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的交往相关故事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
人员往来增进了海峡两岸人民的 友谊和感情,推动了海峡两岸的
交往进程。
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是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 内容之一。
通过政治协商,海峡两岸就一些 涉及双方利益的问题进行沟通和
协商,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
政治协商有助于维护海峡两岸的 和平稳定,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
03 海峡两岸的交往成果
政治协商历史事件
九二共识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 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 识”,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汪辜会谈
1993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 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 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标志着两岸官 方接触的开始,对推动两岸关系的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易 往来,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文化交流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增进相互 了解和认同,促进两岸人民的
感情融合。
未来展望
和平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未来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景将更 加广阔。
经济合作潜力巨大
两岸经济互补性强,未来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
文化交流日益活跃
特点
具有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 地缘性等特点,是两岸人民增进 了解、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必 要途径。
历史背景
1949年以后,由于政治原因, 两岸关系长期处于紧张对抗状 态,人员往来和交流受到限制 。
1987年开始,随着两岸关系的 缓和,人员往来逐渐增多,两 岸交流逐渐增多。
2008年以后,随着两岸关系的 进一步缓和,两岸交流更加频 繁,合作领域更加广泛。
经贸合作成功案例
两岸贸易合作
两岸贸易往来频繁,在农渔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例如, 台湾的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在大陆市场备受欢迎,而大陆的机电产品、纺织品等 也在台湾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海峡两岸的交往》ppt课件(23张PPT)
2、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A.武力统一、派驻军队 B.和平武力并举统一、一国两制 C.武力统一、一国两制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答案: A D
结合学过的知识, 再查阅资料,说 明台湾自古以来 就是中国的领土。
•
一、科技名著
•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A 新中国成立后——武装解放 B 20世纪50年代——和平解放 C 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两岸僵局的打破
A 汪辜会谈 B 八项主张
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汪辜会谈
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之二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邓小平会见来自祖国各地的台湾同胞代表
中国女排和中国台湾女排在赛前互赠纪念品
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登上长城
图片欣赏
台湾风光
阿里山云海
台湾国家音乐厅
日月潭浮桥
陈建年《乡愁》 罗大佑《乡愁四韵》
1、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关于台湾的小故事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宽带谐振天线
杨雅静;白育堃
【期刊名称】《传感器与微系统》
【年(卷),期】2024(43)5
【摘要】针对传统微带和介质谐振天线(DRA)带宽较窄和尺寸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波导谐振腔的宽带天线。
该天线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SSPPs)波导由对称的H型单元结构组成,谐振腔由同轴探针馈电,利用波导单元偶模和奇模两种模式的色散特性,实现了天线带宽的显著增大。
该天线工作频段为8.8~12.4 GHz,相对带宽为33.9%。
在工作频带内,天线的辐射效率大于92%,最大增益达到了6.8 dBi。
此外,天线为低剖面结构,整体尺寸较小,结构简单,利于各种无线通信和传感系统的集成。
【总页数】4页(P98-100)
【作者】杨雅静;白育堃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12;TN822
【相关文献】
1.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谐振环的滤波特性分析
2.基于螺旋磁谐振单元的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色散特性研究
3.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宽带漏波天线
4.基于人工表
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毫米波高扫描率四波束漏波天线5.人工表面等离激元馈电的宽带低旁瓣全角度波束扫描天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3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回家之路---渊源 回家之路---阻碍 回家之路---破冰
回家之路---圆梦
读图明史 你还记得历史上海峡两岸 交往的情况吗?
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
三国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 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琉球)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 一首诗或一幅画等,来表达对 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
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时间
新中国成立初期
50年代中期
领导人
政策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改革开放以后
八项主张 四点意见
《反分裂国家法》
阅读课本66页,找一找在大陆方 面的政策不断变化的同时,台湾 方面作出怎样的回应?
