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势理论_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_张贵洪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 见, 均势 的含义非常含糊 , 一 般意义上的 均势是一 个有多 重意义的复合体。均势作 为国际关系 的分析概 念,
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面: 首先 , 均势是 国际关系 中力量 对比的 一种实 际状态
( situation) 。BALANCE 一 词在英文中 有平衡和余 额两种基 本含 义。以银行 的帐本为例, 某人在存、取款数相抵 时, 他 在 银行帐本 中是 BALANCE( 平 衡) , 而当 他存款大 于取款 时, 他在银行中也有一个 BALANCE( 余额) 。均势表明的是 前者, 追求的是后者。所谓/ 有利的均势0, 指的是在均势状 态中 , 一方 的力量处于优势地位 , 另一 方处于劣势地位的 实际 状态。同样, 均 势反映国际政治中 权力均衡和不均衡 的各种态势及其权力态势转变的各种结果。均衡是说明国 家 间 权 力 关 系 的 中 心 概 念 。均 势 状 态 包 括 均 衡 ( equilibrium) 、不 均衡( disequilibrium) 和 均衡转换 ( a shift in balance) 三种情况。¼
关键词 均势理论 古典均势 现代均势 多极化 作者张贵洪, 1965 年生, 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杭 州 310028)
均 势理论是国际政治 理论中最古老 、最 持久、最有争 议的理论之一。¹ 早在古代, 国际关系中就出现均势局面和 均势外 交。近代 民族国家兴起后 , 国 际关系中的 均势状态 和均势 原则受到了普遍重 视。到 本世纪, 随着国 际关系理 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 均势概念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和 发挥, 逐渐形成 了一套完整的理 论。均势体系经 历了古典 和现代 两个阶段。均势与多极有 着内在的联 系, 均势理论 有助于我们分析多极现实。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法国 外交的胜利, 它建立的是以 固定的分裂状态为基础的有利 于法国的均势。当法国开始 朝欧洲 霸权的目标前进时 , 欧洲 主要国家组 织军事同 盟, 以抑制 法国力量的过分增 长, 维 护均势。西班牙 王位继承 战争 以法国 的失败 告终。结 束这 次战争 的乌 德勒支 和约 ( 1713 年) 第一次载明均势原则, 从此欧洲各国把均势奉为 指导外交政策的最高原则。1789 年 7 月 14 日法国大革命, 引起整 个欧洲的震惊, 英俄普奥 先后组织七 次反法联 盟。 如果说法国大革命威胁了欧洲 均势, 那么随后崛起的拿破 仑帝 国便是 完全推 翻了均 势。欧 洲国家 无法 容忍这 种局 面, 于是有了滑铁卢之役。
其次, 均势是一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所采取的具体政 策 ( policy) 。在 国际关系中 , 为 了防止某 个国家 控制他 国, 危害别国的安全, 每个国家都倾向于通过一定的政策防止 出现 一个霸权国家, 维护自身利益 , 保持现 状。因此 , 均势 政 策表现为特定国家 运用均势原则对某 种有利均势局面 的追 求, 即 运用均势的两个原则 , 追求 或保持两种不同的 力量分配局面 ) ) ) 均衡分配局面和不均衡分配局面。由此 均势 政策表现为四种类型 : 创造均 势; 维护 均势; 争 取/ 有 利均 势0; 保持有利均势 。以及两 种基本手段: 或致力于军 备竞赛、扩充实力; 或组织联合阵线, 共同遏制称霸国家。
赫德利 # 布尔认为, 维持均势有三方面作 用: ( 1) 整个 国际体系中若存在总体均势, 强国便无法征服这一体系而 使之成 为世界帝国; ( 2) 局 部均势的 存在维护了 某一特定 区域的 国家独立, 使它们不受区 域性强国的 同化与控 制; ( 3) 总 体均势及局部 均势的存在 , 为 维持国际秩 序所必须 依赖的其他方法, 如外交、战争 、国际法和强国管理等的实 施提供了条件。¾
72
浙江社会科学 2002 年第 2 期
