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MRI动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https://img.taocdn.com/s3/m/ca7d260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8.png)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刘丹;张伟;孙洪英;董向力;王贵喜;贾璐;李新辉;张佳;杨静【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6(036)020【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T1031C多态性位点及血清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发病风险的关系。
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120例,健康者75例为对照组。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两组 TNF-αT1031C多态的分布。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
结果病例组TNF-αT1031C的CC 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TNF-αT1031C的各基因型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
Logistic 回归校正性别、年龄、吸烟、血糖、血压等因素后, TNF-αT1031C的CC基因型脑梗死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3.671,95%CI:10.26~13.135,P=0.046)。
病例组 TNF-α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病例组和对照组TNF-αT1031C各基因型的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TNF-α基因 T1031C的CC基因型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C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
【总页数】3页(P5002-5004)【作者】刘丹;张伟;孙洪英;董向力;王贵喜;贾璐;李新辉;张佳;杨静【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 [J], 莫清江;王宏伟2.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研究 [J], 刘丹;张伟;孙洪英;董向力;王贵喜;贾璐;李新辉;张佳;杨静3.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基因多态性与血清水平的临床意义 [J], 闫晓华;刘瑞磊;张纪云;吴佳学;董立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关系 [J], 孙良起;刁华杰;李华信5.广西壮族人群ICAM-1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J], 韦叶生;赵邦;唐任光;蒙兰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56c84c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5.png)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陈桂兰【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3(20)6【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单纯性急性脑梗死患者33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TNF-α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TNF-α、FPG、FINS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对照组低(P<0.01);急性脑梗死组ISI与FINS呈负相关(r=-0.68,P<0.01)、血清TNF-α与FINS呈正相关(r=0.49,P<0.01)、与ISI呈负相关(r=-0.55,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存在IR和血清TNF-α水平增高,TNF-α与IR有关,两者共同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总页数】2页(P921-922)【作者】陈桂兰【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来宾,54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刘红斌;耿丽;刘志远;汪成;蔡旗2.急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关系的初步探讨 [J], 吴海琴;张桂莲;徐静;展淑琴3.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周茵;刘英;宋雷凤4.急性脑梗死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马付坚5.急性脑梗死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黄继良;张欣然;王东华;张国清;赵瑞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和瘦素水平变化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和瘦素水平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d90468cbceb19e8b8f6ba54.png)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和瘦素水平变化张艳红陈丽丽王海英吕艳华曹亦宾(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北唐山063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瘦素(LP )水平变化情况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3、7天早6:00 8:00采集静脉血5ml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8和LP 含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8和LP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三者含量到达高峰的时间各不相同,在时间上具有波动性。
结论IL-8直接参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TNF-α和LP 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瘦素〔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13-2731-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3.025第一作者:张艳红(1975-),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诊治方面的研究。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急性脑梗死(ACI )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主要诱发因素有体重超重、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
脑梗死过程中多伴有炎症反应,研究表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瘦素(LP )相关的炎症反应是发生ACI 后脑神经细胞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
LP 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及能量代谢,减少机体摄食,抑制脂肪合成等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老年ACI 患者血清TNF-α、IL-8和LP 含量水平的研究,旨在探讨血清TNF-α、IL-8和LP 水平变化情况对老年ACI 患者的临床意义。
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研究
![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02a5e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6.png)
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研究胡钧培;窦红菊;方晶;邹丽芳;庄衍【期刊名称】《血栓与止血学》【年(卷),期】2004(010)002【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梗死(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38例CI患者在发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比较不同梗死灶体积上述细胞因子血清水平的变化.结果:CI患者急性期的血清IL-6水平均较亚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NF-α水平急性期比对照组升高(P<0.05)而与亚急性期、恢复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中、大梗死体积组的急性期TNF-α水平比小体积组显著升高(P <0.05),IL-6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总页数】2页(P53-54)【作者】胡钧培;窦红菊;方晶;邹丽芳;庄衍【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1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1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1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1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2【相关文献】1.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J], 许岱昀;王海丽;刘颖;于洁2.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和瘦素水平变化 [J], 张艳红;陈丽丽;王海英;吕艳华;曹亦宾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陈娟4.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韩晨鹏;韩庆伟;姚文杰;王青梅5.急性脑梗死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何国军;黄明;赖福生;卢少军;陈俊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水平观察及其相关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水平观察及其相关性分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2dae4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a.png)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水平观察及其相关性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人群中均较高。
众所周知,脂联素和TNF-α在机体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一些研究表明,脂联素和TNF-α也可能参与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
当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脂联素和TNF-α水平的观察尚不充分,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脂联素和TNF-α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否相关,以期为该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案1. 研究对象及样本采集: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选取60例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血清脂联素和TNF-α水平的检测。
所有被试个体的样本将采集于入院后4小时内。
2. 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对被试个体的血清样本中的脂联素和TNF-α水平进行检测。
3.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和比较性分析,并计算脂联素和TNF-α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结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TNF-α的水平会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五、研究局限性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样本数量较小、病例来源不够广泛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注意到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未知的干扰因素,如患者的饮食、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均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本研究将为深入探究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为致力于该领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启示。
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变化及意义
![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变化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5050608de80d4d8d15a4f5a.png)
皮 细胞 、 白细胞 和 内皮细胞 之间 的黏附 , 血小板 活 是 化 释放 的特 异 标 志 之 一 。C P存 在 于 人类 大 动 脉 R 粥样 硬化 病变 内 , 于 泡沫 细 胞 和深 层 纤维 弹 力层 位
[ ] i uao 2 0 ,0 9 :1514 . J Cr ltn, 0 2 15( ) 13 —13 c i [ ]C a r .R l o f m t ni t k n te trm oi 2 hmor A oe fi l mao n soea dahr ho b s o na i r o s
】9 , 9 ( ) 3930 9 6 2 6 :7 -8 .