1.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2.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走近台湾
台湾品牌
温家宝总理早在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 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时就说:“台湾是祖
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想 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去接触台湾 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 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 意去台湾。”
轻松闯关
1、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 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 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 部因素 C 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 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 A 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 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 属于外交问题 D 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3、海协会和海基会在九十年代初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重要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 互利 ③推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 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两岸民族融合发展的故事
两岸民族融合发展的故事在海峡的这头和那头,两岸同胞就像失散多年的亲人,随着交流越来越多,发生了好多融合发展的有趣又感人的故事呢。
就说美食吧。
台湾的小吃在大陆那可是相当受欢迎。
蚵仔煎,外酥里嫩,带着大海的鲜味。
这蚵仔煎在很多大陆城市的美食街都能找到。
有个台湾朋友阿强,他就把蚵仔煎的手艺带到了厦门。
刚开始的时候,阿强还担心大陆朋友吃不惯呢。
结果啊,那摊位前常常排起长龙。
阿强一边煎着蚵仔煎,一边和顾客聊天,慢慢地,他和周围的居民都成了好朋友。
阿强还从当地渔民那里学到了一些挑选新鲜蚵仔的小窍门,他的蚵仔煎做得越来越地道,他也把自己在台湾的一些饮食习惯分享给周围的人,比如吃蚵仔煎的时候配上台湾特色的甜辣酱。
这小小的蚵仔煎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两岸的饮食文化。
还有在商业合作上的故事。
有个台湾的果农老张,种了很多凤梨。
以前啊,凤梨的销售渠道比较窄。
后来,他通过两岸的农业交流活动,认识了大陆的电商小李。
小李可是个销售达人,他看到老张的凤梨品质那么好,就想着把它们推广到大陆各地。
于是,小李帮老张在电商平台上开了店,还做了很多有趣的营销活动。
比如说,举办凤梨品尝大赛,邀请网友们分享自己吃凤梨的有趣照片。
结果,老张的凤梨一下子就火了,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
老张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还专门跑到大陆来感谢小李呢。
老张还把台湾的一些先进的水果种植技术分享给大陆的果农,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这些故事啊,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两岸民族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
两岸同胞在生活、文化、商业等各个方面的交流融合,就像一股温暖的春风,吹得人心暖暖的,也让两岸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多数国家的承认。 ③香港、澳门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 供了范例。 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人民渴望统一。
不利条件: ①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②外国反华势力的干
涉。
中学生:①拥护党和政府对台的政策, 反对各种形式的台独。 ②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强健体 魄,为祖国富强而努力。
总结区分(区分知识易混淆点) 1)党坚持祖国大陆与台湾实现统一的前提 和基础是: 一个中国的原则 2)处理两岸关系的指导方针或对台基本方 针是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 想是 : 1995年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人民日报社》
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 的是什么事件?会面是在何时?取得 了什么重大的成果 ?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
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目前在祖国和平统一道路上有利条件是什么?不利条 件是什么?对于不利条件,作为中学的我们应该如何 应对?
有利条件:
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②一国两制的方针,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
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
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被迫
割占台湾、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1949年4月,南京解 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跨台, 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 这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历史原因。
5)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标志: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6)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重要一步标志: 汪辜会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辟荆棒逐荷夷,十年始克夏先基; ( 1)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 材料二: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 (2)成果:香港和澳门回归。 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 方式:一是和平统一,二是武力统一。 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 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邓小平 (3)动力: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材料三:2005年4月至5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 (或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 瑜先后访问大陆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两岸大部分人民对连、 阻碍:“台独”势力和外来干涉。 宋大陆之行表示赞同、支持和理解。但以陈水扁为首的一部分人却 大肆诋毁连、宋,不断在岛内掀起“台独”逆流。——《新闻网》 前景:海峡两岸最终必将统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在完成哪一重大历史活动后的心情? (2)材料二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提出后已经取得了什么成 果?你认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台湾回归的主要动力是什么?阻碍台湾 与大陆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认为祖国统一的前景怎样?
