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经学篇(中)尚书
尚书 原文+注解
《尚书》《尚书》简介《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
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
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
据说孔子曾经编纂过《尚书》,而不少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
《尚书》所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历史约1500多年。
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军臣谈话记录,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很可能是史官。
《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尚书》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
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
《尚书》使用的语言、词汇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
流传至今的《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
《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古文尚书》共二十五篇。
从唐代以来,人们把《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混编在一起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一些学者考证、辨析,确认相传由汉代孔安国传下来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写的《尚书传》是伪造的因此被称为《伪古文尚书》和《尚书伪孔传》。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已成为定论。
现存二十八篇《今文尚书》传说是秦、汉之际的博士伏生传下来的,用当时的文字写成,所以叫做《今文尚书》(《古文尚》用古代文字写成)。
其中《虞夏书》四篇,《商书》五篇,《周书》十九篇。
我们选录的是《今文尚书》,不包括书《古文尚书》。
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广泛参考了研究《尚书》的各种专著。
《尚书》概说
《尚书》概说赵金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五经当中的《尚书》。
一、《尚书》的内涵与名称中国古代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传统,我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远远早于其他文明,这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而我国的历史典籍当中有五经(诗、书、礼、乐、春秋),而在这五经当中有两部是跟历史有关系的,这两部就是《尚书》跟《春秋》。
《汉书•艺文志》在介绍我国古代等历史传统时这么讲,“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古代的这些王者他们每一代都有史官,“君举必书”,国君有什么样的行动,他们一定会记录下来,“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就记录下君主的行为,为了什么?为了谨慎君主的言行,为后代留下法度和典范。
紧接着“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君主的身边有两位史官,一位记录君主的言语,而一位记载君主的行为,也就是记言和记事,而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历代的帝和王都有这样,都有两位史官记录他们的言行,而记言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尚书,我刚才讲中国古代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传统。
但这里也要交待一点,我们古代所说的史官,尤其是古之两史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一般认为的历史学家。
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可以看古代的史官他记的是君主的行为,其目的是慎言行,昭法式,也就跟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历史学家所要做的考证事情,记录事情是不太一样的,他有很强的道德目的和道德性在其中,所以《尚书》这部书既是部历史著作而又是一部德行道德著作。
那么《尚书》为什么叫做“尚书”?我们来介绍一下尚书的名称问题。
其实如果我们先看先秦的经籍,不管是经书还是子书,并我们正我们今天所说五经当中的尚书为尚书的,他们怎么称呼,一般直接说书曰,或者直接引用《尚书》当中的某一篇的篇名,比如说康诰曰。
当然墨子的《明鬼》一篇也提到了“尚书”一词,但它的意思是“上古之书”,是一个泛称,并不是专指五经当中的“尚书”。
最早用“尚书”这一词来指称五经当中的“尚书”是汉代人伏生,也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传尚书的伏生。
尚书原文与解析
尚书原文与解析尚书,又称《尚书大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
它记录了周朝早期的各种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制度和实践,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法律与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以尚书原文为基础,对其内容进行解析。
第一章:历史背景与版本尚书的成书年代追溯到西周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
它被认为是由周王室编纂而成,起初只是记录国家的政治及仪礼方面,后来逐渐扩展到了其他领域。
目前流传下来的尚书版本有《尚书大传》和《尚书谟》两种,其中《尚书大传》被认为是古代版本,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尚书的内容。
第二章:尚书的内容与结构尚书按照内容和形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上、中、下。
上承《周礼》,下启《春秋》,是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上经:上经主要记载了周朝初年的政治制度和礼制仪式,反映了当时的统治思想和价值观。
2. 中经:中经是尚书内容的核心部分,包含了丰富的经济、农业、军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尚书大义中的经济文书记载了当时的土地分配、赋税征收、劳动组织等经济制度,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具有重要价值。