[ ]王俊峰 , 7 于翠香 , 陈豪 , 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 问粘附 等. 分子一 1的变化 [ ] 中国综合临床 , 05,1 1):06 10 . J. 20 2 ( 1 10 -0 8 [ ]I J,Fn H.C rat epo i sntol a n a m t y 8 - J agC i eci rt ni o ny n if m ao v e l r m re u l i c cHeo adoac l i ae[ 】 akr t s adr t as f rivsua ds s J .Me b ao e c r e d
各组相 关指 标 比较 见 表 1 。相关 分 析显 示 , 脑
C 6P和 C P水 平 均 显 著 高 于对 照 组 ;c M. D2 R IA 1与 C 6P C P C 6 P与 C P均呈 正 相关 , D2 、R , D 2 R 即各 参 数 水平 随其他 参数水平 升高 有升 高趋势 。进 一步证 实
血清α-syn、Sirtuin-1_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脑白质病变的关系
![血清α-syn、Sirtuin-1_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脑白质病变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2beb9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a.png)
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31 期血清α-syn、Sirtuin-1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脑白质病变的关系任占霞,宋爱霞,梁盼盼,贺宏梅,武婧月,陈晓凡,张帆,张志伟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ALCI)患者血清α-突触核蛋白(α-syn)、沉默调节蛋白1(Sirtuin-1)水平与病情进展、脑白质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择ALCI患者130例,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n=32)和非进展组(n=98),根据是否发生脑白质病变分为病变组(n=106)和非病变组(n=24),根据脑白质病变程度可分为轻度病变组(Fazekas评分1分,n=49)、中度病变组(Fazekas评分2~3分,n=36)、重度病变组(Fazekas评分4~6分,n=21)。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α-syn、Sirtuin-1;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α-syn、Sirtuin-1对ALCI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α-syn、Sirtuin-1与Fazekas评分的关系。
结果 进展组血清α-syn水平高于非进展组,Sirtuin-1水平低于非进展组(P均<0.05);病变组血清α-syn水平高于非病变组,Sirtuin-1水平低于非病变组(P均<0.05)。
血清α-syn水平随着ALCI患者脑白质病变加重而升高,Sirtuin-1水平随着ALCI患者脑白质病变加重而降低(P均<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白质病变ALCI患者血清α-syn水平与Fazekas评分呈正相关(r=0.534,P<0.05),血清Sirtuin-1水平与Fazekas评分呈负相关(r=-0.526,P<0.05)。
结论 血清α-syn水平升高、Sirtuin-1水平降低与ALCI患者病情进展及脑白质病变加重有关。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变化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0e9158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6.png)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变化
曹音;强丽娟;吴秀梅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2(004)001
【摘要】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与梗塞灶面积、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ILAS)法测定了68例脑梗塞患者及46例正常对照组TNF-α含量.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病后3天TNF-α含量最高,恢复期TNF-α含量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TNF-α含量与梗塞灶面积和部位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NF-α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中的关键介质.TNF-α参与了脑梗塞患者炎症/免疫反应发生发展过程.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曹音;强丽娟;吴秀梅
【作者单位】213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13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13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心钠素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J], 宋利春
2.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和GMP-140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雷
树勇;黄承乐;谢国乾;马秀玲
3.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NO和TNF-2含量变化的比较分析 [J], 李怀苏
4.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cAMP和cGM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于素贞;董雁
5.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TXB_2、6-Keto-PGF_(1α)含量的变化 [J], 李元瑛;卢燕秋;于长睿;余之陵;赵卫国;李大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https://img.taocdn.com/s3/m/315928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a.png)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贺淑琴,E m a i l :h s q0628@126.c o m 肿瘤坏死因子α㊁超敏C 反应蛋白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贺淑琴a ,张雪银b(定西市人民医院a .神经内一科;b .心电图,甘肃定西743000) 摘 要: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 N F -α)㊁超敏C 反应蛋白(h s -C R P )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 -C )与老年急性脑梗死(A C I )的相关性㊂方法 在我院就诊的老年A C I 的患者75例,同时选取在本院体检的老年健康人40例做为对照,比较两组各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与T N F -α㊁h s -C R P ㊁LD L -C 水平的关系;分析患者的T N F -α㊁h s -C R P ㊁L D L -C 水平的相关性㊂结果 A C I 组总胆固醇(T C )㊁甘油三脂(T G )㊁T N F -α㊁h s -C R P ㊁L D L -C 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㊂A C I 患者的L D L -C ㊁h s -C R P ㊁T N F -α水平随着体质量指数㊁病情和颈动脉内膜厚度(I M T )增加而升高(P <0.05);患者的L D L -C 与h s -C R P 呈正相关(r =0.424,P <0.01);L D L -C 与T N F -α呈正相关(r =0.352,P =0.002);h s -C R P 与T N F -α呈正相关(r =0.480,P <0.01)㊂结论 老年A C I 患者的T N F -α㊁h s -C R P ㊁L D L -C 水平异常增高,且与病情程度相关,其可作为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重要评估指标㊂关键词:脑梗死;肿瘤坏死因子α;C 反应蛋白质;胆固醇,L D L中图分类号:R 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09-0983-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09.015C o r r e l a t i o no f t u m o r 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 -α,h i g h s e n s e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l o w e r 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w i t ha c u t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i n e l d e r l ypa t i e n t s H eS h u q i n a ,Z h a n g X u e yi n ba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b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l ec t r o c a rd i o g r a p h y ,D i n g x iRe n m i n H o s pi t a l ,D i n gx i 743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H eS h u q i n ,E m a i l :h s q0628@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o f t u m o r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 α(T N F -α),h i g hs e n s e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h s -C R P ),l o w e