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美]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38页。
❖ 经济周期的阶段
❖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 与收缩阶段。
❖ 如果划分更细一些,则可分为四个阶段:繁 荣、衰退、萧条、复苏。
产 出
实际GDP
潜在GDP
0
时间
❖ 经济周期的类型 ①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②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④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周期。
❖ 【案例来源】
思考讨论
❖1.什么是经济周期? ❖2.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类型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循 环,指“总的经济活动中的扩张和收缩的交 替,这种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 生产指数以及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 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
❖ 乘数—加速数模型
❖ 凯恩斯主义将乘数理论与加速数原理结合, 也就是把投资乘数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数原 理中收入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提出“乘 数—加速数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用以解 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波动的幅度。
❖ 加速数原理 ❖ 加速数原理[Accelerator Principle]
❖ 第二个重大时期40年代初的经济繁荣是容易 解释的。这次事件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二战。 随着美国在海外进行战争,联邦政府不得不 把更多资源用于军事。从1939年到1944年, 政府的物品与劳务购买几乎增加了5倍。总需 求这种巨大扩张几乎使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 生产翻了一番,并使物价水平上升了20%。 失业从1939年的17%下降到1944年的1%,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低的失业水平。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的核算方式:当将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当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和劳动,则主张核算方式把产出的增长分解为资本增加、劳动增加和技术进步三个来源。

增长核算方程: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 AF N K = ①式中,Y,N 和K 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为解决的技术状况,或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N K Y MP N MP K F N K A ∆=⨯∆+⨯∆+⨯∆ ②N MP 和K MP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式②整理可得:N K MP N MP K Y A Y Y Y A⨯∆⨯∆∆∆=++ ()()N K MP N MP K Y N K A Y Y N Y K A⨯⨯∆∆∆∆=++ ③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

因此,表达式N MP N ⨯和K MP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从而表达式N MP N Y ⨯称为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劳动份额,并计其为α。

而表达式K MP K Y ⨯称为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资本份额,并计其为β。

由此,式③可改写为:Y N K A Y N K Aαβ∆∆∆∆=⨯++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X 劳动增长)+(资本份额 X 资本增长)+技术进步A Y N K A Y N Kαβ∆∆∆∆=-⨯- A A∆被称为索洛余量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 (1) 社会储蓄函数 ()S s 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

(2) 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2. 基本方程索洛推导出的新古典增长的基本方程为:()k sy n k δ∆=-+式中k 为人均资本,s 为储蓄率,y 为人均产量(y=f(k)),n 为劳动力的增长率,δ为资本的折旧率。

从而sy 为社会的人均储蓄;()n k δ+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意味着为每一个新生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一、选择题1、经济增长最基本的特征( ).A、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B、技术进步;C、制度和意识的调整;D、社会福利的增加;2、经济周期中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B、萧条和复苏;C、繁荣和衰退;D、衰退和复苏;3、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衰退、萧条、复苏、繁荣;C、萧条、复苏、繁荣、衰退;D、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经济周期的中心是().A、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的波动;5、持续时间约为15~25年的经济周期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A、基钦;B、朱格拉;C、库兹涅茨;D、康德拉季耶夫;6、下列各项中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投资过度论;B、心理周期论;C、消费不足论;D、太阳黑子周期论;7、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则经济增长率为()。

A、5%;B、20%;C、25%;D、80%;8、加速原理表明()。

A、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减少;B、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增加;C、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增加;D、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减少;9、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型是( ).A、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B、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C、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D、增长极限论;10、经济活动之所以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是由于( )。

A、乘数的作用;B、加速数的作用;C、技术变动的冲击;D、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二、判断题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2、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

( )3、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 )4、朱格拉周期是一种短周期.()5、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 )6、刺激消费水平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 )7、加速原理断言GDP的增加导致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8、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引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关注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经济总量的增长,而经济周期则强调经济波动和周期性的波动。

本文将介绍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机制和影响因素。

最早的经济增长理论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他们提出了劳动分工和生产要素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家们提出了更多的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现象。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推崇的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受到生产要素的影响,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

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生产要素的效率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改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提高生产力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数学建模的结果。

