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9课时 认识化学变化(1)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模块一体验化学探究、到实验室去课型:复习课主备人:倪道荣审核人:巩吉荣班级姓名等级一、考点透视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3、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并能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二、基本知识点汇总1、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和等。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这也是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依据。
两种变化的联系是。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的放出和吸收。
2、化学就是在、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3、科学知识是通过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4、科学探究包括、、(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这样几个基本环节(基本要素)。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客观性、公正性。
5、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需要用;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要用;用来配制溶液的仪器是。
6、可用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间接加热的仪器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7、在实验室里,取用粉末或细粒状药品时一般用,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一般用夹取。
8、用量筒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视线要跟量筒液体的保持水平,仰视时读数偏,俯视时读数偏。
9、倾倒液体时,瓶塞应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以免残留药液流下来标签。
10、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滴管放在试管口上部,不要接触试管壁。
胶头滴管使用完应(除外)。
11、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能称准到 g。
左物右码称量时:质量= ;左码右物称量时:质量= 。
称量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把药品放在称量。
1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加热时应用加热;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三不”即:,,。
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灭。
1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且试管要不时移动,且与桌面成,为避免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朝着的方向,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目的是),先进行预热,待试管时,再将火焰固定在部位加热。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 物质的变化及反应类型课件
[解析]
A中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是根据它们的沸点
不同,进行的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B中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是将水和其它物质分 离开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中铁矿石 冶炼成铁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铁,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中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是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 (即变化的依据)。 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体现。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的区别: 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常带“可以、能、会、易、难”等字词。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浓硫酸的吸水性 活性炭的吸附性
氮气的稳定性 焦炭的还原性 熟石灰的碱性 碳酸钠溶液的碱性
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另 一 ____种 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 生成__________ 两种或两 _____________ 种以上 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 种化合物反应生成 另一种________ 单质 和 另一种_________ 化合物 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 ____________生 相互交换成分 成另外两种化合 物的反应 “双交换,价不 变” AB+CD→AD+ CB
定 义
特 点
“多变一” A+B→C
“一变多” C→A+B
“单换单” A+BC→B+AC
化合反应 举例 点燃 C+O2=====
分解反应 通电 ____H 2 2O===== ____________ 2H2↑+O2↑
置换反应 △ H2+CuO===== ____________ Cu+H2O
复分解反应 HCl+ NaOH===________ __________ NaCl +H2O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课件
考点、知识清单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 总和,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 质量 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 2.解释: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加反 原子 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因 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 种类 没有改变,原子的 此在反应的前后,原子的________ 质量 也没有改变,所以 数目 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_ ________ 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保持不变。
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中间用等号连接→注明反应条件和
生成物状态。
3.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表示各物质粒子之间的数目比。 4.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即将反应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用
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使其数目相等。适用于较为简单的化学反 应方程式。
记录数据后再点燃蜡烛(如图14-1Ⅲ),与实验一燃烧相同的
时间,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大了。
Ⅰ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Ⅱ
图 14-1
Ⅲ
(1)分析以上两个实验可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 密闭 容器内进行。 应通常应在__________ (2)请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选择其中的一个实验进行解释。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蜡烛)+m(氧气)=m(剩余蜡烛)+m(二氧化碳和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蜡烛)>m(剩余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秤第一次是测蜡烛的质量,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 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第二次测得的是剩余蜡烛的质量,所以电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秤的示数变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蜡烛)+m(氧气)+m(装置)=m(剩余蜡烛)+m(二氧化碳和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蜡烛)+m(装置)<m(剩余蜡烛)+m(二氧化碳和水)+m(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秤第一次是测蜡烛和装置的质量,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 二氧化碳气体被碱石灰吸收,第二次称得的是剩余的蜡烛、装置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二氧化碳、水的质量之和,所以电子秤示数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初中化学的变化教案
新课标初中化学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掌握化学变化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3. 理解化学变化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观察方法
难点:化学变化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师生互动,让学生回顾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什么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化学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有什么关系
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
1. 介绍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观察方法
2. 讲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原子组合和分解
3. 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热效应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配合实验演示,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
2.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变化前后的物质性质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化学变化的特征和观察方法
2. 让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联系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练习题目,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观察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够理解化学变化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培养了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了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九年级化学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提高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学会善于合作,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教师] 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们这节课进行指导。
很多同学看起来比较紧张,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紧张容易禁锢人的思维,不利于本节课的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我们班哪位同学唱歌最好听?……哪位同学跳舞最好?……哪位同学语文课文读的最好?……现在我们就请xxx同学为我们朗读投影上的这段话……[学生]朗读……[教师]这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说过的一段话。
“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
