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三单元《有趣的发现》3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3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率4自然段。
(1)齐读。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7有趣的发现
课型
复习
时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4、指名试复述。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夏()校()容()应()
复()较()究()因()
2、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逐渐地()有趣的()
认真地()著名的()
仔细地()重要的()
3、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
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便逐渐地消失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7有趣的发现
课型
新授
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教具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可加入自己的教学设想、创新设计等)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教学重难点
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教学方法
阅读、练习
教具
习题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情节;
3.能够通过朗读故事,发现其中的趣味。
二、教学准备
1.课文材料: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
2.教案、黑板、粉笔;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
教师展示一个茶杯和一张纸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一个故事情节,并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2. 阅读
•配对阅读: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两人一组。
教师让其中一人全文朗读,另一人在阅读的同时边听边读。
然后让两人互换角色。
最后,让同桌互相询问理解的关键词或故事情节。
•整体阅读: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全班跟读,并结合黑板上展示的课文图片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故事情节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4. 发现趣味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故事,寻找其中的趣味,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趣味。
5. 课外延伸
教师布置课外阅读,要求学生阅读与故事情节类似的小故事,并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趣味、亮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故事中的主要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通过讨论和寻找其中的趣味,激发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感性认知,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百”“达”“文”“反”“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关词句,重点是词句训练。
教学流程:一、课前谈话,知识铺垫。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相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
(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4、学生质疑:(谁发现?在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三、逐段讲读,解答疑问。
(一)、第一自然段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一”的变调,“英”“名”后鼻音,“达尔文”英文名字多读熟练。
3、从短短的这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这个有趣的发现与“达尔文”有关,是达尔文发现的。
(2)、“一百多年前”。
师加述:达尔文出生在1809年,去世时73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3)、“英国著名科学家”。
出示达尔文的肖像图,师加述:瞧,这位就是身穿英国绅士服的达尔文,他经常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博物学家。
4、这样一位有名的科学家,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感情朗读。
5、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发现教案苏教版

有趣的发现【课前思考】《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记叙了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通过对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考察,发现了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表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探索的严谨作风,同时揭示了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列的道理,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孩子们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俗话说: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须入文章之“境”。
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出示昆虫图片,配以悠扬的乐曲,之后我请孩子们想想自己想做岛上的哪种昆虫,为什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重点句子,从中发现文章的要义所在。
4.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课前准备:有关课文的图片,词语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有趣的发现”。
1.“趣”字正音,学生齐读。
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理解中,“有趣”是什么意思。
2.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回答:是谁的发现?发现了什么?有趣在哪里?这个发现的作用?)4.好,那就请小朋友带着这些问题来听课文,注意老师是怎样把音读准的,并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二、自读课文1.小朋友一定也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吧!那就请大家在自己轻声读课文的同时,做到(出示自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B.读完课文后,读读课后生字表。
C.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D.边读边思考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课文中的字音大家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出示小黑板)考察昆虫反复比较原来生存容易消失重要研究自由读——领读——开火车读三、指名读课文1.小朋友通过刚才读课文,数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学生回答:4个自然段)2.那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把文章读一读,其他小朋友来听听他们有没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听边再想想这些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三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三《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三第一课时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良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破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重难点,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3自然段,读中贯穿词语训练.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简介达尔文和《进化论》.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的,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解题.(1)有趣是什么意思(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3)齐读课题.初读课文自由练读文章.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音字.(2)读通文工中的长句.(3)标出文中的小节号.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一类生字词)一百达尔文反复比较生存容易研究1自已读读词.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正音:文反研:都是前鼻音.存:读平舌音.容声母是r易,研:读整体认读音节.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4 去掉拼音齐读词语.5.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组成语,或用生字说一句话.(2)(出示二类生字词)1自已读读生字词.2齐读生字词.3去掉拼音后,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5.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6.齐读课文三、初步理解课文汇报内容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四、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2.分析字形.(1)自已先看笔顺表,自学生字.(2)有熟字记忆生字.鸟---岛交----较穷-----究在-----存开----研(3)哪个字难写,哪个同学可以当小教师教教大家3.指导书写.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扩展阅读《有趣的发现》课文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趣的发现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趣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发现”的意义和重要性;
2.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发现”的意义;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故事,培养观察和发现能力;
3.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小组讨论。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大屏幕展示几张图片,向学生提问:
•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们发现了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
•你们平时怎么样发现有趣的事情?
