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静止和运动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探究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难点: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的道理。

2.探究教学法:设计观察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4.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动画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1: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探究活动2: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导他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他们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

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题1-2 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题1-2 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微专题1-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解读一、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图片是浩瀚的宇宙,整个宇宙并不是静止不同的,都在运动,所以运动时绝对的。

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这里的“运动”是一个广义概念,而说运动是相对的,是指对机械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图片中的猎豹以地面为参照物,猎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猎豹在运动,运动的很快;如果以与猎豹的速度相同的猎豹要捕捉的小动物为参照物,猎豹位置没有变化,猎豹是静止;则静止是相对的。

二、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实际上这个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也在运动(因为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教室中的桌椅相对于黑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以黑板为参照物,桌椅是静止的。

相对静止。

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相同,运动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

赛车比赛中,赛车运动员以地面为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赛车运动员是运动的,以旁边与其速度相同的另一赛车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三、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判断,说这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

在做任何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判断之前,一定要先确定参照物!运行中的列车,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中坐在座位上的乘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列车中坐在座位上的乘客是运动的。

以列车为参照物,列车中坐在座位上的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列车中坐在位置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典例·解读例1、甲、乙、丙三人各驾驶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在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 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B. 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C. 甲、乙、丙均静止D. 甲、乙、丙均匀速上升【答案】B【解析】丙看见地面上的楼房和乙的飞机都以相同速度匀速上升,可以判断丙飞机是匀速下降的.丙飞机是匀速下降的,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可以判断飞机也在匀速下降,比丙下降的速度大.甲飞机匀速下降,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所以乙是静止的.例2、在站台上并列的两列火车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也向东运动,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则(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慢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快【答案】D【解析】(1)这种类型题要先找到较为容易判断的运动,此题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东运动,树木以地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则乙车相对地面是向西运动的。

小学科学第9课《静止和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第9课《静止和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第9课《静止和运动》(教案)静止和运动——小学科学第9课教案【引言】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小学科学第9课中,我们将讲解有关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能够观察,并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同时,本课还将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静止和运动的相关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习目标】1. 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2. 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3. 通过实例掌握静止和运动的相关性质;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2. 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教学难点】1. 通过实例掌握静止和运动的相关性质;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物或图片展示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你们知道什么是静止和运动吗?可以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吗?2.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静止和运动的理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的主题。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进行理解。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三、相关性质探究(15分钟)1. 呈现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它们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2.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与他们有什么特点或规律关联呢?3.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尝试回答上述问题,并进行记录。

4. 在小组展示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静止和运动的相关性质。

四、示范实验(15分钟)1. 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平滑的斜面。

2. 向学生展示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实验现象。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小车在何时静止?何时运动?为什么?4. 教师解释运动和静止的原因,强调物体静止或移动需要受到外力或阻力的影响。

第9课静止和运动

第9课静止和运动

教师寄语: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做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材分析“重点: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法指导:本课要以学生熟悉的的生活现象为研究对象,形象地介绍了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等问题。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发生了变化。

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

2、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物体的。

二、科学探究(首先组内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互相研讨,各抒已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1、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查阅资料,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的运动快慢、方向是一致的,我们把地球作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同步卫星也是静止的。

三、课堂检测1、从宏观上来讲,自然界中的切物体每时每刻都在,绝对物体是不存在的。

因此可以说,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去,这是以作为参照物。

3、古代有人用诗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第一名是选为参照物。

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4、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为参照物。

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是。

判断题5、参照物不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也可能不同()6、在宇宙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绝对运动的物体也是不存在的()选择:7、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A、确定的B不确定的8、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不能作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C、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飞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下面的观点正确的是()A、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B、子弹前进的方向与收音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速度与飞机基本一样D、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能b本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能b本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能b本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一门学问。