海峡两岸的故事
海峡两岸的故事 海峡两岸,指的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台湾海峡,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区。
自从1949年中国内战后,中国大陆与台湾分开以来,两岸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海峡两岸之间的文字故事和人物传记,以展现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迁。
一、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故事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逐渐增加。
许多企业家和商人来自两岸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发展共赢。
例如,大陆台资企业成立的故事,这些企业在大陆设立工厂、开设分公司,从而为台湾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台湾企业通过对大陆市场的开拓,获得了更广阔的商机和利润。
这些故事充分展示了两岸经济交流的重要性和成果,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两岸文化交流的故事 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是加深两岸关系的重要纽带。
两岸艺术家、作家、学者通过展览、演出、交流会等活动来分享彼此的文化,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例如,2018年在大陆举办的台湾原住民艺术展,展示了台湾原住民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这个展览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这些文化交流的故事,为两岸关系的增进互信和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两岸青年交流与合作的故事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增进两岸关系和促进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双方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组织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为青年提供互访、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例如,2019年由两岸高校合作组织的青年创业者交流会,为两岸青年提供了一个分享经验、互相学习的平台。
许多青年企业家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推动两岸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这些青年交流的故事,彰显了两岸青年对未来的共同追求和合作精神。
海峡两岸的故事不仅是两岸关系的见证,更是两岸民众之间友谊和互信的见证。
经济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青年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故事,生动展示了海峡两岸的不同领域的合作成果和发展变迁。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
两岸文化交流的历程
01
1949年前交流主要通过各种民间渠道进行,包
括学者、艺术家和商人的往来。
02
1949-1980年的文化交流
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两岸文化交流一度中断。然而,
随着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两岸文化交流逐渐恢复。
03
1980年后的文化交流
1980年代
开放探亲和“三通”协商
1990年代
政治谈判与“汪辜会谈”
2000年代
政党交流与“胡连会”
当前的两岸关系
政治关系
两岸政治关系取得重要 进展,建立了较为完善
的沟通机制。
经济关系
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形成了互补互利的格
局。
社会文化关系
两岸社会文化交流日益 频繁,增进了两岸民众
的了解和友谊。
两岸经济合作全方位推进,形 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格局。
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
贸易往来
两岸贸易额持续增长,形成互 补互利的经贸关系。
投资合作
两岸投资合作不断深化,相互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合作
两岸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 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
金融合作
两岸金融合作取得突破,实现 人民币与新台币直接兑换。
面临挑战
两岸关系仍面临诸多挑 战和难题,需要双方共
同努力解决。
02
海峡两岸的经济交 往
两岸经济合作的历程
01
02
03
04
1980s年代
两岸经济合作起步,以间接贸 易为主。
1990s年代
两岸经济合作深化,开始直接 贸易往来。
2000s年代
两岸经济合作快速发展,签署 多项经济合作协议。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
两岸交流的快 速发展阶段
两岸交流的深 化发展阶段
社会交流的主要形式
文化交流:两岸在文化领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育交流:两岸在教育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包括学生互派、学术研讨等促进两岸教 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体育交流:两岸在体育领域进行频繁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岸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海峡两岸的经济交往
第四章
经济合作的历程
早期合作:贸易 往来和投资
深化合作:ECF 的签署与实施
最新进展:两岸 经济合作框架协 议(CEC)
未来展望:加强 产业链合作和新 兴产业对接
两岸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