该模型包括生产函数、储蓄和投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要素,用于分析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状态和稳定增长路径。

新古典增长模型将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供给侧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该理论认为通过改善供给条件,特别是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供给侧经济学主张通过减税、放松管制和促进市场化改革等手段来提高供给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周期性变化。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研究经济波动的原因、机制和影响因素。

常见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传统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库兹涅茨循环理论、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商业周期理论。

库兹涅茨循环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由自然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则强调经济波动是由投资、消费和货币政策的不稳定性引起的。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ppt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ppt
四、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 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指政府通过抑制总需求的政策来抑制
通货膨胀。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政府通过影响人们收入的政策措施来消除成本推
进型通货膨胀的办法。 (三)稳定货币的供应 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发行量过多。 (四)人力投资政策 人力投资政策基本内容是由政府提供一笔资金用于职业培训,
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公式表示为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总数
100 %
下一页
第一节 失业
二、失业的类型
(一)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在正常的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暂时性
失业。 (二)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对劳动力的供求不一致所产生的。 (三)总需求不足的失业 总需求不足的失业就是周期性失业,凯恩斯认为,这种失业
以减轻资源流动性的阻力。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通货膨胀
五、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按照凯恩斯主义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不会并存的。在没 有达到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价 格水平不变;达到充分就业后,总需求增加则价格上升而国 民收入保持不变。
(二)菲利普斯曲线
(四)对通货膨胀的不同预期的影响 在预期的通货膨胀下,各种名义变量(名义工资、名义利率等)
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等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实际工资、 实际利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 他们所持有的货币量。如果通货膨胀是不能预期的,它会产 生一系列的后果。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通货膨胀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节 经济周期
二、经济周期的分类

第九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cukg

第九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cukg
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资本量减少。令人口 以固定增长率n 增长。 1. 人均资本的增量可以表示为:
索罗模型基本方程式
△k = s ·f(k) -(δ+n)k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2.经济增长的稳态
稳态条件:当投资与折旧正好平衡,资本存量 将不发生变化,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稳态 的资本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
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向凯恩
斯主义各派发起全面挑战,并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统一: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有经济增长理
论与经济周期理论之分,前者研究长期问题,后
者研究短期问题。但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
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一个问题。所以,真实经济
周期理论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理论,它本
身就是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
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 。
导致经济周期的真实因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
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
Yt 5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实际或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200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
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基德兰德和普雷斯
科特,以表彰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作出的
杰出贡献。
他们在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经
的增长经验中已有所表现,它是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推断。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 _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 _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4
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方程的含义
ksy(n)k
k 人均资本增s量 y人 ,均储蓄
n k新增人均资本 k , 人均折旧
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的作用,只有人均资本的 增长,人均产出才可能增加;只有人均储蓄高于 人均投资与人均折旧之和,人均资本才可能增加。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2)[法] 朱格拉周期(1860年):中周期,810 年;
(3)[美] 基钦周期(1923年):短周期,平均 3.5 年;
(4)[美] 库兹涅茨周期(1930年):另一种长 周期,15-25 年,平均 20 年;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26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5)[奥] 熊彼特周期(1939年):一种综合, 每个长周期包括 6 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 3 个短周期;短周期长度为 40 个月,中周期约 910 年,长周期为 48-60 年。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9
人口增长率提高的影响
y
(n')k (n)k
A
A'
sf (k)
0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k'
20
k0
k
资本的黄金分割率
❖ 虽然储蓄率的提高,可以提高人均资本的和人 均产出的稳态水平,但是,当产出一定时,储 蓄或积累增加,消费就会减少,因而存在着一 个如何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问题。
在熊彼特周期中,重大创新是长周期的标志。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27
三、经济周期理论
(1)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周 期理论;
(2)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乘数-加速 数相互作用原理),非凯恩斯主义周期理 论。