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这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例如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消失了,转化生成了新的物质,是不是也是“实则犹生”呢?也就是说,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存在什么关系呢?弄清化学变化里这种量的关系,对于指导我们的化工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你可以根据消耗的原料的质量计算出获得的产品的质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2.新课讲解[教师]首先,结合你熟悉的化学变化,你认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提出你的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猜想要有一定的依据,请同学们看投影上三位同学的猜想,究竟谁的猜想正确?我们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小组内进行讨论,打算如何进行探究?[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只要把反应前盛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至平衡,取下装置,使装置内的药品充分反应后再次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就可以了。
初中化学变化与规律教案
初中化学变化与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规律,能够分析实验现象,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变化的概念与特征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3. 化学变化的规律4. 实验操作与观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铁器生锈、食物腐败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变化与规律。
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特征(10分钟)1. 教师讲解化学变化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如:有新物质生成、伴随能量变化等。
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10分钟)1. 教师通过对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让学生明白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本质变化,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的改变。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判断一些现象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四、化学变化的规律(10分钟)1. 教师介绍化学变化的规律,如质量守恒定律、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等。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化学变化的规律。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等。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化学变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验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现象,并写出分析报告。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化学变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能够判断一些现象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1课时 开启化学之门(1)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开启化学之门(1)第1课时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研究些什么①【课时目标】1.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3.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4.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混合物与纯净物。
5.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6.了解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7.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8.了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铁的快速锈蚀以及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这三个重要实验。
【自主复习】1.化学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人类_______,促进_______。
2.化学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工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_______,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高效的_______和_______,还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_______。
5.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6.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7.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一般的_______和_______只需要空气就行了。
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又都有各自重要的用途。
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币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_______。
空气中各种气体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性质______________,用途也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时认识化学变化
2014 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认识化学变化(2)第10 课时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课时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4.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释有关的事实。
5.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能准确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6.认识常见的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自主复习】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___________ 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__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______________ 。
从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是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______________ 没有改变,__________ 没有增减,也没有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解释变化,而不适用于解释变化。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表示如下,请仔细阅读并填写相应的空白。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3.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以下若干项目:①物质的总质量;②物质的种类;③分子的种类;④元素的种类及其总质量;⑤原子的种类;⑥原子的数目;⑦原子的质量;⑧分子的总数。
请选用适当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从宏观角度看,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有________________ ,一定改变的有________ ;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有_____________ ,一定改变的有________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的是____________ 。
此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物质存在的状态、气体的总体积 ______________ (填“一定不变”、“一定改变”或“可能改变” )。
因此.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抓住“原子守恒、元素守恒”这个核心。
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注意:(1) 不要遗漏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2) 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或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3) 质量守恒定律反映的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 。
化学-九年级上册-专题4单元1奇妙的化学变化1 教案
专题4 探究物质变化单元1 奇妙的化学变化(1)【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伴随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课堂演示实验有关仪器及药品【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或实验→巩固练习→归纳小结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提示→自学课本→学生讨论并提问→实验观察并记录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些奇妙的化学变化以及伴随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
同学们看课本P78-P79的实验及问题。
稍后组织学生分四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并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完毕,学生代表各组回答相应的实验现象。
教师点评。
学生看书,明了实验操作后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实验一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
实验二红色的铜丝加热后变为黑色,放到稀硫酸中黑色消失,重复几次后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三黄色的溶液中出现了红褐色沉淀。
实验四试管里有气泡产生,并且试管发烫。
(投影)培养学生看课本的习惯,上课集中精力的习惯和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及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师提示→自学课本→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除生成新物质外,常伴随哪些现象呢?学生看P79及下面一段文字分析归纳,明了教师意图。
讨论后得出: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除生成新物质外,常伴随着等现象。
(发光、变色、放热或吸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投影)培养学生结合实验记录、分析归纳、小结的能力。
教师提示→自学课本→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及其伴随产生的现象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坏处呢?学生看P79图4-3及文字叙述,交流讨论并回答,教师点拨并归纳。
对学生所提问题给予解答,促使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学习。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科书版本及章节沪教版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本章学习内容围绕“物质的化学变化”的主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的教学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发生。
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点。
本章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熄(扑)灭火的方法,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但燃烧特别是不完全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火灾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理解“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辩证观点。
人类在建立燃烧“氧化学说”的过程中,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
本章在学生对燃烧有定了解的基础上,安排学习化学变化中的物质质量关系,教材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评价反思、形成结论、理论解释”为线索安排了探究学习活动。
