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38页。
❖ 经济周期的阶段
❖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 与收缩阶段。
❖ 如果划分更细一些,则可分为四个阶段:繁 荣、衰退、萧条、复苏。
产 出
实际GDP
潜在GDP
0
时间
❖ 经济周期的类型 ①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②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④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周期。
❖ 【案例来源】
思考讨论
❖1.什么是经济周期? ❖2.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类型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循 环,指“总的经济活动中的扩张和收缩的交 替,这种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 生产指数以及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 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
❖ 乘数—加速数模型
❖ 凯恩斯主义将乘数理论与加速数原理结合, 也就是把投资乘数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数原 理中收入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提出“乘 数—加速数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用以解 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波动的幅度。
❖ 加速数原理 ❖ 加速数原理[Accelerator Principle]
❖ 第二个重大时期40年代初的经济繁荣是容易 解释的。这次事件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二战。 随着美国在海外进行战争,联邦政府不得不 把更多资源用于军事。从1939年到1944年, 政府的物品与劳务购买几乎增加了5倍。总需 求这种巨大扩张几乎使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 生产翻了一番,并使物价水平上升了20%。 失业从1939年的17%下降到1944年的1%,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低的失业水平。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的核算方式:当将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当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和劳动,则主张核算方式把产出的增长分解为资本增加、劳动增加和技术进步三个来源。
增长核算方程: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 AF N K = ①式中,Y,N 和K 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为解决的技术状况,或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N K Y MP N MP K F N K A ∆=⨯∆+⨯∆+⨯∆ ②N MP 和K MP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式②整理可得:N K MP N MP K Y A Y Y Y A⨯∆⨯∆∆∆=++ ()()N K MP N MP K Y N K A Y Y N Y K A⨯⨯∆∆∆∆=++ ③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
因此,表达式N MP N ⨯和K MP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从而表达式N MP N Y ⨯称为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劳动份额,并计其为α。
而表达式K MP K Y ⨯称为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资本份额,并计其为β。
由此,式③可改写为:Y N K A Y N K Aαβ∆∆∆∆=⨯++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X 劳动增长)+(资本份额 X 资本增长)+技术进步A Y N K A Y N Kαβ∆∆∆∆=-⨯- A A∆被称为索洛余量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 (1) 社会储蓄函数 ()S s 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
(2) 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2. 基本方程索洛推导出的新古典增长的基本方程为:()k sy n k δ∆=-+式中k 为人均资本,s 为储蓄率,y 为人均产量(y=f(k)),n 为劳动力的增长率,δ为资本的折旧率。
从而sy 为社会的人均储蓄;()n k δ+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意味着为每一个新生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第九章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1.增长极限论 经济增长要受到客观因素 的限制,增长有一个不可 逾越的极限,经济不可能 无限增长下去。
2.增长怀疑论 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经 济福利的增加,因为人类 为经济增长还要付出巨大 的代价。
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 20%时,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20%
(3)三个增长率
A.实际增长率:实际上所发生的 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B.有保证的增长率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际增 长率,企业家会增加投资,使两 者一致,刺激经济扩张,长期萧 条。
四、经济周期理论
1.纯货币理论: 经济周期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完全 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2.投资过度理论: 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 3.创新理论 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4.乘数—加速原理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经济增长模型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3.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基本假设 社会成员分为利润与工资收 入者2个阶级; 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 储蓄倾向不变; 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 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2)基本公式 P=利润率, Sp、Sw、C分别表示利润收 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 储蓄率、资本-产出比。 由于Sp、Sw、C 假定不变 ,故利润动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本:无形资本,