r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c h o l e s t e r o lC (L D L -C )w i t ha c u t e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A C I )i ne l d e r l y p a t i e n t s .M e t h o d s S e v e n t y -f i v e c a s e so f e l d e r l y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C Iw e r ec o l l e c t e d i no u rh o s p i t a l ,40e l d e r l y h e a l t h y p e o p l ei no u rh o s pi t a ls e r v e da st h ec o n t r o l sf r o m h e a l t hc h e c k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fb i o c h e m i c a l i n d i c a t o r sw e r e c o m p a r e db e t w e e nt w o g r o u p s .A n a l y s i sw a s m a d e i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c l i n i c a lf e a t u r e sa n d T N F -α,h s -C R P ,L D L -Cl e v e l s ,a n d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fT N F -α,h s -C R Pa n dL D L -Cl e v e l s i na c u t e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p a t i e n t s .R e s u l t s T h eT C ,T G ,L D L -C ,h s -C R P a n dT N F -αi nA C Ig r o u p w e r eh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05).L D L -C ,h s -C R P ,T N F -α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I i n c r e a s e dw i t hB M I a n d t h e d i s e a s e d e g r e e a n d I M T (P <0.05);L D L -C a n dh s -C R P p o s i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0.424,P <0.01),L D L -C a n d T N F -αs h o w e d p o s i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r =0.352,P =0.002),h s -C R Pa n dT N F -αp o s i t i v e l y r e l a t e d (r =0.480,P <0.01).C o n c l u s i o n T N F -α,h s -C R Pa n dLD L -C i n e l d e r l y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Iw e r e a b n o r m a l l y h i g h e r ,a n d 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 t h e d e g r e e o f d i s e a s e ,a n d t h e y c o u l db eu s e da s i m p o r t a n t i n d e x e s i n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a n dd e v e l o pm e n t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c o n d i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b r a i n i n f a r c t i o n ;t u m o r 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 -a l p h a ;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L D L 脑梗死(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C 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类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和缺氧性坏死及颅脑神经功能缺损[1]㊂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可占全部脑卒中的60%以上,且致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2]㊂C I 的发病机制多与血管和血液成分病变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其能促使脑血管血栓的形成进而阻塞血管管腔并造成脑组织缺血㊁缺氧[3]㊂急性脑梗死(A C I)的发病多集中在患者休息或睡眠等非活动时,且发病较快,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即可达到高峰,如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死亡[4]㊂有研究表明,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 s -C R P )㊁肿瘤坏死因子(T N F -α)等炎性细胞因子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 -C )水平的升高与C I 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5]㊂为进一步探讨T N F -α㊁h s -C R P ㊁LD L -C 与老年A C I 的相关性,本研究对老年A C I 患者的生化指标与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临床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㊂㊃389㊃‘临床荟萃“ 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S e pt e m b e r 5,2016,V o l 31,N o .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A C I患者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60~81岁,平均(67.3ʃ8.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 M I)(23.49ʃ5.17)k g/m2㊂按照B M I分型,正常16例,超重24例,肥胖35例;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型C I组24例,中型C I组30例,重型C I组21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内膜厚度(I MT)正常组(I MT<1.0mm)15例,内膜增厚组(1.0mmɤI MT ɤ1.2mm)18例,内膜斑块形成组(I MT>1.2 mm)42例㊂同时选取在本院体检的老年健康人40例做为对照,男21例,女19例,年龄62~75岁,平均(65.8ʃ6.6)岁;平均B M I(22.08ʃ4.92)k g/m2㊂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关于C I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患者的年龄超过60岁,且住院期间各项临床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均保存完整;③与患者签订了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②有全身感染㊁恶性肿瘤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㊂1.3检测方法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 l,4000r/m i n低温离心10分钟后取上层血清备用㊂T N F-α采用酶标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酶标仪为德国拜发公司生产,型号为H C-880,检测试剂盒由北京陆桥科技公司提供㊂L D L-C和h s-C R P采用胶乳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美国雅培公司生产,型号为C8000,检测试剂盒由四川新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㊂所有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㊂1.4观察指标比较A C 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总胆固醇(T C)㊁甘油三酯(T G)㊁T N F-α㊁h s-C R P㊁L D L-C 水平差异;比较不同B M I分型㊁疾病程度㊁I MT程度的A C I患者的T N F-α㊁h s-C R P㊁L D L-C水平差异;分析A C I患者的T N F-α㊁h s-C R P㊁L D L-C的相关性㊂1.5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16.0统计软件用于各项临床资料的分析,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 t检验和方差分析用于比较A C I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间的差异;相关性分析用P e a r s o n 直线相关;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生化指标比较 A C I组T C㊁T G㊁T N F-α㊁h s-C R P㊁LD L-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㊂见表1㊂表1A C I组和正常对照组各生化指标比较(x-ʃs)组别例数T C(mm o l/L)T G(mm o l/L)L D L-C(mm o l/L)h s-C R P(m g/L)T N F-α(n g/L) A C I组756.52ʃ1.592.61ʃ0.853.75ʃ0.8911.54ʃ2.852.23ʃ1.05正常对照组403.21ʃ1.071.12ʃ0.632.17ʃ0.512.42ʃ1.191.06ʃ0.74 t值13.25810.65512.09524.0586.943 P值<0.01<0.01<0.01<0.01<0.012.2 A C I患者不同临床特征间L D L-C㊁h s-C R P㊁T N F-α水平比较A