教材还让学生通过模仿、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进行有关计算。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燃烧的条件,学习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爆炸等有关知识;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是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基础。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难点:化学方程式书写及计算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刘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学会从化学角度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能力目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对安全用火意识和简单灭火技能的渗透,让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009-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
第2课时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要求: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其实质。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方法。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复习难点:
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过程:
一、考点归纳整理: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质:
化学变化中的“一定变”、“一定不变”和“可能变”
一定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
一定不变: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元素种类、质量;物质质量总和。
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推断物质的组成(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推断化学式(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3)求质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4)解释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
(5)书写化学方程式。
3.化学方程式:
(1)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
③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书写原则:遵守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注意事项:条件、配平、符号等。
二、中考典例(见学案)
三、练习反馈(见学案)
教学后记:
1。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学
( 1)表示化学反应
应用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计算题格式规范化:设、写、找、列、求、答 过 【本章检测反馈】
1.2010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下列认识不.合.理.的
是(A)
程
A.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火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D )
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B.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C.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教学反思:
2
C.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出行方 式
D.提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 有发热 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
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3.1992 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
“可能改变”:分子数目
化学方概程念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表示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含义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微粒数目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
教 化学方程式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书写原则
教
学
自主
方
探索
法
个人
二次
备课:
1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注。
过
促进燃烧的方法
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浓度
《化学初中化学变化教案:九年级》
《化学初中化学变化教案:九年级》一、引言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对于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认知。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以九年级化学变化为中心,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化学变化教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复习化学变化知识点,包括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酸碱中和反应等。
2. 能力与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
2.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同时兼顾反应物与生成物。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玻璃棒、锡纸等。
2. 实验物质: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等。
3. 教学辅助:幻灯片、教学实验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相关的化学变化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变化的概念,并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幻灯片分析示例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掌握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特别是平衡方程式的方法和技巧。
并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实例。
3. 实验操作(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两个实验操作:(1)实验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按适量混合,观察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气体产生等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
(2)实验二:硫酸和碳酸钠的反应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然后将碳酸钠加入试管中,观察反应过程中气体的产生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实验现象的总结与讨论(2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化学反应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30分钟)通过幻灯片示例,向学生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并讲解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化学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变化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能够识别和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4.能够应用化学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
1.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
2.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化学变化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二、讲解(15分钟)
1.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4.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和假设。
四、练习(15分钟)
1.让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让学生解决一些化学变化相关的问题。
五、归纳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梳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表示方法,加强记忆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辅助措施,确保教学效果。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学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本原则,学会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算未知物化学式的方法。
2.掌握: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微粒数目比、质量比。
并熟练掌握根据一个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重视计算格式的规范。
【知识归纳】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 。
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 、 不变。
适用于一切 变化。
2、在一切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分子的数目 元素的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用“一定改变”、“一定不变”、“可能改变”填空)3、 叫化学方程式。
表示意义为① ② 。
2H 2O 通电2H 2↑+O 2↑有两种常见读法① ② 。
4、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① ② 书写步骤① ② ③【典型例题】例题1、某纯净物M 稍加热就分解为氨气(NH 3)、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M 由四种元素组成B 、M 是氧化物C 、M 中含有水D 、M 不稳定例题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 、B 、C 、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各物质得质量如下: (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35 82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1 4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该反应中A 与C 是生成物C 、反应过程中,物质 A 与物质B 变化的质量比为35:8D 、该反应中生成42gC 物质例题3、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2O 34Al+3O 2↑对“电解10t 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小丽同学的解法小明同学的解法 解:设铝的质量为x2Al 2O 34Al+302↑ 204 108 10t x 2041010810810 5.3204t xt x t =⨯==答:最多可生产5.3t 铝. 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3100%272100%27216353%Al O ⨯⨯⨯=⨯⨯+⨯=2的相对原子质量2Al 的相对分子质量铝的质量为:l0t × 53%=5.3t 答:最多可生产5.3t 铝.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①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②对“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化学方程式为:)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试试看,请把能用的解法过程写出来.③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小丽和小明同学的解法都能使用?【效益检测】1、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2. 按下列要求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点燃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 + 3O22Fe2O3B.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CaO + 2HCl CaCl2 +H2OC.用碳酸氢钠治疗过多胃酸: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D.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CO2 +2NaOH Na2CO3 +H2O3. 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中考化学(沪教版)总复习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案及练习