3. 下经:下经主要是古代历史记载,包括了周朝历代君王的事迹、政绩和德行,对于了解周朝君王的政治理念和施政策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第三章:尚书的价值与影响尚书作为一部古代文献,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历史研究:尚书是研究周朝政治制度和历史事件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尚书的研究,可以了解周朝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变迁和制度发展。
2. 礼制研究:尚书记载了周朝的仪式、礼仪和祭祀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古代礼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 社会经济研究:尚书中的经济文书记录了当时的土地分配、赋税征收和劳动组织等经济制度,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思想文化研究:尚书反映了周朝的统治思想和价值观,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和思想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汉代经学知识点总结图解
汉代经学知识点总结图解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哲学和经学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汉代,儒家学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了汉族的主流思想。
汉代的经学思想以《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四书为主,这在当时被称为四书。
1.《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的孙子颜渊整理的《礼记》也是先秦时期“礼”的重要篇章。
《礼记》在汉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在经学传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传世《周易》与《诗经》并称“四书”之一。
《尚书》是通过记载历史事件和制度、政治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的思想。
3.《周易》《周易》是一部古籍,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传世《周易》与《诗经》并称“四书”之一,《周易》通过六十四卦象象的变化,引导人们来探究天道的道理。
4.《春秋》《春秋》是一个历史专有名词,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春秋国家的统治者利用《春秋》这一历史著作逐渐培育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为政治服务的传统政治文化思想。
汉代经学知识点总结图解图解一:《礼记》知识点总结《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汉代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礼仪等方面的思想有重要的影响。
在《礼记》中,孔子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对后世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礼记》中,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的思想,在《礼记》中提倡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敬、和谐共处的思想。
图解二:《尚书》知识点总结《尚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在汉代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尚书》是一部在政治、制度、社会、历史等方面都有很大研究价值的经典著作,特别是对于政治制度和政治哲学方面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在《尚书》中,提出了很多关于政治制度、政治哲学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解三:《周易》知识点总结《周易》是一部很古老的经典之一,在汉代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周易》通过六十四卦象象的变化,引导人们来探究天道的道理。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之一。无愧于中国国学经典中的作品!。
对于不太看文言文的人来说,有些难啃,看典籍里的中国过来的,想看看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才可以如此 令人感动。
历史传承文化,文化奠定了如今的中国。
先秦散文课学的第一本书,老师推荐读原文,用了三周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
《尚书》即上古之书,是儒家经典《六经》之一,故又称为《书经》,也简称《书》。
精彩摘录
“尚”即“上”,为“上古”之意;“书”即历史简册,所以“尚书”就是“上古之书”的意思。 第一种文体:典。典,主要记载了君主的言行与事迹,如《尧典》主要记录的是尧帝的言论。 不仅宽宏大量而且恭敬谨慎;不仅处事干练而且井然有序;不仅行为谦逊而且严肃认真;不仅行为耿直而且 态度温和;不仅能从大处着眼而且能从小处着手;不仅刚正而且不鲁莽;不仅勇敢而且善良。能够在自己的行为 中表现出这九种德行来,就能够将事情处理好了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 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家和先需人和,要求人人修养道德,友好相处,谦让有礼,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以仁德感化对方,如此自然 可以和睦。
周诰殷盘,果然诘屈聱牙。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这些传统的方法可以运用到现代小企业管理中,可 以为创业容易,守业难提供一些方法和策略。臣民当中有不按照义理办事的,又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所以上天 就惩罚他以端正他的德行。
笔记 ◆第2章尧典 >>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就是用这样的情感咏唱出来的 ◆第3章皋陶谟 >>不仅宽 宏大量而且恭敬谨慎;不仅处事干练而且井然有序;不仅行为谦逊而且严肃认真;不仅行为耿直而且态度温和; 不仅能从大处着眼而且能从小处着手;不仅刚正而且不鲁莽;不仅勇敢而且善良。
完整“尚书”原文及解释,第20篇至第28篇,儒家经典核心之一收藏!