备、厂房、存货等存量。
3.技术进步
提高生产率,同样要素投入 能提供更多产品 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 知识的进展。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一、选择题1、经济增长最基本的特征( ).A、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B、技术进步;C、制度和意识的调整;D、社会福利的增加;2、经济周期中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B、萧条和复苏;C、繁荣和衰退;D、衰退和复苏;3、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衰退、萧条、复苏、繁荣;C、萧条、复苏、繁荣、衰退;D、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经济周期的中心是().A、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的波动;5、持续时间约为15~25年的经济周期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A、基钦;B、朱格拉;C、库兹涅茨;D、康德拉季耶夫;6、下列各项中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投资过度论;B、心理周期论;C、消费不足论;D、太阳黑子周期论;7、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则经济增长率为()。
A、5%;B、20%;C、25%;D、80%;8、加速原理表明()。
A、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减少;B、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增加;C、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增加;D、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减少;9、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型是( ).A、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B、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C、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D、增长极限论;10、经济活动之所以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是由于( )。
A、乘数的作用;B、加速数的作用;C、技术变动的冲击;D、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二、判断题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2、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
( )3、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 )4、朱格拉周期是一种短周期.()5、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 )6、刺激消费水平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 )7、加速原理断言GDP的增加导致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8、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
经济增长的稳态
• 两边同除以Y=AF(N,K) :
主讲:裴子英 柏丽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Y MRPN MRPK A N K Y Y Y A
Y MRPN N N MRPK K K A N K A Y Y N Y K A N K A
• α=劳动收益在产出中 的份额 • β=资本收益在产出中 的份额
主讲:裴子英 柏丽
A 技术进步 A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
1.模型的假设
• 社会储蓄函数S=sY ,s是储蓄率。 • 规模报酬不变。 • 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
主讲:裴子英 柏丽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资本存量
资本、产出和 储蓄之间的 关系
产出和收入
主讲:裴子英 柏丽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 由于Y/N = f(k), • I/N=K/N = k+ nk, • 则有: f(k) = C/N + k+ nk • 要使人均消费达到最大,对上式两边对 k 求导,则有:f'(k) = n • 如果要使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的人均资 本量应该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人口增长 率。
第十节
主讲:裴子英 柏丽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一、经济增长概述
1.经济增长的衡量
经济增长:产量的增加。
Yt Yt 1 经济增长率Gt Yt 1 yt yt 1 人均gt yt 1
主讲:裴子英 柏丽
y
经济增长 的趋势 t
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 生产迅速增加 投资增加 信用扩张 价格水平上升 就业增加
第九章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 论
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及其因素 分析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增长理论
一、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国与国之间的增长率差别很大。
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印 度,近几十年来人均收入每年增长8%左右。 一些非洲国家,如乍得、埃塞俄比亚、布隆 过去一个世纪以来, 迪,许多年来人均收入一直停滞不前。 英国人均GDP的年增长率一直在下降, 1870年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人均收入 一些欧美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过 比美国高20%,是加拿大的2倍。而现在 去一个世纪以来人均收入每年增长约2%。
3
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2. 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获得 的知识与技能。 经济增长的原因 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的生产要素,如矿藏、 树木、河流…… • 资本积累:储蓄和投资的重要性。 • 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培训 物质资本:生产工具的好坏。 • 技术进步 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鼓励支持研究与开发 法的掌握。 • 保护产权、政治稳定
扩张阶段
上述现象的镜像,正好相反。 宏观经济学原理
5
四、经济周期简介
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每个周期为9~10年,反复出现繁荣、危机、 清算。又被称为“主要经济周期”。
熊彼特的综合分析
1. 基钦周期(短周期) 2.