在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全一册物理知能b本,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对物理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将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分点详述,以便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性质3.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二、运动的描述4.动态图的绘制5.运动与静止的比较6.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三、牛顿运动定律7.牛顿第一运动定律8.牛顿第二运动定律9.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四、动能和动能定理10.动能的概念11.动能和机械能的关系12.动能定理的应用五、运动的图像初步13.曲线运动图像的分析14.运动图像的综合应用15.运动的图像初步总结六、一维自由落体16.一维自由落体的特点17.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18.自由落体的实验与应用七、牛顿-达尔文力学19.牛顿-达尔文力学的基本概念20.牛顿-达尔文力学的作用21.牛顿-达尔文力学的实验验证八、动能和动能定理22.动能与机械能的关系23.动能定理的应用举例24.动能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九、动力学25.动力学的基本概念26.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7.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十、质量与重力28.质量和重力的概念及区别29.质量和重力的测量方法30.质量与重力的实验验证十一、牛顿第一和第二引力定律31.牛顿第一引力定律的内容和应用32.牛顿第二引力定律的内容和应用33.物质间的引力和万有引力十二、牛顿-拉格朗日力学34.牛顿-拉格朗日力学的基本概念35.牛顿-拉格朗日力学的实验研究36.牛顿-拉格朗日力学的应用十三、静电力学37.静电力学的基本概念38.静电力学的性质和规律39.静电力学的实验验证十四、电场和电场强度40.电场的概念及电场强度的计算41.电场的性质和规律42.电场的实验验证和应用十五、电容器和电容43.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及区别44.电容器和电容的计算方法45.电容器和电容的实验验证46.电容器和电容的应用通过以上46个点的详细分述,我们对全一册物理知能b本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9力与运动(解析版)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9力与运动(解析版)
7.(双选)(2022·山东临沂)2022年2月6日,不服输、敢拼搏、懂团结的中国女足第9次捧起亚洲杯冠军奖杯(如图)。在比赛过程中( )。
A. 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只受重力;
B. 将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守门员飞身扑住了飞向球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D. 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不受力而逐渐停下
D.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答案】A
【解析】A.不是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故A错误;
B.弹力是生活中最广泛的一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故B正确;
C.任何物体的弹性形变都有一定限度,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C正确;
D.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过程中,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故D正确。
(1)实际操作后发现两人的刻线并不完全重合,你认为图___________的刻度较准确;若采用小明的测力计测力,读数为2.0N,则测量值___________真实值;
(2)小华想在原有刻度基础上进一步画出分度值是0.1N的刻线,但未找到10g的钩码。他注意到拉力越大,橡皮筋形变___________,于是想通过探寻形变与拉力的定量关系进行细分刻度。他测量了每根刻线到零刻线的距离L,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答案】C。
【解析】A.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故A错误;
B.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将处于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错误;
C.手拉长橡皮筋,橡皮筋长度被拉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C正确;
D.绕操场匀速转动的玩具电动车,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电动车不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内容丰富,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还需要加强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相对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利用生活实例、模型演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小车、木块、绳子等。

3.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现象,如汽车行驶、树叶飘落等。

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运动和静止。

通过实例和模型演示,让学生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用小车拉动木块,观察木块的运动和静止;实验二:用绳子拉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和静止。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相对性。

2. 运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2. 准备一些关于运动和静止的道具,如小车、滑板等。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教学内容、图片、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实例分析:让学生观察一些运动和静止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实例。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决。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运动和静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和静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等。

2. 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和静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静止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练习题评价: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探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逐步深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难点:学生能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探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合作学习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实验器材、记录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辆汽车在运动和静止时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呈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探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八年级鲁教版(五四制)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运动和静止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鲁教版(五四制)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运动和静止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运动和静止一、选择题1.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递的中转站。

这类卫星虽然围绕地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A.太阳B.地球C.月亮D.宇宙飞船2.小林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泉州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泉州B. 小林本人C. 小林所乘坐的动车D. 坐在小林身边的乘客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B. 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4.有歌词中写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这句话选取的参照物是()A. 地面B. 云朵C. 人D. 月亮5.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6.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B. 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C. 老鹰飞行时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老鹰的双翅展开的长度约为30cm7.观察如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B. 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C.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D. 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8.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A. 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B. 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C. 甲上升,乙下降D. 甲下降,乙上升9.一个木箱漂流在河中,随河水的水流向下游漂去,在木箱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同,两船同时划向木船,若两船在静水中划行的速度大小相同,那么()A. 上游的小船先捞到木箱B. 下游的小船先捞到木箱C. 两船同时到达木箱处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0.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________ ,这个物体叫做________ 。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doc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现象的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及例子。

互动法:学生分享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经验。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1.4.2 讲解: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及例子。

1.4.3 互动:学生分享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经验。

1.4.4 总结: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教案第二章:运动的种类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运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往返运动。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不同种类的运动。

观察法: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类型。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种类的运动。

2.4.2 讲解:教师讲解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的特点。

2.4.3 观察: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类型。

2.4.4 总结:教师总结不同种类的运动。

教案第三章:静止的意义3.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静止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静止现象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静止的定义。

静止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静止的定义及意义。

分析法:学生分析和思考静止现象的意义。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静止的概念。

3.4.2 讲解:教师讲解静止的定义及意义。

3.4.3 分析:学生分析和思考静止现象的意义。

3.4.4 总结:教师总结静止的意义。

教案第四章: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4.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培养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概念。

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例子。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概念及例子。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单元知识整合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单元知识整合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单元知识整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

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1、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2、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习课时:1课时一、知识串烧:二、考点典型题目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或。

2.惯性定义:物体保持或的性质3.决定惯性大小的因素:4、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产生的相同,这个力叫那两个力的。