C I患者的L D L-C㊁h s-C R P㊁T N F-α水平随着B M I,病情程度和I MT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㊂见表2㊂2.3 A C I患者L D L-C㊁h s-C R P㊁T N F-α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L D L-C与h s-C R P呈正相关(r=0.424,P< 0.01);L D L-C与T N F-α呈正相关(r=0.352,P= 0.002);h s-C R P与T N F-α呈正相关(r=0.480,P< 0.01)㊂见图1~3㊂图1A C I患者L D L-C与h s-C R P相关性图2A C I患者L D L-C与T N F-α相关性图3A C I患者h s-C R P与T N F-α相关性㊃489㊃‘临床荟萃“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2A C I患者不同临床特征间L D L-C㊁h s-C R P㊁T N F-α水平比较(x-ʃs)B M I分型例数L D L-C(mm o l/L)h s-C R P(m g/L)T N F-α(n g/L)正常161.96ʃ0.74**4.17ʃ1.82**ә1.15ʃ0.83**超重242.18ʃ1.23**6.54ʃ2.59**1.94ʃ1.14*肥胖353.59ʃ1.7210.83ʃ3.422.79ʃ1.52F值10.61833.8719.508P值<0.05<0.01<0.01疾病分型例数L D L-C(mm o l/L)h s-C R P(m g/L)T N F-α(n g/L)轻型242.42ʃ0.47**ә6.12ʃ1.59**ә0.94ʃ0.38**ә中型303.35ʃ0.85**11.08ʃ2.38**2.52ʃ1.29**重型214.79ʃ1.0416.91ʃ4.335.17ʃ1.80F值47.93578.58562.855P值<0.01<0.01<0.05I MT程度例数L D L-C(mm o l/L)h s-C R P(m g/L)T N F-α(n g/L)正常152.33ʃ0.62**ә5.41ʃ2.17**ә1.22ʃ0.46**ә增厚183.91ʃ1.54**8.28ʃ3.14**ә2.17ʃ1.26**形成斑块425.27ʃ2.1612.56ʃ5.154.01ʃ2.02F值20.55322.4445.336P值<0.01<0.01<0.05注:与肥胖比较,*P<0.05,**P<0.01;与超重比较,әP<0.05;与重型比较,**P<0.01;与中型比较,әP<0.01;与形成斑块比较,**P< 0.01;与增厚比较,әP<0.013讨论C I是一种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发病率㊁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是该病主要特点[6]㊂A C I的发病一般较为突然,且起病急㊁发展快,若抢救不及时则会导致患者死亡[7]㊂C I的主要发病原因是血栓硬化导致的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会导致大量物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上造成动脉壁形成局部斑块,并能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8-9]㊂有研究[10-11]表明,C I 患者LD L-C水平的升高可促使动脉硬化的形成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作为血管炎性反应标志物的T N F-α和h s-C R P与C I的发生和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㊂L D L-C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在血管壁上大量聚集可严重阻塞血管,且被氧化的L D L-C可促使细胞泡沫化并最终导致动脉硬化的形成[12]㊂L D L-C的胆固醇主要来自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C)或T G中胆固醇的转化,在正常的血脂代谢中H D L-C数量与L D L-C或T G呈比例,而C I患者体内的3项血脂水平均会不同程度的偏高[13],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㊂本研究发现A C I组T C㊁T G㊁L D L-C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高血脂患者的L D L-C水平异常增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A C I的发生㊂h s-C R P是人类急性炎症和组织损伤时血清水平急剧升高的反应蛋白之一,其水平的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加重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造成栓塞和血栓的形成[14-15]㊂有研究表明,高h s-C R P水平是初发和复发性C I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检测C I 患者血清h s-C R P水平可以反映患者体内微量水平C R P的变化进而反映C I的严重程度[16-17]㊂T N F-α是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并分泌,具有抗感染㊁抗肿瘤㊁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并能促使活化的淋巴细胞进入脑内,从而加剧脑内炎症反应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情[18-19]㊂有研究结果表明,C I患者的局部脑组织缺血会造成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大量单核巨噬细胞可进入脑组织促使T N 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20],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㊂本研究结果显示A C I组h s-C R P㊁T N 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T N F-α和h s-C R P水平的异常增高与A C I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㊂本研究同时对A C I患者不同临床特征间L D L-C㊁h s-C R P㊁T N F-α的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A C I患者的L D L-C㊁h s-C R P㊁T N F-α水平随着B M I㊁病情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说明肥胖可增加C I发生的危险性,且L D L-C㊁h s-C R P㊁T N F-α水平的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和C I的发生㊁发展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㊂本研究同时还发现A C I患者的L D L-C水平与h s-C R P和T N F-α水平均呈正相关,h s-C R P水平与T N F-α水平也呈正相关,说明h s-C R P和T N F-α与L D L-C的增高有一定的关系,且二者可互相促进,加重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C I病情㊂因此,对患者L D L-C㊁h s-C R P和T N F-α水平的监测可进一步反映C I的严重程度㊂但本研究限于研究样本的不足,对口服药物降低患者h s-C R P和T N F-α水平后L D L-C水平的变化及C I病情的改善情况仍需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㊂综上所述,老年A C I患者的T N F-α㊁h s-C R P㊁L D L-C水平异常增高,并且三者水平的高低与病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重要评估指标㊂参考文献:[1]刘景忠,黄成民,李中华,等.脑梗塞的好发人群及影像学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20):24-26.[2]金莉莉.脑梗塞,严重的络病之一[J].中华养生保健,2015,2(5):9-10.[3]龚金兵,罗刚,喻坚柏.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并 血管连通 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6):560-561.(下转第989页)㊃589㊃‘临床荟萃“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p r i o r i t y [J ].S t r o k e ,2011,42(12):3651-3654.[3] G o l d s t e i nL B ,B u s h n e l l C D ,A d a m sR J ,e t a l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p r i m a r y pr e v e n t i o n o f s t r o k e :a g u i d e l i n e f o r h e a l t h c a r e pr o f e s s i o n a l s f r o mt h eA m e r i c a nh e a r t a s s o c i a t i o n /A m e r i c a n s t r o k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J ].S t r o k e ,2011,42(2):e 26.[4] W a n g X ,Q i n X ,D e m i r t a s H ,e ta l .E f f i c a c y off o l i ca c i d s u p p l e m e n t a t i o ni n s t r o k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J ].L a n c e t ,2007,369(9576):1876-1882.[5] 汪小荣,郭民旺,杨峰,等.甲钴胺对H 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77-79.[6] L o b oA ,N a s oA ,A r h e a r tK ,e t a l .R e d u c t i o no f h o m o c ys t e i n e l e v e l si n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d i s e a s e b y l o w -d o s ef o l i c a c i d c o m b i n e dw i t hv i t a m i n sB 6a n dB 12[J ].A mJC a r d i o l ,1999,83(6):821-825.