• 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 每个周期为3~4年。
每个周期50~60年。
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并不能保证他们将来也是 最富的,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也不是注定永远 处于贫穷状态。
宏观经济学原理
2
英国的人均收入已经低于这两个 前殖民地国家。
第九章 经济增长的脉络
物价指数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即根据某种 商品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来确定其价格加权数的大小。 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0,Pt分别是基期和本期的价格水平,Qt是本期 的商品量。
1.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简称CPI,也称零售价格指数,是衡量 各个时期居民个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化 的指标。 这是与居民个人生活最为密切的物价指数,因为这个 指标最能衡量居民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水平。 2.PPI 生产者价格指数简称PPI,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是衡量 各个时期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化 的指数。通常这些产品包括产成品和原材料。 3.G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第二节 通货膨胀 第三节 失业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的 能力的增长。
库兹涅茨总结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六个特征: 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人口以及资本形成维持高 增长率。 第二,生产率本身增长的程度也是很高的。 第三,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主要表现在 社会城市化和移风易俗上。 第五,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 第六,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通常先进国家和落 后国家之间人均产出水平有很大差距。
(1)政府支出的增加。一是增加税收或举债,二是增 加货币发行量。
(2)政府推行充分就业的政策。
(二)需求拉动与供给推动
1.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 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总供给曲线从C点开始成为垂直 于横轴的直线,这表明市场达到充分 就业状态,社会上已经没有闲置资源, 总供给不会再增加。 那么,当需求继续增加,需求曲 线会向右上方移动,总供给曲线AD2 再向右上方移动,只会导致物价上涨, 而总产量不再增加。这就是“过多货 币追求过少产品”所产生的通货膨胀。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ppt
(一)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 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指政府通过抑制总需求的政策来抑制
通货膨胀。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政府通过影响人们收入的政策措施来消除成本推
进型通货膨胀的办法。 (三)稳定货币的供应 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发行量过多。 (四)人力投资政策 人力投资政策基本内容是由政府提供一笔资金用于职业培训,
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公式表示为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总数
100 %
下一页
第一节 失业
二、失业的类型
(一)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在正常的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暂时性
失业。 (二)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对劳动力的供求不一致所产生的。 (三)总需求不足的失业 总需求不足的失业就是周期性失业,凯恩斯认为,这种失业
以减轻资源流动性的阻力。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通货膨胀
五、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按照凯恩斯主义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不会并存的。在没 有达到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价 格水平不变;达到充分就业后,总需求增加则价格上升而国 民收入保持不变。
(二)菲利普斯曲线
(四)对通货膨胀的不同预期的影响 在预期的通货膨胀下,各种名义变量(名义工资、名义利率等)
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等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实际工资、 实际利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 他们所持有的货币量。如果通货膨胀是不能预期的,它会产 生一系列的后果。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通货膨胀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节 经济周期
二、经济周期的分类
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件: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时期
1890-2003 1900-2003 1900-2003 1900-2003 1870-2003 1870-2003 1870-2003 1900-2003 1870-2003
期初人均真实 GDP(美元)
1280 663 987 610 1859 2022 3412 575 4094
期末人均真实 GDP(美元)
数。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 英国经济学家罗伊·哈罗德和英国经济学教授埃夫赛·多马各自独立 地提出了一个说明经济动态均衡增长的条件和途径的模型。后人将这两 个模型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 基本假设:
◦ 1.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即不存在技术进步。 ◦ 2.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这种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 又可以作为资本品。 ◦ 3.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K 和劳动L, 且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固定不变, 即资本和劳
➢ 1925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有一种为期50~60 年,平均长度为54年左右的长期波动,即长周期。
(四)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 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30年提出的,认为这种周期的长度为 15~25年之间,平均长度为20年。
(五)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39年对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和康德拉
(二)内生因素理论 ➢ 内生因素理论认为,影响经济周期的是经济制度本身以内的诸因素,即在
经济体系内寻找经济周期的机制。 ➢ 1. 纯货币理论
◦ 纯货币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直接 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
