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汉朝》
大一统的汉朝ppt24 人教版

文化思想危机: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 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 中央集权很不利。
谁给汉武帝提出 了什么好的计策 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二)思想文化:“罢黜百家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
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 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一、文景之治
问题3、面对这种形势,汉初统治 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吸取秦亡的教训;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 文帝二年、十二年“赐农民租税之半”文 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农桑; 帝十三年“全免田租”。将每年服役一个 •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月改为“三年而一事”。景帝即位将田租 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农全桑,益种树, 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 以德化民; 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政治危机:诸侯势力仍相当大,严重威 胁中央集权
谁给汉武帝提出 了什么好的计策 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措施: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削弱了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推恩令“妙”在何 处?
妙在何处: 1、汉武帝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诸侯国 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2、被分封的侯国感恩汉武帝举措。
大 一 统 的 汉 朝
课堂检测
• 1.(2013咸宁)“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 • ① 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②注 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 百官关心农 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 化民”,社会比较安定;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 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 2.(2014·江苏连云港·29)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 西汉政府实施(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 C.推恩令 D.科举制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汉朝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2.掌握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知识,提问:秦朝的建立及其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哪个朝代?这个朝代有哪些特点?2.汉朝的建立(1)介绍汉朝的建立者刘邦及其背景。
(2)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
3.汉朝的政治制度(1)讲述汉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2)分析汉朝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4.汉朝的经济发展(1)介绍汉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2)分析汉朝经济发展对国家繁荣的影响。
5.汉朝的文化成就(1)讲述汉朝的文化成就,如儒家学说、辞赋、书法等。
(2)分析汉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课时1.汉朝的对外交往(1)介绍汉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与匈奴的和战、与西域的交流等。
(2)分析汉朝对外交往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汉朝的衰落(1)讲述汉朝的衰落过程,如王莽篡汉、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等。
(2)分析汉朝衰落的原因。
3.汉朝的历史意义(2)分析汉朝对后世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汉朝的历史经验对当代有何启示?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熟记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发展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4.不足之处:在讲解汉朝政治制度时,可能过于详细,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我是建三江八五九农场学校历史教师尹佳锟,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重难点等四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构思,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课程标准对本课是这样规定的: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评价汉武帝。
下面进入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大一统的汉朝》讲述的是继秦统一后,汉朝又创造的大一统局面,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在我国整个封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课在整个初中历史教学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规定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汉武帝的大一统”根据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确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本课的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归纳汉初的统治政策,理解“文景之治”的含义,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思想上的措施,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探究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学习“文景之治”;如何实现汉武帝的大一统,重点由学生讨论、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三、教学流程1、课前复习西汉建立的过程,这个内容与本节课内容联系较紧密可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2、新课导入采用《汉武大帝》的一段视频,可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景之治”采用读书指导法,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汉武大帝的大一统”采用合作学习法这样学生可在交流合作中互相提高。
学习“东汉的统治”采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对的历史的分析能力。
学生找到正确答案后要进行及时的鼓励,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获得的成就感。
3、在学习过基础知识后,可设置一道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不同态度的比较题,这样可发散学生的思维。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

农民与地主的关系
汉朝时期,农民依附于地主,形成 地主-佃农的生产关系,这种关系 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 影响。
奴婢制度的演变
汉朝初期,奴婢制度较为普遍,后 来逐渐受到限制和改革,体现了社 会进步的趋势。
03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 推崇,成为官方学说和主流价值
汉朝医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针灸 、外科手术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和推广。
04
汉朝的对外关系
与匈奴的关系
和亲政策
汉朝初期,为了休养生息, 缓解与匈奴的紧张关系,采 取了和亲政策,将公主嫁给 匈奴单于。
互市贸易
汉朝在边境地区设立关市, 与匈奴进行互市贸易,互通 有无,满足了双方的经济需 求。
防御工事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边防 安全,修建了长城、烽火台 等防御工事,提高对匈奴的 防御能力。
征伐与反击
在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 了多次征伐和反击,如卫青 、霍去病等将领的北征,有 效地打击了匈奴势力。
与西域诸国的交往
张骞出使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 拓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加强了
汉朝与西域诸国的联系。
册封与赏赐
汉朝艺术风格独特,以气势恢 宏、细腻入微为特点,代表作 品有霍去病墓石刻、马踏飞燕 等。
科技的创新与进步
汉朝科技在农业、天文、数学、医学 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创新和进步。
汉朝天文学和数学也有很大的发展, 出现了浑天仪等重要的天文仪器,数 学方面则有《九章算术》等著作。
汉朝农业技术不断提高,改进了农具 、灌溉系统,推广了耕作制度,提高 了农业生产效率。
汉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
刘邦建立汉朝
在楚汉战争后,刘邦建立汉朝,定都 长安。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盛的局面。
练习:
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 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 “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 2.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 期,要进入全国的学府接 受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C.咸阳
B.洛阳 D.开封
•
•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 指: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D 2.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春秋后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初年 D.西汉盛期
3.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B
A.大学 B.太学
C.中学 D.国子监
C 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贾谊 B.东方朔
C.董仲舒 D.主父偃
诸子百家思想活跃,经常指责 中央,不利于中央政策的实行。
思想上不统一怎么办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思想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 仲 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要内容:
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 惟独尊重儒家的学术,把儒 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 思想.