[7] D eC h i a r aB ,S e d d aV ,P a r o l i n iM ,e t a l .P l a s m a t o t a l c ys t e i n e a n d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r i s k b u r d e n :a c t i o n a n di n t e r a c t i o n [J ].S c i e n t i f i cW o r l d J o u r n a l ,2012,2012:303654.[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9] 高娟,郭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㊁MT H F R 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7(14):250-252.[10] D e l g a d o -R e y e s C V ,W a l l i gMA ,G a r r o wT A.I m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c a l d e t e c t i o n o f b e t a i n e -h o m o c y s t e i n e S -m e t h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 i nh u m a n ,p i g ,a n d r a t l i v e r a n dk i d n e y[J ].A r c hB i o c h e m B i o p h ys ,2001,393(1):184-186.[11] M u d d S H ,F i n k e l s t e i n J D ,I r r e v e r r e F ,e t a l .T r a n s s u l f u r a t i o n i n m a mm a l s .M i c r o a s s a ys a n d t i s s u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o ft h r e ee n z y m e so ft h e p a t h w a y [J ].J B i o l C h e m ,1965,240(11):4382-4392.[12] 李妍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J ].浙江临床医学,2014,16(7):1038-1039.[13] 杨拔贤.机械通气模式及其对生理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7):460-462.[14] 王冬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脑梗死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6):765-768.[15] 王杨,王金和,程佩兰.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机理及临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2):137-138.[16] 杜慧琪,秦勤,李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㊁超敏C 反应蛋白与中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J ].临床荟萃,2016,31(2):194-197.[17] 徐晓艳,冯欧花,马博清,等.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T 2D M 大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231-233.[18] 王婧,柳达,罗文利,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 水平及意义[J ].临床荟萃,2015,30(3):265-267.[19] 赫连曼,王浩,赵海鹰,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24小时血压变异性的关系[J ].临床荟萃,2015,30(2):185-187.[20] 王全懂,李松,杨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 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老年颈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J ].临床荟萃,2015,30(12):1375-1377.收稿日期:2016-05-20 编辑:﹏﹏﹏﹏﹏﹏﹏﹏﹏﹏﹏﹏﹏﹏﹏﹏﹏﹏﹏﹏﹏﹏﹏﹏﹏﹏﹏﹏﹏﹏﹏﹏﹏﹏﹏﹏﹏﹏﹏﹏﹏﹏﹏﹏﹏﹏﹏﹏﹏﹏王秋红(上接第985页)[4] S h a po s h n i k o vD ,R e v i c hB ,G u r f i n k e l Y ,e t a l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a n d g e o m a g n e t i cf a c t o r so na c u t e m y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a n d b r a i n s t r o k ei n M o s c o w ,R u s s i a [J ].I n tJ B i o m e t e o r o l ,2014,58(5):799-808.[5] J a b b a r l iR ,R e i n h a r d M ,N i e s e n WD ,e ta l .P r e d i c t o r sa n di m p a c t o f e a r l y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a f t e r a n e u r y s m a l s u b a r a c h n o i dh e m o r r h a ge [J ].E u rJ N e u r o l ,2015,22(6):941-947.[6] K i t k h u a n d e eA ,S a w a n ya w i s u t h K ,J o h n sN P ,e ta l .P i n e a l c a l c i f i c a t i o n i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s y m p t o m a t i c c e r eb r a l i n f a rc t i o n [J ].JS t r o k e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 ,2014,23(2):249-253.[7] 程涛,张亮,刘世福.血清C 反应蛋白㊁纤维蛋白原㊁脂蛋白(a)在急性脑梗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6):81-82.[8] 刘桂锋,姚铭,陈琰.M R I 血管及灌注成像对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应用研究[J ].磁共振成像,2013,5(1):321-324.[9] M i n a m iN ,M i z u k a w a K ,I w a h a s h iH ,e ta l .T w oc a s e so f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d ue t of o c a l i r r a d i a t i o nf o rg l i o m a i na d u l t s [J ].N oShi n k e iG e k a ,2015,43(4):344-351.[10] 王耀,朱启云,李光布.74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5,13(5):113-115.[11] 王春,韦道祥.前列地尔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小脑梗塞后眩晕的疗效评价[J ].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2):1914-1916.[12] L a m b e r t s e nK L ,Øs t e r ga a r dK ,C l a u s e nB H ,e t a l .N o e f f e c t o f ab l a t i o no f s u r f ac t a n t p r o t e i n -Do na c u t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i nm i c e [J ].JN e u r o i n f l a mm a t i o n ,2014,11(1):1-13.[13] J i n g y a o L ,Y i n g q i X ,Y i n g G ,e t a l .C h a n ge si n s e r u m i n t e r l e u k i n -33l e v e l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u t ec e r e b r a l i nf a r c t i o n [J ].JC l i nN e u r o s c i ,2014,21(2):298-300.[14] 刘慧.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病风险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7(16):81-84.[15] L a u f sU ,D e s c a m p sO S ,C a t a p a n oA L ,e t a l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I M P R O V E -I Ta n d t h e c a r d i n a l r o l e o f L D L -C l o w e r i n gi nC V D pr e v e n t i o n [J ].E u rH e a r t J ,2014,35(30):1996-2000.[16] 江显萍,陈建华,吴大鸿,等.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㊁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2):111-113.[17] 刘志祥,谢飞,吴玉竹,等.血清降钙素原㊁超敏C 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44(4):408-409.[18] L i X ,C h e nC ,F e n g G ,e t a l .P l a s m aN T p r o -B N P ,h s -C R P a n d b i g -E T l e v e l s a t a d m i s s i o n a s p r o g n o s t i c m a r k e r s o f s u r v i v a l i nh o s p i t a l i z e d p a t i e n t sw i t h d i l a t e d c a r d i o m y o p a t h y :a s i n g l e -c e n t e r c o h o r t s t u d y [J ].B M CC a r d i o v a s cD i s o r d ,2014,14(7):196-197.[19] 张媚,熊莉君,喻小红.