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脂代谢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脂代谢与运动》幻灯片PPT

《脂代谢与运动》幻灯片PPT

第三节 运动时脂代谢的特点
一、运动时脂肪代谢
3、运动时脂肪参与供能的形式
(1)在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脂肪酸可经氧化,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这是脂肪供能的主要形式。
(2)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中间产物乙酰 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合称酮体。酮体参与脂肪组织 脂解的调节。
(3)在肝、肾细胞中,甘油作为非糖物质经过糖异生途 径转变成葡萄糖,对维持血糖水平起重要作用。
. 、 ,这3种产物统称为酮体。〔 〕
A、乙酰乙酸 B、丙酮酸 C、β-羟基丁酸 D、丙酮
3、运动时人体内参与分解供能的脂肪有哪几种来源途径。〔 〕
A、肝脏中的脂肪
B、骨骼肌细胞浆中脂肪滴
C、血浆脂蛋白中的脂肪 D、脂库中的脂肪
4、安静时,人体脂肪组织内脂肪水解所产生的脂肪酸大约 进入血液,
约 经再酯化作用生成三酰甘油。
H2O 甘油一酯脂肪酶
甘油 +脂肪酸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二、甘油代谢
(一)甘油的分解代谢 在中低强度运动时,骨骼肌、脂肪组织
和血浆甘油三酯分解加强,释放出游离甘 油。由于脂肪组织、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内 甘油激酶活性很低,故直接利用很少,主 要在 肝脏 中进一步代谢。
甘油代谢的根本途径
脂肪分解释放出的甘油,只能在肾、肝 等少数组织被氧化利用,如以下图所示,生 成的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代谢途径。
第3章 脂肪代谢与运动能力
高脂血症
冠心病
肥胖 肥胖
胆石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体内过度的脂肪积累成为影响安康、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
第一节 脂质概述
一、概念
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
它是由脂肪酸与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统称为脂质或脂类。

脂肪代谢和运动能力

脂肪代谢和运动能力
5ATP:1次β—氧化脱氢生成的ATP总数 (Cn 2):生成乙酰辅酶A分子总数 12ATP:1分子乙酰辅酶A产生12ATP 2ATP:脂肪酸活化消耗的ATP数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脂肪酸不完全氧化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一)酮体的生成 (二)酮体的氧化 (三)运动对血酮体的影响 (四)酮体生成在运动中的意义
甘油 ATP
ADP
NAD+
a-磷酸甘油
NADH+H+ 磷酸二羟丙酮
乳酸 CO2+H2O
糖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由于肌肉中缺乏磷酸甘油激酶,故甘油不
能直接为肌肉供能。在肝脏,每分子甘油
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4ATP;
如的1 分果能子完量甘 全可油 完氧 合全化 成氧 生2化2合A成T成PC的。O2A和T PH2O时,则释放出
三、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必需脂肪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定义:体内需要但不能合成,必 需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脂肪酸氧化的基本过程
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在 线粒体内一系列酶的催化下,脂肪 酸逐步裂解出二碳单位-乙酰辅酶A, 在经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氧化。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类不溶 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肌体利用的 有机化合物。
脂肪(三酯酰甘油)
脂类
磷脂

胆固醇及其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高脂血症 冠心病
脂肪肝
肥胖
胆石症
糖尿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脂代谢ppt课件