完整“尚书”原文及解释,第20篇至第28篇,儒家经典核心之一收藏!完整“尚书”原文及解释,第20篇至第28篇,儒家经典核心之一收藏!(每日更新你想要的文章资料,为了方便你的查阅请在文章标题的右上方关注我们哦!)《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
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上”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
刘起釪的《尚书学史》认为《尚书》作为书名是汉代的事。
《尚书正义》说郑玄“依《书》纬,以‘尚’字是孔子所加。
”马王堆帛书易《要》篇,孔子就是称《书》为《尚书》的。
“《要》篇中正是孔子称《尚书》,所以《书》纬和郑玄之说不为无本。
这是以前我们不知道的。
”[1]《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些散文,用某代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李学勤先生指出:“《尚书》本为古代《历书》,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
然而,由于真正的《尚书》命运多舛,两千多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
传统观点认为: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尚书》介绍PPT课件
3/22/2021
.
14
四、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 汉代尊崇儒学,而先秦的经籍,经过秦 始皇焚书和项羽火烧咸阳,损毁殆尽。 由於经书散亡,文帝时,由老师宿儒凭 记忆口授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即所 谓“今文经”。至汉武帝末期,鲁恭王 在曲阜孔子宅壁中,发现了用古文字体 写的《孝经》和《逸礼》等,所以称为 “古文经”。其内容也与今文经有异, 因此,汉代的儒学便分成了“今文经学 派”和“古文经学派”。
3/22/2021
.
21
3/22/2021
.
19
六、《尚书》注本
• (1)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十三经注 疏本)。以南朝以来流行的各种义疏为基 础,恪守“疏不破注”的准则,把刘炫、 刘焯等人的著作综合起来并作了时代性的 发挥。
•鳴盛、江聲、段玉裁等的研究成果, 是《尚書》註釋本較完備的一種。
3/22/2021
.
15
今文经学派
• 1、今文经学的神学化。汉代今文经学受战国以 来邹衍等人所倡导的阴阳五行学说影响较为明显。 对儒家原本较为平实的宗法思想和伦理观念进行 了神学化的改造。往往牵强附会,妄加穿凿, 《洪范五行》可谓其典型代表。
• 2、今文经学繁琐而空疏的治学方法。重视阐述 六经的微言大义,因而在治学上注重章句,着力 于挖掘、阐释经典中的深刻含义。但往往对《尚 书》一知半解,望文生义,主观臆断,使简单问 题复杂化,以至离题万里,十分繁琐。
• 一、关于《尚书》的命名
• (1)伏生把《尚书》理解为“上古时代 的书”。伪孔安国古文尚书传《大序》 说:“济南伏生……以其上古之书,谓 之《尚书》。”
• (2)“尚”表示崇尚尊重。东汉大经学 家郑玄在《书赞》中说:“孔子尊而命 之曰《尚书》。”
【大学国文】之《尚书》基础解读
课程:《大学国文》《尚书》概述壹3《尚书》释名尚书“尚者上也。
”“书,著也。
”“著于竹帛谓之书。
”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
——王充《论衡·正说篇》3《尚书》的性质及地位“述三代以彰王道”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件汇编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禹,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王者之道三代帝王档案历史著作《尚书》的基本内容《尚书》按时代先后,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
体例典——档案谟——会议记录诰——告谕训——教诲誓——誓辞命——命令为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历史留下珍贵资料,如《尧典》记载着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反映了原始公社制度权位继承情况;《盘庚》记述商朝迁都情况。
3司马迁和班固认为《尚书》是孔子编纂的。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其晚年的精力都用在编订《诗》《书》等典籍上面,并为《尚书》写了序。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因此,《尚书》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
孔子收徒讲学时还将这六部典籍作为教材,认为它们可使人“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说明其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3古今之争秦始皇焚书时,济南有个博士伏生,《尚书》藏在宅中的墙壁间。
汉初局势稳定之后,他从壁中取出已散乱不堪的藏书,只得二十八篇,讲学于齐鲁之间。
由于使用当时的隶书写成,故称今文《尚书》。
被汉朝政府列于学官,据多数学者考证为真。
汉武帝时,鲁恭王刘余为扩大宫殿,拆毁孔子旧宅,从墙壁中发现许多用蝌蚪文字(汉以前的大篆或籀zhòu文)写成的竹简,为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
古文《尚书》一直未被汉朝所重视,直到王莽时才将其列于学官。
东汉时,盛行于世。
但仍未逃过散失的命运。
3真伪之辨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zé向朝廷献上二十五篇的古文《尚书》(与汉代古文《尚书》不同),被东晋政府列于学官,影响较大。
5、第四章 尚书经
(二)《古文尚书》 1、《艺文志》:‚《古文尚书》者, 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怀孔子宅, 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 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 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 磬之音,于是俱,乃止不坏。孔安国者, 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 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 列于学官。‛
第四章 尚书经
一、左史记言到经书的演进 二、今古文《尚书》与辨伪 三、《尚书》注疏与文本 解读 四、《尚书》的价值
