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钉InterTan与重建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髓内钉InterTan与重建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髓内钉InterTan与重建钉对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组和乙组各53例。甲组行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术;乙组行重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无明显差别(P>0.05);甲组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乙组短(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与重建钉相比较,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具有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势。

标签:髓内钉InterTan;重建钉;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近端骨折发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患者机体功能退化且部分合并慢性基础疾病,保守治疗不但临床疗效不理想[1],且因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及患处制动,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故手术成为常用的治疗方式,术式以内固定术为常见。本研究通过对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和重建钉内固定对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旨在为该类患者探寻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有关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6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组和乙组各53例。甲组中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42~75岁,平均(51.89±10.36)岁;改良Jensen-Evans分型:Ⅱ型17例,Ⅲ型26例,Ⅳ型10例;受伤原因:摔伤23例,车祸18例,高处坠落12例;合并踝关节骨折3例,合并跖骨骨折2例;受伤至获得救治时间40 min~6 h,平均(3.12±1.06)h;合并心血管疾病12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7例。乙组中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41~78岁,平均(5

2.23±10.95)岁;改良Jensen-Evans 分型:Ⅱ型18例,Ⅲ型24例,Ⅳ型11例;受伤原因:摔伤25例,车祸17例,高处坠落11例;合并踝关节骨折2例,合并跖骨骨折1例;受伤至获得救治时间40 min~6 h,平均(

3.12±1.06)h;合并心血管疾病14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即给予牵引、慢性疾病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处理措施。甲组采用髓内钉InterTan行内固定:患者麻醉方式为全麻,体位为仰卧位,在C臂X光辅助下行闭合复位,必要时可经克氏针辅助以临时固定。复位满意后,于大粗隆近端沿大粗隆顶点的方向作一长约5 cm 的切口,将套筒插入,采用合适力度将近端髓腔扩大,插入导针后向远端进一步扩髓,正侧位透视确认导针进入髓腔且位于中心后植入主钉,通过侧方组件套筒打入导针,透视确认导针位置在颈部中央,深度达股骨头软头下后,沿导针逐一扩孔,旋入合适长度的拉力螺钉,透视下确定加压效果,远端在组合件下置入远端锁钉,不稳定骨折则采用远端静力锁定。乙组采用重建钉行内固定:体位、麻醉及复位方式同甲组。于大粗隆顶点向近端作一长约2~4 cm的切口,对臂中肌纤维行钝性分离,手触及股骨大粗隆顶端后,于前1/3位置处的骨皮质采用棱形

椎凿穿大粗隆顶点骨皮质,在透视辅助下将主钉插入至合适位置,后通过体外瞄准器打入螺旋刀片,并植入尾帽,根据骨折稳定情况植入静力型或动力型远端锁钉,常规冲洗后关闭切口。两组在手术结束后均立即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2]于术后6个月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髋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由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与乙组相比较,甲组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髋关节功能得分明显更高,见表1。

3 讨论

股骨近端骨折主要以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为常见,发病率在近年来有一定的增加趋势[3]。保守治疗存在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弊端,故多主张对无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4],以缩短治疗时间,促进其早期活动,并降低并发症和提高预后。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术式,髓内钉InterTan与重建钉在内固定术中都较为常用。本组资料中的两组患者一组采用髓内钉InterTan行内固定术,另一组采用重建钉行内固定术,经比较显示以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的一組下地负重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髋关节功能得分更高,而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别。重建钉遵循解剖结构设计,属微创治疗,其股骨头钉为双钉,有效的增加了抗骨折块的旋转能力,但其双钉相互分开也未与主钉锁在一起,当下肢负重时,上、下螺钉共同作用形成环形应力负荷,容易使上方的防旋钉穿过股骨头进入髋臼,下方的拉力钉退出,出现“Z”效应,导致内固定术的失败。髓内钉InterTan为新一代的内固定系统,其股骨头钉为联合交锁组合钉,上方为拉力螺钉,下方为加压螺钉,在旋入粗钉时,良好的复位由防旋转刀片保持,粗钉置入即取出防旋转刀片,并置入细的联合拉力螺钉,两钉之间相互咬合带动粗钉轴线移动,从而形成无旋转轴线加压,且其组合钉在头颈部组合形成椭圆形联合钉,具有较强的抗旋转作用,还有效的避免了“Z”效应的产生,从而提高内固定成功率。InterTan和重建钉两种内植入物在手术入路,操作步骤均大致相同,故操作时间及给患者造成的创伤程度仍无明显差异,但InterTan抗旋转作用较强,桥接稳定性更好,故术后负重时间更早,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和提高预后。因此,与重建钉内固定相比较,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是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更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应用前景更广。

参考文献:

[1]张巍,罗从风,曾炳芳.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0):731-734.

[2]徐人杰,朱国清,成亮,等.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08(6):16-19.

[3]谭云,许将兴,陈乾刚,等.IMHS 和PFN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稳定性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7):732-735.

[4]王波,卜海富,孙和炎,等.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3):316-319. 编辑/翟辰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