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把握小学生数学学习起点
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复制”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形似神散”、“虎头蛇尾”的现象,往往是教师上课开始很让人激动,课中是云里雾里,课后感叹“学生会这样回答真没想到”。
分析原因,其一是我们的教师已习惯于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牵着学生走,而课堂一旦出现生成,教师就无以应对;其二是教师只注重“搬动”,而不重视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即“学习起点”。
把学生带到哪里,首先应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
因此,作为教师要正确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以及听的课例作如下阐述:一、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教师设计时,我们常常会这样:让学生“知道装不知道,懂装不懂”。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起点的分析,所设定的学习起点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并非是学生的现实起点。
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分析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要细致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贯通和延伸。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它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准确寻找教学起点的前提,没有系统的教材体系做支撑,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由于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高、面积的相等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分析以上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已经对数学的转化思想有了初步的感知——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知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利用转化思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合理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追寻课堂教学有效路径论文
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追寻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这就需要教师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并据此展开教学。
学习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必须的知识准备,它包括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
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根据学习进度,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现实起点是新知着陆的根。
实际教学中,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与教材编排的逻辑起点往往不能保持同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密切关注并合理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已成为我们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在“小数乘整数”实践中的认识和感悟。
看似很简单【起点预设】与“整数乘法”相比,“小数乘整数”只是多了“积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经验,本堂课我就以此为起点,抓住不同,重点解决“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课中练兵】1、教学用乘法竖式计算“0.8×3”。
2、学生独立计算“2.35×3”,并观察因数与积各是几位小数。
3、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4、出示4.76×12、2.8×53、103×0.25,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计算验证。
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5、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 1.48×23=6、用乘法竖式计算:3.7×5 0.18×5 46×1.3 35×0.24学生反馈情况如下:① 4 6 3 5× 1.3 × 0.24② 4 6 3 5 3 5× 1. 3 ×0.2 4 × 0.2 41 3. 8 1.4 0 1 4 04 6. 7 0 7 05 9 .8 8.4 2. 1 0第1、2题正确率达95%,第3、4题正确率仅为8%。
巧用学生学习起点 合理组织数学教学
下册《 笔算除法》 时, 学生理论性的学习起点是 : 用分 小棒 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算理、 口算除法、 除法的估
算、 除法竖式 。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 : 理解笔算除
法 的算理 , 将估算 的技能用于笔算除法中进行试商 , 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上课前一天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 :①估
整体知识体系中思考 , 弄清知识的结构体系 , 为学生 后续学 习知识奠定基础。通过 以上步骤达到 了解知 识点的显性和隐性的思想方法结构 ,了解知识发展 的纵向联系和知识发展的横向联系。教师在全面了 解学生的理论上的学习起点的前提下还得确定学生 现实的学 习起点 , 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 准备科
等问题做好准备 。因为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
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 的外部活
动来帮助理解 。学生从数学课堂上的“ 剪一剪” 、 “ 拼
一
拼” 、 “ 做一做” 、 “ 猜一猜” 等数学活动中可获得丰
样 的铺垫练习 : 用分小棒的方法做一做2 5 ÷5 ; 7 2 ÷ 9
的结果 , 并且和同伴交流分 的过程 , 再把结果用竖式 表示 出来 。设计这个操作练习的 目的在于检查学生
织学生学 习新知识 之前 ,数学教师 只有 以学生现 实的
展 区。
要实现教师系统 了解教材知识点的呈现形式 , 首先 , 教师要通读全套教材 , 全面了解各个知识领域 在每册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 ; 其次 , 要深入研究每课 教材 , 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知识点 , 了解每个数学知识
点在课本中的编排意图 ,了解每个数学知识点的生 长点和延伸点。 第三 , 要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点置于
张 军
( 吴忠市利通街第二小学 ,宁夏 吴忠 7 5 1 1 0 0 )
怎样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起点
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 : “ 如果 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 为一条 原理的话 ,我将 会说 ,影 响学 习的 最 重 要 原 因是学 生 已经知 道 了什 么 ,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 有的知识 状况 去进 行教 学. ”教师 应力 求 根
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能力确定教 学的
起 点.
