中两条直线之间的交点,即 σ P 的分界点( Rc 、 Kc ),因此可利用一维固结条 件确定材料常数 Rc 和 Kc 。记 σ 3 = σ 2 = Koncσ1 , Konc 为一维固结有效侧压力系数。土在一维 固结条件下有如下关系式
平面应变有限元计算主应力计算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平面应变有限元计算中的主应力计算目录:一、什么是平面应变有限元计算二、主应力计算的基本原理三、平面应变有限元计算中的主应力计算方法四、实际案例分析五、个人观点和总结一、什么是平面应变有限元计算平面应变有限元计算是工程学和结构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数值模拟方法。
它可以用来模拟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有助于工程师们在设计和建造结构时更准确地预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
平面应变有限元计算通过将实际结构离散为无数个小单元,再对这些小单元进行力学分析,最终得到整个结构的应力、变形等信息。
二、主应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在平面应变有限元计算中,主应力是材料中最大的应力值,它对材料的强度和变形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主应力计算基于弹性力学理论,通过对应力张量进行分析和计算来得到主应力的数值。
在力学中,应力张量可以表示为一个3x3的矩阵,其中包括了九个分量。
利用主应力理论,可以通过对应力张量进行特征值分解,从而求得主应力的数值和方向。
这样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材料中受力部分的应力分布情况,为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三、平面应变有限元计算中的主应力计算方法1. 应变离散化:需要将整个结构进行离散化处理,将其划分成无数个小单元。
每个小单元内的应变情况可以通过离散化方法进行模拟和计算。
2. 应力计算:在每个离散化的小单元中,可以根据材料的内在力学性质和受力情况,计算出应变对应的应力分布情况。
3. 主应力计算:接下来,利用特征值分解的方法,对应力张量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到主应力的数值和方向。
4. 结果分析:将得到的主应力的数值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进行全面评定。
四、实际案例分析为了更加具体地说明平面应变有限元计算中的主应力计算方法,我们以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
假设有一座跨越河流的桥梁结构,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主应力计算,以保证其在受力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
在对桥梁进行离散化处理后,根据受力情况和材料性质,可以计算出桥梁内部各个小单元中的应力分布情况。
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即为平面应力状态,有
1
1 E
s 1 s 3
3
1 E
s 3 s 1
联立两式可解得:
s1
E 1
2
1 3
210 10 1 0 .3
2
9
240
0 . 3 160 10
6
s3
44 . 3 M Pa 9 E 210 10 3 1 160 0 . 3 240 10 2 2 1 1 0 .3
利用空间应力状态下最大切应力的计算式可得:
t max s1 s3
2 7.25MPa
§7-5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电测法
对各向同性材料图示平面应力状态,在线弹性、 小变形条件下,sx、sy与切应变无关,即有:
sy sx
x y
1 E 1 E
s s
E
x
s s s
y
y F a
sy sx sz
x
a
(a)
z
(b)
解:铜块应力状态如图b所示,横截面上的压应力为:
s
y
F A
30 MPa
受钢槽的限制,铜块在另两个方向的应变为零, 并产生压应力,即有:
x z
1 E 1 E
s s
x
s s
y
s s
z
0 0
所以,应变能密度为: v
d V dxdydz
1tx 2 G
而对纯剪应力状态,其主应力为:
s 1 tx
s2tx
s1 t
x
s
2
材料力学平面应力知识点总结
材料力学平面应力知识点总结在材料力学中,平面应力是指只存在于某个平面内的应力情况。
研究平面应力是为了了解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变、变形和破坏行为,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平面应力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平面应力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平面应力是指只存在于某个平面内的力学状态。
平面应力可以分为两个分量:法向应力和切应力。
法向应力是垂直于选定平面的应力成分,用σ表示;切应力是平行于选定平面的应力成分,用τ表示。
在数学上,平面应力可以用矢量来表示。
平面应力矢量的大小等于切应力的大小,方向垂直于选定平面,与法向应力成90度夹角。
2. 平面应力的主应力和主应力方向主应力是指平面应力中的最大和最小的应力值。