一、左史记言到经书的演进 (一)《尚书》的产生 《汉书· 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 《春秋》,言为《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因而大部分 文字都属于‚辞‛,采用当时‚雅言‛书就。 (朱自清《经典常谈》) 司马迁以为孔子曾修订《尚书》,其‚追迹三代 之礼,序《书· 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编次其事。‛ (《孔子世家》) 《汉书· 艺文志》言孔子曾删《书》,并为之 《序》,申明其‚作意‛。
四、《尚书》的价值 最早的先秦历史文献之一,能使我们: 考证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推知先秦的风俗; 了解先秦宗教哲学和政治伦理思想。 课后作业 自学《概要》之‚三‛、‚四‛节,了解《尚书》 文章的概貌及特点,了解《尚书》文章体式对后 世的影响。
(三)《伪古文尚书》与‚伪孔传‛ 1、张霸《古文尚书百二篇》 西汉成帝时,孔安国所献《古文尚书》因语言及 字体的缘故,无人通晓,遂下诏征求能通晓的人, 东莱张霸依据《书序》,将伏生二十九篇分为数 十,作为中段,又采《左氏传》《书序》所说, 补作首尾,这便是伪《古文尚书百二篇》。因文 意浅陋,被成帝下狱,后其再传弟子樊并谋反, 该书遂被毁废。 2、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五十八篇 始作俑者,为三国魏王肃(晋武帝司马炎外祖 父),其伪托孔安国作《古文尚书》和《孔安国 传》,他也是《孔子家语》(托名孔安国)、 《孔丛子》(托名孔鲋)的伪作者。
《尚书》讲义之四【周书】上
周书
泰誓(上、中、下) 牧誓 武成 洪范 旅獒 金滕 大诰 微子之命 康诰 酒
诰 梓zi材 召shao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shi 蔡仲之命 多方 立政 周 官 君陈 顾命(康王之诰) 毕命 君牙 冏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bi誓 秦誓
《尚书》周书-细解
本篇背景略述:
本篇主要记录收集了周朝初年至春秋时期的周朝史事和文书。本节内容有西周初期的征伐誓词 ,还有武王问政的《洪范》、 《旅獒》,召公和周公治国理政的一些言论和史事。其中有些 篇目真伪存疑,但鉴于基本合乎史实,含藏古人的治国思想观念,我们一并收入,作为古文献 学习。
“上天帮助下民,为人民建立君主和师长,应当能够辅助上帝,爱护和安定天下。对待有 罪和无罪的人,我怎么敢违反上天的意志呢?力量相同就衡量德,德相同就衡量义。商纣有臣 亿万,是亿万条心,我有臣子三千,只是一条心。商纣的罪恶,象穿物的串子已经穿满了,上 天命令我讨伐他;我如果不顺从上天,我的罪恶就会跟商纣相等。
尚:上—上古—夏商周、尧舜禹 尚书:上古之书
《尚书》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书。 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
——《论衡·正说》 东汉·王充 是中国最早的政令文献(历史文献)汇编、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尚书》体裁
典谟训诰誓命
政典、 最值得 效法的 标准经 典书籍
谋划, 君臣之 间讨论 问题、 臣子的 进谏。
周书(目录)
本节节选前10篇
泰誓(上、中、下) 牧誓 武成 洪范 旅獒 金滕 大诰 微 子之命 康诰 酒诰 梓zi材 召shao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shi 蔡仲之命 多方 立政 周官 君陈 顾命(康王之诰)
毕命 君牙 冏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bi誓 秦誓
周文王
周武王
经学四讲(范文澜)
第一讲经学的开始(范文澜)经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很密切。
经学虽然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但也起了一些好的作用。
例如,宗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顽固敌人,许多民族的宗教信仰很深,汉民族的情况就不同些。
汉民族的宗教棗道教和自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在隋唐时期盛行,但无论如何总有儒家与他们对抗。
唐太宗时,道教的地位最高,佛其次,儒排在最后。
武则天时,佛的地位最高,道其次,儒仍旧排在最后。
尽管儒的地位不及佛、道,做官的人很多都信佛、道,但唐代仍以明经取士,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儒者。
以诗赋应试的进士,也很多以儒自命。
宋学是由韩愈创始的,韩愈反佛很积极。
宋学产生的原因很多,原因之一就是儒与佛的对抗。
儒经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它起了反对宗教的作用。
宗教不能在汉民族中扎根,儒有贡献。
这一估计可能高了,请大家批评。
经学是什么?什么叫经?章学诚有“六经皆史”之说,这个说法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
古代所谓的史,就是记事和记统治者重要的话,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六经中的《书经》是重要的政治文件选集。
《春秋》是大事年表,其他四经棗《周易》、《诗经》《仪礼》、《乐》(《乐》已遗失),既不记言,也不记事,只有史料价值,讲究哲学、文学、制度、音乐这些独立性的专业,都得研究讲这四经。
所以,说六经皆史,其实只有《春秋》、《尚书》是史,其他四经不能称为史。
但是章学诚的话有他的道理。
清儒讲汉学,也讲宋学,都把经看作神圣的书,章学诚却说经都是史,把经从申圣的地位上拉下来与史平列,这是有意义的。
另外,章学诚反对“离事而言理”,就是反对宋学的空谈。
章学诚偏重古文经,主张实际的考察和治史,所以有六经皆史的说法。
什么叫经?恐怕谁也讲不通。
班固的《白虎通》解释经为常,即常道,也就是正常不可改变的道理。
《说文》释经为直线,六经讲的都是直言,故称为经,这是很牵强附会的。
为什么叫经,是无法说清楚的。
经有多少?先说经的来源。
周朝的技术官是世袭的。
例如史官,掌管典册,世代相传。
尚书知识点总结
尚书知识点总结《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部历史性文献,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是秦汉以前的历史文献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所以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尚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部中国古代文献的内容和意义。
一、《尚书》的内容《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包括了嘉疏、书序、书、诗四部分。
其中,嘉疏是对诸侯国的盛事的记载,书序是关于礼仪的内容,书是商、周两代的君臣谈话录,诗则是周文王、周武王在位时期的诗篇。
《尚书》是一部用楷书写成的书。
其中,十洲尽出文以本为正、畅追晋昭之选为文,是后世对于《尚书》的一个通行的版本。
