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诗歌与音乐的关系_姚欢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诗歌与音乐一直以来都密不可分,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诗歌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而音乐则通过声音和旋律传递情感和感知。
本文将探讨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从它们的起源、表现形式以及互相启发等方面深入探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起源与发展诗歌和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人类社会的起源阶段,人们就开始通过吟唱歌谣的形式来记录和传承各自的文化和经验。
这种口头传统的方式使得诗歌和音乐互相融合,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进入文明社会后,诗歌和音乐逐渐开始分离,但并未彻底断绝联系。
古代诗人常常会将自己创作的诗歌付诸音乐,以增强其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
很多古代文人士大夫们,都是音乐和诗歌双全的人才,如唐代的白居易,他既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
二、表现形式诗歌和音乐在表现形式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诗歌追求韵律和节奏的美感,借助押韵和格律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而音乐则通过音符和旋律来表达情感和感受。
二者都追求声音的美与和谐,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描绘。
在现代,越来越多的音乐作品与诗歌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音乐诗。
音乐诗通过适当的旋律和声音背景,将诗歌原本的文字表达进一步升华,给予听众更深的情感冲击。
同时,一些歌词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诗意,以此来提升歌曲的艺术品质。
三、互相启发诗歌和音乐之间的相互启发常常使得作品更加出色。
音乐可以启发诗人创作新的诗歌题材和表现手法,为诗歌注入更加生动活泼的元素。
相反地,诗歌也可以激发音乐创作中的灵感和情感,为音乐作品赋予更加深刻的内涵。
例如,许多现代音乐人在创作歌曲时会选择将一些优秀的诗歌改编成歌词,以此来传递更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做法既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致敬,也是音乐创作的一种创新。
诗歌与音乐的共同点和相互影响使得二者成为一种奇妙的艺术结合。
它们之间的互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艺术的发展,也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享受。
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流传千年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一直以来都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诗词的影响力也扩展到了流行音乐创作领域。
本文将浅谈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
首先,古诗词的优美语言给流行音乐带来了灵感。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而流传至今。
它们运用了精巧的修辞手法、含蓄的语言表达和深化的意义,使得古诗词具有独特的姿态和音韵美。
流行音乐创作者在创作中融入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歌曲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引发听众的共鸣。
其次,古诗词的深邃意境能够为流行音乐注入思想内涵。
古诗词中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它们以寥寥数语表达深远的哲理和人生态度。
流行音乐作为当代年轻人喜爱的音乐形式,创作者可以从古诗词中汲取灵感,将深邃的意境融入歌词中,使得歌曲不仅有音乐的魅力,更有思想的力量。
第三,古诗词在音乐节奏、调性上给流行音乐带来了创新。
古诗词的韵律和篇章结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与流行音乐的节奏和调性是相契合的。
流行音乐创作者可以借鉴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创造出与传统曲式不同的新型流行歌曲,既保持了传统的内涵,又符合现代年轻人对音乐的审美要求。
最后,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上。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流行音乐创作者将古诗词中的经典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中,使得这些传统文化能够以一种新的形式传承下去。
同时,也为古诗词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性,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总结起来,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的灵感、思想内涵、节奏调性的创新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
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和丰富。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流行音乐创作者能够借鉴古诗词的优点,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使得古诗词的影响力得以延续,并与时俱进。
浅谈音乐在诗歌教学中的妙用
龙源期刊网 浅谈音乐在诗歌教学中的妙用作者:汪蕾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17期摘要:音乐与诗歌的关系犹如一对孪生姐妹,密不可分。
诗歌,特别是我们的古诗词更加讲究节奏、押韵、音调、声情,每一首诗歌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基于诗歌与音乐的这种特殊的关系,我们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利用音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简要论述了怎样利用音乐来辅助诗歌教学。
关键词:诗歌;教学;音乐;妙用引言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诗歌是一种用语言表达的艺术,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两者是相通的。
那怎么把这两种美融合到一起呢?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巧妙地使用音乐来达到更加好的教学效果呢?音乐在诗歌教学中的妙用都有哪些形式呢?一、“大珠小珠落玉盘”——音乐情境导课“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的是铮铮铿铿的琵琶声,在导入新课时,利用简洁、优美又恰当的音乐,能给学生听觉上的冲击,在开课伊始,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音乐创设诗词教学情境例如我在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时,首先播放以这首诗为歌词的歌曲,气势磅礴的音乐一响起,立刻就把学生带入诗歌描述的情境中了,时代的沧桑感,英雄的勇往直前……歌曲创设教学情境,是一节课良好的开端。
2.利用音乐的对比,帮助体会情感教学《清平乐·村居》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征战沙场多年,看到一幕和谐、温馨的乡村人家生活的情景,心生的向往和憧憬之情,我特意截取了两个音乐片段:一段表现的是战场的悲壮凄凉;一段表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静温馨。
我分别播放这两段音乐,让学生认真听,听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这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也为后面诗词意境的理解做好了铺垫,体会诗人的情感就水到渠成了。
3.导课时选择古朴优美的背景音乐,渲染氛围。
浅谈音乐在诗歌教学中的妙用
围的作用,不仅对学生管用,对老师也是一样的.在
74
浅谈音乐在诗歌教学中的妙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的 教 学 中,我 创 设 情 境 引 读
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曲«高山流水»,当古朴优雅的音乐声一响起,我和学
象直观的元素,最 能 引 起 他 们 的 注 意. 用 音 乐 做 铺
生们仿佛一同穿越了时空,站在王维的身旁,和他一
配上我的导课语:“春风拂面颊,杨柳赞春美”这
形式呢?