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了解到“发现”的重要性。
2. 阅读故事(40分钟)
1.将故事《环游世界的毛毛虫》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老师适当辅导。
2.老师让学生讲述故事的大意,包括认真观察、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等内容。
3. 小组合作(40分钟)
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老师发给每组一张图片,让他们认真观察,并让学生讲述他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3.让学生讨论这些“有趣的发现”背后所隐藏的一些规律和真相。
4.让每组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有趣的发现”。
4. 总结(10分钟)
老师让学生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发现”很重要?
•发现有什么好处?
•今天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学会了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周围的世界是非常有趣的。
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观察和认真思考都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趣的发现4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趣的发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趣的发现精选4篇(一)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中的词汇:积极、态度、表扬、勤奋、用功、学会、上课、认真。
2. 能够听懂并理解课文《有趣的发现》。
3.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教学重点:1. 听懂并理解课文《有趣的发现》。
2.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教具:PPT、课文《有趣的发现》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呈现图片:呈现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幅图片有趣吗?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有趣的事情?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事情是有趣的呢?Step 2 学习课文1. 导入:出示课文《有趣的发现》,引导学生读题目,并提问:你们猜猜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2. 针对课文的重点词汇进行教学:通过PPT呈现词汇,帮助学生读音、理解词义。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词汇。
3. 集体朗读课文:教师先读一遍课文,然后逐句引导学生跟读。
注意发音、语调和语速。
4. 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Step 3 学习活动1. 听音排序:教师读一段课文,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排列正确的顺序。
2.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并给每组分发一个问题:你们在班级中有没有遇到过有趣的事情?请你们讨论一下,并将你们觉得最有趣的事情和大家分享。
3. 分组分享:每组的小组长按顺序分享小组成员讨论出的有趣事情。
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提问和表扬。
Step 4 拓展延伸1. 小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你们觉得上课时应该怎样表现呢?2. 分享展示:学生可以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Step 5 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所学内容,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7《有趣的发现》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有趣发现。
2.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善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于理解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以及达尔文身上所体现的探索精神。
难点在于怎样引导学生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年龄小,概括、归纳的能力还有待于培养,所以在揭示适者生存的道理时可能有困难;在体会人物品质时,对重点词句的分析停留在表面,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结合实际生活来体会。
【教学方法】边读边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情境创设,展开想象,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知识铺垫。
1.课件出示达尔文图像,问:“大家认识这个人吗?他是谁?”(达尔文)他是哪国人?他是干什么的?课件出示: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齐读)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达尔文,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近他来了解他。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这位科学家的故事《有趣的发现》。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画引出学生对人物的再认识,强化记忆。
二、学习课文,探究发现。
1.相机出示小岛图。
同时课件出示: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
(师导读:达尔文作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总是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科学研究,有一次…)2.那什么叫“考察”呢?考察就是观察、调查的意思。
达尔文只是去随便看一看吗?不是的,他是带着目的去分析研究研究的,就叫做考察。
3、他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来达尔文发现了什么?4、生汇报:岛上只有2种昆虫,一种大翅膀的,一种没翅膀的。
5、出示句子: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达尔文为什么会奇怪?(学生说一说)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缺少了哪一类的昆虫?如果是你,你能发现这一点吗?这说明达尔文是怎样一个人?6、我们书中用了“要么…要么…”这个句式,我们也来用这个句式说说话。
苏教版第三册第七课《有趣的发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苏教版第三册第七课《有趣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李淑英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一、导入(出示昆虫图片)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瞧,(出示一组昆虫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观察,说说你的发现?2、学生交流3、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棒!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板书课题,有趣的发现,生齐读。