而《尚书》所记载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周朝的历史事件,二是它还包括了大量的一些训诫的内容。
《尚书》中记载了很多古代历史事件。
例如尧、舜、禹的传世事迹、天下五子的烝民事迹、文王兴周等相关事件都在《尚书》中有所记载。
同时,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训诫的内容,如《大禹谟》、《明堂礼乐章》等。
这些内容的记载,为我们了解周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二、《尚书》的意义1. 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尚书》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礼仪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古代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古代政治思想、文化传统的载体。
2. 《尚书》中所包含的大量的史料、文献内容,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它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
3. 《尚书》中的训诫内容,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更是中国古代的政治、道德、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见证。
通过《尚书》中的训诫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4. 《尚书》内容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的内容及其沿革对后来的史书、经书等文献有着深远的影响。
《尚书》原文及译文
《尚书》原⽂及译⽂《尚书》⼜称《书》、《书经》,是⼀部多体裁⽂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尚书》部分)为伪书。
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称《书经》。
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本⽂仅摘选部分章节展⽰。
虞书·益稷帝⽈:「来,禹!汝亦昌⾔。
」禹拜⽈:「都!帝,予何⾔?予思⽇孜孜。
」皋陶⽈:「吁!如何?」禹⽈:「洪⽔滔天,浩浩怀⼭襄陵,下民昏垫。
予乘四载,随⼭刊⽊,暨益奏庶鲜⾷。
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鲜⾷。
懋迁有⽆,化居。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皋陶⽈:「俞!师汝昌⾔。
」禹⽈:「都!帝,慎乃在位。
」帝⽈:「俞!禹⽈:「安汝⽌,惟⼏惟康。
其弼直,惟动丕应。
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休。
」帝⽈:「吁!⾂哉邻哉!邻哉⾂哉!」禹⽈:「俞!」帝⽈:「⾂作朕股肱⽿⽬。
予欲左右有民,汝翼。
予欲宣⼒四⽅,汝为。
予欲观古⼈之象,⽇、⽉、星⾠、⼭、龙、华⾍、,作会;宗彝、藻、⽕、粉⽶、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作服,汝明。
予欲闻六律五声⼋⾳,在治忽,以出纳五⾔,汝听。
予违,汝弼,汝⽆⾯从,退有后⾔。
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识哉,欲并⽣哉!⼯以纳⾔,时⽽颺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禹⽈:「俞哉!帝光天之下,⾄于海隅苍⽣,万邦黎献,共惟帝⾂,惟帝时举。
敷纳以⾔,明庶以功,车服以庸。
谁敢不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奏,罔功。
⽆若丹朱是好,傲虐是作。
罔昼夜頟頟,罔⽔⾏⾈。
朋淫于家,⽤殄厥世。
予创若时,慢游是好,傲虐是作。
罔昼夜頟頟,罔⽔⾏⾈。
朋淫于家,⽤殄厥世。
予创若时,傲,惟傲,惟慢游娶于涂⼭,⾟壬癸甲。
启呱呱⽽泣,予弗⼦,惟荒度⼟功。
弼成五服,⾄于五千。
州⼗有⼆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帝其念哉!」帝⽈:「迪朕德,时乃功,惟叙。
《尚书》全文及释
《尚书》全文及释《尚书》全文及释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见《应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尚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来源百度百科虞书·尧典【原文】曰若稽古1。
帝尧曰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2。
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格于上下4。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5。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6。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7。
【注释】《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领袖。
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
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名虞舜。
典是书名。
本篇是史官记叙尧的事迹的书所以叫《尧典》。
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也写作越若、粤若。
稽考察。
曰若稽古这里指稽考古事是自今述古之称。
2、钦恭谨严肃。
安安一作晏晏。
3、允诚信。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及。
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
格至。
5、俊德指德才兼备德人。
九族指君主的亲族。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6、平通辨分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百官族姓。
7、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以上第一段颂扬尧的大德和功绩。
【译文】考查古代往事帝尧的名字叫放勋。
他敬事节俭明照四方善治天地道德纯备温和宽容。
他诚实尽职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
《尚书》原文及译注