一曲轻音乐渲染出的古典氛围,便于学生入情入境.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音乐情境导课
二、“淡妆浓抹总相宜”———音乐入住课堂
“大珠小 珠 落 玉 盘”形 容 的 是 铮 铮 铿 铿 的 琵 琶
如果说导课时一 段 简 短 的 音 乐 是 “引 子”,是 抛
经典文化传承人致敬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故事,
景物,让学生闭上眼睛,冥思遐想,体味美景,想象生
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感受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
我在教学王维的«九 月 九 日 忆 山 东 兄 弟»时,选
择了皇家唱诗班版 本 的«九 月 九 日 忆 山 东 兄 弟»,播
放几遍之 后,学 生 们 基 本 上 都 会 唱,会 唱 自 然 就 会
充分地利用音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简要论述了怎样利用音乐来辅助诗歌教学.
关键词:诗歌 教学 音乐 妙用
引言
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诗歌是一
种用语言表达的艺术,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两者是
做好了铺垫,体会诗人的情感就水到渠成了.
3.导课时选择古朴优美的背景音乐,渲染氛围
2.大声唱诗,换种形式,学出趣味
一档«经典咏流传»节 目 打 动 了 亿 万 观 众,这 档
诗歌与音乐的相互关系
诗歌与音乐的相互关系音乐和诗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诗歌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表达形式,而音乐则是以声音为基础的艺术表达方式。
然而,这两种形式在创作、表达和传达情感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一、相似的创作过程音乐与诗歌在创作过程中都需要艺术家进行构思、灵感的汲取和艺术形式的选择。
音乐的构思是通过旋律、和弦和节奏等元素的组合来完成的,而诗歌则需要诗人借助韵律、押韵、意象和修辞手法等来实现。
无论是音乐家还是诗人,在构思作品时都需要深思熟虑,提炼精华,使作品能够表达深邃的内涵和情感。
二、相互启发的表达音乐和诗歌都可以被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通过节奏、音色和音调等元素来传递情感,而诗歌则通过文字的句式、音韵和语义的选择来表达。
在创作过程中,两者可以相互启发。
音乐可以为诗歌提供节奏和氛围,增强文字的感染力;而诗歌可以激发音乐家的创作灵感,成为音乐作品的灵魂。
三、拓展艺术表达的范围音乐和诗歌的结合可以拓展艺术表达的范围,使作品更具维度和层次感。
例如,许多音乐家会选择将著名的诗歌改编成歌曲,用音乐来演绎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结合使得诗歌不再局限于纸面上的表达,而是通过音乐的魅力传达给更多的受众。
同时,音乐也可以通过诗意的歌词来传递更加深邃的情感和思想,使得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情感共鸣。
四、共同的审美价值音乐和诗歌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们可以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音乐的旋律和和弦、诗歌的韵律和意象都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当音乐和诗歌相结合时,它们相互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得听众和读者能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更深的享受。
综上所述,音乐和诗歌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它们在创作过程、表达方式、艺术拓展和审美价值等方面都有诸多的共通之处。
音乐与诗歌之间的相互关系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得人们在欣赏和阅读作品时能够得到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体验。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诗歌和音乐,两者似乎从古至今就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都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和声音表达情感和思想。
然而,诗歌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相互影响,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探讨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从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互补性以及相互启发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诗歌和音乐有着共同的语言基础。
无论是诗歌还是音乐,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
诗歌运用文字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押韵、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音乐则是通过声音的组合和变化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尽管诗歌和音乐的语言形式不同,但它们都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这使得它们在表达上有着共同的基础。
其次,诗歌和音乐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相似性。
诗歌以文字为媒介,通过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来触动读者的情感共鸣。
音乐则通过声音的旋律、节奏和和声来传达情感,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感受。
无论是读诗还是听音乐,都能够使人们陶醉其中,感受到情感的冲击和共鸣。
诗歌和音乐在情感表达上的相似性使得它们能够相互借鉴,互相丰富。
然而,诗歌和音乐也存在一些差异。
诗歌更注重文字的表达和意义的传递,强调语言的意义和形式。
音乐则更注重声音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强调声音的旋律和和谐。
诗歌通过文字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思考,而音乐则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和音乐的差异使得它们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也正因为这种差异,使得它们在艺术创作中能够相互补充,产生更丰富的艺术效果。
诗歌和音乐之间的互补性也是值得探讨的。
诗歌和音乐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使得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有些诗歌可以通过音乐的加入,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而音乐也可以通过诗歌的引用和歌词的运用,使得音乐更具诗意和内涵。
例如,许多歌曲的歌词都是由诗人创作的,这使得音乐作品在歌词的诗意表达下更具深度和内涵。
最后,诗歌和音乐的相互启发也是不可忽视的。
诗歌和音乐在创作上都需要创作者的灵感和创造力。
浅谈音乐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吴颖萍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0年第02期摘要:斯宾塞有句名言:“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
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诗歌能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关键词:音乐;诗歌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05-001我尝试用音乐来诠释诗歌,当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感触无法言说时,就用音乐来代替这种感受,真是妙不可言。
让音乐的小河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流淌,定能给枯燥的课堂注入新鲜活力,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爱上诗歌,必须“授之以欲”,而这种“欲”的激发要吻合学生的心理。