4、读了课题,你的小脑袋里出现了哪几个小问号?5、学生质疑师板书有趣的发现谁?在哪里?发现了什么?导入后教学第一小节是谁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在哪儿发现的?这个有趣的发现到底是什么呢?赶紧打开课本,一起去书中找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请小朋友们看清要求再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4、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字音都读准了吗?下面我们开列火车,一人读一段,看看谁读得更正确。
5、刚才我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收获真不小,回忆一下,我们围绕课题提出的几个问题,是谁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在哪儿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6、学生再读课文,并交流7、是谁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呢?(1)学生交流出示词语:达尔文,指名读。
达尔文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出示:达,谁能给它找找朋友,组组词?学生扩词,注意:达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大,再写走之“文”字我们大家早就认识它了吧,谁能来书空一下文的笔顺?生书空,师范写(2)你知道哪些关于达尔文的事,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吗?生交流(3)是啊,达尔文的名气可大了。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完成听、说、读、写、演等多种语言运用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 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能够思考文中提到的问题,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4. 能够有效地表达思想和观点,并尝试演示出所学到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1. 听、说、读、写课文。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自己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演示、展示手抄报。
四、教学过程【导入】(1)师生互动,探究主题。
(谈论一下有趣的事情或者发现,引起学生兴趣,了解发现的重要性。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让学生了解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实验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阅读课文】(1)认读新词。
(2)听、读、模仿,发音规范。
(可以进行一些口语练习。
)(3)小组合作阅读课文,交流不理解的地方。
(将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课后进一步解答)【精彩讲解】(1)了解生活中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思考一下所发现的事情。
(2)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是否存在问题。
(3)了解生态环境及其重要性,保护环境。
(学习做足够的实验,以避免对环境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思考问题】(1)读一段话,思考并回答环节(可以进行小组合作)。
(2)思考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现个性思维。
(3)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找到问题,并回答问题。
(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份小抄本,记录问题和回答)【展示作品】(1)小组展示自己整理的手抄报,让其他学生评价。
(2)评价内容不只涉及作品的美感,也要评价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老师的评价也很重要)【作业布置】查找有趣的问题和发现,并进行记录和思考。
五、板书设计有趣的发现、环节、问题、实验、手抄报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一个有趣的话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通过互动性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将合作、发现、思考等要素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教案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容、易、研、究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会按课文内容表演,评议。
教学程序一、复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我们继续学习《有趣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领悟课文内容(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细读第一自然段2、讨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是什么意思?3、小结:小朋友,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着他的名字,这就是。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课文2至3自然段提问:课题是有趣的发现,那么达尔文到底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呢?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至3自然段。
2、谁来说说达尔文发现了什么?3、讨论交流。
4、出示: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5、指名让同学读好这句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奇怪在那里?6、指名回答7、达尔文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达尔文,你正在小岛上考察。
如果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8、讨论交流是呀,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呢?那些翅小的昆虫哪里去了呢?9、朗读第二自然段10、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达尔文又是怎样做的呢?1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12、思考后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然后汇报。
出示句子: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便逐渐消失了。
13、让学生说说这段话中讲了哪几种昆虫?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清三种昆虫的情况。
14、思考后讨论出示句式训练: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所以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翅膀小的昆虫因为所以15、让学生表演2至3自然段的内容,集体评议。
