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学案
A.自由放任B.政府微观调控
C.国家宏观调控D.同西方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
3、世贸组织前总干事穆尔曾经说道:“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不是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只有半个世界。”这一状况得到改变发生()
A、1978年B、1991年C、2001年D、2008年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展示要求:
积极背诵认真备展
总结指导:梳理核心知识、内化知识线路
一、自主学习(展标独学)(5分钟内完成)
1、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1)城市改革
重点:
中心环节:
(2)国企改革
第一阶段:年至年。
主要内容:进行以为主要内容的试点与探索。
第二阶段:年至年。
主要内容:实行。
第三阶段:年至今。
主要内容:建立。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2、讨论分析如何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自主展示(质疑点评)
四、整理学案(归纳小结)
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识记本节课基本知识点。
五、自主检测(巩固提升)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国企改革内容的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B、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1)背景:
(2)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
1993年中共十四大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
(实质)。
(3)主要目标与任务:
完善,
建立。
(4)措施:党和政府进一步转换,建立
,积极培育
。
(5)作用:有利于,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使中国的
明显增强。
(6)长远目标:在更大程度上发挥,
继续完善。
华东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优质课教学设计_4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先实行以扩大试点和探索。
2、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开始实行。
3、到2000年、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是同
结合在一起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
嵩县江苏双语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总第9课时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核心素养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与中心环节,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二、自学自导:
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67-72页的内容,并结合课本完成自学检测,然后熟练记忆,15分钟以后同桌互相提问,教师抽查。
三、自学检测:
2、20.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
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3、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 )
五、课堂反思:
这节课我明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先实行以扩大试点和探索。
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开始实行。
到2000年底,基本上实现了大多国有大中型企业、
初步建立的目标。
A.搞好市场经济体制改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发展先进文化,促动人的全面发展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在下列关于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相互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观点是( )
A.增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
B.增强宏观调控才能避免单纯市场调节的不足和缺陷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教案 华东师大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教学模式分析: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挫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遇到挫折时的心理反应,加深学生对挫折的理解。
通过列举名人、伟人、生活中凡人遇到的挫折,让学生体验到挫折是难免的。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
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
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2.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
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
教材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开启,到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再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全面展现了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成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取得的成果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内涵和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特点。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导学案
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导学案【学习目标】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学法指导联系法讨论法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韧剑。
【自主学习】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1.第一阶段:1978年10月至1984年10月。
主要内容:进行以扩大为主要内容的试点和探索。
2.第二阶段:1984年10月至1993年。
中心环节:把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
主要内容: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
3.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
主要内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
二、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
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2.时间: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合作探究】讨论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调整。
利:有利于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和合作,它可以绕过某些贸易壁垒,充分发挥自身在制造业,加工业,初级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开拓贸易市场,确保贸易利益。
弊: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权利和机遇,还有各种义务和挑战,特别是我国的某些弱势项目,或竞争力低或产品老化或技术不具优势,或特色不鲜明等。
【达标巩固】1、关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体制改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就已进行 B.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城市进行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新收获是()A农民生产自主性调动起来了 B农村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观C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D 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3、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进行的试点和探索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政企分开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经营责任制4、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教学设计
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容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意义,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利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方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
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
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
阅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讨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利弊。
通过比较法,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需要长期坚持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一百年不动摇。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放映影片和图片资料,把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依据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以学生为本,目的明确,环环相扣”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尝试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主体、新颖、互动、实践”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课件材料: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掌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3. 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点和不足;4. 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2.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讲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0分钟):通过讲解概念和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管理和运行体制,其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按劳分配原则、国家调控和计划经济等。
3. 分组讨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过程,通过整理资料和讨论,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4. 小组汇报和讨论(2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分享各组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5. 多媒体展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点和不足(2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图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概括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概念、基本特征、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汇报情况评估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了解程度;2. 开展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活动,评估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Design of Teaching: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I. Teaching Objectives:1. Understand the concept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2. Mast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3.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4.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nd critical ability towards the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1. Introduction (10 minutes):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concept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 through questions.。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识记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