1648 年, 结束战争 的威斯特伐利亚和 会正式召开, 在此基 础上形成了开创近代国际关系 和近代欧洲外交的/ 威斯特 伐利亚 体系0。欧洲和会的 表面结果 是法国和瑞 典扩大了 自己的 势力, 结 束了神圣罗马帝 国的实际统 治。欧洲三十 年战争 与威斯特伐利亚和 会的深远 影响在于它 们推动了 欧洲近 代民族国家的发展 , 增强 了各国的主 权意识, 王权 进一步代替了神权, 最终在欧洲牢固地树立了民族国家体 制, 形成了近现 代欧洲国际关系 的基本格局 。从 这时起到 法国大革命这段时期, 是均势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第三, 均势是 一种按均衡原 则组织起来 的体系 ( system) 。通过集 体多边外交, 形成相互制 衡, 实 现制止强
71
张贵洪: 均势理论、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
权谋 取世界 领导权 的目标 , 这样 的国际 体系 就是均 势体 系。近代以来, 均势体系 基本上经历 了古典均势 体系和现 代均势体系两个发展阶段。
二、均势体系: 古典与现代
以均势的主角和体系的结构为标准, 均势体系可以划 分为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
古典均势经历了两个阶段, 其中, 1648~ 1789 年的/ 威 斯 特伐利亚 体系0是均势的 第一个黄金 时期, 1815~ 1914 年的/ 维也纳体系0是均势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一般认为, 均势体系发端于 15 世纪后半叶, 那时北意 大 利各公国 在竞争时已 自觉地运 用均势原 理。16 世纪均 势 的作用范围开始超 出意大利, 从那时起直 到 19 世纪下 半叶非欧强国兴起的这段时期, 均势是理解欧洲政治的关 键。
2002 年第 2 期 No. 2, 2002
浙 江社 会 科学
源自文库Z HEJ IANG SO CIAL SCIE NCE S
2002 年 3 月 Mar. , 2002
均势理论、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
t 张贵洪
内容提要 均势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 本主张, 但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均势是一个有多 重含义的概念, 分状态、体系、政策三个层面。就体系层面而言, 历史上经历了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两个基本阶 段, 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冷战结束后, 均势更趋复杂, 但总的趋势是两极均势向多极均势转移, 特别是在亚太 地区, 已形成多极均势的雏形。
17 世纪初, 欧洲发生巨变。由于生产 力的发展, 欧洲 一些国家率先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这一演变过程的主 要政治特点是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主要政治标志是强调 国 家主权。先 后形成 的欧洲民 族国家 有英国 、法国、德意 志 、瑞 典、荷兰、西班牙、意大 利、波兰和俄 国。1618 年 前, 德意志境内各邦已分裂成新教联盟与天主教同盟。前者拥 护宗 教改革, 反对神圣罗马帝国 与哈布斯堡王室的 统治。 后者 拥立皇帝与哈布斯堡王室。1618 年, 新教联盟公开起 义反 对哈布斯堡王室, 丹麦、瑞典、法国先后参战, 这就是 著名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是以宗教因素为起因 的 , 但 很快 发展 成为 各国 为自 身利 益而 进行 实力 较量 。
一、均势: 状态、政策和体系
均势( balance of power) , 即 力量均 衡、势力 均衡、权力 平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力量相互制约和抵消 的平衡现象, 如人与环境的平衡, 男女平衡, 政治生活中三 权分立 的制衡关系, 经济生活中 的积累与投 资、供给与需 求的平衡。国际关系中的均势意味着权力大致平均地在一 些国家内分布。摩根索认为, 在 国际关系中, 均势有四个意 思: 表示追求国 际关系某种状态 的政策; 表示国 际关系的 某种实 际状态; 表示国际力量大 体得到平均 分配; 表示任 何一种状态的力量分配。º 厄恩斯特 # B # 哈斯则总结出均 势的八 种含义: 均势是力量的分 布; 均势是平衡 或平衡过 程; 均势是平衡 者的支配作用; 均势 是能提供相 对稳定的 体系; 均势是不 稳定和战争的体 制; 均势是强权 政治的同 义语; 均势是历史的普遍规律; 均势是决策者的方针。»