16、那么,达尔文是如何找到答案的呢?板书:反复观察比较1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三)细读第四自然段①指名朗读是啊,达尔文通过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明白了只有适应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来。
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教学案例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7课第二自然段。
文本解读:课文的第二段只用了两句话讲述达尔文在岛上的考察发现,看起来太平淡无奇,很难找到学习语言的切入点。
但其中的个别词语却是潜伏其中的很好的语言因素,如“考察”、“发现”、“要么……要么……”“奇怪”等。
以这些词为空破口,进入文章进行语言学习,对于低年级来说是切实可行的。
文本与社会生活:文中所提及的“发现”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却给我们一种启示:留心处处皆发现,寻找学习语言的因素,带领学生学习语言也是如此。
文本与学生经验:文章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在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只存在两种昆虫:一种翅膀特别大的,另一种是没有翅膀的。
科学家为了解开其中的迷,经过艰苦的科学研究,最后终于解开了其中的迷。
尽管表面看来,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
但仔细品味,却能发现,不论是一开始文章所预设的“谜面”,以及到后来揭示的“谜底”,都是十分有趣的。
所以我们在带领学生进行课文语言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感受、感悟到其中的“趣”,也就是要充分借文章之“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兴趣”。
学习目标:1、紧扣“发现”,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读,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并加以运用。
教学设计:文章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结构,是按“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顺序叙写文章,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所以在执教本课第二自然段时,本人力求学生学习语言都紧紧围绕文章内在的逻辑顺序展开,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再把这些字词带进课文,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去读懂,加以吸收和利用。
实施:学习语言片断一:“两进两出”悟“考察”。
师:我们常说,学贵有疑,就是说学习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能提出问题,现在请把你善于观察的眼光转向第二段,能不能从第二段发现问题呢?边看边用铅笔画出来。
(师行间巡视,发现大多数学生划了“考察”、“奇怪”两个词语,板书于黑板上)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2.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如如何观察、发现、表达等。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观察实践:布置学生周末进行一次户外活动,如公园、田野等,观察并记录下自己认为有趣的现象。要求学生在记录时,尽量详细描述,为下周课堂上的分享做好准备。
4.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孩子一起完成一本“有趣的发现”小册子,内容包括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自己的观察记录等。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创作,增进亲子关系。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有趣发现,培养合作意识。
4.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有趣事物的敏感性。
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和节奏感。
2.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特别是多音字和易混淆字,如“趣”、“发”、“现”等,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有趣的发现是什么,以及作者是如何观察和发现的。
4.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二年级上语文教案有趣的发现_苏教版

二年级上语文教案有趣的发现_苏教版教学过程一、直截了当导入二、学习第一段1.课文会读了吗?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读第一段?2.指名朗读第一段。
3.有个词语读的专门好,出示词语:闻名(换词明白得:有名)4.投影人物图片讲述: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到今天全世界的人们还记得他的名字,这确实是——)5.读准"闻名"。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1.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
他发觉了什么呢?2.投影句子: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专门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专门惊奇。
(1)他什么缘故要惊奇?(2)谁能来读好那个句子?(3)投影插图:这确实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
看谁能找到翅膀专门大的昆虫?那翅膀专门大的昆虫在干什么?没有翅膀的昆虫在哪儿呢?它们在干什么?(4)齐读句子。
3.这可真是一个有味的——四、学习第三段1.达尔文是如何研究的?后来又有什么新的发觉呢?自己读读第三段,边读边摸索,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就去问问同桌小朋友。
2.学生自由朗读。
3.达尔文是如何研究的呢?(1)投影句子: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看比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指名朗读。
(3)比较句子:达尔文捉来昆虫,观看比较,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4)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什么缘故?(5)明白得三个词的意思:许多(说明捉的昆虫数量多、种类多;)、反复(说明观看的次数比较多,态度专门认真)、终于(说明研究的时刻专门长,克服的困难多,专门不容易)。
(5)练习朗读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
4.达尔文就如此认真观看、认真地比较,好不容易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是什么答案呢?(1)投影句子:原先……消逝了。
(2)说说有几句话?(3)师生分句朗读句子。
(4)连起来读好三句话。
5.达尔文找来几种昆虫?(师划句子)6.你们能用“因为……因此……”的句式来说说这三种昆虫的不同命运吗?(1)先选一种昆虫的命运说说;(2)连起来说三种昆虫的命运。
二年级语文上册 有趣的发现 3教案 苏教版

(1)好,大风来了……(自由表演、指名上台表演、猜、找课文中句子、练习朗读)
(2)随机指导
A.没有翅膀的昆虫(自由—指名—齐读)
8.看你们说得这么好,老师也想用“因为……所以”来说一句话,因为我们班小朋友今天表现都不错,所以老师心里非常的高兴,哪位小朋友也能象老师一样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句话呢?