3、理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 1 教时【教学内容】一、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2、识记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3、识记理解公在制主体地位及表现;4、识记理解运用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5、识记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教学重点】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2、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3、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教学难点】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2、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3、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学法指导】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预习思考题;【教学准备】1、教学投影片;2、目标检测题;【教学设计】一、导入目标1、课堂提问: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2、导入新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节课开始,我们着重介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3、板书课题4、出示教学目标二、引导自学㈠、布置学生自学课本87至90页,通过自学,能回答以下思考题,大致理清课本脉络结构;自学思考题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什么?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3、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6、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想一想: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什么?7、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什么?(我们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讨论: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㈡、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三、教师导教㈠、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思考题,分析、梳理教材第六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一、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对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以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
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处于初步阶段,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定义、内涵和特点理解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教学活动进一步加深认识。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教学深入浅出地进行教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b.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历程;c.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c. 培养学生的发现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b.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c.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1. 活动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开启教学。
2. 概念解释: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它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是什么,以及与其他经济体制的区别。
3. 分组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种经济体制(如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请他们讨论和总结各自经济体制的特点,然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特点概述:教师总结学生的探讨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
5.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具体表现和特点,如全民所有制经济、按劳分配等。
华东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华东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优质课教学设计_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目标】1.识记: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2.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3.理解:只要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的部分。
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使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理解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国企改革的实质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对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考:什么是经济体制(概念),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状况如何?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原因)、改革的前提、改革的根本目的、内容、改革的目标、改革的实质?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注: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意义在于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深化改革。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1.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3.国企改革实质: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得过死,企业严重缺乏活力的情况。
第九课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含义;(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探究法【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播到“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停,师问:歌曲里唱的老人是谁?(学生回答——邓小平),出示邓小平南巡讲话,根据这句话分析:市场经济可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也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二者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
【讲授新课】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板书)(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板书)1、含义(板书)师:我们先来看一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市场经济的含义,看二者在含义上有何区别?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师:还要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强调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结合。
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的市场经济到底有哪些独特的特征呢?我们来分小组探讨一下。
2、基本特征(板书)(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板书)师:请大家看课本82页第一个探究情境,小组讨论三个问题(媒体出示)①这则材料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你从材料的哪句话得出这个结论的?②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
这种看法的误区何在?③保持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材料中“销量位居前列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
②市场经济也可以以公有制为基础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师:很好,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关键看其从属的社会制度的性质。
第九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1)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难点:在具体运用中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
五、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平时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会感兴趣,会产生一种深入求知的欲望,通过对前几课知识的学习,又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教案课题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案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
科目
思想政治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设计者
安小文尧婕李刚
一、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遵循高中学生认知规律,尊重高中生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为每一个学生的有个性的成长发展服务。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9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2框的教学内容,从理论上说,我国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根本区别,为此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内容上说,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消费、生产、分配,我国的任何经济生活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具有缺陷和不足,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并为我的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体制保障:从现实情况看,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严峻形势,为此国家出台了庞大的经济刺激政策,如四万亿投资、扩大内需、连续4年来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家电下乡等,对于学生而言这些举措,多少都会有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既让他、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的能力与创造精神,提高政治课的信度。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一、历史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使国民经济出现两年徘徊的局面。
2.召开:时间:1978年12月;地点:北京。
3.内容(1)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经济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共和国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深化探究材料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面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思考(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1世纪中国社会仍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而是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的延续与发展。
[归纳总结]历史上党的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第一次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2)第二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本节课主要介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和特点,使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以下内容: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概念和特点;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势和问题;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概念和特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2. 教学难点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进行问题研究和探讨。
3. 观摩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资料,让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给出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和表现给予评价,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2.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评价,指出不足并给予指导性意见。
3. 学习成绩通过考试或者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观摩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程度,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评价方面,需要更加细致入微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富有趣味性和有效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优秀教案
由学生完成,教师点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理论知识较强,离学生认知较远。故学习时从学生身边事例导入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兴趣,增强熟悉感,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知识创造条件。
教师强调改革思路:(1)试点探索,逐步推广(2)下放权限,责任到位
2.培育和发展市场经济
问:知道双十一是什么日子?京东,阿里巴巴是如何经营的?
教师导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不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要求学生看书归纳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事件,目标及任务,明确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多媒体打出世界贸易组织图徽和简介
引导学生思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和作用。
多媒体播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
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吗?