脂代谢ppt课件

04
脂代谢的调节
激素调节
01
02
03
04
胰岛素
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
胰高血糖素
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 。
肾上腺素
促进脂肪分解,动员脂肪酸供 能。
甲状腺激素
促进脂肪分解,提高代谢率。
营养素调节
碳水化合物
影响胰岛素分泌,间接调节脂代谢。
脂肪
摄入量直接影响体内脂肪合成与分解 。
蛋白质
参与能量代谢和激素调节,影响脂代 谢。
脂肪的合成主要在肝脏、脂肪组织、小肠等器官中进行,其中肝脏是脂肪合成的最主要场所 。
脂肪的分解
脂肪的分解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进行。
在脂肪动员过程中,脂肪细胞 中的甘油三酯被酶分解为甘油 和脂肪酸,然后释放入血液中 。
释放出的甘油可以通过血液运 输到其他组织中被利用,而脂 肪酸则可以作为能量来源被细 胞氧化利用。
维生素与矿物质
如维生素D、钙、锌等,参与脂代谢 调节。
基因与脂代谢
01
02
03
基因突变
可能导致脂代谢异常,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因子、miRNA等参与 基因表达调控,影响脂代 谢。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 化等表观遗传学修饰影响 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05
脂代谢异常与疾病
脂代谢ppt课件
目录
• 脂代谢概述 • 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 脂肪的合成与分解 • 脂代谢的调节 • 脂代谢异常与疾病 • 脂代谢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脂代谢概述
脂类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脂类是生物体内一大类不溶于水 而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包括 脂肪、磷脂和固醇类等。

《脂类代谢》课件

《脂类代谢》课件

2
代谢
胆固醇在肝脏和其他组织中代谢分解为胆汁酸或通过胆汁排泄出体外。
三酰甘油的合成和分解
1
合成
在细胞内,甘油与脂肪酸结合形成三
分解
2
酰甘油,储存在脂肪细胞中。
通过脂肪酶的作用,三酰甘油分解为 甘油和脂肪酸,供能使用。
脂类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 供能
脂类是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提供丰富的ATP供给。
《脂类代谢》PPT课件
通过本PPT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脂类代谢,包括定义、分类、作用,以及 在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更多关于脂类的知识吧!
什么是脂类代谢
脂类代谢是人体对脂类化合物进行分解、合成和调控的过程。它在维持能量平衡、供给细胞能量以及调 节生理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脂类的分类及结构
2 能量储备
脂类可在体内储存大量能量,以备不时之需。
3 调控饱食感
脂类参与调控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影响食欲和饱食感。
脂类代谢的调节因素
饮食
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对脂类代 谢有重要影响。
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脂类代谢 效率。
遗传
个体基因对脂类代谢和反应性 具有一定影响。
3 激素合成
某些脂类参与体内激素合成,如胆固醇是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前体。
脂肪酸的合成和降解
1
降解
2
在细胞线粒体中,脂肪酸通过β-氧化 途径被分解为乙酰辅酶A,供能使用。
合成
在细胞内以乙酰辅酶A为起始物质, 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合成脂肪酸。

胆固醇的合成和代谢
1
合成
在肝细胞中,通过一系列酶的参与,由乙酰辅酶A合成胆固醇。
甘油三酯
脂肪所含的最丰富的脂类, 用作能量储备和保护内脏 器官。

生物化学脂类的代谢PPT课件

生物化学脂类的代谢PPT课件
EPA 是 Eicosapntemacnioc Acid 即二十碳五烯酸的英文 缩写,是鱼油的主要成分。 EPA具有帮助降低胆固醇和 甘油三酯的含量,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代谢。从而起到降 低血液粘稠度,增进血液循环,提高组织供氧而消除疲劳。 防止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 展、预防脑血栓、脑溢血、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第七章
脂类的代谢
1
本章重点
重点:
掌握脂类的概念、脂类的分类,熟悉脂类的生理功能。熟 悉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了解脂类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掌 握β氧化的概念与部位,掌握脂肪酸的活化和脂肪酰CoA 进入线粒体的概况,掌握β氧化的概况并了解反应过程, 掌握β氧化产物的代谢去向。以软脂酸为例,熟悉脂肪酸 氧化产生ATP的计算。 了解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概况。掌握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2
第一节
概述
3
一、脂类的定义:
脂类(lipid) 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它们是一类不 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 化合物,因为脂类的主要成分是长链脂肪酸,它 是不溶于水的。
4
二、脂类的分类
脂肪:甘油三酯
储能和供能
脂类
胆固醇
类脂 胆固醇酯 细胞的膜结构组分 磷脂
糖脂
5
1.脂肪的结构-甘油三酯
O O H2C O C (CH2)mCH3 H3C (CH2)n C O CH O
H2C O C (CH2)k CH3
n、m、k可以相同,称为单纯甘油酯。也可以不全相同 甚至完全不同, 其中n多是不饱和的。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常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脂类成液态称为油 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成固态称为脂(脂肪)
6
构成脂类的脂肪酸
7