主应力的大小分别为σ1和σ2,其中σ1≥σ2。
主应力方向是指与最大主应力相对应的应力方向。
求主应力和主应力方向的方法可以通过解平面应力的主应力方程或主应力方向方程得到。
3. 平面应力的等效应力等效应力是一种衡量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强度的参数。
等效应力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平面应力中的主应力计算得到。
对于二维平面应力,等效应力的计算公式为σeq = √(σ1^2 + σ2^2 - σ1σ2)。
等效应力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破坏强度,对于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平面应力的应力转移和应变分布平面应力下,力沿着某个方向作用于材料表面,而垂直于该方向的应力为零。
这会导致应力在材料内部的转移和分布。
在受力方向上,应力呈现线性分布。
而在垂直于受力方向的方向上,应力呈现抛物线分布。
了解平面应力的应力转移和应变分布规律,有助于预测材料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5. 平面应力的应力应变关系平面应力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用胡克定律来表示。
胡克定律表明,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且比例常数为弹性模量。
对于平面应力情况下的材料,胡克定律可以简化为二维应力应变关系。
这种线性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应变来计算应力,或者通过应力来计算应变,从而对材料的变形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
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_图文_图文
例7-5 已知一受力构件自由表面上某点处的
两主应变值为1=240×10-6,3=–160×10-6。 材料的弹性模量E =210GPa,泊松比 =0.3。 求该点处的主应力值数,并求另一应变2的
数值和方向。
解:因主应力和主应变相对应,则由题意可得:
即为平面应力状态,有
联立两式可解得:
主应变2为: 其方向必与1和3垂直,沿构件表面的法线方向。
负面上切应力矢与坐标轴负向一致时,切应力为 正,反之为负。
对应的六个应变分量,
正负号规定:正应变分量同前,拉为正、压为 负;切应变分量以使直角减小为正,反之为负。
对各向同性材料,在线弹性、小变形条件下, 正应力只引起线应变,切应力只引起切应变,应力 分量和应变分量的关系可由叠加原理求得:
三个正应力分量单独作用时,x方向的线应变为:
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_图文_图文.ppt
3)空间应力状态:
sy
dy
sx txy
tdxzxsttzyxtxyttsyzzzxtxyyttzzyyxstzxtdzxyzsx
对图示空间应力状态: 六个应力分量,
正负号规定:正应力分量同前,拉为正、压
为负;切应力分量重新规定,正面(外法线与坐
标轴指向一致)上切应力矢与坐标轴正向一致或
则可得: 同理可得: 对切应力分量与切应变的关系,有:
上述六个关系式即为空间应力状态下,线弹性 和小变形条件下各向同性材料的广义胡克定律。
对平面应力状态:设sz=0,txz=0,tyz=0,有:
若用主应力和主应变来表示广义胡克定律,有:
二向应力状态:
设
有
可见,即使s3 =0,但3 0
而且各向同性材料有
§10-5 广义胡克定律
3.土体中的应力
P= P +P v h
P’
P’ 条 形 B
′ p= P B
P’ B
p(x) = ′ P M x + B I
B
P’—单位长 度上的荷载
′ v h ′ ′ P = P +P
三、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一)、中心荷载作用 矩形
F +G P p= = B⋅L B⋅L
F +G P p= = B B
式中 P—作用于基础底面的竖直荷载 G —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重量 G=γGdBL , γG为砼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平均容重 γG=20kN/m3 G=γ B、L —矩形基底的宽度和长度;
(二)偏心荷载作用 偏心荷载作用
1、双向偏心 、双向偏心
若基底最小压力 pmin≥0, 基底最大、最小压力计算公式
pmax,min
式中 Mx =P ⋅ex
My F +G Mx ± .y ± .x = B⋅L Ix Iy
; M y = P ⋅e y
Mx,My —竖直 竖直偏心荷载P对基 底x , y轴的力矩(kN⋅m); 荷载P y轴的力矩(kN⋅ Ix,Iy—基底面积分别对x , y轴的 惯性矩 基底面积分别对x y轴的 Ix = b3L/12 ,(m3)
3.P作用线上, K=3/(2π 3.P作用线上,r=0, K=3/(2π),z=0, σz→∞,z→∞,σz=0 , , 4.在某一水平面上z=const, 在某一水平面上z=const K最大 r↑, 减小, 最大, 4.在某一水平面上z=const,r=0, K最大,r↑,K减小,σz减小
结论:集中力P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 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 结论:集中力 在地基中引起的 的分布是向下、向四周无限扩散开的。 的分布是向下、向四周无限扩散开的。 P
