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探索宇宙》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8、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 情境导入: 同学们, 2003 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 5 号”的发射成功, 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 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1/7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 由行星及其卫星、 矮行星、 小天体 (包 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 宙中并不是唯一的。

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 它们 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 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 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 6、阅读课本第 61 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银河系大约由 1000 亿~2000 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 10 万光年。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等。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于图片、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但是,对于宇宙的起源、结构等深层次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但是由于内容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认识恒星、行星等宇宙中的基本天体,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基本知识,恒星、行星等宇宙中的基本天体。

2.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宇宙的知识,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宇宙模型、恒星和行星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PPT:设计精美的教学PPT,展示宇宙的知识点和相关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宇宙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宇宙产生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恒星、行星等宇宙中的基本天体。

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让学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呈现的知识点,总结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宇宙的知识问答,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7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下册

《3.7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基本的宇宙科学概念,例如恒星、行星、星系等;能够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并得出结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星空,识别不同的星座;通过实验探究行星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理解宇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天文望远镜、星球模型、星座图等教具;2. 布置观察星空的任务,让学生提前做好观察记录;3. 搜集有关宇宙的科普资料,供课堂讨论使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些关于宇宙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 介绍一些关于宇宙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初步的了解。

(二)新课教学1. 观察星空(1)教师准备一些星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星空,了解一些常见的星座和行星。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尝试自己画出一些星座和行星。

2. 宇宙的探索(1)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包括望远镜的使用、太空探测器的发射等。

(2)讨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未来可能的探索方向。

3. 宇宙中的物质(1)介绍宇宙中的物质构成,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彗星等。

(2)讨论这些物质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4. 宇宙的演化(1)介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包括大爆炸理论、暗物质、暗能量等。

(2)讨论这些理论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们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影响。

(三)课堂互动1. 提问: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关于宇宙的问题,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一起讨论和解答。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4_探索宇宙》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4_探索宇宙》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4_探索宇宙》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4_探索宇宙》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宇宙有更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相关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知识点和探索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2.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3.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组成和恒星、行星等的天体特点。

2.探索宇宙的方法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实例:准备与宇宙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教学视频:准备宇宙探索的相关视频,用于呈现和讲解。

3.实验器材:准备星座卡片等实验器材,用于实践操作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对宇宙产生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宇宙”。

2.呈现(10分钟)播放宇宙探索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由哪些部分组成?恒星和行星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星座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星座的特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星座的形成和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宇宙探索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宇宙探索的成果。

幼儿园探索宇宙教案 幼儿园探索宇宙

幼儿园探索宇宙教案 幼儿园探索宇宙

一、引言宇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源泉。

而幼儿园是儿童认识和接触世界的最早阶段,对宇宙的探索教案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幼儿园探索宇宙教案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宇宙教案的设计目的1.引发幼儿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

2.启发幼儿对宇宙的认知和想象,促进其语言、思维和感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3.培养幼儿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促进其良好的价值观和态度的形成。

三、宇宙教案的设计内容1.宇宙的起源和组成- 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引导幼儿探索宇宙的神秘和奥妙。

- 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展示宇宙中的星球、星座、黑洞等各种奇观,增加幼儿的视觉和感知体验。

2.宇宙中的生命- 通过图画故事、游戏活动等形式,介绍地球上的生命和外星生物的想象,引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 组织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从小开始培养对自然的探索和发现能力。

3.宇宙中的科学家和探险家- 讲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宇宙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和探索的向往和热爱。

- 组织模拟实验和观测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和奥秘。

四、宇宙教案的实施方法1.适当选择适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兴趣的教学资源,如图书、教具、视频等。

2.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讲故事、观察实验、游戏活动等,给予幼儿多种感知和认知的渠道和途径。

3.重视情感教育,通过对宇宙的探索教案,引发幼儿情感上对宇宙的畅想和对未来的向往。

五、宇宙教案的评估和改进1.通过观察和记录、小结和反思,对宇宙探索教案的实施进行评估。

2.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对宇宙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其更加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3.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研讨,不断完善和提升宇宙探索教案的质量和效果。