为了使大一统思想深入 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 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 还采取什么措施?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思想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设太学,学五经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西 汉进入鼎盛时期。
东汉的统治
时间:公元25年 都城:洛 阳 建立者:刘秀(汉
光武帝)
刘秀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有效 的措施,使得社会又出现了安宁和 经济较好的局面,史称“光武中 兴”.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同时掌握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知道汉朝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其对汉朝的影响。
3. 了解汉朝的繁荣与灭亡,分析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难点: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灭亡,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范围等内容。
(2)讲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等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汉朝的统治特点,如:“汉朝与秦朝在统治方式上有哪些不同?”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汉朝的建立者是谁?”“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汉朝时期的文物、古迹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汉朝的文化底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汉朝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大一统?(3)汉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答案:(1)汉朝的建立过程:刘邦建立汉朝,统治范围包括中原地区,实行郡县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促进经济发展。
(3)汉朝灭亡的原因:内忧外患,内部腐败,外部受到匈奴等民族侵扰。
12课 大一统的汉朝_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问题3:西汉初年为什么会从经济萧条、社会荒凉的
现象变化到社会安定、国家富裕的现象?
休养生息政策
轻徭薄赋 注重农业生产 提倡节俭 重视“以德化民”
【活动二】 问题1: 汉武帝即位后, 面临什么社会问题? 问题2: 如果你是当时的 汉武帝,你会如何来 解决这些问题,巩固 统治? 政治:诸侯国势力太大 削弱诸侯国的势 力 思想:不统一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设太学
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轻徭薄赋 汉初恢 复经济 的措施 提倡节俭 以德化民 政治上彻底削弱王国权利
汉武帝加强 中央集权
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 面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大一统, 西汉进入鼎盛 时期 经济上…… 军事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下一页
课堂练习
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B A.大学 B.太学 C.中学 D.国子监 6.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C A.贾谊 B.东方朔 C.董仲舒 D.主父偃
返回
两个事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 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 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 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 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 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 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思维点击】 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B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C、道家和兵家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董 仲 舒
设立太学
讲经图 (汉代画像砖)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新人教版七年级上)1PPT课件

知识点三 东汉的统治
34
东汉的统治
1、东汉的建立
公元_9__年,西汉灭亡。
公元_2_5_年,刘__秀__称帝,
定都_洛__阳,史称_东__汉_。 刘秀就是_光__武_。帝
“光武中兴”
35
东汉的统治
2、外戚宦官专权
政治黑暗 统治腐朽
这副图反映了 什么问题?
36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过
37
秦始皇
“文景之治”
历史意义: “文景之治”使西汉初的社会经济得 到了恢复发展,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 的雄厚基础,使中国出现第一盛世局 面.
14
知识点 二 汉武帝的大一统
15
请说说你所知道的 汉武帝的事情!