63
+ 8 4 0、 9 03
师 :这张人 民币是多少钱?
生 :1 . 元
师 :对 ,能在你的学具钱里找 出 1 的钱吗? 元 生 :能.( 找出并举 得高高的)
生c :4
’ 9 4=0 93
21个
学 的唯一指标 ,而不是看教师有没 有 教完 内容 或教 得认 真与否 . 如果 学生不想学或学 了没有收获 ,即使
一
握 的知识和技能?2 学生是否已经 .
掌握或部分掌握 了教学 目标 中要求 学会的知识 和技 能?没有 掌握 的是 哪些部分 ? 有多少人掌握了? 掌握的
硬 币若干 )拿 出来 ,在小组里认一 认, 并把 这些钱分类 ,按你所喜欢
的标 准去分类 .
程度怎样?3 哪些 内容学生 自己能 . 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 师点拨 和 引导?只有 准确地 了解学生 的学 习
点 的.
纳分类的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深入 认识人 民币.
人 民 币在 日常生 活 中广 泛 应 用 ,学生经 常看到 、摸 到 、用到 , 是学 生非 常熟 悉 的东西 . 当学生 很
场式的服装 , 每套要 2 元 , 了 4 1 买 3
套. 请你估计一下大概要带多少钱?
生 A:70多元 . 0 生B 0 :8 0多 元 .
师 :小朋友 ,这节课老师邀请
大 家一起去文 具店购 物 ,买 东西 , 要用什 么去买呢 ?
小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方法归纳
小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方法归纳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起到了基础打磨的作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小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从理解数学概念的概述、理解数学概念的方法和掌握数学概念的实施策略上进行归纳阐述。
一、理解数学概念的概述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它是数学学习的起点。
数学概念是指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理等,如数的比较大小、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
首先,要明确概念的定义和意义,理解概念所代表的思想和实际意义。
其次,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要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和说明这些概念,从而将概念转化为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
二、理解数学概念的方法1. 通过具体事物引入: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力有限,可以通过具体事物引入概念,使学生能够从具体事物中感知到数学概念。
比如,教学时可以用具体的实物和图片辅助,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数学概念,如通过玩具积木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用实际物件理解数的大小关系等。
2. 创设情境引导思考: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理解中去应用数学概念。
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理解数学概念,这样能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可以设置购物、旅行和分组等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3. 运用类比法:通过将数学概念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常识和经验相联系,以类比的形式进行比较和分析,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新的概念。
例如,通过比较形状和物体的类比来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或者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东西来理解大小关系。
4.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通过举一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的方式,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进一步拓展概念的应用范围。
例如,通过在几何图形中举一些家具、动物等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图形的特征。
如何有效运用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起点
如何有效运用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起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开展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根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根底,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程度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之分。
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根底;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上已具有的知识根底。
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合理处理教材,调整课堂构造是进步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年级是一个人在漫长人生中学习的起点,一年级的学生身上有很多特性是他们独有的,比方说活泼好动,持久性不够,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针对这些在关键期的特殊特点,如何把握教学尺度,有的放矢,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培养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数学有着浓重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其热于学习,乐于学习,自己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能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境:老师我会做;我知道……当你的例题出如今黑板上时,这样的情境也许你不会生疏吧!这样的情境多了,我想就应该反思了,想想我们的教学定位准吗?教学目的是否切合实际,这样的教学还是否有效。
因此,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时效性,记得一位名家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我们想让他去的地方,那就必须首先知道学生如今到底在哪里?〞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十几减几时,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起点包括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迅猛开展的时代,这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竞争压力。
有效数学课堂 从把握学习起点开始论文
有效数学课堂从把握学习起点开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一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更多地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价值的情境,以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
一、提高教师运用学习起点的意识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否能得到有效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那么,首先我们要提高教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意识。
(一)加强理论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从过去的经验型教师发展为研究型教师,我们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因此,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是每位教师必须做的事情。
及时地给自己充电,为我们课堂的有效教学得到保障,也是教师合理、灵活运用学习起点的前提。
(二)抓好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事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剂。
课堂中教师必须时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入的审视和检讨,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行为,让学生的学习起点得到充分利用。
