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与诗律

合集下载

诗词格律(二)平仄

诗词格律(二)平仄

第三节平仄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它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讲解者注:入声并非有特定的升降,而是因为其韵尾特殊,导致的其听感上的短促、逼仄),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讲解者注:因为入声尾的爆破辅音后无元音,也不发生爆破,但同样占据一定的音长,这就造成了入声发音时其可听到的音长(又称听感音长)非常短促。

入声也就有促声的别称,而平上去三声统称舒声)。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替)(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对)(讲解者注:这里指重音点的交替与对立。

我们一般把格律诗的一整句按照两个字一组的原则从前向后划分,每组称为一个音步,每个音步的第二个字叫重音点。

因为格律诗是每句通常为奇数(少数偶数的情况则不考虑),所以煞尾需要单独看作一个音步,但该音步的重音点就是煞尾,且该重音点不参与到替对粘的计算之中。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

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

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

认识常见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认识常见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认识常见诗歌的韵律和格律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鲜明的韵律和格律特点。

通过研究常见诗歌的韵律和格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魅力和美感。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欣赏诗歌。

一、韵律的认识韵律是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音韵规律。

它通过词汇的音量、音调、音节等方面,使诗歌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韵律可以划分成平仄、押韵和节奏三个方面。

1.平仄:平仄是指字音的轻重变化。

在古代诗歌中,音节的发音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指声母辅音较轻,韵母较重,仄声则相反。

平仄的使用可以使诗歌更加抑扬顿挫,给人以美的享受。

2.押韵:韵是在一定的音节末尾,由声母和韵母相互配合而形成的相同或相近的音的重复。

押韵可以使诗歌更加优美和流畅,增强其音韵美感。

3.节奏:节奏是诗歌中音韵的有规律的变化,是音节的分布和重复方式。

通过节奏的变化,诗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韵律,给人以节奏感和韵律美。

二、格律的认识格律是指诗歌的一种特定形式和结构。

不同的诗歌形式具有不同的格律,如诗的格式、诗句的长度、诗句的排列等。

常见的格律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1.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它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通常是以平仄相间、押韵对仗的方式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五言绝句的格律简洁明快,表现力强,一直以来都是古代文人雅士钟爱的诗歌形式。

2.七言绝句:七言绝句与五言绝句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每句七个字。

它也是由四句组成,每句均以平仄相间、押韵对仗的方式呈现。

七言绝句相对于五言绝句来说,更有一种雄浑沉郁的气质,适合表达诗人对社会现实或自然景物的思考和感慨。

3.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唐代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诗歌形式。

它由以五言为行的诗句组成,通常具有明确的句式和押韵规律。

五言律诗在格律上相对自由,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灵活运用押韵方式和诗句的结构。

三、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现代诗歌不拘泥于传统的韵律和格律,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七言律诗格律平仄

七言律诗格律平仄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1、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阁夜》唐·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定义: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诗体格律: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古代诗词格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格律而独树一帜。

了解古代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对于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古代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和韵律体系。

一、古代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古代诗词包括了诗和词两种形式,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音节、字数、平仄和韵脚等。

1. 音节:古代诗词以音节为基本单位,在古代文学中,一个字通常对应一个音节。

2. 字数:古代诗词中的字数是有限制的,不同的诗体和词体有不同的字数要求。

以诗为例,五言诗要求每句由五个字组成,七言诗每句由七个字组成。

而词的字数则相对较短,通常为四、五、七个字。

3. 平仄:平仄是指音节的音高,古代诗词中的平仄有明显的区别。

平声是指音节的音高保持平稳,仄声则是音高有起伏。

平仄的运用将决定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赋予作品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4. 韵脚:韵脚是指诗词中相对韵的音节。

在古代诗词中,往往会出现押韵的情况,各句中相同韵脚的音节出现在固定的位置上,形成韵律感。

二、古代诗词的韵律体系古代诗词的韵律体系主要由平仄和韵脚构成,通过运用不同的平仄和韵脚,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韵律形式。

1. 平仄的五种组合方式:古代诗词中的平仄有五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分别为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

通过这些平仄的组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韵律和节奏。

2. 韵脚的不同形式:古代诗词中的韵脚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平声韵、仄声韵、阳韵和阴韵等。