土力学_李广信_土体中的应力(1)解读
水平向: sx sy K0sz
成层地基
K0 1
竖直向: sz iHi sz 1H1 2H2 3H3
1 Z 2
H1 水平向: sx sy K0 sz K0 i Hi
容重:地下水位以上用天然容重
H2
地下水位以下用浮容重
土力学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岩土工程研究所
土力学(1)
绪论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透破坏 第三章 土中应力计算 第四章 土的变形特性 第五章 土的强度
第三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土中应力(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 有效应力原理的概念和应用
z
- zx +
xz
x
土力学
第三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5.1 土体破坏与强度理论
§3.1.3 土力学中应力符号的规定
x xz
zx
z zx z
xz
x
+ z
o
zx+
x
xz +
z
- x
(z, zx)
1
x
z 2
(
z
2
x
)2
§3.3.5 感应图法求不规则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的 附加应力
§3.3.6 影响土中应力分布的因素
第三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3.3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3.3.1 集中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
竖直集中力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 -布辛内斯克(Boussinesq)课题
水平集中力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 -西罗提(Cerruti)课题
高等土力学作业
1.说明土与金属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有什么主要区别。
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主要特点是其非线性与非弹性。
如下图,左边为金属材料,下图为土的材料。
金属材料开始时有一段直线。
而土体应力应变曲线显示出其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其应变很大一部分是塑性应变,而且土的变形为非弹性。
图1应力-应变关系图2什么是八面体正应力和八面体剪应力,八面体法向应变和八面体剪切应变?为什么土力学中常用P,q, v ε和_ε表示它们?等于一个土单元,应力作用点处主应力的方向为坐标轴时,同三个主应力平面斜角且同每个坐标轴夹角均相等。
等倾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称为八面体正应力,八面体剪应力。
等倾面上的法向应变和剪切应变称为八面体正应力,八面体剪应力。
土力学屈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体积变化屈服,剪切屈服。
p,v ε表征体积变化。
而q,_ε表征剪切变化。
3部分准则破坏线可绘制在π平面上,能否绘制在八面体上。
不可以。
八面体是真实的物理空间面,π平面是为研究而定的物理空间面。
这是两者本质的不同。
对于八面体来说,这点他的屈服准则应该是固定的(真是的土粒物理面)。
4.什么是应变硬化?应变软化?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土的宏观变形主要是由于土颗粒之间的位置的变化引起。
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相同应力增量而引起的应变增量是不同的。
对于压密的砂土,超固结土来说,前一段曲线是上升的,应力达到峰值强度后,转为下降曲线。
即应力在减少,应变在增加。
这就是土的应变软化。
对于软土松砂来说,应力应变曲线一直上升,直至破坏,这种形态称为土的应变硬化。
图3 土的三轴试验a 1(13)~σσε−b 1~v εε5.土的压硬性?土的剪胀性?解释它们的微观机理。
随着压缩过程的进行,土的压缩模量和刚度逐步提高的现象称为土的压硬性。
由剪应力引起的体积变化称为土的剪胀性。
土的压硬性,表现在微观领域,是土颗粒与颗粒间的间距更近,土颗粒与土颗粒的粘结更加有效。
而土的剪胀性表现在微观领域,为土颗粒之间位置产生了变化。
土体应力应变特性
-12-
校正曲线
e
pc 原状土样
厚壁土样
薄壁土样
重塑土样 ln p
土的结构是土的组成成分、空间排列和粒间作 用力的综合特性。
1.1.5 土的流变性
• 与土的流变性有关的现象是土的蠕变与应力松弛
• 蠕变:指在应力状态不变条件下,应变随时间逐渐增长的现象; • 应力松弛:指维持应变不变,材料内应力随时间逐渐减小的现象。
• 早期土力学中的变形计算中主要是基于线弹性理论。 • 在计算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之后,非线弹性理论模型
才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22-
1.2.1 线弹性模型