《尚书》(victory-ping)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词目:尚书拼音:shàng shū英文译名:The Book of history基本解释尚书Shàngshū:解密的皇家文档[Shang Shu] 中国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
“尚”意为“(把卷着的、包着的、摞着的东西)摊开、展平”;“书”即文字、文字记录、文档;“尚书”即“解密的王家文档”、“(向社会)公开的皇室卷宗”。
后世有朝廷官职“尚书”,专事执掌王朝的文书奏章。
作为官名的“尚书”与作为皇家文档的“尚书”的意思是相当一致的。
《尚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
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
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
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
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尚书》是我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国学基础《尚书》知识点解读2023
国学基础《尚书》知识点解读2023《尚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重要篇目之一,记载了周朝及前期的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尚书》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著作。
一、《尚书》的地位和作用《尚书》又称《书经》,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经典之一。
它记录了周朝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同时,《尚书》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律文献之一,记载了周朝的社会制度、法律规定等内容,对于研究古代法律制度也有着重要作用。
二、《尚书》的内容和特点《尚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尚书·传》,另一部分是《尚书·诰命》、《尚书·禹贡》、《尚书·洪范》等。
《尚书》以简练明确的文字风格著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其中,《尚书·诰命》记载了封建君主颁布的政令,反映了周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等方面的内容;《尚书·禹贡》则记载了商朝时期的禹王治水及贡献等历史事件,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尚书·洪范》则是一部重要的宪法文献,内容涉及社会公德、道德规范等。
三、《尚书》在现代的研究价值虽然《尚书》是古代的文献,但它对于现代的研究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
首先,《尚书》中记载了周朝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其次,《尚书》中涉及了一些法律规定和制度安排,对于研究古代法律制度、政治思想等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尚书》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观念,对于研究古代文化、思想也有着重要价值。
四、学习《尚书》的方法和途径学习《尚书》需要一定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我们可以阅读相关的研究著作,了解专家学者对于《尚书》的解读和研究成果;同时,亲自阅读《尚书》的原文,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译文,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蕴意;此外,还可以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讲座等,与其他研究者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襄公故事的两个版本
• 《韩非子· 说五》‚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涿谷上。宋 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济。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 ‚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 必败。‛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 不擒二毛,不推人以险,不迫人于隘。不鼓不成 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 阵而后鼓士进之。‛右司马曰:‚君不爱宋民, 腹心不完,特为义耳。‛公曰:‚不反列,且行 法。‛右司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阵矣,公乃鼓 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此乃慕自仁 义之祸。 • 《春秋繁露》:‚故善宋襄公不厄人,不由其道 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春秋贵之,将以变习俗, 而成王化也。‛
• 呜呼。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王曰。君陈。尔 惟弘周公丕训。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宽而 有制。从容以和。殷民在辟。予曰辟。尔惟勿辟。 予曰宥。尔惟勿宥。惟厥中。有弗若于汝政。弗 化于汝训。辟以止辟。乃辟。狃于奸宄。败常乱 俗。三细不宥。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简厥修。亦 简其或不修。进厥良。以率其或不良。惟民生厚。 因物有迁。违上所命。从厥攸好。尔克敬典在德。 时乃罔不变。允升于大猷。惟予一人膺受多福。 其尔之休。终有辞于永世。
今文、古文和伪古文《尚书》