课后教师要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总结,使教学经验理性化,运用学习起点的意识得到强化,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改进后继教学。
从而提高教师运用学习起点的意识。
二、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策略(一)在课前调查中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1.调研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发展需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备课时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2.研究学生的理解程度。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已经有不少学生掌握了计算法则。
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了解有多少学生掌握了这一法则,他们的思维水平如何。
在上课之前,我在黑板上出示了34×16这个算式,问孩子们等于多少?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
有些学生采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说明这类学生可能已经提前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采用累加的方法计算,说明这类学生对于乘法概念的本质有所把握。
小度写范文[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模板
[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的道理,针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把握并利用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更为重要。
下面笔者就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对于如何寻找并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1.注重与学生的课前谈话一年级学生并非上学后才接触数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数学问题,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积累,从而形成属于自己个人的数学知识。
例如时钟的认识,大部分孩子平日已从家人那里有所了解;再如“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孩子在幼儿园基本上学习过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作为一年级的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其中有针对性的课前谈话是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有效途径。
通过谈话能理清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技能?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2. 把握课堂上的生成信息想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还应该及时把握课堂信息,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化状况,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及时作出判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使教学有的放矢。
3. 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开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学前情况和学习起点,并把学生在智力、知识基础、性格、兴趣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都看成是教学资源。
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知识还没教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合理利用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如何准确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
读法,从而展开新课的教学。
事实证明这样的课更能捕捉教学的起点,因为新课学习前的学生已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背景试着读出一些“比一万大”的数,只是找不到规律,或是读得不够流畅。
教师只要在这个起点上再给予适当引导、点拨,就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抓住学习起点儿童从出生到上小学,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一些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的因素,学习渠道不再仅仅只有教师和教材,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已经接触了很多的数学信息,有时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
因此,教师要研究分析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从中抓住学生准确的学习起点。
在此基础上,还要密切联系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要配以生活原型,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来进行理解,以实现对新知的探索。
如在进行“利息的计算”教学时: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张老师解决一个疑问吗? (学生兴趣高涨)师:去年“五一”节,我存进银行10000元钱,今年“五一”节去取回的时候,银行一共给了我10180元钱,这是为什么呀?(把两个数据在黑板上写出来)生l:钱存在银行里面有利息。
(板书:利息)生2:一年的利息是180元。
师:180元怎么算出来的?’生3:10180—10000=180元。
师:原来的10000元钱叫什么?生4:叫本金。
(板书:本金)师:昨天,我在银行里看到这样一条信息,定期一年,利率为1.92%(多媒体出示)。
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生5:意思是说,只要把钱在银行里存满一年,银行就能给你1.92%的利息。
生6:如把100元钱存进银行一年,银行就给你1.92元的利息。
生7:表示存满一年,利息就占本金的1.92%。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面还真广,这1.92%就表示一年的利息占本金的1.9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利息的计算”。
沿海省份家住城区的学生,由于市场经济、家庭生意的影响,对利息的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多,如果教师从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说起,学生可能就不感兴趣。
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有超常能力 , 一般情况下是不可 突破 的。 而学生 下 ,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 总是 习惯性地要做一些 的认 知起点到学习 目标之间的认知发展过程 出 已有 的数学知识 、数学经验则可以和学 生的认 教材 的分析工作 ,其 目的就在于通过分 析和研 现断裂或拉长, 选择的解 题方法契合学生的知 知发展水平同步 , 有可能超前或滞后 于学生 究 确定学习的状态 ( 也 逻辑起 点 )从 而使教学活 识经验基础 , , 能够较为顺利地实现教学 目标。
性则包括独立性 、 自信心、 好奇 法 , 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 增添了 心 ,教 实 中组 互 等在 学 践 ,织 动 其探索知识奥秘 的欲望和信心 。
学习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建立 以
提升 的过程 。新课程 比较重视 的意志为转移 的,潜质也可 以发挥。
综合知识 和综合能力 的发 展 , 教学 过程 中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活动 : 4师生共写共 改。每次作文时 , . 师生同写一 提倡感悟 、积累、运用齐头并 以 学生的 学习为本, 为学生 学习 服务, 才能使学 : 题目, . 爪 在师生 交流 评改中, 我惊叹于 学生独道 进, 知识 、 情感 、 能力协调发展 , 生更好地认识 自我 , 发现 自 我探索的时空 , 从而 一 的见解 , 对学生为 自己作文所提出的意见大加 课上应有大量 时间让学生进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 赞赏 , 曾记得有位学生来到我身边 , 悄悄说 :海 “ 听、 读 、 说、 写的训练 , 学生在 让 因 此, 我在进 行语文学法指 导的 课堂教学 : 老师, 我想给您写的 作文提个意 我 见, 觉得您的
.