但是, 均势理论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他们认为, 均势仅 仅是 一系列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 衡最终将导致战争 。他们 的论点是: ( 1) 各国及其政府所希望的不是平衡而是优势, 这必然引起竞争和猜疑; ( 2) 均势造成两个对立的集团, 从 而使 战争虽未必不可避 免, 却更 有可能发生, 因为各方都 会把它的成员国所遭受的损失或失败, 看成是威胁整个联 盟; ( 3) 均势被认为是牺牲小国利益为大国服务, 并经常达 到 分化和吞 噬弱小国家 的程度。lu 汉斯 # 摩根 索认为 , 均 势作为国际政治指导原则有三大缺点: 其一, 不确定, 因为 没有 对权力进行测量、评价和比 较的完全可靠的手 段; 其 二, 不现实, 因为政治家 总是以取得优势为 目标; 其 三, 不 完全 , 因为均势不能充分说明 1648 到 1914 年大部分年代 中 国家关系 紧张的原因 。lv 厄恩 斯特 # 哈斯则 指出, 如果 用均 势来指导政策, 需要国家政 策的高度灵活性, 对此他 表示 怀疑。lw此外 , 力量的相对性 、不确 定性和对力量意图 判断的偏差也影响了均势稳定的实现。国际经济政治发展 不平衡是一个普遍规律, 均势只能是不平衡之上的相对平 衡。休谟列举了均势体系正常运行的条件, 包括: 最基本的 国家 数量( 5 或 6 个) 、均等的力量、力量的可计算性 、力量 的稳 定性、战争的有益性、共同的价值 观念, lx但这些条件 实际上是不能满足的, 因此, 均势是相对的。
根 据均势理论, 均势过程可 能通过两种 方式进行 , 或 减少较 重秤盘里的砝码, 或增加 较轻秤盘里 的砝码。经常 被运用 的均势手段有: 分而治之; 领土补 偿; 建立缓冲 国; 组成联 盟; 建立 势力范围; 进行干涉; 外交谈 判; 法律与和
平 方法解决 争端; 裁判军备 ; 军 备竞赛; 发 动战争 。Á 国际 法、国际规 范、国际 制度则成为维持均 势的新的方法和手 段。
均势含义的多样性决定了 均势情形的复杂性。赫德利 # 布 尔区分 了简单 均势和 复杂 均势, 总 体均 势和局 部均 势, 主观均势和 客观均势, 偶然形成 的均势和蓄 意构成的 均 势。½ 根 据主 导均 势的 国家 , 有霸 权均 势( 冷 战后 的美 国) 、两极均 势( 冷战 时的美 ) 苏) 、多 极均势 ( 1648- 1789 年和 1815- 1914 年的欧洲, 20 世纪 70 年代的五大力量中 心) 。霸权均势需要硬实力和软 实力, 两极均势要求力量或 影响相等, 多极均势则不一定。
均势和均势外交古已有之 。战国时期就有所谓合纵连 横, 六国联合抵抗强大的秦国。三国时代, 诸葛亮采取连吴 抗魏的 政策, 使 蜀、魏、吴三分天 下。古希腊伯罗 奔尼撒战 争后, 底比斯同 斯巴达争霸, 雅典把 自己的力量 投入较弱 的一方以维持均势。但是, 均势 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理论, 作为一 种外交手段加以广 泛运用, 是近代的 事。近代的均 势外交 是在欧洲民族国家 争夺欧洲 大陆和海上 霸权的基 础上逐渐形成的。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意大利历史学家伯 纳多 # 鲁塞罗首 次系统地论述了均 势原则。16 世纪 早期, 英国首相红衣主教沃尔西首先明确提出均势政策。1713 年 5乌德勒支和约6是历史 上提到/ 均势0的第一个条约。1815 年维也纳会议以后, 均势原则成为欧洲主要国家外交的指 导准则。
汉斯 # 摩根索认为, 均势有两大功能: ( 直接对抗型式 下) 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性和( 竞争型式下) 保护国家的独 立性。¿ 均势的主要功能也可以表述为: 防止建立世界性霸 权; 维护体系本 身及其组成部分 ; 保 证国际体系 的稳定与 相互安全; 巩固和维护世界和平。À在近代欧洲国际关系史 上, 一旦一个大国或国家集团使用武力, 吞并邻邦, 企图夺 取霸权, 主宰欧洲, 它必然遭到 其他欧洲国家的反对。它们 彼此之 间既争夺霸权, 又互相联 合抵制一国 独霸。维持均 势有 利于国 际社会 的稳定 和和 平, 破坏 均势 往往导 致战 争。假若各国都能为均势而奋斗, 这当然是很理想的局面。 均势是一种理想状态, 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段达到理想主义 的目标。