运动与脂代谢

运动与脂代谢
(3)运动时间: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达40分钟以上,每周 5-6次为宜。 (4)体力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运动强度与时间要与个体机体功能 相适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建议
1.调整和控制膳食中的总能量 2.控制高能量食物的比例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性。进食要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 不暴饮暴食,不吃零食和睡前夜宵,按食谱计划执行。 4.注意烹调方法,菜肴加工以蒸、灼、拌、卤等少用食油的烹 调方法为主,在煎、炒烹调时减少用油量,每日控制在25克以 内,使用植物性食用油而不用动物油。 5.饥饿时,宜选食体积大、含能量低,又有饱腹感的食物充饥, 多吃蔬果类和瓜类。 6.保持均衡营养,每天的食物应包括五大类食物,即粮食类、 肉豆类、蛋奶类、蔬菜瓜果类和少量使用的植物年男性每天大约需要能量10042KJ.
2.三大供能物质供能比例(脂肪供能大约占25%)
3.1g脂肪:39.54KJ×95%=37.56kJ(9.0kcal)
五、减肥的途径
1.原则:摄入能量小于消耗能量 2.科学的减肥态度 3.运动+节食
第一阶段 7.524MJ→6.688MJ(1800Kcal→1600Kcal) 第二阶段 6.688MJ→5.852MJ(1600Kcal→1400Kcal) 第三阶段 5.852MJ→5.016MJ(1400Kcal→1200Kcal)
概述内容
• • • • • 1.脂肪功能 2.肥胖发生的常见原因 3.肥胖的评定及测试方法311000篇相关文章 中国期刊网:2242篇相关文章
肥胖与疾病
消瘦与疾病
• 一、脂肪的功能
1、供给和储存能量,维持体温 2、构成机体组织细胞的成分 3、供给必需脂肪酸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5、保护机体,滋润皮肤 6、提高膳食的饱腹感 7、保证体征发育

脂代谢与运动PPT课件

脂代谢与运动PPT课件

02
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
运动对脂肪合成与分解的影响
脂肪合成
运动能够促进脂肪合成酶的活性 ,使脂肪在肌肉和肝脏等组织中 合成。
脂肪分解
运动能够激活脂肪分解酶,促进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供 给身体各部位。
运动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降低血脂
运动能够消耗体内脂肪,降低血脂水平,特别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 油三酯水平。
脂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运动可以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运动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和心率 ,进一步保护心血管健康。
长期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 酯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实验过程中,对受试者进行现场实验和跟踪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和样本。
生物信息学在脂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与分析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规模 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数据 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脂代谢相
关基因和通路。
预测与模拟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不同运动 条件下脂代谢的变化趋势,为实验 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脂代谢与运动ppt课件
目录
• 脂代谢概述 • 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 • 运动改善脂代谢的机制 • 运动与脂代谢相关疾病预防 • 运动与脂代谢的科学研究方法 • 结论与展望
01
脂代谢概述
脂代谢的定义与过程
脂代谢是指生物体内脂肪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涉及脂 肪酸的合成、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解等。
输标02入题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运动能够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提高脂肪酸氧化