雄 才 大 略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16
汉武大帝
汉武帝刘彻, 7岁被册立为太子, 16岁登基,在位54 年。以其雄才大略、 文治武功使汉朝成 为当时世界最强大 的国家。
40
1、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它的主要教材是(
)
A、儒家经典 C、法家著作
B、道家经典 D、墨家著作
41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2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3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 的。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 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 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
4
长
期
汉初经济萧条,
辩一辩:秦始皇与汉武
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 大?(提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尔喀什湖
朝鲜半岛
海南岛
辩一辩:秦始皇与汉武
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 大?(提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历
史上都是有功又有过的)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 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 价。
• 辩证的、一分为二、全面准确地评价古代 帝王。
• 采用重点论,即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 思想进行评价。
• 评价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成果
一
公元前 139年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了解西域的地理环 境和风土人情及同 汉朝来往的愿望
联合乌孙
二 公元前 夹击匈奴
119年
沟通了西汉与西 域的联系
张骞是西汉外交家,汉武帝时两次(前
139年、119年)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 开通作出了重大贡献
西汉时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设置
二、张骞通西域
大月氏
玉 门 关
阳 关
西汉
西域的范围
两汉时期,西域指阳关、玉门关以西, 包括今天的新疆地区以及更远的地区。
汉初的西域形势
大月氏
西汉初年, 西域小国林 立,天山以 北的一些小 国受到匈奴 的控制和奴 役。
氏出匈奴附常自
皇
,使奴骚近被古 共西,挠的匈以
榜
灭域现,人奴来
匈,招为民压,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
贝
赵信城
尔
湖
敦煌 酒泉
陇西
匈奴
南下
Hale Waihona Puke 汉高祖卫 青霍 去 病
汉武帝
汉元帝
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 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 西汉南郡秭归人。竟宁元年(前33年),匈 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 嫁于匈奴。被单于封为“宁胡阏氏”。
敦煌
洲
南亚
河西走廊
欧洲 大秦
西亚 南亚
今新疆地区
河西走廊
长安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东汉班超派甘 英到达波斯湾
西
东
方
方
丝绸之路
友谊之道
作用:沟通欧亚大陆,促进东西方经 济文化的交流
丝绸之路——中西方交通要道
开通时间:西汉
人物:张骞
向西
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
中亚、南亚
欧洲
今新疆
西亚、
作用:沟通欧亚大陆,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和发展
公元前 139年
公元前 126年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西域传入的美食
洋葱 胡葱
胡桃
胡蒜
胡瓜(黄瓜)
胡葱(火葱)
胡萝卜
公元前60年,设置 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的军事政治,保护 往来商旅。
意义:标志着
今新疆地区正式 归属中央统辖, 成为我国领土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
丝绸之路
今新疆地区
西亚 往 欧
玉门关 阳关
奴联募大更迫我
。合一举常,族
重大勇反遭黄人
赏月士击匈河民
。
丝路第一人----张骞
“他是一个冒险家、
又是一个天才的外
交家,同时又是一
员战将,真可谓中
为何说他是冒
国历史上出类拔萃 的人物也。”
张骞通西域 险家、外交家、 ————翦伯赞
战将?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次数 时 间 目 的
思想文化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 舒提出),把儒家思想做为封建正统思想。 设太学(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军事上: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派张骞出 使西域。
经济上: 统一铸造五铢钱。
董 仲 舒
1、 谁派人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2、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一、匈奴的兴起
时间: 秦汉之际
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罢错百家, 独尊儒术”,钳制人民思想。 总的来说秦始皇、汉武帝都功大于过,是很有 作为的封建皇帝。
阅读材料:
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 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如呢?
1、这段话出自何人之口,“先帝”指的是谁?
汉文帝
汉高祖
2、这段材料体现了这位帝王怎样的治国方针?
汉武帝
唐太宗
成 吉 思 汗
温故而知新
➢秦朝开始于哪一年?是哪一年结 束的?算一算秦王朝共存在了多少 年?
➢项羽和刘邦争权夺利的战争史称 为什么?
➢西汉是哪年建立的?由谁建立的?
什么是大一统?
汉初的三位统治者的统治政策
汉高祖 汉文帝 文景之治 汉景帝
一、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提出)削 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监察权,在地方设刺 史。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秦始皇
汉武帝
地点: 蒙古草原 首领: 冒顿单于
冒顿(mò dú) 单于(chán yú)
原因: 军事上:骑兵力量强大
经济上:畜牧业、手工业发达
农业开始起步。
小知识:
你知道“冠军”称号的来历吗?
汉武帝称赞霍去病: “初生之犊不畏虎,你年纪轻轻
的,打起仗来就这样勇敢,你一往 无前,勇冠三军,就封你为冠军侯 吧!”
秦始皇
功劳: 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封建专制集权制度。统 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派兵出击匈奴,修筑长 城。开凿灵渠。 过错:
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兵役繁重,焚书坑儒。 课本46页思考题
汉武帝
功劳: 削弱诸侯势力,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统一 铸五铢钱。设太学,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 方教育系统。打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扩大 了疆域。 过错:
成帝建始二年(前31)呼韩邪死,成帝 命她遵从匈奴风俗,昭君继为复株累若鞮单 于阏氏。又生二女,长女名云,为须卜居次, 次女为当于居次。
和 呼亲 韩对 邪 象: (yé)
单 于
昭君出塞
无三边 干世城 戈亡晏 之犬闭 役吠, 。之牛
警马 ,布 黎野 庶,
王昭君是和平的使者,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 流。
提倡节俭
3、汉初统治者注重发展生产,提倡节俭,主要原因有哪些? 长期战争,经济萧条;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片回答:
• (1)上图中人物是我国哪位帝王?
汉武帝
• (2)这位帝王在位期间,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这
种局面是怎样取得的?
大一统的局面
政治上:接受主父堰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 国势力;思想文化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错百家, 独专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设太学,以儒 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经济上: 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运; 军事上:反击匈奴,巩固了发展了国家的统一,派张骞出 使西域,打通同西域的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