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面: 首先 , 均势是 国际关系 中力量 对比的 一种实 际状态
( situation) 。BALANCE 一 词在英文中 有平衡和余 额两种基 本含 义。以银行 的帐本为例, 某人在存、取款数相抵 时, 他 在 银行帐本 中是 BALANCE( 平 衡) , 而当 他存款大 于取款 时, 他在银行中也有一个 BALANCE( 余额) 。均势表明的是 前者, 追求的是后者。所谓/ 有利的均势0, 指的是在均势状 态中 , 一方 的力量处于优势地位 , 另一 方处于劣势地位的 实际 状态。同样, 均 势反映国际政治中 权力均衡和不均衡 的各种态势及其权力态势转变的各种结果。均衡是说明国 家 间 权 力 关 系 的 中 心 概 念 。均 势 状 态 包 括 均 衡 ( equilibrium) 、不 均衡( disequilibrium) 和 均衡转换 ( a shift in balance) 三种情况。¼
关键词 均势理论 古典均势 现代均势 多极化 作者张贵洪, 1965 年生, 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杭 州 310028)
均 势理论是国际政治 理论中最古老 、最 持久、最有争 议的理论之一。¹ 早在古代, 国际关系中就出现均势局面和 均势外 交。近代 民族国家兴起后 , 国 际关系中的 均势状态 和均势 原则受到了普遍重 视。到 本世纪, 随着国 际关系理 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 均势概念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和 发挥, 逐渐形成 了一套完整的理 论。均势体系经 历了古典 和现代 两个阶段。均势与多极有 着内在的联 系, 均势理论 有助于我们分析多极现实。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法国 外交的胜利, 它建立的是以 固定的分裂状态为基础的有利 于法国的均势。当法国开始 朝欧洲 霸权的目标前进时 , 欧洲 主要国家组 织军事同 盟, 以抑制 法国力量的过分增 长, 维 护均势。西班牙 王位继承 战争 以法国 的失败 告终。结 束这 次战争 的乌 德勒支 和约 ( 1713 年) 第一次载明均势原则, 从此欧洲各国把均势奉为 指导外交政策的最高原则。1789 年 7 月 14 日法国大革命, 引起整 个欧洲的震惊, 英俄普奥 先后组织七 次反法联 盟。 如果说法国大革命威胁了欧洲 均势, 那么随后崛起的拿破 仑帝 国便是 完全推 翻了均 势。欧 洲国家 无法 容忍这 种局 面, 于是有了滑铁卢之役。
其次, 均势是一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所采取的具体政 策 ( policy) 。在 国际关系中 , 为 了防止某 个国家 控制他 国, 危害别国的安全, 每个国家都倾向于通过一定的政策防止 出现 一个霸权国家, 维护自身利益 , 保持现 状。因此 , 均势 政 策表现为特定国家 运用均势原则对某 种有利均势局面 的追 求, 即 运用均势的两个原则 , 追求 或保持两种不同的 力量分配局面 ) ) ) 均衡分配局面和不均衡分配局面。由此 均势 政策表现为四种类型 : 创造均 势; 维护 均势; 争 取/ 有 利均 势0; 保持有利均势 。以及两 种基本手段: 或致力于军 备竞赛、扩充实力; 或组织联合阵线, 共同遏制称霸国家。
赫德利 # 布尔认为, 维持均势有三方面作 用: ( 1) 整个 国际体系中若存在总体均势, 强国便无法征服这一体系而 使之成 为世界帝国; ( 2) 局 部均势的 存在维护了 某一特定 区域的 国家独立, 使它们不受区 域性强国的 同化与控 制; ( 3) 总 体均势及局部 均势的存在 , 为 维持国际秩 序所必须 依赖的其他方法, 如外交、战争 、国际法和强国管理等的实 施提供了条件。¾
72
浙江社会科学 2002 年第 2 期