➢ 2. 消费不足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2)经济均衡增长的稳定性 4.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收入均衡的条件相同:I=S; ②增长率相同: (2)不同点 5.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途径 6.经济增长的黄金律 (1)定义 (2)意义 (3)两者不等时的调整
8
第二节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1.经济周期的含义 2.经济周期的阶段
29
图9-10国际收支逆差下的调整
30
(四)IS-LM-BP模型的应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在实现国内外同时均衡时的作用的分析 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货币政策的作用 (2)财政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1)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学习目标
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类型; 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 了解经济增长模型; 掌握经济周期理论和乘数-加速原理 。
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经济增长的含义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2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 法。亚当· 斯密强调分工、专业化生产与国际贸易中的绝 对优势;李嘉图强调比较优势与自由贸易;马克思和恩 格斯以及熊彼特强调创新;而索洛等人强调生产要素; 贝克尔和舒尔茨则强调教育与人力资本;新经济增长理 论中,罗默和卢卡斯强调内生性增长,特别是规模报酬 递增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其实质是强调内生性技术创 新;诺斯等人强调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近, 鲍默尔在新书中强调了自由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增 长的关键。
(2)假定投资是收入的函数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引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经济系统在长期和短期内的运行模式。
经济增长研究的是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驱动力和影响因素,而经济周期理论则关注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原因、规律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指导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加的过程,可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
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是生产能力的提高。
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创新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技术进步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增加生产总值。
创新可以引入新产品、新生产工艺和新市场,推动经济发展。
资本积累则意味着增加物质资源和投资,增加生产能力。
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代表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由罗伯特·索洛和保罗·罗默等人提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有效需求的增加。
有效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
当有效需求增加时,企业生产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是提高有效需求。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和稳定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经济总量、价格水平、就业水平等经济指标周期性地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通常包含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经济周期理论的解释经济周期的起因和机制是经济周期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有两种解释:替代性需求理论和总需求不足理论。
替代性需求理论替代性需求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于不同消费部门之间的需求替代关系所导致的。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优秀课件
(七)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于总产出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 = C + I,若两 边同除N,则有: Y/N = C/N + I/N
2)由于Y/N = f(k),I/N=K/N = k+ nk, 则有: f(k) = C/N + k+ nk
人均产出f(k)可以配置到人均消费C/N、资本深化 k 、资本广化nk三种用途上。
二、经济增长的特征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第一节 经济增长 概述
1、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率高。 2、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很高。 3、经济结构的变化速度很快。 4、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迅速改变。 5、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6、全世界的增长情况不平衡。
三、经济增长的衡量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第一节 经济增长 概述
YD
I
1 s
▪ 从供给的角度看,投资的作用是:
YI
Y Y
KI
YD Y
I 1 I
s
▪ 得到多玛模型的基本方程式为:
I s
I
▪ 其经济涵义是:要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投资增 长率(ΔI/I)必须等于资本生产率(δ)与储蓄倾 向(s)的乘积。
▪ 由于国民收入均衡时投资与储蓄相等,所以,
▪ 哈罗德:1939年,《经济学杂志》, “论动态理 论” ;1948年,《动态经济学导论》。
▪ 多玛:1946年,《计量经济学杂志》,“资本扩 张、增长率和就业 ”;1947年,《美国经济评 论》,“扩张与就业” 。
(一)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模型的前提条件:
▪ 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用于投资也 可以用于消费。
YIsY
▪ 把上式变形,得:
Y s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共64张PPT)
式中的收入增长率是与企业家所需要的资本-产量比vr 适合的 收入增长率,它是企业家感到满意的收入增长率,哈罗德称之为 “有保证的增长率”。这是长期中理想的增长率.
2022/10/1
17
根据9-10式,有:GAv=s
根据9-11式,有:Gwvr=s
于是得到:GAv=s=Gwvr [9-12]
2022/10/1
12
结构的变化
发达国家在它们增长的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
从部门看,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后从工业转移到服务 性行业
从生产单位的平均规模看,从家庭企业或独资企业
发展到全国性、甚至跨国性的大公司;从劳动力在部门
间的分配看,从农业
工业 服务业。
2022/10/1
13
(1)基本假设
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索洛生产函数的主要性质(参阅教材,注意理解其数学表 达式的经济涵义)
2022/10/1
20
关于需求方面的假设
需求分为消费和投资