六、总结宇宙探索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个复杂而有意义的过程,其背后包含了对幼儿认知和心理特点的深入研究,对教学资源和方法的精心选择和应用,以及对教育目标和效果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第2课时)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第2课时)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3节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第2课时)【核心概念】9.宇宙中的地球【学习内容与要求】9.5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⑪认识认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星系是宇宙的基本组成成分;了解银河系的构成、大小与形状;知道太阳系在银河系的地位;了解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在宇宙中的地位,认识宇宙的无限性;2.科学思维:理解银河系是宇宙中普通一员;理解宇宙的无限性;3.探究实践:通过自学、讨论、制图等活动,学生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态度责任: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勇于探索宇宙的兴趣,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对迷信,培养正确的宇宙观。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新浙教版七上第三章第3节《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地球、太阳及宇宙起源等内容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广袤与浩瀚,了解庞大的银河系只是宇宙中的普通一员,太阳更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恒星;从而体会宇宙的无限性;提升学习探索宇宙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本课时既是太阳系的深入与拓展,更是后续学习宇宙相关知识的基础,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思路】星系→银河系→宇宙→北斗七星【教学过程】处?1、星系:星系是由单颗恒星、恒星系统、星团、尘埃和气体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大型天体系统。

2、星系的类型:天文学家把大多数星系分为三类:旋涡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3、银河系:(1)银河系属于旋涡星系;(2)银河系的形状:①从侧面看,银河系呈扁圆盘状;②从上往下看,能够看到银河系的旋涡结构。

(3)银河系的组成:①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巨大星系,所着的恒星都围绕银河系的中心旋转。

②太阳只是银河系内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太阳系不在银河系中心,而是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104光年,约2.4亿年绕银河系中心转一圈。

《探索宇宙》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课程内容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宇宙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宇宙中的星体和星系
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未来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了解学生对于宇宙的认知情况。
激活学生的前知
教学内容的呈现
教学策略
采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宇宙的相关知识。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宇宙的奥秘。
《探索宇宙》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2023-10-30
contents
目录
课程概述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资源与评估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课程概述
当前学生对宇宙的知识了解相对较少
宇宙作为自然科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关注度
课程背景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特征和演化过程
互动白板
展示宇宙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结构和组成。
教学模型
03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内容
4. 归纳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与宇宙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宇宙探索的主题。
2. 讲授新课
首先介绍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然后讲解太阳系、银河系等宇宙结构,接着分析宇宙探索的意义与价值,最后讨论人类在宇宙探索中的贡献与局限。
多媒体教学设备
包括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和音频内容。
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获取最新的宇宙探索信息和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
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标准
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等方面。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学生评价表)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学生评价表)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学生评价表)【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8课【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8课。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很显然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拓展延伸性。

本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膨胀的宇宙,这一部分分为二层。

第一层是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规模;第二层是了解宇宙的状态一在膨胀;第二部分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充满活力,这是对宇宙的运动变化的另一种描述。

如果说前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宇宙的结构、规模和状态。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认识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一恒星的变化;第三部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中取得的成就。

一是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二是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信许多的学生都知道载人飞船“神州”5号“神州”6号的发射成功,也知道我国登月计划中一部分一绕月卫星实验成功。

这些都是极佳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同时也能激发起学生天文方面的兴趣。

本课实质上就是利用形象的资料展示科学家的一些重要探索成果:1、宇宙是由许多庞大的星系组成的,而且至今未发现其边界。

2、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宇宙的某一部分正在不断地膨胀。

3、恒星有一个较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通过这些,让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概念。

教材还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的。

【学情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是小学科学教材“地球与宇宙”这一方面知识的综合、归纳与最后升华形成宇宙认知的体系的总结课。

神秘的宇宙、浩瀚的星空,引人无限暇想,很多学生对宇宙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天文知识也并非一无所知,但他们知道的并不多,学生对宇宙的认识都只是它其中的某一部分,某一现象,是支离破碎的、星星点点的,还没有将宇宙中这么多的天体进行梳理、归纳、排列,或者说还没有将他们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轮廓。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3探索宇宙 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3探索宇宙 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3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定义和组成;2.掌握宇宙演化的基本过程;3.渗透宇宙观念,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1.宇宙的定义和组成;2.宇宙演化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宇宙,包括宇宙的定义和组成,以及宇宙演化的基本过程。

通过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奥秘和宇宙观念的渗透,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方法1.听讲: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宇宙的定义和组成,以及宇宙演化的基本过程;2.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宇宙观念对我们的影响和意义;3.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一些概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问学生:“你们认为宇宙是什么?它包括什么?”2. 讲解宇宙的定义和组成(15分钟)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讲解宇宙的定义和组成。