这些韵脚的运用,使得诗词的每个音节都具有明确的音调和节奏。

三、古代诗词格律的流派和发展古代诗词格律的发展演变中,不同的流派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规律。

以下是一些古代诗词格律的代表性流派: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古代诗词中最为经典的形式之一,它以五言为一句的基本形式,并通过平仄和押韵的方式形成完整的诗意。

唐代诗人杜甫和白居易的作品中常见五言绝句的形式。

诗词的平仄韵律表

诗词的平仄韵律表

诗词的平仄韵律表一、平仄基础概念。

1. 什么是平仄。

- 在古代汉语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

其中,平声就是“平”,上、去、入三声归为“仄”。

简单来说呢,平声读起来比较平缓、悠长,就像你在平地上走路,稳稳当当的。

而仄声呢,读起来有起伏变化,就像你在爬山或者下楼梯,有高有低的感觉。

不过现代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入声了,这就有点像古代的一些特色小吃失传了一样,有点小遗憾呢。

- 比如说“妈”是平声,“马”就是仄声啦。

2. 平仄在诗词中的作用。

- 平仄就像是诗词的骨架。

它能让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就像盖房子要有大梁和柱子撑着一样,平仄规则让诗词有了结构上的稳定性。

如果没有平仄规则,诗词可能就会像一盘散沙,读起来乱七八糟的。

而且平仄的交替使用可以产生一种音乐美,就像一首动听的曲子,有高音有低音,此起彼伏。

二、平仄韵律表(以五言绝句为例)1. 平起首句入韵式。

-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 解析:第一句“平平仄仄平”,平声起头,最后一个字是平声韵脚。

就像一个乐章的开头,用平声起了个舒缓的调调。

然后第二句“仄仄仄平平”,和第一句相对,仄声开头,平声结尾,而且要押同样的韵,这就像给第一句的旋律做了个和谐的回应。

第三句“仄仄平平仄”,转一下,变成仄声起头,这就像音乐里的一个小变奏。

最后一句“平平仄仄平”又回到平声结尾,押同样的韵,整个诗就像一个完整的音乐小篇章,有起有伏,最后又稳稳地收住。

2.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 解析:这种格式第一句“平平平仄仄”是平声起头,但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不入韵。

就像唱歌的时候,开头是个比较平稳的调,但是没有直接落在韵上。

第二句“仄仄仄平平”开始押韵了,就像歌曲进入了和谐的部分。

第三句“仄仄平平仄”又是一个转折,最后一句“平平仄仄平”押韵收尾。

3. 仄起首句入韵式。

-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律诗的平仄规律

律诗的平仄规律

律诗的平仄规律【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律诗的平仄规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诗平仄的基本规律可为二,记住其规则,有助于对律诗格式的记忆,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则能应对而出,勿需死记硬背。

其一为相重相间。

第一是相重,诗句里除最后一个字为一个音节,其余每个节奏单位的平仄,总是相重叠的,如:平平一一仄仄,平平平一一仄仄。

而且,律诗中后四句的平仄与前四句完全相同,构成回环往复的声律。

第二是相间,每一诗句,平声字与仄声字总是轮流出现,交替使用。

上一节奏为平,则下一节奏必为仄,反之亦然。

如:平平一一仄仄一一平平一一仄,仄仄一一平平一一仄仄一一平,二、四、六字的平仄必不同。

平仄的相重相间规则,使诗句的声律抑扬而不致单调。

其二是粘对。

对:指平仄对立,一联诗句中,上下句同一位置的字,其平声与仄声要相对立。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即平仄一致,每两联之间,后联上句的第二字与前联下句的第二字,平仄要一致。

故第三句与第二句相粘,第五句与第四句相粘,第七句与第六句相粘。

对七言律诗而言,两联的第四字也要相粘。

粘对规则使声调富有变化而不致板滞。

若不“对”,称为“失对”,则上下两的平仄就会雷同;若不“粘”,称为“失粘”,则前后联的平仄又要雷同了。

失对与失粘都是律诗的大忌。

另外,还要注意不能犯“孤平”。

“孤平”是指平脚句中,除了韵脚是平声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了,这是诗家大忌。

对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具体而言,五言律诗的“平平仄仄平”式,其第一字必须是平声,“仄仄仄平平”式,第四字必须是平声;七言律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式,其第三字必须是平声。