我在诗歌教学中运用音乐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
如《乡愁》表达了游子思念故乡、眷恋故乡的深情,为了让学生尽快人情入境,我选用《思乡曲》那如泣如诉、荡气回肠的旋律来孕情,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很快进入课文意境。
用音乐渲染合适的气氛,导入新课,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对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
二、创设情境,理解诗歌思想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许多诗歌都具有独特的情感美。
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感情上的心弦,使学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音乐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冰心的《纸船》时,我在课前播放《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歌曲,让学生课前就被这种游子思母的情怀深深打动。
配上《神秘园》的忧伤的音乐和我深情地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这种浓浓的母子情愫之中。
学生的神情在哀婉的音乐声中变得深情凝重,情到深处,有的学生甚至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情感领会得更深了,领略了诗歌的意境,作者、教师、学生的心跳动在同一个音符上。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音乐与诗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它们经常会搭配出现。
这种搭配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音乐与诗歌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意义。
音乐与诗歌的相互支撑关系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音乐与诗歌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音乐和诗歌的本质特点来看,它们之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音乐和诗歌都是人类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都是一种艺术形式。
在作品创作时,音乐和诗歌可以相互补充,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音乐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节奏、旋律、音色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而诗歌则是通过文学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诗意和文学性。
当这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时,能够形成更加丰富、深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此外,音乐和诗歌在表达情感方面也有所不同。
音乐的情感表现通常是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变化来传达的,而诗歌则是通过感性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情感。
将这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在情感表现方面更加深入,还可以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
常见的音乐与诗歌融合形式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音乐与诗歌融合形式。
这些形式既体现了音乐和诗歌的互相补充,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歌曲最常见的音乐与诗歌融合形式就是歌曲。
歌曲是一种将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歌唱的方式将诗歌的语言与音乐的旋律相互配合。
歌曲通常分为民歌、流行歌曲、摇滚乐、爵士乐等多种类型,从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诗歌表现形式中找到了匹配的可能性。
在歌曲创作中,词曲作者根据歌曲的风格和情感表现需求,精心挑选歌词和旋律,来达到更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而演唱者则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技巧,来将音乐和诗歌融合呈现在观众面前。
合唱除了歌曲,合唱也是一种将音乐和诗歌融合的艺术形式。
合唱指的是由多人同唱一首歌曲的演唱方式,通常使用多种声部来演绎一首诗歌,以更加宽广的音域和深度来呈现表达。
这种音乐与诗歌的融合形式,不仅可以在模糊个体的界限上,也可以展现更多元的文化特征和语境叠加。
浅析音乐与诗歌的辩证关系
浅析音乐与诗歌的辩证关系摘要音乐和诗歌都发源于劳动之中,二者从诞生之初就有其密不可分的关系。
诗歌自身就带有音乐属性,在各自发展过程当中,二者的结合使得音乐更好的展示了自身的美感,诗歌也发挥了自身的感染力。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诗歌方面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诗经》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
本文主要是通过以《诗经》为例,研究《诗经》结构内容的特点,还有唐朝诗歌的发展,从节奏、韵律、内容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对音乐和诗歌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阐述,从而进一步的了解我国诗歌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并就我国音乐与诗歌结合古典的初始的情况,到迄今为止发展成为当今大多数通俗音乐的不知所云的情况给予意见,促进诗歌和音乐的结合,使二者能够完美统一,促使中国文化熠熠生辉。
【关键词:音乐诗歌《诗经》关系】Abstract:Music and poetry are originated in labor, both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birth has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 Poetry itself with music property, in their respectiv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akes music shows its own aesthetic feeling better, poetry also play to its own appeal. The first anthology of poetry in China, the book of songs has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poetry, is also on 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 abound.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to the book of songs as an example, studied the structural contents of the book of songs musicality, and rhythm, rhythm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from the side facing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poetry, thus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music in China, and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and poetry in China in the initial situation, to become today's most popular music so far is confused situation to give opinions,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poetry and music, can make the perfect unification,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yi yi is unripe brightness.Keywords: music