农业合作: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制造业合作:加强产业链合作推动两岸制造业转型升级 服务业合作:深化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促进两岸服务业发展 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两岸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交往的推动因素
政治因素: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改善 经济因素: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加强 文化因素: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加深 国际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两岸
政治互信的建立
两岸政治交往的历程
两岸政治交往的成果与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治互信的内涵与意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未来政治互信的展望
旅游交流:两岸在旅游领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岸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
社会交往的重要成果
文化交流:两岸文化交流活动频繁 增进相互了解与认同
体育交流:两岸体育团队互访竞技 增进两岸同胞友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术交流:两岸学术界交流合作日 益增多共同推动学术发展
两岸交流故事
两岸交流故事三位寻常的宝岛母亲,用她们的爱心、无私、牺牲、坚定、大义,树立起中国女性的伟大形象,使遥远的祖国宝岛变得亲近而神圣。
这是记者新闻生涯的感人亲历,也是记者的深刻记忆。
讲述三位宝岛母亲的故事,不只是为了穿肠蚀骨的怀念,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动与崇敬。
杨秀霞:捐髓大陆1997年4月,大陆首例无关供者骨髓移植手术在北京307医院进行,这也是跨越台湾海峡的第一例骨髓捐赠,受髓者是罹患白血病的17岁安徽少年。
当台湾志愿者几经辗转将骨髓送达北京时,患者父母只了解到有限的信息:捐髓者是一位年过50的台湾妇女。
这位捐髓妇女捎来一句话:希望自己的骨髓能够挽救少年的生命,让他重返校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手术保险起见,这位妇女共捐髓1000cc,特别多捐出了200cc!由于种种原因,手术最终失败了。
沉浸在悲痛中的少年母亲对记者说:“海峡两岸都为我的孩子付出了努力。
我是孩子的生身母亲,那位远在宝岛的母亲是孩子的再生母亲,我们全家永远感激她!”4年后,记者到台湾作驻点记者。
经多方打问,终于找到了这位感动两岸的“宝岛母亲”————已经年近六旬的杨秀霞。
“这是我应该做的。
骨髓捐了还能再生,孩子没能救活是最大的遗憾。
”她这样对记者说。
当年她55岁,是捐髓的最后年限。
面对亲友的顾虑和劝说,她义无反顾走上手术台,平生第一次乘飞机到花莲为大陆少年抽骨髓。
只抛下一句话:“能与这孩子配型成功,说明我俩有缘,我一定要为他捐出骨髓,挽救他的生命。
”“我在大陆也有个儿子了,不知他长得跟我像不像?”杨妈妈曾这样幸福地对亲友说。
家境并不宽裕的她念念不忘这位与自己有缘的安徽少年,甚至拿出积蓄打制了一块纯金的“吉祥符”,准备在日后见面时送给这位少年。
手术失败的消息传来,这位母亲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
时隔数年,这位慈善、平和的母亲谈及那个孩子,眼里仍闪烁着泪光……“我从没想过回报,只是希望自己能为他做点儿什么,这是说不清的缘分!”林海音:城南寻梦2001年秋,夏祖焯先生把记者领到了他母亲的病床前。
年两岸互助的感人事迹左右
年两岸互助的感人事迹左右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和交流的加强,许多感人的互助故事涌现出来。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民间互助的力量,也体现了两岸同胞互帮互助的深厚情谊。
一、抗洪救灾2019年7月,中国湖南省、江西省等多个地区遭受了特大洪灾的袭击。
在面对洪水的威胁和困境时,来自台湾的一支抗洪队伍第一时间赶往灾区,并与大陆救援队伍一起奋战抗洪。
该队伍由30多名台湾抗洪志愿者组成,他们带着自备的救援装备和物资,冒着风雨驱车赶到洪灾面前。
队员们克服了各种困难,与大陆救援队伍一起组成紧密的合作,并在现场进行抗洪救援、转移群众等工作,共同保障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
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两岸抗洪队伍的配合地不可谓不好。
无论是抢险救援、物资调配还是逐渐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台湾同胞的奉献精神和大陆同胞的热情相助,汇聚成一股助力抗洪救灾的强大力量。
二、关爱老人在两岸关系紧张的时期,许多台湾老人由于缘由无法和大陆的家人团聚。
在这种情况下,大陆部分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关爱台湾老人的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照顾,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大陆同胞的温暖和关怀。
例如,福建福州市通过成立“九洲会馆”等服务机构,为台办老人提供住宿、医疗等方面的帮助,为他们的生活和健康保驾护航。
同时,福州市还开展了台湾老人文化沙龙、养生大讲堂等多项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在大陆各地,关爱台湾老人的服务和措施也越来越多,这不仅可以减轻老人们与家人的隔阂和失落感,也有利于促进两岸民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治病救人有很多患有严重疾病的台湾患者,他们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而难以得到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医疗机构和专科团队主动跨越海峡,为台湾患者提供手术、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2016年,在大陆福建省福州市某市级医院的呼吸科,有一名来自台湾的年轻女孩患上重病,举家远赴大陆寻求救助。
这名女孩的病情十分危急,需要进行复杂的手术。
在医疗机构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女孩顺利完成手术并成功康复。