六言律诗格律平仄

六言律诗格律平仄

六言律诗格律平仄
一、六言律诗的基本格律
1. 句式与字数
- 六言律诗每句六个字,全篇共八句,总共48字。

2. 平仄格式
- 六言律诗的平仄格律相对较为固定,但不像五言、七言律诗那样有非常复杂的变格。

- 基本的平仄格式(以平起式为例):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例如:
- 秋深渐入佳境,月冷还添静思。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里存在一、三位置上平仄的变通情况) - 树影横斜路暗,风声断续林悲。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还有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注意事项:
- 在六言律诗中,平仄的要求不像七言律诗那样严格,一、三位置上的平仄有时可以灵活变动,但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一般要遵循格律要求,以保持节奏和韵律的和谐。

- 六言律诗的对仗要求与五言、七言律诗类似,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一般要求对仗工整,即上下句在词性、结构等方面相对应。

例如“秋深渐入佳境,月冷还添静思。

树影横斜路暗,风声断续林悲。

”中,“秋深”对“月冷”(名词+形容词),“渐入”对“还添”(副词+动词),“佳境”对“静思”(形容词+名词)等。

古诗的平仄韵律掌握

古诗的平仄韵律掌握

古诗的平仄韵律掌握古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越千年岁月,依然熠熠生辉。

而要真正领略古诗的韵味,掌握其平仄韵律是关键所在。

平仄,简单来说,就是声调的起伏变化。

在古代汉语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

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上声相当于三声,去声相当于四声。

而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但在一些方言中还能找到些许痕迹。

韵律,则是指诗的押韵规则。

押韵能让诗句在音韵上产生和谐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一般来说,绝句和律诗要求偶数句押韵,且押平声韵。

当然,也有一些古诗会押仄声韵,但相对较少。

那么,为什么要掌握古诗的平仄韵律呢?首先,平仄韵律能够让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想象一下,一首平仄协调、韵律和谐的古诗,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让人陶醉其中。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读起来平仄相间,韵味十足,很容易让人记住。

其次,它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

通过平仄韵律的变化,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平声通常给人一种舒缓、平和的感觉,而仄声则显得急促、有力。

比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在这首诗中,平仄的巧妙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再者,掌握平仄韵律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

古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了解和掌握其平仄韵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那么,如何掌握古诗的平仄韵律呢?第一步,要熟悉古代汉语的声调。

这需要我们对古代的音韵学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音韵学著作来学习。

第二步,多读经典的古诗作品。

通过大量的阅读,感受平仄韵律在诗中的运用,培养语感。

第三步,尝试自己写作。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逐渐掌握平仄韵律的规律。

在掌握平仄韵律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不要过于拘泥于规则。

虽然平仄韵律有一定的规范,但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表达诗意,可以适当灵活处理。

平仄规则介绍

平仄规则介绍

平仄规则介绍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概念,平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

但在古代汉语中,由于语音的复杂性,存在大量的入声字,这些字属于仄声。

然而,在普通话中,入声字被取消了,因此在《中华新韵》中,它们被分别派入了不同的韵部,其中大部分变成了平声字。

在平仄的运用中,有“齐言”的规则,指的是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每句的句数要整齐一致。

此外,还有对句数的规定,每首诗的句数不同,有八句的律诗(五律或七律)和多于八句的排律。

在平仄的规律上,存在四种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些句式对于构成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至关重要。

押韵是诗词创作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早期的古风中,押韵的要求并不严格,但随着诗歌的发展,为了增强语句的抑扬顿挫,一般在单句就不要求押韵了,只在双数句子结尾要求押韵。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随着音乐的丰富,诗词篇幅增加而出现的。

到了唐朝,诗人们制定了近体格律诗,将押韵作为一条规则明确了下来。

近体诗分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

近体诗一般是平声押韵,不允许邻韵通押,不允许转韵(律诗、排律),但是像这种首句入韵的格式,第一句的韵脚是可以押邻韵的,叫做“孤雁出群格”。

而古风的押韵就相对宽松很多,可以邻韵通押,中途可以转韵,但是在两联中(转韵的最小单位)不能平仄通押。

可以押仄声韵,不过用仄声韵的时候,单数句就要用平声韵断句。

总的来说,平仄和押韵是构成诗歌节奏和美感的重要因素。

通过掌握这些规则和技巧,可以创作出更加优美和和谐的诗词作品。

诗词格律十讲:诗韵和平仄

诗词格律十讲:诗韵和平仄

诗词格律十讲:诗韵和平仄诗词格律十讲:诗韵和平仄导语: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词格律十讲:诗韵和平仄,欢迎大家阅读!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

