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取舍,适度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取舍,适度调整
【摘要】团队教研首先以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年级组幼儿的能力特点在规定活动的主题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内容。之后,教师以团队的方式开展了集体的教学研学活动,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活动环节的调整和重难点的突破达成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次的讨论、完善的跟进式执教活动,力求使每位教师亲自执教,依托团队力量不断优化课堂质量。
【关键词】团队磨课取舍调整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是这样,我们的团队磨课也是如此。一堂好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众人思想火花的碰撞,更需要不断的进行取舍和调整。
每一次的教学活动研讨,我们都会花很多时间从书上、网上寻找适合自己、适合班级的活动进行研磨和教学展示,这样既破坏了主题教学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不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为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读好教材,用好教材”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在给定教材,给定主题的条件下,我们开展了大班组的教学活动研讨。
前期准备:选课和确定人员
“我上小学了”是贯穿大班整个学期的一个主题,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对于这方面的话题和想法越来越多,从平时和孩子的谈话和家长的沟通中,无不表现出孩子对小学的向往和入学后的种种担忧,为此,我们一致认为从建构式教材中的“好担心”入手,并截
取了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中的图片和故事情节。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小阿力得知自己要上小学了,在高兴之余有很多担忧,还很紧张;后一部分小阿力真到了学校,感到学校其实一点儿也不可怕,老师亲切,朋友友爱,他非常开心。对照我们大班的孩子,他们现在正处于与前一阶段,高兴又紧张,心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其次,是针对后一部分要引导孩子们在充分表达的基础上,让他们明白有担心有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情,解决担忧和困难有很多方法。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所以备课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要靠全组成员的齐心行动。确定好了内容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为第一次磨课做充分准备。我们将目标定位于:(1.充分表达自己对上小学的种种担忧,在尝试种种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产生积极乐观的入学心理。2.通过聆听、看视频,记录、交流等提升观察、倾听,分析和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对整个活动起导向性作用。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
第一次研讨,我们的关注点是:
(一)活动目标制定是否合理,有没有落实到各个环节中去。
(二)活动目标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这几点,我们听课老师根据听课记录表和评课记录表很快发现了问题:
1.目标中“充分表达”和“积极乐观的入学心理”没有体现;
操作性太强,听、看、记录、交流都是孩子能力上的体现;同时目标的制定也没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
2.此活动是偏向情感的社会课,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是很重要的。
3.故事的完整性不够。小阿力的故事是穿插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最后还是要回到故事里来,以故事结尾,最后进行情感升华。活动中只出现故事开头,没有故事结尾,整个活动教师自身都游离在活动之外,使孩子也没有进入角色,而且环节衔接很唐突。
研讨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对原目标进行调整,对活动环节进行了删选和取舍。这样的调整是否可行,教师细节上的处理是否到位,修改后的活动是否完善,就成为我们第二次磨课的切入点。
第二次探讨,我们的关注点:
(一)在第一次磨课后大家总结出来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落实到位了。
(二)教师在细节处理上是否合理。带着2个关注点,我们对活动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和改进,重新调整了目标。
在第二次研讨中,首度磨课出现的问题基本解决,但我们又发现新的问题:1.教师语言不够精炼,教师的引导、讲述与梳理语言不够精准,不够清晰。教师在与幼儿的提问与回应过程中,没有预设好主要问题与追问问题,语言繁琐,罗嗦且表达不清楚,对孩子的回应总是重复孩子们的回答,没有很好地进行提升。2.怎样把阿力的担心,牵引到孩子身上,让孩子通过语言、肢体等表现出担忧
的情感,在这次试教中都没有体现,孩子和教师都处于情感平淡之中。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核心问题,有的不是,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幼儿的发展最具价值的内容,设计好重点问题,并保证给予幼儿应答的时间。增强提问效果回应是教学互动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的重要保证。活动中执教老师自己首先要对三个担心的问题有明确的思路,并预设好主要问题和追问问题,其次,教师的回应没起任何作用,总是重复孩子的回答,没有梳理、提升和追问。针对二研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再次调整策略,针对教师的主干问题和追问问题进行提炼和预设,进行第三次研讨。
第三次研讨,我们的关注点:
(一)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找准教学中的重难点及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等精心提问。
(二)教师的回应是否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是否给予孩子思考空间。
磨课很辛苦,但我们都快乐着。在一次次的调整改变中不仅执教老师在成长,所有的磨课教师都发生着变化。虽然最后我们展现的还有缺陷,但回顾我们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大家都觉得很幸福。
从活动内容的取舍——具体过程的调整——现场教学,教师们的感受得到了升华,经验得到了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力有了提高,提升了对教学目标制定、重难点突破、
有效提问回应的智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力量的无穷,同时,也让我们思考:教师的核心问题与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如何更好地融合和把握,这也将成为我们下一次活动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