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势理论_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_张贵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 见, 均势 的含义非常含糊 , 一 般意义上的 均势是一 个有多 重意义的复合体。均势作 为国际关系 的分析概 念,
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面: 首先 , 均势是 国际关系 中力量 对比的 一种实 际状态
( situation) 。BALANCE 一 词在英文中 有平衡和余 额两种基 本含 义。以银行 的帐本为例, 某人在存、取款数相抵 时, 他 在 银行帐本 中是 BALANCE( 平 衡) , 而当 他存款大 于取款 时, 他在银行中也有一个 BALANCE( 余额) 。均势表明的是 前者, 追求的是后者。所谓/ 有利的均势0, 指的是在均势状 态中 , 一方 的力量处于优势地位 , 另一 方处于劣势地位的 实际 状态。同样, 均 势反映国际政治中 权力均衡和不均衡 的各种态势及其权力态势转变的各种结果。均衡是说明国 家 间 权 力 关 系 的 中 心 概 念 。均 势 状 态 包 括 均 衡 ( equilibrium) 、不 均衡( disequilibrium) 和 均衡转换 ( a shift in balance) 三种情况。¼
关键词 均势理论 古典均势 现代均势 多极化 作者张贵洪, 1965 年生, 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杭 州 310028)
均 势理论是国际政治 理论中最古老 、最 持久、最有争 议的理论之一。¹ 早在古代, 国际关系中就出现均势局面和 均势外 交。近代 民族国家兴起后 , 国 际关系中的 均势状态 和均势 原则受到了普遍重 视。到 本世纪, 随着国 际关系理 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 均势概念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和 发挥, 逐渐形成 了一套完整的理 论。均势体系经 历了古典 和现代 两个阶段。均势与多极有 着内在的联 系, 均势理论 有助于我们分析多极现实。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法国 外交的胜利, 它建立的是以 固定的分裂状态为基础的有利 于法国的均势。当法国开始 朝欧洲 霸权的目标前进时 , 欧洲 主要国家组 织军事同 盟, 以抑制 法国力量的过分增 长, 维 护均势。西班牙 王位继承 战争 以法国 的失败 告终。结 束这 次战争 的乌 德勒支 和约 ( 1713 年) 第一次载明均势原则, 从此欧洲各国把均势奉为 指导外交政策的最高原则。1789 年 7 月 14 日法国大革命, 引起整 个欧洲的震惊, 英俄普奥 先后组织七 次反法联 盟。 如果说法国大革命威胁了欧洲 均势, 那么随后崛起的拿破 仑帝 国便是 完全推 翻了均 势。欧 洲国家 无法 容忍这 种局 面, 于是有了滑铁卢之役。
其次, 均势是一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所采取的具体政 策 ( policy) 。在 国际关系中 , 为 了防止某 个国家 控制他 国, 危害别国的安全, 每个国家都倾向于通过一定的政策防止 出现 一个霸权国家, 维护自身利益 , 保持现 状。因此 , 均势 政 策表现为特定国家 运用均势原则对某 种有利均势局面 的追 求, 即 运用均势的两个原则 , 追求 或保持两种不同的 力量分配局面 ) ) ) 均衡分配局面和不均衡分配局面。由此 均势 政策表现为四种类型 : 创造均 势; 维护 均势; 争 取/ 有 利均 势0; 保持有利均势 。以及两 种基本手段: 或致力于军 备竞赛、扩充实力; 或组织联合阵线, 共同遏制称霸国家。
赫德利 # 布尔认为, 维持均势有三方面作 用: ( 1) 整个 国际体系中若存在总体均势, 强国便无法征服这一体系而 使之成 为世界帝国; ( 2) 局 部均势的 存在维护了 某一特定 区域的 国家独立, 使它们不受区 域性强国的 同化与控 制; ( 3) 总 体均势及局部 均势的存在 , 为 维持国际秩 序所必须 依赖的其他方法, 如外交、战争 、国际法和强国管理等的实 施提供了条件。¾
72
浙江社会科学 2002 年第 2 期