运动和脂肪代谢

运动和脂肪代谢
在各种促进脂肪水解的激素中以儿茶酚胺,即去甲肾上腺 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最重要,经过对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 作用,通过cAMP-PK系统(环腺苷磷酸-蛋白激酶系统)促 使甘油三酯脂肪酶磷酸化而激活。
脂肪组织中脂肪在不断进行水解的同时也进行着 再酯化过程。
一部分脂肪水解后生成的脂肪酸通过合成酯酰 CoA(辅酶A),再与α-甘油磷酸一起合成甘油三 酯,又称为甘油三酯-脂肪酸循环。
儿童肥胖也会产生轻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 脂症,在成年后发生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概率也 较高。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体重超过正常值1%,死亡 率也增大1%。
总体上分析,人的死亡15%-20%与肥胖或肥胖 病有关系。
中、老年人体脂百分率也逐渐增高。瘦体重减少, 显然对健康不利。
在现代社会人的体力活动日渐减少,饮食中热量 丰富,热量的正平衡的结果产生了所谓“文明 病”,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 等发病率显著增高,这些疾病的发生都与体内脂 肪过多有关系。
肌细胞内LPL活性受低浓度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抑制, 高浓度的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激活。
肌细胞内甘油三酯为5-15mmol/kg湿肌,比脂肪组织 含甘油三酯400-800mmol/kg湿脂要低得多。
在进行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时,肌细胞内甘油三 酯水解成为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在肌细胞内氧化供能 也有重要的作用。
脂肪酸不溶于水,在血液中需要以白蛋白作为运 输载体,运载量相对有限,而酮体是水溶性物质, 易于在血液中运输,并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参与 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在正常状态,肝脏生成酮体的量不多,血液中也仅含 有少量酮体,浓度为0.3mg%-5mg%,其中乙酰乙 酸占30%,β-羟丁酸占70%左右,丙酮极微量。
运动和脂肪代谢

脂肪代谢与运动

脂肪代谢与运动

在70%最大摄氧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脂 肪酸供能的75%来自肌内脂肪。肌内甘油三 酯水解速率平均值是每100克肌肉2—5微摩 尔/分。 另外,运动时肌内脂肪的利用也与肌纤维类 型有关,在有氧代谢能力强的慢肌纤维中甘 油三酯的消耗量最为明显。
第二节
运动时脂肪酸的利用
运动时骨骼肌氧化脂肪酸依靠甘 油三酯水解和摄取血浆FFA,随着运动 时间延长,血浆FFA供能起主要作用。 一、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及其转运率
3.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 热垫作用 5. 保护垫作用 6. 构成血浆脂蛋白
类脂 糖酯、胆 固醇及其 酯、磷脂
5﹪
生物膜、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神经、 素、维生素、胆汁酸等 血浆
3. 构成血浆脂蛋白
运动时脂肪可以参加能量代谢,脂肪的 供能地位是与血浆游离脂肪酸的作用分不开 的。游离脂肪酸在血浆库内转换率高可以成 为多种器官和组织的供能物质,是安静、运 动时骨骼肌的主要供能物质之一。
甘油三酯
(血浆脂蛋白)
LPL
脂肪酸 + 甘油
血浆清蛋白 游离脂肪酸(FFA)
代谢利用
(器官组织)
LPL(脂蛋白脂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内,在细胞 内粗面内质网中合成后转运出细胞,在毛细管内皮细胞 表面与硫酸肝素结合,可以催化血浆脂蛋白中的甘油三 酯水解。
3.血浆甘油三酯的供能作用
血浆甘油三酯的供能作用很小。人在适中运 动时,血浆三酯浓度变化不明显。运动中血 浆甘油三酯转换加快。 训练使人体血浆甘油三酯浓度降低。

