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疾病与健康的分布理论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PPT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课件

流行病学PPT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课件
进行标化。
流行病学系
罹患率 attack rate
较短的疾病流行期间,暴露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 频率
发病率 局限范围、短时间 (日、周、旬、月) 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暴发(传染病暴发、中毒)
罹患率
流行病学系
续发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定义
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 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占
ill children at child care center =7
contacts (of those 7) at home =25
ill contacts =5
AR = 7/70 = 10% SAR = 5/25 = 20%
流行病学系
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 infection rate
流行病学系
生存率 survival rate
公式
n年生存率=随访随满访n年 满n尚年存的活病的例病数例数
随访起点:确诊、出院、手术等日期。 随访终点:1年、3年、5年等。
应用
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评价随访研究的结局,研究病因。
流行病学系
残疾失能评价指标
健康 疾病
康复
死亡 (早亡)
残疾
潜在减寿年数 (PYLL) 伤残调整寿命年 (DALY)
流行病学系
疾病分布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 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 率、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即是: 描述这种态势(分布)-是否流行? 分析这种态势产生的原因-为何流行? 如何控制这种态势-如何防制?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精华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精华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精华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人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时间)中的发生频率与分布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比(ratio):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来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构成比(proportion):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率(rate):是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发病指标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用途: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仿制措施的效果2)罹患率(attack rate):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与发病率的相同之处是分子都是新发病例数,不同之处是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4)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某个时间受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的比率。

5)病残率(disability rate):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病残人群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

死亡指标1)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2)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

3)生存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病的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

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流行病重点总结

流行病重点总结

第一章 流行病学概述(考试可能不考,但可帮助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内容)1) 流行病学(epider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㈠描述性研究→产生假设 包括 现况研究、筛检和生态学研究;㈡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 包括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㈢实验性研究→验证假设 包括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㈣理论性研究(数理法)→预测疾病 包括 数学模型。

3) 临床流行病学定义 是在临床医学领域内,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从患者个体的诊治,扩大到群体特征的研究,以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治、预防及预后等临床规律并进行严格的设计、衡量和评价的临床基础科学。

第二章 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掌握各自用途,了解定义)一、发病指标:①发病率(incidence rate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新病例数一定期间某人群中某病,是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

②罹患率(attack rate )是短时间内(日、周、旬、月)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

③患病率(prevalence )病程发病率同期的平均人口数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k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分时点和期间两种,时点患病率常用。

通常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④感染率(infection rate )%100⨯=受检人数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其性质与患病率相似,应用甚为广泛,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特别是对那些隐性感染、病原携带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常用。

⑤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100⨯=易感接触者总数数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可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以及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定义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与健康),任务的三个阶段与三个范畴(揭示现象-描述性,找出原因-分析性,提供措施-实验性),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大要素(原理、方法与应用)。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与应用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与策略;⑦疾病进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观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含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

其特点是在观察时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也不改变体内外环境的任何条件。

2.流行病学实验又称现场流行病学实验,要紧是在人群中进行。

可分为人群现场实验、临床实验与社区实验三种。

其特征是需要人为地操纵某些处理因素,故又称之干预性研究。

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用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者公式,显示疾病流行过程中各类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研究。

四、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 2.对比的特征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医学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 6.进展的特征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进展与消退,描述疾病不一致时间、不一致地区与不一致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为阐明病因与疾病在人群中发生、进展机理提供线索;为制定疾病预防操纵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根据;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与疾病临床诊断提供根据。

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指标1.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护理学导论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护理学导论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她健康吗?
她们健康吗?
无臂女孩---雷庆瑶 隐形翅膀-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
千手观音
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
幸福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英国哲学家培根
健康犹如真正的朋友,不到失去的时候 不知道它的珍贵
德国诗人哈格多恩
唯有健康才是人生
美国的管理学家彼德鲁克
第一节 健康-近代健康观
生物个体健康观
健康是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发育良 好、体质健壮、功能正常、精力充沛, 并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的状态 侧重于生理病理机制,忽视了人的心 理和社会特征
生态平衡健康观 健康是机体的各种平衡处于协调状态,
平衡失调或被破坏则引发疾病
第一节 健康-现代健康观
健康————不健仅康是不没但有是疾没病有,疾而病且和包身括体躯缺体陷健,康还、要心有完理
第一节 健康-现代健康观
社会适应良好
能有效适应不同环境,愉快、有效地扮演自己承担的各 种社会角色
道德健康
通过提升社会公共道德来维护人类的健康,要求每个社 会成员不仅要为自己的健康承担责任,更要对社会群体 的健康承担社会责任
第一节 健康-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
又称为次健康或第三状态 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
个体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临床检查无 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 力降低
第一节 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
社会因素
维多利亚女王
第二节 疾病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一定部
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 的病理过程,是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流行病学-精品.pdf