西方经济学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西方经济学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7
(2)经济均衡增长的稳定性 4.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收入均衡的条件相同:I=S; ②增长率相同: (2)不同点 5.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途径 6.经济增长的黄金律 (1)定义 (2)意义 (3)两者不等时的调整
8
第二节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1.经济周期的含义 2.经济周期的阶段
29
图9-10国际收支逆差下的调整
30
(四)IS-LM-BP模型的应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在实现国内外同时均衡时的作用的分析 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货币政策的作用 (2)财政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1)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学习目标
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类型; 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 了解经济增长模型; 掌握经济周期理论和乘数-加速原理 。
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经济增长的含义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2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 法。亚当· 斯密强调分工、专业化生产与国际贸易中的绝 对优势;李嘉图强调比较优势与自由贸易;马克思和恩 格斯以及熊彼特强调创新;而索洛等人强调生产要素; 贝克尔和舒尔茨则强调教育与人力资本;新经济增长理 论中,罗默和卢卡斯强调内生性增长,特别是规模报酬 递增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其实质是强调内生性技术创 新;诺斯等人强调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近, 鲍默尔在新书中强调了自由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增 长的关键。
(2)假定投资是收入的函数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引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经济系统在长期和短期内的运行模式。

经济增长研究的是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驱动力和影响因素,而经济周期理论则关注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原因、规律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指导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加的过程,可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

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是生产能力的提高。

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创新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技术进步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增加生产总值。

创新可以引入新产品、新生产工艺和新市场,推动经济发展。

资本积累则意味着增加物质资源和投资,增加生产能力。

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代表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由罗伯特·索洛和保罗·罗默等人提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有效需求的增加。

有效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

当有效需求增加时,企业生产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是提高有效需求。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和稳定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经济总量、价格水平、就业水平等经济指标周期性地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通常包含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经济周期理论的解释经济周期的起因和机制是经济周期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有两种解释:替代性需求理论和总需求不足理论。

替代性需求理论替代性需求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于不同消费部门之间的需求替代关系所导致的。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优秀课件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优秀课件

(七)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于总产出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 = C + I,若两 边同除N,则有: Y/N = C/N + I/N
2)由于Y/N = f(k),I/N=K/N = k+ nk, 则有: f(k) = C/N + k+ nk
人均产出f(k)可以配置到人均消费C/N、资本深化 k 、资本广化nk三种用途上。
二、经济增长的特征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第一节 经济增长 概述
1、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率高。 2、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很高。 3、经济结构的变化速度很快。 4、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迅速改变。 5、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6、全世界的增长情况不平衡。
三、经济增长的衡量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第一节 经济增长 概述
YD
I
1 s
▪ 从供给的角度看,投资的作用是:
YI
Y Y
KI
YD Y
I 1 I
s
▪ 得到多玛模型的基本方程式为:
I s
I
▪ 其经济涵义是:要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投资增 长率(ΔI/I)必须等于资本生产率(δ)与储蓄倾 向(s)的乘积。
▪ 由于国民收入均衡时投资与储蓄相等,所以,
▪ 哈罗德:1939年,《经济学杂志》, “论动态理 论” ;1948年,《动态经济学导论》。
▪ 多玛:1946年,《计量经济学杂志》,“资本扩 张、增长率和就业 ”;1947年,《美国经济评 论》,“扩张与就业” 。
(一)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模型的前提条件:
▪ 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用于投资也 可以用于消费。
YIsY
▪ 把上式变形,得:
Y s