文章缺乏 J L 童语言特点,我觉得您可以 在写完文 章后, 让我们大家先看一看 , 帮您改一改, 这样您 的文章会更好……”从此 之后, 当我写完文章 每 后 , 的第一任读者—— 学生便要先过 目, 我 学生 次次忠实的批语 , 一次 次热情的修改 , 一次次 真诚 的鼓励 , 令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 而我写 作 中的这种严谨态度和执着精神也深深地感染 了学生 , 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异常的高涨 。 我班 同学 已经把写作 当成学校生活 的一部分 ,并建 立起“ 我写你改佳作 园” 师生相互评改对方 的作 文, 使班 内真正涌起一轮又. 轮的“ 二 写作潮 ”’ 。 在教学 中学习角色的转换满足了学生 的新
基于学习起点的有效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起点的有效教学设计摘要:学习是自内而外的“生长”,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其学习起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都能得到提升,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学习起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前言:《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将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充分考虑在内,由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构建并逐渐生成。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管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已有知识基础都至关重要,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要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基础上展开,将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好。
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通过具体情境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引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所设计,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做铺垫[1]。
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强化,有利于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够通过对数方格方法的使用,得出图形的具体面积[2]。
而面积公式的推导是由学生利用一系列的操作,如数、剪、拼等完成的,但他们对从操作到转化、推导过程的表述会存在一定困难。
三、教学目标能够借助拼、摆等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
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会“转化”的方法,提升观察、推导等能力。
加深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前测基于以上分析,设计教学前测,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问题1:将高正确画到以下两个平行四边形中。
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以及个体存在学习差异,他们的学习起点也就不同。要准确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因此,面对我们的学生,在上课前,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怎样?
三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对症下药。
(1)教学前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起点。课前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准不同学生的起点,教师才能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出一篇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时,对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原始状态,课本中,出示了队列表演,每行有14人,共有12行,问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队列表演?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生一:利用点子图把12分成10和2,14×10=140,14 ×2 =28,140+28=168。把12分成9和3,8和4等等。生二:列表法,把14分成10和4,把12分成10和2,10×10=100 4 ×10=40 2×10=20 2× 4=8 100+40+20+8=168生三:用竖式计算。通过以上课前调查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用生一的方法,少部分学生用的是生二的方法,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用生三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
(3)通过课后的作业反馈,确定学生学习起点。课后作业不仅能反映出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是一条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课后的作业做得有很多错误,说明这位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没掌握,理解的不够透彻。有经验的老师总能及时地批改作业,认真分析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情况,把作业中暴露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学习起点以此来调节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流程。
找准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引领学生诗意般起航