流行病学-精品.pdf

客观检验指标
最后结论 病种、病因和流行规律
病名
采取措施 制定策略和措施
合理治疗
最终目的 消灭和控制疾病, 降低发病率、 死亡率, 彻底治愈、 临床治疗, 降低死亡率,
提高人群寿命
延长寿命,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概率
患病率 :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这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为自
然疫源性疾病
判断地方性的 5 点依据: 1、 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2、 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类似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3、 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有可能发病,其发病率与当地居民相似
4、 迁出该地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倾向
续发率 SAR: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接触者中二代病例出现的百分率
死亡率 :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 :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的比例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患病率分子是特定时间内所调查的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数,
而发病率是一定时间内暴露
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地方性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常在某一地区
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某地区存在的现象
自然地方性 :因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使一些人类传染病的分布局限于一定地区,
这种现象称为
自然地方性。这种疾病被称为自然地方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 :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森林脑炎)
研究长期变异的规律,首先考虑以下问题
观察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系融洽,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系统良好。
测一测
9. 影响孙先生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生物遗传因素 B. 心理因素 C. 社会因素 D. 自然环境因素 E. 行为与生活方式
测一测
10. 针对孙先生的健康状况,社区护士从疾病预防的 角度应做好 A. 一级预防 B. 二级预防
C. 三级预防
D. 临床前期预防 E. 临床后期预防
亚健康状态指个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
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
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
三、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人群
三、亚健康状态
(二)亚健康影响因素
1. 脑力和体力超负荷。
2. 心理失衡。
3. 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4. 人的自然衰老。
5. 疾病前期。
三、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
即“三早”预防。
三、疾病的预防
(三)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或病残预防,即积极
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
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和各种伤残,以达到最大可 能地恢复健康,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
低限度。包括推迟残障和促进康复两个层面。
四、健康与疾病关系
健康与疾病是连续统一体。
2.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
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 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 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 体重适当,身材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7.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 牙齿清洁,无龋齿,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 骨骼健康,皮肤、肌肉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第二章----健康和疾病

第二章----健康和疾病

第三节 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
一、健康促进
㈠健康促进的定义 健康促进(WHO,1986年),是促使人们维护和
改善其自身健康的过程。 以健康为导向,帮助人们增强健康水平,发挥健
康潜能,尽可能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㈡健康促进的原则
关注全社会的人 针对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 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及有利健康的各种民间活动 强调公众有效的参与,培养公众自身健康责任 卫生保健的专业人员在健康促进中扮演重要角色
疾病过程(Suchman EA,1972年)
症状体验阶段 承担患者角色阶段 寻求医疗照护阶段 患者角色依赖阶段 痊愈或康复阶段
六、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
㈠对患者的影响 行为和情绪的改变 体象改变 自我概念的改变 自治能力的丧失 生活方式的改变 ㈡对家庭的影响 家庭角色改变 家庭运作过程改变
把健康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 把健康放到人类社会的广阔背景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代健康观的内涵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健康 道德健康(1989年 WHO)
㈡健康的整体表现
整体人生理、情感、智能、精神、 社会健康等的和谐统一。
每个人都应达到个体最佳的健康状 态。
二、健康的模式
第二章 健康和疾病
学习目标
掌握 1.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 2.现代健康观、疾病观的基本特征。 3.疾病的三级预防。
熟悉 1.疾病的概念及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2.护理与健康保健的关系。
了解 1.疾病谱的变化。 2.健康教育。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健康 疾病 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 健康教育
体对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控制、自我效能、健 康状态、健康促进行为的效果和障碍的感知)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1.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2.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3.罹患率(attack rate):测量某人群某病新病例发生的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4.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5.患病率(prevalence)也称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时点患病率通常不超过一个月,期间患病率指的是特定的一段时间,通常为几个月6.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是指在某时间内被检人群中某病原体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率表示7.死亡率(mortality rate):表示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素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的最常用指标。