2.参与骨骼肌供能的脂肪酸来源
(1)脂肪组织(即脂库)储存的脂肪; (2)循环系统即血浆脂蛋白含有的脂肪; (3)肌细胞浆中的脂肪。运动时人体基本上 不利用肝脏内储存的脂肪。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PPT课件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PPT课件
在脂肪动员中,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脂肪 酶是限速酶,它受多种激素的调控,因此称为激 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
脂肪动员过程
ATP 脂解激素-受体 + G蛋白 + AC
HSL(无活性)
cAMP + PKA
HSL(有活性)
甘油一酯 甘油二酯脂肪酶 甘油二酯
TG
FFA
(DG) FFA
甘油一酯脂肪酶
-6
CH3(CH2)4(CH═CHCH2)3( CH2)3COOH
-6
CH3(CH2)4(CH═CHCH2)4( CH2)2COOH
-3
CH3CH2(CH═CHCH2)5(CH 2)2COOH
-3
CH3CH2(CH═CHCH2)5(CH 2)4COOH
-3
CH3CH2(CH═CHCH2)6CH2 COOH
FFA
甘油
HSL-----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脂解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 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
-9
CH3(CH2)7CH═CH(CH2 )7COOH
-7
CH3(CH2)5CH═CH(CH2 )9COOH
-9
CH3(CH2)7CH═CH(CH2 )13COOH
习惯名 多不饱和脂酸
系统名
碳原子 数和双
键数
亚油酸(linoleic acid) 9,12-十八碳二烯酸
18:2
-亚麻酸(-linolenic
中链脂酸:碳链长度介于10和20之间的脂酸 如:油酸(碳链长度为18)
长链脂酸:碳链长度大于或等于20的脂酸 如:DHA(碳链长度为22)
脂酸根据其碳链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酸 和不饱和脂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运动时脂肪的分解代谢
运动时脂肪可以参加能量代谢,脂肪的供能地位 是与血浆游离脂肪酸的作用分不开的。
游离脂肪酸在血浆库内转换率高,可以成为多种 器官和组织的供能物质,也是安静、运动时骨骼 肌的主要供能物质之一。
.
1
脂肪作为长时间运动骨骼肌细胞燃料的选择
脂肪作为ATP的潜在能量储存形式有其优点
.
17
4运动训练对骨骼肌脂肪酸氧化能力的影响
运动训练中以耐力训练对人体骨骼肌脂肪酸代谢 的影响最明显。耐力训练可提高骨骼利用脂肪酸 供能能力,主要原因是:
(1)耐力训练使每分心输出量增大,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含量增多,骨骼肌毛细管密度增大,其 结果对骨骼肌的供氧能力提高。
(2)训练肌的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增多和体积增 大,位于线粒体内的酶活性升高,其结果提高 了骨骼肌代谢利用氧的能力。
H2O
甘油二酯 +脂肪酸
H2O 甘油二酯脂肪酶
甘油一酯 +脂肪酸
H2O 甘油一酯脂肪酶
甘油 +脂肪酸
.
5
脂肪动员
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 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 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骨骼肌、心肌等组织也有少量脂肪储存, 水解生成的游离脂肪酸并不释放至血液, 而是在细胞中氧化供能或合成脂肪。
.
7
丙酮酸
甘油三酯
糖 酵 解 -磷酸甘油
TG