可以讲解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其他行星、恒星、星系等在内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宇宙由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包括宇宙尘埃、星云、恒星等。

3. 讲解宇宙的演化过程(15分钟)继续使用PPT或板书,讲解宇宙的演化过程。

可以简要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大爆炸理论、星系的形成、恒星的诞生和死亡等。

4. 讨论宇宙观念的意义(10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宇宙观念对我们的影响和意义。

可以让学生发表观点,引导他们思考宇宙观念对科学发展、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影响。

5. 进行实验(20分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一些概念。

例如,利用模型或实验装置展示宇宙的膨胀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概括宇宙的定义和组成,以及宇宙演化的基本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他们对宇宙观念的理解和思考能力;2.实验记录:评价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能力;3.小结活动: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内容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恒星、银河系、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简单的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宇宙的基本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了解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宇宙概念和现象产生好奇,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认识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基本宇宙概念,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基本宇宙概念,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难点:恒星、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宇宙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美丽和神秘。

提出问题:“你们对宇宙有什么认识和疑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基本宇宙概念。

同时,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让学生对宇宙有更深刻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刚刚呈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3.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3.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宇宙探索的概念。
- 实践活动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实践探索和分享知识。
- 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宇宙探索的概念和历程。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测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短的测试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测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作业评价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在课堂上或通过在线平台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让学生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和技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对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数学课上,学生学习了比例、概率等基本数学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在物理课上,学生了解了光、声、力等基本物理现象,对科学探究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作业评价方面,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但对于一些宇宙探索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宇宙的组成和结构等知识点,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扎实。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1. 课堂互动不够充分:在讲解宇宙探索的历程时,我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使得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

本章内容丰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

但宇宙作为一个广阔的主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破重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宇宙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和结构2.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3.宇宙探索的方法和手段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4.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宇宙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望远镜、星空图等。

3.设计好讨论题目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景,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绘制星空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2.知道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科学态度目标:
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与越来越多。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如何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认识和探索宇宙的。
难点: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宇宙有关的资料,并进行梳理和提炼,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聚焦
1.提问: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更好地帮助人类探索宇宙的?
2.学生自由分享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科技进步与宇宙探索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索
活动一: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1.出示: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3.教师小结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过程进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活动二: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
1.出示: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的相关资料
微课教源
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教科版所属章节:《宇宙》单元第七课
录制工具和方法
手机和相机录制视频、后期剪辑软件加工
设计思路
本课想利用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重要科技成果,如各种望远镜和航天器,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从中感受到科学家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宇宙有更深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知道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知识。

2.难点: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宇宙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宇宙中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知识。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宇宙知识的相关案例。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呈现的宇宙知识,进行思考和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帮助学生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可以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星空、了解航天科技等。

探索宇宙-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

探索宇宙-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

探索宇宙-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及其组成。

2.掌握太阳系和星系的运动规律。

3.深入了解星空的组成、特点、观测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科学素养。

4.探究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宇宙的奥秘。

5.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和科学研究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组成和宇宙起源宇宙是包括天体、空间、能量、物质等一切存在的总体,简单来说宇宙即一切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的事物、物质和能量。

2. 太阳系和星系的运动规律太阳系是包括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行星带、彗星等天体形成的一个星系系统。

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公转运动,而太阳则自转。

星系是指大量星体在空间中互相吸引形成的系统。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是极其复杂的,而星系的形态总体上可分为规则星系和不规则星系两种。

3. 星空的组成和观测方式星空主要包括星点、星群、星云、星系、星座等。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肉眼观测、望远镜观测、天文摄影、射电遥感等。

4. 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特点太阳系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五大行星被认为是类似的行星,而另三个行星则比较特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太阳系和星系的运动规律、星空的组成和观测方式、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特点。

•教学难点:宇宙的组成和宇宙起源的概念解释、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的阐述。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结合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总结概括和解释概念定义。

2.行星运动轨迹的模拟实验及数据处理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3.观察影像资料,结合线上星空观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星空的特点、观测方法和应用。

4.设计小组研究任务,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探究太阳系中各行星的特点和宇宙秘密。