用学生学 习数学的起 点进行教 学, 会使学生学得 更主动、 更有效 , 在 数学知识 的海洋里诗 意般起航 。 关键词 : 小学数学 ; 学习起 点; 知识基础 ; 生活经验
中图分 类号 : G6 2 3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0 1 0 X( 2 0 1 3) 0 2 — 0 0 4 9 — 0 3
和数 的简单排列规律 , 并且注 意让学 生通 过操作 、 观察 、 实验 、 猜测活动去发现规律 。 因此 , 在教学 这一 内容时 ,教师应该 在 已学 图形和数 的简单排 列 规 律 的基 础 上 设 计 稍 复 杂 的 图形 和 数 列 的排 列 规律 , 同时 , 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操作 、 观察 、 实验等
观 的认 识 。
在课 前 了解 学 生 的学 习 起 点 , 利 于 教 师进 行 教 学 过 程 的设 计 , 符合 学生的现实知识水平 , 有 利 于
课堂 的顺利进行 ,但课前调查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精
力, 作 为一线 教师 , 课 时量较 多 , 每 一 课 都 去 花 时
间 进 行 调 查 是 不 现 实 的 ,而 在 课 堂 寻 找 学 习起 点
习 资 源 上 已具 有 的知 识 基 础 、 理解 能力 、 计 算 和 实
遗憾 , 多一 些 成功 , 从而 引领 学生 诗 意般起 航 。
三、 全 程 关注 课堂 。 找 准学 生的 学 习起 点
验能力就具有一定的优势等。相反 ,平时学 习态度
不端 正 、 学 习 习惯 不好 、 成 绩 较 差 的学 生 肯 定 在 知 识基础 、 学 习 能力 上 相 对 较差 。这些 都需 要 教 师 在 课 前 进 行 分 析 , 以便 对 学 生 的 现 实 起 点 有 一 个 客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一、课题研究缘起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立足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组织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而是带着他独有的数学视角开始新的学习,有时他们的想法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所以,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底细,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使教师教的有的放矢,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滋味。
2.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寻找“起点”的策略有误:教师在找寻课堂教学的起点时通常有两种策略,一是从教材中找,把教材的起点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二是从自身的储备中找,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
这样寻找到的起点,不是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低,会导致教学只是重复学生已经会的,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高,会导致教学只是少数人“唱戏”。
(2)运用“起点”的意识不强:课堂中教师通过谈话、操作等形式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可是只停留在此,教师还是按照预设过程完成教学。
对课堂中找到的“起点”置之不理,运用“起点”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意识淡薄。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
为此,本课题设想通过寻找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一)研究价值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那种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只顾”演教案”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学习起点”认识和把握不够准确,层次也参差不齐,而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确定学习起点的途径
确定学习起点的途径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 通过课前调查确定学习起点
课前调查是指在上课前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个单元起始课的教学或教师上研讨课、借班上课等。课前调查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是访谈调查,或者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同时运用。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100%的学生已经认识圆,95%的学生已经会用圆规画圆,90%的学生初步了解半径、直径、圆心等几个名词。可在访谈中,一个学生“一语道破天机”:圆上的点究竟是哪些点?可见,虽然100%的学生已经认识圆,95%的学生已经会用圆规画圆,90%的学生初步了解半径、直径等概念,但学生对“圆上的点”却未能深刻理解!由此可以推断,他们对半径、直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可能仅浮于表面。看来,让学生认识圆外的点、圆内的点和圆上的点,体会圆上的点有无数个,是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p
浅谈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起点
的状 况( 已经 知 道关 于年 、 、 你 月 目的哪 些 知识1这 种 . 知识 的展 现对 学生 来说是 激动 人心 的 , 他们 会 以极大
的热忱 , 把自己掌握 的知识尽其所能地告诉老师和同
学 。在这 个过 程 中 , 师与学 生的对 话在 无意 识 中 自 教 觉进行 , 生的 已有知识 情况 非常 自然地 展现 在老 师 学
维普资讯
【论 坛 】教海探航
荫王 薄 _ { 编4 - 韦 : l - :
浅 谈 如 何 把 握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的 起 点
一 周 晓 喻
一
、
了解 学生 的知识 基础
生 4 我不 同意 , 不完 全是 这样 的 , 的一 个 月 : 也 有
l 2月 3 1日 。
学 目标 中要求 学生学 会 的知识 和技 能? 握 的人 有多 掌
少 , 度怎 样 ? 1 程 ( 学生 是 否 已经 具 备 了进 行新 的学 习 2
生 5 我还 知道 3 天 的是大 月 ,O天 的是小 月 。 : 1 3