初发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㊁白细胞介素-1β㊁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并发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4):336-337.[20] J o h n s t o n A ,G u z m a n AM ,S w i n d e l lWR ,e t a l .E a r l y ti s s u e r e s p o n s e si n p s o r i a s i st ot h ea n t i -T N F -αb i o l o g i ce t a n e r c e p t s u g g e s tr e d u c e dI L -17R e x p r e s s i o na n ds i g n a l l i n g [J ].B rJ D e r m a t o l ,2014,171(1):97-107.收稿日期:2016-05-06 编辑:武峪峰㊃989㊃‘临床荟萃“ 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S e p t e m b e r 5,2016,V o l 31,N o .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脑梗死患者肿瘤坏死因子与内皮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脑梗死患者肿瘤坏死因子与内皮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25702a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a.png)
脑梗死患者肿瘤坏死因子与内皮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姚盛钧【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2(019)006【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56例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TNF-α及ET-1水平,同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TNF-α及ET-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1),急性期则明显高于恢复期且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梗死灶越大者,其TNF-α和ET-1水平越高(,P<0.05~0.00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及ET-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NF-α及ET-1共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早期应用TNF-α及ET-1拮抗剂,降低TNF-α及ET-1水平,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总页数】2页(P840-841)【作者】姚盛钧【作者单位】广西陆川县人民医院,陆川,537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溶血磷脂酸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J], 肖颖秀2.灯盏细辛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及意义 [J], 詹三华;宋玉丽;季燕;马秀英;张孟改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J], 覃远生4.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韩晨鹏;韩庆伟;姚文杰;王青梅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淋巴细胞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内皮素转换酶、可溶性骨髓细胞样转录因子-1水平变化及意义 [J], 张文青;杜菊梅;颜江;李彩霞;梁风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eb66ff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a.png)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毕国荣;卢丽萍;佡剑非;周卓;刘素珍【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1999(16)2【摘要】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74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ACVD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恢复期TNF-α水平明显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发病后3d血浆TNF-α水平最高.随着病程的延长,TNF-α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神经-炎症/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TNF参与了ACVD的炎症/免疫反应发生发展过程.【总页数】2页(P96-97)【作者】毕国荣;卢丽萍;佡剑非;周卓;刘素珍【作者单位】110003,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科;110003,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检测中心;110003,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科;110003,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检测中心;鞍钢铁西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与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李英杰;王振金;李达2.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CD62P、TSP含量的动态变化 [J], 魏学霞;耿德勤;黄健3.烧伤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明志国;晋炳申4.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李颖;温利民5.动态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的?… [J], 毕国荣;卢丽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LPA和TNF水平研究
![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LPA和TNF水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f5f7b27ed630b1c59eeb5ba.png)
不明显的患者 , 提示预后不 良。
对于颅脑损伤后头 颅 C T或 MRI 查明确诊 断 蛛网膜下 检 腔出血的患者 , 常常有脑血管痉挛 , 但对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时间 早晚 、 数量多少 、 血管 部位不 能予 以明确 诊断 。D A 检查虽 能 S 明确诊断 - 框 又受一定 的条件 限制 。该 课题经颅 多普勒对 脑血 管监测与 C MRI 查可相互 参考 , T、 检 相互 补充 , 指导 临床诊 断 用药 和对脑损伤程度分析及 预后判断 。
急性脑梗 死及 颈动脉 粥样硬化患者 L A 和 T P NF水平研究
齐进 兴 邓建 中 牛德 旺 屈 宝华 河南安 阳地 区 医院神 经 内科
【 要 】 目的 摘
安阳
4 5 0 500
探 讨 溶血 磷 脂 酸 ( P 及 肿 瘤 坏 死 因子 ( NF ) 缺 血 性 卒 中发 病 中 的 作 用。 方 法 采 用 酶 免 法 检 测 了 10 L A) T 在 6
例 急 性 期 、8 恢 复期 脑 梗 死 患者 ,8 颈动 脉 粥样 硬 化 患者 及 3 3例 5例 5名健 康 者 外周 血 L A 及 TN P F水 平 。 结 果 急性 期 脑梗 死 患者 L A 及 TN P F水 平 均 较 恢 复 期 脑梗 死厦 颈动 脉 粥样 硬 化 患 者 高 ; 复期 脑 梗 死 及 颈 动 脉 粥 样硬 化 患 者 叉 较 健 康 对 照 组 高 ; 复期 脑 恢 恢
参 考 文献
C3 焦 明 德 .实 用 经 颅 多 普 勒 超 声 学 C .北 京 : 京 医 科 大 学 / 国 1 M3 北 中 协 和 医 科大 学 联 合 出版 社 。95 4 19 . 6
C 3 Ma t 2 ri NA, awad a V, e a d rMJ e a. h rce i t n n P t rh n R Alx n e , t 1C a a tr ai z o
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66500dbed5b9f3f90f1c8c.png)
2 0 1 3年 1 0月 治 疗 的 3 5例 脑 梗 死 患 者 ( 人院时 、 发病后 3 d 、 7 d 、 1 4 d ) 和4 3例 健 康 体 检 者 血 液 , 分 析 炎 症 因子 水 平 与 神经功能评分 ( N I H S S评 分 、 B a a h e l 指 数) 的 相 关 性 。结 果 观 察 组 患 者 血 清 中 白介 素 ( I L ) 一 1 B 、 I L ・ 6 、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br al I nf ar c t i o n
C A O Ho n g - y u a n , L I U Y u — h u i ,L I Hu i - y u n ,S HI Q i a n — q i a n ,Y I X u ,C H E N D o n g — W a D ,WA N G X i n ,X U J u a n ,Y A O
[ D0I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2 0 9 5 — 1 4 0 X . 2 0 1 4 . 0 3 . 0 1 3
Re l a t i o n s hi p b e t we e n Dy n a mi c Ch a n g e s o f I n l f a m ma t o r y Cy t o k i n e s wi t h Ne u r o l o g i c a l Fu n c t i o n a f t e r Ac u t e Ce r e —
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d3f922b4daa58da0114af8.png)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Z HA NG S h i — l i a n g, Z HA NG P e n g, S O NG Ra n,Z H A NG Z i — x i a n,L I L i n —