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

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极其密切的关系。

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

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诗词格律。

现在先请大家读几首唐诗: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唐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三首五言绝句。

在这些诗里,逢双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

韵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回环,也就是形成一种音乐美。

例如《登鹳雀楼》,“流”字读liú,“楼”读lóu,都是收音于ou的;《相思》,“枝”字读zhī,思字读sī,都是收音于i的。

这就显得非常和谐了。

有时候,依照现代普通话的语音去读并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语音有了发展。

例如《江南曲》,“期”字读qí,“儿”字读ér,很不和谐,但是如果依照上海话的白话音来读“儿”字,就十分和谐了,因为上海白话“儿”字念ní,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的古音。

至于讲到平仄规则,就必须先说明什么是平仄。

古代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声以外,共余三声都是仄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平声大约是比较长的音,而且是一个平调,不升也不降;其余三声大约是比较短的音,有升有降,因此形成了平仄的对立。

诗人们利用这种对立来造成诗的节奏美。

上面所引的三首五言绝句是依照同一个平仄格式写成的。

每首只有二十个字,其平仄格式如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字外带圈表示可平可仄,字外带框的表示押韵,下同。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欢迎阅览。

古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

平,就是平声(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归为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各声)。

所谓“仄”,就是“侧”,也就是不平的意思。

如果让平仄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说的“抑扬顿挫”、“声调铿锵”,虽然还有其他讲究,但是平仄和谐确实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究竟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概括为两句话就是:⑴在同一句中,平仄是交替的;⑵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

在对句中,平仄是与上句相对的。

这种平仄规律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温庭筠《七律.题李处士幽居》诗的第三、四两句: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这两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字又是仄。

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细雨”对“浓阴”,是仄仄对平平;“如烟”对“似帐”,是平平对仄仄;“碧草”对“红薇”,又是仄仄对平平,“新”对“晚”是平对仄。

这就是相对。

本来只用普通话去辨别平仄是很方便的,可是古音里还有一种入声,它的发音独特,这就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些麻烦。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如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这些方言里都归入了普通话的阳平。

那么,只要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辨别,必要时只能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由入声变成去声和由入声变成上声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也都属于仄声),只有由入声变成了平声(阴平、阳平)的,才会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诗词的平仄 诗词的平仄规律

诗词的平仄 诗词的平仄规律

诗词的平仄诗词的平仄规律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的平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词的平仄规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古诗如何分平仄?古诗如何分平仄?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是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中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就是仄平中仄仄,仄平平中仄。

在诗词中平仄的使用方式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是指诗文的韵律。

2、律诗: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平平仄仄平(韵)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绝句: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3、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5、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五种声调,称为平(阴平、阳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6、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古诗平仄规律古诗平仄规律1、古诗平仄规律如下:第一是“齐言”。

指的是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即每句五个字,“七言”每句七个字,需整齐一致,不多不少。

2、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古诗的平仄韵律

古诗的平仄韵律

古诗的平仄韵律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历经千年而不衰。

其中,平仄韵律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了古诗优美的节奏和和谐的音韵,使诗歌在诵读时能够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所谓平仄,是指汉字读音的声调。

在古代汉语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

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声调较为平缓;上声、去声和入声则属于仄声,声调有升降曲折的变化。

在格律诗中,平仄的交替和搭配有着严格的规定,以形成诗歌的韵律美。

例如,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律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通过平仄的交替,诗句在音韵上产生了起伏和变化,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韵律则是指诗歌中押韵的规则。

押韵就是在诗句的末尾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诗歌在音韵上产生回环往复的效果,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中,“光”“霜”“乡”押韵,韵母都是“ang”,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悠长。

古诗的平仄韵律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追求。

它反映了古人对语言美的极致追求,以及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首先,平仄韵律使古诗具有音乐美。

通过平仄的协调和押韵的运用,诗歌在诵读时仿佛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能够打动人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其次,它有助于情感的表达。