通常算出的为粗死亡率,不同地区死亡率进行比较时需要将死亡率标准化,标准化后的死亡率称为标化死亡率或调整死亡率。

死亡率可按不同人口学特征分布计算,称为死亡专率8.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患者的比例,表示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9.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n年随访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10.潜在减寿年数(PYLL):是指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11.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疾病致伤残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两部分12.疾病流行强度:通常用散发、爆发、流行和大流行表示,指一定时期内,某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的发病率的变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度13.散发(sporadic):是指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一般是对于范围较大的地区而言14.爆发(outbreak):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讲稿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讲稿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第一节健康一、健康的概述(一)健康观的演变1.古代健康观(1)西方:毕达哥拉斯及恩培多克勒----水、火、气、土四元素平衡即为健康。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humours)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黄胆(yellow bile)和黑胆(black bile)四种体液组成,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们有不同的体质。

(2)中国:阴阳学说。

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就人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腹而言: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四肢而言: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筋骨皮肤而言:筋骨在内故为阴,皮肤在外故为阳;内脏而言: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五脏本身而言:心、肺居于上焦故为阳,肝、脾、肾居于中焦故为阴。

2.近代健康观(1)生物个体健康观:生物医学模式,侧重于生理病理机制,忽视了人的心理和社会特征,尤其局限性和片面性。

(2)生态平衡健康观:注重生物病原体、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忽视了平衡的相对性。

3.现代健康观WHO,1989年提出健康的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现代健康观的特点1)将个体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整人的思想,重视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过程对生理功能和社会环境适应状态的影响,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健康概念中的体现,拓宽了护理实践的理论。

2)将健康置于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大环境中,充分认识到个体的健康状态受环境中一切与其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影响。

3)把健康看成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健康可以有不同水平。

4)将健康与人类生产性和创造性联系起来,揭示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而且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第二,在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 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 和信赖。
第三,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
实际、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社会适应良好:
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 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
道德健康:最主要的
不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辩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 能按社会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行为; 能为人类的幸福作贡献;
(一)概念
1986年,WHO提出,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 护和提高其自身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 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 责任。 健康促进的核心 是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个人和社会对健康各 自应有的责任感为动力,以行政经济政策法规 等手段为保证,以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做后 盾,强调个人和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哪些?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心理 因素
行为和 生活方式
健康
环境 因素
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
生物 因素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生物
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因素
——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遗传因素
(3)个体生物学特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1)生物性致病因素
一、疾病的概念
(一)古代疾病观 1 、疾病是鬼魂附体。 2、疾病是体内四种元素失衡 2、疾病是机体阴阳失衡
(二)近代疾病观
1.疾病是不适、痛苦和疼痛。 2.疾病是社会行为的丧失或改变的状态。 3.疾病是生物学变量,机体功能、结构、形态的异常 4.疾病是机体内稳态的紊乱。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4797动检本科)动物流行病绪论第一节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简史流行病学即意为“研究发生在人群中的事件的学问(OLOG)Y”, 可见就医学范畴而言,它是指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

第二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一)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观察法中的重要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通过观察详细记载疾病或健康状况按时间、地点、人群各种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等)的分布特点。

另外,通过描述性研究,将病例分布与某些因素的分布进行对比,根据其特点与差异,有可能对疾病病因提出假设,为进一步研究的提供线索。

描述性研究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 病例报告2. 现况研究,又称现况调查、横断面调查等,现况调查又有普查、抽查和筛查几种形式;2. 纵向研究;3. 生态学研究(二)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或叫分析流行病学。

属于这类性质的研究主要有两种:1. 病例对照研究2. 队列研究二、实验法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一)理论研究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数学流行病学,是利用数学模型研究疾病流行的规律性,定量地反映病因、宿主和环境的各项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

(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流行病学不仅是一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医学方法学。

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也对流行病学方法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不断研究、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目前,流行病学在医学各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日益扩大,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二、探讨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因素三、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四、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五、用于防制效果评价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人间)的分布特征。