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小作文300字
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小作文300字
海峡两岸不仅山水相连、血脉相通,更有着割不断的亲情。
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台湾和大陆之间发生的故事吧!那就是:“九二共识”。
首先给你介绍台湾的一个小朋友,他叫杨志良。
他为什么会哭呢?因为中国被别人欺负啦!原来今年2月8号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日本竟然对外宣布侵华战争无条件投降了。
杨志良知道后非常伤心,回到家后,他拿起笔在墙壁上写下了“日本鬼子滚出去”几个大字。
接着,又画了许多个被炸死的小孩。
还没等爸妈回过神儿来,杨志良已经跑进房里把门反锁住。
当时爸妈见状并没有责怪他。
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才发现杨志良留的纸条。
父母便立即打电话向老师报告此事。
- 1 -。
海峡两岸的交往
台湾问题的由来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推进祖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大业
两岸僵局的打破
时间
历史事件
内容或意义
1987年 调整“三不” 打破隔绝状态、历史性变化
1990年 海基会 1991年 海协会 1992年 九二共识 1993年 汪辜会谈
民间团体;经济性、事务 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会谈内容;迈出历史性 重要一步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政治往来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事例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清明节回乡 祭祖的台湾 同胞
用史实说明: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说一说:两岸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49年,解放战争 胜利前夕,国民党败退 到台湾,在美国的支持 之下,形成与祖国大陆
对峙的状态。
两岸两 直岸 航直 包航 机包机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事例 人员往来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2010年春晚 台湾组合“小虎队”
两岸合拍的电视剧
09年海51协2地会震、后海四基川会各界
台2湾0分深00红9离圳6年十年海582月字关年赠台验救的南湾放台援母台首京队女熊风批进举再莫援猫入拉次台办“克四物相台袭川资逢团击商绵团捐竹座市”助谈汉台“会旺湾圆镇灾展圆开区”搜救
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小故事300字
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小故事300字
于右任的临终国民党元老在1949年去湾,去了台湾后仍然念念祖国。
在于右终前,拖着生病的身躯,写下临终诗《望大陆》,诗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李宗仁的民族情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
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
”。
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
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说起来,海峡两岸的交往,那可真是源远流长,比那黄河长江的水还要深,还要长。
咱们得从心窝子里掏出话来,好好聊聊这段历史,不带那些文绉绉的词儿,就用咱们老百姓的大白话。
想当年,两岸的亲人啊,就像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给隔开了,心里头那个急,那个盼,就跟盼晴天盼星星似的。
那时候,通信不便,见上一面难如登天,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怎么也割不断的。
后来啊,春风化雨,政策放宽了,两岸的交流就像开了闸的洪水,哗啦啦地流个不停。
老百姓们开始探亲访友,那个热闹劲儿,就像是过年放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大家伙儿见面第一句话,往往是“你还好吗?”简单几个字,里头包含了多少年的思念和牵挂啊!那时候,海峡两岸的交流不仅仅是亲人间的团聚,还有文化的交融,经济的合作。
你瞧,台湾的水果、小吃,还有那些新潮的玩意儿,嗖嗖地就飞到了大陆,让咱们这些老百姓大开眼界,尝到了不一样的滋味。
而大陆的茶叶、瓷器、丝绸,也漂洋过海,去了台湾,成了那边人桌上的宝贝,心里的骄傲。
说到文化,那可就更不得了了。
两岸的戏曲、舞蹈、书画,你来我往,交流得热火朝天。
咱们大陆的京剧,在台湾那是大受欢迎,一票难求;而台湾的布袋戏、歌仔戏,也让咱们大陆的老百姓看得津津有味,直呼过瘾。
这种文化的交流,就像是两股清泉,汇在一起,变得更加清澈,更加甘甜。
当然了,两岸的交往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风浪,一些误会。
但咱们都是中国人,都流着同样的血,这点小风浪又算得了什么呢?咱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聊一聊,误会自然就解开了。
就像那句话说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现在啊,两岸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
大家伙儿都盼着能早点实现三通直航,让两岸的距离变得更近,让心与心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
咱们相信啊,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海峡两岸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海峡两岸的交往共39页.pptx
密切两岸关系的事件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3年
不断发展的两岸关系
1.1987年,台湾当局开 始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开放台湾居民 赴大陆探亲。海峡两 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 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 性的变化。