不同的平仄组合和韵律安排,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例如,仄声较多的诗句往往显得激昂、悲愤,而平声较多的诗句则更显平和、舒缓。

再者,平仄韵律增强了古诗的记忆性。

由于其具有独特的音韵规律,使得诗歌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和传颂。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和掌握古诗的平仄韵律并非易事。

一方面,现代汉语的声调与古代汉语有所不同,这给平仄的判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于古诗的平仄韵律可能缺乏足够的敏感度。

古代汉语格律诗平仄拗救

古代汉语格律诗平仄拗救

古代汉语格律诗平仄拗救诗律是格律诗(⼜叫今体诗、近体诗)格律的简称。

包括四个⽅⾯:句数、押韵、平仄和对仗。

⼀、句数律诗、律绝、排律(长律)⼆、押韵押韵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书是为帮助诗⼈选字押韵⽽编写的。

陆法⾔《切韵》、陈彭年《⼴韵》、南宋“平⽔韵”“平⽔韵”虽为后出,但唐⼈作诗⽤韵与之相合。

律诗押韵的具体情况:1.偶数句押韵2.⼀般只押平声韵。

3.不能“出韵”,即韵脚必须使⽤同⼀韵部的字(声调、主要元⾳、韵尾相同),即⼀韵到底,不能⽤邻韵的字(当⾸句⼊韵时,⾸句的最后⼀个字可以选⽤邻韵字)。

三、平仄讲究平仄是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

中古四声与现代汉语四声的对照。

律诗的基本句式(以五⾔为例):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七⾔是在五⾔的基础上加⼀对相反的平仄)平仄的基本要求:⼀句之中,平仄“相间”。

⼀联之内,平仄“相对”。

上下两联,平仄“相粘”。

根据粘对的原则可以推导出律诗的句式构成。

(⼀)律诗的四种不同格式甲种句式(仄仄平平仄)开头:五⾔仄起仄收式。

⼄种句式(平平仄仄平)开头:五⾔平起平收式。

丙种句式(平平平仄仄)开头:五⾔平起仄收式。

丁种句式(仄仄仄平平)开头:五⾔仄起平收式。

甲、丙开头为⾸句不⼊韵式,⼄、丁开头为⾸句⼊韵式(⼆)律诗的⼝诀与“拗救”“⼀三五不论,⼆四六分明”,反映⼤致情况,但不尽正确。

律诗中,如果违反平仄格律,叫做“拗”。

⼀个句⼦拗了,诗⼈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加以补救,叫做“救”,“拗”与“救”合起来称为“拗救”。

经过拗救的句⼦仍然是合律的。

1.甲种句式关注三四字,⼝诀:出三拗,对三救,可救可不救。

出四拗,对三救,⼀定得去救。

挥⼿⾃兹去,萧萧班马鸣。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野⽕烧不尽,春风吹⼜⽣。

2.⼄种句式关注第⼀字,⼝诀:⼀拗三救救孤平。

恐惊天上⼈。

野桃含笑⽵篱短,溪柳⾃摇沙⽔清。

注意:“孤平”只针对⼄种句式⽽⾔。

3.丙种句式关注第三字,⼝诀:三拗四救⼀必平。

诗词的平仄韵律常识

诗词的平仄韵律常识

诗词的平仄韵律是指诗句中音节的发音形式和所带来的节奏感。

在传统的汉字诗词中,平仄韵律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诗词的音乐性和美感。

下面是一些基本的平仄韵律常识:1.平声和仄声:汉字的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指的是声调平均的音节,如"一"、"二"、"三";仄声指的是声调抑扬有致的音节,如"十"、"四"、"六"。

2.平仄规律:在古诗词中,每个词都有一个固定的平仄属性。

通常来说,平声字只能跟平声字相连,而仄声字则可以和平声字或仄声字相连。

这种平仄交替的规律被称为"平仄对偶"。

3.韵脚:古诗词中的韵脚是指在诗句末尾的音节组合,如"云"、"君"、"春"。

同一首诗中的韵脚要保持一致,以便产生韵律和押韵的效果。

4.韵律和格律:古代的诗词往往有一定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比如,五言绝句的每句有五个字,七言绝句的每句有七个字。