• 在线弹性模型中,只需两个材料常数即可描 述其应力应变关系:E 和μ;或K和G;或λ和 G;或M和G。
-23-
一、E 和μ形式的应力应变关系
x
y
1
z
x
z
E 1 1 1 2
z
1
x
y
xy
E
2 1
xy
yz
E
2 1
yz
zx
E
2 1
zx
-25-
D
x , y , z , xy , yz , zx T
x,
y , z ,
xy 2
,
yz 2
1 e0
M与K的关系
z v
m
1 3
z 1
2K0
K
1M 3
1
2K0
-39-
4. Lame常数λ
x
• Lame常数有λ和G两个,G为剪切模量 • λ为无侧胀条件下的单向变形弹性模量 • 利用压缩试验测定。
第三章土和地基中的应力及分布
§3.1 土中一点的应力状态和应力平衡方程
一、地基中应力的种类
1、土体自重产生的自重应力(self-weight stress) 2、建筑物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stress in aground)
二、 应力(stress)—应 变(strain)关系的假定
土体中的应力分布,主要取决 于应力—应变关系特性。真实的应 力—应变关系非常复杂,为简化计 算,假定土体为均质、各向同性的 半无限线弹性体(semi-infinite elastic body),其应力应变关系 如图。
在一般情况下,饱和土体所受总应力由孔隙水和土骨架承担,即总应力等于 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压力。当总压力σ不变,u的减小就意味着σ的增加,反之亦然。 如饱和粘土在地下水面以下,孔隙水压力乃为地下水面以下水柱压力。由外力 引起的附加孔隙水压力,称为超静水压力。还有一种作用在骨架单位体积上的 力,它也能使骨架变形,这是一种体力,一般称为有效力。如地下水面上的容 重,地下水面以下的浮容重 =sat - w。
图A压力作用下孔隙水上,砂层不产生压缩,图B压力作用在土骨架上,应 力通过土骨架传递下去,砂层产生压缩变形。
1 、几个概念
(1)有效应力(effectives stress):凡使骨架产生变形的力, 称为有效应力σ。
(2)孔隙水压力(pore water pressure):孔隙水所承担压力 称为孔隙水压力或孔隙压力,也称为中性压力,用u表示。
地基中的几种应力状态 计算地基应力时,将
地基当作半无限空间弹 性体。 1. 三维应力状态
ij yxxx
xy yy
xz yz
zx zy zz
矩阵表达式
每一点的应力状态都可用9个应力分量(独立的有6个)
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
有限差分法的精度取决于差分格式的选择和网格的划分,同时需要注意数 值稳定性和计算精度的问题。
边界元法
边界元法是一种基于边界积 分方程的数值分析方法,通 过将微分方程转化为边界积
分方程来求解。
变形特点
应用领域
在平面应力问题中,变形主要发生在作用 面上,而在平面应变问题中,变形可以发 生在整个结构中。
平面应力问题在桥梁、建筑和机械等领域 有广泛应用,而平面应变问题在岩土、地 质和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在弹性力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们是描述物体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 力分布的基础。
弹性模量表示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刚度,是衡量材料抵 抗弹性变形能力的重要参数。
剪切模量表示材料在剪切力作用下的刚度,与弹性模量 和泊松比有关。
03
平面应变问题
应变状态分析
平面应变条件
应变分量中,只有$varepsilon_{x}$ 、$varepsilon_{y}$和 $gamma_{xy}$不为零,其余分量为 零。
有限元法在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中广泛 应用,因为它能够处理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且计 算精度高。
有限元法的实现需要建立离散化的模型、选择合适的单元 类型和求解算法,并进行数值稳定性和误差分析。
有限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基于差分原理的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将微分方程转化为 差分方程来求解。
薄板弯曲问题
考虑一个矩形薄板,受到一对相距较远的集中力作用,使板发生弯曲。根据平面应力问题,可以分析 板的应力分布、中性面位置以及挠度等。
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
210 × 10 9 = ( − 160 + 0 .3 × 240 ) × 10 − 6 = − 20 .3MPa 1 − 0 .3 2 6
∴σ 1 =44 .3 MPa ;σ 2 =0;σ 3 = − 20 .3MPa ;
0.3 ε 3 = − (σ 3 + σ 1 ) = − ( − 22.3 + 44.3) × 10 6 = − 34.3 × 10 − 6 E 210 × 10 9 实 际上 从排 序的 角度 来 看是 求得 ε 2
µ
注意:主应力和主应变的方向是相同的 注意 主应力和主应变的方向是相同的. 主应力和主应变的方向是相同的
2011-11-30
7
§7-4 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
