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中考复习及2004至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世隶耕(属于 ) B.未尝识书具( 曾经 ) C.即书诗四句( 写 )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赡养 ) (团结 )( 内容 ) E.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求取 ) F.从先人还家( 跟从 ) G.贤于材人远矣( 比……优秀 )
归纳词性活用现象
1、“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 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邑人奇之 ( ) ②非淡 泊无以明志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 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 么?(4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2分)
二、2005年乌鲁木齐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 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 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 得我而为之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 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 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 诗人。他们童年 时的相同点和成年 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 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 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 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 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4分) 甲文: 乙文:
五、2005年四川资阳市 (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得为众人而 已耶?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 (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 )
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 体现在:(1分)
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 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不使学。
参考答案: 10.①感到惊异 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 育。 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 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 就学业。 评分:观点2分,根据理由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 真题汇编
一、2004年宁德市 金溪民方仲永……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 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 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 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 (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 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参考答案: 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 对) 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 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 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 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 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 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 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6.① 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 到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24.(1)啊,表感叹语气 (2)以宾客之礼相待 (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25.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 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 26.(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 这件事多么晚啊!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该题5分,其中(1) 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2)题3分。三个分 句可每分句1分。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 “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 27.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 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 加强学习即可。)
不 使
学
生 五 年 十二 三矣 又 七 年
伤
年 龄
第三段议论写作者的观点。请 简要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
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
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 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 后天成才的关系。前两段叙事,最后一段 议论。 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 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对比鲜明,表 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然后就事说理,提 出作者的见解,画龙点睛,起了突出中心 的作用。
3)其
他的,指方仲永的 ) 其诗以养父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代方仲永写的诗 父利其然也( 他,指父亲 ) 其受之天也( 他,指方仲永 ) )
如此其贤也( 他的
彼其受之天也( 他
)
)
⒈不使学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 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⒉还自扬州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 州还”:从扬州回家。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 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 近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 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 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 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 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 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 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 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22.援笔辄就如素构。
六、2008年东营市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得为众人 而已耶?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王安石
目标如下:
1、知道一点常识。 2、掌握一批词语。 3、翻译一些句子。 4、品味一组奇字。 5、明白一个道理。 6、学习一种写法。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
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伤仲永》是北宋著名 的文学家,思想家,政 治家王安石。本文选自 《临川先生文集》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 前的名声相称。 5、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 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先天得到的,远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了。他最终成 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6、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⒊受之天也 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 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 赋予的。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写 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 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他这样做有利可图,每天拉着 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三、2005山东济南 余闻之也久。……得为众人而已耶?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 画一处)(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 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 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 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3分)
22.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 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 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 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 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的认识。
参考答案: 20.C 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2.时间 三 受于人者不至 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 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 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 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 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 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
参考答案: 6、余/闻之也久 7、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
四、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 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 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 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 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 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之
忽啼求之( 代词,代书具 )借旁近与之 ( Nhomakorabea代词,代仲永
)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代“仲永写的诗” )
余闻之也久( 代词,代“仲永很有才这件事” )
不能称前时之闻( 助词,的 )
卒之为众人( 调节音节,无意义 )
受之天也( 调节音节,无意义 )
2)于 环谒于邑人 ( 于舅家见之 (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到,介词 ) 在,介词 ) 比,介词 ) 被,介词 )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 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 能够吧?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 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
才能
指物作 诗立就 不能称前 时之闻 泯然众 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