所 必须掌 握 的知识和 技能 ? ) ( 哪些 内容学 生 自己就 能 3
生 6 从 拳 头上可 以知道 月份 的大小 f : 学生边说 边 举起 拳 头数 了起 来)一 月大 , 月平 , 月大 … … , 二 三
师: 这个方 法你 是怎 么知道 的? 生 6 我爸爸 有一 次教给 我 的 。 : 师 : 有要说 的吗? 还
学 会 , 些 内容 需要 教 师 点拨 和 引 导? 有 比较 准 确 哪 只
面 前 。针 对 学生 对 “ 、 、 的知 识 已有 不 少 的了 年 月 日”
解 , 且 是大 部 分学 生都 有 这样 的知 识基 础 . 师在 并 教
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 二) 学 生 — — 生 长 的 学 习起 点
8 8
1 、备课——为课堂的得心应 手提准 内涵 。这 既
态又将成为课堂教学 中学习起点的生长点。在课 堂教学 中应
学习起 点, 并适时地切入课 堂、 掌控课 堂对确保 高效课 堂具有 这两种水平之间 的距离就是“ 最近发展区” 。 受此理论启示 , 只 关键词 : 学 习起 点 高效课堂 静止 生长 灵动
高效课堂是每一名一线教师孜孜 以求 的 目标 。老师们通 充分考虑学生静止 的学习起点和生 长的学 习起点 。 常较 多地关注课堂达成教学 目标 的途径 、 课堂的精彩程度 、 成
提供学生学 习该 内容难易程度 。 因此 , 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 的 义 。
直观把握 , 主要来源 于对教材 的解读。 例如 , 三年级 的《 认识分 数》 这 一单 元 , 虽 然对 于分数 的系统 学习放在五年级 , 但三年
级学生在现实 的生活 中已经不同程度 地接触过分数 ,其 学习
二、 把握学习起点进行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
要合理 把握学生 的学习起 点 ,教师首先要依托教材明确 学生静止的学习起点 ,然后通过课前或上课 的导人环节充分
的起点 与教材 的分析是相吻合的 ,再 者分数 的意义 也是 四年 了解学生 , 对学生真实 的学习起点定位 , 及时调整 教学设计 , 级学习小数数位意义 的基础 ;在研读 教材 分析中我们发现学 并通过课堂活动 , 创造性地 生成课堂 资源并加 以利用 , 使课堂 生应该掌握 的范 围与程度是 : “ 能理解 简单 分数 的意义 , 能认 、 蹦发 活力 与精彩 。 以下从 常规 教学 中的备课 、 上课 、 反思三 读、 写、 比较 、 计算同分母 的分数 。” 所以学习这一单元的可能 个角度来探究应对不 同学 习起点时 ,如何采取有效策 略构建 起点应定位在 简单 的范畴里 ,实施的技巧应多借助于数形结 高效数学课堂。 合, 如“ 涂一涂” “ 折一折 ” “ 圈一圈 ” 等逐步减少对直 观图形的
把握数学学习起点 引领孩子有效学习
次学生是 否 已经掌握或部分 掌握 了教 学 目
标 中要求学会 的知识和技 能。只有 准确 了 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才能确 定哪些知识应
重 点进 行 辅 导 , 些 知 识 可 以 略讲 或 不讲 , 哪
究 ,使学生 的学习过程 变为研究问题的过 程, 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地发展 。”
内在联 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探 究规 律, 拓展提 高。 2了解 学生 。 . 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很
须要在研究学生学情的基础上 , 充分预设学
生课堂生成 情况 , 并把学生现场生成的学习
多教 师都 意识 到了这一 点 ,都 知道要 了解 学生 的现 实起 点 , 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 备 学生”这 时候 的“ , 备学生” 际上在很 大程 实
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在教 学时就可以采 ,
用 迁移 的方 法 。 么 怎样 迁 移 呢 ? 们 要 想 那 我
办法激活 学生的 已有知识经验 ,密切 联 系 旧知 。 心设 计复习题 , 精 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和 旧知联 系的连接点 ,让学 生的学 习建立
课堂上要善 于倾 听学生 的发言 ,问一问学
重要 内容 , 在前期 家庭教 育中, 它是重要的 内容之 一。已经有相 当比例 的学生能背诵 全部乘法 口诀。基 于这样 的认识, 我们 可以 改变教 学思路 : 第一步 , 从计 算乘 法算式的
以后还有哪些知识 与此相关 ,理清学 生知
识结构 , 掌握学生的逻辑学习起点。
比如 学 习“ 三位数 的退位 减法” 学生 ,
生的想法 ,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抓住学生 的知识经验 的变化状况 ,及时 了解学生的 真实想法 , 不断地调整 自己的行为 , 了解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内容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确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准确估计到,这样,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距离。
因此我们教师需进行调查,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
可以通过课前谈话,课始、课中提问:如“关于这些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等方式,听一听不同层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万以内数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并不陌生。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会读万以内的数,个别学生的读数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数中间有两个零的数上。
在处理教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数字自由组数—将数分类—学生充分读数—讨论、小结读数方法”这样一种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起点上,让学生在读数中感悟读法。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做到“以学定教”。
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教材的呈现次序一般来说,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多地关注知识的逻辑起点,这涉及到教材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也是教材编写的局限性之一。