中 国实 用 医 刊 2 0 1 4年 2月第 4 1卷 第 3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F e b .2 0 1 4, V o 1 . 4 1 , N o . 3
急 性 脑 梗 死 出血 性 转 化 患 者 血 清 肿 瘤 坏 死 因子 一 O t 水 平 的变 化 及 相 关 因素 分 析
Cha ng e s o f s e r um TNF- l e v e l s i n he mo r r ha g i c t r a n s f o r mat i o n o f a c u t e c e r e b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an d a-
多, T N F . 水平就越 高, 与其他各组相 比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 <0 . o 1 ) 。研 究发 现脑栓 塞 、 皮质梗 死 、 大面
积脑梗死 、 高血糖为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的独 立危 险因素 , 溶栓 治疗可增加 出血性转化 的危 险性 , 而抗 凝治疗 与 出血 转化无 明显相 关性 。结论 T N F — o t 水平 的动 态变化与 急性脑梗 死 , 尤其伴 发 出血性 转化 的发 生发展 明显相 关 , 脑
转化 的危 险因素。结果
急性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患者 于发病 第 1 天T N F 一 开始升 高 ( P< 0 . 0 5 ) , 第 4天达 到峰 值
血清TNF-α、IL-1β、Hcy水平变化与急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的关联性分析
![血清TNF-α、IL-1β、Hcy水平变化与急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的关联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04a41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4.png)
血清TNF-α、IL-1β、Hcy水平变化与急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的关联性分析高翠玲【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3例设为研究组(0~15分者24例、16~30分者22例,≥31分者17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3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第2天抽取各组血液样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统计两组及研究组不同NIHSS分值患者间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并统计分析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与NIHSS分值的关联性.结果:研究组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NIHSS分值患者间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随着NIHSS分值增高,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呈增高趋势;Person检验证实,血清IL-1β(r=0.610)、TNF-α(r=0.606)、Hcy(r=0.371)水平与NIHSS分值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异常增高,且随着NIHSS分值增高,各指标血清含量呈增高趋势,两者间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临床可通过联合测定上述指标水平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予以评估,可为临床制定、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9(032)001【总页数】2页(P111-112)【关键词】IL-1β;TNF-α;Hcy;急性脑卒中;NIHSS评分【作者】高翠玲【作者单位】永煤集团总医院检验科,河南省永城市 47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R446.11急性脑卒中为临床多发脑血管病变,具有较高致残率及病死率,及早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临床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方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1]。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IL-6、IL-8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IL-6、IL-8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https://img.taocdn.com/s3/m/c742dee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b.png)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Feb32(4)621・表2两种检查方式成像质量比较(n)1.5mm图像MIP图像优良中差优良中差低剂量MSCT36521464752110常规剂量MSCT5434182584280 Z Z=1.952Z=1.613P0.0510.1070.74)Gy,低于常规剂量MSCT的(4.47±1.85)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03,P<0.001)o3讨论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但患者如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但肺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导致患者忽视自身变化,临床诊断难度较高[4]。
早期肺癌患者多表现为肺结节,如能提升对肺结节的诊断效能,可对改善早期肺癌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5]o 目前对于肺结节多采用X片、MSCT等影像学检查,其中X片具有辐射剂量小、无创、价格实惠等优势,但对于直径<10mm的小结节X线检出率较低,同时由于胸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肺结节隐蔽性较强,导致X线的临床诊断效能一般,易延误病情咱6]。
而MSCT具有图像质量高、成像速度快、无创等优势,能够较好显示直径>3mm以上的肺结节,但常规MSCT辐射剂量为X线的10~100倍,对患者身体具有一定损伤咱7]。
相关研究显示,MSCT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后续治疗有一定影响,因此降低MSCT辐射剂量,对保证患者治疗进程有着积极作用[8]o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MSCT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效能与常规MSCT无明显差异,同时两种检查方式获取的1.5mm图像、MIP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
表明低剂量MSCT能够较好分辨肺结节良恶性,同时为临床医师提供高质量影像图片,提高对肺结节的诊断效果。
此外,低剂量MSCT检查肺结节患者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MSCT,可见低剂量MSCT的检查安全性高。
辐射剂量与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时间等因素有关,低剂量MSCT通过降低电流、电压的方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咱9]。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7928c1d55270722192ef7a7.png)
损 程 度 以及 脑 的小 血 管 病 变 范 围 密 切 相 关 。高 血 压 是 腔 隙 性 S I 常 见 的 病 因 , 降 压 治 疗 的 重 度 C最 未
Li— e ,F n a g Yu n Ye W a g n W n Li e g W n , a - n ,YiW e — iHu
Dea m n erlg, azun yHopt , azun 7 1 2 C i p r e t fN uooy Z o hagOt s ilZ o hag2 7 0 , h a t o a n
高血压更易引起多 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从 预防再发 的角度 看 , S I 对 C 应尽 早采 取积极 有效 的治疗 措 施, 高血 压患者应尽早正规 服用降压药 。
关键词 脑梗死 ; - C 反应蛋 白; 肿瘤坏死 因子一t o
Ch n e fS r m g - e i vt Re c ie P o e n a d T i o a g s o e u Hi h S m t i C— a t r t i n u n r i y v Ne r ss F t r ̄ n h i ln c lS g i c n e i ai ns wih c o i a o - ta d 1 e r C i i a i nf a c n P t t t c i e S l n r b a n a c o i tCe e r lI f r t n e i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的临床意义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594561bcc7931b765ce15f2.png)
Cl ia i n fc n e o tr i a i n o e u i c l S g iia c f De e m n to f S r m n TNF一 C r b o a c lr Die s e e r v su a sa e
L QJ n l a
L v l n Pa in s w ih e es i te t t
Xih a o p t l Af iit d O Sh n h i i o o g Un v r iy, S a gh i n u H s ia fla e t a g a J a t n i e s t h n a 20 0 2 Ch n 09 ia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bt c] O jci T x lr h l ia infcne o h n e fsrm tm rn coi atr d(NF d)lv l i ains A sr t a be t e o epoe te ci clsg i a c fca g so e u u o erssfco- T - v n i ees n ptet
1 3 统计学 处理 .