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第一节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一、死亡频率的测量(一)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

2020/3/22
第二讲 疾病的分布
2
疾病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的定义
•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 述疾病在不同地区、时间和人群的分布现象(简称 疾病的三间分布)
1、观察性研究 3、三间分布
2、人群现象 4、频率指标
2020/3/22
涉及地域: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
发病数量: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
水平
2020/3/22
第二讲 疾病的分布
32
第三节 疾病的三间分布
•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 率、比、比例 – 发病指标 – 死亡指标 – 残疾失能指标
• 疾病流行强度的描述 • 疾病的三间分布
– 人间分布 – 时间 – 空间分布 – 综合描述
计算得:病程=12.2年
3、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2020/3/22
第二讲 疾病的分布
19
感染率 (infection rate)
定义:指在调查时所检查的样本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
人数所占的比例。
公式: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受检人数
k
应用: 隐性感染的疾病调查(结核病、乙型肝炎等)
2020/3/22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回忆一下:
• 流行病学的定义
➢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 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 科学
• 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
➢ 群体的特征 流行病学研究起点: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 ➢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流行病学极少用绝对数表示
各种分布情况,多使用频率指标,因为绝对数不能显示人群中发 病的强度或死亡的危险度

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生态学观点
人和生态间适应协调关系的产物
社会学观点
个体身体和/或行为状态符合社会规范道德
生物-心理-社 躯体结构与功能正常、心理和社会适应良好 会医学观点
经济学观点
一种可以通过购买健康服务而获得的商品
(二) 影响健康的因素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
生活方式
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生物因素

“幸福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

“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健康犹如真正的朋友,
不到失去的时候,不知道它的珍贵”
• 德国诗人哈格多恩说:“唯有健康才是人生”
• 美国的管理学家彼德鲁克:

“健康本身是欢乐与满足的源泉”
一、健康及有关概念
健康的概念 – 健康的微观概念 – 健康的宏观概念 --不同学科的健康概念 亚健康状态
(三)亚健康状态 Subhealth
亚健康状态的界定 • 躯体亚健康 • 心理亚健康 • 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 道德方面的亚健康
(三)亚健康状态 Subhealth
亚健康状态的起因
• 脑力和体力超负荷 • 不良的生活习惯 • 心理失衡 • 衰老 • 疾病前兆 • 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三)亚健康状态 Subhealth
(三)亚健康状态 Subhealth
• 简单测试,请来试试
– 单脚立VS人体老化 – 方法:被测人单脚站立,双手紧贴大腿两侧,
闭上双眼,另一人看秒表 – 结果:男性 20~29 11.3秒
30~39 9.9秒 40~49 8.4秒 50~59 7.4秒 60~69 5.8秒 女性比男性推迟10岁计算

第2章 疾病分布教案

第2章 疾病分布教案

附本节专业英语词汇:1.疾病分布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2.发病率(incidence rate)3.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4. 死亡率(mortality rate)5. 病死率(fatality rate)6.散发(Sporadic)7. 爆发(Outbreak)8. 流行(Epidemic)9. 大流行(Pandemic)第二章 疾病分布疾病分布的概述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 )是指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的中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

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

第一节 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标一、发病指标(一)发病率(incidence )1.定义 表示在一定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病新病例数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发病率 k=100%,1000/千,或10000/万,……2.分子分母的确定 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多次患病时,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如流感、腹泻等。

对发病时间难确定的一些疾病可将初次诊断时间作为发病时间。

分母中所确定的暴露人口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不应计入分母。

但在实际工作中,描述某些地区集团的某病发病率时,分母多用该集团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

但对比不同资料时,应进行发病率的标准化。

3.应用 在流行病学中,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通过比较某病不同人群的发病率来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二)罹患率(attack rate )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等为单位。

(三)患病率(prevlence rate )1.定义 亦称现患率。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一、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问题。

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止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实际应用(一)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二)疾病的监测。

三)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四)疾病的自然史。

(五)疾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三、流行病学特征(一)群体的特征。

(二)对比的特征。

(三)概率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四)社会心理的特征。

(五)预防的特征。

(六)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一)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暴露人口,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应用:1反应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描述疾病的分布3反应了病因因素的变化4 病因学的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论5疾病的监测资料6前瞻性的研究(二)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