中考化学(沪教版)总复习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案及练习一、复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防火、防爆等安全知识。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知道煤和石油是混合物,了解煤和石油加工的产物,认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关系。
5、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回顾1、燃烧是一种、、的化学反应。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是①;②;③,2、灭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_。
3、的各物质等于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都没有改变。
另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分子种类,分子数目。
4、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①;②。
5、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是, , 。
化石燃料中被人类成为工业的粮食是,被成为工业的血液的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三、知识导学(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是。
四、巩固练习1、 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2、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3、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 )A B C D 4、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认识化学变化(1)第9课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时目标】1.了解燃烧的概念,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2.能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3.能区分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概念,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4.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有剧毒的原因和一氧化碳的主要用途。
5.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6.能正确认识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爆炸现象发生的原因。
7.记住几种消防安全标志。
【自主复习】1.燃烧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的化学反应。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做燃烧。
3.防火与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任意一个燃烧条件即可):(1)消除或隔离_______。
(2)隔绝_______(或_______)。
(3)降温到_______以下。
4.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_______、氧气的_______、与氧气的接触_______。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写出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爆炸:①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_______,气体体积迅速_______,就会引起爆炸。
②如果氧气的浓度_______,或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_______,燃烧范围_______,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_______,也会发生爆炸。
6.(1)用镊子分别夹取蘸有酒精的小棉花球和蘸有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能被点燃的是______________,不能被点燃的是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尽可能使玻璃杯口与桌面间不留空隙,两支小蜡烛中不能长时间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易被点燃的是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
7.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日常生活中熄灭蜡烛的方法是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熄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任何可燃性气体、可燃性固体粉末,与空气接触充分,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汽油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和煤矿坑道等场所,应杜绝一切_______,防止发生_______。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_______,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_______。
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必须检验______________。
9.几种消防安全标志:禁止带火种、禁止烟火、禁止放鞭炮、禁止吸烟、当心火灾、当心爆炸等(详见上册教材P98图4-9)。
10.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色、_______气味的_______体,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稍小,但与空气密度非常接近(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
一氧化碳具有_______,可作重要的气体燃料,写出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还可作重要的还原剂。
一氧化碳有剧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易燃物或易爆物在遇到_______、_______或_______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要严禁_______,防止_______和_______,绝不允许______________。
在油库、面粉加工厂、棉纺厂、化工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要备有_______,设立_______。
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和仓库要配备_______,并要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
12.一旦发生火险,不要_______,要_______。
如果火势很小,根据起火原因,可以用适当的_______和_______将它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就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_______求救。
当被困在火灾区时,要冷静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救,如用_______或_______捂住口鼻,低下_______沿墙壁或贴近_______跑出火灾区,到窗口_______等。
【例题设计】例 1 (2013.泉州)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B.撤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例2 (2013.广东)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
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蜡烛时不慎使书本着火,用湿布盖灭B.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C.实验时,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箱里D.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例3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例4 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D.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例5 (2013.广州)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为铜B.CO2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例6 据长沙新闻媒体报道,最近因使用燃气热水器不当引发多起煤气中毒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煤气是由燃气不充分燃烧后产生的,煤气的主要成分有CO2、水蒸气和CO。
这些事故引起了该市中学生的广泛关注,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燃气的燃烧进行科学探究。
(1)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从事故现场收集一瓶煤气?______________。
(3)假设煤气中的主要成分可能是CO2、水蒸气和CO,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煤气中一定含有CO(设有足量的煤气供实验证明使用)。
你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为(只要求写出简单的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空格可不填满)当堂反馈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变化都是燃烧B.燃烧是可燃物与其他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C.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D.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一定能够燃烧2.(2013.日照)科学家成功地利用精密仪器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石墨片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墨片是一种单质B.石墨片与C60是同种物质,具有导电性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片可还原氧化铜D.石墨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3.(2013.揭阳)若在高楼里发生火灾,被困人员的逃生方法正确的是( ) A.跳楼B.乘坐电梯C.打开所有门窗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寻找安全出口,匍匐前进4.(2013.眉山)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危险品,危险品必须贴上相关标志。
下列标志中属于爆炸品的是( )5.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明火检查燃气是否泄漏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6.美国化学教材把化学反应分为5种类型,除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外,第五种就是燃烧反应——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成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
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燃烧反应的是( )A.S+O2点燃SO2B.CO2+H2O=H2CO3C.HCl+NaOH=NaCl+H2OD.CH4+2O2点燃CO2+2H2O7.引起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B.甲烷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8.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C.隔绝空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9.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A.隔离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隔离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0.鉴别一氧化碳、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通过实验测定气体的溶解度B.通过实验测定气体的密度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瓶气体D.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四瓶气体中11.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 A.水能分解B.纸不是可燃物C.没有和氧气接触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1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13.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4.(2013.日照)合理利用与开发能源,增强安全意识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