甘油
葡萄糖
脂酰辅酶A 脂肪细胞Fra bibliotekFFA血液 葡萄糖
FFA 甘油
脂肪组织内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循环
.
8
第二节、运动时脂肪酸的利用
运动时骨骼肌氧化脂肪酸依靠甘油三酯水解和摄取 血浆FFA,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血浆FFA供能起主 要作用。
.
9
骨骼肌利用血浆游离脂肪酸
.
3
人体内脂肪组织中储存的甘油三酯水解后 释放出脂肪酸和甘油,在进一步参加能量 代谢,是运动时利用脂类物质供能的最主 要方式。
1、脂肪水解 2、脂肪动员
3、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和甘油
.
4
脂肪水解
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在一系列脂肪酶催化下分解 为脂肪酸和甘油的过程,称为脂肪水解。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脂肪酶
.
6
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只有部分量释放入血(约 1/3),动员入血的脂肪酸(为长链脂肪酸的形 式,即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等)立即与血浆清 蛋白结合,以增加其水溶性,便于运输到各组织 器官进一步代谢,而大部分脂肪酸在脂肪细胞内 直接参与再酯化过程(2/3)。
脂肪水解产生的甘油不能重新为细胞利用,基本 上全部释放入血,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肝脏等组 织进一步代谢。
甘油 ATP
ADP
NAD+
a-磷酸甘油
NADH+H+
磷酸二羟丙酮
.
乳酸 CO2+H2O 糖原
20
(二)运动时甘油代谢的意义
运动时甘油代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作为糖异生的底物生成葡萄糖,每2分 子甘油经糖异生可合成1分子葡萄糖。补充 血糖水平,保证运动耐力正常发挥。
2、甘油可作为脂肪分解的强度指标。
.
12
(2)血浆脂肪酸浓度
血浆FFA浓度受血浆清蛋白数量及其结合力的影 响。在长时间运动时,血浆FFA浓度逐渐升高, 运动肌摄取和利用量也相应增多,二者存在正 比关系。
运动时间 0
90
180
240
(min)
游离脂肪酸 0.66 0.78 1.57
1.83
(mmol/L)
.
13
(3)饮食
低糖膳食使肌糖原储量低下时,或饥饿1-3天, 脂肪酸氧化供能量可高达80-90%。 吃糖可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服用咖啡因 促进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 补充肉碱,也可加快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1.储量大 糖原储存能量是4-5×106J 脂肪组织可储能400×106J 蛋白质可以储能100×106J
2.储存形式
糖原是以水合物的形式储存在细胞内
脂肪是以无水形式储存
.
2
参与骨骼肌供能的脂肪酸来源
(1)脂肪组织(脂库)储存的脂肪 (2)循环系统即血浆脂蛋白含有的脂肪 (3)肌细胞浆中的脂肪。 运动时人体基本不利用肝脏中储存的脂肪
3、骨骼肌脂肪酸氧化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1)促进脂肪酸供能与最大耐力
任何使血浆FFA浓度提前升高的因素,都能造成 运动前期肌内糖利用速率下降,节省糖对提高 马拉松跑能力十分有用。
(2)抑制脂肪酸供能与大强度耐力
在低于30分钟的运动中,减少脂肪酸供能是提 高运动能力的重要生化因素。补糖能抑制脂肪 组织分解和释放脂肪酸,减少肌肉吸收和氧化 脂肪酸。
.
18
第三节 运动与甘油、酮体代谢
一、运动与甘油代谢 (一)甘油代谢: 在中低强度运动时,骨骼肌、脂肪组织和血浆
甘油三酯分解加强,释放出游离甘油。由于脂 肪组织、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内甘油激酶活性很 低,故直接利用很少,主要在肝脏中进一步代 谢。
.
19
甘油代谢的基本过程
(一)甘油分解代谢途径
脂肪分解释放出的甘油,只能在肾、 肝等少数组织被氧化利用,如下图所示生 成的磷酸二羟丙酮后,进入糖代谢途径。
1、血浆FFA在骨骼肌内的供能地位 2、影响肌细胞内血浆FFA供能的因素 3、骨骼肌脂肪酸氧化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4、运动训练对骨骼肌脂肪酸氧化能力的影响
.
10
1、血浆FFA在骨骼肌内的供能地位
安静时,动脉血FFA是骨骼肌的基本燃料。
在短时间极量或高强度运动中,血浆FFA 供能意义不大。
在长时间运动中,血浆FFA在骨骼肌的供 能中起着关键作用。
.
14
(4)耐力训练水平
高水平耐力运动员呼吸循环系统转运氧的能力 高,肌内线粒体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强,因而运 动时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比例相对较高,有利于 运动时节省糖储备。
(5)肌内局部因素
肌内肉碱含量也影响血浆脂肪酸的利用。
.
15
(6)环境温度
与常温天气下比较,冷天消耗血浆脂肪酸的数 量增多。
.
16
.
21
二、运动与酮体代谢
(一)酮体的生成 (二)酮体的氧化 (三)酮体生成在运动中的意义
.
22
(一)酮体的生成
在肌肉等组织的细胞内,脂肪酸能够完全 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在某些组织 如肝脏细胞内脂肪酸氧化不完全, β-氧 化生成的乙酰辅酶A大量堆积,而缩合生成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和丙酮等 中间代 谢产物,总称 酮体。
.
11
2.影响肌细胞内血浆FFA供能的因素
(1)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运动强度下降到60-70%最大摄氧量、超过2030分钟的长时间运动中,动脉血FFA持续而缓慢 地升高,肌细胞吸收血浆FFA供能比例增大,例 如运动40、90、180、240分钟,脂肪酸供能占 总能耗的百分数分别为37%、37%、5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