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读书笔记——论教与学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与学的有效性

这个星期我阅读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该书的目的是阐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书内容丰富,介绍了人生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改革旧教育,设立新学校,教学原则,各科教学法,学校制度等各个方面,已具有了普通教育学的性质,这位圣贤先哲的教学理论在今天看来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大家都知道,教与学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传统教学主张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而新的教学理念又提倡以学为中心,教是为了不教。五花八门的教学理论充斥于我们周围,已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那么,到底怎样的教与学才能真正产生效果呢?三百多年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的论述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教学应当遵循适当的时机

夸美纽斯以各种自然现象作比,他说,一只鸟儿要想繁殖它的种类,它不会在万物都被寒冷冻僵了的冬天去繁殖,也不会在万物都被酷热烤焦了的夏天去繁殖,并且也不会在万物凋零的秋天去繁殖,它只会选择在春天繁殖,因为那时太阳给万物带回了生命与精力。同样的,园丁种植树木也会遵循自然节律,避开夏秋冬天,选择对植物生长有利的春天。对于人类来说,儿童时期等于春天,青年时期等于夏天,成年时期等于秋天,老年时期等于冬天,所以人类的教育应从人生的青春开始,也就是从儿童时期开始。此外,作者还指出早晨最宜于读书,因为在这里,早晨等于春天,正午等于夏天,黄昏等于秋天,夜间等于冬天。

其实,这样的观点在我国古已有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国从古代起就很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一些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许多关于胎教和儿童教育的宝贵思想。比如中国古代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俗谚,正好反映了从婴孩时期就应该开始进行教育的思想;孔子总结教育经验时得出“少苦味成天性,习惯自然成”精辟结论,汉代贾谊明确提出了“早喻教”的观点,认为婴幼儿心地纯洁,可塑性大,在婴幼儿的赤子之心还为受到外界环境的熏染时,先人为主,及早教育,就会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应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书中同样是以自然现象作比,小鸟在卵内成形以后便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它动,它冲破蛋壳,一旦脱离了它的囚牢以后,它就在母亲所供给的温暖与养育中得到了快乐,它期望地张开嘴,贪婪地把食物吞进去,它在空旷的天空中练习翅膀,后来就快乐地去运用它的翅膀,总而言之,它表示一种热切的愿望,要去实践它的一切自然功用。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教育上,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教导的方法应该减轻学

习的苦楚,使学生在功课上不受到任何阻碍或耽误他们的进步。教师应该温和,循循善诱,用仁慈的情操与语言吸引学生,使学习轻松变成一件轻松而快乐的事情。

诚然,夸美纽斯无疑是睿智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识的获得要靠自愿而不能靠强迫。假如一个人没有食欲,却强迫他去吃东西,结果只能是呕吐,至少也是不消化或者不痛快。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务必要让自己所教的东西符合学生的兴趣,要研究学生,研究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前的起点行为,包括知识经验背景,学习需要,能力水平,智力类型和学习风格,理解学生,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这样的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过程不能跃进,要一步一步前进。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去做,而且每一步之间应该保持一种不变得渐进。正如一只小鸟的成长,当它破壳而出,雌鸟并不立马让它去觅食,而是喂它,用自己的身体替他保暖,这样促进它羽毛的生长。当幼鸟的羽毛业已长好的时候,雌鸟并不立即把它从巢里抛出去,使它去飞,而是教它在鸟巢里展动翅膀,然后再到靠近鸟巢的巢外去飞,先从一枝树枝飞到另外一枝树枝,再从一株树木飞到另外一株树木,再后才从一个山头飞到另外一个山头,直到最后它具有充分的自信,能在旷野飞行为止。按照这个原则,夸美纽斯指出,各个班级的功课都应该仔细分成阶段,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开辟道路,指出途径。时间应该仔细划分,务使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一定的工作。

我国古代的教学也注重按一定顺序进行。《学记》要求“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就是说,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朱熹又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循序渐进,可见这条教学原则的重要性。循序渐进要求教师兼顾教材的系统性和学生认识的循序性,一味搞突击、赶进度、跳跃前进,那必定是“欲速则不达”,以学生接受不了而失败告终。如果循序渐进教学,学生的基础打好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学习进度自然会加快,效率自然会提高。

四、教学的发展都是内发的

书中讲到,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面,发展都是内发的。同样以一只鸟来说,首先形成的不是足爪、羽毛或皮肤,而是体内各部分;树木得到天上的雨水和地下的水分做养料,它吸收养料不是经由外层的树皮,而且经由最内层的微孔。所以园丁并不灌溉树枝,只灌溉树根。同样的,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悟性,应该知道一切可以使悟性变得敏锐的方法。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理解事物,然后再去

记忆它们,经过这两点的训练学生才能熟练的运用语文,实际工作的能力才能产生,就像园丁要关注植物的根芽,根芽才会把生命力输送给树干,这样树木才能开花结果一样。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学校中的许多教师,他们并不把学科知识讲清楚,或者说不知道怎么把知识讲清楚,而只是一味的、无休无止地要学生默写,让学生死记硬背,最后把学生弄得精疲力竭,费时费力却不得要领。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而外的,教学也不例外。

五、教学内容应该先易后难,先普遍后特殊

这一原则的论述同样先以自然现象作比,一个蛋的形成并不是从最坚硬的部分蛋壳开始的,而是从蛋的内容开始的。鸟儿学飞,先习惯用腿站,然后徐缓地运动它的翅膀,直到自己能从地上飞起来为止。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进化无不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所以教育也应该遵循自然法则,使学生先知道最靠近他们心眼的事物,然后去了解不太靠近的,随后去学习相隔较远的,最后才去知道相隔最远的。学习内容除了注意先易后难,还应该注意先普遍后特殊的规律。正如一个画家在作画时,他并不是先画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个鼻子或者一张嘴,而是先用木炭勾出一个面孔或全身的轮廓,然后才用笔轻轻勾画,加上光与影,用各种颜色把各部分仔细画完。推及到教育上,每门学科都必须先教它最基本最简单的原理,使学生对它能有一个概念,然后把规则和例子放在他的跟前,进一步去发展他的知识。这就如同一颗树,即使活了一百年也不发出新的枝丫,只是听任原有的枝丫去发展,去扩大而已。

所以,我们教科书的编排、练习题的设置都应该遵循先易后难、先普遍后特殊这样一个原则。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先运用他们的感官,然后运用记忆,随后再运用理解,最后运用判断,这样井然有序,知识才会牢牢的记在心里。比如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让学生先去了解这门语言,然后再学写作,最后才学说话,和写作相比说话更为困难,因为说话的进行时很迅速的,而写作还有思索时间。

六、通过实践把知识固定在记忆里

夸美纽斯说,自然因为常动,所以才变得丰产而强健。树木愈受风吹,生长得便愈快,根也生得愈深。雨暴、冰雹、雷电的刺激有利于一切植物的健康,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凡是最受风雨侵袭的地点是应当可以产生比较坚硬的木材的。冶匠想使他的铁质变坚硬,就需把它反复放到火上和水里,这样冷热反复,最后它就变得坚硬、耐久了。同样的,所教学科如果不反复的温习与练习,教育就不能彻底。在这里,夸美纽斯为我们提出了一条宝贵的学习方法,那就是通过教导别人来教导自己。他说假如一个学生想获得进步,那他就应该把他正在学习的学科天天去教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