一、单拉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单拉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y
σx
εx=
σx
E
ε y =− σ x
E
γ ij ≈ 0 (i,j = x,y,z )
µ
ε z =− σ x
E
µ
z
x
y
二、纯剪的应力--应变关系 纯剪的应力--应变关系 --
γ xy =
2011-11-30
τ xy
1 − 2µ θ = (σ 1 + σ 2 + σ 3 ) E 1 − 2µ = (σ x + σ y + σ z ) E
2011-11-30
3(1 − 2 µ ) (σ 1 + σ 2 + σ 3 ) σ m θ = = E 3 k 体积胡克定律, k 为体积弹性模量,
σ m 是三个主应力的平均值
所以, 所以,该点处为平面应力状态
′ σ2
E [ε 1 + µε 2 ] ∴σ 1 = 2 1− µ 210 × 10 9 = ( 240 − 0 .3 × 160 ) × 10 − 6 = 44 .3MPa 1 − 0 .3 2
材料力学(土)冲刺班模拟试题与答案
材料力学(土)全真模拟试题(一)一、计算下列各题1、两端固定的圆截面钢杆AB ,在图中所示处受扭矩T 1,T 2作用,试求两端的反作用力偶矩m A ,m B 。
答案:()21Ac b c a b c T T m ++=++()12Ba ab a b cT T m ++=++ 2、如图所示的等截面直杆,上端固定,横截面面积为A ,其弹性模量为E ,在B 、C 、D 处受作用线与杆的轴线相重合的集中作用。
集中力的大小分别为2P ,2P 及P ,试计算杆的下端D 点位移。
答案:3D PLEAV =方向向下。
3、两种叠层梁均由n 个0b h⨯的相同的材料的等截面板条组成,一种为层间不可滑动的,另一种为可滑动的(不计摩擦)。
弹性模量E 已知,当截面上总的弯矩为M 时,试求出两种叠层梁的中点的挠度。
BAT 1T 2abc答案:不可滑动时,层叠梁整体承受弯矩,()33301212bb I n h n h ==中点挠度为22332382lM M EI E b l l fn h == 可滑动时,每个板条承受弯矩为M/n ,对于每个板条30012b h I=中点挠度为()22233200382812lMM M n n E b Enb El l lfI h h ===4、图示为正三角形的无限小单元,AB,AC 两边的应力已知,求BC 边的应力,画出应力圆,并求出两个主应力(用τ表示)答案:由对称性可知,BC 边上只有正应力(下图)02cos 330a a σττ==应力圆如右图所示,则主应力为:5、设圆试件的直径为d=15mm,材料的剪切极限应力100uMpa τ=,压力P 为多大时,试件被剪断。
答案:求所需的冲剪力。
2124u Pd πτ=⎛⎫⨯ ⎪⎝⎭=> 2211 3.1410035.34220.015u P M KN d πτ==⨯⨯⨯= 6、试求出图示截面的形心主惯性矩zI。
已知各狭长矩形的厚度均为1.长为10。
高等土力学(李广信)2.2 应力和应变
α i′ k ,α j′ l 与为新坐标系轴与原坐标系轴夹角的
余弦
3. 应力张量的主应力和应力不变量
I1 = σ x + σ y + σ z
2
=
2
σ kk
2 2
2 2
I 2 = σ xσ y + σ yσ z + σ zσ x −τ xy −τ yz −τ zx
I3 = σ xσ yσ z + 2τ xyτ yzτ zx − σ xτ yz − σ yτ zx − σ zτ xy
1 2 2
tg θε
=
3(ε1 − ε3 )
土力学中常用的应力应变关系表示
线弹性:
p εv = K
p dε v
q ε= 3G
非线弹性:
塑性:
dq dp dε = dε v = 3Gt Kt ∂g ∂g p = dλ dε = dλ ∂p ∂q
[
]
1 J 3 = Sij S jk Ski 3 1 = (2σ1 − σ 2 − σ 3 )( 2σ 2 − σ1 − σ 3 )( 2σ 3 −σ 1−σ 2 ) 27
5. 八面体应力
z
τoct
Soct
σoct
y
x 图2-3 八面体应力 -
三个坐标长度相等
八面体与八面体应力
图2-4 八面体与八面体应力 -
(σ1 − σ 3) 3
图2-6 -
π平面
土力学中常用的三个应力(不)变量
1 p = (σ1 + σ 2 + σ 3 ) 3
1 2 2 2 q= (σ1 − σ 2 ) + (σ 2 − σ 3 ) + (σ 3 − σ1 ) 2
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
y 面, 面), n
边长 AB ds, PB lds , PA mds.
2、平面问题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x
35
yx yx
y
y y
A
几何参数:
cos(N , x) l ,cos(N , y) m,
xx
xy xy
P P
τN
B py
xy 设AB面面积=ds, PB面积=lds, p σN x PA面积=mds。
z 0, 本题中: zx , zy 0
zx , zy 0.
故只有 ε x , ε y , γ xy ,
ox
z
且仅为 f x, y 。
故为平面应变问题。
y
第二章
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
定义
§2-2
平衡微分方程
平衡微分方程--表示物体内任一点
的微分体的平衡条件。
x
y yz
x xy xz ij = yx y yz zx zy z
x xy xz ij = yx y yz zx zy z
u,,
第二章
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
zx
z xz x
x xy ij = yx y
当 d x, d y 0 时,得切应力互等定理,
xy yx .