需求被定义为产出。索洛用“人均”指标表示。
人均产出=人均消费+人均投资,即:
y=i+c [9-15)
c=(1-s)y [9-16]
(该式的有关理论基础参阅前述章节)
式中s的为储蓄率 且0≤s≤1。将9-15代入9-16,得到9-17式
y=(1-s)y+i [9-17]
即:
i=sy
(9-18]
2022/10/1
21
(2)长期中资本存量的变化与经济增长
讨论的主题:投资的决定 影响资本存量的两大因素:投资和折旧
——储蓄对投资的决定
投资取决与储蓄;
——折旧对投资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经济增长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加速数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导致资本量的增加量,即资本增加量与产量增加量之比。
二、选择题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C)A.失业率的下降;B.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D.城市化速度加快。
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B)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外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点向曲线上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3、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较好指标,是因为(A)A.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B.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C.GD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D.以上说法都对。
4、下列各项中(A)项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 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行劳动专业化;C.规模经济;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应用。
5、下列各项中(C)项不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投资的增加;B.就业人口的增加;C.人才的合理流动;D.发展教育事业。
6、根据哈罗德的定义,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G之间可能有的关系式(D)A.;B.;C.;D.以上各项均可能。
7、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区别在于(C)A.假定资本与劳动的比例不断提高,而没有;B.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没有;C.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不稳定的增长率,而是比较稳定的增长率;D.。
8、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B)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9、如果实现了哈罗德模型的自然增长率,将使(A)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B.实现均衡增长;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D.经济持续高涨。
10、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时,厂商的反应是(A)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保持原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1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如果没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则当(C)时稳定状态下消费有一最高水准。
A.劳动边际产出等于资本边际产业;B.劳动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C.资本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D.劳动边际产出等于零。
1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如果不考虑折旧和技术进步,则当(C)时稳定状态下消费有一最高水准。
A.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出;B.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人口增长率(劳动增长率);C.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人口增长率;D.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零。
13、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D)A.扩张、峰顶、衰退、谷底;B.峰顶、衰退、谷底、扩张;C.谷底、扩张、峰顶、衰退;D.以上各项均对。
14、当某一社会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时(B)A.经济的生产能力超过它的消费需求;B.总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C.存货的增加与需求的减少相联系;D.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15、根据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C)A.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B.人均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C.GDP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D.以上各项均对。
16、米格拉周期是指(B)A.短周期;B.中周期;C.长周期;D.不能确定。
17、基钦周期是一种(A)A.段周期;B.中周期;C.长周期;D.不能确定。
18、康德拉基耶夫周期是一种(C)A.段周期;B.中周期;C.长周期;D.不能确定。
19、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投资主要是(B)A.存货投资;B.固定资产投资;C.意愿投资;D.重置投资。
20、加速原理断言(A)A.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B.GDP的增加导致投资倍数减少;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D.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
21、下述哪一项说法正确表达了加速原理?(D)A.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数倍变动;B.消费支出随着投资的变动而数倍变动;C.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增长率数倍变动;D.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投资的数倍变动。
22、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C)A.国民收入或消费支出持续增长时;B.经济活动由衰退转向扩张时;C.社会上没有剩余生产能力时;D.任何时候均可。
23、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C)A.乘数作用;B.加速数作用;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
24、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关系是(A)A.乘数原理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加速原理说明投资的决定;B.两者都说明投资的决定;C.乘数原理解释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加速原理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D.只有乘数作用时国民收入的变动比乘数、加速数作用相结合时的变动要更大一些。