不断发展的两岸关系
2.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 峡交流基金会。
不断发展的两岸关系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两岸同胞骨肉团聚日益密切的两岸交往人员往来分离52年母女团聚两岸姐弟50年后的团聚19790771992199556020054957日益密切的两岸交往经济合作日益密切的两岸交往文化交流512地震后台湾红十字救援队进入四川绵竹市汉旺镇展开搜救大陆援助台湾2009月台湾台风莫拉克袭击深圳海关验放首批援台物资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调整
时间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解武力放解台放湾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相同 点和不同点?
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 问题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但是香港、澳门问题是国与 国之间的问题,是外交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与 他国无关。
老人淡淡地说:“是香油。”
不错,这位老人千里迢迢地从台湾赶往大陆,就是带着 当年母亲嘱托的那半瓶香油。
四十四年过去,当年的孩子如今也已成为一位老人,这 几十年,他得不到一点家中的消息,但他一直还惦记着母亲 的交待。
现在,儿子终于回来了,母亲却没了。
这位老人跪在母亲的坟头,拿出那半瓶香油放到母亲的 坟头上:“妈,您要的那半瓶香油,儿子给您带回来了……”
初中历史八年级人教版22课
初中历史八年级人教版22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人教版22课的内容是“海峡两岸的交往”。
以下是对该课的详细描述:海峡两岸的交往,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历史上,台湾曾多次被异族占领,也多次被回归祖国。
这种历史背景使得两岸人民之间形成了深厚的亲情和文化认同。
在近代,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原因,两岸关系一直较为紧张。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两岸关系也在逐渐改善。
两岸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两岸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
在本课中,我们可以详细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目前,两岸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交流已经成为了常态。
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也在不断加深。
此外,我们还能够了解两岸交往对于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两岸民众的交往。
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两岸人民之间的互动和了解也在不断加深。
这种交往不仅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感情,也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原因,两岸之间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分歧,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在本课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和人物故事。
例如,一些台湾企业家在大陆投资兴业,为两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一些大陆学生前往台湾学习交流,感受到了台湾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有一些台湾老人回到大陆故乡探亲,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和家乡的变化。
这些案例和人物故事,都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两岸交往的真实情况和美好体验。
总的来说,初中历史八年级人教版22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一个关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人性的综合课程,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海峡两岸的历史渊源、现实交往和未来展望。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性,以及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对于促进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3
个
共 识
“九二”共
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会见连战 汪道涵在上海会见宋楚瑜
三
三不
三通
个
不接触
通邮
变
不谈判
通航
化
不妥协
通商
2005年01月29日 首架台湾民航客机56年来首次降落北京首都机场
反分裂国家法摘要>>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 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 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 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
国论”
陈水扁(1950—) 台湾民进党主席, 2000年当选为台湾 第十任总统,2004 年再次连任。
2003年9月陈水扁在民进党十七周年党庆晚会上 第一次亮出“台独”时间表,声称要在二00四年 “完成历史性首次‘公投’”,在二00六年“催 生台湾新宪法”,于二00七年实施“新宪法”。
1990年5月,李登辉发表对两岸谈判 的看法,提出所谓“一国两府”论
1994年4月,李登辉接受台湾《自由
李登辉
1923.1—?
时报》专访,公开否认“一个中国” 原则.