5.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方向相同合力大小: F= 合力方向:(2)方向相反合力大小: F= 合力方向:6、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或,我们就说这两个力7、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三、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拉拖车时,汽车总是施力物体,而拖车总是受力物体B.脚踢球时,脚先对球施力使球飞出,然后球对脚施力使脚疼痛C.物体之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例2:在当今世界,地面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它的速度可达40 m/s;在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它的速度可达108 km/h;在空中飞行的鸟中最快的是褐海燕,它1 min 内能飞行5 km,如果有可能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是_______,亚军______.例3:手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水桶向下的拉力,可见,不但______对____施加了力,同时______对_____也施加了力.例4: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则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句话对吗?例5:工人用铲子向炉膛内送煤,铲子并不进入炉膛,而煤却能飞进炉膛,这是为什么?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三、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四、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区别: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s t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4.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v=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第1页(共35页) s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0讲《运动与静止》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0讲《运动与静止》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 10 讲《运动与静止》知识点梳理【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会选择参照物并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4、能够用实例来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要点梳理】要点一、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3.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我们称之为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曲线运动。

要点二、参照物(高清课堂《运动的描述》)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要点诠释:(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

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要点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典型例题】类型一、机械运动1、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小鸟在空中飞行B、河水流动C、水凝固成冰D、雨滴下落【答案】C【解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第2课时)导学案1(无答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第2课时)导学案1(无答案)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 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15.春节过后,小明的爸爸要到上海去工作,小明和妈妈一起到车站去送爸爸。她们站在站台上,看到一辆开往杭州的火车停在站台上,爸爸乘坐的火进 站了,缓缓地从东驶来。小明说:“爸爸,火车来了。”这时小明以参照物。火车停下来,爸爸上了火车,小明看见那辆开往杭州的火车惊叫:妈妈,爸爸坐的火车在向后退!”话刚说完,小明发现 那辆开往杭州的火车已经不见了,而爸爸乘坐的火车还在原地。这时小明以为参照物。火车开走了,爸爸的身影渐渐远去,这时小明以为参 照物。
知识链接




复习
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2.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 均每年靠近2.9 cm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 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有时看到远处的地平线发生了倾斜,这是由于飞行员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




14.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18.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19.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不划动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需要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达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运动和静止: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探究成果,分享彼此的发现。

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关系

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关系

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关系
嘿,您知道不,这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关系啊,可有意思啦!
就说咱平常坐那火车上,看车窗外的树,那树相对于咱这不就是往后跑嘛,这就是运动。

可要是咱坐在车里,跟旁边的人唠嗑,这时候咱和旁边这人的位置,相对来说不就没咋变嘛,这就是相对静止。

您再想想,咱住的房子,它在那地儿好像一直不动,可地球在转啊,太阳也在动啊,从更大的角度看,这房子其实也一直在动呢,只是咱感觉不出来,这就是相对静止里藏着绝对运动。

我有回在公园里,看着湖水,湖面平平静静的,好像是静止的,可仔细一瞧,那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水也被带动着有细微的波动,这水相对岸边是静止的,可又有鱼儿带来的运动。

还有啊,咱上班上学,每天走的路好像都一样,感觉没啥变化,是相对静止的。

可咱自己一天天长大,想法也越来越多,这又是一种绝对运动。

反正这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啊,就像一对藏在生活里的调皮兄弟,有时候让咱迷糊,有时候又让咱恍然大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语文年级六年级课时 1 课题9.静止和运动课型新授教学具多媒体课件主备人任振河执教教师任振河
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理解参照物的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难点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每天在美丽校园内学习、活动、玩耍、游戏,你们
觉得幸福吗?能天天跟你们在一起,老师也觉得很幸福。

来,请
一起来看看像我们一样幸福的一个短片。

(出示课件:操场上学生
活动场景)
师:这是在哪里?上面都什么?这些事物中哪些是动的,哪
些是不动的?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他们幸福的在操扬上自由的奔跑玩耍,刚才动的物体我
们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描述,可以说它们是——运动的,这些不动
的物体则称它们是——静止的。

那这节课你最关注、最想探究哪个问题?(师引导生提出问
题)生答。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书课题并齐读。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运动的定义
教师讲述:我们的校园很美丽,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更是五彩缤纷的,形形色色的物体将我们的生活装扮得绚丽多彩,刚才我们也通过大屏幕看到了一些运动与静止的物体。

接着我们再来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请同学们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出示课件:飞奔的汽车,路上的行人等。

师:谁来说?
生:这些都是运动的物体。

师:对,下面我请一名同学像刚才的行人一样到前面来跑一跑,谁想来?生跑。

师:这名同学运动了吗?你为什么说他动了?(引导生说出相对地面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于桌子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于黑板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让生拿一个凳子再跑一次)
师:现在这句同学运动了吗?你为什么说他运动了?生说。