• 秦皇焚书:‚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 《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卫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 汉初废‚挟书律‛,秦博士官伏胜(伏生)献 所藏《尚书》余二十八篇,后又发现《泰誓》, 皆以秦汉隶书书写,称今文《尚书》。 • 古文《尚书》来源较多,鲁恭王刘余坏孔子壁 得四十五篇,其中二十九篇与今文同,后为孔 子后人孔安国传授,开创古文《尚书》学派。 (另有‚河间献王本‛) • 伪古文《尚书》出现于东晋,梅赜所献,通行 千年,《孔传古文尚书》,伪孔传、伪古文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 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 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 十年。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 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 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 酒德哉。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 胥教诲。民无或胥诪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 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 祝。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 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 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此厥 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 时。不永念厥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 同。是丛于厥身。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无逸》——模范君主肖像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 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 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 无闻知。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 命。自度。治民只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 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 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 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 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 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 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 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 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尚书》的时代和体例
• 夏商周三代历史档案文献汇编 • 四个部分:《虞书》、《夏书》、《商 书》、《周书》 • 《论语· 述而》:‚《诗》、《书》、执 礼,皆雅言也。‛孔子应当对流传下来 的《尚书》进行过整理修订。
《尚书》的文体
• 近人归为六类: • 1、典,《尧典》、《舜典》,‚典‛ 的古文写法上半像册字,下半像几字, 象形把书册放在几案上,表示尊重。 • 2、谟:《皋陶谟》。谟通谋,谋议之 意,记述尧、禹、皋陶等人讨论政治的 谈话。 • 3、训:《伊训》。训是教诲的意思, 记述伊尹教训太甲的话。今《伊训》属 伪古文,不可信。
常教之治与法典之治
• 五典,五常: • 一说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一说父 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之教 • 出礼则入刑 • 《后汉书· 陈宠传》:‚经礼三百,威仪三千, 故甫刑大刑二百,五刑之属三千。礼之所去, 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 礼规定行为模式,刑规定消极后果 • 常教之治指向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法典之治 指向人的外在行为。
《尚书》的影响
• 汉代‚以经治国‛: • 以《洪范》察变,以《禹贡》治河,以 《春秋》决狱,以三百篇当谏书
• 圣君贤相观念与知识阶层的干政意识 • 教化之治与法典之治
风与草的隐喻
• 《论语· 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 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后汉书· 皇甫张段列传》,皇甫规谏言梁 冀等人:‚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群 臣乘舟者,将军兄弟操楫者也。若能平志 毕力,以度元元,所谓福也。如其怠驰, 将沦波涛。不可慎乎!‛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讲
经学篇(中):《尚书》
《尚书》释名
• 《尚书》,又称《书经》,古称《书》。 尚者,上也,指上古;书者,记录,又 为历史简册;尚书,即上古之史书。 • 《尚书· 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 典。‛ • 册、典:古代的历史档案 • 史官记载的两种体裁:《春秋》(编年 史)、《尚书》(言论)
君牙
• 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 • 王若曰。呜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 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惟予小子。嗣守文 武成康遗绪。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乱四方。心之 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命尔予翼。作股肱 心膂。缵乃旧服。无忝祖考。弘敷五典。式和民则。 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夏暑 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 惟艰哉。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呜呼。丕显哉。 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 缺。尔惟敬明乃训。用奉若于先王。对扬文武之光 命。追配于前人。王若曰。君牙。乃惟由先正旧典 时式。民之治乱在兹。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 有乂。
