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教学(上课用)
苏武传(上课用)
1、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
信念与意志
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 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2、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
来被困地窑、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 下去。这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会不会 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呢? • 不会。引刀自绝是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 ,维护尊严。坚强地活下去是打消匈奴摧 毁其肉体、征服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在 维护尊严。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 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 操持”。
B 3、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覆武其上,蹈其背 (抚摸)
)
A.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拜访)
C.见犯乃死,重负国 (更加)
D.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监禁)
第二课时
• 1、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屡次招降,苏武不 屈”。 • 2、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培养热 爱祖国的情感。
顺着
通“叛” 使动用法,使……争斗 你
第二部分
第6自然段
流放北海
持节牧羊
第六段重点词句
告诉 1.白单于 名词作动词,下 2.天雨雪 当作 3.匈奴以为神 把 4.羝乳乃得归 名词作动词,生育 才 5.别其官属常惠 隔离 等,各置他所 别的
第六段重点词句
1.掘野鼠去草实 2.杖汉节牧羊 3.檠弓弩 3.武复穷厄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 求荣的小人。
李陵:
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
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 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 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 整过程。 结果:苏武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
•李陵——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
2024年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增加多场景)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增加多场景)教案苏武传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苏武传》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苏武的形象和品质。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1.《苏武传》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苏武的形象和品质。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苏武的形象和品质的评价。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苏武传》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学生预习《苏武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苏武传》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对《苏武传》的预习成果。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苏武传》。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词和重要句子。
3.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内容分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苏武传》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对《苏武传》的理解和分析。
四、形象评价(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苏武的形象和品质。
2.学生分享对苏武形象和品质的评价。
五、讨论与交流(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七、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苏武传》的读后感。
2.学生记录作业要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苏武传》,让学生了解了苏武的形象和品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苏武的形象和品质一、苏武的形象1.忠诚坚定:苏武在《苏武传》中被描绘为一位忠诚坚定的使臣。
当匈奴发动战争并俘虏了苏武时,他面临着严峻的选择。
然而,苏武坚决拒绝了匈奴的诱惑和威胁,坚守着自己的忠诚和使命。
他宁愿忍受困苦和折磨,也不愿背叛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高二语文下册《苏武传》教案范文
高二语文下册《苏武传》教案范文教案范文:课程名称:高二语文下册教材:《苏武传》一、教学目标:1. 熟悉《苏武传》的内容和情节,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积极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关于《苏武传》的背景知识,复习教材中提到的相关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苏武传》,进行阅读理解和课文分析,思考故事的主题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学生可以自由阅读,重点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及其形象描写。
3.讨论与分析(20分钟)让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个人对于《苏武传》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你觉得《苏武传》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和性格的人物?b. 你对苏武这个人物的命运有什么感受?他在困境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c. 苏武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对于你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影响?4.创作与表达(1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与表达,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者设计一张海报,表达对《苏武传》的理解和思考。
5.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顾自己在讨论和创作中的体会和思考,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必要的解答和指导。
三、教材推荐:1. 辅助阅读: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需求,可以推荐一些与《苏武传》相关的文章或书籍,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如《大漠苏武传》、《苏武传奇》等。
2. 电影欣赏:推荐学生观看与《苏武传》相关的电视剧或电影,加深他们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
《苏武传》上课课件
通过暗示和隐喻等方式表达深层含义,留给读者 更多的想象空间。
04
CHAPTER
《苏武传》的影响与评价
《苏武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苏武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 代表作品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学史上的地位
《苏武传》被选入《汉书》,成为研究汉代历史和文学的重要资料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苏武传》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对后世 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苏武传》的评价与争议