poems the "book of songs" relationship目录摘要 (1)第一章诗歌相关概念1.1诗歌的概念及起源1.1.1诗歌的概念 (4)1.1.2诗歌的起源 (4)1.2 《诗经》的简述及特点1.2.1《诗经》简述 (5)1.2.2《诗经》的结构特点 (5)1.2.3《诗经》的内容特点 (6)第二章音乐对诗经的影响2.1《诗经》的音乐性2.1.1 风篇 (7)2.1.2 雅篇 (8)2.1.3 颂篇 (9)第三章唐代诗歌的发展3.1 唐代诗歌的韵律与音乐 (9)3.2 唐代诗歌的形式与音乐 (9)3.3 唐代诗歌的内容与音乐 (9)第四章诗歌与音乐互补共生性4.1 诗歌与音乐的交融 (10)4.2 音乐对诗歌的影响 (11)4.3 音乐和诗歌的分离和再结合 (12)第五章提高音乐和诗歌共融的建议5.1 诗歌和音乐的重要性 (13)5.2 促进现代音乐和诗歌融合 (14)参考文献 (15)第一章诗歌相关概念1.1诗歌的概念及起源1.1.1诗歌的概念所谓“诗歌”,现代官方定义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表达作者的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诗歌和音乐是两种艺术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歌是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一种方式,而音乐则是通过声音的组合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意义。
虽然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媒介和表现形式,但在某种程度上,诗歌和音乐可以相互补充和交融。
首先,诗歌与音乐在表达情感方面有着共同之处。
诗歌通过精心选择的词语和押韵的手法,以及节奏感和韵律的运用,能够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而音乐则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来传达情感。
音乐的音符和音乐家的演奏技巧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表达。
因此,诗歌和音乐在表达情感方面互相借鉴,互相影响。
其次,诗歌和音乐在表达意象和意境方面也有紧密联系。
诗歌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和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呈现意象,创造出极具感染力的意境。
同样地,音乐也通过旋律的起伏、音符的高低、音色的变化等来勾勒出一幅富有表现力的场景。
通过声音的变化和组合,音乐能够带领人们进入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中。
因此,诗歌和音乐在表达意象和意境方面互为补充,共同构建出美妙的艺术境界。
此外,诗歌和音乐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和融合的关系。
有时候,诗人会将自己的诗歌作品配以音乐,通过歌唱的方式演绎出来,进一步强化诗歌的情感表达。
而音乐家也会根据某首诗歌的主题和氛围来创作音乐,将文字转化为音符,增强表达效果。
这种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不仅让作品更具吸引力,也使得艺术的边界得到了拓展。
综上所述,诗歌和音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在表达情感、意象和意境方面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无论是诗人通过音乐来呈现诗歌作品,还是音乐家根据诗歌来创作音乐,诗歌和音乐的结合都能够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让人们在艺术的世界中得到更深层次的体验。
诗歌和音乐的关系不仅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美妙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诗歌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借鉴、相互激发的关系,让艺术的魅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中学音乐论文诗歌与歌曲的交融——浅谈歌曲的情感表现
诗歌与歌曲的交融——浅谈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提要:歌曲是诗与乐的统一体,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
歌唱者往往较多地注意技巧,而忽略了对作品的分析,而导致作品情感的表现不尽人意。
歌唱是情之所在,情之所至。
因而,真实、准确、深切地表达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歌唱艺术的根本。
关键词:诗歌与歌曲艺术歌曲分析情感表现歌曲是诗与乐的统一体,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
歌曲中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文学化、音乐化的语言,是一种充满文学性的韵文诗。
表现歌词中所蕴涵的文学艺术美,是古今中外声乐艺术家们在歌唱艺术的表演实践中的一种追求,同时,也是歌唱艺术的美学价值的一种体现。
歌唱是感情的艺术,其艺术创作过程,是先由词、曲作家在创作中将自身的情感体验注入作品的内容之中,再由演唱家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并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尽可能地对歌曲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将作品的思想感情传达给欣赏者。
所以,准确而创造性地表现作品中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是歌唱表演的根本,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一歌曲的文学性和音乐性是一体的,声乐艺术因而更容易得到理解和领悟,理所当然是最具广泛性的音乐形式。
在歌中,文学和音乐如同血与肉,如同灵魂与身体,不可分割。
古人在《尚书.尧典》中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又有《礼记.乐记》云:“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也。
”在我国古代,诗是为歌而作,其诗必歌,不歌的诗不可谓之诗。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就有“诗是乐歌”的论点(《礼记.正文》)。
还说:“上云发言为诗,辩诗志之异,而直言也非诗,故更序诗必长歌之意。
”在唐代学者的观念中,自五帝至唐,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故只要有诗出现,就有乐之存在。
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反映先民们狩猎生活的《弹歌》和“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葛天氏之乐,它们既是文学史上最早的诗,又是音乐史上最早的歌。
从我国上古的讴歌吟呼,到有文字记录的《诗经》,乃至汉魏乐府、唐宋诗词、元曲等,都是诗乐共体的。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诗歌和音乐是两种最古老、最原始的艺术形式,它们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诗歌和音乐一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人类艺术世界。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表现形式以及艺术效果等方面探讨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一、历史角度诗歌和音乐作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它们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最早的诗歌往往以口头传承的形式存在,咏唱者通过声音和节奏的变化来传达情感和信息。
而音乐则是人类最早的自由表达方式,早期的音乐也常常与宗教仪式和社会活动相结合。
可以说,诗歌和音乐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了共同的起源。
随着文明的进步,诗歌和音乐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不同地区和文化对诗歌和音乐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贡献。
例如,希腊古典时期的诗歌与音乐结合得非常紧密,在剧场中,人们可以欣赏到诗人的长诗和音乐家的乐曲的完美结合。
在中国,唐代以诗词为代表的文学成就与古琴等乐器的艺术形式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千年文化的辉煌。
二、表现形式诗歌和音乐以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但也有相似之处。