1648 年, 结束战争 的威斯特伐利亚和 会正式召开, 在此基 础上形成了开创近代国际关系 和近代欧洲外交的/ 威斯特 伐利亚 体系0。欧洲和会的 表面结果 是法国和瑞 典扩大了 自己的 势力, 结 束了神圣罗马帝 国的实际统 治。欧洲三十 年战争 与威斯特伐利亚和 会的深远 影响在于它 们推动了 欧洲近 代民族国家的发展 , 增强 了各国的主 权意识, 王权 进一步代替了神权, 最终在欧洲牢固地树立了民族国家体 制, 形成了近现 代欧洲国际关系 的基本格局 。从 这时起到 法国大革命这段时期, 是均势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第三, 均势是 一种按均衡原 则组织起来 的体系 ( system) 。通过集 体多边外交, 形成相互制 衡, 实 现制止强
71
张贵洪: 均势理论、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
权谋 取世界 领导权 的目标 , 这样 的国际 体系 就是均 势体 系。近代以来, 均势体系 基本上经历 了古典均势 体系和现 代均势体系两个发展阶段。
二、均势体系: 古典与现代
以均势的主角和体系的结构为标准, 均势体系可以划 分为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
古典均势经历了两个阶段, 其中, 1648~ 1789 年的/ 威 斯 特伐利亚 体系0是均势的 第一个黄金 时期, 1815~ 1914 年的/ 维也纳体系0是均势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一般认为, 均势体系发端于 15 世纪后半叶, 那时北意 大 利各公国 在竞争时已 自觉地运 用均势原 理。16 世纪均 势 的作用范围开始超 出意大利, 从那时起直 到 19 世纪下 半叶非欧强国兴起的这段时期, 均势是理解欧洲政治的关 键。
2002 年第 2 期 No. 2, 2002
浙 江社 会 科学
源自文库Z HEJ IANG SO CIAL SCIE NCE S
2002 年 3 月 Mar. , 2002
均势理论、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
t 张贵洪
内容提要 均势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 本主张, 但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均势是一个有多 重含义的概念, 分状态、体系、政策三个层面。就体系层面而言, 历史上经历了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两个基本阶 段, 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冷战结束后, 均势更趋复杂, 但总的趋势是两极均势向多极均势转移, 特别是在亚太 地区, 已形成多极均势的雏形。
17 世纪初, 欧洲发生巨变。由于生产 力的发展, 欧洲 一些国家率先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这一演变过程的主 要政治特点是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主要政治标志是强调 国 家主权。先 后形成 的欧洲民 族国家 有英国 、法国、德意 志 、瑞 典、荷兰、西班牙、意大 利、波兰和俄 国。1618 年 前, 德意志境内各邦已分裂成新教联盟与天主教同盟。前者拥 护宗 教改革, 反对神圣罗马帝国 与哈布斯堡王室的 统治。 后者 拥立皇帝与哈布斯堡王室。1618 年, 新教联盟公开起 义反 对哈布斯堡王室, 丹麦、瑞典、法国先后参战, 这就是 著名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是以宗教因素为起因 的 , 但 很快 发展 成为 各国 为自 身利 益而 进行 实力 较量 。
一、均势: 状态、政策和体系
均势( balance of power) , 即 力量均 衡、势力 均衡、权力 平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力量相互制约和抵消 的平衡现象, 如人与环境的平衡, 男女平衡, 政治生活中三 权分立 的制衡关系, 经济生活中 的积累与投 资、供给与需 求的平衡。国际关系中的均势意味着权力大致平均地在一 些国家内分布。摩根索认为, 在 国际关系中, 均势有四个意 思: 表示追求国 际关系某种状态 的政策; 表示国 际关系的 某种实 际状态; 表示国际力量大 体得到平均 分配; 表示任 何一种状态的力量分配。º 厄恩斯特 # B # 哈斯则总结出均 势的八 种含义: 均势是力量的分 布; 均势是平衡 或平衡过 程; 均势是平衡 者的支配作用; 均势 是能提供相 对稳定的 体系; 均势是不 稳定和战争的体 制; 均势是强权 政治的同 义语; 均势是历史的普遍规律; 均势是决策者的方针。»