评价
《苏武传》在文学史上被广泛赞誉,被认为是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具有极高 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争议
关于《苏武传》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对其历史真实性的探讨上,一些学者认为其 存在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这些争议并不影响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汉代历史散文和传记文学发展,为《 苏武传写《汉书 》过程中,听闻苏武事迹,深受感动 ,决定以此为题材创作《苏武传》。
《苏武传》的历史背景
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合乌孙 抗击匈奴,但匈奴单于将汉使苏武等 扣留,要求汉朝释放被俘的匈奴公主 。
02
CHAPTER
《苏武传》故事梗概
《苏武传》的主要情节
苏武奉命出使匈奴, 被扣留并流放至北海 牧羊。
汉朝与匈奴和亲,苏 武得以返回汉朝。
苏武在北海坚持十九 年,始终不屈服于匈 奴的压力。
《苏武传》的主要人物
01
02
03
苏武
忠诚、坚贞不屈的汉朝使 者。
李陵
苏武的好友,曾劝降苏武 但被拒绝。
卫律
《苏武传》教案
《苏武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句式等。
3、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感受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4、学习本文通过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体会他的爱国精神。
2、难点理解苏武坚守民族气节的意义,以及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户晓,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武传》,深入了解苏武的事迹和精神。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 岁即能写文章、诵诗赋,16 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班固擅长作赋,著有《两都赋》。
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前 206 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 年)共 230 年的历史。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思考:课文主要记叙了苏武的哪些事迹?(四)文言知识梳理1、实词(1)引①虞常果引张胜(牵引,供出)②引佩刀自刺(拿、举)(2)因①因厚赂单于(趁机)②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趁)(3)当①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②副有罪,当相坐(应当)2、虚词(1)以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因为,凭借)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以……的身份)(2)为①兄弟并为郎(担任)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替,给)3、句式(1)判断句①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者,……也”表判断)②非汉所望也(“非……也”表否定判断)(2)被动句①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表被动)②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五)文本研读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是什么?2、苏武被扣留匈奴后,经历了哪些磨难?他是如何应对的?3、卫律和李陵劝降苏武,苏武的态度有何不同?4、苏武在匈奴十九年,最终得以归汉,支撑他坚守的信念是什么?(六)人物形象分析1、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整理苏武传教学课件(上课用).ppt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 • 纪传体
《汉书》: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列传 表 志
课件
听《苏武传》范读,读准字音:
栘(yí)中厩(jiù)监 且(jū)鞮(dī) 单(chán)于(yú) 缑(gōu)王 遗(wèi) 昆(hún)邪(yé)王 浞(zhuó) 阏(yān) 氏(zhī)弩(nǔ) 重(zhòng)负国 秩(zhì) 訾(zī) 熅(yūn) 窖(jiào)衿(jīn) 啮(niè) 旃(zhān) 徙(xǐ) 羝(dī) 廪(lǐn) 旄(máo) 於(wū)靬(jiān) 弋(yì) 缴(zhuó) 檠(qíng) 棫(yù) 辇(niǎn) 劾(hé) 斧钺(yuè)汤镬(huò)
看,环顾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
道歉
责备
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课曰件 :“武等实在确。实”活着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第
召集
随行官员 同“已” 死亡
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
十
总共,一共
相当于“于”,
段
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在始以强壮
被扣留
年 当初
出,及还,须发尽白。
第7、8段:
1、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
(1)终不得归;(2)家人不幸遭遇:
①长兄苏嘉(长君),伏剑自刎
②弟弟苏贤(孺卿),饮药而死
③母亲已死,妻子改嫁,儿女生死未卜
(3)自己投降的经历;(4)现在的皇帝不
值得为他守节
《苏武传》(公开课优秀上课使用
家庭--- 父亲: 班彪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 史书: 《汉书》 辞赋: 《两都赋》 诗: 《咏史》—中国现存的最早
的文人五言诗之一,咏叹缇萦救父的故事。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 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 的成熟。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苏武牧羊
天汉元年,苏武奉命出使 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 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 海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 不屈。始元六年,因匈奴与 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其决 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 世,传唱千古。
疏通字音
至栘(yí)中 数(shuò) 且鞮(jū dī) 阏氏(yān zhī) 於靬(wūjiān) 置煴(yún)火 牧羝(dī)
屡次 批
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 用来互相抵押
一 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 定语后 长辈
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 赞置许
段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 凭…的身份
更加 倨傲
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 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 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省趁略机句
募:招募;俱:一同
律曰:“君因我降, 与君为兄弟;今不听
通过 做,结交为
第
吾计,后虽复欲见我, 哪,怎么
尚可得乎?”武骂律 曰:“汝为人臣子,
同“叛”,背叛
五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做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
状语后置
段
汝为见?且单于信汝, 语气词
《苏武传》教案(通用8篇)
《苏武传》教案(通用8篇)《苏武传》教案篇1(6712字)【学习目标】1.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2.学习苏武不惧威逼利诱,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
学会辩析评价历史人物。
【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武,汉武帝派去出使匈奴的使者。