诗歌以文字为载体,通过押韵、节奏和修辞等手法来传递思想、情感和意境。
音乐则主要通过声音的组合和旋律的编排来表达情感和审美体验。
然而,诗歌和音乐也有相互借鉴的地方。
音乐可以借用诗歌的歌词,将文字转化为声音,通过旋律的变化来赋予诗歌更深远的意义。
相反地,诗歌也可以借用音乐的元素,借助韵律、音调和节奏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这种相互渗透和借鉴为诗歌和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艺术效果诗歌和音乐的结合可以产生令人难忘的艺术效果。
音乐能够渲染诗歌的情感色彩,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而真实。
诗歌则可以赋予音乐更深层次的意义,通过文字的表达来传递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
例如,在经典的歌剧中,音乐和诗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优美的旋律与高尚的诗歌相得益彰,唤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此外,现代的诗歌朗诵会和音乐会也经常结合起来,通过朗诵者的声音和音乐家的演奏形成动人的艺术效果,让听众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徜徉。
浅谈诗词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诗词论文
浅谈诗词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诗词论文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流行音乐也进而了新的历史发展契机,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古典诗词的融入,使得流行音乐更具民族性与文化性。
基于这个背景,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现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诗词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诗词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诗词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诗词全文如下:摘要:诗词、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规律。
但它们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展现和抒发人类的思想感情。
诗词与音乐在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碰撞交融,诗由视觉转化为听觉,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音乐通过诗的传递使抽象的声音变得具体形象化。
关键词: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协奏曲诗词与音乐本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诗词是以文字为载体,通过视觉,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而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通过人的听觉,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
当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时:诗词以文字的形式将音乐加以记述、描绘呈现给人们;音乐则通过演奏音乐声音的方式将诗词表演给听众。
琵琶是我国最为传统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音色优美,左右手演奏技巧繁多,是民族器乐中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乐器。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描写琵琶及琵琶表演的诗词、诗歌。
根据我国当代琵琶教育学者庄永平在2001年所编著的《琵琶手册》中统计,仅唐代诗词中出现的与琵琶相关的、并且较为有名的诗词作品就有近百首余首。
这其中有描写琵琶演奏者的,如《诉衷情?小莲初上琵琶弦》;有描写诗词曲和歌调方面的,如《琵琶行》、《琵琶歌》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琵琶行》、《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等多篇与琵琶有关的诗词。
从这些古老的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琵琶演奏艺术在中国是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的。
在众多的歌咏琵琶的诗词中,以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最具代表性。
本文以唐诗《琵琶行》和琵琶协奏曲《琵琶行》为例,来分析诗词与音乐的结合。
浅谈音乐与诗的相互渗透
浅谈音乐与诗的相互渗透早期社会。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最初的艺术都是以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形式出现。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
艺术的形式也日趋复杂化、高级化。
诗、乐、舞逐渐形成了三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并在各自的领域发展。
但诗与乐的分离并不代表它们之间的决裂,相反,在时间的推移中,音乐家与诗人相互借鉴、学习、相互的引入:音乐家将诗的意向融入音乐中,扩大了膏乐的表现领域:而诗人则提倡将诗“音乐化”。
引入音乐中的节奏、韵律等。
从而增强了音乐与诗的情感的表现,使得人类的艺术得以尽善尽美地追求和发展。
一、音乐中的诗。
音乐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直接性,能迅速地激发人的情绪,引起情感的共鸣。
而且在情感的表现上不受民族、地域、国家的影响。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音乐的发展,音乐家不甘音乐直抒情感的寂寞,他们倾慕于诗中的意向美。
于是他们将诗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引人音乐作品中。
于是标题音乐产生了。
音乐家借诗中的比喻手法,以音乐编织意向,用音乐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鸟鸣、风暴、流水等;用音乐织体变化描绘草原、月光等;用交响的手法来表现剧烈的矛盾,从而以多种手法扩大了音乐的表现领域。
引导音乐家、听众积极地再创造。
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彪西的管弦乐曲《牧后午神》,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诗歌的意境影响而作。
乐曲第一主题由长笛在中音区缓缓地飘来。
无不感觉马拉美诗歌里的那种“朦朦胧胧又显得倦怠的情绪”:第二主题由双簧管呈现时,又给人以“遐想而又飘忽不定的感觉”:第三主题又是长笛缓慢而懒散的调子。
又回到马拉美诗歌中夏日的午后令人困倦的气氛中:幻想渐渐驱散,然而在午后炎热的气氛下,仿佛牧神又进入了梦乡。
”该作品后来还被同名独幕舞剧用作配乐。
我国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其优美的主题、丰富的音乐手法表现了几千年前动人的爱情故事。
无论是引子部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物描写;还是音乐主题呈示部分中“爱情主题”、“同窗共读”、“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人物心理的描写。
浅论诗歌与音乐的关系_姚欢
艺术天地浅论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姚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摘 要:诗歌和音乐自诞生之初,便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发展、更迭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艺术殿堂中相辅相成。
音乐性作为诗歌的审美特质之一,在诗歌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都存在着诗歌与音乐互相配合、互相启发、互相渗透、互补共生的范例。