单位是日、周、旬、月(三)续发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千古奇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左右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 (第一例除去)应用:是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一)患病率也称现换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能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升高:1病程延长2为主语者的寿命延长3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5健康者迁出6易感者迁入7诊断水平提高8报告率调高降低:1病程缩短2病死率高3发病率下降4健康者迁入5病例迁出6治愈率提高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发病率和病程,其变化可反映出发病率的变化可反映发病率的变化或疾病结果的变化或两者兼有。

疾病的分布

疾病的分布

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Incidence
Duration
Prevalence
Deaths, Cured, Lost...
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影响患病率升高、降低的因素
患病率升高
患病率降低
未治愈者的寿命延
新病例增加 病程延长
新病例减少
病死率增高 病程缩短
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出 易感者迁入 诊断水平提高 报告率提高
理解
应用 一般适用于较大范围的地区
散发的原因(对传染病来说)
①该病常年流行,居民有一定的免疫或免疫水平
②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
③传播机制比较难以实现的传染病,如狂犬病 ④潜伏期长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
2、暴发
定义: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
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短时间主要是指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采煤 掘地 开拓 运输 机电 修护 通风 井上合计 井下合计
摘自姚凤一等.某矿工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山西医学院学报,1988(3)
120.49 66.71 46.91 27.58 34.71 104.16 13.25 22.96 68.64
37.97 14.40 9.53 6.89 3.30 20.83 3.78 5.59 18.26
发病率 局限范围、短时间 (日、周、旬、月) 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根据暴露的程度精确地测量发病概率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定义: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意义:是人群中某疾病的静态构成比例,而不是发生过程 的描述。
某特定时间内现患病例 数 患病率=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k=100%、1000‰、或10000/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研究
第一节
1.发病率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incidence
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 现的频率。
公式: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 100%或10000/ 万
意义:是衡量某时期某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危险 性大小,对疾病发生过程进行描述的一种指标。
意义:是衡量人群因病、因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
粗死亡率 死亡率 死亡专率
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 一种未经调整的率 死亡率按不同特征,如年 龄,性别,职业,民族, 种族,婚姻状况及病因等 分别计算
应用: 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 生保பைடு நூலகம்工作的水平
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 学依据 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
在什么地区发生及发生多少(空间)
在哪些人群发生及发生多少(人间)
通常简称为疾病(或健康)“三间分布” 同时我们还要问Why?
(原因的探究)
任何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一定范围人群中 有无发生以及发生例数的多少是时时都在变动的。 有时表现为“流行”,有时表现为“不流 行”,呈现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 描述疾病的分布,必须借助一些频率(率) 指标,这些“率”是流行病学的标志(hall mark)。
2.病死率
case fatality rate
定义:表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患某种疾 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人数 公式: 病死率=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 100 % 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
应用: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反映诊治能力等医疗水平 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3.生存率 (survival rate)
定义: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 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 命损失。 e 公式:
PYLL ai d i
i 1
e--预期寿命(岁) i--年龄组(通常计算其年龄组中值) ai--剩余年龄,ai= e-(i+0.5) di--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应用:
-计算并比较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
定义: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 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 5 年)后,尚存活 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公式:n年存活率=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100 %
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
应用:反映疾病的危害程度
评价慢性病某种治疗的远期疗效
四、疾病负担指标
预期寿命 life expectancy 定义: X岁时的平均预期寿命,表示x岁尚存活者 预期尚能存活的年数
k=100%、1000‰、或10000/万
意义:是人群中某疾病的静态指标,而不是发生过 程的描述;可反映疾病负担程度。
理解: 观察时间: 时点(time point)患病率 期间(period)患病率 分子、分母的界定: 分子:为新、旧病例,即现患病例 分母:同期平均人口数(观察人数)
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理解: -根据现有的各年龄死亡情况综合计算,反映 该地区这一年或几年的情况。 -针对某一地区全人群的平均水平而言。
-指出生时预期未来寿命长短。
应用:
-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衡量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 水平的指标 -新指标(PYLL 、 DALY)的基础
1.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
暴发往往通过共同的传播途径感染或由共同 的传染源所引起,如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托儿 所的麻疹暴发等。
20
发 病 15 人 数 10
5 22 24 2 4 6 8 10 12 14 9日 10日
发病时间 某单位食物中毒的暴发
三、流行epidemic