当学生的现实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时,我们有必要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适度的调整。
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材提供了这样一条教学路径: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积累感知;2、看着得数想乘法算式;3、看着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把握小学生数学学习起点
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对从事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情感态度等。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起点分为两类,即: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
通俗地讲,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根据学习进度,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
教师要合理地确定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使学习起点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从而使学生有信心、有决心去探索、去学习。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学习的现实起点
教师只有找准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找准学习的现实起点呢?
1.提前预习,有的放矢。
对于同一学习内容来说,有时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要高于学习的逻辑起点,而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会低于学习的逻辑起点。
如何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呢?我通常是在每一次学习新知识之前,布置给学生具体的预习要求:你知道这一部分讲了什么知识?你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在课堂上与大家共同解决?通过课前预习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优生进行指导,对学困生给予个别补救。
2.交给学生言语权,从学生的言语中发现学生的认知起点。
课堂上要
给足学生言语权,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教师才能更加准确地找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并发现不同学生起点的高低,从而有效地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的流程才能变成智慧碰撞的过程,学生才会从一次次困惑中破茧而出,由怀疑而探究,由缺憾而追寻。
3.炼就一双数学的眼睛,从生活情感中挖掘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对所学知识所承载的生活基础的情感态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效,这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基础。
数学老师需要炼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儿歌中的数学、童谣中的数学、诗歌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去发现、体会、领悟数学之美,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在考虑对学生认知起点追寻的同时,兼具考虑学生学习情感起点的追寻,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数学学习的人文性。
4.在对“理所当然”的质疑中反思学生认知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毕竟无法亲历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教学中总会有对学生认知起点定位的偏颇。
在我们认为的某些“理所当然”的事件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认知起点的认识,错过了许多教育的契机。
所以我们需要时时反诘自我:我是不是在理所当然地认定了学生的认知起点?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1.设计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及时调整教学顺序。
教师往往习惯于设计单一化的教学方案,这就给自己在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带来很大的难度。
所以,教师要事先摸准不同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设计板块
式的教学方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顺序。
2.构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意志、态度等投入课堂学习。
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把握教学整体目标及每一教学环节具体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力求构建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以便对付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
三、改进教案撰写格式,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合理把握。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从合理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出发,而不是从备教材教法出发,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要变“设计为教师教服务的教案”为“设计为学生学服务的学案”,以反映分析学生、分析教材、构建教学方案和拟定教学思路的全过程。
学案设计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反思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