1988—2000任职台湾 1999年7月,李登辉在接受德国 总统,离职后组建所 一家电视台采访时提出大陆与台 谓“台湾团结联盟” 湾的关系是“国与国关系,至少
决不动摇 决不放弃 决不改变 决不妥协
一个中国的原则 和平统一的努力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反对台独的分裂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峡两岸的交往相关故事
1、一座位于香港的信件中转站竟是他的家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分隔两岸的民众看到了开放的希望,一些迁台老兵开始写信,开始寻找失联三十多年的亲人。
当时,由于两岸尚未通邮,老兵们为了表达对大陆亲人的思念,不得已辗转把信寄到了香港。
田圻畅从1983年开始在香港帮助两岸寻亲,4年的时间共有一万多封信经过他在两岸之间流转,他的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信件中转站。
那些收信人为田圻畅的信件,就是需要他传递的思念。
由于大陆幅员太大,当时的航空也不发达,所以每一封信的背后都将是数月的漫长等待。
30余载的背井离乡,或许意味着沧海桑田。
不幸中的万幸是,有些人找到了在大陆的亲人,一家人辗转在香港团圆。
而有的等待后的结果却是“查无此人”,永不抵达的家书或许就代表了永远的遗憾。
“不幸中的万幸”和“查无此人”交织汇聚成那个时代的缩影。
四年,一万多封信,一万多次的寻找,这只是经过田圻畅传递的信,在那个年代,这些数字想必只是冰山一角。
2、一群敲开了封锁之门的老兵的故事
两岸封锁之门是被一群老兵敲开的,他们的领头人叫何文德,可知道,
当时他这么做,是抱着必死的信念。
“我,何文德,湖北省房县人。
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他站在台上,用嘶哑而高亢的声音高喊着:“你要抓、要杀、要活埋,听清楚,动手吧!”
这一幕来自1987年3月。
同月,何文德任会长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成立。
为了不连累家人,何文德竟离了婚,还写下遗书。
何文德和几位老兵穿着胸前写着“想家”两个大字的衣服,到闹市、眷村、“荣民之家”一张张发送传单。
他们借传单回应:“如果说这是我们为中国历史上因真正分裂而使得千千万万离散的骨肉、隔绝的夫妻、破碎的家庭得有重新团聚之期所必须付出的某种代价,我心甘情愿承受这一切!”
这些老兵们游行、集会,高唱着《母亲你在何方》,终于敲碎了封锁的坚冰。
1988年1月14日,以何文德为团长的首个“台湾返乡探亲团”启程赴大陆。
探亲团手持“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返乡探亲团”的小旗子,旗子上印着两岸地图,一群白鸽正由台湾向西飞进大陆。
3、一生践行的承诺:让迁台老兵“落叶归根”
这则故事的主角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高秉涵。
1980年,在日思夜想母亲32年之后,台湾老兵高秉涵终于收到了一
封家书,而他却迟迟不敢打开。
没能见到母亲成为高秉涵此生最大遗憾。
在高秉涵的书房里,一直挂着母亲生前穿过的衣服,他说:“这是我的宝”。
思亲之苦、丧亲之痛,让高秉涵对与家人分离的台湾老兵的处境感同身受。
从1991年开始,高秉涵陆续将老乡的骨灰送回故乡。
“活着已做游子,死了拒做游魂。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这是当时流传在台湾老兵中的一句口号,也成了高秉涵后半生一直在践行的承诺。
后来又有越来越多不认识的人也闻讯前来找他帮忙,20多年来他已经送回约150个老兵的骨灰,让离乡的孤魂叶落归根。
高秉涵因此成为许多孤苦老兵的紧急联络人。
2016年的某一天凌晨,高秉涵被医院的电话叫醒,一位96岁的老兵处于弥留之际。
这位老人因罹患糖尿病截肢,没有子嗣,始终没能踏上故乡的土地。
“我对他说,老哥啊,你放心,我一定会把你的骨灰送回家乡,让你叶落归根!”高秉涵回忆说,当时老先生止不住老泪纵横,没过多久就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