但是, 均势理论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他们认为, 均势仅 仅是 一系列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 衡最终将导致战争 。他们 的论点是: ( 1) 各国及其政府所希望的不是平衡而是优势, 这必然引起竞争和猜疑; ( 2) 均势造成两个对立的集团, 从 而使 战争虽未必不可避 免, 却更 有可能发生, 因为各方都 会把它的成员国所遭受的损失或失败, 看成是威胁整个联 盟; ( 3) 均势被认为是牺牲小国利益为大国服务, 并经常达 到 分化和吞 噬弱小国家 的程度。lu 汉斯 # 摩根 索认为 , 均 势作为国际政治指导原则有三大缺点: 其一, 不确定, 因为 没有 对权力进行测量、评价和比 较的完全可靠的手 段; 其 二, 不现实, 因为政治家 总是以取得优势为 目标; 其 三, 不 完全 , 因为均势不能充分说明 1648 到 1914 年大部分年代 中 国家关系 紧张的原因 。lv 厄恩 斯特 # 哈斯则 指出, 如果 用均 势来指导政策, 需要国家政 策的高度灵活性, 对此他 表示 怀疑。lw此外 , 力量的相对性 、不确 定性和对力量意图 判断的偏差也影响了均势稳定的实现。国际经济政治发展 不平衡是一个普遍规律, 均势只能是不平衡之上的相对平 衡。休谟列举了均势体系正常运行的条件, 包括: 最基本的 国家 数量( 5 或 6 个) 、均等的力量、力量的可计算性 、力量 的稳 定性、战争的有益性、共同的价值 观念, lx但这些条件 实际上是不能满足的, 因此, 均势是相对的。
根 据均势理论, 均势过程可 能通过两种 方式进行 , 或 减少较 重秤盘里的砝码, 或增加 较轻秤盘里 的砝码。经常 被运用 的均势手段有: 分而治之; 领土补 偿; 建立缓冲 国; 组成联 盟; 建立 势力范围; 进行干涉; 外交谈 判; 法律与和
平 方法解决 争端; 裁判军备 ; 军 备竞赛; 发 动战争 。Á 国际 法、国际规 范、国际 制度则成为维持均 势的新的方法和手 段。
均势含义的多样性决定了 均势情形的复杂性。赫德利 # 布 尔区分 了简单 均势和 复杂 均势, 总 体均 势和局 部均 势, 主观均势和 客观均势, 偶然形成 的均势和蓄 意构成的 均 势。½ 根 据主 导均 势的 国家 , 有霸 权均 势( 冷 战后 的美 国) 、两极均 势( 冷战 时的美 ) 苏) 、多 极均势 ( 1648- 1789 年和 1815- 1914 年的欧洲, 20 世纪 70 年代的五大力量中 心) 。霸权均势需要硬实力和软 实力, 两极均势要求力量或 影响相等, 多极均势则不一定。
均势和均势外交古已有之 。战国时期就有所谓合纵连 横, 六国联合抵抗强大的秦国。三国时代, 诸葛亮采取连吴 抗魏的 政策, 使 蜀、魏、吴三分天 下。古希腊伯罗 奔尼撒战 争后, 底比斯同 斯巴达争霸, 雅典把 自己的力量 投入较弱 的一方以维持均势。但是, 均势 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理论, 作为一 种外交手段加以广 泛运用, 是近代的 事。近代的均 势外交 是在欧洲民族国家 争夺欧洲 大陆和海上 霸权的基 础上逐渐形成的。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意大利历史学家伯 纳多 # 鲁塞罗首 次系统地论述了均 势原则。16 世纪 早期, 英国首相红衣主教沃尔西首先明确提出均势政策。1713 年 5乌德勒支和约6是历史 上提到/ 均势0的第一个条约。1815 年维也纳会议以后, 均势原则成为欧洲主要国家外交的指 导准则。
汉斯 # 摩根索认为, 均势有两大功能: ( 直接对抗型式 下) 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性和( 竞争型式下) 保护国家的独 立性。¿ 均势的主要功能也可以表述为: 防止建立世界性霸 权; 维护体系本 身及其组成部分 ; 保 证国际体系 的稳定与 相互安全; 巩固和维护世界和平。À在近代欧洲国际关系史 上, 一旦一个大国或国家集团使用武力, 吞并邻邦, 企图夺 取霸权, 主宰欧洲, 它必然遭到 其他欧洲国家的反对。它们 彼此之 间既争夺霸权, 又互相联 合抵制一国 独霸。维持均 势有 利于国 际社会 的稳定 和和 平, 破坏 均势 往往导 致战 争。假若各国都能为均势而奋斗, 这当然是很理想的局面。 均势是一种理想状态, 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段达到理想主义 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