学生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难点
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出市场的一些画面,问:现实生活中的服装店,酒店等企业数量很多,它们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企业什么时候大规模出现的?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计划经济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培育和发展市场经济---------基础性作用,目标任务。
必修1经济生活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必修1经济生活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第一篇:必修1经济生活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参赛教案:教案背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二框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高一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市场经济,即共性,为本框题内容做了铺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个性,它结合了第四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第七课社会公平的内容,从而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信社会主义道路。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及经济手段的运用。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重点设置依据:任何市场经济都具有共同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有自己的基本特征(特殊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和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这些理论性和综合性较强,且有一定的跨度,所以让学生理解或接受有一定的难度。
突破角度:以教材中的现实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手段。
难点设置依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但学生限于知识的层次比较难于理解。
突破角度:列表比较二者的相同于不同之处,特别是比较制定者、含义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易于接受。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行政手段的异同等属于基本理论性问题,老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讲解。
华东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优质课教学设计_0
课题: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科目:历史年级:八年级总课时数: 1备课时间:3.30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国企改革的实质和目标。
【教学难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课前预习:1、预习第9课。
(要求:预习时可参考基训前面知识网络及以下题目,且必须在书本中圈划出来,标注上去。
)2、完成本节课的练习册选择题。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平台使用新课导入出示目标预习反馈一、导入新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起步。
我们来看一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改革前的国企状态:1.我们工厂的情况有点糟。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吃大锅饭2.因为天气很热,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
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计划经济体制存有很大的弊端: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什么叫计划经济:物品生产种类和数量由国家统一计划,物品价格和供货价都由政府决定,买东西都需要票供应。
比如:没有粮票或者电视票、冰箱票,你有钱也买不到这些东西。
)出示课题: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二、出示教学目标:(齐读)1.识记: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2.理解:培育和发体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提出时间目标和意义。
3.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三、自主学习:(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1、城市改革的重点:_____2、改革三阶段:①.第一阶段:1978年10月至1984年10月。
实行以扩大为主要内容的试点和探索。
②.第二阶段:1984年10月至1993年。
把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
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课件展示屏幕推送随机抽查屏幕推送疑难点拨合作探究预习反馈合作探究重点讲解小结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华东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优质课教学设计_3
内容
分析
本课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中的内容。本课包括三个子栏目: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随着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的深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市场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
课标
要求
1、知道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知道城市中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目标和方式。
3、理解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水平目标:
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
明确任何一项改革都会遇到困难,需要付出代价,只要有利于社会进步,持续探索,改革的前景将是光明的。
教学
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
难点
如何面对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
方法
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起步。那么请同学们思考: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重点是什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Hale Waihona Puke 4、措施(1)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掌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经济观,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同和信仰。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和历史背景。
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引用相关的经济理论名言或者历史事件,引起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
2. 知识讲解:老师通过讲解,介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内涵和特点。
3. 案例分析:老师选取几个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分析它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和实践,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媒体辅助:结合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和影响。
6. 总结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案例和相关数据,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和实际效果。
2. 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展开自由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课堂互动情况来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挫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遇到挫折时的心理反应,加深学生对挫折的理解。
通过列举名人、伟人、生活中凡人遇到的挫折,让学生体验到挫折是难免的。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
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
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
2.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
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国企改革的实质和目标。
【教学难点】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阶段:
导入新课:思考:什么是经济体制(概念),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状况如何?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原因)、改革的前提、改革的根本目的、内容、改革的目标、改革的实质?(复习资料P117。
3)
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注: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意义在于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深化改革。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
2.国企改革实质: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得过死,企业严重缺乏活力的情况。
3.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4.改革内容:所有制、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管理体制。
5.作用: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使国有企业更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P143)
【深化•拓展】:如何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
在当代中国,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健,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经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不展不断深化改革。
体验阶段:
二、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1.原因: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生产力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传统观念发生转变(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计划是社会主义特有。
)
2.建立的过程:十四大提出――-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框架――――十五大完善创新3.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复习资料P116)
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由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导行阶段: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加入:2001年12月,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作用: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1.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改善外贸条件。
2.有利于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3.入市可参与世贸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资源。
挑战:1、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2.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深化改革,坚持开放;
3.发展科教,提升实力
4.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
分组讨论:如何看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两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要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
教学反思
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加入世贸组织是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同时我们应看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艰辛过程,我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