这些要求不仅包括字数的限制,还包括平仄对偶和押韵等要素。

5.韵脚的分类:在古诗词中,韵脚可以分为平声韵和仄声韵。

平声韵指的是韵脚中的音节属于平声字,而仄声韵指的是韵脚中的音节属于仄声字。

根据诗句中韵脚的组合方式,可分为仄起平收、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等多种韵脚形式。

6.平水韵和仄水韵:古代汉语中的韵母分为"平水韵"和"仄水韵"。

平水韵是指韵母的声调为平声,如"一"、"目";仄水韵是指韵母的声调为仄声,如"去"、"时"。

在平水韵和仄水韵之间进行适当的配搭,可以营造出平仄协调的音乐感。

这些是关于诗词平仄韵律的基本常识。

当然,要深入掌握和运用平仄韵律,还需要通过实践和学习来进一步熟悉和体会。

诗律(平仄)

诗律(平仄)

七言律诗
四种格式
• 平起句:A平平/仄仄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起句:B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仄/平平平仄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东湖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徊。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失粘:不合乎“粘”的规 则。 失对:不合乎“对”的规 则。
五言诗没有以下两种类型:
• 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 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孤平
• 律诗要求避免“孤平”。“犯孤平” 主要就B式(平平仄仄平)而言。B式 第一字必须是平声的,如果是仄声的, 全句除韵脚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所 以叫“孤平”。如果违背这一条,就 是传统的“犯孤平”。
三平调
• 五言的“仄仄仄平平”式(A式)的第 三字、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式 (A式)的第五字必须是仄声字,否则 最后三字变为“平平平”,此即“三 平调”。
拗 救
拗:是指语音上没有依照平仄格律。 拗句:不依照平仄格律的句子。该用平 处用仄或该用仄处用平。 拗救:对拗句的补救。如果一句之内平 仄出错,就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作 改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问1:首句入韵吗?哪几个字是韵脚 所在?是平声韵还是仄声韵? 问2:用普通话朗读,哪几个字不合 格律?
平起句
• 平起平收:B平平仄仄平 • 平起仄收:b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平 A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诗词格律之平仄常识课件

诗词格律之平仄常识课件

平仄是古诗词中重要的声韵因 素,通过平仄的交错和协调, 形成优美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

平仄在诗词中的作用
平仄有助于塑造诗歌的音乐美。 平仄还能够表达情感,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平仄能使诗词的句式更加多变,增强表现力。 平仄是构成诗词和谐统一的重要因素。
平仄的起源与传承
平仄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于唐代,成熟于宋代。 平仄的传承历经千年,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描述
造成平仄不谐的主要原因是对近体诗的声调变化规律 掌握不准确,有时也因为作者写作时疏忽大意。纠正 平仄不谐的方法是加强对声调变化规律的掌握,注重 每两句之间的平仄对应关系,同时注意避免使用声调 相同或相近的字相邻排列。
05
平仄实践与应用
近体诗中的平仄运用
律诗的平仄
律诗通常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的上 句和下句都要遵循平仄相对的规则。
详细描述
造成平仄相粘的主要原因是对近体诗的粘对规律掌握不准确,有时也因为作者写作时疏忽大意。纠正平仄相粘 的方法是加强对粘对规律的掌握,注重上下句之间的平仄对应关系,同时注意避免在相邻两联中同一位置上使 用同一平仄声韵。
平仄相替的纠正
总结词
平仄相替是指近体诗中,每句的末一字和 下一句的头部使用的字,它们的声调应该 相替变换,但实际运用中常出现错误。
《诗词格律之平仄常识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平仄基本概念与常识 • 平仄的分类及使用 • 平仄的运用技巧 • 平仄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 平仄实践与应用
01
平仄基本概念与常识
平仄定义与基本概念
平仄是指声调的抑扬顿挫和节 奏的和谐性。
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平声调 平和,仄声调有升降曲折变化