《五子之歌》
•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
•
•
•
•
•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 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 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 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 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柰何 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 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 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 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 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君陈
•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 • 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 弟。克施有政。命汝尹兹东郊。敬哉。昔周公 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慎乃司。兹率厥常。 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乂。我闻曰。至治馨香。 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尔尚式时周 公之猷训。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凡人未见圣。 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尔其戒哉。 尔惟风。下民惟草。图厥政。莫或不艰。有废 有兴。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尔有嘉谋 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 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
《伊训》
• 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 •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 厥祖。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己以听冢宰。伊尹乃明言烈 祖之成德。以训于王。 • 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 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 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惟我商王。 布昭圣武。代虐以宽。兆民允怀。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呜呼。先王 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敷求 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 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 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 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 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呜呼。嗣 王只厥身。念哉。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 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 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微子之命》——贵族精神
•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微子之命。
•
• •
•
•
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 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 呜呼。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 厥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 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恪慎克孝。肃恭神人。 予嘉乃德。曰笃不忘。上帝时歆。下民祗协。庸建尔 于上公。尹兹东夏。 钦哉。往敷乃训。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 室。弘乃烈祖。律乃有民。永绥厥位。毗予一人。世 世享德。 万邦作式。俾我有周无斁。呜呼。往哉惟休。无 替朕命。
《尚书》选读
• 《皋陶谟》 •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 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 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 •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 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 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 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 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 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 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 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聪明。 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禹曰。俞。乃言厎可绩。皋陶曰。 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