1648 年, 结束战争 的威斯特伐利亚和 会正式召开, 在此基 础上形成了开创近代国际关系 和近代欧洲外交的/ 威斯特 伐利亚 体系0。欧洲和会的 表面结果 是法国和瑞 典扩大了 自己的 势力, 结 束了神圣罗马帝 国的实际统 治。欧洲三十 年战争 与威斯特伐利亚和 会的深远 影响在于它 们推动了 欧洲近 代民族国家的发展 , 增强 了各国的主 权意识, 王权 进一步代替了神权, 最终在欧洲牢固地树立了民族国家体 制, 形成了近现 代欧洲国际关系 的基本格局 。从 这时起到 法国大革命这段时期, 是均势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第三, 均势是 一种按均衡原 则组织起来 的体系 ( system) 。通过集 体多边外交, 形成相互制 衡, 实 现制止强
71
张贵洪: 均势理论、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
权谋 取世界 领导权 的目标 , 这样 的国际 体系 就是均 势体 系。近代以来, 均势体系 基本上经历 了古典均势 体系和现 代均势体系两个发展阶段。
二、均势体系: 古典与现代
以均势的主角和体系的结构为标准, 均势体系可以划 分为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
古典均势经历了两个阶段, 其中, 1648~ 1789 年的/ 威 斯 特伐利亚 体系0是均势的 第一个黄金 时期, 1815~ 1914 年的/ 维也纳体系0是均势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一般认为, 均势体系发端于 15 世纪后半叶, 那时北意 大 利各公国 在竞争时已 自觉地运 用均势原 理。16 世纪均 势 的作用范围开始超 出意大利, 从那时起直 到 19 世纪下 半叶非欧强国兴起的这段时期, 均势是理解欧洲政治的关 键。
2002 年第 2 期 No. 2, 2002
浙 江社 会 科学
源自文库Z HEJ IANG SO CIAL SCIE NCE S
2002 年 3 月 Mar. , 2002
均势理论、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
t 张贵洪
内容提要 均势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 本主张, 但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均势是一个有多 重含义的概念, 分状态、体系、政策三个层面。就体系层面而言, 历史上经历了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两个基本阶 段, 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冷战结束后, 均势更趋复杂, 但总的趋势是两极均势向多极均势转移, 特别是在亚太 地区, 已形成多极均势的雏形。
17 世纪初, 欧洲发生巨变。由于生产 力的发展, 欧洲 一些国家率先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这一演变过程的主 要政治特点是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主要政治标志是强调 国 家主权。先 后形成 的欧洲民 族国家 有英国 、法国、德意 志 、瑞 典、荷兰、西班牙、意大 利、波兰和俄 国。1618 年 前, 德意志境内各邦已分裂成新教联盟与天主教同盟。前者拥 护宗 教改革, 反对神圣罗马帝国 与哈布斯堡王室的 统治。 后者 拥立皇帝与哈布斯堡王室。1618 年, 新教联盟公开起 义反 对哈布斯堡王室, 丹麦、瑞典、法国先后参战, 这就是 著名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是以宗教因素为起因 的 , 但 很快 发展 成为 各国 为自 身利 益而 进行 实力 较量 。
一、均势: 状态、政策和体系
均势( balance of power) , 即 力量均 衡、势力 均衡、权力 平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力量相互制约和抵消 的平衡现象, 如人与环境的平衡, 男女平衡, 政治生活中三 权分立 的制衡关系, 经济生活中 的积累与投 资、供给与需 求的平衡。国际关系中的均势意味着权力大致平均地在一 些国家内分布。摩根索认为, 在 国际关系中, 均势有四个意 思: 表示追求国 际关系某种状态 的政策; 表示国 际关系的 某种实 际状态; 表示国际力量大 体得到平均 分配; 表示任 何一种状态的力量分配。º 厄恩斯特 # B # 哈斯则总结出均 势的八 种含义: 均势是力量的分 布; 均势是平衡 或平衡过 程; 均势是平衡 者的支配作用; 均势 是能提供相 对稳定的 体系; 均势是不 稳定和战争的体 制; 均势是强权 政治的同 义语; 均势是历史的普遍规律; 均势是决策者的方针。»