《苏武传》通过叙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颂扬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而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归纳总结本课的重点文言词汇、语法知识。
二、精讲点拨归纳总结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句意: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句意: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句意:掘野鼠、收草实来吃。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句意: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句意: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句意:法令随时变更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句意: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句意: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句意: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苏武传》(上课版)图
争议点
关于苏武是否真的在北海 牧羊十九年,历史上存在 争议,但这一形象已经深 入人心。
历史意义
苏武的故事具有历史意义, 反映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和民族精神。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民族精神
苏武的忠诚、坚贞不屈的 民族精神对现代社会仍具 有启示意义,是民族自豪 感和凝聚力的体现。
人格品质
苏武的人格品质对于现代 人来说仍有借鉴意义,他 展现出了坚韧不拔、忠诚 守信等优秀品质。
爱国主义
苏武的故事激发了人们的 爱国主义情感,对于培养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 积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生了深远影响。
丰富了文学题材
02
苏武的故事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成为历史、小
说、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的题材。
促进了文学发展
03
苏武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
用,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历史评价与争议
01
02
03
历史地位
苏武作为汉朝使者,在历 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事 迹被载入史册,成为历史 的见证。
苏武的生平简介
苏武出生于汉朝官宦之家,年 轻时已表现出忠诚正直的品质
汉武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作 为中郎将持节前往
在匈奴,苏武坚贞不屈,被扣 留并流放到北海牧羊
《苏武传》的创作背景
西汉时期,史学和文学都有很大 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史学
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 迁的代表作,其中《苏武传》是
苏武归汉后,受到了汉武帝的嘉奖和重用。他的忠诚和勇敢被世人赞誉,成为历史上著名的 民族英雄。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介绍,《苏武传》的主要内容得以呈现。苏武作为汉朝使者,勇敢地承 担起外交使命,面对困境不屈不挠,最终成功归汉。他的事迹展示了忠诚、勇敢和坚定的信 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武传》公开课教案
《苏武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苏武传》,使学生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文本阅读:《苏武传》全文阅读,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和崇高精神。
2. 重点词汇: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如“节”、“牧羊”、“匈奴”等。
3. 句子翻译:翻译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句子背后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武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总结苏武的精神品质。
4. 重点讲解:教师讲解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情感教育:传承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复习《苏武传》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苏武及其时代背景。
五、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心得体会和拓展阅读。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苏武传》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苏武在面对困境时坚守节操的事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其高尚品质。
2. 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苏武的位置,思考如何作出选择,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活力。
七、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苏武传》原文及相关注释、译文。
2. 网络资源:查找与苏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3. 课外读物:推荐苏武相关书籍、论文,拓展学生视野。
八、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武传》(上课版)
听《苏武传》范读,正音正字:
栘(yí )中厩(jiù)监 且(jū)鞮(dī) 单(chán)于(yú) 缑(gōu)王 遗(wèi) 昆(hún)邪(yé)王 浞(zhuó) 阏(yān) 氏(zhī)弩(nǔ) 重(zhòng)负国 秩(zhì ) 訾(zī) 熅(yūn) 北阙(què) 窖(jiào) 啮(niè) 旃(zhān) 徙(xǐ) 羝(dī) 廪(lǐn) 旄(máo) 於(wū)靬(jiān) 弋(yì ) 缴(zhuó) 檠(qí ng) 棫(yù) 辇(niǎn) 劾(hé) 斧钺(yuè)汤镬(huò) 衿(jīn) 秩(zhì )
知识回顾:一词多义——假 1、假舟楫者 2、愿陛下稍假借之 3、久假不归
渐渐,升迁
第二段重点词句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 刚好 状语后置句 谋反匈奴中 2、以货物与常 把 财物,古今异义 暗地里 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 一向,向来 4、素与副张胜相知 希望 5、幸蒙其赏赐
交待苏武的副使张胜参与 了缑王谋反行动。
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 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 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 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 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 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 民族的脊梁。
苏武传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武传公开课优秀教案
一、教案背景
《苏武传》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苏武在匈奴生活的艰辛、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以及最终顽强的回归故土的故事。
通过学习《苏武传》这一古代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精神,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案目标
1. 能够简单了解《苏武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2. 能够分析《苏武传》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案内容
1. 教学活动一:导入学习
导入学习《苏武传》前,可以通过展示与《苏武传》相关的图片或简单介绍古代匈奴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活动二: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苏武传》,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讨论,
包括以下问题:
- 苏武为什么要被俘虏?
- 苏武在匈奴的生活是怎样的?
- 苏武是如何坚持回归故土的?