本文通过论述诗歌与音乐的互融性、诗歌与音乐的通同性以及现当代两者的结合来阐释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关键词:诗歌;音乐;互融性;通同性;审美特质作者简介:姚欢(1991-),女,浙江金华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级艺术学理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文化学。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142-02在原始社会,诗、乐、舞同源而生,三者相互结合、浑然一体。
《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了葛天氏之乐,具体歌词虽已失传,但大致情景还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三人手持牛尾,一边投足起舞,一边还歌唱着与狩猎、畜牧、耕耘、播种、祭祀等劳动与生活的歌。
这里显示出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历史渊源。
我国古代诗歌与音乐紧密相连,从《诗经》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大多诗歌都可合乐而歌。
诗歌发展到唐宋时期,出现了依据曲谱进行创作的歌词,再到元、明以后的剧曲与散曲,尤其是七言律诗的韵、辙、抑、扬、顿、挫与歌曲的旋律、节奏、起、承、转、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歌与音乐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朝前发展。
一、诗歌与音乐互融性中国著名诗人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中国诗歌有“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欧根・希穆涅克在《美学与艺术总论》中也提到,文学的语言,特别是诗歌的语言,都与音乐分不开。
贝多芬、肖邦、舒曼运用音乐揭示的人类斗争、叙说的英雄史诗、勾勒的人物性格,与大诗人笔下精妙绝伦的诗句相比毫不逊色。
可见,诗歌中蕴含着音乐美,音乐中具有诗歌性。
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
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在文化传承 和艺术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探讨诗歌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分析两者在艺术表现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跨文化比较、历史研究等方法,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诗歌与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02
诗歌与音乐的历史关系
古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音乐对诗歌的启发与影响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为诗歌 创作提供灵感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往往启发诗人创造出更具 有韵律感和动态感的诗歌作品。
音乐的情感表达为诗歌创 作提供方向
音乐的情感表达往往为诗歌创作提供方向, 使诗歌作品更具有情感深度和表现力。
诗歌与音乐的融合创作
01
02
03
合作创作
许多艺术家通过合作的方 式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 创造出更具表现力和感染 力的艺术作品。
世界的感受和理解。
诗歌与音乐的互相影响与借鉴
诗歌对音乐的影响
许多音乐作品受到诗歌的影响,借用诗歌的题材、形象和象征手法来表现音乐家的情感和思想。例如,舒伯特 的《天鹅之歌》就是借用歌德的诗歌《天鹅湖》的形象来创作的。
音乐对诗歌的影响
一些诗人受到音乐的启发,用音乐作为比喻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波德莱尔的《天鹅》就是受到音 乐的启发,用天鹅的形象来比喻诗歌的创作过程。
社会文化背景对诗歌与音乐接受的影响
01
社会变革对诗歌与音 乐接受的影响
社会变革会导致人们的审美观念、价 值取向和接受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影 响对诗歌与音乐的评价和接受程度。
02
宗教信仰对诗歌与音 乐接受的影响
不同宗教信仰的读者对诗歌与音乐的 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和接受方式存在 差异,从而影响其对诗歌与音乐的评 价和接受程度。
浅议诗歌教学中音乐的运用
浅议诗歌教学中音乐的运用作者:洪光亮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02期《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由此可见,音乐的魅力非同凡响。
那么如果我们在诗歌教学中也加入音乐元素,是不是也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呢?一、浓妆淡抹总相宜——音乐与诗歌的关联同样和孔子相关,电影《孔子》的主题曲《幽兰操》,相信大家都听过。
其曲原名《猗兰操》。
关于其来源,宋郑樵所著《通志》卷四十九《乐略》第一章有述:“《猗兰操》亦日《幽兰操》。
世言孔子作。
孔子伤不逄时,以兰荠麦自喻,且云:我虽不用,于我何伤?言霜雪之时,荠麦乃茂,兰者取其芬香也。
今此操只言猗兰,盖省辞也。
”有诗如此,有乐如此,夫复何求?由此可见,诗歌与音乐确实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此《尚书·虞书》中还有这样的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此外,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歌与音乐也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众所周知,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
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后来诗歌逐渐脱离了劳动生产,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可是诗歌还是和乐演唱的,如汉朝乐府诗的出现可见一斑。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音乐与诗歌教学融合长期以来,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总习惯于清读或者在网上下载朗读配音,教师更多的是给学生讲授技巧、手法。
而音乐的作用可以点燃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诗歌教学中穿越时空,与《国风》《离骚》共舞,与唐风宋韵元曲共鸣。
有如此激情,何愁学生不会喜欢诗歌?1.利用现有的音乐资源,引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无论是古体诗、近体诗还是现代诗,如果教师能把诗歌唱出来,那么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就能油然而生。
[音乐,诗歌,关系,其他论文文档]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1)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1)一、音乐对《诗经》、《楚辞》文体形式的影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包括《风》、《雅》、《颂》三大部分。
关于《风》、《雅》、《颂》如何分类,现存的先秦文献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
《毛诗序》说:“《风》,风(讽)也,教也。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显然,这是汉儒以政治教化的观点所进行的解释,并不符合《诗经》的本来面貌。
孔子曾说过:“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论语》)以此,知《雅》、《颂》之名原本不是诗体的名称,而是音乐的名称。
所以,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就重新指出《风》、《雅》、《颂》的音乐性质。
他说:“诗各有体,体各有声,大师听声得情,知其本义。
……然则《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
”孔颖达的这一说法,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同。
后人结合《诗经》本身的内容特点,大都认为《风》、《雅》、《颂》属于音乐分类,其中《风》属于地方之乐,《雅》属于朝廷之乐,《颂》属于宗庙之乐。
《诗经》与音乐的关系,在此认识中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但是,由于人们只是把《风》、《雅》、《颂》看成是音乐上的分类,由于我们已经不可能重新耳闻目睹先秦古乐,所以,学者们在为此而感到遗憾的同时,并没有在《诗经》的文学形式与音乐的关系问题上做进一步思考,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我们重新来做。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音乐与《诗经》的关系,并不仅仅表现在《风》、《雅》、《颂》的乐调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文学语言的形式方面。