2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C)A.经济要逐步增长,做到年年能以大致相同的比例增长;B.经济要平稳地增长,不能过分的波动;C.今天的增长不能成为今后增长的障碍;D.以上的说法都对。
三、简答题1、在哈罗模型中,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是什么?三者不相等时社会经济将出现什么情况?答: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是哈罗德长模型中研究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所必需的条件时区分三种不同的经济增长率概念。
均衡增长率,也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是指在储蓄率s和资本产出比v为既定的条件下,为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所需要的产出增长率。
是由储蓄和厂商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决定的,实际增长率G,是指实际上实现了的产出增长率,它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即一定资本产出比率下社会实际储蓄率。
自然增长率,是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后能达到的最大可能实现的增长率,它是由劳动力和技术水平决定的。
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需要满足.但由于三种增长率由各不相同的因素所决定,因此实际中很难达到三者相等的情况。
这时社会经济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如果,说明社会总需求超过厂商所合意的生产能力,这时,厂商将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在乘数作用下使实际增长率更高,显得资本存量更不足,因此,其结果是需求膨胀,引起经济积累性持续扩张。
(2)如果,说明社会总需求不足,厂商拥有的资本过剩,这时,厂商将削减投资,由于乘数作用,实际增长率更低,显得资本更过剩,结构是收入下降,经济持续收缩。
(3)如果,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允许的程度,增长受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出现资本闲置,因此,厂商将削减投资,引起经济的长期停滞。
(4)如果,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未达到人口增长和技术水平条件所要求的水平,因劳动力过多而使工资低廉,因此,刺激经济形成长期高涨。
因此,只有当的情况下,经济才能均衡增长,否则将出现短期内经济收缩与扩张的波动。
只有当时,才能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实现充分就业,否则将使经济处于长期的失业或者通货膨胀。
当时,可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经济增长状态。
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答: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或者说因素,经济学家有不少研究和说法。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逊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
要素投入指劳动、资本和土地。
其中劳动和资本是可变的。
关于要素生产率,用单位投入的产出量来衡量,它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状况和知识进展。
具体来说可分为七个方面:(1)就业者人数和他们的年龄构成;(2)工作时数;(3)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4)资本存量规模;(5)资源配置状况;(6)规模的节约;(7)知识进展。
另一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则通过对各国经济增长的比较提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斯蒂格利茨则提出,引起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资本品积(投资)的增长,劳动力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和技术变革。
以上各种说法尽管存在差异,基本观点其实差不多。
制度经济学家认为,这些说法忽视了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3、什么叫总要素生产率?它和劳动生产率有没有区别?答:总要素生产率指全部投入要素的生产率的总和,或者说每一总和单位投入的产出量,这种总和单位不仅要将劳动,还要将资本、能源、材料等都计入投入,而劳动生产率则指单位劳动(每小时劳动)的产出量。
经济的增长,一方面是投入要素数量增加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这些投入的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就是说,经济的增长(产出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投入了更多的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另一方面是每单位投入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4、试说明下列因素如何会提高或降低平均劳动生产率:(1)教育制度改革的成功;(2)新工人进入经济;(3)提前退休;(4)在萧条时期的失业率提高。
答:(1)教育制度改革的成功显然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一个更先进的教育制度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2)新工人进入经济会降低平均劳动生产率,因为新工人一般还没有掌握各种生产技能,这些技能要靠经验积累才能获得。
(3)提前退休一般有利于提高平均劳动生产率,因为年纪很大的工人生产率也常常较低,因为他们掌握的技能很可能已经过时,而年纪又不允许他们迅速及时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身体健康方面也常常存在问题。
因此,到一定年纪及时让他们退休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在萧条时期失业率提高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因为在失业期间,工人们不能持续工作,从而工作经验不会连续地积累,他们的工作技能也许会萎缩。
5、对经济波动的根源有哪些不同的解释?关于经济波动性质的观点和关于政府作用和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答:对经济波动(也常叫做经济周期)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解释: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中存在引起波动的内在力量,就是说,波动根源于经济结构本身。
即波动的根源是内生的,因而经济的上升和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可被预测,从而政府的政策在减轻这种波动方面可以起作用。
乘数-加速数模型就是这种传统的理论。
实际(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波动时对经济的外部冲击的结果,这种冲击是随机的和未预测到的,如果某种重要的投入(如石油)的价格变动,自然灾害以及特别是技术冲击(如新发明),这些冲击来自经济外部,是外生事件,因而都在政策制定者的控制之外,经济(市场)可有效地适应这些冲击。
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把波动归纳为政府的错误导向特别是货币政策的结果。
例如,在短期内,货币当局用人们预期不到的方法变动货币供应量时,价格和产出就会发生波动。
因此,对于波动政府就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制造问题,政府干预引发了经济的波动,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新凯恩斯主义着把波动看做来源于经济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原因,现代经济的内在特征扩大了一些这样的干扰,并使其作用持续存在,也就是说,波动起因于对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冲击,外生冲击的影响由于经济结构而被扩大并且被延长,这种波动靠市场经济本身不能迅速得到调整,尤其是在衰退时是如此,需要也能够利用政府政策来刺激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