9.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都说的那么好,看来是动了一番脑筋的,达发现事情的真相,也是花了很多的工夫呢?请小朋友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哪看出达的这个发现也是很不容易的。
3.达尔文和小朋友一样,看到这么奇怪的事情,他心中也有很多的问号,谁愿意来读好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那么,遇到这些奇怪的事情,小朋友,你们想搞清楚吗?你们会怎么办呀?
(二)教学第3自然段
1.达尔文他是怎么解决的呢?他找到答案了吗?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
2.他找到答案了吗?他找到了什么答案呢?请小朋友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找找答案看?
(1)交流(出示:达尔文捉来了……找到了答案。)
(2)请小朋友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许多:昆虫数量多,种类多。
反复观察比较:研究次数多,态度认真。
终于:时间长,曲折多。
(3)看来要想知道答案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经过反复观察比较,认真思考得来的,那么应该怎么读好这句话呢?(自由—指名—齐)
请小朋友练一练。谁愿意来?我们一起来。
——谁愿意上来表演?你们猜猜看,你怎么知道的?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请小朋友找找看。你们愿意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试看;指名读;齐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苏教版小学生二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有趣的发现》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有趣的发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精读训练(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读,提问:是谁?(他是一百多年前的人,是一位的科学家)2、什么是“”?你能换一个词来代替它吗?(有名,对,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他第一个对生物的进化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了上帝造人的谎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
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物种起源》,对生物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着他的名字,这就是“")3、齐读第一自然段过渡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一个小故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观察插图,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2、太平洋:它是世界上的海洋,面积达17968万平方千米。
3、什么叫“考察"?(就是观察、调查)4、你怎么知道这是一个小岛?(四周是望不到边的海洋,站着的地方是一片陆地。
所以这是在一个小岛上。
)5、那么,小岛上的气候怎么样?(经常刮大风)你怎么看出来的?(花草树木在风中摆动得很厉害,海上的风浪也很大)6、他考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研究昆虫)对,他面前就飞舞着许多大蝴蝶.那么.他在这个小岛上发现了什么现象?(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7、觉得很奇怪,你觉得奇怪吗?为什么?大家讨论讨论(讨论后小结:除了“翅膀特别大”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就没有翅膀小一点的昆虫,这不是很奇怪吗?)8、出示句子: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要么``````要么``````”两个连在一起用,表示在这两中情况中选择,你可以说一句这样的话吗?(如:我每天早晨起床,要么读书,要么背诗.)9、齐读第二自然段过渡句:接下来我们去看一看有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 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课堂互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 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
巩固练习
布置练习题
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 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
所学知识。
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 的答案,互相交流学习
心得。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 通过有目的的实验操作,获得感性知识,并进而得出科学 结论的方法。
在《有趣的发现》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 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达尔文发现的有趣之处。例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环境下生物的演化过程,从 而更好地理解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原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知识掌握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 记忆情况,能否正确运用所学 知识。
实践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和创新 思维如何。
情感态度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以 及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
况。
教师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达到 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堂氛围营造
思考如何更好地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助 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资源利用
反思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否充分,是否有更 好的资源可以利用。
06
教学资源
教材与教辅
教材
《有趣的发现》(二年级上册)
教辅
教学参考书、练习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趣的发现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授课设计:幽默的发现教材分析:课文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计的道理,表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仔细思虑的学风。