(c)
第二章
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
说明
对平衡微分方程的说明:
⑴ 代表A中所有点的平衡条件,
因位( x ,)∈A; y ⑵ 适用的条件--连续性,小变形; ⑶ 应力不能直接求出; ⑷ 对两类平面问题的方程相同。
第二章
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
变形后:
P1N1 的方向余弦
P1N1′ 的方向余弦
化简,得:
略去二阶小量;
同理,得:
PN 与 PN′变形后的夹角改变为:
代入,并利用:
并略去高阶小量,有
(12)
从中求出变形后两线段间的夹角
进一步求出
3. 斜方向应变公式的应用
3. 斜方向应变公式的应用
(1)
(2)
如:板式吊钩,旋转圆盘,工字形梁的腹板等
(2) 受力特征
外力(体力、面力)和约束,仅平行于板面作用,沿 z 方向不变化。
(3) 应力特征
如图选取坐标系,以板的中面为xy 平面,垂直于中面的任一直线为 z 轴。
由于板面上不受力,有
因板很薄,且外力沿 z 轴方向不变。
可认为整个薄板的各点都有:
由剪应力互等定理,有
例6
例5
图示楔形体,试写出其边界条件。
上侧:
下侧:
图示构件,试写出其应力边界条件。
例6
上侧:
下侧:
(3)混合边界条件
(1)
物体上的一部分边界为位移边界,另一部为应力边界。
(2)
物体的同一部分边界上,其中一个为位移边界条件,另一为应力边界条件。如:
图(a):
—— 位移边界条件
—— 应力边界条件
图(b):
小结:
—— 平面问题的应力边界条件
(1)斜面上的应力
表明:σ1 与 σ2 互相垂直。
(2)一点的主应力、应力主向、最大最小应力
τmax、 τmin 的方向与σ1 ( σ2 )成45°。
§3.2.3 几何方程 刚体位移
建立:平面问题中应变与位移的关系
—— 几何方程
2. 土的变形特性(二)
10/19
5. 硬化和软化
两种应力应变形态:
曲线一直上升的趋势 直至破坏,这种形状 的应力应变关系叫硬 化型,软土和松砂表 现为这种形态。
曲线前面部分是上升的,应力达 到某一峰值后转为下降曲线,即 应力在降低,而应变却在增加, 这种形态叫做软化型,紧密砂和 超压密粘土表现为这种形态。
11/19
机理:
松砂和软土:剪切过程中结构变得紧密,一般表现为剪缩,因而强 度也在提高,呈现硬化特性 密砂:由于颗粒排列紧密,受剪时一部分颗粒要绕过另一部分颗粒而产 生相对错动,需克服较大的“咬合”作用力,故表现为较高的抗剪强度。 一旦一部分颗粒绕过了另一部分颗粒,结构便变松,抗剪能力减小,因而 表现为软化。
(s 1 - s 3 ) s 3 2
p 0
尽管体积应力p不变,但仍有体积应变,此 时测得的体积应变完全是剪切造成的。体积应 变ev随偏应力(s1-s3)增大而增大。 试验表明,不仅压力会引起塑性体积变形, 剪切也会引起塑性体积变形。 剪切引起的体积收缩,称为剪缩,软土和松 砂常表现为剪缩。
15/19
试验验证:
试验结果:应力状态A相应的莫尔圆比原来的扩大,并更接近破坏线; 而与应力状态B相应的莫尔圆比原来的缩小,并远离破坏线。对土体而 言,越接近破坏状态越软弱,越易产生变形,可以推
e1B
对各相同性体是相等的!
由于应力的各向不等,造成了变形的各向异性。这种变形的各向异性可 以说是应力历史所造成的,各方向受压历史不同,使以后加荷时产生的变 形也不同。
压缩前,颗粒架空,存在较大孔隙;压缩后,有些颗粒挤入原来的孔隙 中,颗粒错动,相对位置调整,颗粒之间发生剪切位移。当荷载卸除后, 不能再使它们架空,无法恢复到原来的体积,形成较大的塑性体积变形。
土力学p与主应力关系
土力学p与主应力关系土力学是土壤力学的简称,主要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及其变形行为。
在土力学中,主应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在某一点上作用的应力中最大的那个。
主应力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是由颗粒、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塑性。
当外力作用于土壤时,土壤会发生变形,而这种变形则受到主应力的影响。
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决定土壤的变形方式和强度特性。
在土力学中,主应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数值模拟得到。
实验测定主应力需要使用特殊的试验仪器,如压力计和剪切仪等。
通过这些仪器可以测定土壤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大小,从而得到主应力的数值。
主应力的方向是指在某一点上的应力的方向,它可以通过测定土壤中的应力状态来确定。
一般来说,主应力的方向是沿着土层的垂直方向,即垂直于土层的平面。
这是因为土壤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往往会沿着垂直方向发生变形,而主应力的方向则与这种变形方向相一致。
主应力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主应力的大小会影响土壤的强度特性。
当主应力增大时,土壤的抗剪强度也会增大,反之亦然。
其次,主应力的方向会影响土壤的变形方式。
当主应力方向与土壤的变形方向相一致时,土壤的变形会更加均匀,变形量也会更小。
反之,当主应力方向与变形方向不一致时,土壤的变形会更加不均匀,变形量也会更大。