平仄简表及韵律分析

平仄简表及韵律分析

平仄简表及韵律分析平仄简表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句对立
偶数句的平仄格式必须与上一句对立。 如第一句为“平平平仄仄”,第二句须是 “仄仄仄平平”;第七句为“平平仄仄平平 仄”,第八句须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但 当第一句末字为平声(即首句入韵)时,第 二句须用另一种末字为平声的基本格式。如 第一句为“平平仄仄平”,第二句则为“仄 仄仄平平”;如第一句为“平平仄仄仄平 平”,第二句则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 是为了保证偶数句能入韵。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 愁。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 ∕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 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课题: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 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 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 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注:那,《集韵》有平声一读:“囊何切,何也。”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平平|仄仄 |仄|平平。
(四四对四四)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仄平平仄,通仄通平,平仄平通,平平仄仄。
(六四对六四)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 乏明时。 仄仄仄平通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Biblioteka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中原北望气如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楼船夜雪瓜洲渡, 平平仄仄平平仄 铁马秋风大散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塞上长城空自许,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镜中衰鬓已先斑。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一表真名世,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千载谁堪伯仲间。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能与上一句相重复。如: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四个句型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言绝句的四种平 仄格式。
(1)仄起式 首句不入韵的
(2)平起式 首句入韵的 首句不入韵的 首句入韵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六四对六四)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 之有数。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
这个口诀大体上反映了格律诗对平仄的基本要求, 但不够完善。要较准确掌握平仄规律,还得加上两句: “仄(脚)避三仄、仄平仄,平脚避开孤、三平。” 上句指仄声收尾的句子要避开句末连用三个仄声字 (如:平平仄仄仄)或两仄夹一平(如:平平仄平 仄),因为这两种平仄格式是古体诗常用的格式,一 般不能用于近体诗中;下句指平脚收尾的句子要避开 孤平(除韵脚字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称作“孤 平”,如:仄平仄仄平或仄仄仄平仄仄平 “孤平”是 近体诗写作的大忌)或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如:平 平仄仄平平平。三平调为古体诗专用的平仄格式)。 下面举些实例,以供理解、掌握。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伊川独游 宋·欧阳修 绿树绕伊川, 人行乱石间。 寒云依晚日, 白鸟向青山。 路转香林出, 僧归野渡闲。 岩阿谁可访, 兴尽复空还。
平 仄 与 诗 律
我国古代韵文包括诗、词、曲、辞赋等多 种形式,其中诗、词的格律要求较为严格,这是 每一个学习古典诗词的人都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下面作些简略介绍。
唐代以前的诗,都属自由体古诗范畴,没有 严格的格律。到了唐代,出现了近体诗,它要求 按一定的格律来写作。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它在句数、平仄、对仗、 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① 仄仄平平仄 │ │ — — │
② 平平仄仄平 — — │ │—
③ 平平平仄仄 — — — │ │
④ 仄仄仄平平 │ │ │ — —
七言句实际是五言句的扩张,按平 仄相间的规律在五言句上加两字即可 (仄前加平,平前加仄):
① 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②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③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 │ │ ④ 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二、对句对立
① 仄仄平平仄 ③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② 平平仄仄平 ④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三、 两联相粘
绝句第三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其上一
句的第二字的平仄相同或律诗第三、五、七
句的第二、第四字的平仄要与其上一句的第
二、第四字的平仄相同,而全句的平仄格式
山居秋暝 王维 首 空山新雨后, 联 天气晚来秋。 对 颔 明月松间照, 仗 联 清泉石上流。 对 颈 竹喧归浣女, 仗 联 莲动下渔舟。 尾 随意春芳歇, 联 王孙自可留。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 诗)、“近体诗”、“词曲” 三类, 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 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 句”。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其的
余句
各数超
联必过
必须八
须是句
全双的
用数律
对 仗 。 例 如 :
, 而 且 , 除 首
诗 称 排 律 或 长
尾律
联,
外它

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一个本质特征。古代有 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指古汉语中的 平声;仄,指古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 古四声与今普通话四声的关系如图所示:
古汉语四声 例字 普通话四声

高专
阴平 (桌接)
唐文
阳平 (食杂)

古纸
上声 (百笔)
近是

正大
去声 (纳麦)

桌接食杂百笔纳麦
近体诗按一定规则交替使用平声字和仄声 字,因而音律抑扬顿挫,富于音乐美。其平仄 规律可以概括为:
一、 本句交替
以平仄相间的原理调配每句诗中各个字的 声调,即每句诗中间隔两个字或三个字更替平 仄。五言句的平仄有四种格式:
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凡双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 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 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 “舟”、“留”。 5、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 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唐·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对仗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对仗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对仗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对仗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