授课目标:⑴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能复述课文。
⑵学会本课堂10 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 6 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⑶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计下来的道理。
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仔细思虑的优异质量。
授课重点:写字、朗诵。
授课难点:能复述课文。
第一课时授课目标:⑴初读课文,认识课文。
⑵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授课重点:能读准字音。
授课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授课用具:生字卡。
授课过程:授课内容学生老师方案一、思疑导入。
⑴读标题思疑。
⑴出示课习题。
⑵汇总学生思疑的问习题:发现了什么?这个幽默的发现幽默在哪儿?是谁发现的?二、自读课文。
⑴明确自学课文要求。
要求:借助音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理解上下文想一想它的意思。
边读边思虑上面的问习题。
⑵自学课文。
⑴出示自学要求。
三、检查自学。
⑴认读生字的音。
⑵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⑶读全文,大体认识四个自然段的内容。
⑷比赛读课文。
⑴出示生字。
重点指导读准以下生字:容存四、指导书写生字。
⑴自由识记生字。
⑵交流识记方法。
⑶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地址。
⑷练习描红、临写。
⑴重点指导识记以下生字:容:注意两个八的写法。
复:注意下面是一个折文儿。
⑵范写。
⑶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授课目标:⑴细读课文,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计下来和道理,学习达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虑的优异学风。
⑵能复述课文。
授课重点: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授课难点:能复述课文。
授课用具;挂图。
授课过程:授课内容学生老师方案一、揭习题。
⑴齐读课习题。
⑵听闻。
⑴板书课习题。
⑵表达:一百多年前,英国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他坐船到——。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发现【课前思考】《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记叙了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通过对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考察,发现了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表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探索的严谨作风,同时揭示了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列的道理,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孩子们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俗话说: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须入文章之“境”。
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出示昆虫图片,配以悠扬的乐曲,之后我请孩子们想想自己想做岛上的哪种昆虫,为什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重点句子,从中发现文章的要义所在。
4.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课前准备:有关课文的图片,词语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有趣的发现”。
1.“趣”字正音,学生齐读。
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理解中,“有趣”是什么意思。
2.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回答:是谁的发现?发现了什么?有趣在哪里?这个发现的作用?)4.好,那就请小朋友带着这些问题来听课文,注意老师是怎样把音读准的,并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二、自读课文1.小朋友一定也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吧!那就请大家在自己轻声读课文的同时,做到(出示自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B.读完课文后,读读课后生字表。
C.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D.边读边思考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课文中的字音大家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出示小黑板)考察昆虫反复比较原来生存容易消失重要研究自由读——领读——开火车读三、指名读课文1.小朋友通过刚才读课文,数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学生回答:4个自然段)2.那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把文章读一读,其他小朋友来听听他们有没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听边再想想这些问题。
指名分节读课文3.评议4.初步解决开头提出的问题,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达尔文。
第二自然段:达尔文的发现。
第三自然段:这个发现有趣在哪里。
第四自然段:这个发现的作用。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的发现?(学生回答:达尔文)[卡片]提示学生注意“达”“文”两个字,请学生说一说“达”字的结构。
师:外国人的名字和我们不一样的,他叫达尔文,并不是姓“达”。
跟老师读好这个名字。
2.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呢?课文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呢?(学生回答: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有关达尔文的情况。
达尔文是英国有名的生物学家,他从小就喜欢收集植物标本,最后写出了《生物起源》这本巨著。
(3)教师引导读第一自然段。
(4)指名读,评议。
(5)集体读。
五、教学部分生字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写两个生字2.理解重点句子,从中发现文章的要义所在。
句式:三个因果关系的复句:“因为……就……”,“因为……也……”,“……便……”。
这三个复句强调了昆虫的体形特点与适应生存的关系。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发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是谁有了有趣的发现?对,是达尔文。