通过上述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3. 教学活动三:主题和价值观分析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苏武传》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例
如坚持不懈、爱国主义精神等。
每个小组讨论完毕后,让小组代表
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教学活动四:写作训练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苏武传》的理解,写一篇有关苏武的心得体会或传人故事。
五、教学评估。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教案:《苏武传》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苏武传》。
本文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体现了他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3. 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难点: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PPT、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播放PPT,展示苏武传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苏武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巡回指导。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5. 实践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体现爱国精神。
六、板书设计:苏武传出使匈奴坚守节操历尽艰辛不辱使命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对苏武传的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阅读《苏武传》,学生了解了苏武的爱国精神,但在实践拓展环节,学生对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体现爱国精神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其他历史人物的爱国故事,进行交流分享。
2. 组织一次以“爱国精神”为主题的作文比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武传,主要涉及苏武出使匈奴、坚守节操、历尽艰辛、不辱使命等事迹。
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苏武爱国精神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人教版高中苏武传教案范
人教版高中《苏武传》教案优秀示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苏武传》中的经典片段;(2)了解苏武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理解其忠诚、坚定的品质;(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武的爱国情怀,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2)学会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品质;(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1. 苏武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2. 文中经典片段的理解和背诵;3. 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对苏武忠诚、坚定品质的理解和感悟;2. 分析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理解作者写作意图;3.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武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苏武的形象特点和作者写作意图;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5. 经典片段演绎:挑选经典片段,让学生进行演绎,加深理解;6. 背诵练习:引导学生背诵经典片段,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7.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苏武的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苏武传》中的经典片段;3.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苏武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本;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 案例分析:以苏武为例,分析其忠诚、坚定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4.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5.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苏武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苏武传(实用教案)
苏武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了解苏武的历史背景和传世事迹。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苏武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
(2)苏武传世事迹的理解。
(3)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生僻词汇的理解。
(2)文言文的翻译。
(3)对苏武精神的提炼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武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对苏武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苏武的事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3)引导学生探讨苏武的精神品质。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苏武精神的感悟。
(2)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苏武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苏武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苏武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深入分析苏武在匈奴的经历和他的坚守节操。
(2)探讨苏武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意义。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利用案例分析法,具体分析苏武的事迹。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意见。
语文课文苏武传教案示例
语文课文《苏武传》教案示例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苏武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通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形象。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1.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
1.2.3 人物分析:探讨苏武的形象特征,了解其忠诚、坚定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课堂导入2.1.1 图片展示:展示苏武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题。
2.1.2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对苏武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自主学习2.2.1 任务分配: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2.2.2 问题解答:学生互相讨论,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3 课堂讲解2.3.1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
2.3.2 人物分析:探讨苏武的形象特征,了解其忠诚、坚定的品质。
2.4 实践拓展2.4.1 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2.4.2 小组讨论:讨论苏武的精神品质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2.5 课堂小结2.5.1 知识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
2.5.2 情感升华:强调苏武精神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2 练习反馈:查看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习效果。
3.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对苏武精神的认同。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课文文本:《苏武传》原文及相关注释。
4.2 图片资料:苏武的画像及相关历史背景图片。
4.3 视频资料:关于苏武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
第五章:教学建议5.1 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武传》教案 第一课时优秀5篇
《苏武传》教案第一课时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武传》教案第一课时优秀5篇在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苏武传上课用
第二部分 (3~8) 要点记述 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苦而坚 持民族气节旳事迹。
第三部分 (9~10)简介苏 武被放回国旳经过。
按时间顺序分
人物形象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旳?
1、正面描写: 语言、行动等细节刻画人物
2、侧面描写: ①环境描写旳烘托 ②其别人物旳映衬
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石灰吟》)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 马迁《报任安书》)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 祥《过零丁洋》)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 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 画·竹石》)
• 发:虞常等七十人欲发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恐前语发
• 当:汉亦留之以相当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 近臣,当死 副有罪,当相坐
名词,使者 动词,派 使令动词,让 动词,起事 动词,发出,派出 动词,(被)揭发 动词,抵押
动词,判罪 副词,应该
• 相:虚心欲相待
动作偏指一方 相当于“你”
欲令两国相攻
副词,相互
要点、难点 文言字词、句式小总结
一、通假字
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旳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聚
因泣下霑衿
“霑”通“沾”,打湿;
“衿”通“襟”,衣襟
与武决去
“决”通“诀”,诀别。
两千数 年来,苏 武高尚旳 气节,成 为中国伦 理人格旳 楷模,成 为一种民 族文化旳 心理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
招募
一
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
一同(前往) ……之后
段
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
侦察兵
备办财物
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更加倨傲
.