但是, 均势理论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他们认为, 均势仅 仅是 一系列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 衡最终将导致战争 。他们 的论点是: ( 1) 各国及其政府所希望的不是平衡而是优势, 这必然引起竞争和猜疑; ( 2) 均势造成两个对立的集团, 从 而使 战争虽未必不可避 免, 却更 有可能发生, 因为各方都 会把它的成员国所遭受的损失或失败, 看成是威胁整个联 盟; ( 3) 均势被认为是牺牲小国利益为大国服务, 并经常达 到 分化和吞 噬弱小国家 的程度。lu 汉斯 # 摩根 索认为 , 均 势作为国际政治指导原则有三大缺点: 其一, 不确定, 因为 没有 对权力进行测量、评价和比 较的完全可靠的手 段; 其 二, 不现实, 因为政治家 总是以取得优势为 目标; 其 三, 不 完全 , 因为均势不能充分说明 1648 到 1914 年大部分年代 中 国家关系 紧张的原因 。lv 厄恩 斯特 # 哈斯则 指出, 如果 用均 势来指导政策, 需要国家政 策的高度灵活性, 对此他 表示 怀疑。lw此外 , 力量的相对性 、不确 定性和对力量意图 判断的偏差也影响了均势稳定的实现。国际经济政治发展 不平衡是一个普遍规律, 均势只能是不平衡之上的相对平 衡。休谟列举了均势体系正常运行的条件, 包括: 最基本的 国家 数量( 5 或 6 个) 、均等的力量、力量的可计算性 、力量 的稳 定性、战争的有益性、共同的价值 观念, lx但这些条件 实际上是不能满足的, 因此, 均势是相对的。
根 据均势理论, 均势过程可 能通过两种 方式进行 , 或 减少较 重秤盘里的砝码, 或增加 较轻秤盘里 的砝码。经常 被运用 的均势手段有: 分而治之; 领土补 偿; 建立缓冲 国; 组成联 盟; 建立 势力范围; 进行干涉; 外交谈 判; 法律与和
平 方法解决 争端; 裁判军备 ; 军 备竞赛; 发 动战争 。Á 国际 法、国际规 范、国际 制度则成为维持均 势的新的方法和手 段。
均势含义的多样性决定了 均势情形的复杂性。赫德利 # 布 尔区分 了简单 均势和 复杂 均势, 总 体均 势和局 部均 势, 主观均势和 客观均势, 偶然形成 的均势和蓄 意构成的 均 势。½ 根 据主 导均 势的 国家 , 有霸 权均 势( 冷 战后 的美 国) 、两极均 势( 冷战 时的美 ) 苏) 、多 极均势 ( 1648- 1789 年和 1815- 1914 年的欧洲, 20 世纪 70 年代的五大力量中 心) 。霸权均势需要硬实力和软 实力, 两极均势要求力量或 影响相等, 多极均势则不一定。
均势和均势外交古已有之 。战国时期就有所谓合纵连 横, 六国联合抵抗强大的秦国。三国时代, 诸葛亮采取连吴 抗魏的 政策, 使 蜀、魏、吴三分天 下。古希腊伯罗 奔尼撒战 争后, 底比斯同 斯巴达争霸, 雅典把 自己的力量 投入较弱 的一方以维持均势。但是, 均势 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理论, 作为一 种外交手段加以广 泛运用, 是近代的 事。近代的均 势外交 是在欧洲民族国家 争夺欧洲 大陆和海上 霸权的基 础上逐渐形成的。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意大利历史学家伯 纳多 # 鲁塞罗首 次系统地论述了均 势原则。16 世纪 早期, 英国首相红衣主教沃尔西首先明确提出均势政策。1713 年 5乌德勒支和约6是历史 上提到/ 均势0的第一个条约。1815 年维也纳会议以后, 均势原则成为欧洲主要国家外交的指 导准则。
汉斯 # 摩根索认为, 均势有两大功能: ( 直接对抗型式 下) 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性和( 竞争型式下) 保护国家的独 立性。¿ 均势的主要功能也可以表述为: 防止建立世界性霸 权; 维护体系本 身及其组成部分 ; 保 证国际体系 的稳定与 相互安全; 巩固和维护世界和平。À在近代欧洲国际关系史 上, 一旦一个大国或国家集团使用武力, 吞并邻邦, 企图夺 取霸权, 主宰欧洲, 它必然遭到 其他欧洲国家的反对。它们 彼此之 间既争夺霸权, 又互相联 合抵制一国 独霸。维持均 势有 利于国 际社会 的稳定 和和 平, 破坏 均势 往往导 致战 争。假若各国都能为均势而奋斗, 这当然是很理想的局面。 均势是一种理想状态, 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段达到理想主义 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