第9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9章 经济周期理论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一、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假设
新古典主义至少有四个主要假设:
个体利益最大化。 持续市场出清。 理性预期 • 理性预期 • 适应性预期 • 完全预见 自然率假说。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二、新古典主义模型Ⅰ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经济周期理论
学习目的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特征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特征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总体经济活动环绕 长期增长趋势出现扩张与收缩的交替更迭、循环 往复的现象。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米尔顿· 弗里德曼和安娜· 施瓦茨发表《1867-1960年美 国货币史》,分析了货币供给波动的原因,以及货币与 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 货币冲击的变化与经济活动、(名义)收入、价格息息相关; • 货币增长与产出增长之间有较强的正向关系; • 货币的变化有其独立的原因,货币供给增加不能完全解释货币 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理性预期与货币政策无效论 总结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息模型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工人错觉模型 • 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购买投入品,并出售自己的 产品,因此他们清楚地了解产品的价格水平P和名义 工资水平W。企业总是按照实际工资水平来决定雇用 劳动数量的,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W w f ( N ), f ( N ) 0 P • 工人对实际价格水平并不拥有充分信息,他们只知道 名义工资,他们只能按照正常或预期的实际工资we提 供劳动,预期实际工资等于名义工资W除以预期的价 格水平。劳动供给是预期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概述
(1) 经济周期的定义与特征(2) 经济周期的类型 (3) 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
(1) 经济周期的定义
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和过程。或说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并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的经济现象。古典经济周期是指GNP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现代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根据这一定义,对衰退的理解。
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
基本假定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储蓄函数为S=sY,0<s<1,且为常数使用两种生产要素:L和K规模收益不变该模型与H-D模型在假设中不同的是生产中的资本与劳动比率是可以变的它考虑到技术进步
没有技术进步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可以用Y=AKaLb,且a+b=1模型来证明(略)其中,Y=AKaLb——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在长期中,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即对Keynes储蓄等于投资这一短期均衡条件的长期化。如果s=S/Y不变, 不变,则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是:
通过市场调节,可以在长期中保持
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2 经济周期
(1) 经济周期概述(2) 乘数—加速数理论
由实际增长率公式有:GAv=s由合意增长率公式有:Gwvr=s因此有GAv= Gwvr 如果实际增长率等于企业家意愿增长率,则v=vr即实际资本—产出比能够按照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就会使企业家保持“愿意进一步实现类似增长”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国民收入保持年复一年的按照Gw增长下去。这就是有“有保证的增长率”的含义
什么是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Kuznets)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奖时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要素 (4)资本存量大小
❖生产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 (5)资源配置效率(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减少) (6)规模的节约,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即规模经济 (7)知识的进展 (8)管理水平
❖前四种因素属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增长,后四种属于生产要素的生 产率范畴,可归纳为技术进步。在这八个因素中,知识进展属于最 重要的因素。
市场因素 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二是劳动量。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 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三是生产率。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 提高生产率也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 小,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较大。
提供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 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或者说是必要条件; 制度和意识的调整是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
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 人均GDP、劳均GDP与生产率 经济增长与经济பைடு நூலகம்荣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及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
GDP: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普遍的标准。 基尼系数:判断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 城乡居民收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最直接的指标。 恩格尔系数:衡量国民生活质量的通用指标。 其他指标:人均GDP、人均能源消费、农村人口比重、人口预期寿 命、新生婴儿死亡率、识字率等。 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基本方法一般以本 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
❖ GDP不能完全看作是经济增长率,因为: (1)物价因素; (2)人口变动; (3)潜在而不是实际; (4)不能反映福利增进、环境污染等。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的源泉
❖八因素:
❖生产要素供给量增长 :
劳动要素(1)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2)工人工时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3)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是现代宏
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它涉及到的
一、经济增长概述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 三、内生增长理论 四、促进经济增长的政 策 五、 经济周期概述 六、乘数-加速数模型
主要问题有:什么是经济增长,经 济增长的源泉;什么是经济发展, 如何使经济发展;经济周期的含义 及原因等。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由 供给能力在 长期中的变动决定,经 济发展强调战略的重要性,而经济
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 等。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 质生产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 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技术进步通过两种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 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 增长。 二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产业,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 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2)我国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分为:粗放型和集 约型。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主要的粗放型经济形式有两种:一是迁移农业,二是游牧业。迁移农业 主要分布于森林一类的地方。游牧业当然主要分布在草场草地一类的 地方,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即增 加投资、扩大厂房、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产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 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 较低。
周期由总需求在短期中变动决定。
2021/3/16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要点结构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9.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 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 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 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一般来说,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长。 库兹涅茨(S.Kuznets)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 定义为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 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的特征 库兹涅茨总结出6个基本特征
经 济 增 长 ✓人均产量高速增长 ✓生产率迅速增长 ✓经济结构快速变革 ✓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变革 ✓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政策因素 国家促进经济增长政策也称作“积极财政政策”。国家可以采取扩张性的 利息、税收、财政和汇率政策来增加经济增长,但是每一种政策的作用 都有其局限性。调整利率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 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其基本特征是 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 益较高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 (1) 是否有利于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 (2) 是否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3) 是否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即有利于经济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