师:可是老师却说他没有运动,有没有同学同意老师的观点?想想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说?
师:看他手中的凳子,刚才他在凳子的左面,跑完了他还在凳子的左面,所以我说他没有运动。

老师是相对于什么说他没有运动?(凳子)他还相对于什么也是不动的?(指导生说出相对于衣服,相对于鞋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是运动,如何来判断物体的运动呢。

(出示运动的定义)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运动(一排同学依次说)2.参照物
刚才你们说这名同学相对于地面,讲桌是运动的,我说他相对于凳子,衣物和鞋子是静止的,我们给这些相对的东西起个名字吧,叫什么好呢?(生说)
师:你太厉害了,科学家也是这样起的,我看你将来一定也会成为科学家。

参照物,就是用来参考对照的物体。

来,一起看一下定义。

出示参照物的定义。

谁再起来说。

一排同学说。

3.描
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谁能起来找几个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可不准重复别人说的啊。

生举例。

师: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个事例。

(课件出示: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图)
师:看大屏幕,这是我们经常乘坐的公共汽车,车内有司机、乘客和一名女售票员。

汽车要开动了。

(播放车行驶)
师:行驶的车内,谁是静止的?谁是运动的?先在小组内讨论。

师:小组起来汇报讨论的结果。

说说你们的理由(引导学生说出相对于什么位置发生了变化)。

生1:以大树为参照物,车内的人都在运动。

生2:不,我认为车内只有一个人在运动,以坐位为参照物,车内只有售票员在运动。

师:他们说的都对。

因为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

看,坐在车内的这名乘客就是老师,我刚才在车上往车窗外面看,看到外面的大树在往后运动,为什么老师会有这个感觉?
生:因为老师是以车窗为参照物,就会感觉大树往后运动的。

4.小组模拟实验,进一步体验并描述运动与静止。

(在课桌上缓缓推动书本,书本上放一块橡皮,使橡皮与书本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师:请确定研究对象与参照物,并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小组汇报。

5.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闪闪的红星》主题曲。

师:刚才我们所听的歌曲中有两句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请大家先判断这两句歌词中哪个物体是我们需要研究的物体,参照物又分别是什么?
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描述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时,首先需要选好一个参照物;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则物体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就可能不同。

生:第一句中的竹排是我们研究的物体,我们可以选择河岸、青山、树木、河水等作为参照物。

师:如果船在顺水河流,选择河水为参照物,小船运动了吗?
如果船上的人在摇桨快速顺水前进,那么相对于河水,小船的状态是怎样的?如果小船在逆流而行,相对于河水,小船的状态又是怎样的?
第二句中青山是我们研究的物体,我们可以选择竹排、船桨、竹排上的人和椅子作为参照物。

(2)分小组自由选择练习。

师:这儿有四个场景,请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描述这个里面各个物体的状态,注意描述时要选好参照物。

课件出示多个情景(游人乘坐过车山;商场内乘坐电梯上下楼;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火车从房前轰轰而过;瀑布飞流直下……)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结果。

(3)描述星体的运动情况。

师:前面的练习我们研究的都是地面上的一些事物,我们再来看宇宙中星体的运动情况。

出示课件: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画面,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这些星体的运动情况。

生发表看法。

三、生活实践与应用
(1)海上航行
师: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跟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指南针发明之前,船在茫茫大海中经常迷失方向,为什么呢?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到合适的参照物,所以很难把握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情况。

由此可见,参照物对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多么的重要啊。

(2)空中加油机课件出示空中加油机。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物体运动状态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是否方便而定,它虽是任意选取的,但能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

世间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是飞机在空中加油,为什么飞机可以实现在空中加油呢?生讨论交流。

(3)空中抓子弹
谁听说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二战中,一名飞行员在空中抓到了一颗子弹,他为什么能轻易抓到子弹?四、小结整理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非常高兴。

谁来谈谈你都有哪些收获?(两三个)
四、拓展延伸
师:地球同步卫星虽然绕地球运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认为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解释其中的原因,下一节课我们比一比谁说得最好。

板书设计:
9.静止和运动
世间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作业设计:
我们再来看一个物体运动状态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这是飞机在空中加油,为什么飞机可以实现在空中加油呢?生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大于150字)
这节课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功能。

课前根据教科书上呈现的活动情景制成了课件,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不但直观形象还激发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另外教材中提到了太阳月亮地球之间的运动,单从课本种的插图学生很难理解,我便从网络中搜集相关图片,制成了多媒体课件。

通过课件的播放,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会出现不同的结论。

只有用同一参照物进行分析,才有统一的结论。

在本堂课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