出示习题:达尔文科学家英国著名一百多年前你谁能用上老师这儿给出的词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自己练,指名说)(例: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达尔文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
)2.是啊,(出示图、句)一百(bǎi)多年前,英国有位著(zhù)名的科学家叫达(dá)尔文(wén)。
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长大后经过坚持不懈的考察研究,他花了20多年的心血写成巨著《物种起源》,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得他的名字,可见他十分——“著(zhù)名”。
3.多了不起啊,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向客人老师介绍这位令人尊重的科学家。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 1831年12月开始,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随英国政府组织的“贝格尔号”军舰进行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研究,当他来到一个小岛上时,达尔文发现了什么呢?这个发现有趣在哪里呢?课文的第2、3两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小朋友们拿起书读这两段。
(学生齐读2、3两个自然段)2.听上去还挺有趣的,想不想跟着达尔文一起乘船到海洋中的小岛去仔细观察观察?好,那赶紧坐坐好,我们出发啦!(播放海浪声、海鸥叫声)3.到啦!你们瞧!达尔文正在花草丛中仔细观察,他发现了什么?4.出示: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男生读。
5.小朋友们,你们平时见过哪些昆虫?(蝴蝶、蚂蚁、蜻蜓、蜜蜂……)他们有的翅膀大,有的翅膀小,有的没有翅膀,可达尔文却发现岛上的昆虫——(引说)(板书:翅膀特别大没有翅膀)小朋友,看到这些,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6.达尔文和小朋友一样,他心中也有很多的问号,感到很——奇怪。
出示句式: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指名填空)是呀,翅膀小的昆虫去哪了呢?真是奇怪!谁来读好这句话?读的时候会加上表情表示“奇怪”吗?(指名-齐读)三、讲读第三自然段:1.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呢?达尔文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读给大家听?出示: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yīn)为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yān)死(sǐ)。
而(ér)那些翅膀特别大的,因(yīn)为能顶住大风,也生存了下来。
可怜的是那些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却顶不住大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2.这段话里写到了几种昆虫?(三种)3.补充板书(翅膀小的)。
当大风来临的时候,它们各自会有怎样的遭遇呢?我们跟着达尔文一起去考察。
(课件演示)4.谁先来演示一下,再告诉大家,你都遭遇到了什么?预设:(1)小蚂蚁,现在刮大风了,你害怕吗?(我是一只没有翅膀的昆虫,大风来了,我就躲在岩石下、草丛中,仍然可以继续爬行。
)蚂蚁多幸运,幸运就幸运在没长翅膀。
女生来读读这句话。
(2)大蝴蝶,风这么大,你要不要先躲起来歇会?(我最自在,没有风的时候,我自由的飞翔;大风来的时候,我就飞到安全的地方。
)瞧,翅膀大也有翅膀大的好处,男生来读读这句话。
(3)小蜜蜂,你怎么愁眉苦脸的?(我的翅膀太小了,狂风一吹,我的小命就难保了。
)翅膀小的昆虫多可怜啊!因为翅膀小,能飞起来却顶不住大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所以逐渐消失了。
一起读。
5.小朋友,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现在你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吗?谁能学着刚刚任老师的样子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要是能用上“因为……所以……”就更好了!指名说。
6.我们知道了昆虫能不能在岛上生存,都与大风有关。
因为,岛上经常刮大风,能顶得住大风,就能生存下来。
不能顶住大风,就逐渐消失了。
达尔文发现了,岛上的昆虫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生存下来,(板书:适者生存)这就是课文的有趣所在。
7.那么,达尔文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呢?出示: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达尔文得到这个答案容易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1)“许多”(数量多、种类多)课前你们捉一只虫容易吗?达尔文要捉来许多各种各类的昆虫,岛上经常刮大风,也许还经常(引导想象)——下大雨,捉虫时还可能——,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多辛苦啊!(2)“反复观察比较”(一次又一次地细致观察那么多数量、那么多种类的、小小的昆虫,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不厌其烦)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3)“终于”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你能读好这句话吗?8.历尽千辛万苦,达尔文不懈考察,终于找到了答案,真正感受到了发现的有趣,真为他感到高兴!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自然段,感受达尔文的认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四、引读第四自然段:1.达尔文可真爱动脑筋,小朋友,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2.正因为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他才会成为一位有名的科学家,他才会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而且这个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也起到了非常(引说)——重要的作用。
好,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
3.其实我们的大自然中、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问号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去动脑筋解决呢。
老师希望小朋友今后遇到难题,能多用用自己的小脑袋去认真思考,多用自己的小手去动一动,相信你的发现会更多。
你们愿意吗?五、写字指导:下面就让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写字吧!1.“较”:发现新部首了吗?笔顺、提、换偏旁。
2.“存”:半包围结构一竖、匀称、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