全 部统计 资料 采用S S 1 。统计软 件进 行分析 , P S 00 数据 以 ±s表 示, 差异 显 著性 检验 采用 t检 验 。 2 结果 由表 l 见 , 可 脑梗死 组与 脑 出血 组患 者血 清 T F N —d明显高 于正 常对 照组( 0 0)脑梗 死组 与脑 出血 组患者 血清T 一&无明显差 < .1, NF 别( 0 0 ) 尸> . 5。
wi h c r b o a c l r d s a e Me h d T e s r m t ee rv su a ie s 。 to s h e u TNF一 l v l r e e mi e t e e s we e d t r n d wih ABL -EL S i 5 a i n S wi h s h mi e e r l I A n 0 p t e t t ic e c c r b a i a c i n. 6 p t e t wih e e r l e r ha e s we l s n nf r t o 0 ai n s t c r b a h mo r g a l a i 50 o t o s。 e ul Th s r m TNF- d l ve s n p t e s c n r l R s t s e eu e l i a i nt wi h t
脑梗死严重程度与血清IL-6、TNF-α的关系
![脑梗死严重程度与血清IL-6、TNF-α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e8c280d16fc700abb68fcc3.png)
脑梗死严重程度与血清IL-6、TNF-α的关系【摘要】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程度脑梗死早期血清中含量变化,探讨其对脑梗死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测定89例轻型、114例中型、62例重型脑梗死患者入院第2天血清中IL-6、TNF-α含量水平,另设30例健康人作对照。
同时对出院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定,观察IL-6、TNF-α不同含量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型组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中型组其含量高于轻型组(P<0.05),但低于重型组(P<0.05)。
同等条件下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越高,预后生活质量越差(P <0.05,P<0.01)。
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病情越严重其含量越高;IL-6、TNF-α含量越高,其预后生活质量越差。
【关键词】脑梗死;严重程度;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炎性细胞因子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梗死急性期明显升高,并对缺血性病灶引起病理损伤[1,2]。
但脑梗死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的高低是否与梗死程度有关,尚待临床观察证实。
我们于2003年06月至2005年06月对265例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临床资料:选择脑梗死患者265例,男164例,女101例。
年龄38~67岁,平均(53.27±9.95)岁。
为首次发病,发病后24 h内无经任何治疗入院,根据脑梗死诊断标准[3]确诊,经CT或MRI证实并排除出血,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无免疫功能缺陷,且院内生存者。
入院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脑梗死严重程度分型,其中轻型(0~15分)89例,中型(16~30分) 114例,重型(31~45分)6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变化 , 探讨血清 T N F - d在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形成 中的作用 。方法
发 病后 1 、 5及 1 4 d的血清 T N F - , 另外在 相应 时间点行 MR I 扫描 , 处理合成表观弥散系数( A D C ) 图,
测量计算脑梗死体积、 各序列 的信号强度 比( S I R ) 、 信号强度 比相对变化 率 ( A S I R ) 、 相对表 观弥散系 数( r A D C) 。另取 同一时期 的 3 O例健康体 检者作 为正常对 照组 , 在 清晨测 定血清 T N F . O L 。结果 急 性脑梗死患者在脑梗死后 1 d , 血清 T N F — o / . 即明显高于正常组对照组 , 在5 d时显著增高 , 1 4 d 时 明显 降低 , 但仍高于对照组 , 各 时间点 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F= 5 1 . 1 0 6 , P=0 . 0 0 0 ) , 血清 T N F . 仪与脑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s e r u m T NF — o L i n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c e r e b r a l e d e ma a f t e r a c u t e c e r e b r l i a n f a r c t i o n .
・
临床研究 ・
急 性 脑 梗 死 后 患 者 血 清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与 MR I 动 态 变化 的相 关 性研 究
李晓 宾 平蕾 李传玲 鹿 寒冰 崔晓 郭靖 安 晓雷 李 洪远
【 摘要 】 目的
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 清肿瘤坏死 因子 a ( T N F 一 ) 与M R I 各项指 标动
( r =一 0 . 9 1 0 , P=0 . 0 0 0 ) 。结论
血清 T N F 一 0 【 的增 高与缺血性脑水肿 的形成 、 发展密切相关 。
【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 脑梗死;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
S t u d y o n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s e r u n l T NF- l e v e l a n d d y n a mi c M RI p e r f o r ma nc e i n he t p a ie t n s 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n f a r c t i o n . MR I s c a n s a n d a p p a r e n t d i f u s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 AD C) g r a p h p r o c e s s i n g a n d s y n t h e s i s w e r e p e r f o me r d i n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t i m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rc a t i o n v o l u me , s i g n a l i n t e n s i t y r a t i o( S I R)o f e a c h
梗死体积 、 T 2 WI 及F L A I R的 S I R均呈线型正相关 ( r = 0 . 7 6 1 、 0 . 8 8 0 、 0 . 9 2 6 , 均 P= 0 . o o o ) 。血 清 T N F — o t 与T 1 WI 的S I R呈线型负相关 ( r =一 0 . 7 9 6 , P= 0 . 0 0 0 ) , 在梗死后 1 d 、 5 d的血清 T N F - o t 与D wI 序 列的 S I R呈线型正相关( r = 0 . 9 2 6 , P=0 . 0 0 0 ) , 脑梗死 后 1 d的血清 T N F 一 与 r A D C呈 线型 负相关
2 0 1 3 年 月第 3 卷第 4 期
C h i n J B r a i nD i s R e h a b i l(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A u g u s t 2 0 1 3 . V o 1 . 3 . N o . 4
Me ho t d s T h e s e u m r T NF . wa s me a s u r e d i n hi t r t y p a t i e n t s a t 1 d. 5 d a n d 1 4 d a f t e r a c u t e c e r e b r l a
、 v i t I I a c u t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 3 Xi a o — b i n, PI NG L e i , 3 / C h u a n — l i n g, L U Ha n — b i g , n C UI X d a o , G UO n g ,
A N X i a o — l e i , 3 / H o n g — y g l  ̄ a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u r o l o g y ,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fX o u z h o u C i t y , X u z h o u 2 2 1 0 0 9 ,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P I NG L e i . Ema i l : x i a o b i n l i x i a o b i r d i @1 2 6. c o n r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i t v e B y s t u d y i n g d y n a m i c c h a n g e s o f s e Y u m T N F — o t a n d M R I i n d i c a t o r s i n o r d e r t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