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 病率水平。 理解:显著的实质是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某一地区(县)和另一标准地区(或省)间相 比较
-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 -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和卫生政策的分析
2.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 定义: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寿命损失年(YLL)因早死所致 包括 健康寿命损失年(YLD)疾病所致伤残引起 应用: -帮助确定危害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和高 发地区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性别、年龄)、不同病种进
-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
-是制定疾病的防制策略和措施的依据
一、人群分布
年龄 性别 行为 职业 婚姻与家庭 行为生活方式 其它
1.年龄 大多数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都与年龄有关。
死亡率
发病率:
幼年型
大多数传染病,也称儿童传 染病,如麻疹、脊灰等。
青壮年型 血吸虫病、淋病、艾滋病等。
散发的原因:对传染病来说
①该病常年流行或由于预防接种使居民维持一定 的免疫水平; ②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如甲型肝炎;
③传播机制比较难以实现的传染病,如狂犬病;
④潜伏期长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
应用:一般适用于较大范围的地区
二、暴发Outbreak
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 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理解:短时间主要指在该病最长潜伏期内。
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1.患病率 prevalence
定义:表示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 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point revalence) 按观察时间 期间患病率(period revalence)
公式:
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 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k 该时点观察人口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 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意义:评价人群健康状况 应用:隐性感染疾病的感染情况、流行势态和防治 工作调查。
三、死亡与生存频率的测量指标
1.死亡率 (mortality rate) 定义: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 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公式: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死亡率= k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k=100%、1000‰、或10000/万
探讨两性疾病率的不同有助于探索致病因素。
疾病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
-男女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 性因素有差异 -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
图2-6 我国2003年不同年龄男女死亡率
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性别分布图 1985 — 2001.6
男 81.6%
理解:
发病时间:以新发病例来计算,必须了解发病时间。 观察时间:发病率计算必须以特定观察时间为准。 一般以“年”为单位。 分子、分母的界定: 分子:新发病例。注意发病的诊断。 分母:同期暴露(危险)人口。必须符合 ①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 ②必须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以年平均人口计算。
4.民族和种族 -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不同
-不同民族的风俗、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同
-不同民族社会经济状况、医疗保健水平不同
-不同民族定居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
中国部分少数民族食管癌死亡率
民族 哈萨克 回 维吾尔 蒙古
死亡率(1/10万)
男 39.27 17.89 14.17 15.24 女 27.08 6.32 7.93 5.73
不详 1.5%
女 16.9%
3.职业
不同职业暴露于不同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及职业性的精神紧张均可导致疾病分布 的不同。
图2-6
图2-8
1984-2004 艾滋病职业分布
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
-职业分布与作业环境致病因子暴露有关;
-暴露机会与劳动条件、防护设施有关;
-职业是反映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 卫生文化水平、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等 的综合指标; -不同职业人群疾病的防护重点不同; -职业暴露时间与既往职业史对疾病有影响。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 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 间内保持稳定时: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蓄水池
流入
流出
图2-1 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关系
影响因素
患病率升高的因素 发病率升高 治疗水平提高 未治愈者寿命延长 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出 诊断水平提高 报告率提高 患病率降低的因素 发病率下降 病死率提高 病程缩短 治愈率提高 健康者迁入 病例迁出
合计 33.90 13.14 10.60 9.82

朝鲜 彝 苗
8.00
6.30 1.64 1.63
5.34
1.62 0.91 0.63
6.45
3.73 1.27 1.09
图2-10 美国不同种族不同性别恶性肿瘤发病率
5.婚姻与家庭
-婚姻状况不同对健康的影响不同
-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性生活、妊娠、分娩、哺乳等 -近亲婚配 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 -家庭聚集性 遗传因素+共同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应用: 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食物中毒 传染病暴发 职业中毒等暴发
3.续发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定义: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占家 庭或某集体成员中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公式:
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 者中发病人数 SAR= 100% 易感接触者总数
意义: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 应用: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 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高年型 胃癌、乳腺癌、冠心 病、 脑卒中等。
幼年高年型 一些呼吸道疾病,如 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图2-2 我国年龄别慢性病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图2-3
四组不同人群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