在土力学中,了解主应力与土壤变形的关系对于土壤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师在进行土壤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土壤的强度和变形特性,而这些特性又与主应力密切相关。
因此,准确了解主应力与土壤变形的关系对于土壤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土力学中的主应力与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密切相关。
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影响土壤的强度特性和变形方式,对土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主应力与土壤的关系,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土壤工程设计,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2 与 P3 重合时 σ 2 = σ3 ;当 P2 与 O′ 重合时 K = 1,表示从动应力 σ P 等于主动应力的平均值 (σ1 + σ3 ) 2 ,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所限定的极限状态。因此 P2 的极限位置是与 P3 或 O′ 重合, 所以有关系式:
K min
=
OP3 OO′
=
OO′ − O′P3 OO′
=
1 4
⎜⎝⎛
A+
A−2
A − 3 −1⎟⎠⎞2
(23)
式中, A = 8 tan2 ϕ + 9 。将式(23)、(22)代入式(14)
m
=
2 RPS ( − Kc RPS + 1) ( ) RP2S + 1 − Rc RPS − Rc
-3-
类比式(4)可知,有如下方程组 解式(11),联立式(10)得
Konc = 1 − sinϕ
( ) σP
=
Kc 2
σ a1 + σ a2
σ P = σ a2
⎫ ⎪ ⎪⎪ ⎬
σP
=
K oncσ a1
=
1 Rc
⎪
σ
a1
⎪ ⎪⎭
Rc
=
1−
1 sinϕ
Kc
=
2(1- sinϕ )
2 − sinϕ
(10)
(11)
(12) (13)
R c
K c
10
8
6
4
2
1
0
0
30
60
90
ϕ
图 4 参数 Rc~ϕ 关系曲线 Fig.4 Relation of Rc~ϕ under plane strain
σa1
1.0
0.8
0.6
0.4
0.2
0.0
0
30
60
90
ϕ
图 5 参数 Kc~ϕ 关系曲线 Fig.5 Relation of Kc~ϕ under plane strain
1.引言
试验结果和理论研究均表明,各种材料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中主应力效应,即中间主应力 影响材料的变形和强度特性。俞茂宏提出的双剪强度理论[1]和笔者提出的广义非线性强度理 论[2-3],分别从线性和非线性的角度解释了中主应力对材料强度的影响规律。平面应变条件 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应力状态,如在边坡稳定性、挡土墙的土压力、条形基础的承载力等问 题中。土体的变形及强度特性与其所处的应力状态密切相关,因而如何简单、合理地确定土 体中的应力状态,就成为对土体进行变形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目前,平面应变方向上主应 力 σ P 的确定方法[4]只适用于土体的破坏状态,将其应用于变形过程还缺少理论解释,并且 与实际相差较大[5]。李广信等人的平面应变试验结果表明[6],土体在加载条件下,当加载比 例 R ( R = σ a1 σ a2 , σ a1 ≥ σ a2 , σ a1 、 σ a2 分别为大、小主动主应力)较小时, σ P 为小主应力; 当 R 较大时,σ P 为中主应力。为确定土体在平面应变的简单加载条件下主应力之间的关系, 笔者将其表示为双线性函数,线性系数分别通过一维固结应力状态和破坏时主应力之间的关 系确定,提出了 σ P 的计算公式,即 σ P 为材料性质及其所处应力状态的函数,只需利用土的 内摩擦角即可确定土体在平面应变条件下主应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双线性函数计算结果与 Toyoura标准砂土、承德中密砂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了笔者所提平面应变方向主应力计算 公式的合理性。
2.1 参数 Rc 、 K c 的确定
一维固结条件是特殊的平面应变状态,两个被动变形方向上的应变及应变增量均为零, 即 ε3 = ε2 = 0 , dε3 = dε2 = 0 ,由各向同性材料性质可知, σ3 = σ2 。所以,一维固结应力状 态对应于图 2 中两条直线之间的交点,即 σ P 的分界点( Rc 、 Kc ),因此可利用一维固结条 件确定材料常数 Rc 和 Kc 。记 σ 3 = σ 2 = Koncσ1 , Konc 为一维固结有效侧压力系数。土在一维 固结条件下有如下关系式
持线性关系。该结论可在弹塑性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弹性理论解释,在图 1 的直线 1 上应用
广义虎克定律,有
εP
=
σP E
−
υ⎜⎜⎝⎛
σ a1 E
+
σ a2 E
⎟⎟⎠⎞
(2)
式中, E 为弹性模量; υ 为泊松比。将 εP = 0 代入式(2),化简可得
υ = σP
(3)
σ a1 + σ a2