第一段重点词句
判断句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介词,表原因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对男子长辈的尊称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使·····归
.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 • 纪传体
《汉书》: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列传 表 志
.
听《苏武传》范读,读准字音:
栘(yí)中厩(jiù)监 且(jū)鞮(dī) 单(chán)于(yú) 缑(gōu)王 遗(wèi) 昆(hún)邪(yé)王 浞(zhuó) 阏(yān) 氏(zhī)弩(nǔ) 重(zhòng)负国 秩(zhì) 訾(zī) 熅(yūn) 窖(jiào)衿(jīn) 啮(niè) 旃(zhān) 徙(xǐ) 羝(dī) 廪(lǐn) 旄(máo) 於(wū)靬(jiān) 弋(yì) 缴(zhuó) 檠(qíng) 棫(yù) 辇(niǎn) 劾(hé) 斧钺(yuè)汤镬(huò)
.
给加点的字注音
1.稍迁至栘中厩监(jiù);
2.数(shuò )通使相窥( kuī )观;
3.汉天子,我丈人行( háng)也;
4.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单于;
5.后随浞野侯没( mò )胡中;
6.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7.置煴( yūn )火,覆武其上;
8.拥众数万,马畜( chù)弥山;
《苏武传》
.
导入
两千多年 来,苏武崇高 的气节,成为 中国伦理人格 的榜样,成为 一种民族文化 的心理要素。
.
了解作者
班固
字孟坚,扶风安陵 (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 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 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 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 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 护军.后来, 班固因窦宪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以·····身份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
5、置币遗单于 赠送
6、百余人俱
省略句
7、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
判断句
第1段
1、苏武出使匈奴的原 因是什么?(用原句 回答)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厚赂单于,答其善 意”
2、拟一个小标题概括 本段段意。 第一部分(1段):
. 出使匈奴求好
都是动词,打发派送
适逢
第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
省略句,状后
判断句
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
二
(于)
陷没
以及,还有
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
段
投降汉朝
所+动
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动+者, ……的人
暗地里一起
.
适逢,正好碰上
平时 相识,有交情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段
假如
“以何”用什么
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介词宾语 前置
使动用法,
.
让…投降
第2—3段 简述缑王、虞常谋反的
经过。
勾结卫律的部属
私候张胜,得到张胜的支持
趁单于出猎准备起事
被人告发,起事失败
.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
即使活着 受审讯
拔出、拿出
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
文学价值: 叙事详明,详赡严密, 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 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
知识回顾:史书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
第
汉连伐胡,数通使相
屡次
十余人 窥观。匈奴留汉使郭
吉、路充国等前后十
一 用来作为抵押 余辈,匈奴使来,汉
亦留之以相当。天汉
初立为王
元年,且鞮侯单于初
段
立,恐汉袭之,乃曰: 就
“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尽归汉使路充
长辈
国等。
让……回
.
赞许
以…的身份
出使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
第
使者
趁机
好
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
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 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 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 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
• 汉书价值
史学价值: 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 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 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第
私自拜访
痛恨
虞常
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
二
希望得到
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
段
把
汉天子,皇帝
之,以货物与常。
财物(古今异义)
.
只有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
第 准备动手 他们 [在夜里]跑出来
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
三
与(之)
被活捉
派
第
抱住扶好 介宾倒置 坑
放
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
四 使…覆 敲打
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
家庭
父亲: 弟弟: 妹妹:
班彪 班超(投笔从戎) 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 史书: 辞赋: 诗:
பைடு நூலகம்
《汉书》 《两都赋》 《咏史诗》
.
知晓作品
《汉书》(《前汉书》) •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
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
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
段
n.谈话 被揭露
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审理这个案件
.
把情况告诉,v.
牵连到 被侵犯、被“见侮”辱表被
动,被动句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
第
才
更加 对不起
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
三
众多
招供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
9.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
dī )
1、出使原因? 2、扣留原因?
课文主要记叙苏武出使匈奴,被羁留十九年的
艰苦历程后,终得归汉。
6、归汉经过?
羁留历程
3、谁劝降? 4、不投降,怎样对 待苏武? 5、谁又去劝降?
.
因为
被任用 武,字子卿。少以
父任,兄弟并为郎。 并:都
渐渐升迁
稍迁至栘中厩监。时 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