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不同的乐调,才会有《风》、《雅》、《颂》这三种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巨大差别。
音乐对《风》、《雅》、《颂》语言形式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从章法上来看,《周颂》里的诗,几乎都以单章的形式出现。
而《雅》诗几乎都由多章构成,每一章的句子都很完整,而且每一章的篇幅都比较长。
《风》诗虽然也由多章构成,但是大多数《风》诗的章节数都少于《雅》诗,每一章的篇幅也较《雅》诗要短。
浅谈诗词欣赏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谈诗词欣赏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发表时间:2020-02-25T21:55:09.827Z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7期作者:刘小云[导读]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的诗词,其基本特点是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优美的韵律。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712000摘要: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质之外,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整合与音乐相关的各种知识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空间,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深度理解,培养艺术个性和思维品质。
其中诗词教学在全面提高音乐人才素质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古典诗词鉴赏,对音乐教学的拓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古典诗词音乐人才培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的诗词,其基本特点是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优美的韵律。
因此,诗词教学的核心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合适的声音形式,表现诗词蕴含的感情和意境,传达诗词作品语言的音乐美。
音乐作为一种有声的诗歌,将音乐合理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记忆,使教学更富趣味性和吸引力。
做人做事不要人云亦云,在遵守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具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思想。
因此,诗词教学绝不应仅仅停留在诗词作品的学习与掌握的数量上。
我们应该还原诗词教学的本来面目,真正树立创新教育思想与观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遵循音乐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
在高中阶段,我们通过诗词与音乐的有效融合,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音乐人才打好基础。
一、训练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关键要看他有没有活跃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有没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世间万物本来就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不经思索就不易发现。
我们在创作时感到思路闭塞,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把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看不到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如果我们善于联想,发现这种联系,那么思路自然宽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天地浅论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姚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摘 要:诗歌和音乐自诞生之初,便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发展、更迭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艺术殿堂中相辅相成。
音乐性作为诗歌的审美特质之一,在诗歌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都存在着诗歌与音乐互相配合、互相启发、互相渗透、互补共生的范例。
本文通过论述诗歌与音乐的互融性、诗歌与音乐的通同性以及现当代两者的结合来阐释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关键词:诗歌;音乐;互融性;通同性;审美特质作者简介:姚欢(1991-),女,浙江金华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级艺术学理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文化学。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142-02在原始社会,诗、乐、舞同源而生,三者相互结合、浑然一体。
《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了葛天氏之乐,具体歌词虽已失传,但大致情景还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三人手持牛尾,一边投足起舞,一边还歌唱着与狩猎、畜牧、耕耘、播种、祭祀等劳动与生活的歌。
这里显示出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历史渊源。
我国古代诗歌与音乐紧密相连,从《诗经》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大多诗歌都可合乐而歌。
诗歌发展到唐宋时期,出现了依据曲谱进行创作的歌词,再到元、明以后的剧曲与散曲,尤其是七言律诗的韵、辙、抑、扬、顿、挫与歌曲的旋律、节奏、起、承、转、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歌与音乐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朝前发展。
一、诗歌与音乐互融性中国著名诗人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中国诗歌有“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欧根・希穆涅克在《美学与艺术总论》中也提到,文学的语言,特别是诗歌的语言,都与音乐分不开。
贝多芬、肖邦、舒曼运用音乐揭示的人类斗争、叙说的英雄史诗、勾勒的人物性格,与大诗人笔下精妙绝伦的诗句相比毫不逊色。
可见,诗歌中蕴含着音乐美,音乐中具有诗歌性。
作曲家从诗歌作品中获取创作灵感的例子不胜枚举。
崔新和朱昌耀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创作了同名的二胡随想曲;徐景新、陈大伟、陈新光受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气势感染而创作了古琴曲《大江东去》……当音乐家不断从诗歌作品中汲取营养时,不少诗人、作家也从音乐中获得灵感。
比如白居易的“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行》)、韩愈的“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广阔远任飞扬”(《听颖师弹琴》)等都是以音乐为题,书写音乐体验。
从生活体验到情感表达,音乐都与诗歌融为一体,产生无限艺术魅力。
诗歌作品中语音的和谐、音调的抑扬、句式的节奏所产生的音乐美使抒发的情感更加强烈,刻画的形象更加生动,作品也更具感染力。
音乐通过诗歌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不仅能提高音乐家的感受力和领悟力,丰富其想象力与情感体验的能力,又能使其作品具有更深的思想深度。
诗歌不仅对音乐创作有影响,对音乐演奏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钢琴家傅聪具有很高的诗词修养,他对诗歌的热爱使他从更广阔的艺术意境中去体会音乐的美。