五、教学过程1. 宇宙的组成和宇宙起源教师引导学生对宇宙的概念进行自我解释,并求同存异。

介绍宇宙的组成和宇宙起源两个方面。

做出PPT讲解,并留下问题对学生进行思考。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宇宙的起源、恒星和行星的区别等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讨论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2.恒星和行星的区别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宇宙中的恒星和行星,了解它们的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宇宙的相关知识。

3.讲授法:教师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宇宙星空图片2.恒星和行星的资料3.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宇宙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

2.呈现(10分钟)呈现恒星和行星的资料,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恒星和行星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找出天空中的恒星和行星。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恒星、行星等概念。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还有哪些未知?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探索宇宙的热情。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起源和恒星、行星的特点。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

(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22课探索宇宙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宇宙是什么,它的组成部分以及我们如何探索宇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宇宙的定义、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探索宇宙的方式。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理解宇宙的无限广阔。

三、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视、教学课件、课堂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宇宙的相关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和教材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宇宙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无限广阔,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宇宙以及宇宙中可能存在的事物。

3. 讲解(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宇宙的定义,即包括地球、太阳、行星、恒星、银河系等一切存在的空间所组成的整体。

(2)教师介绍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星球、恒星、银河系、星系团等。

(3)教师从宇宙诞生的原因、宇宙中可能存在的生命等方面,向学生介绍探索宇宙的意义和目的。

4. 实验活动(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系模型,让学生了解太阳、行星、卫星等的相对位置。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天文观测,使用望远镜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和行星,让学生体验探索宇宙的乐趣。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宇宙的定义、组成部分以及探索宇宙的方式。

6. 练习与评价(20分钟)(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热情。

五、教学延伸1. 在家长会上邀请一位天文学爱好者或专家,为家长和学生分享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

2.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拓展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

幼儿园大班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章标题:探索未知的奇妙世界——幼儿园大班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而宇宙作为无穷无尽的未知世界,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探索领域。

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幼儿园大班学生深入探索宇宙,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更需要深度的教学思考和反思。

二、宇宙主题教学的意义1. 引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宇宙是人类探索的最后边界,而宇宙主题教学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2. 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能力宇宙主题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星空、了解星座、学习行星运行轨迹等方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他们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3. 拓展知识面和认识世界宇宙主题教学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地球以外的世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

三、宇宙主题教学设计1.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图片、模型、影像资料,甚至安排露天教学等多种教学资源,带领幼儿大班学生领略宇宙的神秘和壮丽。

2. 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亲子角色扮演、户外星空观察等方式,将宇宙的概念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3. 情感化的教学引导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加入适当的情感元素,比如家庭故事、小品演出等,引导孩子们对宇宙展现出情感上的认同和关注。

四、宇宙主题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幼儿大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让教学内容更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

2.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灵活应对幼儿们的反馈和情绪变化,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到宇宙主题教学中来。

3. 教学效果是否能够全面评估在教学结束后,需要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宇宙主题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五、对宇宙主题教学的个人理解和观点在宇宙主题教学中,我认为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和情感化的教学引导,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4.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行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5,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田人造卫星研制的设想始于1958年,在1968年召开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研制计划正式纳入正轨。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升空。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号由”长征”4号火箭发射升空。遥测和信号接收都正常,卫星图像质量之高,得到了世界气象部门的公认。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对卫星进行改进,加紧新型号研制工作的同时,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卫星系统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直接应用。1999年10月中国--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卫星发射成功,所接收到的卫星图像资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产、能源、测绘、环保等众多部门。1999年至2003年中国连续发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并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3.总结宇宙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宇宙的整体形象。
(2)讨论: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里有什么?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部位?宇宙里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文明?(根据学生的回答调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录像)
(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播放各种航天探测器)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4)展示各种航天器:布置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组合成专题资料,办成小报。
迄今,各种宇宙探测器已先后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哈雷彗星以及许多小行星进行了探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像金星终日蒙上的一层密雾浓云及温暖世界,火星上的所谓人工运河和生命存在之谜.土星的奇异光环和卫星家族,最大的木星及其圾光景观等,通过探测器的探访,大都陆续寻觅到了答案,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崭新的太阳系面貌。现在,“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经过10年的漫长旅途,在造访众多行星之后,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它们肩负着人类神圣的使命,奔向更加遥远的恒星世界。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宇宙探测器必将在探索太空,开发宇宙中建立新的功绩。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