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与苦楝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楝子与苦楝子

写在前面

之前一直听闻苦楝子和川楝子,

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

但因为没有见过两者的样品,

所以一直没有概念。

药用植物图鉴的冬凌草,

给我分享了两者的样品,

一看,差别太明显了,

苦楝子小很多,而且颜色很深,肉也很软,川楝子更大,肉很硬,颜色是金黄色。

熟透的苦楝子,有点像枣子,但它毒性很大,所以在野外看到和某种水果相似的水果,

一定要先鉴别。

植物志现在川楝和苦楝,

被合并成一种植物了。

但两个毒性差别很大,

种子也是可以区分开的,所以不能混淆。

我这个苦楝子因为熟了,掉在地上,

可以很明显看出和药材川楝子的差异,

要是相同的采收期,颜色质地又一样了。

所以鉴别点:

苦楝 Melia azedarach

子房5-6室,

果较小,长通常不超过2厘米。

小叶具钝齿,花序常与叶等长。

川楝Melia toosendan

子房6-8室,

果较大,长约3厘米;

小叶近全缘或具不明显的钝齿,

花序长约为叶的一半。

植物志上的苦楝

楝(Melia azedarach)来自于楝科,楝属。俗名苦楝树、金铃子、川楝子、森树、紫花树、楝树、苦楝、川楝。

产我国黄河以南各省区,较常见;生于低海拔旷野、路旁或疏林中,目前已广泛引为栽培。

本植物在湿润的沃土上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是平原及低海拔丘陵区的良好造林树种,在村边路旁种植更为适宜。

边材黄白色,心材黄色至红褐色,纹理粗而美,质轻软,有光泽,施工易,是家具、建筑、农具、舟车、乐器等良好用材;

用鲜叶可灭钉螺和作农药,用根皮可驱蛔虫和钩虫,但有毒,用时要严遵医嘱,根皮粉调醋可治疥癣,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果核仁油可供制油漆、润滑油和肥皂。

植物志上的川楝

川楝(Melia toosendan)来自于楝科,楝属。产甘肃、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其他省区广泛栽培;

生于土壤湿润,肥沃的杂木林和疏林内。

采其熟后的果实晒干,叫川楝子、金铃子或川楝实,内含川楝素、生物碱、山柰醇、树脂及鞣质。

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泻火、止痛、杀虫作用,主治胃痛、虫积腹痛、疝痛、痛经等。

木材用途同楝,用树皮和根皮的二层皮有杀虫作用,可治蛔虫病。

药典上的川楝子

【含量测定】

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含量测定】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川楝素(C30H38O11)应为0.060%~

0.20%。

【炮制】

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炒至表面焦黄色。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用法与用量】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注:苦楝未入药典。

文献中的川楝和苦楝01川楝子与苦楝子

川楝子,又称金铃子、川楝实,川楝子虽为"小毒"中药,然现实生活中因误服、误食川楝子导致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川楝子与另一中药苦楝子相似,极易混淆。苦楝子是与川楝子同科属不同植物苦楝树的果实。

在明代以前的文献中,川楝子与苦楝子不分,统称为练实、楝实或金铃子,并无川楝子之名。

《新修本草》中记载:"此物(指楝实)有两种,有雄有雌。雄者根赤,无子,有毒,服之多使人吐不能止,时有至死者。雌者根白,有子,微毒,用当取雌者。"

急性中毒多为误食或川楝子中混有苦楝子之故,肝肾与中枢是主要靶器官,呼吸与循环衰竭是主要死因。

曾有因川楝子中混有少量苦楝子而引起急性中毒的报道:

处方中7g川楝子中,混有1.6g苦楝子,

患者服用首剂后,半小时即感觉胃脘不舒,恶心欲吐,头晕肢软。

约3h后呕吐,腹泻。剔除苦楝子后,副作用不明显。

02毒性与剂量

猪对川楝子较为敏感,食用150~200g可中毒死亡。食后半小时出现症状,2.5小时内出现惊厥死亡。

牛、羊、兔、鸟类等有相似的中毒症状,食后1小时出现中毒症状,多在24小时内死亡。

成年果子狸食用250g川楝子短时间内便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刺激、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肌无力,肝脏病变以及肺、脾、肾等内脏器官出血。

临床应用发现,应用常规剂量川楝子,一般无严重反应。但长期、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有患者口服200g未炮制川楝子的水煎液(300ml)约30分钟后出现恶心、呕吐、听力障碍、视物模糊、口干、心慌、燥热、小便不畅等临床症状。

川楝子主要成分川楝素曾被临床用于驱蛔虫。临床报道,儿童服用川楝素片0.3~0.4g可发生中毒,服用2~4g即可引起死亡。

03川楝素毒理

川楝子中毒主要为中枢抑制以及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尸检可见胃、小肠的炎症以及肝肾组织血管扩张、脂肪变性、肺内淤血等。呼吸中枢麻痹与急性循环衰竭是主要致死原因。

传统用药主要是汤剂,无论生品还是炒制品,其中的毒性蛋白在煎煮过程中将会发生蛋白质变性。

川楝素是一种有效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断剂,作用于突触前神经末梢,抑制Ach的释放。

在中枢神经系统,川楝素作用于延脑呼吸中枢,0.01~0.15mg即可引起呼吸衰竭。

此外,川楝素还可诱导胃粘膜水肿、炎症、急性肝损伤以及肌无力等症状。

04川楝子的应用

在农业方面,川楝素对昆虫有拒食作用,曾用于防治农业害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