他参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时,意大利的钢琴家、评委阿高斯蒂教授这样评价道:“只有古老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艺术的意境”,一语道破了傅聪能演奏出“肖邦的灵魂”的原因。
二、诗歌与音乐的通同性诗歌和音乐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为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深厚的内涵。
此外,两者还具有一定的通同性,主要表现在节奏、韵律、情绪及意境当中。
节奏是艺术领域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诗歌与音乐的共同命脉。
节奏的快慢、旋律的高低起伏和人的心灵相通,暗合人生命的律动,抽象的音符之所以能转化成可以让人感知的情感,正是因为音符组合成了节奏和旋律,才成为众人所欣赏的音乐。
许多著名的乐曲就是靠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来打动人心的。
无节奏无以成诗,节奏旋律也是诗歌传达情感的有效手段。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道,声音、节奏是文章的第一要事。
诗歌的音调节奏,是补充诗意、展示诗情的一个重要因素。
好的韵律可以让诗意更加充分饱满,让诗情更加震撼人心,甚至可以激起人平静、快乐、痛苦等情感。
韵律是一个合成概念。
韵,乃和谐之音,即反映人们内心情感的音乐。
律亦指旋律,是语言节奏、音乐节奏和情感节奏的对应。
诗歌讲究韵律,这种韵律与音乐的旋律一样,都是为了审美的需要。
诗歌和音乐都能通过韵律或旋律唤起人内心对美的渴望,当它被音乐或是诗歌唤醒后,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一种超越平凡生活的奇异感觉和不死渴望,这就是审美。
《春江花月夜》清新、优雅的诗境借助错落有致的韵律节奏来表现。
随着韵的转换、平仄的交替、节奏与旋律回环往复、韵律的起伏变化,诗情的抑扬高低、诗歌意境的婉转优美,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诗歌和音乐的韵律之美,其作用不仅是感官上的刺激,更多的是情感的表达和抒发。
抒情是诗歌和音乐的第一生命。
《诗・大序》中明确点明了诗、乐、舞的抒情性,《乐记》中也有对诗、乐、舞三者皆自本心的记载。
详尽委婉曲折的感情过程,构成回环往复的意脉流动,揭示出主体情感的变迁,造成“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的美学境界,这是好诗的必要因素。
谢眺的“黄鸟度青枝”和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都是描写鸟的诗句,杜甫诗中那种对春天浓浓的热爱之情呼之欲出,更能打动读者。
无论是诗歌还是音乐,它们最终的目的不仅在于艺术语言的被理解,更在于透过艺术语言所传达的情感被接受。
对于一首诗歌或乐曲而言,内在情感不可或缺,有了情感,才会有好的作品,这也是诗歌和音乐的力量之所在。
凡是优秀的作品都蕴含一定的意境,这种意境需要读者和听众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才能得其要义,诗歌和音乐似乎都在试图做到这一点。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钵,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相近独徘徊”,短短几句话生动地描绘了142艺术天地然不会挑剔;恋人之间的秘密约会,注重的是歌中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的是心境,注重的是交流,那种令男人心跳、女人脸热的时刻,两人更不会把心思放在评论对方的唱歌音质和音色上,研究对方唱的“方法”是否正确,况且那时也没有品评的水准;就萨满而言,他的唱歌是一种受崇拜的、带有神秘色彩和权威性的,也不存在歌喉的质量的好坏,反而,越唱得声音”古怪”,就越显得神秘;即使是茶余饭后的“伊玛堪调”唱段,人们也都是多数“不会唱”的人听少数“会唱”的,并且是以解疲劳、解闷和愉悦精神为目的,对唱歌艺人的音色只有欣赏,不多有挑剔,顶多存在感受和评论。
有史以来,由于赫哲族人唱民歌是一种交流、叙说、抒发和宣泄,即使萨满唱歌中,存在美化声音和声音化妆,但只变化了音调和音色;即使有艺术表演目的,但主要是神话和神秘以及显示神通广大的目的。
所以,他们的“发声法”,并没有引起本民族的注意,“唱法”远远跟不上唱歌人所要表达内容的步伐。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唱歌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不仅仅停留在原来交流、宣泄、叙说、沟通的初衷,歌声要向外界交流,要加进展示、表演和目的。
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山林里或居住区域,而是向外界发展。
三、赫哲族民间音乐专业性的提高赫哲族学生在汉族争校上学要上音乐课;赫哲族考进音乐专业学校后的学生要从音乐的基本发声学起,什么“气息”呀,“横膈膜” 呀,“提气”呀,“位置”“共鸣”呀,“胸腔、口腔、鼻腔”啊;还要听西洋的、民声的、美声的、通俗的、民通的等等唱法。
于是,这些直接影响唱歌音色和音质、音调等赫哲人原来不研究的东西一股脑儿地掺进了赫哲族歌唱中来,于是,赫哲人的唱歌队伍中产生了一大批受过专业训练的人。
换句话说,是学校把赫哲族的原味唱法改变了。
同江赫哲族女歌手于秋颖,现在是二炮文工团的专业演员。
如果拿出当年她十七八岁在赫乡篝火旁演唱民歌时候的录音,和她现在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声乐班、解放军艺术学院,成为当代军旅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的录音相比,一定会有很大的区别。
于秋颖在中央民族大学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向专业老师学习后,肯定提高了歌唱技巧,改变了唱法,比以前更专业了。
现在电视的覆盖面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大,群众的鉴赏能力也在提高;所以每当唱歌往专业上发展一步,就是与原生态唱法背离一大步。
就民歌的表演,由过去的单调独唱和对唱,几乎发展到其他民族有什么样的演唱形式,赫哲族就有什么样的演唱形式了 。
“伊玛堪调”、“嫁令阔”、“萨满调”等曲调已经打破了原来的性别和人数的界限,由20世纪30年代凌纯声赫哲族民歌时候那种“男子唱的歌”“女子唱的歌”,简单的独唱、对唱发展成男女老幼皆会唱、演唱形式多样的民歌曲调了。
现在,随着赫哲族新民歌的发展,舞台上的民歌出现了小合唱、大合唱、二重唱、表演唱、歌伴舞、伊玛堪说唱、情景歌舞。
如2010年8月在佳木斯召开的全省运动会上,就出现了几百人的“萨满调”歌伴舞的团体操。
赫哲族的民歌的演唱形式已经由弱到强,由民族专有相对封闭走向了与其他民族交流共享不断开放的宏观世界。
社会总是会向前发展,人类总是要不断进步的。
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大潮流、大趋势。
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潮流和趋势会在各个领域的现实生活中凸显出来。
在这样的大变革中,有关赫哲族民歌发展走向的认知或争论,不仅不可避免,还会日益尖锐和激烈。
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孤独者拖着长长的残影,漫步在夕阳西下的小路上,那么孤单,那么悲凉。
作者回忆感伤之情,淡淡的孤独之感跃然纸上,这就是意境。
好的诗歌如此,好的音乐也是如此。
意境好似诗歌和音乐的灵魂,意境的深远与否直接决定了诗歌和音乐的活力和特点。
三、诗歌与音乐的现代结合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常常在古典诗歌中汲取养分,一些具有深厚古典文化功底的流行歌曲作词家,或重新谱写古诗词,或巧妙化用古诗词中的一些语句、意境或意象,企图以流传千年的古诗词来抒发现代人的情怀,为流行歌坛带来一股清风。
这类流行歌词既保留了音乐的明白晓畅,又添加了诗的含蓄隽永;既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与品格,又带有现代人的精神与气质;既蕴含古典的语言意蕴,又存在当代的音乐形式。
这成为了流行歌曲、歌词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正是创作此类“中国风”歌曲代表人物之一,细细琢磨其代表作《千里之外》的歌词,不难发现它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诸多相似之处。
“故事在城外/浓雾散不开/看不清对白”让人联想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时的恋恋不舍;“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是酒醒后见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万般无奈;“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天在山之外/雨落花台/我等你来” 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啼嘘。
从古至今,尽管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经历的事情各异,但人的情感却大抵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