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二节 呼吸衰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
第二节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一、概述
(一).概念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PaO2↓或伴有PaCO2↑的病理过程
(二).判断标准
PaO2 <60mmHg (8kPa)
PaCO2>50mmHg (6.6kPa)
(三)分类:
1.按血气变化特点分Ⅰ型: PaO2<8kPa , PaCO2正常
Ⅱ型:PaO2<8kPa , PaCO2>6.65kPa
2. 按原发病变部位不同分中枢性呼吸衰竭
外周性呼吸衰竭
3.按病程经过不同分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2.阻塞性通气障碍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的通气不足,关键是气道阻力增加。诸多因素影响着气道阻力,最重要的是气道口径。气道阻塞可分为中央性和外周性两类。
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
外周气道阻塞
2020
30
25
正常
肺气肿
等压点
阻塞性通气障碍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外周气道阻塞
外周性通气障碍引起气道阻力升高的机制:
(1)小气道内径变小:炎症、水肿、分泌物、痉挛、增生。 (2)等压点上移(移向小气道):导致小气道动态性压缩。
10080604020
PO 2PCO 246
40
PaCO 2
PaO 2
0 0.25 0.50 0.75s
血液通过肺泡毛细血管时的血气变化
(实线为正常人,虚线为肺泡膜增厚患者。单位mmHg )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 类型:部分肺泡通气不足--V/Q ↓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V/Q ↑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病因:支哮、慢支、阻塞性肺气肿、肺纤维化、水肿等 机制:
部分肺泡通气↓
血流正常 →V/Q ↓→静脉血掺杂(功能性分流)
通气不足
↓↓、CaO2↓↓
↑↑、CaO2↑
2↑↑、CaCO2↑↑
2↓↓、CaCO2↓↓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病因: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栓塞、破坏等
机制:
部分肺泡血流↓
通气泡正常→V/Q↑→死腔样通气
血流不足
↑↑、CaO2↑
↓↓、CaO2↓↓
↓↓、CaCO2↓↓
↑↑、CaCO2↑↑
3.解剖分流增加在生理情况下,有一部分静脉血经支气管静脉和肺内动-静脉交通支直接流入肺静脉,即解剖分流。此分流的血液完全未经气体交换过程,故又称真性分流。
在病理情况下,如:
支气管血管扩张
动-静脉短路开放 静脉血掺杂(真性分流) 肺实变肺不张等
吸入纯氧可提高功能性分流的PaO 2,而不能提高真性分流的PaO 2,可资鉴别。
原因与发病机制小结:
1.通气障碍通常引起Ⅱ型呼衰,通气障碍包括限制性和阻塞性2种类型
2.换气障碍通常引起Ⅰ型呼衰,换气障碍包括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
3.临床上常为多种机制参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ARDS) 原因:感染、休克等
病理变化:肺出血、水肿、肺不张、微血栓、肺泡透明膜形成
三、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CO 2潴留引起
呼吸性碱中毒:缺氧(尤其Ⅰ型)引起 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缺氧、肾功能不全所致 代谢性碱中毒:多为医源性
电解质紊乱:高钾或低钾血症、高氯或低氯血症等。
(二)呼吸系统的变化
呼吸增强
呼吸抑制 呼吸节律异常
潮式呼吸:
(三) 循环系统的变化 1. 心血管中枢兴奋与抑制
2. 肺源性心脏病 发生机制:
1)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过度 2)缺氧酸中毒→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3)用力呼吸时心脏受压→心脏舒张受限度
(四) 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1. 脑功能障碍
缺氧PaCO2↑
2. 肺性脑病(pulmonnary encephalopathy)
发生机制:
(1)缺氧酸中毒对脑血管的影响---脑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脑间质水肿等。
(2)缺氧酸中毒对脑细胞的损害- - 脑细胞水肿。
(五) 肾功能变化
轻者: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等。
重者:急性肾衰
(六)胃肠变化
胃粘膜糜烂、溃疡→消化道出血
四、防治原则
1.防治原发病
2.改善通气
3.合理给氧Ⅱ型患者: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
4. 防治并发症纠正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