得主应力之间为线性关系,即 σ P (σ a1 + σ a2 )为常数,与加荷应力比 R 无关。定义土体应力
∂f ∂σ ij
=
I 1I 2 I3
⎜⎜⎝⎛δ ik
−
1 I1
σ
ik
⎟⎟⎠⎞⎜⎜⎝⎛
I1 I2
δ kj
−1 σ kj
⎟⎞ ⎟⎠
(19)
由平面应变条件 dε P = 0 ,联立式(18)和式(19)得
⎜⎜⎝⎛1
−
σP I1
⎟⎟⎠⎞⎜⎜⎝⎛
I1 I2
−
1 σP
⎟⎟⎠⎞
=
0
(20)
即
-5-
参数 K 为
K = 2σ P
(4)
σ a1 + σ a2
土体在平面应变的简单加载条件下,当 R ≤ Rc 时 σ P 为小主应力,K 为与 R 无中主应力,关系 K~R 曲线通过 σ P 分界点( Rc , K c ) 和破坏点( RPS , K PS ), 笔者将其用直线关系表示,即得到如图 2 所示的双线性函数如下
土体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主应力关系1
路德春,姚仰平,周安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100083)
email: dechun@
摘 要: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将土体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简化为二维问题处理时,其关键就在于 如何简单、合理地确定平面应变方向上的主应力大小。基于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及试验规律, 在平面应变的简单加载条件下假定主应力关系为双线性函数,并利用一维固结和破坏时的应 力状态确定双线性函数的系数,得到了平面应变方向上主应力计算公式的一个较合理形式, 即为应力状态和材料性质的函数。通过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所提双线性主应力函数的合 理性。 关键词:土;平面应变;中主应力;一维固结;本构模型
= 1− sinθ
(6)
K max
=
OO′ OO′
=1
(7)
由θ ≤ ϕ 可得
Kmin = 1 − sinθ ≥ 1 − sinϕ
(8)
式中,ϕ 为常规三轴压缩条件下土的内摩擦角。所以参数 K 的范围是
1− sinϕ ≤ K ≤ 1
(9)
τ
A
o θ P3 P2 o′
σ2
σ1 + σ3 2
P1
σ
图 3 三维应力莫尔圆 Fig.3 Mohr’s three-dimensional stress circle
εd =
2 3
(ε1 − ε2 )2 + (ε2 − ε3 )2 + (ε3 − )ε1 2
(1)
式中,ε1 、ε2 、ε3 为主应变。用弹塑性模型描述平面应变条件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如图 1,
在直线 1 上 σ P 为小主应力;在曲线 2 上 σ P 为中主应力。 李广信人指出[6],土体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当加载主应力 R 较小时,主应力之间基本保
σ P = σ a1σ a2
(21)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Matsuoka和Nakai的砂土试验结果证实了式(21)在破坏时是正确的
[8]。将式(21)代入式(4),等式两边同除以 σ a2 得
K PS
=
2 RPS RPS + 1
(22)
将式(21)、式(22)代入式(15)得 RPS 的表达式[9]
RPS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当 σ P = σ2 为中主应力时,应力参数 K 与俞茂宏[7]定义的主应力参
数 m′ (原文为 m )完全相同。如图3所示,OP2 = σ2 ,OO′ = (σ1 + σ3 ) 2 ,所以,K = OP2 OO′ ,
即应力参数 K 的几何意义表示 P2 在 P3 与 O′ 之间与 O′ 的相对位置,随着ϕ 的不同而变化。当
I3 = σ a1σ Pσ a2
⎪⎭
Satake[5]根据相关联流动法则和SMP准则得出了平面应变条件下破坏时的主应力条件,
屈服函数或塑性势函数为
f = g = I1I2
(17)
I3
不计弹性应变,由塑性理论可知
dε ij
=
dλ
∂f ∂σ ij
(18)
式中, dλ > 0 为塑性因子; ∂f 由式(17)可得 ∂σ ij
1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0272010)资助 -1-
定的二维本构方程,应充分利用平面应变条件下土的应力应变规律,简单、合理地确定 σ P 。 土在平面应变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表明,在 ε d ~ R 坐标内,当加载应力比 R 与破坏应力比 RPS 的比值较低,即 R ≤ Rc 时,土基本表现为线弹性;当 R ≥ Rc 时,土表现为弹塑性。其中,Rc 为 σ P 是小主应力和中主应力分界点处的加荷应力比; εd 为等效剪应变:
1 ≤ R ≤ Rc RPS ≥ R ≥ Rc
(5)
-2-
式中, Rc 、 Kc 、 m 为土性参数,均可利用常规试验及理论关系确定。主应力的双线性函 数充分考虑了影响应力应变关系的主要因素,简单加载表明了土体所受的应力历史并限定了
应力路径的范围;分段描述的双线性函数考虑了应力水平,即应力比 R 与破坏应力比 RPS 的 比值对 K 与 R 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